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
【摘要】新课程指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者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如何让学生充满生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给他们的心灵松绑,放飞思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呢?这是和谐教育,是教育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而西南大学的彭泽平说:“要打造和谐教育就必须在教育的微观层面创设和谐课堂. ”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呢?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课堂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和谐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和谐的课堂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就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那么怎样才能创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建和谐课堂,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这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
1. 老师与学生的和谐
如果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
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 这需要我们教师以新的评价观和博大的胸怀来接纳学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的认识”,板书10时,一个小男孩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写的10不够漂亮. ”老师说:“那你愿意告诉我,怎样写能更漂亮吗?”学生说:“如果左边的1斜一点就漂亮了. ”老师说:“那允许我再写一个好吗?”学生说:“行!”老师认认真真地又写了一个10. 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了. 这由衷
的掌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间情感的互动. 因为真诚,所以学生能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 因为悦纳,所以每一个人更加自信与自豪.
2. 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在教学中,我积极地创造学生合作的机会,凸显合作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为学生成长后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睦相处作准备.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画出各种物体的形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一个合作的环节:分小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任务布置下去,各小组忙开了:有的学生动手制作,有的学生现场指导. 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讨论,群策群力,还不到四分钟,一个个框架就展现给我看了. 不仅如此,在汇报中我发现,通过合作,学生摸清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初步感知了它们的特征. 学生花的时间虽短,但收
益却不少.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和谐的对话中,每名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放飞了思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二、创建和谐课堂应注重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的互动和谐
西南大学的彭泽平指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课堂’不仅是课堂生成的理想状态,同样亦是课堂重建的追求目标. ”这其中我认为也包括了两方面:
1. 在课堂生成中构建和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 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这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当我让学生做练习“根据小组同学睡眠情况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时,我问学生“这里的一格代表几人?”学生回答“一人”. 忽然一名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道:“老师,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二人?”所有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我连忙回答:“你的问题真棒!大家说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二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学生甲说:“一年级时我们是用一格代表一人,今天学习的肯定也是一格代表一
人. ”学生乙说:“我觉得在这道题中如果一格代表二人,那五人你在统计图中怎么画?”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在统计图中一格可以表示一个单位,一格也可以表示两个单位,还可以表示五、十或更多的单位,有时不足一格的数据还可以用半格表示. ”在这个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在数学与生活的整合中构建和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与生活原本是和谐统一的.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亲临式地一一找遍,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增强他们“使用数学”的愿望,让数学在生活中“生存”,在“整合”中提升.
如在教《表内除法》整理复习时,为了打破传统复习课训练的模式,我选取了源自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探索“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该如何设计队形”,最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进行“36平均分”的有序思考训练. 设计中蕴涵了本单元以下一些知识点:①乘除法的沟通. 在“画图核实”环节,我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意识地渗透沟通,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两者的关系. ②平均除和包含除理解. 体现在对“36 ÷ 4 = 9(队),36 ÷ 9 = 4(人)”两个算式实际意义的理解上,突破知识训练本身,让算式体现实际价值. ③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意识的培养. ④最后环节“36人还可以怎样平均站的问题”,极赋挑战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手的意识. 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同时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三、小结
理想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谐的!和谐的课堂所追求的是,构建教与学的和谐,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只有构建充满智慧与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和谐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充满生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