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合集下载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生形势和民生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些阶段性特征在过去没有得到强调。

这些新的阶段性特点,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不比人民群众的生活更重要。

在2022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对民生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民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2021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速度能放缓吗?如何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2021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2021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21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调研报告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狭义上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民生中不小问题。

尤其出现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

但是,随着政府医疗保险体制的提出以及逐渐的完善,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为进一步了解医疗保险的现状,我们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了调研。

我们的调研小组主要是对富阳作为调研重心,然后在对自身所在的各个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将所采集到的资讯以及上网查询的资料来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初步形成结论。

经我们调查发现,对于富阳而言,首先,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新城,无论是在城市建设上面还是农村居民房的改建上,并且富阳的主要劳动力有呈现外流的现象,不少富阳人都选择就近在外就业,因此,这也是导致富阳农村经济发展进步慢的原因之一。

我们走进富阳XX村进行了解。

通过对村干部访谈以及对村民的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发放,我们了解到该村主要有一下几个医疗保险的情况。

从领导干部中,我们了解到在2003年以前,富阳的医疗保障只是针对行政、事业和部分企业单位的人员,农民和无业市民成为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空白地带”。

很多农民和无业市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自2003年起,富阳市在全市逐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6年度,全市参保率达到96%;人均筹资70元,总筹资达3363.95万元。

该项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重病农民家庭的经济压力,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农民的医疗得到了保障,而经调查,富阳城镇居民中,没有正式单位的居民有5万多尚未参加医保,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居民已经参加了商业保险;一部分因配偶有工作,有医保可享受;也有不少人生活水平低下,无力承担相关费用。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摘要: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理解,通过对当前民生建设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改善民生与加强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改善民生的几个重要意义等若干方面的论述,阐述我对十八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理解。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民生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就是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那里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民生状况以及其基本结构和指标的改善与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地反映着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建设的合理化与优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强烈关涉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石问题。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一个紧密相关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和住房三个方面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教育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当前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严重缺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其次,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压力过大。

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陷入了疲劳和焦虑的状态,忽略了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进评价体系,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医疗是民生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的医疗问题依然具有严峻性和复杂性。

首先,基层医疗服务的不完善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医疗资源紧缺,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其次,医疗费用过高也困扰着人们。

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被迫放弃治疗,甚至造成医疗负担过重的家庭。

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控制医疗费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合理的医疗保障。

住房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住房资源短缺和房价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住房分配不公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人拥有多处住房资源,而一些人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这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增加。

其次,高房价限制了年轻人的购房能力。

房价的高涨使得年轻人难以承受购房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解决住房问题,我们应该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力度,优化住房分配机制,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的调控,确保房价的稳定和合理。

浅谈中国推进民生工程及其必要性

浅谈中国推进民生工程及其必要性

浅谈中国推进民生工程及其意义摘要:当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这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底线保证。

关键词:民生民生问题社会保障正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伴随了许多社会问题及矛盾的出现,甚至有些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比如:民生,民生问题之所以被人们频繁的提起,说明它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它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会危及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所以,如何处理好民生问题已成为国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关注点。

民生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解决民生问题,及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浅谈我对民生问题的理解。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须上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一脉相承。

对民生的看法由浅到深。

首先,民生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

第二,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

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

第三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十六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问题的六大任务,要求落实措施,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工程的任务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浅谈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浅谈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解决民生问题贯穿于“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主题之中,抓紧抓实,抓细抓靠,这是摆在法院队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保民生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各级法院应把民生问题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笔者通过二十几年的审判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审判实践中关注民生,服务百姓,解决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的原因、形式及危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错综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着,利益不平衡,纠纷冲突多,加之诉讼收费标准的降低,大量的民间纠纷、社会矛盾也随之进入法院。

由于个别法院及干警对民生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问题,没有真正把民生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矛盾日趋突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观原因。

一是为民意识淡化。

由于个别司法干警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真正把百姓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有的根据自已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时常有辱骂、威胁、恐吓的现象。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和“冷、硬、横、冲、推”的现象在一些法院和部门还时常出现,致使有些案件久拖不决,久执不结,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导致司法远离了民众的信任,拉开了与人民的距离,成为让人民群众“听不懂、看不明,想不通”的怪物,成为冷漠、高傲、无人认同和接受的怪胎。

二是道德修养馈乏。

百行以德为首,尚德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然而,个别干警没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情操,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缺乏以人为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法理念,不能真正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百姓的疾苦、冷暖漠不关心。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从四个视角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莫过于民生问题了。

xx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也作了关于民生问题的重点讲话,提出了“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xx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怎么防止明显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xx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xx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xx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方面。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当代社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

首先,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之一。

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

另一方面,过度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们面临着过大的学业压力,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此外,教育质量的不均衡也是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就业问题是影响当代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待遇低下等问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医疗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民生难题。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当前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使得一部分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医疗资源,社会忧病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医患关系问题也是一个困扰人民群众的严重问题。

此外,住房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中购房难、住房质量差、租房市场的乱象等问题日益凸显。

高房价、高租金使得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同时也减少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虚假宣传、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社会对谣言满天飞的食品安全形势感到担忧。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来,如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第一、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改善民生正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五,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良好干部作风的要求。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我国民生问题现状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话题。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首先,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不高是当前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教育资源在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许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此外,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国际评估成绩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同时,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无法忽视。

高考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其次,医疗问题也是我国民生问题的热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的增多,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此外,医疗费用高昂、就医难、看病贵也是常见的问题。

患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因此,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第三,就业问题一直牵动人心。

尽管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但他们往往面临着低薪、无保障的就业环境。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一直存在。

虽然国家在推动创业、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政府应该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以减少就业压力。

最后,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许多社会群体的保障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浅谈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浅谈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浅谈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作者:李世强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1期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新时代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撑。

”被做为一个部分单独提了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给民生新闻的报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故事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百姓“小民生”新闻泛滥,而从百姓生活角度反映国家方针政策的“大民生”新闻极少,导致不少民生新闻仅停留在百姓的柴米油盐上面,相关报道多流于表象,缺乏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力。

一、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一)民生新闻的界定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学界和业界迄今尚无明确的定义。

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新闻种类,而是涵盖了以往新闻分类中的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等类别。

一般认为,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未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或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载体”,比如说“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也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其实并没有明确指向性。

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是在操作上对对新闻本质的回归或还原,即“它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那么民生新闻究竟包括了哪些内涵呢?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民生新闻的独特内涵是题材选择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

平民视角,就是贴近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关注民生问题。

用“平视” 而不是“俯视” 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聚焦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

民生问题政治论文

民生问题政治论文

民生问题政治论文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民生问题政治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民生问题政治论文篇一浅谈民生问题(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306-02摘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直至今日民生问题也尤为重要,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生活水平幸福程度息息相关。

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等问题。

所以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这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生;现状;解决途径一、民生问题存在的历史渊源民生问题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人类生活之中。

“民生”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曾一度占有统治地位思想的儒家学派中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宁”联系在一起,但是回顾我们的历史,不难发现民生问题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却很少得到真正的重视。

古代的专制制度仍然以“君为贵,民为轻”的思想统治着人民群众,导致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政权更替。

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他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先生又根据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民生建设措施,认为只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民生问题才能真正落实。

可见,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只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导致孙中山的“关注民生”的思想落空。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民生问题才引起中国共产党的注意,但是由于“”等加之当时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民生问题的解决成效不大,与之前预期的效果反差甚大,并未像预期方向发展,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未能摆脱共同贫困的困境,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下。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改善民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注重点。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改善民生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对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第一,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当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弱势群体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

因此,改善民生是矫正社会不公平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不仅仅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更紧密地关联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民间投资,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和谐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根本基础。

如今,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等,使得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

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力度,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降低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的可能性,进而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四,改善民生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改善民生,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改善民生的行动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当前社会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是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来看,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幸福和繁荣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xx:“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一次楼市调控,直到2010年的最后一天,也没见到房价下降的现象,也没看到开发商紧张的神态。

到是开发商重拾炒地热情、重争“地王”的消息不断地传入公众的耳朵。

也正因为如此,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公众首先要问,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还有决心和信心让高房价降下来吗?而更让公众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在新的一年里,政府能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行动吗?很显然,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的力度远比单纯地控制房价来得重要。

房价的依然居高不下,普通百姓面对这天文数字般的房价只有叹息与无奈。

我看过一首歌的MV,印象非常深刻,讲述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位的人要买一套房需要的时间。

对于中低层收入阶层的百姓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时间才有可能能买一套房,甚至有的人到下辈子了……还有人民最关心也是最怕的,那就是通货膨胀会来吗?过去的一年,物价这根神经,不仅让百姓深受其痛,也让政府伤透脑筋。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让公众对新的一年是否会爆发通货膨胀充满了忧虑。

如果要问新的一年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而物价问题,显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如何让物价沿着可控的目标发展,如何让物价不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自然是2011年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抓好的一项民生工程。

当然还有其他一系列民生问题,比如还有大家关心的收入差距会继续拉大吗?拆迁条例能够顺利出台吗?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面对这一堆的疑问,百姓有些茫然无措。

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贫富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加大生存环境恶化……因此,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因为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影响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和和谐稳定,而且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只有着手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全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三、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却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解决过程,需要上到政府下到百姓的共同努力,需要人民的团结一致。

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我们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规律。

邓小平同志说过:市场和计划,我们都可以用。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但是,一旦搞起市场经济,它就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经济运动,它就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其特性和规律同样要表现,要起作用。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而它在经济运动中所导致的社会结果,就是生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某些产品过剩和某些产品不足反复出现。

我们现在遇到的许多地区的重复建设,某些行业的发展过度,以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深刻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自身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我们许多人对发展市场经济存在极大盲目性,受价值规律使然,哪样赚钱就搞哪样,哪一样赚大钱就大搞哪一样,一个地区这样搞还不打紧,大家都这样搞就不得了。

只有认识和把握好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使它真正与社会主义结合得好,我们才能真正完善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做到五个统筹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广大人民在这种发展中得到日益增多的福利。

其次,我们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准确度和着力度,可以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当调低一点。

建议把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在5%左右,如能坚持10年、20年、30年,也是很伟大的成绩。

要研究和调整生产与消费、建设与消费之间的比例,把更多的资金用到提高人民生活上来,使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要调整国家筹集资金和国有银行资金的投向,及时而准确地防止或纠正某些行业和某些产品的片面的、盲目的扩张偏向。

二亿多吨钢铁、几亿吨水泥、十几亿吨煤炭,这样的发展规模是难以为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千多亿这样的挤压人民的状况,也是难以为继的。

空手套白狼式的工程和建设,要坚决的刹住;继续再搞的,要坚决查处。

要正确引导日益壮大的私营经济,使其发展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要生产坑民害民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要拖欠国家税款和员工工资。

第三、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力度。

现在的现状是,不仅宏观方面的许多大政方针得不到落实,而且微观方面的许多具体政策、具体规定也得不到落实,因而导致出现国家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导致出现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

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责任感;一定要纠正和减少监管机构、监管队伍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地依法监管、有效监管。

凡市场上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

近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导了一系列地区发生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就应该严格追究相关部门的失职或违法责任。

第四、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

建议制定一条大政策,制定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把广大人民的富裕程度,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水平挂起勾来。

一国以及一省、一市、一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总水平达到多少,那里的公务员收入就应该达到多少,同样那里的工人最低工资是多少,农民的最低收入是多少,那里的离退休人员收入最低应该是多少,低保人员的收入也应该是多少。

这要作为一个整体,一升俱升,一富俱富。

要改变片面地大幅度地增加公务员的收入,而不顾及广大无收入、低收入人群利益的现象;也要改变只关照高收入阶层的需要和福利,而不顾及广大工人、农民的需要和福利的现象。

第五、要抓紧制定和落实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城乡出现的许多民生问题,都与城市化以及城市现代化政策滞后、法规滞后所致。

旧城改造,包括街道拓宽和街区改造,不能只顾或多顾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而不顾或少顾被拆迁人群的利益;这类拆迁一定要给小店小铺安排新的营业和生产场地,居住居民一定要保证达到小康居住条件;新搞开发区或另辟新城,也不能只顾多顾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而不顾或少顾农民的利益。

在这类拆迁中,一定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给他们创造过上小康生活的条件。

有关城市化以及城市现代化的政策和法规,一定要能体现上述的基本要求,决不允许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绝不允许搞空手套白狼式的建设项目。

第六、要制定农民工逐步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和法规。

这是一个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的大战略、大政策。

现在已有近亿农民务工,如果他们象城市居民一样,同工同酬、同享社保、子女近地入学、居住条件改善,就可以带动3亿至5亿农村人口过上小康生活,一部分人还可较快过上富裕生活。

第七、要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规划,逐年实施,务求落实。

全国和各省、市、地、县,均应对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周密而系统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既有长期的解决规划,又有当年的解决步骤。

对各种民生问题熟视无睹,或者不甚了了,都是官僚主义表现,务必坚决反对。

要怀亲民之情,深入到人民中去,亲自做一些调查研究,既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责任感、迫切感,又能于调查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政策。

第八、要把解决民生问题列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年度计划,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领导人负责,并在执行中定期查进度、查效果、查责任。

确有成效者,应予肯定;成绩优秀者,应予重用。

对解决民生问题不负责任者,应给与相应的惩罚。

第九、中央政府以及省、市政府要加强检查工作,力促各项政策、法规、措施的落实。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讲在口上,也不能只写在纸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到千家万户,真正使亿万民众过上殷实而舒心的好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