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课

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

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

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

绪论——

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

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

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一、文学活动:

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

品——读者。这一理论,强调文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系统,从而实现了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移。

美国的文艺理论家将新旧两大三角形中的四个要素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一个流动和反馈的过程。即文学活动是由现实的“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它们所创作的“作品”及阅读这些作品的“读者”四要素构成,按照这个“四要素理论”,可以图示为:

现实世界

作家(内心世界)读者(内心世界)

作品(艺术世界)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4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文学活动。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循环结构。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活动是一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动态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观出发,明确指出文学艺术不仅是一个反映过程,更是一个生产过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文学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等活动“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根据这一观点,文学创作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社会的精神创造,而文学接受作为艺术消费,则是一种社会的精神消费。因此,文学活动又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

把握文学活动的整体过程,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二、文学的涵义:

现代所谓文学,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不过有些作品难以归类,被称为折中文学,如《史记》即可称为历史文献,也可视为文学作品;鲁迅的杂文既是政论文,又是风格化的文学作品。这里涉及到文学分类标准的理解,不展开讲。

总之,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形象的反映。

第二节、文学欣赏的性质

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我们以什么方式欣赏一篇文学作品?如以我们最熟悉的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为例: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首先:看语言。

其次: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在香炉峰的紫云缭绕中,一条瀑布像银河那样飞流直下。诗中有香炉峰、有瀑布、有紫烟缭绕等。把这些形象联系在一起,还会联想到诗中提到的天上的银河。并把它与瀑布联系在一起。

最后产生美的感受:真是太壮观了,太美了,祖国的河山太美了,我们恨不能

也亲自到庐山脚下去一睹瀑布的雄姿。

在这之中,我们就完成了一次文学欣赏的过程,可以说,只有我们的欣赏,才使得这首诗发挥和实现了它的作用。

一、文学欣赏的概念: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结合板书分析此定义)从文学接受主体与文学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就是说,一般文学阅读活动并不等于文学欣赏,只有那种获得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文学欣赏。那么,文学欣赏有什么特点?在我们进行文学欣赏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二、文学欣赏的特点:

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实现作品审美价值

一方面,读者通过感知文学形象,通过文学作品这面“生活的镜子”,认识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发见社会,发现自己。

另一方面,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通过读者的认识活动最终得以实现。因为对作品来说,如果不给读者阅读,也难以实现其价值。而对作家来说,“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

文学欣赏这种认识活动,有其特殊性:

文学欣赏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离不开形象思维,这与阅读科学论著不同,后者以抽象思维为主。

文学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与作家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不同。

文学欣赏的思维过程是沿着语言——形象——本质这样的过程进行的,

比如读者阅读鲁迅的《祝福》,先通过语言信息,感知祥林嫂这一形象,然后才认识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权、族权、父权摧残劳动妇女的本质。这一思维过程,与鲁迅在把握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塑造祥林嫂这以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正好相反。因此,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是沿着本质——形象——语言来进行的。

文学欣赏以感性认识为主,但也不排除理性认识的参与。比如,文学欣赏活动需要以读者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读者的审美观念为指导,依靠读者的形象思维来判断。因此,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观念的人对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不同的,形象思维能力差的人,也很难理解一首诗的妙处。

举例: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刘老根》农民的看法与城里人不同、经济学家与文艺工作者的看法又会有不同;还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英雄》在国内上映后评价不同。最大的分歧是故事内容与画面。除了电影艺术方面的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