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第一章
延留阶段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延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回味
就是回味作品语言、人物、情节和感情等方面的魅力,带来 第二次的享受;
二是融入
就是入戏,即将对作品的理解带入、投影到现实生活中。
三、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2 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3 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4 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5 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三)发展阶段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 系在一起的想象,而 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想象具有主观创 造性。
联想 与 想象
情感 反应
情感反应包括共鸣 和净化两种,是文 学欣赏带来的享受 达到最大值的标志。 其中,共鸣是一种 心灵感应现象。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四)延留阶段
造形象;二是可以强烈、浓厚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三是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
采用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独立成篇
的文字称为文章。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写作模式,是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一)按形式分类
我国古代根据语言声律形式将文体分 为韵文和散文。韵文是指押韵的文体,如 诗歌;散文是指不押韵的文体,如史传、 诸子散文等。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二)按功能分类
文章的功能是指文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根据文章功能将文体分成若干类。
例如,曹魏时,人们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8类,现代人则把文体分为文学类、新 闻类、公文类等。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ppt课件
外国文学经典
《变形记》 《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变色龙》 [俄]契柯夫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复活
》[俄]国托尔斯泰 《浮士德》{德}歌德 《雾都孤儿》 、《双城记》[英]狄更斯 《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圣经》 《红与黑》[法]司汤达
5
• 《神曲》[意]但丁
•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3
现代当文学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药》;《子夜》,《金粉世家》、《啼 笑姻缘》,《京华烟云》,《沉沦》,《 背影》,《四世同堂》,《上海屋檐下》 ,《边城》,《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莎菲女士的日记》,《雷雨 》,《围城》,《呼兰河传》,《死水微 澜》,《茶馆》,《伤逝》
16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7
鲁迅曾经指出,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 第419页)。
• 欣赏者心目中的“阿Q”和“哈姆雷特” • 作家塑造的“阿Q”和“哈姆雷特”
•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
《荷马史诗》[希]荷马
•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
•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比彻·斯托夫人
•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6
《基督山恩仇记》 、《三剑客》 [法]大仲马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茶花女》[法]小仲马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欣赏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鉴赏
第一节 文学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 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 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叶圣陶
一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 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 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 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文学欣赏
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 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 提供规范。 ——郭沫若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 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 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 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 作用的重要环节。
二、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孔门四科之一。 指辞章修养。
官名。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 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 抒情诗和散文(又被称为古文)最早而且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 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 较发达。
知识链接 先秦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孟子》等。 两汉散文: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等。 唐宋散文:韩愈《师说》、柳宗元《黔之驴》、欧阳修《醉翁亭记》等。 明清散文:钟惺《浣花溪记》、张岱《西湖七月半》等。 现代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冰心《樱花赞》、茅盾《白杨礼赞》等
《文学欣赏》教学课件00绪论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就是说,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根据自身对文学作品 的要求提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 象的美丑做出评判,融入了主观的认识、主观的感情色 彩。当然,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 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和审美活动 起到很大的影响。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贰
文学欣赏的规律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文学作品的欣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了解文学欣赏的前提、原则和过程, 有助于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 觉地按照规律办事,达到欣赏的效 果和目的,提高欣赏的水平和能力。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一) 文学欣赏的前提 文学欣赏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欣赏者作为文学欣赏的主体,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要能 够看懂作品的有关内容,能理清人物关系,能感受、理解文 学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美的修养与能力。文学作品作为 文学欣赏的客体,应具备丰富的内涵,有艺术和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主体和客体之间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契合度:一方面,文学作品自身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另一方 面,读者能对文学作品加以审美欣赏,形成一种同构关系。 作品呈现生命价值观,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品味则是对文学生 命活力的释放。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一) 文学 广义的文学,指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 献,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 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一种文化型的文 学观念。如我国在魏晋时期以前,西方在 18世纪以前都是这一观念。
图文 汉字的故事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 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 小说、散文等。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 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创作者 的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这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学观念。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整理版)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整理
版)
本文档是对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章节的整理版。
以下是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诗词欣赏
本章介绍了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
第二章:现代散文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三章:古代小说欣赏
本章介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著名的古代小说进行欣赏和探讨。
第四章:现代小说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小说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第五章:传统戏曲欣赏
本章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传统戏曲进行欣赏和赏析。
第六章:现代戏剧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戏剧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总结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档整理了每个章节的主要
内容,以便学生梳理知识点和进行复。
以上是《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整理版)》的主要
内容概述。
*注意:本文档内容整理自《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教材,仅供参考。
*。
文学欣赏 第二版 第一章 概论
文学创作过程
思想 意蕴
文学 形象
文学欣赏过程
语言 文字
三、欣赏者的素质
语感能力,读者对文学 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将语言符号转换为艺术 符号,再建艺术形象的 能力
生活经验、文史知识、 专业知识
四、文学欣赏的意义
(一)艺术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想象力创造的虚构世界。 《三国演义》的孔明,《西游记》的唐僧,不等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小说中的
事件,不等于真实发生过的。 (二)在各门艺术里,造型艺术最基础,音乐最纯粹,文学最庞大、最复杂、最
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性也最强。 (三)欣赏文学,使人活得更像人,换言之更有意义。使我们对于世界和对于生
活,有新的看法。 席勒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游戏”,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人只有在游
戏中,才是自由的; 人只有是自由的,他才游戏。”席勒《美育书简》 (四)文学是孤独者的情感创造,欣赏文学是人的孤独的慰藉,有“遇知音”之
月 迹 贾平凹我们看时,那上了,原来月亮 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 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 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 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情景导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 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 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的银行里兑了现。 (萧乾:《经验的汇兑》)
文学欣赏教案1详解
二、文学的历史
(4)明清散文。明代散文,先有“七子” 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 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 ,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 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 ,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 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 、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一、文学的含义
3.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 学,其谁宜为?” 在这里“老”是历久 而富经验之谓,文学受事于“老”,其 含义应是“文笔”或“辞章修养”。“ 文笔”或“辞章修养”,含义内容广泛 ,此时并不专指文学。
一、文学的含义
4.官名 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 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 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 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 。“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 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 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 学”。明清废。
二、文学的历史
5.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的欧洲讲究理性,讲究秩序,这一时期自然 科学的成果告诉了人们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社会 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 范。在这种精神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古典主义文学 ,便以理性作为自己的生命,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能 动性,同时又否定了神性。在古典主义文学中,人通 常都处于理智与情感、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纠 葛中,而服从王权则是最高的理性。古典主义文学中 蕴涵的是一种理性化的人本意识,既肯定了个体,又 强调约束。
二、文学的历史
(5)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 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它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 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 、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 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 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 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 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202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202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参考答案(2022年3月)作业1(绪论、第一章、第六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4.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5.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7.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9.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某)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某)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4.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某)5.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某)6.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某)7.聋哑的人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某)9.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某)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文学概论 绪论及第一章
“滋味”说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 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 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 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 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 醇美者有所乏耳。”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 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 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文艺学论纲》(修订本),胡有清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1年版。 4、《谈美》,朱光潜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年版。
5、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 照进,童庆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诗学· 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 ,罗念生,杨翰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7、《美学》,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 书馆1979年版。 8、《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文学欣赏》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四、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 活动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 情的回旋激荡。 情的回旋激荡。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有机统一。
13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2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 的有机整体, 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2、情感反应
l 托尔斯泰: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 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 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论 艺术》
l 共鸣
Ø 共鸣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 径。只有引起读者共鸣,文学作品才能实 现其价值。 Ø 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Ø 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共鸣——
l 刘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 知音》 l 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的核心; Ø 别林斯基: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 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 《别林斯基论文集》 l 情感反应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 Ø 高尔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 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论文 学》
文学欣赏的过程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期 待、感知、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参 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
Ø 歌德曾将文艺欣赏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不 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 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 享受。而第三种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实际 上,这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的三种境界。 引自鲍列夫《美学》
(二)、文学欣赏的性质
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 l 文学欣赏的认识属性不同于阅读科学论著的 认识属性。 l 文学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又不同于作家创作 的形象思维过程。 l 文学欣赏是一种以感性认识为主的认识活动, 但并不排除理性认识的积极参与。 l 情感反应主要有共鸣、净化、延留等。
2.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明末王嗣 奭《杜臆》的赏析为:此时瘦男哭,肥男 亦哭,肥男之母哭,同行同道者哭,哭者众,宛如 声从山水出,而山哭水亦哭矣。至暮,则哭别者已 分手去矣,白水亦东流,独青山在,而犹带哭声, 盖气青色惨,若有余哀也。止着一哭字,犹属青山, 而包括这许多哭声,何等笔力,何等蕴藉。(这是 一种包含着感受、理解、联想与想象的艺术欣赏)
文学欣赏1
C. 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 艺术再创造活动 形象的间接性——形象思维能力 如《雷雨》第四幕侍萍的话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五、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优秀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题外之旨。 A、唤起意象;B、指示的历史内容; C、象征意蕴。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文学欣赏是一种包含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 以情动人——形象唤起情感反应 如《红岩》、《母亲》、《青春之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革命文学唤起敬佩、 喜爱、学习之情 B. 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 活动 不是简单复现,是对形象意蕴的深刻理解。
采 菊 东 篱 下
每课一诗
红豆词
清· 曹雪芹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 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 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 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二、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不能把作品中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孤 立起来鉴赏。 如《红楼梦》王熙凤“我来迟了”一句。 (地位、身份、性格)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通感 《社戏》啰嗦=急切 顾及全篇、顾及作者全人——鲁迅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虚实相间,中国画“留白” 《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 文章无形,白纸黑字,读后感到悲欢, 人物如画,全是想象的结果。如“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非字好,乃表托的 景色好。——夏丐尊、叶圣陶《文心》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第一部分: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三个特征启发我们,文本为 我们创造的是一个自足完满的艺术世界。 文学文本的阅读首先应该,而且可以从 文本语言组合和意象的把捉来完成文本 的解读。这两首我们都熟悉的小诗的阅 读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学文本的阅读: 文本的解读与鉴赏
把一般的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细化和深 化,就是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ຫໍສະໝຸດ 香菱笑道:“……还有‘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
‘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
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
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
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
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
4/12/2023
40
三、释义与辨味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 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花阴》)
人是无港的船,时光是无岸的河,人漂泊着从上 面走过(拉马丁《湖》)
4/12/2023
44
三、释义与辨味
情至极处必用语惊人。在诗中,语言的运用 似乎永远被置于突破事理逻辑和语言常规的、 突兀的结合之中,而形成一种对于常情常理的 “反叛”。钱锺书曾经谈到的:“明知事之不 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 夸饰以不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 致。”
• 我们何以要倡导一种审美的阅读?
文学为我们建构的是一个审美的世界,这是一个想象的 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体验的世界,同时又 是一个与现实保持着适度距离的世界。它唤起我们相应 的联想和想象,触发我们相应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在获 取某种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世界里无法求取科学的真; 文学的世界也不能给我们提供现实功利要求的满足;
文学欣赏
• • • • •
二、文学欣赏的性质 审美性是文学欣赏活动的最为本质的特征 文学欣赏的审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造 由于文学欣赏和读者的生活经验、 由于文学欣赏和读者的生活经验、思想认识有着密 切的关系, 切的关系,而每一个读者又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立 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 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他 们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们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 对自己所创造的形象的感受、 对自己所创造的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不会完全 相同。不仅如此,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 相同。不仅如此,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也 会产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很不相同的感受、 会产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很不相同的感受、体 验和认识。他们可能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作品, 验和认识。他们可能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作品,从不 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内容, 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得出不尽相同的 结论, 结论,受到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 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 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再侧耳时,只听唱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 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 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 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一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 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 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 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 “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 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 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 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这一理论,强调文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系统,从而实现了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移。
美国的文艺理论家将新旧两大三角形中的四个要素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一个流动和反馈的过程。
即文学活动是由现实的“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它们所创作的“作品”及阅读这些作品的“读者”四要素构成,按照这个“四要素理论”,可以图示为:现实世界作家(内心世界)读者(内心世界)作品(艺术世界)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4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文学活动。
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循环结构。
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活动是一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动态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观出发,明确指出文学艺术不仅是一个反映过程,更是一个生产过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文学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等活动“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
根据这一观点,文学创作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社会的精神创造,而文学接受作为艺术消费,则是一种社会的精神消费。
因此,文学活动又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
把握文学活动的整体过程,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二、文学的涵义:现代所谓文学,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不过有些作品难以归类,被称为折中文学,如《史记》即可称为历史文献,也可视为文学作品;鲁迅的杂文既是政论文,又是风格化的文学作品。
这里涉及到文学分类标准的理解,不展开讲。
总之,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形象的反映。
第二节、文学欣赏的性质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我们以什么方式欣赏一篇文学作品?如以我们最熟悉的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为例: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先:看语言。
其次: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在香炉峰的紫云缭绕中,一条瀑布像银河那样飞流直下。
诗中有香炉峰、有瀑布、有紫烟缭绕等。
把这些形象联系在一起,还会联想到诗中提到的天上的银河。
并把它与瀑布联系在一起。
最后产生美的感受:真是太壮观了,太美了,祖国的河山太美了,我们恨不能也亲自到庐山脚下去一睹瀑布的雄姿。
在这之中,我们就完成了一次文学欣赏的过程,可以说,只有我们的欣赏,才使得这首诗发挥和实现了它的作用。
一、文学欣赏的概念: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结合板书分析此定义)从文学接受主体与文学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察,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也就是说,一般文学阅读活动并不等于文学欣赏,只有那种获得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文学欣赏。
那么,文学欣赏有什么特点?在我们进行文学欣赏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二、文学欣赏的特点: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
——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实现作品审美价值一方面,读者通过感知文学形象,通过文学作品这面“生活的镜子”,认识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发见社会,发现自己。
另一方面,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通过读者的认识活动最终得以实现。
因为对作品来说,如果不给读者阅读,也难以实现其价值。
而对作家来说,“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铁的规律。
”文学欣赏这种认识活动,有其特殊性:文学欣赏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离不开形象思维,这与阅读科学论著不同,后者以抽象思维为主。
文学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与作家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不同。
文学欣赏的思维过程是沿着语言——形象——本质这样的过程进行的,比如读者阅读鲁迅的《祝福》,先通过语言信息,感知祥林嫂这一形象,然后才认识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权、族权、父权摧残劳动妇女的本质。
这一思维过程,与鲁迅在把握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塑造祥林嫂这以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正好相反。
因此,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是沿着本质——形象——语言来进行的。
文学欣赏以感性认识为主,但也不排除理性认识的参与。
比如,文学欣赏活动需要以读者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读者的审美观念为指导,依靠读者的形象思维来判断。
因此,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观念的人对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不同的,形象思维能力差的人,也很难理解一首诗的妙处。
举例: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刘老根》农民的看法与城里人不同、经济学家与文艺工作者的看法又会有不同;还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英雄》在国内上映后评价不同。
最大的分歧是故事内容与画面。
除了电影艺术方面的看法不同外,涉及内容方面的分歧就很大,特别是历史学家与创作者的看法截然相反:按创作者的看法,秦赢政是影片中的英雄,而这与历史学家的观点是相悖的。
因为历史学家更注重历史的理性的思维,而艺术家则以自己的观点去创作。
2、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按照中国的传统的观点,文学作品塑造的是美的形象、给人的是美的情感,因此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就是审美。
文学作品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愉悦、激昂、悲哀、愤怒等美的享受,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其中,情感反应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纽带,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充分强调了“情”的关联作用。
3、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作家创作是“一度创造”,读者欣赏是“二度创造”或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处境、文化素养等因素,通过想象和联想,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加工、补充,使之成为自己头脑中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的活动。
这是作者的艺术实践在读者方面的继续。
再创造所凭借的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通过联想,可以把作品中分散、跳跃、流动的形象组织起来,建立形象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联想,还可将作品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与自己的切身体验结合起来,使作品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事实上,这种联想和想象是随时进行的,欣赏者无论是欣赏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都需要这种想象和联想。
应该指出的时,文学欣赏的再创造是一种有限创造,应以作品所提供的基本形态为依据。
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都是“哈姆莱特”而不是李尔王或唐.吉课德。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再创造活动的,再创造的基础是提高文学欣赏力。
要提高欣赏力,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一位文学理论家说,要想理解但丁,就必须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
要提高欣赏力,还要坚持正确的途径——数量上要多读、质量上读好作品。
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这是说,要多读、多思,注重文学作品的数量;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这是强调阅读文学作品的起点要高,侧重于审美对象的质量总之,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这一过程给人以无穷的教益。
爱因斯坦说“艺术作品给我最高的幸福感受。
我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是任何其他领域所不及的”。
三、文学欣赏的过程(重点)1、文学欣赏的准备阶段:在读者阅读之先,读者头脑中已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和既定的期待视野。
文化储备:包括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俗话说“黄瓜白菜,各有所爱”。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审美偏爱、标准和审美理想。
这是由读者的审美差异性决定的。
如:王安石喜欢杜甫,而不喜欢礼拜,欧阳修则相反;雨果喜欢司汤达的《红与黑》,歌德不恭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文化积淀主要指读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存量。
要真正欣赏一部作品,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缘起、作品有关事件的脉络。
审美能力是读者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对文学欣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能力并非天生的,是多次实践的结晶,列宁曾五读《怎么办》,毛泽东也把《红楼梦》读了五遍,他们最终都有深刻的妙悟。
文化储备为文学欣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待视野:指在欣赏作品之前,读者在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
表现为文体期待:对文学体裁样式的期待指向。
如阅读小说,希望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血肉丰满的形象;阅读诗歌,则希望意境优美、言有尽而义无穷等。
意向期待:即读者对文学形象的期待志向,如看到作品中青松、寒梅形象,便热望其坚韧不拔、冰清玉洁的品质得到赞美;看到雨巷、孤雁,则有抑郁、哀怨的意向期待。
意蕴期待:指读者对作品较为深层的情感、意义的期待指向。
比如希望能蕴含符合自己思想倾向的艺术境界、表达与自己相通的人生态度等。
在文学欣赏中,期待视野的3个层次将促进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即由“言”到“象”的阶段。
这是文学作品有作者的第一文本转化为读者的第二文本,逐渐实现其价值的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