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物理其他部分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对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力、重力等。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这三个要素。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需要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力的示意图只需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大致表示力的大小。
4、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照效果分,有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重力的大小 G = mg,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 m/s²(在一些粗略计算中可取 10 m/s²)。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三、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来说,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 F 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x 成正比,即 F = kx,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四、摩擦力1、定义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力学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总结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力学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质点运动质点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力学中的分析通常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质点的运动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
其中,位移是一个矢量量,速度是对位移的导数,而加速度是对速度的导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计算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和相对性原理。
其中,作用-反作用定律是最为重要的,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一定律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在相互作用时会有相应的反应力,是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依据。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的过程,可以采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或力的多边形法则求解。
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力,通常选择力的正交分量方向作为分解方向。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方便的解决复杂系统中的力的分析问题。
四、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牛顿运动定律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时将保持静止,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在作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有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根据动量定理,一个物体的动量改变量等于作用力在物体上的冲量,即FΔt=Δp。
动量定理说明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动量的变化与冲量成正比,可以帮助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能量守恒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能守恒、动能守恒和势能守恒等。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学基础
-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力的分解和合成
-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和垂直分量的求解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 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3. 重力和运动
- 重力:万有引力定律和重力加速度
- 自由落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抛体运动: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
4. 动量
- 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系统总动量守恒的条件
- 冲量: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冲量等于动量变化5. 能量和功
-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 功的计算:力和位移的乘积
-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 能量守恒:系统总能量守恒的条件
6. 机械振动
- 机械振动的特点和描述
-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 力的振幅和频率与物体的振幅和频率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生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分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其合并为一个等效的合力。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这些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原力相同。
3. 运动的描述运动描述了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给出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质量,a是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功、能和功率1. 功的定义和计算功是力在物体上做功的过程中,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其计算公式为W=Fscosθ,其中W是功,F是作用力,s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是物体质量,v是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U=mgh,其中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没有非保守力做功时,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三、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1.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
向心力是维持圆周运动的必要力,其大小为F=mv^2/r,其中m是物体质量,v是速度,r是圆周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是物体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其大小为F=Gm1m2/r^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对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建立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用的参考系包括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恒定的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变化的运动。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成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常见的方法有平行分力法和垂直分力法。
四、摩擦力1.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最大静摩擦力的条件是F静≤μ静N。
2.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动摩擦力的条件是F动=μ动N。
五、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重力加速度:地球上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 m/s²,记作g。
六、弹力1.胡克定律:伸长或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2.应力和应变: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应变是物体相对长度的变化。
七、运动学方程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ot + 1/2at²,根据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计算位移。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11.力的作用、分类及图示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特点有一下三点: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②按力的效果分类。
⑶力的图示:画图的几个关键点①作用点,即物体的受力点;②力的方向,在线的末端用箭头标出;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N。
(FN不一定等于重力)。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500字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力与运动、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等。
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若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F,则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
2. 静止与运动静止:物体的速度为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即物体正在发生运动。
3. 动能与势能动能: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势能:势能是系统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转换为动能需要经历物体的运动。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的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及物体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热能转移、理想气体等。
1. 热量和温度热量: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能量转移。
温度:温度是物体温度与热平衡状态下的物质性质相关联。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以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出电磁波的方式向外界散发能量。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物体内外的流体通过对流传递能量的方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达形式,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在一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内部能量变化之和。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来描述气体的性质。
PV=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第三章: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场、磁场和电磁现象的学科。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和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及力学公式大全《一》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 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 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 位置、位移和路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和路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和曲线上运动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特点和性质。
3. 动量和能量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动量守恒定律。
-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加速度和力的计算,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 万有引力: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万有引力的特点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
高中物理力学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力学中的三种常有力物体受力剖析一、力的观点1、力:力是。
力不可以。
一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对它施加这类作用。
2、力的成效:使受力物体的或发生变化,或。
我们能够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查验力的存在与否,上述两种成效能够独立产生,也能够同时产生。
3、力是矢量,在三因素:。
要完好的表述一个力既要说明它的大小,又要说明它的方向。
为形象、直观的表述一个,这力,我们一般用来表示力的各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可以用不一样的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一样力;二是力的图示与力的表示图不一样,力的图示要求严格,而力的表示图侧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做出标度。
4 、力的分类:在力学中按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可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性质同样的力成效能够不一样,也能够同样;成效同样的力,性质能够同样,也能够不一样。
5、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6、力的丈量用。
二、重力1、产生:是因为而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重力的大小可用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许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3、重力的方向:。
54、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量散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地点只跟物体的相关,形状规则且质量散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地点,除跟物体的形状相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的散布相关。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许质量散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测定其重心的地点。
因为重心为一等效观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不必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以内。
如圆环的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三、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还原状,会对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一是二是。
3、弹力的方向:一是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二是绳的拉力方向老是沿着的方向。
三是弹力方向能够说成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力学1. 力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它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如果受力平衡,就保持原来的状态。
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运动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4.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表明,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它的动能也会改变。
5. 势能和力学能量高度为h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Δh。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描述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量是能量传递的方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
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2.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是物质单位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热传递和传导热传递是热量在不同温度之间的传递过程。
传导是指材料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和功是能量的转移方式,可以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只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永远不会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5. 热力学功和热机热力学功是由热量转化而成的功。
热机是利用温度差使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
6. 热力学逆过程热力学逆过程是指系统的状态经由取得外界功和放出热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和电场原子的结构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了物质的基本结构。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力和运动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
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 F = ma,其中 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根据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或发生弹性碰撞而产生的力。
弹簧伸缩的力和物体与弹簧接触的力都属于弹力的范畴。
6.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即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 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8.质量和重量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是一个标量量值,单位是千克。
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的力,是一个矢量量值,单位是牛顿。
9.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0.功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力量,表示为力乘以移动距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11.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运动状态所决定的能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科经典学习方法----关于高中的学习方法看了许多历年来高考状元,或是那些清华、北大的学生自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结合自己实践着实有了许多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说到学习方法,看来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各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而且从小学到初中的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难以改变的学习习惯,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别人介绍的各种方法,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特点,盲目照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事实上,成绩优异者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听多了会无所适从。
但是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比较统一的方法,因为高中的学习目标比较单一,三年的学习就是为了三天的高考,此前的阶段考和会考充其量不过是热身而已,学习的内容也不是特别繁复。
对于智力出色的同学,应该可以比较轻松地取得好的成绩;而智力一般的同学,只要方法不出偏差,加以努力,也可以达成目标。
首先谈一谈我对高中期间学习的一点总体的看法。
其实学习之道,不外乎记忆和理解两个方面。
针对高考来考虑,也是这两点,有一些内容,是一定要记住的,但是记住了和答出题之间,也还有一定差距,这考的就是理解的能力了。
高中的内容并不算太多,如果学到后面能够做到该记住的记住,该弄懂的弄懂,再稍加练习,火候就差不多了。
以下分科目谈一些体会。
*语文语文可能是在众多学科中比较特殊的一门了,从小学学到现在,没有人特别重视它,当然也没有人会忽略它。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淀的学科,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考查一个同学平时积累的素养与水平。
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要想学好语言,再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要再平时多接触祖国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多琢磨母语的用法,尽量提升语感,这不是一日之功。
平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完后能够多思考总结,不要粗略的对一下答案就PASS,要精对,即一字一句的对,分析自己和答案的回答偏差在哪里,漏掉了些什么。
这样进行了一段时期后,在做阅读时,可以尽可能地模仿答案回答,语言越接近答案越好。
在不知不觉间提高母语的水平,看来是最重要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数学说实话,学习数学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只有做做做!当然不是让你死做,必须学会再做习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特别重要。
如果能够形成清晰的概念,辅以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平。
反之,如果闷头做题,不懂得总结归纳,做题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1. 错题本。
估计大多数人到了高中后都会整理出一本自己的错题本,但很多人往往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嫌麻烦或者没时间整理,也就放弃了。
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下去,把整理错题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在复习错题的时候,切忌不要在考试前才一个劲的猛看,临考前学校的作业也会明显增多,你要扔下大量的时间在复习学校的考卷、作业上,到头来就有可能忽略了错题本,那么一学期的辛苦整理也就毫无意义了。
即使你现在的数学成绩不好,如果你能保证错过的题目不错第二遍,那么考试也就不在话下了。
2. 积极预习。
这里说的预习,不是让你在每节课上课前把数学书翻一遍,课本上只有最基本的概念和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例题,这里所说的预习,是要求大家再上新课前先把这一课的相关联系做完,材料的话,《一课一练》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它很经典,其次你可以买到配套的讲解,这样的话,就算提前做题,也不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要补充的是,如果你喜欢复习而不是预习,那么就请不要改变你的习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时间有限,预习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复习,反之亦然,如果你想到两者兼顾,最后可能两边都不讨好。
*英语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但是由于并不是母语,周围也缺少适宜的环境,所以学习的方略自当与语文有所不同。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用来应付高考的功课,它的效用将伴随人的一生。
所以打好基础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后便没有机会再系统地接受语法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教育。
而语音、语感的养成几乎是在中学便已经定型。
高中阶段(包括初中)的词汇量是很少的,相应的阅读范围就相当有限了,应该说,这样的一个小范围内比较容易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与答题的套路。
虽然总体来说英语学习不应该采取题海战役的办法,但是应付考试不失为一种较为有实效的办法。
重要的地方在于同一考查点的问题不应该多次做错,当然能够举一反三才是最好的。
当然只掌握那些已经为大家十分熟悉的套路问题应付现在的考试已经不够了,似乎现在倾向于考更加灵活、更加考虑语境的题型,这对语感的培养提升要求就更高了。
应该说对于语言的细微巧妙处的把握,显得更加重要。
这就不是题海能够做到的了。
*物理物理是一门内容较为丰富,既用到逻辑推理与数学计算这样能力,又要用到观察、实验等从外部世界探寻知识的手段。
所以这门功课对个人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不是一门好学的课。
这门课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分成力、热、电磁、光与原子等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且相对各部分都各有一套与之对应的学习方法。
如果善于分割开来,分而治之,则有助于理清概念,效率较高。
物理的知识有很系统化的知识,比如静力学与动力学部分都是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有比较零散的,比如原子物理部分就有一些零散的知识。
对应系统的知识,以理解为主,务必要深刻体会其内容;而对应零散的知识,也许记忆的功夫更加重要。
物理书中主要是给出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要应付难度较大、较为灵活的高考试题,一定要做相当多的各类习题,做习题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并且形成对一类题型的做题套路,这是很重要的。
*化学化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比较零散的学科,基础理论也有一些,但是似乎更多的是一些系统性不强的分散的知识点,这就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而且化学的基础理论虽然不很复杂,但是要想运用得游刃有余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就要求我们仔细研究课本中的基础理论,并且辅以高质量习题,精心钻研,切实搞通;对于书中提到的各知识点,应力求全面掌握,不应有所遗漏。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物理与化学课的实验问题。
实验题在高考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幸亏物理与化学中的典型实验,或者说内容丰富、容易考到的实验并不是很多,最好是切实掌握,并且弄通其中的各种涉及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各个细微的知识点。
就写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如愿以偿!高中物理力学总结第一章 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
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准确分析图中A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力垂直面(图1—1),点面接触垂直面(图1—2、1—3),接触面是曲面,弹力则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图1—4)。
(4)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4、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
(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确定摩擦力方向的关键。
当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确定存在摩擦力时,以此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见例) 物块A 放在小车B 上,置于水平面上:a 、没加任何力:A 、B 处于静平衡状态,由于A 、B 受重力作用,A 与B 接触,车轮与地面接触,并均有挤压,但无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无摩擦力产生。
b 、A 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F ,AB 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A ,由于受到力'F 的作用,以B 为参照物,A 相对B 有向右的趋势,所以受到与趋势相反的静摩擦f 0。
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小车B 受到水平A 拖予的静摩擦力'f 0。
小车B 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力'f 0的作用,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但没动,受到地面施予的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f 0(结论:''=''==f f f f f F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