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教案、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判断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安排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为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基础。但在分析复杂电路和电磁现象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仍有计将注重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定律及其应用。
2.强调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章节的疑问,进行课堂答疑,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精神。
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磁铁在闭合电路中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从教育的角度编制成既有一定难度、又有操作可能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执着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办法的猜想。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引入: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了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生磁”,“磁能不能生电”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平民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10 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终于在1831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法拉第的发现使发电机等用电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可能,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用电。

我国令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都与法拉第的发现有着联系。

我手中就有一个发电机模型(简介其结构),它为什么能发电呢?其发电的条件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电与磁》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4.1电流的磁场,4.2电磁感应,4.3磁现象的电本质,以及4.4电磁波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培环路定律。

2. 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让学生掌握磁现象的电本质,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传播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点。

重点:电流的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现象的电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磁波演示器。

2. 学具:每组一套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电流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讲解安培环路定律,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讲解磁现象的电本质,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

(2)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安培环路定律2.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磁现象的电本质4.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电流会产生磁场。

(2)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3)分析电磁波传播的特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2. 电磁波传播的特点。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1. 实验演示:使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初中九年级物理精品教案设计:1.电磁感应现象

初中九年级物理精品教案设计:1.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法拉第的发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法拉第的发现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 )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 )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 :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in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 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 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 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甲 乙 丙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4.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5.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6.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学生积极思考.可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生: 磁能否生电?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学生议论.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学生猜想、议论.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九年级《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作业反馈:在下节课开始前,组织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作业质量。
3.总结提升: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引入电动车行驶中发电、手机充电等实际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电磁感应现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小组实验:组织小组进行实验,共同观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竞赛: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表达式,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电磁感应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释简单电磁现象,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原理,理解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分配过程,为后续学习电力工程知识奠定基础。
2.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a.复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完成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解决简单的问题,比如设计简单的电磁感应应用电路。

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设计并操作电磁感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电磁学演示器、导线、电源、电阻、小灯泡等,以便进行实验。

2. 搜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应用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预先安置一些相关阅读,以便学生预习新知识。

4.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实验,让学生尝试解答和操作,以评估他们的理解水平。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起首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其次是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1. 导入: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靠拢闭合线圈时,闭合线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引入电磁感应的观点。

实验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可以先从定义开始,然后讨论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电磁感应应用,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变压器模型或一个电动机模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和应用电磁感应模型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与反馈:最后,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初中电磁现象教案

初中电磁现象教案

初中电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2. 电磁感应:通过法拉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强度。

3. 电磁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掌握如何制作和应用电磁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规律,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指南针的原理,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电流的磁效应:(1)介绍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磁效应的内在规律。

3. 电磁感应:(1)介绍法拉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演示法拉第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强度。

(3)引导学生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规律。

4. 电磁铁:(1)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吸引铁磁物质的现象。

(3)讨论电磁铁的应用和优缺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引言:电磁感应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本教案将以易懂、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实验、图示和例题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磁感应的深刻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阐述电磁感应定义和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的电荷运动所产生的作用。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 利用实验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结合简洁明了的图示和实例,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自感受电磁感应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基本理论,并阐述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电荷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在磁场中穿过线圈的磁铁运动,观察线圈两端是否有电流产生。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学会使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能运用楞次定律分析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3.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磁生电实验,分析实际电器设备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引导他们思考感应电流与磁场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给出公式表达,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讲解楞次定律。运用右手定则,让学生学会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楞次定律的内涵,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g.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a.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和定律。
b.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对优秀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拓展学习,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验和问题。
c.理论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详细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d.应用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器设备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e.思维拓展: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磁生电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f.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我国在电磁领域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细选3篇)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XX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

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

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

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

)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

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实验、动画、模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磁场概念。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磁铁的基本性质与磁场
-介绍磁铁的磁极、磁化、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
-讲解磁场的基本特点,如方向、分布等,通过磁场模拟软件展示磁场分布。
2.电流产生磁场
-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动画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产生磁场的例子,如电线周围的磁场、电铃等。
1.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磁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指南针指向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磁现象与磁场的本质。设计递进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教材中,磁现象与磁场作为20.1章节的内容,是连接电磁学与现代科技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对比分析磁铁与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存在及其特性,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本案例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采用人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认识了电磁学和电磁感应现象,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很多中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不够重视,对其本身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

而电磁感应现象又是一种电磁场中的现象。

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规律,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水平提高。

因此小学阶段学生是比较容易接触到电磁感应现象的,而初中阶段则更为难一些,下面我就来谈谈这节课应该如何教学了哦!一、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磁场的组成、形状和分布,形成对磁场的认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了解磁性与电磁力、电磁场在运动、感生、电与磁场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其规律。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实验探究电磁学基本知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电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良好习惯和初步素养。

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6、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电磁感应现象等有关信息技术学科意义的认识,初步具有探究能力等基础上,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理解和掌握影响电磁感应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等科学素养。

7、能力与过程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养成良好求知习惯;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思维能力等6项能力。

即:初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及其意义、发展与应用、电磁学基础知识、学习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和创新意识;养成初步科学思想方法等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3.应用题解答:完成以下与电磁学相关的应用题:
(1)一个半径为0.1米的圆形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磁场强度为0.5特斯拉,求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一个直流电动机,在磁场中转动时,输入电流为2安培,线圈电阻为5欧姆,磁场强度为0.3特斯拉,求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思考题:结合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思考以下问题: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c.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对电磁现象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接触过电磁现象,对电磁感应、磁场等概念的了解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电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电磁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减少电磁波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二、学习内容分析
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涉及磁体、磁极、磁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描述方法等内容。
难易程度 :磁现象相对直观,学生容易通过观察实验来理解;但磁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直接感知,需要通过类比、实验和图形辅助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与生活联系 :磁现象和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指南针、磁铁吸铁、电磁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课题
20.1 磁现象 磁场
单元
第二十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电磁学的入门,首先通过介绍磁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磁性和磁体,进而引出磁场的概念。磁场作为电磁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是理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电磁学乃至整个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情况
知识准备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磁相关的初步知识,如磁铁能吸铁等,但对磁现象和磁场的系统认识还不够深入。
认知特点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磁场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学习兴趣 :学生对磁现象往往充满好奇,如指南针为何能指示方向、磁铁为何能吸铁等,这些好奇心可以成为学习本节课的动力。
3.培养 科学探究精神,是学生具备设计并实施简单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验证磁现象和磁场的规律。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4.培养学生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索磁现象和磁场的奥秘。做到尊重科学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科学信息。认识到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结合电磁知识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传递科学家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电与磁这一章节,学生可能会对抽象的电磁概念和现象感到难以理解,对电磁知识的应用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助中共同进步。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手摇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摇动发电机就能产生电?电是如何产生的?这个现象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哪些物理知识有关?
2.引入情境教学,将电磁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磁技术在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领域的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和课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难点,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电磁概念。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3.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的形成和磁场的作用,引出电磁感应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变化,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感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2. 实验法: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感应电流的产生。

3. 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磁铁等。

3.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知识拓展、课堂小结。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并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理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通电导体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含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个小磁针的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磁针的影响。

2.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通电导体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3.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磁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感应、电磁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从教育的角度编制成既有一定难度、又有操作可能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执着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办法的猜想。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了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生磁”,“磁能不能生电”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平民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终于在183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法拉第的发现使发电机等用电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可能,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用电。

我国令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都与法拉第的发现有着联系。

我手中就有一个发电机模型(简介其结构),它为什么能发电呢?其发电的条件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教师演示)在这个实验中,磁场是由马蹄形磁体提供的。

是不是只有马蹄形磁铁才能提供磁场呢?
生:不,电流也能产生磁场,通过电螺线管也能产生磁场。

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
生:条形磁铁。

师:好。

除了这个演示实验所示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办法呢?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么样才能产生电流。

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若实验器材不够,请到台前来取。

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记录表格
师:这是大家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将其罗列在表格之中。

大家请看活动①与活动②产生电流的条件相同,都是要导体切割磁感线,而活动③不切割磁感线也能产生电流。

同学们,大家试想三种情形下都是利用磁场产生了电流,其中肯定有某种共同的原因,我们应该象法拉第坚信磁场能产生电流一样坚信这一点。

只是我们通过表象暂时还无法得知其本质的原因。

不过,这共同的原因肯定并不是“切割”。

那么,这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教师停顿)
师: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还是让我们来重温刚才的三个探究过程。

(动画展示)
希望大家眼睛不要盯着导线的切割,在这幅画面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

大家看一看,导体所处的磁场可以认为是一个匀强磁场,导体左右运动时,导体所在回路处在磁场中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呢?
生:有变化。

师:怎么变?
生:……
师:好。

说不定,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找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共同原因。

请大家记下初步分析。

活动①是这样,那么活动②呢?
(动画展示)请学生回答
生:S不变,B变,有电流。

师:非常好,请大家记录下来,那么活动③呢?
(动画展示)请学生观察回答。

生:S不变,B变,有电流。

师:很好。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个表格。

有什么想法?
生:B变,S变,均有可能产生电流。

师:也就是说,感应电流的产生与B、S两者都有关系。

与两个因素都有关,我们不好把握,我们能不能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原因呢?在学习磁感应强度时,为了将磁感应强度大小形象地描绘出来,我们引入了什么概念?
生:磁感线。

师:磁感线的疏密反映了什么?
生:反映磁感强度的大小。

师:也就是说,B的大小可以由磁感线的疏密来体现,磁感线越密是指什么?
生:指穿过单位面积内的磁感线的条数越多,反之越小。

师:可见,磁感线的条数与B、S两者都有关系,那么,穿过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是否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因素呢?
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回顾刚才的三个动画展示。

师:活动①虽然B不变,但S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变了;活动②B变,S不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变了;请大家看下面这个俯视图,情况更清楚,活动③与活动②的类似。

师: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我要提醒大家,仅仅通过上面三个探究实验要得到以上结论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以上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

大家下去之后,还可以做更多的探究。

但我们知道,磁感线是人为作出的,磁感线的疏密虽然能形象地表述磁场的强弱,但磁感线的条数并不方便我们进行精确计算。

这样,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通量
五、科学猜想
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就要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科学的猜想。

但“怎样做才能使磁生电”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还需利用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启示,架起原知识与新问题间的桥梁。

奥斯特研究的是电生磁,他在导线两端接上电源,使导线内的电荷定向运动起来形成电流,提供
了生磁的前提条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他用小磁针进行检验;把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下,建立起电流与磁针的联系。

现在,我们研究的是磁怎样生电,需要什么器材?该怎么办?大胆地猜一猜。

有效的引导和启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许多猜想:有的猜拿一个磁铁,把导线直接放进去,用与导线串联的电流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的猜把导线缠绕在磁铁上才行;还有的猜让导线在磁场中运动起来,电流表指针才会偏转。

六、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在原课件中加上磁感线,再进行动画演示,并要求学生把导体运动的情况和磁场方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争取能用一句话准确地表示出来。

由于课件把本不存在的磁感线形象化了,降低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学生易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从而认识了电磁感应现象,认识到此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且实培养了学生从众多事物中抽取本质特征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
收集电磁学发展史上科学家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