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勘探

合集下载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消除干扰,以此来实现提高信噪比 的目的。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积极运用新型的地震数 据处理软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种处理参数的 科学性和稳定性。如果地质勘探工作在野外进行,则可以 保证较好的记录质量,而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为面波和声 波。还要在明确观测点全部记录信息的基础上开展频谱分
浅层地震反射波是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在地表向下完 成地震波的激发工作,地震波在遇到不同分界面的时候会 发生反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地震勘探仪器对这些反 射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推断地层结构等具体信息时,依据 的原理如下:
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途径和波形等都会发生变 化,主要表现为随介质的不同结构等发生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主要收集地震波的反射速度,以此来获取地层结构的 相关数据,此外在明确反射波频率和速度等基础上可以实
运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选 择参数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地质环境对勘 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 勘探的效率和质量。
1)需要明确对震源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激发力和激 发装置的要求。首先要求激发力在方向上要保持竖直向 下,其次要保证激发装置和大地的耦合。
反射波方法与层析成像[J].能源与环保,2018,040(004): 73-77. [2] 王树威.地震反射波地质层位标定方法研究[J].中国煤 炭,2018,44(12):30-35. [3] 陈建福.地震反射波法在复杂地层跨海盾构隧道中的应 用[J].中外公路,2020,40(3):102-103.
2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2.1 地震反射波法的原理 地震反射波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
探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多种波作为有效波的方 法来开展探测工作。此外,还可以从探测的目的出发选择 特定的波并将其作为有效波进行观测和研究。在这个过程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

浅层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方法摘要:为了能够满足我国地质工作的要求,做好地震勘察的采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仅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去开展,并且需要落实好地质勘察采集的工作策略。

所以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浅层区油田地震勘察资料采集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在同行业之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浅层区;地震勘察;资料采集;分析引言因为受到了地形特征以及地质勘察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浅层地震勘探采集的工作依然是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设备进行利用,保证其采集设计的方案可以得到优化,使其能够满足目前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保证资料采集的体系可以得到完善,使其能够提高资料采集的准确性。

1.采集仪器准备和观测系统的应用分析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而言,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很多老油田已经是进入到开发的中后期,在潜力比较大的一些老油田之中,通常都是采用开发地震技术去寻找剩余的储油层,从而去提高采收率,使其老油田能够实现持续的增产。

但是一些老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普遍的存在着地质储层比较复杂,对于地震资料精度要求比较高等问题,例如塔河油田通常三维地震资料道密度比较低,方位角比较窄,裂缝预层以及缝洞体系雕刻精度比较低,这样便难以能够去满足油田的进一步开发需要。

1.1物理勘探分析地质的勘探模式中,物理勘探是一个重要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需要进行弹性波的激发,在进行传播中,弹性波穿过了地层介质,使其可以发生一些折射以及反射等情况,之后在进行专业仪器的利用,对这些震动进行进行记录好,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地质界面和地质形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这种方法的利用可以进行岩石或者是矿床等性质的分析。

对于这种地质勘探的方法比较流行应用到非金属矿产和沉淀型能源矿产的采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地震勘探的工作必须要选择好适当的仪器,并且在地震勘探的时候,需要对于不同的勘探目标进行有关仪器的使用,保证这些仪器设备具有着良好的性能,在浅层的地震进行勘探的时候,需要进行中小型采集仪器系统的利用,使其可以保证系统具有一个良好的性能。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技术水平,拓宽地质找矿视野,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与解释,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相关软件,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设计浅层地震野外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地震仪器的选型、布局,观测线的布置,炮点、检波点的设置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根据地质任务和地形地貌条件,合理设计观测系统,以提高地震数据质量。

3. 资料整理与解释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如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解释。

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编辑、地震剖面的绘制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震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资料解释的能力。

4. 实习成果汇报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完成了实习成果的汇报。

我们分别从野外工作、资料整理、成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通过实习成果汇报,我们检验了实习效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和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在野外实地操作,感受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球巨大振动的现象。

地震的频发给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地震的勘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浅层地震勘测和地壳运动监测。

首先,浅层地震勘测是指对地壳浅部(一般为地壳表层0-30公里深度范围内)进行勘测的科学技术。

浅层地震勘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地下地层结构、地震活动区域、地震带等信息,以便对地震活动进行预测和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规划。

浅层地震勘测主要采用地震仪器进行观测,常见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震仪、地震勘探仪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实地勘测。

浅层地震勘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震活动区域的确定。

通过对历史地震的统计分析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可以初步确定地震活动的区域范围。

然后在该区域内进行密集的地震仪器观测,记录地震波数据,通过对地震波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进一步确定地震活动的区域范围以及地震带线。

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地下地层结构的研究。

地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的破坏力。

因此,对地下地层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为预测地震强度和地震灾害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通常,浅层地震勘测利用地震仪器在地表以上布设一系列地震仪,记录并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情况,通过地震波形的振幅、频率、传播速度等参数来推断地下地层结构。

此外,地震波速度的测量也是浅层地震勘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在地震仪的记录上产生一系列震型,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震型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地层结构的构造。

另一方面,地壳运动监测是指对地壳的运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的科学活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由于板块运动、地壳应力分布和人类活动等原因而引起的变形、抬升或下沉的现象。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监测地壳运动对于地震预测、灾害防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监测主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来实现。

GPS利用卫星和地面接收站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差来计算接收站的位置,从而确定地壳运动和地壳变形情况。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前言………………………………………………..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1数据采集………………………………………2.2数据处理………………………………………2.3结果解释………………………………………三反射波法地震勘探………………………………..3.1数据采集………………………………………3.2数据处理………………………………………3.3结果解释……………………………………….四实习总结……………………………………………一 前 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

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场地测量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图件分析与解释数据不合理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1.3.1工区概况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析

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析

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复杂地区的浅层地震勘探中,勘探的精度和准度往往会受到常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地质地形及浅层地表性质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复杂地区浅层地质勘探采集技术,以期为实际的勘探提高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引言地震勘探,就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1]。

1 地震勘探采集设备概述1.1 基本构造在实际的地震勘探中,应该根据具体的勘探任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

不同的采集设备其性能和完备性存在一定的差异[2]。

比如石油、天然气勘探中,为实现2D 或3D 的地震勘探,通常需要超过200道的大中型采集系统;对于浅层区的地震勘探,则大多采用96道以下,且性能和完备性较小的采集系统。

同时,系统采集模式的差异也体现在分布式数字传输和集中式模拟传输之上,并且A/D 位数等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

地震勘探设备的基本构造大体体制。

1.2 基本特点目前,我国大多引进国外的大中型勘探采集设备,以分布式采集系统为主,主要的特点是:(1)应用24 位A/D 转换器,提升了采集信号的质量和保真性;(2)噪声和波形畸变变较小,并具有低噪音和微畸变的特点;(2)较高的采样率和较快的频带;(4)系统性能更为完备,适应性较强。

2 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类型2.1 2D 地震观测2D 地震观测系统一般应用中间式放炮或者端点式放炮的覆盖观测系统[3] [4]。

观测系统的选择以有效波的覆盖追踪范围及干扰波较少的区域为主。

具体而言:(1)端点式放炮,适用于深度较大、道数较多的地震勘探、道数少但未保证一定的炮检距及地下层角度偏大等几种情况的勘探;(2)中间式放炮:适用于深度较小、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等情况的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成绩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工作目的与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与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第五章数据处理5、1反射波数据处理5、1、1 原始记录5、1、2 道均衡5、1、3 一维滤波5、1、4 二维滤波5、1、5 抽道集5、1、6 速度分析5、1、7 动校正5、1、8 水平叠加5、1、9 混波5、1、10 时深转换5、1、11 数据输出5、2 折射波数据处理第六章解释推断第七章结论与建议第八章报告附图第一章序言地震勘探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而浅震就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与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

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就是人工锤击的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VISTA。

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学习使用与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与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3. 通过实验,提高对浅层地质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现象,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反射波法,即通过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震仪:用于采集地震波数据;(2)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3)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验场地:用于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

2. 实验步骤(1)实验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平坦、开阔,便于地震波传播。

(2)地震波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测线,布置震源和接收器,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

采集过程中,注意控制震源和接收器的间距、排列方向等参数。

(3)地震资料处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去噪、叠加等操作。

(4)地震资料分析: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反射波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地质结构信息:(1)地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断为沉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2)地下存在一个倾斜的断层,推断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3)地下存在一些小型的地质构造,如溶洞、地裂缝等。

2.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实验参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

(3)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

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3总则3.1应用领域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h)地质填图;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c)判定砂土液化势;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b)铀矿床勘查;c)地热资源勘查;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地下结构的研究和探测需求日益增长。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掌握,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学习。

学习了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

实习地点选在华北某城市,该城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适合进行浅层地震勘探。

(1)现场布置首先,我们进行了现场布置。

在实习地点选取了多个观测点,并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地震检波器、震源等设备。

在布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完成现场布置后,我们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震反射波法,利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通过检波器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调整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以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完成后,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静校正等预处理,然后进行偏移成像、解释等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介质结构、断层分布等信息。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本次浅层地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贡献力量。

《浅层地震勘探》总结

《浅层地震勘探》总结

《浅层地震勘探》总结绪论:地震勘探方法简介: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研究其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解决地质问题。

各物探均以各种物性为前提,地震勘探依据岩、矿石的弹性,研究地下弹性波场的变化规律。

浅层地震勘探:常用于“水、工、环”地质调查,主要用于解决:工程地质填图、建筑、水电、矿山、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多被人称之为:“工程地震勘探”。

分类据波的类型分:纵波、横波、面波勘探据波传播特点分:反射、折射、透射波法据目的层深度分:浅层<n.100m,中层(n.100~n.1000m),深层>n.1000m 据勘探目的任务:工程(浅层), 煤田, 石油, 地震测深地震测深: 研究大地构造、深部地质问题。

浅震的特点:工作面积小,勘探深度浅,探测对象规模小,浅部各种干扰因素复杂。

优点:精度高、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仪器轻便第一章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弹性理论概述一、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1.弹性介质弹性: 外力体积、形状变化外力去掉恢复原状:具有这种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体,其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弹簧、橡皮等。

塑性: 外力 体积、形状变化 去掉外力 不恢复原状,保持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具有这种特性的物体称为塑性体,其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如橡皮泥外力下,是弹是塑,取决于: 是否在弹性限度之内,即三个方面: 外力大小、作用时间长短、物体本身的性质。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既可显弹,也可显塑地震勘探,震源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很短(持续十几~几十毫秒),岩土受到的作用力很小,可把岩、土介质看作弹性介质,用弹性波理论来研究地震波。

各向同性介质: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 各向异性介质: 凡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介质 沉积稳定的沉积岩区,各项同性,简化问题地震勘探中,只要岩土性质差异不大,都可以将岩土作为各向同性介质来研究,这样可使很多弹性理论问题的讨论大为简化。

浅层地震勘探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原理
浅层地震勘探是一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土中传播的特征来探测浅部地质构造和测定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其原理是人为激发地震波,沿测线不同位置布置地震勘探仪器来检测和记录地震波,然后分析这些记录,从而获得勘探地区地下地质信息。

常用的激发方式包括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如落重震源、气动震源等。

在记录地震波时,需要利用地震勘探仪器,如地震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

分析地震波信号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如地震处理软件,进行滤波、叠加、偏移等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图像。

浅层地震勘探具有精确度高、勘探对象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的地基勘察、地下洞穴探测、地裂缝和滑坡体等地质灾害调查等领域。

同时,浅层地震勘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地下水体和气体等非均匀介质的干扰、对浅层非地震因素的干扰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层地震报告

浅层地震报告

关于《浅层地震探测方法与技术》的报告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是研究人工在地面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壳表层数百米范围内的传播规律,用以解决矿产地质、水文及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方法是浅层折射波和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与普通地震勘探方法基本相同,即:人工在地面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深处传播,遇到不同的弹性介质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用仪器记录反射和折射的返回地面时间,根据上述时间和接收点与震源的距离关系(时距曲线)加以研究,就可以获得地下相关介质界面的空间分布的资料,即可确定地层的深度、分布、产状要素及构造形态。

(一)浅层地震勘测方法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质前提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既物体发生形变,若去掉外力,物体能够恢复原来形状,则物体称为完全弹性体,所产生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完全弹性形变可分为体积形变和剪切形变。

施力于各向同性的均匀无限大弹性体,在弹性形变一定范围内形成随时间而变化的弹性形变,这种弹性形变的连续传递即为弹性波。

与体积形变相对应的为纵波(P),与剪切形变相对应的为横波(S)。

可知弹性波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为有震源,二为有传播震动的弹性介质,缺一不可。

浅层地震探测方法通常以锤击或小药量爆炸为震源,它作用在介质上的冲击力力量小、作用时间短,因此可以视岩石等介质为完全弹性体加以研究。

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是根据地震波的运动学特点,研究地震波前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用以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描述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与几何路径关系的曲线称为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不同的岩石种类及地质年代不同的岩层,由于波速即波阻抗不同,它们之间的分界面往往就是折射和反射界面。

地震波速取决于岩石成分,岩石的孔隙度、湿度、地层深度和地质年代等。

岩石孔隙度增加,会使地震波传播速度降低,增加湿度,对疏松岩石波速增加,致密岩石波速降低。

对于新岩石,波速随成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古老岩石的成层深度则对波速影响不大。

浅层地震法

浅层地震法

浅层地震法
利用地震波的折射原理,对浅层具有波速差异的地层或构造进行探测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简称浅层折射波法。

浅层折射波法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

当穿过波速不同的介质的分界面时,波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产生折射。

当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其上层介质的波速时,在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情况下,折射波将会沿着分界面以下层介质中的速度“滑行”。

这种沿着界面传播的“滑行”波也将引起界面上层质点的振动,并以折射波的形式传至地面。

通过地震仪测量折射波到达地面观测点的时间和震源距,就可以求出折射界面的埋藏深度。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浅层地震勘探中的一种重要工程勘察方法,常用来探测覆盖层(或低速层)的厚度、基岩起伏、断层和古河道的分布等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地质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地下构造进行精细、准确的勘探与分析。

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工程勘探技术,它可以获取地下构造的反射波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揭示地下构造的构造和性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一、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原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一种基于反射波原理的勘探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构造中传播的速度差异,从而产生反射波。

这些反射波会在地下构造的不同层之间反射和传播,最终被地震仪器接收到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过对这些数字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地下构造的深度、厚度、形态、密度等信息。

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应用1、地下水资源勘探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在地下发现水域的位置、深度、厚度和水层受困状态等信息,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工程场地地质勘探在建设工程,如桥梁、隧道、公路等工程时,往往需要对土壤、岩石等地下构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会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塌陷、地震等。

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发现地下不均质的层位,为工程场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矿产勘探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识别出金属、非金属矿物、油气藏等相关矿产,并评估其储量,对矿产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二、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优缺点1、优点(1)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地下构造更为精细的信息,不仅可以获得地下构造的形态和位置,还可以了解地下构造的物性、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

(2)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且低成本等优势,同时可以大范围、快速获取信息。

(3)数据的解释和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高勘探数据的质量和解释效果,并且可以提高勘探效率。

2、缺点(1)在不同的地区,使用方法不同,且对训练有成效的人员要求较高。

不同地区存在的地质、地形条件也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浅析地质勘探中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析地质勘探中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析地质勘探中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1、浅层地质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地震反射波法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浅地层勘探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波作为有效波来进行探测,也可以根据探测目的要求仅采用一种特定的波作为有效波。

在这种方法中,每一测点的波形记录都采用相同的偏移距激发和接收。

在该偏移距处接收到的有效波具有较好的性噪比和分辨率,能够反映出地质体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化。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

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

2、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2.1数据采集浅层地震勘探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勘探要求,使用时采用的方法不同,应用的效果取决于野外工作参数(采样率、道间距、偏移距)的选择,震源能量等。

这些参数由野外试验工作来选定。

○1震源。

在激发时,对震源一般有两个要求:一是激发力要竖直向下;二是激发装置或药包与大地耦合要好。

○2检波器。

接收设备(主要是检波器)除接触条件外,它的埋置尽量达到最佳的耦合,如果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埋置在原设计点位时,沿测线方向位移1∕10道间距内或垂直于测线方向的1∕5道间距内。

○3分辨率。

为保证记录有效信号不畸变,每个最短周期内至少要采集4个样值,而且还要考虑记录长度问题,因为不能选择过高的采样率,以免点数太多,出现仪器存储容量不够或增加不必要的勘探成本。

○4滤波器。

工程数字地震仪一般均设有低通、高通、带通、全通等模拟滤波器。

为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改善记录频谱中高、低频能量的不平衡状况,可根据实际干扰波调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以压制干扰。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6T08:30:57.47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5期作者:王丽梅[导读] 在一些城市地表以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活动断层,而活动断层往往是地震灾害的高发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锁定城市当中的活动断层区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为相关部门制订城市规划、土地集约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结合某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分析了浅层地震勘探地质条件及应用方法,之后针对资料处理及解释分析进行了相关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王丽梅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90摘要:在一些城市地表以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活动断层,而活动断层往往是地震灾害的高发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锁定城市当中的活动断层区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为相关部门制订城市规划、土地集约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结合某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分析了浅层地震勘探地质条件及应用方法,之后针对资料处理及解释分析进行了相关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城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策略引言:地震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一些城市当中确实存在一些活动断层,而活动断层又是产生地震的根源所在。

这就意味着,需要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浅层地震勘探技术,针对城市当中哪些区域处在活动断层上进行全面探查,最终形成一套真实又而全面的城市安全性评价,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将那些重要建筑或者活动场所建设在活动断层线上,为广大城市居民人身安全以及公共设施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

一、勘查区地震地质条件在市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欲针对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区段展开浅层地震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一.方法应用⑴.水上浅层地震水上浅层地震施工时采用船舶拖拉漂浮电缆及空气枪匀速航行,动态GPS定时定位的同时单边激发、单边接收连续航行的方式施工,覆盖次数为4-6次。

施工过程中,漂浮电缆及空气枪悬挂在船尾并沉放一定水深,尽量保持其在一条航线上。

水上浅层地震勘探结合钻探资料可优质、高效的完成水深大于3m 的水域地质勘探任务,是一种进行水域地质物性分层和探查隐伏区构造带的有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成果直观等特点。

通过此方法可以探测水底覆盖层厚度,确定基岩面埋深及其起伏形态;结合钻探资料可以划分出水与水底、水底与覆盖层、覆盖层内以及覆盖层与基岩的分界面及各分层岩性;可以探测水底岩层中有无断层及其它地质构造体的存在和分布状况。

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水域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分层、核电及大型桥梁选址、城市活断层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领域。

为取得优质地震勘探资料,根据气枪参数及现场试验结果,选取最佳气枪沉放深度及合理施工参数,获取信噪比较高的第一手地震勘探资料,以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

二.仪器设备我院水上浅层地震现有仪器设备:⑴地震仪采用美国产的NZxp地震仪24道(插照1)或GEODE地震采集系统24道(插照2);震源采用套筒式(Sleeve)空气枪及与其匹配的空气压缩机(插照3),最大气压可达90kg/cm2;接收装置采用封装在特制塑料管中的每道4个一组的组合压电晶体漂浮电缆(插照4),主频为80Hz,道间距为2-4米。

⑵.浅地层剖面仪采用英国产的AAE浅地层剖面系统(插照4),接收装置为20个单元。

⑶.定位采用DSM 132 DGPS信标机(插照5),其动态精度为±0.32m。

插照3 套筒式空气枪及空气压缩机插照4 水上漂浮电缆插照1 NZxp 地震仪插照2 GEODE 地震采集系统三.勘探实例插照5 DSM 132 DGPS信标机水上浅层地震时间剖面图。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对地质勘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理解,我们于某地质勘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某地质勘探公司2. 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3. 实习内容:(1)浅层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研究地下结构、岩性及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适用于探测深度在数百米以内的地层结构、断层、岩溶、滑坡等地质问题。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器的组装、调试、布设等。

然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震源和接收器,进行了地震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置、记录数据的处理等技能。

(3)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浅层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解释、成像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去噪、静校正、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等数据处理方法。

(4)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是浅层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剖面的分析、地质构造的推断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剖面解释、断层识别、岩性划分等技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们深刻理解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沟通交流:实习期间,我们与公司员工、导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

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VISTA。

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
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学习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和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2.2 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共两周时间,第一周是野外数据采集,第一天观察并掌握地震仪器的使用,接着天在银杏反射波工区,后天再南苑折射波工区施工。

第二周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

野外数据采集反射波完成4条测线.
第三章工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
反射波勘探工区是在银杏篮球场道路之间的一个草坪区域,上覆疏松粘土层,下伏泥岩。

由于地震波在疏松地层传播时能量损失较快,所以勘探深度不宜太大,且位处篮球场和频繁来往的车辆,对测量数据有一定影响。

3.2 南苑工区
折射波勘探工区是在金工实习基地与南苑道路之间长长的空地,两边分别是道路与房屋建筑,道路车辆通过较银杏少。

上覆干燥密质粘土层。

第四章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4.1 反射波工作方法
反射波勘探工区道间距2m ,偏移距4米即两个道间距,采用6次覆盖,12道接收的观测方法。

炮点距公式 2SN y n
对此工区而言,单边接收即一个道间距。

双边接收即两个道间距多次覆盖即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技术在地震勘探中是经常用到的。

它可以达到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共反射点叠加技术参数的选择决定了叠加的效果,其中主要有道间距,偏移距,叠加次数。

(X1偏移距4m 、X 道间距2m 、Xmax 最大炮检距) 反射波多次覆盖观测示意图
4.2 折射波工作方法
4.2. 1 折射波射波采用2重相遇时距曲线方法进行,道间距2米,12道接收,其中近炮检距的两炮偏移距为1米
折射波勘探示意图
折射波勘探示意图
图中
o、2o、3o、4o是炮点。

1
4.2.2 相遇时距曲线解释方法
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也即t0法,是折射波勘探中常用到的一种解释方法,通过作图的方式获得速度,然后再用速度与时间剖面去推演出深度剖面,
五:数据处理(VISTA)5.1 原始记录
5.2 道均衡
道均衡有道内均衡(动平衡)和道间均衡。

道内平衡也是道内动态平衡。

道均衡后需切除坏道。

5.3一维滤波(filt)
一维滤波就是对其中的每一道数据进行处理,把其中的高频,低频噪声消除。

而主频的选择决定了滤波器的好坏,同时也就决定了滤波结果是否是符合工作要求的,在进行滤波之前需要频谱分析如下图:
频率设置
频率域分析结果
5.4:二维滤波
二维滤波主要是滤去面波部分。

可以利用面波和反射波在速度和主频上的差异,从中提取反射波。

二维滤波要注意的就是频率范围和速度的选择,正确的选取频率和速度,才能将面波从中滤去。

速度选取
二维滤波结果
5.5:抽道集(CMP)
为了进行共反射点道集的叠加,首先必须要从二维滤波后的数据中提取出共反射道集。

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定义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是炮点和检波器之间的排列关系,根据施工之前的准备,就可以得到该观测系统的各项参数。

抽道集之前必须要对观测系统进行定义,如下是建立的地震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定义
观测系统
运行设置
抽道集结果
速度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反射波资料处理提供速度参数,资料解释,岩性岩相分析提供解释用的速递费参数,对多道记录而言,速度分析是通过地震波能量相对速度的变化来获取速度信息的。

在进行速度谱拾取之前,需要进行常速度扫描。

常速度分析:
CMP偏移距分析:
速度拾取选择文件
速度拾取:
5.7:动校正
动校正也称为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地震记录,水平叠加是共深度点道集进行的,由于非零炮检距正常时差的存在,进行叠加之前需要进行动校正,就是把炮检距不同的个道上来自统一界面,同一点
的反射波到达时间经正常时差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以保证叠加时能实现同向叠加,形成反射波能量突出的叠加道。

动校正结果:
5.8 :水平叠加(stack)
经过动校正处理后,时距曲线已校正为直线型时距曲线,可以进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处理后每个道集输出一个叠加道,一条测线所有叠加道的集合组成直观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水平叠加设置
输出文件
5.9:混波(mix)
混波是对其中一个道集,通过前后两个或者多个道集的数据从新加权计算该道集的数据。

此次实习中单边接收采用的是12321的方式。

混波可以使减小个别有误差的道集对整个处理解释的不利影响。

时间剖面:
5.1.10:时深转换
由于水平叠加处理得出的地震剖面,其纵坐标是一时间来表示的,所以称为时间剖面,在时间剖面中,和反射信息对应的纵坐标是其零偏移距的走时,它可以定性的反映出反射界面的轮廓,但确切的深度和产状还和速度参数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输入相应的速度参数,并逐次计算出各反射界面的深度。

通过速度分析所拾取的速度,将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这样更直观的看出地面以下的分布组成关系。

以便进行地质解释。

深度剖面: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相对反射波处理而言,折射波数据处理相对简单,首先是进行初至波的拾取,读出每道集初至波的时间,然后在图纸上画出时距曲线。

然后根据
012 ()t t T t =-- 12 ()t T t θ=+- 可得0t 和θ
22/V x θ=
常数K =0*h K t = 从而以h 为半径画圆弧,圆弧的包络线即是折射界面。

第六章解释推断
6.1 反射波工区解释
反射波工区即银杏球场边上,分析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可以得出侧线上的大致分层情况,上覆疏松粘土层厚度范围0-15m,且由大致上厚度由北向南增加。

下伏泥岩岩层,与粘土层间有淋滤层 6.2 折射波工区
由于有大量建筑回填物,且沉积时间短,导致折射波数据紊乱,不利于地下底层解释。

但从解释结果图上大致可以看出折射界面在地下1.8米处。

且由西向东深度略有增加,但后面趋于水平。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通过历时两周天的实习,经历了室内教学、实地资料采集操作、资料整理及解释、报告编写四个过程。

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学会了能够熟练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完成了工区部分的测量工作,能够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并掌握了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能够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实测的物探资料
7.1.2建议和意见
安排好放炮人员,以保证信号质量,而不是谁拿着谁敲。

八:报告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