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的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的茶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至今已有约五百年的历史,在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表千家,里千家等众多门派,如今,对茶道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追本溯源,日本奈良、平安时期从中国引进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是日本茶道创立的根基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拟通过本文论述,更加明确这一时期茶文化在整个茶道史上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
【关键词】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茶文化
1.早期茶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佛教僧侣
日本早期茶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为僧侣。如高僧最澄(公元767-822年)于804年入唐后即在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高明寺等寺院求学天台宗,还曾到越州(绍兴)的龙兴寺,上虞的峰山道场求学密宗。回日后,在比叡山创立了“台密合一”的日本天台宗,成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山之茶始自远古,名传千里。至今,天台山华顶寺归玄洞前有“葛玄茶圃”,几株“茶祖”依然生机勃发。在这海拔千米之上,翠柏耸立之中,茶园清风甘香,绿泉蒸雾,仙山灵气,令人忘归。据载最澄于公元805年将天台山的茶籽带回日本,种于日吉社的旁边,后称“日本最古的茶园”。至今在日本京都比叡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周围是一些灌木状茶树。同时他还在比叡山修建延历寺,创建日本天台宗。至今,每逢6月4日最澄忌日,延历寺都要举行献茶仪式,采山上新茶祭祀最澄,纪念其引进茶种。
2.茶文化引进初期的特点——王公贵族的高雅文化
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引进中国的茶文化,并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同时也开始种茶制茶。《日本后纪》中记载:“自永忠献茶后,嵯峨天皇令人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要上贡”①。《拾芥抄》进一步说明:“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也设有官营茶园,种植茶树以供宫廷之用”②。这时饮茶风气只是在上层社会和佛徒之间传播,没有普及到一般人民。日本虽然9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之后一度衰弱。
3.茶文化在奈良、平安时代一度低弥
饮茶的风气和茶籽唐代虽已从中国传入,可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史籍、文献中却见不到有关茶事的记载。其原因是:
首先,从中国方面来看,国力衰退,动乱不断,那时统治阶级、贵族官僚加强对土地的掠夺,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加上苛捐杂税,迫使农民纷纷起义。公元874年,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唐朝统治者更加狼狈不堪。公元880年,起义军进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在长安组织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政府,虽然后来起义军被镇压,但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接近灭亡。唐朝动乱,
此消息传到日本,日本便停派谴唐使。
其次,日本方面,停派谴唐使是断绝中日官方交往的主要原因。9世纪末年,日本国内情况也趋于恶化,庄园林立,班田制已经完全被破坏。地方上,奴隶主们搜刮过甚和连年欠收,人们由消极逃亡发展到武装起义和反抗。此时,日本财力已无法支持谴唐使的派遣。虽然唐日双方仍有使节来往,但并不意味着关系友好,只是各怀疑惧,互相摸底,使臣觉察到大唐内疑节度,外嫌吐蕃,京师骚动,无暂休息,日本便失去与唐交好的热情。公元894年(宇多天皇宽平6年),在菅原道真的提议下,日本决定停派谴唐使。于是,唐日官方往来中断,此后茶的交流也少了。此外还由于气候等其它原因,茶当时移到日本后种植情况不理想,加上弘仁茶风不过是对中国的模仿,并没有扎根于日本文化及民众的土壤,所以到了平安末期,茶文化一度低迷,但民间交往很频繁。
4.茶文化从贵族的高雅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
起初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手段是派遣唐使。这是一种官方贸易,茶文化传播者多为高层人士,引进路子窄,未涉及平民。但是后来随着两国民间交流增加,饮茶文化日益大众化。
首先,入宋以后,日本和中国的国力减弱,双方之间由于经济原因没有什么官方正式往来。但是,日中交往并没有因此中断,到平安末期民间贸易渐兴。
其次,饮茶之风当时在中国更加普及,这和大量栽植茶树密切相关。宋代统一后,就用修复水利,提倡开垦和限制土地集中等方式来解放生产力,恢复农村经济。当时中国各地除了西北地区,因气候关系无法栽植外,其它地方都有栽植,茶叶在那时已不再是什么珍贵物品了。而且因为获利优厚,所以栽种多,贩运也多。宋朝政府更立法专卖,与民争利,并用行政力量,取缔私贩。随着植茶的众伙,茶叶价格的下降,当时不但江南、长江流域饮茶成风,即北地也到了“比随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汪向荣1986:217)的地步。饮茶的风气在中国这样盛行,当然会因交通往来而传到周围各国。
随着茶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往来的频繁,使得日本的茶文化也逐渐向平民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振.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陈晖,吕国利.中华茶文化寻踪[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3](唐)陆羽,(清)陆延灿著.民俗文化编写组编译.茶经[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4]舒惠国.当代茶艺[M].南昌: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0.
[5]汪向荣.古代中日关系史话[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6.[6]王贞平.中日文化与交流[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5.[7]杨正光.中日关系简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