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_王建东

合集下载

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方案

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方案

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线粒体是细胞内负责产生能量的重要器官,它们与细胞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然而,当线粒体受到损伤或老化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代谢产物和自由基,这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

为了维持细胞的健康状态,细胞内存在着一种维持线粒体质量的重要机制,被称为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是通过特定的细胞内过程,通过将受损的线粒体包裹成“自噬体”,然后将其降解并回收其组分来实现的。

线粒体自噬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和调控因子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控制自噬体的形成、合并和降解等步骤来确保线粒体的质量维持。

过去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与多种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因此,深入研究线粒体自噬的机制对于理解细胞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线粒体自噬的定义、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首先,将对线粒体自噬的定义进行阐述,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降解机制。

接着,将对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进行详细介绍,涉及到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蛋白质和调控因子。

最后,将重点讨论线粒体自噬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该机制可能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将在结论部分进行讨论。

通过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的机制,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并为细胞生理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线粒体自噬在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首先介绍线粒体自噬的概念和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线粒体自噬的介绍,引出本文研究该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2.1 线粒体自噬的定义和重要性:详细解释线粒体自噬的含义,包括其在细胞代谢、均衡调节、细胞死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介绍线粒体自噬在细胞内的特定结构和分子机制,以及其与其他细胞自噬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发生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成分,起到清除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维持线粒体质量、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对维持线粒体的健康形态与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该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认知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

糖尿病显著增加了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风险[1 ]。

据报道,糖尿病使全因痴呆的风险增加1.25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风险增加1.43倍,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91倍[2 ]。

认知障碍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特别是在年幼患者和年老患者中,影响前者的神经功能发育、加剧后者的失能,增加家庭照护的负担[3 ]。

因此,探究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机制有助于为防治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4 , 5 ]。

认知功能的基础是高度依赖能量的神经元的生存与活动。

同时,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代谢合作,如神经递质再摄取、氧化应激防御和能量底物传递也依赖于能量可用性。

线粒体不仅负责能量生成,同时也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控细胞内Ca 2+稳态、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对维持细胞生存至关重要。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中一种选择性自噬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起到维持正常线粒体的数量与质量、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6 ]。

线粒体自噬的异常是造成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与理论依据。

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是两种细胞保护机制,能够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两种自噬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质膜包裹的方式,在细胞内对垃圾、细胞器和病原菌等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清除的过程。

该过程至少需要三种类型的ATG蛋白参与:ATG1/ULK1复合物、类囊体小泡(LC3)和ATG12-ATG5-ATG16复合体。

ATG1/ULK1复合物扮演着启动细胞自噬的重要角色。

LC3在自噬膜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质膜修饰作用,ATG12-ATG5-ATG16复合体则参与到质膜形成的融合机制中。

线粒体自噬又被称为引起线粒体靶向自噬的特殊的细胞自噬,是对细胞内过多或老化的线粒体进行清理的过程,与细胞自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线粒体自噬过程中,PINK1和PRKN等膜蛋白对线粒体进行了特殊化合物分解,进而激活ULK1复合物及其下游的自噬蛋白酶体的降解作用。

同时,线粒体外膜蛋白与细胞自噬产生类似的转移作用,从而形成具有自噬机制的单纯的质膜结构。

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探索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在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的作用。

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通过ATG16L1基因组合突变的函数可以影响细胞的自噬功能,并产生多种自噬相关疾病。

在线粒体自噬中,PINK1位于线粒体的外膜上,可以通过依赖于PRKN的磷酸化网羟酰化和HTRA2(胞体受体域A2)的相关信号来执行其引导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新的ATG蛋白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例如ATG4B、ATG14和WIPI1等。

这些新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虽然有着相似的分子机制,但它们在功能和疾病生理学上具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深入探索其分子机制和功能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胞质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质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质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质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则是细胞内部的基本代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自身会将不需要的或者损坏的细胞器和分子“吞噬”掉,并将其分解为基本的营养物质以供细胞内的其他活动使用。

这一过程在疾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 细胞质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胞质自噬是一种涉及多种分子机制的复杂过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自噬体的形成过程。

自噬体是一种由膜结构所构成的小泡,其中包含了可分解的分子,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等。

自噬体的形成和自噬体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是细胞质自噬分子机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自噬体形成途径:一种是由细胞膜周围表面上的小体聚积所形成,这种类型的自噬体形成过程由 ATG 基因调控;另一种则是由侵入而来的溶液构成,这种类型的自噬体形成过程则由 LC3 和 Beclin 相关蛋白调控。

同时,自噬体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也是细胞质自噬分子机制中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ATG 编码肽链的翻译的产物由蛋白酯化修饰后,会通过两种不同方式与隶属 LC3 家族的另一组蛋白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Beclin 与 VPS15、VPS34 等蛋白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调控角色。

2. 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在细胞内负责维持线粒体数量、大小、质量的过程。

线粒体自噬的形成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是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线粒体自噬的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线粒体外膜的结构分解。

这种分解过程由多种酶类组分共同完成,它们包括 LAMP1、LAMP2 等等。

这些酶类组分与自噬体表面的 Atg5 等蛋白酯化修饰的肽链结合,从而加速线粒体膜的分解和分解产物的释放。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ATG、Beclin 等蛋白的表达和相关调控,是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中的重要方面。

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_王建东

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_王建东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线粒体受损能够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eies ,ROS )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或者促使细胞凋亡[1-3]。

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与数量对细胞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调控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线粒体的代谢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自噬(autophagy )是一种依赖溶酶体(lysosome ,在酵母细胞中也称为液泡Vacuole )的胞内物质降解过程,目前发现其降解对象囊括了从可溶蛋白到完整细胞器在内的所有胞内物质,其中也包括线粒体。

传统线粒体自噬可以分为大自噬(macroautophagy )、小自噬(microautophagy )和Cvt (cytosol -to -vacuole transport )途径3种方式。

大自噬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 )包裹线粒体,再与溶酶体融合生成自噬溶酶体使线粒体降解;小自噬通过溶酶体或液泡对线粒体的直接吞噬作用使线粒体降解;Cvt 途径只存在于酵母中,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还未发现这一自噬方式。

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参与了不同种系、不同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降解过程,并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肿瘤等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5-7]。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自噬酵母是最早应用于自噬研究的模式细胞,人们以酵母的自噬系统为标准命名了一系列自噬相关基因蛋白(autophagy -related genes ,Atg )。

酵母也是目前自噬研究最为深入的模式细胞之一,目前已经基本阐明了酵母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内质网等重要细胞器自噬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目的:了解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包括活性部位/成分)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促进中药药效物质挖掘、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以及创新中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方法:以“线粒体自噬”“机制”“疾病”“中药”“部位”“成分”“Mitophagy”“Mechanism”“Diseas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rbal medicines”“Site”“Compone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5月,就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包括活性部位/成分)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2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主要由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Nix/BNIP3、Mieap、FUN14结构域包含蛋白1(FUNDC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蛋白介导,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肿瘤、心脏疾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损伤等)、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尼曼匹克氏病等)的发生。

部分中药活性部位/成分(三七总皂苷、槲皮素、白藜芦醇、姜黄素、褐藻素等)可通过激活AMPK、抑制Pink1/Parkin途径、增强Beclin1的表达等方式来调节线粒体自噬。

深入研究中药对线粒体自噬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揭示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本质、提高新药研发与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自噬机制;疾病;中药;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或功能不完整的线粒体的过程。

线粒体对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研究

线粒体对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研究

线粒体对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研究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进化保守性细胞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保护细胞免受蛋白质聚集、受损细胞器等内外因素的损害。

当环境压力加剧时,自噬会被激活以清除细胞内不正常的蛋白质以及病毒等有害外来物质。

虽然自噬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自噬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突变导致细胞自噬功能发生异常时,这可能会导致自噬相关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自噬调控机制对于促进自噬药物的研发以及治疗自噬相关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细胞自噬的重要调控器官。

也就是说,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细胞自噬的水平和效率。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独立双层膜结构,具有多重功能,包括 ATP 的产生、凋亡和细胞代谢的调节等。

最近在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方面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对于细胞的代谢稳态和生存都非常重要。

线粒体的生命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左右。

然而,线粒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物质、氧自由基等物质可能会对线粒体本身和其他细胞器造成损害,这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的下降和自噬的发生。

线粒体自噬被认为是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重要途径,其过程主要由组学过程调节和下游适应性过程调节两部分组成。

组学过程调节是指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目前已经发现的组学过程调节分子主要包括 PINK1、 Parkin 等。

PINK1 是线粒体膜上的一个激酶,通常情况下,PINK1 会被一种协作蛋白清除,但是当线粒体受损时,PINK1 会不断积累在线粒体膜上。

随后,PINK1 会激活一个叫做 Parkin 的 E3 泛素连接酶,这个酶能够把泛素连接到线粒体膜蛋白上,在泛素的帮助下清除受损的线粒体。

除了组学过程调节,线粒体自噬还受到许多下游适应性过程的调节。

这些下游适应性过程是指一些小说、普遍表达的基因,能够影响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和效率。

例如,许多研究表明 PGC-1α 是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去除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主要是因为 PGC-1α 可以逐步增加 MITOCondrial命运拓扑层次;可以帮助稳定线粒体的膜电位等许多效应。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塔娜,魏成喜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心肌梗死后开通闭塞血管,心肌细胞在恢复血流的情况下出现的损伤,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

心肌梗死后血流恢复对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是必须的,但再灌注后可导致病理后遗症,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肌损伤。

线粒体自噬功能在线粒体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肌细胞损伤后,发生线粒体损伤,而线粒体自噬能通过促进降解和回收受损的线粒体以控制线粒体质量,进而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

本文将回顾线粒体自噬在调节心脏内稳态中的作用,对线粒体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2(b)-0186-05 Research Progress of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A Na, WEI Chengxi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8000 China[Abstract]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s an injury that occurs after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en the oc⁃clusive blood vessels are opened and blood flow is restored.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of clinical treatment. Blood flow recovery is necessary for oxygen and nutrient suppl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ut reperfusion can lead to pathological sequelae and even serious myocardial injury.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plays a key role in mi⁃tochondrial damage. Mitochondrial damage occurs after myocardial cell damage.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can protect ischemic cardiomyocytes by promoting the degradation and recovery of damaged mitochondria for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n regulating cardiac homeostasis, and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mitochondr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Key words]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环境污染等高危因素的影响下,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1]。

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近年来,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而线粒体则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重要器官。

先前的研究发现,自噬与线粒体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自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线粒体功能,反之亦然。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噬与线粒体融合有研究表明,自噬与线粒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即自噬可以通过与线粒体融合来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

当细胞处于压力状态时,如饥饿和缺乏氧气等情况下,自噬可以触发线粒体融合,并通过此过程产生高质量的线粒体,从而促进细胞的生物合成。

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形态和数量的调节,其中包括融合、裂解和运动等过程。

自噬与线粒体动力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研究表明,当自噬发生时,线粒体动力学的发生也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自噬可以通过裂解线粒体,减少其数量,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此外,线粒体动力学对于自噬的进程和结果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和裂解的不平衡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帕金森氏症和亚历山大病等神经疾病与线粒体的异常分解和自噬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自噬和线粒体功能的相互作用也提供了在这些疾病治疗方面的新思路。

线粒体在自噬的调节中发挥的作用线粒体在自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的损失会引起自噬通路的激活。

自噬具有清除和分解损坏线粒体的功能,进而维护细胞功能和稳定性。

特别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缺失和线粒体DNA的损伤都可以触发自噬过程。

此外,线粒体释放的因子,如线粒体DNA、线粒体蛋白等,也可以参与到自噬调节中。

总结自噬和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复杂又多样。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自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线粒体功能,反之亦然。

自噬和线粒体功能的控制通路的研究将对许多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提供创新思路。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凤娇顾雯俞捷董金材王曦曾鳞粞杨敏杨兴鑫来源:《中国药房》2018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 R285;Q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8)20-2865-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20.28摘要目的:了解线粒体自噬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包括活性部位/成分)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促进中药药效物质挖掘、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以及创新中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方法:以“线粒体自噬”“机制”“疾病”“中药”“部位”“成分”“Mitophagy”“Mechanism”“Diseas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rbalmedicines”“Site”“Compone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5月,就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相关疾病及中药(包括活性部位/成分)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2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主要由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Nix/BNIP3、Mieap、FUN14结构域包含蛋白1(FUNDC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1(ULK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蛋白介导,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肿瘤、心脏疾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损伤等)、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尼曼匹克氏病等)的发生。

部分中药活性部位/成分(三七总皂苷、槲皮素、白藜芦醇、姜黄素、褐藻素等)可通过激活AMPK、抑制Pink1/Parkin途径、增强Beclin1的表达等方式来调节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

摘 要 : 线 粒 体 是 细 胞 中具 有 易损 与 易 变特 性 的 细 胞 器 , 其 进 行 氧 化代 谢 与 能 量 转 变过 程 中 均伴 随 有 活 性 氧 分 子 的 产 生 , 由 于 活
性氧( ROS ) 在 氧 化 应 激 条 件 下 Mt — DNA 的 突 变几 率 远 高 于核 DNA, 为 了保 持 细胞 内环 境稳 态 , 清 除 细 胞 内 的异 物 , 保 证 细 胞 正 常功
2 线 粒体 自噬
2 . 2 . 3 线粒体 自噬与帕金森 氏病 在 细胞结构 中 , 线 粒体是其 不可缺少 的细胞 器 , 对细 胞 内环 境的稳定活动 和生 理调节有着重要影 响。主要包括能量供 给 、 细 胞内c a 缓冲和细胞存亡的决定 。 由于 脑部组织具 有高耗 氧量 的特 点 ,具有 全身 2 0 %耗氧需 求, 并 同时需 要 1 5 %的心脏 血液输送 , 而其 组织重量 仅 占全身重 量的 2 %左右 , 表明脑部组织是人体重要神经 活动 的关键所在 , 并
展,对线粒体 自噬进行综述。 年斑 的主要成分 ) 作为 AD模型 , 测量线粒体 自噬标志物 , 发 现其 1 自噬 概 述 表达 量明显上升 , 线粒体 动态转变为分 裂状态 。表 明 A D发病 期 细胞 自噬是真核生 物 中具有 保守状 态 的细胞器进 行降解 转 线粒 体的 自噬增强[ 6 1 。但 在 A D细 胞中线粒体 自噬将 线粒体 的何 化 的过程 , 细胞 在应对 短暂生存压 力时 , 通过 降解 自 身 非必需 成 种损伤作 为降解对 象 , 以及线粒体 自噬 的具体 影响等均有待进 一 分来提供营养 、 能量 , 从而维持生命 。受损或不能够修复的蛋 白质 步研究[ 6 1 。

肾脏疾病中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脏疾病中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脏疾病中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线粒体具有氧化供能以及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稳态等作用,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损伤后的修复机制。

我国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约为11%~13%,我国乃至全球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线粒体自噬可能参与其中,这也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肾脏疾病及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对肾脏疾病中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肾脏疾病;进展0.引言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且近年来我国肾脏疾病患者数量明显上升。

因为肾脏特有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生理功能,使得其在多种因素下容易受损,严重的可引起肾炎等肾脏疾病。

线粒体具有氧化供能以及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稳态等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对维持机体代谢以及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线粒体自噬是由国外学者在05年提出的概念,主要是特异性清除损伤的线粒体,这一机制参与细胞的成熟与分化过程中。

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机制可能参与到肾脏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综述。

1.线粒体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自噬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主要是为了清除及降解受损的细胞及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起始、成核、包裹、融合、降解五个环节。

线粒体自噬是通过高度选择性的自噬机制,进而清除受损线粒体,与其他细胞的自噬过程有较大的差异。

近年来,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Parkin两种酶介导线粒体质量控制途径,通过选择性自噬去除受损线粒体的机制已得到阐明。

线粒体损伤激活线粒体相关激酶PINK1,进而磷酸化泛素和胞质e3 -泛素连接酶Parkin各自的Ser65残基,这引发了线粒体泛素化的前馈放大级联反应,推动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的细胞。

尽管PINK1被认为是线粒体自噬的主要调控因子,但其在哺乳动物体内对线粒体自噬的确切贡献尚不清楚[1]。

线粒体自噬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dria in cells.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tophagy in yeast and mammals,the research of mitophagy in plants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And the mechanism of mitophagy in plants and the proteins involved in autophagy are still unclear. This paper reviews the
构中,这些自噬样结构会与裂解泡融合,介导线粒体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简介:姜雅婷(1995-),女,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
(电话)15222517911(电子信箱)301322600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的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的受体、蛋白酶和生物学功能,为后期对于植物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提
供借鉴。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植物;调控机制;功能
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1)08-0012-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1.08.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mitophagy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itophagy in plants,as well as related receptors,proteases and biolog⁃
ical func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mitophagy in plants in the future.

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李婷婷1,王钦鹏2,刘晓庆1,蔡珂1,魏阳阳1综述,梁成2审校摘要: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

脑组织缺血可引发多种分子的级联反应,导致功能障碍线粒体的堆积。

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通过清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态。

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及其作用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线粒体自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mitophagy in ischemic stroke LI Tingting,WANG Qinpeng,LIU Xiaoqing, et al.(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As a type of selective autophagy, mitophagy is one of the key mechanisms for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Cerebral ischemia can trigger a variety of molecular cascade reactions,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dysfunctional mitochondria.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can induce the activation of mitophagy and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of neuronal cells by clearing damaged or depolarized mitochondria.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tophag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ischemic stroke, but there are still controversies over its specific mechanism and rol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 of mitophagy and its role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Cerebral ischemia and hypoxia;Mitophagy;Inflammatory response;Oxidative stress;Pro⁃grammed cell death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危脑血管疾病,在美国心脏协会2019年发布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五,这种疾病已经成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线粒体自噬讲座心得体会

线粒体自噬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线粒体自噬的讲座,主讲人为我国著名生物学家。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线粒体自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线粒体自噬的定义及作用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将受损的线粒体选择性降解的过程。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线粒体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功能障碍或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这些受损的线粒体,保证了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维持了细胞代谢的平衡。

二、线粒体自噬的机制线粒体自噬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粒体损伤识别:细胞内存在多种信号分子,如p62、LC3等,它们能够识别受损的线粒体,并将其标记为自噬底物。

2. 线粒体自噬体形成:受损的线粒体被标记后,与自噬小体膜融合,形成自噬体。

自噬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特殊膜结构,可以将线粒体包裹起来。

3. 线粒体降解: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将线粒体内的蛋白质、DNA等物质降解,释放出有用的物质,同时清除有害物质。

4. 线粒体再生:降解后的线粒体物质可以用于合成新的线粒体,保证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

三、线粒体自噬与疾病的关系线粒体自噬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线粒体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减缓疾病进展。

2. 肿瘤:线粒体自噬在肿瘤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线粒体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线粒体,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另一方面,线粒体自噬还可以通过降解肿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抑制肿瘤生长。

3. 心血管疾病:线粒体自噬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四、线粒体自噬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对线粒体自噬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以下列举几个研究方向:1. 线粒体自噬激活剂: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线粒体动态变化参与线粒体自噬介导运动适应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动态变化参与线粒体自噬介导运动适应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动态变化参与线粒体自噬介导运动适应的研究进展张喆;孙易;丁树哲【摘要】对近年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线粒体自噬是介导运动适应的重要机制,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连接了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自噬,在此过程中,E3泛素化连接酶是关键分子,对于维持骨骼肌稳态有重要意义,但具体参与其中的分子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9)005【总页数】6页(P47-52)【关键词】线粒体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运动适应;介导【作者】张喆;孙易;丁树哲【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Author’s address1.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f M 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且特殊的一个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调节器,并在哺乳动物骨骼肌内呈网络化分布[1];因此,线粒体质量与细胞状态以及骨骼肌运动适应均密切相关[2]。

运动不仅与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融合分裂有关,还与线粒体自噬有关,这为运动适应的线粒体调控机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而线粒体动态变化亦参与其中。

细胞内的线粒体并非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在应激状态(运动、饥饿、热量限制等)下不断进行“相遇—分离,相遇—融合—再分离”的动态变化[3]。

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王志舒;谭晓荣;刘洹洹【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线粒体为细胞正常生命运动提供能量和物质;然而各种因素会导致线粒体损伤,衰老及功能紊乱,它们是细胞潜在的危险因素,必需及时清除,线粒体自噬可以起到这一作用,维持细胞稳态。

当细胞处于恶劣环境时,线粒体自噬可通过降解线粒体补充生命必需物质,从而度过危机维持生存。

另外线粒体自噬会在某些情况下通过降解正常线粒体来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

不同生物中具有不同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和机制,酵母中主要通过Atg32磷酸化调控线粒体自噬;哺乳动物中则存在分别由Parkin-PINK1、Nix、FUNDC1等不同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植物线粒体自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其途径及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综述了近年来酵母、动物和植物中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调控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Mitochondria provide energy and materials for cells, while a variety of factors can lead to damage, aging and dys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and they are potentially dangerous for the cells and must be cleared promptly. Mitophagy can fulfill above task and maintain cell homeostasis. Under some severe conditions, mitophagy supplies living-essentials by degrading mitochondria and helps the cells survive. Additionally mitophagy may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mitochondria through degrading some normal mitochondria. There are different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organisms. Inyeast, mitophagy is mainly regulated by phosphorylation of Atg32. In mammals, mitophagy is protein-mediated by Parkin-PINK1, Nix and FUNDC1 respectively. Research on mitophagy in plants is mainly focused onArabidopsis thaliana only, and the mechanism is not well understood yet. Here we review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mitophagy in yeast, mammals and plants, with focus on the mechanisms and factors involved.【总页数】6页(P42-47)【作者】王志舒;谭晓荣;刘洹洹【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PIN K1/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郎秀娟;王燕2.线粒体自噬中pink1-parkin途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吴优;卢中秋;姚咏明3.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陈红光; 谢克亮; 于泳浩4.线粒体自噬调控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J], 魏丽凤;张先闻;王琳5.积雪草苷调控SIRT1-FOXO3-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J], 胡彦;王锁刚;翟琼瑶;王帝;朱时玉;王光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机制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机制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机制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概述 (3)1.2 线粒体自噬的定义和作用 (3)1.3 线粒体自噬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背景 (4)2.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 (5)2.1 纤维化的病因 (6)2.2 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8)2.3 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9)3. 线粒体自噬的生物学过程 (10)3.1 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 (11)3.2 线粒体自噬的关键蛋白复合体 (12)3.3 线粒体自噬与其他细胞器的自噬比较 (13)4. 线粒体自噬在生理状态下的作用 (15)4.1 线粒体自噬与能量代谢 (16)4.2 线粒体自噬在细胞稳态中的作用 (17)5.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机制探讨 (18)5.1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证据 (19)5.2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20)5.3 线粒体自噬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进展 (21)6. 线粒体自噬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策略 (23)6.1 线粒体自噬的调节策略在治疗中的应用 (23)6.2 线粒体自噬与抗纤维化药物的协同作用 (25)7. 临床研究和实验证据 (25)7.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概览 (27)7.2 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实验证据 (28)8. 线粒体自噬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29)8.1 研究中的难点与挑战 (30)8.2 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31)1. 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探讨线粒体自噬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生物学机制,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是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点是周边肺部的不可逆纤维化,导致肺功能逐渐丧失。

的诊断和治疗目前面临巨大挑战,理解的潜在细胞生物学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内在化途径,允许细胞降解受损或过剩的线粒体,以此维持细胞能量平衡和维持细胞的稳态。

线粒体自噬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陈璐;李瑞;沈志强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24(53)2
【摘要】线粒体自噬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可引发氧化应激、代谢供需失衡和细胞炎症等分子级联反应,通过干预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细胞稳态。

研究发现,调控线粒体自噬研究较多的天然产物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尽快寻找靶向线粒体自噬的天然产物是一条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相关机制和以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天然产物进行系统阐述,为研发干预线粒体自噬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神经保护天然产物及其治疗学提供文献依据。

【总页数】6页(P178-183)
【作者】陈璐;李瑞;沈志强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天然产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3.线粒体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和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4.电针百会、神庭调控BNIP3L介导的线粒体
自噬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5.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粒体自噬在 COPD 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 COPD 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p></p><p></p><p></p><p></p><p></p><p></p>

㊃综述㊃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李忱菲1周新2李锋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科20003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0080通信作者:李锋,E m a i l l i f e n g741@a l i y u n c o mʌ摘要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㊂自噬是内质网膜包裹并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细胞途径,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㊂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参与能量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细胞过程㊂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自噬过程,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数量正常的重要途径㊂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将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增强剂;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0031);上海交通大学 交大之星 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重点项目(Y G2019Z D A24)D O I103760c m a j c n131368-20190805-01109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r o l e o fm i t o p h a g y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C O P DL iC h e n f e i1Z h o uX i n2L iF e n g1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C h e s t H 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200030C h i n a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F i r s t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J i a o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20008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F e n g E m a i l l i f e n g741@a l i y u n c o mʌA b s t r a c tɔ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 O P D i so n eo ft h e m o s tc o mm o n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A u t o p h a g y i sac e l l u l a r p a t h w a y t h a te n c a p s u l a t e sa n d d e g r a d e sa b n o r m a lp r o t e i n s a n d c e l l s w h i c h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om a i n t a i nn o r m a l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o f c e l l s M i t o c h o n d r i aa r e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c e l l u l a ro r g a n i nc e l l s a n da r em a i n l y i n v o l v e d i ne n e r g yg e n e r a t i o n r e d o xr e a c t i o na n do t h e r i m p o r t a n t c e l l u l a r p r o c e s s e s M i t o p h a g y i s a na u t o p h a g yp r o c e s s t h a t s e l e c t i v e l yr e m o v e sd a m a g e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a n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 w a y t o m a i n t a i nt h en o r m a lf u n c t i o na n dq u a n t i t y o fm i t o c h o n d r i a M o r e a n dm o r e r e s e a r c h e sh a v e f o u n d t h a tm i t o p h a g y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 t h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C O P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 r e v i e w i s t o s u mm a r i z e t h e r o l e o fm i t o p h a g y 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C O P DʌK e y w o r d sɔ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B r o n c h i t i s M i t o p h a g y M i t o p h a g ye n h a n c e r M i t o p h a g y i n h i b i t o rF u n d p r o g r a m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h i n a81870031K e y P r o j e c to f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r o s sR e s e a r c hF u n df o r"S t a ro f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Y G2019Z D A24D O I103760c m a j c n131368-20190805-01109C O P D是一种以进行性㊁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肺泡破坏㊁气道炎症㊁黏液化生和细胞凋亡[1]㊂据统计,全球已有384亿C O PD 患者[2],其中47%的患者会出现中至重度呼吸困难[3]㊂C O P 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球第5,病死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比最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㊂自噬是一种降解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的细胞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内质网膜包裹异常的蛋白质及细胞器等融合为自噬体,㊃826㊃国际呼吸杂志2020年4月第40卷第8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20,V o l.40,N o.8后与溶酶体融合为自噬溶酶体,从而降解内容物,维持细胞稳态[3]㊂激活的自噬在C O P 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参与黏液分泌过多㊁气道炎症和肌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5]㊂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参与脂质交换㊁钙离子信号转导等过程,内膜部分向内折叠形成嵴,参与三磷酸腺苷的产生㊁氧化还原反应和细胞死亡途径的调控㊂事实上,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对于肺部细胞的稳态是至关重要的[6-7],以迅速消除废物,并使其适应呼吸功能对能量的高需求㊂线粒体质量的控制主要依赖线粒体自噬,即选择性降解受损线粒体的自噬过程㊂在这一过程中,受损线粒体膜去极化,被周围的自噬体识别,并运输至溶酶体消化降解[8]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将线粒体自噬与C O P D的关系进行综述㊂1C O P D中的线粒体自噬11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有丝分裂作为选择性的自噬,是C O P D的一种主要的自噬类型㊂在C O P D中,由一系列刺激触发的受损线粒体可分为两个功能不均匀的部分,随后,膜电位下降的子代线粒体被自噬溶酶体清除[9]㊂这一机制对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肺对能量供应的需求很高,而且对线粒体功能的依赖性很强㊂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参与识别受损的线粒体以进行选择性降解[10]㊂线粒体外膜(o u t e r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m e m b r a n e,OMM)的磷酸酶和张力素同源物诱导的激酶蛋白1(p h o s p h a t a s e a n d t e n s i n h o m o l o g-i n d u c e d p u t a t i v e k i n a s e p r o t e i n1,P I N K1)和帕金森病蛋白2(p a r k i n s o nd i s e a s e2,P A R K2)被认为是2种主要的调节蛋白[9]㊂一旦线粒体膜电位急剧下降,OMM 上的P I N K1含量将趋于稳定,同时招募胞浆中P A R K2到去极化的线粒体启动自噬㊂简而言之,P I N K1和P A R K2能够协同作用检测线粒体的去极化㊁标记受损的线粒体并触发线粒体自噬[9]㊂受体通路是另一个启动线粒体自噬的重要途径㊂OMM上激活的受体包括B细胞淋巴瘤2(B-c e l l l y m p h o m a-2,B c l-2)/腺病毒E1B19000蛋白-交互蛋白3[11]㊁N i x(又称B I N P3样蛋白,B I N P3L)[12]和F U N14区包含1(F U N14d o m a i nc o n t a i n i n g1,F U N D C1)[13],此外,自噬和B e c l i n1调节者1和B c l-2样13㊂参与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 i c r o t u b u l e-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s1A/ 1B l i g h t c h a i n3B,MA P1L C3/L C3或称L C3)的结合,并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触发自噬体吞噬和溶酶体降解[14-15]㊂由此可见,线粒体自噬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控制㊁多种途径协同调控的复杂过程㊂研究发现,香烟烟雾提取物(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e x t r a c t,C S E)诱导C O P D患者肺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这一结果证明C S E能够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㊂与此同时,损伤的线粒体通过激活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 y n a m i n-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1,D r p1)磷酸化和增加C S E暴露后P I N K1的表达,触发了P I N K1依赖的线粒体自噬[16]㊂12线粒体自噬的保护作用尽管线粒体自噬是维持肺部功能的重要生理过程,但是,其在C O P D中的确切作用仍存在争议㊂已有研究发现,C S E暴露造成的线粒体损伤,能够引起活性氧(r e a c t i v eo x y g e ns p e c i e s,R O S)生成增加,进而通过加速细胞衰老参与C O P D的发病机制[17]㊂A h m a d等[18]发现,P A R K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是一种保护策略,能够去除线粒体碎片,以防止线粒体损伤的扩散㊂进一步研究发现,C S E能够通过诱导p53积累并与P A R K2相互作用,抑制P A R K2异位触发线粒体自噬,进而导致细胞衰老,相反,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线粒体自噬将减缓细胞衰老㊂与此同时,I t o等[17]用低浓度C S E(1%)诱导C O P D细胞模型,发现敲除P I N K1和P A R K2基因可以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细胞衰老加速㊂以上证据提示,线粒体自噬功能不足参与C O P D发病机制,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㊂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丝分裂也可以控制炎症反应㊂线粒体D N A不适当的有丝分裂能够抑制通过识别T o l l样受体9(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9,T L R9)和激活N O D样受体蛋白3 (N O D-l i k e r e c e p t o r p r o t e i n3,N L R P3)炎症小体引起的炎症反应[19-20]㊂I L-1β为C O P D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就是通过T L R9信号转导和N L R P3炎症小体机制产生和激活的[21-22]㊂13线粒体自噬的损伤作用尽管已经证实,线粒体损伤和去极化能够触发线粒体自噬的激活,但是近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激活的线粒体自噬也会加重线粒体的损伤和去极化㊂M i z u m u r a等[16]为探讨P I N 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体外C S E诱导的上皮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从P I N K1-/-小鼠及其相应的P I N K1+/+小鼠分离出肺泡上皮细胞,经C S E(20%)处理后,用乳酸脱氢酶测定细胞毒性,发现与P I N K1+/+细胞相比,P I N K1-/-细胞对C S E诱导的细胞毒性具有抵抗力㊂以上结果表明,P I N 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C S E诱导的细胞死亡具有促进作用㊂另外, P I N K1㊁受体交互蛋白激酶3和D r p1在C O P D肺组织中的表达增加进一步支持了线粒体自噬依赖的细胞凋亡是C O P D发病的原因之一[16]㊂进一步使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 d i v i-1作用于肺泡上皮细胞,发现细胞凋亡受到抑制,肺功能得到缓解[16]㊂可见,在体外模型实验中,线粒体自噬在C O P D发病过程中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伤作用,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实验时采用的C S E的浓度差异有关㊂2线粒体自噬的调控通路21 P I N K1-P A R K2 P I N K1-P A R K2是膜去极化线粒体清除的主要通路㊂P I N K1是线粒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正常线粒体中,P I N K1含量较低,多数被电压依赖的蛋白酶降解,一旦线粒体受损,线粒体膜去极化,电压依赖的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膜上的P I N K1迅速积累,后招募E3泛素连接酶P A R K2进入线粒体,同时介导线粒体底物泛素化,包括B c l-2㊁线粒体融合蛋白,与受体蛋白p62/ s e q u e s t o s o m e-1结合,能够识别噬菌体上泛素化的底物和L C3,最后,噬菌体在L C3介导下包裹受损线粒体,形成㊃926㊃国际呼吸杂志2020年4月第40卷第8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20,V o l.40,N o.8自噬体[17,23]㊂P I N K1是本通路的上游信号,其积累主要依赖线粒体损伤所致的膜电位降低[23],同样,轻度升高的P I N K1水平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线粒体损伤[7,24]㊂A r a y a等[7]发现P A R K2在C O P D患者肺组织中表达降低,导致线粒体自噬不充分,这可能是C O P 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部分㊂P I N K1的积累能够招募P A R K2,却并不依赖于P A R K2的表达㊂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在P I N K1表达降低的情况下,P A R K2过表达也足以诱导C S E暴露时的线粒体自噬,导致线粒体R O S产生增加和细胞衰老,相反,P I N K1过表达却不能恢复P A R K2基因敲除引起的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7]㊂因此,P A R K2蛋白表达水平作为P I N K1-P A R K2通路的下游信号,是该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限速因子㊂以上结果表明,P I N K1㊁P A R K2作为线粒体自噬的关键调控点,在C O P 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成为C O P D新的治疗靶点㊂22 N i x蛋白 N i x最初被认为是B c l-2家族中仅有B H3结构域的促凋亡蛋白,作为P A R K2的底物,可驱动P A R K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选择性清除所必需的[25]㊂事实上,N i x定位于线粒体外膜,通过调节线粒体外膜透性诱导线粒体自噬引发细胞死亡[26]㊂该蛋白主要通过驱动线粒体自噬和细胞死亡确保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线粒体质量㊂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化中也存在N i 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26]㊂然而,人们对于N i x在C O P D发展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依然知之甚少㊂有研究表明,C S E能增加气道上皮细胞N i x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引起细胞死亡[27]㊂当气道上皮细胞被75%的C S E刺激时,N i x的过表达诱导线粒体自噬,加重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损伤㊂相反,N i x-s i R N A 能够明显抑制75%的C S E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引起的线粒体自噬,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损伤[27]㊂然而,N i x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3种假说模型,(1)N i x触发线粒体去极化,进而导致线粒体自噬和清除;(2)N i x具有一种新的功能,即独立于触发线粒体去极化能力的自噬成分;(3)N i x可以与B e c l i n-1竞争结合B c l-2或B c l-X L,从而增加细胞液中的游离B e c l i n-1,进一步促进自噬通量[27]㊂N i x作为介导线粒体自噬的重要受体蛋白,与P I N K1㊁P A R K2一致,可以作为C O P D治疗的新的研究方向㊂23 D r p1线粒体是一个存在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融合过程进行结合,同时通过裂变过程进行分裂㊂线粒体融合由外膜线粒体融合蛋白1㊁融合蛋白2和内膜视神经萎缩蛋白介导,而D r p1㊁线粒体分离因子㊁线粒体分离蛋白1则通过与外膜蛋白结合参与线粒体的分裂[28]㊂线粒体分裂是线粒体自噬起始的必要条件,D r p1作为线粒体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线粒体自噬的触发至关重要㊂目前为止, D r p1在C O P D中的作用尚不明确㊂有证据表明,D r p1依赖的线粒体自噬可以作为细胞凋亡的上游调节因子,抑制D r p1可部分阻止固有凋亡[29]㊂Z h a o等[29]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理论,D r p1能够刺激促凋亡蛋白B a x寡聚和细胞色素C 释放,这是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和凋亡因子释放的必要条件㊂以上结果表明,D r p1通过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参与C O P D的发病过程,抑制D r p1有望作为治疗C O P D的新途径㊂24其他重要蛋白核纤层蛋白B1可以通过激活雷帕霉素靶点信号通路,触发线粒体自噬,加速细胞衰老[30]㊂黏液蛋白5A C能够通过介导自噬-J N K-A P-1级联通路,参与C S E诱导的黏液产生[31]㊂F U N D C1是一种完整的线粒体外膜蛋白,是缺氧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受体,该蛋白通过与L C3的相互作用触发线粒体自噬[13]㊂3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1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i v i s i o n i n h i b i t o r1, M d i v i-1) M d i v i-1是喹唑啉酮的衍生物,是D r p1的选择性抑制剂[32]㊂X u等[33]的研究的结果发现,M d i v i-1抑制促凋亡蛋白B a x的表达,同时上调抗凋亡蛋白B c l-2的表达,提示M d i v i-1具有抗凋亡作用㊂M d i v i-1治疗还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肺部炎症反应[33]㊂M i z u m u r a等[16]使用M d i v i-1干预C S E诱导的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和烟草暴露诱导的小鼠C O P D模型,发现C S E诱导的线粒体分裂减少,线粒体泛素化和线粒体自噬均被抑制,线粒体外膜去极化也一定程度上有所逆转,这一发现证明M d i v i-1也是线粒体自噬的抑制剂㊂由于过度的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损伤参与C O P D的发病过程,M d i v i-1作为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可能成为C O P D的一种潜在治疗方式㊂32莲心碱莲心碱是一种主要的异喹啉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心律失常㊁抗高血压㊁抗肺纤维化㊁舒张血管平滑肌等㊂最新研究发现,莲心碱通过抑制R a s 相关蛋白7A招募至溶酶体,阻断线粒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有望发展为一种新型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并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34]㊂已有证据表明,莲心碱通过阻断线粒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增加线粒体自噬体的积累,从而诱导D r p1的去磷酸化和线粒体易位,加速经典化疗药物阿霉素介导的细胞凋亡,进而增强对体内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具有一定的协同抗癌作用[34]㊂同样是线粒体抑制剂,与莲心碱诱导D r p1去磷酸化和线粒体易位的作用相反, M d i v i-1选择性抑制D r p1,不仅能够拮抗莲心碱的协同抗癌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C O P D㊂因此,莲心碱的具体作用可能与细胞类型㊁剂量㊁时间以及协同药物相关,其在C O P D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㊂33罗氟司特临床研究表明,磷酸二酯酶4 (p h o s p h o d i e s t e r a s e4,P D E4)抑制剂罗氟司特具有治疗效益,特别是对晚期炎症占优势的C O P D患者[35]㊂P D E是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的特异性酶,广泛分布于人类细胞中[35]㊂最近的研究发现,罗氟司特能够降低线粒体自噬调节蛋白D r p1和P I N K1的表达,表明罗氟斯特对C S E诱导的线粒体自噬依赖的细胞凋亡具有潜在治疗作用[35]㊂34 Q U E C S E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死亡,该过程不仅引起P I N K-1和D r p1表达增加,㊃036㊃国际呼吸杂志2020年4月第40卷第8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20,V o l.40,N o.8同时还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 a s p a s e-3㊁c a s p a s e-8和c a s p a s e-9的表达[36]㊂实验结果显示,经C S E处理的B e a s-2B细胞, c a s p a s e-3活性显著升高,而D r p1-s i R N A则可使c a s p a s e-3活性降低[29]㊂最新研究发现,Q U E通过降低P I N K1和D r p1等促分裂蛋白的表达,抑制C S E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自噬,减少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37]㊂为探讨Q U E对C S E诱导的B e a s-2B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S o n 等[37]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形态等凋亡指标,发现5μm o l/L 的Q U E作用于B e a s-2B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降低,提示5μm o l/L的Q U E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㊂由此可见,Q U E可能是C S E所致肺部疾病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㊂4线粒体自噬增强剂41 U r o l i t h i nA U r o l i t h i nA是一种新型的线粒体自噬增强剂,主要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触发线粒体自噬,具体作用机制与R O S的产生和线粒体呼吸链抑制无关,仍需进一步研究[38]㊂已有证据表明,U r o l i t h i nA对线粒体自噬的增强作用可以通过维持线粒体功能延长生命,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反应效应[38]㊂此外,最新的研究发现,在肌肉与小肠组织中,U r o l i t h i nA的线粒体自噬增强作用是保护性[38]㊂然而,U r o l i t h i nA在C O P D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㊂42苦味受体激动剂气道重塑是C O P D的常见病理特征,表现为气道平滑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常造成严重的支气管收缩㊂苦味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使用的新型支气管扩张剂,主要通过上调N i x的表达和诱导D r p1介导的线粒体断裂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自噬,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26]㊂N i x是苦味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的靶点,发挥关键的作用,招募D r p1至线粒体,使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分裂增加[27],从而诱导线粒体自噬㊂N i x 表达阴性或D r p1抑制剂M d i v i-1均可抑制苦味受体激动剂诱导的线粒体分裂,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生[26]㊂苦味受体激动剂对C O P D的病程进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具体的剂量-效应关系仍有待研究㊂综上所述,在C O P 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也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㊁增加R O S㊁损伤线粒体加重C O P D,具体作用结果可能与细胞类型㊁损伤程度等相关㊂线粒体自噬抑制剂或增强剂作用于线粒体自噬的重要调控靶点,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炎症㊁改善肺功能等作用,但是,药物选择与剂量㊁具体作用和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㊂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 P a g eC O'S h a u g h n e s s y B B a r n e sP e ta l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C O P Da n da s t h m a J H a n d bE x p P h a r m a c o l20172371-21D O I101007164_2016_612 M a n n i n oD M B u i s tA S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C O P D r i s k f a c t o r s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f u t u r e t r e n d s J L a n c e t20073709589765-773D O I101016s0140-67360761380-43 D e r e t i c V S a i t o h T A k i r a S A u t o p h a g y i n i n f e c t i o n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 i mm u n i t y J N a tR e vI mm u n o l20131310722-737D O I101038n r i35324 V i e g iG P i s t e l l i F S h e r r i l lD L e t a l D e f i n i t i o n e p i d e m i o l o g ya n d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o fC O P D J E u rR e s p i r J2007305993-1013D O I10118309031936000825075 K u w a n oK A r a y aJ H a r a H e ta l C e l l u l a rs e n e s c e n c ea n da u t o p h a g y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c h r o n i c ob s t r u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 O P D a n d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I P F J R e s p i r I n v e s t i g2016546397-406D O I101016j r e s i n v2016030106 T s u b o u c h iK A r a y aJ K u w a n o K P I N K1-P A R K2-m e d i a t e dm i t o p h a g y i n C O P D a n d I P F p a t h o g e n e s e s J I n f l a mmR e g e n20183818D O I101186s41232-018-0077-67 A r a y a J T s u b o u c h i K S a t o N e t a l P R K N-r e g u l a t e dm i t o p h a g y a n d c e l l u l a r s e n e s c e n c e d u r i n g C O P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J A u t o p h a g y2019153510-526D O I10108015548627201815322598 H a r aH K u w a n oK A r a y a J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i nC O P Da n d I P F J C e l l s201878p i i E86D O I103390c e l l s70800869 N g u y e n T N P a d m a n B S L a z a r o u M D e c i p h e r i n g t h em o l e c u l a rs i g n a l so fP I N K1p a r k i n m i t o p h a g y J T r e n d sC e l l B i o l20162610733-744D O I101016j t c b20160500810 P i c k l e sS V i g iéP Y o u l eR J M i t o p h a g y a n d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m e c h a n i s m si n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m a i n t e n a n c e J C u r r B i o l2018284R170-R185D O I101016j c u b20180100411 C h o eS C H a m a c h e r-B r a d y A B r a d y N R A u t o p h a g y c a p a c i t ya n d s u b-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s h a p e B n i p3-i n d u c e dm i t o p h a g y r e g u l a t i o no f a p o p t o s i s J C e l lC o mm u nS i g n a l20151337D O I101186s12964-015-0115-912 N e y P A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a u t o p h a g y o r i g i n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r o l eo f B N I P3a n dN I X J B i o c h i mB i o p h y sA c t a2015185310P tB2775-2783D O I101016j b b a m c r20150202213 L i uL F e n g D C h e nG e t a l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o u t e r-m e m b r a n ep r o t e i n F U N D C1m e d i a t e s h y p o x i a-i n d u c e d m i t o p h a g y i n m a mm a l i a n c e l l s J N a tC e l lB i o l2012142177-185D O I101038n c b242214 L e e r m a k e r sP A G o s k e r H R S k e l e t a l m u s c l e m i t o p h a g y i nc h r o n i cd i se a s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m u s c l eo x i d a t i v ec a p a c i t yJ C u r rO p i nC l i nN u t rM e t a bC a r e2016196427-433D O I101097M C O 000000000000031915 V i g iéP C a m o u g r a n d N R o l e o f m i t o p h a g y i n t h e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J M e dS c i P a r i s2017333231-237D O I101051m e d s c i2017330300816M i z u m u r a K C l o o n a n S M N a k a h i r a K e ta l M i t o p h a g y-d e p e n d e n t n e c r o p t o s i s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C O PD J JC l i nI n v e s t201412493987-4003D O I101172J C I7498517I t oS A r a y a J K u r i t aY e t a l P A R K2-m e d i a t e dm i t o p h a g y i si n v o l v e d i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H B E C s e n e s c e n c e i n C O P D㊃136㊃国际呼吸杂志2020年4月第40卷第8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20,V o l.40,N o.8p a t h o g e n e s i s J A u t o p h a g y2015113547-559D O I101080155486272015101719018 A h m a dT S u n d a r I K L e r n e rC A e ta l I m p a i r e d m i t o p h a g yl e a d s t oc i g a r e t t es m o k es t r e s s-i n d u c e dc e l l u l a rs e n e s c e n c e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JF A S E BJ20152972912-2929D O I101096f j14-26827619 O k aT H i k o s oS Y a m a g u c h iO e ta l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D N At h a t e s c a p e s f r o m a u t o p h a g y c a u s e s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h e a r tf a i l u r e J N a t u r e20124857397251-255D O I101038n a t u r e1099220 N a k a h i r a K H a s p e lJ A R a t h i n a m V A e ta l A u t o p h a g yp r o t e i n s r e g u l a t e i n n a t e i mm u n er e s p o n s e sb y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r e l e a s e o f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N A m e d i a t e d b y t h e N A L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 J N a t I mm u n o l2011123222-230D O I101038n i198021M i u r aK K o d a m a Y I n o k u c h iS e ta l T o l l-l i k er e c e p t o r9 p r o m o t e s s t e a t o h e p a t i t i sb y i n d u c t i o no f i n t e r l e u k i n-1b e t a i n m i c e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01391323-334e7D O I101053j g a s t r o20100305222 d o s S a n t o sG K u t u z o vMA R i d g eKM T h e i n f l a mm a s o m e i nl u n g d i s e a s e s J A mJ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M o l P h y s i o l20123038L627-L633D O I101152a j p l u n g002252012 23 N a r e n d r aD P J i nS M T a n a k aA e ta l P I N K1i ss e l e c t i v e l ys t a b i l i z e do ni m p a i r e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t oa c t i v a t eP a r k i n JP L o SB i o l201081e1000298D O I101371j o u r n a lp b i o100029824 H o f f m a n nR F Z a r r i n t a nS B r a n d e n b u r g S M e t a l P r o l o n g e d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e x p o s u r ea l t e r s m i t o c h o nd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 i n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 R e s p i rR e s20131497D O I1011861465-9921-14-9725 G a oF C h e nD S i J e t a l T h e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p r o t e i nB N I P3Li st h e s u b s t r a t e o f P A R K2a n d m e d i a t e s m i t o p h a g y i nP I N K1P A R K2p a t h w a y J H u m M o lG e n e t20152492528-2538D O I101093h m g d d v01726 P a nS S h a r m aP S h a hS D e t a l B i t t e r t a s t e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a l t e r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f u n c t i o na n d i n d u c ea u t o p h a g y i na i r w a ys m o o t h m u s c l e c e l l s J A m J P h y s i o l L u n g C e l l M o l P h y s i o l20173131L154-L165D O I101152a j p l u n g00106201727 Z h a n g M S h i R Z h a n g Y e ta l N i x B N I P3L-d e p e n d e n tm i t o p h a g y a c c o u n t sf o r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b y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J JC e l lP h y s i o l2019234814210-14220D O I101002j c p2811728 D e t m e r S A C h a n D C C o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o u s eM f n1a n d M f n2p r o t e c t s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f u s i o nd e f e c t sc a u s e db y C MT2Ad i s e a s em u t a t i o n s J JC e l lB i o l20071764405-414D O I101083j c b20061108029 Z h a oY X C u i M C h e nS F e ta l A m e l i o r a t i o no f i s c h e m i c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i n j u r y a n d B a x-d e p e n d e n t o u t e r m e m b r a n e p e r m e a b i l i z a t i o nb y M d i v i-1J C N SN e u r o s c i T h e r2014206528-538D O I101111c n s1226630 S a i t o N A r a y aJ I t o S e ta l I n v o l v e m e n to f L a m i n B1r e d u c t i o ni n a c c e l e r a t e d c e l l u l a rs e n e s c e n c e d u r i n g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J J I mm u n o l201920251428-1440D O I104049j i mm u n o l180129331 Z h o uJ S Z h a o Y Z h o u H B e t a l A u t o p h a g y p l a y s a ne s s e n t i a l r o l e i n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i n d u c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MU C5A C i n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J A m JP h y s i o lL u n g C e l l M o l P h y s i o l201631011L1042-L1052D O I101152a j p l u n g00418201532 G h a r a n e i M H u s s a i n A J a n n e h O e ta l A t t e n u a t i o n o fd o x o r u b i c i n-i n d u ce d c a r d i o t o x i c i t y b y m d i v i-1a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d i v i s i o n m i t o p h a g y i n h i b i t o r J P L o S O n e2013810e77713D O I101371j o u r n a l p o n e007771333 X uX L u oC Z h a n g Z e t a l M d i v i1a t t e n u a t e s s o d i u ma z i d ei n d u c e d a p o p t o s i s i nH9c2c a r d i a cm u s c l ec e l l s J M o lM e dR e p20171655972-5978D O I103892mm r2017735934 R y uD M o u c h i r o u dL A n d r e u xP A e t a l U r o l i t h i nA i n d u c e sm i t o p h a g y a n d p r o l o n g s l i f e s p a ni nC e l e g a n sa n di n c r e a s e s m u s c l e f u n c t i o n i nr o d e n t s J N a t M e d2016228879-888D O I101038n m 413235 K y u n g S Y K i m Y J S o nE S e ta l T h e p h o s p h o d i e s t e r a s e4i n h i b i t o r r o f l u m i l a s t p r o t e c t s a g a i n s t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e x t r a c t-i n d u c e dm i t o p h a g y-d e p e n d e n t c e l l d e a t h i n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T u b e r cR e s p i rD i s S e o u l2018812138-147D O I104046t r d2*******36 C a l v e r l e y P M R a b eK F G o e h r i n g UM e t a l R o f l u m i l a s t i ns y m p t o m a t i c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t w o r a n d o m i s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J L a n c e t20093749691685-694D O I101016S0140-67360961255-137 S o nE S K i m S H R y t e rS W e ta l Q u e r c e t o g e t i n p r o t e c t sa g a i n s t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e x t r a c t-i n d u c e d a p o p t o s i s i n 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s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m i t o p h a g y J T o x i c o l I nV i t r o201848170-178D O I101016j t i v20180101138 Z h o u J L iG Z h e n g Y e ta l A n o v e l a u t o p h a g y m i t o p h a g yi n h i b i t o r l i e n s i n i n e s e n s i t i z e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c h e m o t h e r a p y t h r o u g h D NM1L-m ed i a te d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f i s s i o n J A u t o p h ag y20151181259-1279D O I1010801554862720151056970收稿日期2019-08-05㊃236㊃国际呼吸杂志2020年4月第40卷第8期I n t JR e s p i r,A p r i l2020,V o l.40,N o.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线粒体受损能够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eies ,ROS )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或者促使细胞凋亡[1-3]。

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与数量对细胞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调控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线粒体的代谢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自噬(autophagy )是一种依赖溶酶体(lysosome ,在酵母细胞中也称为液泡Vacuole )的胞内物质降解过程,目前发现其降解对象囊括了从可溶蛋白到完整细胞器在内的所有胞内物质,其中也包括线粒体。

传统线粒体自噬可以分为大自噬(macroautophagy )、小自噬(microautophagy )和Cvt (cytosol -to -vacuole transport )途径3种方式。

大自噬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 )包裹线粒体,再与溶酶体融合生成自噬溶酶体使线粒体降解;小自噬通过溶酶体或液泡对线粒体的直接吞噬作用使线粒体降解;Cvt 途径只存在于酵母中,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还未发现这一自噬方式。

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参与了不同种系、不同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降解过程,并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肿瘤等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5-7]。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自噬酵母是最早应用于自噬研究的模式细胞,人们以酵母的自噬系统为标准命名了一系列自噬相关基因蛋白(autophagy -related genes ,Atg )。

酵母也是目前自噬研究最为深入的模式细胞之一,目前已经基本阐明了酵母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内质网等重要细胞器自噬的分子机制。

但是关于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还不甚明了,一些研究表明在酵母细胞内可能存在小自噬、Cvt 途径和大自噬3种线粒体自噬方式,但是酵母细胞具体采用何种自噬方式受细胞种系、细胞培养环境、自噬诱导因素等的调控。

1.1线粒体小自噬途径酵母在缺乏氮元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或者线粒体ATP 金属蛋白酶Yme1的缺失,能够诱导线粒体经小自噬途径降解[8-9]。

根据线粒体自噬时是否同时伴有细胞中其他成分(如胞浆)的自噬,线粒体小自噬还可以分为选择性或非选择性两种方式。

在分子作用机制上,这两种自噬过程几乎都涉及了整套Atg 蛋白的参与,包括Cvt 途径特异蛋白Atg11,以及大自噬途径特异蛋白Atg17和Atg29,但是缺乏Cvt 途径中的氨基肽酶前体(pApeI )的受体Atg19。

同时人们还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Uth1能够特异调控线粒体选择性小自噬途径,而对非选择性小自噬途径没有影响。

另外,线粒体蛋白磷酸酶同系物Aup1也在线粒体自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

1.2线粒体Cvt 自噬途径2009年,Okamot 等和Kanki 等[11-12]几乎同时发现在酵母细胞内还存在线粒体经Cvt途径的自噬方式,这一自噬作用与线粒体膜表面蛋白Atg32有关。

Atg32是一种新发现的Atg 蛋白,其羧基末端的TM 结构域负责与线粒体膜相连。

Atg32可以作为线粒体的受体直接与Atg11连接,将线粒体定位于自噬组装位点(phagophone assembly site ,PAS ),同时其LIR 结构域可以与Atg8家族蛋白连接,启动自噬体的形成,从而诱导线粒体经Cvt 自噬途径降解。

Atg32在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与Cvt 途径中的pApeI受体Atg19相类似,并且其介导的线粒体降解途径也属于选择性自噬途径。

1.3线粒体大自噬途径人们对于酵母细胞中大自噬的分子机制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对线粒体大自噬的作用机制却还不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酵母在缺乏碳元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或者饥饿诱导时都能够引起细胞内大自噬的发生[13],但是这些类型的大自噬与线粒体大自噬是否存在同样的分子机制,线粒体大自噬是否还需要特异蛋白因子的参与,这些都还有待阐明。

因此,关于线粒体大自噬途径的诱导因素和具体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线粒体自噬由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对于线粒体自噬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并且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

2.1线粒体大自噬途径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线粒体大自噬途径,如与帕金森病发生密切相关的Parkin 介导线粒体大自噬途径,与网织红细胞发育相关的Nix 介导线粒体大自噬途径等。

因此,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不同组织细胞、不同生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自噬途径来调控线粒体的降解过程。

2.1.1PINK1/Parkin 介导的线粒体大自噬途径2010年,Geisler 等[14]的一篇报道完整揭示了PINK1/Parkin 介导的线粒体大自噬途径在帕金森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Parkin 是一种E3泛素蛋白连接酶,可由PINK1激酶活化,活化的Parkin 能够使受损线粒体的阴离子电位通道蛋白VDAC1泛素化,并被信号接头蛋白p62/SQSTM1识别,后者再与吞噬膜(phagophore )表面的Atg8家族同源蛋白(如LC3A -C 、GATE -16等)连接进而启动线粒体的降解过程。

这一发现不仅成功解释了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1.17.064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ZB096);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2009年度优秀论文基金项目(编号:2009YXLWJJ -009)作者单位:610083成都医学院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王建东张红刘湧PINK1/Parkin基因突变与家族遗传性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证明了线粒体大自噬障碍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2Nix介导的线粒体大自噬途径网织红细胞发育为成熟红细胞时,其细胞内的线粒体会通过自噬途径完全降解。

对这一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网织红细胞内线粒体的降解受到Nix 介导的线粒体大自噬途径的调控[15]。

Nix即BCL2连接蛋白(BNIP3L),是一种线粒体膜表面结合蛋白,Nix蛋白可以直接与吞噬膜表面的Atg8家族同源蛋白连接,从而诱导线粒体经大自噬途径降解。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大自噬相关基因Atg7敲除时,只能部分阻断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表明Nix可能还具有调控线粒体经非大自噬途径降解的作用[16]。

同时,Novak等[15]认为在哺乳动物细胞内,N ix蛋白可能具有与Atg32相似的功能。

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域和细胞功能,比如都存在羧基末端的TM结构域负责与线粒体膜相连,都存在LIR结构域可以与Atg8家族蛋白连接。

因此,对于Nix在介导线粒体自噬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另外,在哺乳动物细胞内,Nix蛋白(BNIP3L)还存在同源蛋白BNIP3,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极为相似,并且在诸如低氧诱导的自噬中都显示了相似的功能[17],人们推测BNIP3在线粒体的降解调控机制中具有与Nix蛋白相似的作用。

而目前人们对Nix同源蛋白BNIP3在线粒体自噬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2.2其他自噬途径当特异性敲除小鼠细胞内大自噬相关蛋白Ulk1、Atg5或Atg7等基因,从而抑制大自噬信号通路后,细胞内线粒体的降解过程却并没有被完全阻断,而是表现出经液泡直接吞噬降解的现象[18],因此人们推测细胞内线粒体还存在其他非经典大自噬降解途径。

2011年,Kitamura和Miyamotol等[19-20]研究发现,一种新型蛋白Mieap介导的液泡样自噬结构(mieap-induced vacuole,MIV)可能与这种非经典线粒体大自噬途径有关。

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Nix与Mieap在一种新发现的线粒体内部蛋白自噬途径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mieap-induced accumulation of lysosome-like organelles within mitochondria,MALM)。

MALM一般发生于MIV之前,当MALM受阻或者不能修复线粒体损伤时,便会启动MIV途径降解受损线粒体。

Mieap在这两种自噬系统中均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并且受到肿瘤抑制因子P53和线粒体释放的活性氧(ROS)的调节。

因此,这一新发现的线粒体自噬系统也揭示了线粒体自噬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3总结与展望线粒体自噬是当前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势头最快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近年来人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断有新的线粒体自噬途径被发现,如Mieap介导的自噬系统,而不断涌现的新发现又给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于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极大增进人们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且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推动高效合理的药物研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Burbulla L F,Krebiehl G,Krüger R.Balance is the challenge-the impact of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Parkinson′sdisease[J].Eur J Clin Invest,2010,40(11):1048-1060.Zhu J,Chu C T.Mitochondrial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J Alzheimers Dis,2010,20(Suppl2):S325-S334.刘风仙,宋扬.刺参酸性黏多糖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089-2091.Mammucari C,Rizzuto R.Signalingpathways i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and aging[J].Mech Ageing Dev,2010,131(7-8):536-543.Komatsu M,Ichimura Y.Selectiveautophagy regulates various cellularfunctions[J].Genes Cells,2010,15(9):923-933.周雪,钟成福.GLP-1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1105-1107.Gottlieb R A,Carreira R S.Autophagyin health and disease.5.Mitophagy asa way of life[J].Am J Physiol CellPhysiol,2010,299(2):C203-C210.KissováI,Salin B,Schaeffer J,et al.Selective and n on-s elective a utophagicd egradation of m itochondria in y east[J].Autophagy,2007,3(4):293-294.FarréJ C,Krick R,Subramani S,et al.Turnover of organelles by autophagy inyeast[J].Curr Opin Cell Biol,2009,21(4):522-530.Tal R,Winter G,Ecker N,et al.Aup1p,a yeast mitochondrial proteinphosphatase homolog,is required forefficient stationary phase mitophagyand cell survival[J].J Biol Chem,2007,282(8):5617-5624.Okamoto K,Kondo-Okamoto N,Ohsumi Y.Mitochondria-anchoredreceptor Atg32mediates degradation ofmitochondria via selective autophagy[J].Dev Cell,2009,17(1):87-97.Kanki T,Wang K,Cao Y,et al.Atg32is a mitochondrial protein thatconfers selectivity during mitophagy[J].Dev Cell,2009,17(1):98-109.Dunn W A,Cregg J M,Kiel J A,etal.Pexophagy:the selective autophagyof peroxisomes[J].Autophagy,2005,1(2):75-83.Geisler S,Holmstr觟m K M,Skujat D,et al.PINK1/Parkin-mediated mitophagyis dependent on VDAC1and p62/SQSTM1[J].Nat Cell Biol,2010,12(2):119-131.Novak I,Kirkin V,McEwan D G,etal.Nix is a selective autophagyreceptor for mitochondrial clearance[J].EMBO Rep,2010,11(1):45-51.Zhang J,Randall M S,Loyd M R,etal.Mitochondrial clearance is regulatedby Atg7-dependent and-independentmechanisms during reticulocytematuration[J].Blood,2009,114(1):157-164.Bellot G,Garcia-Medina R,GounonP,et al.Hypoxia-induced autophagy ismediated through HIF-induction ofBNIP3and BNIP3L via their BH3domains[J].Mol Cell Biol,2009,29(10):2570-2581.Nishida Y,Arakawa S,Fujitani K,etal.Discovery of Atg5/Atg7-independentalternative macroautophagy[J].Nature,2009,461(7264):654-659.Kitamura N,Nakamura Y,MiyamotoY,et al.Mieap,a p53-i nduciblep rotein,c ontrols m itochondrial q ualityby r epairing or e liminating u nhealthy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患者女,42岁,上腹部隐痛4个月,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乙肝小三阳”,口服中药后腹痛减轻,当地医院复查B 超示右肝实性低回声结节,转我科进一步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