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1)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纲

中国建筑史纲
黄河中下游仰韶、龙山文化。
先秦城池:
1、“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出现多重 城 池。
2、西周时期及以前,城与“国”有一一对应 关 系。
3、西周时期出现城市发展高潮,城池规模 与礼制关联,有等级区分。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战时城池—走集;地
春秋时期两种不同的城市营造观念:
1、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度有缩小倾向 四、园林营造技法成熟,出现了《园冶》这
样的理论专著,宅、园结合成为基本居 住建筑模式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中国史前城池
1、产生于江汉平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 2、用途:军事防御、洪水防御。 3、形式、材质:土质城墙;墙体宽、厚类似
于河堤;护城河宽阔;城池围护整个聚落。 4、分布:长江中下游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对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一、多空间组合——长江中游城背溪文化、大溪文 化、石家河文化建筑
二、纪念性手法的诞生——红山文化、河套地区新 石器时代建筑文化
三、“天象”的表达——仰韶文化聚落形态
中国建筑史
第二章
夏、商、西周建筑
夏、商、西周建筑
一、对不同地域多种建筑技术的融汇 二、中国古典建筑基本形态的确立——台榭
1、废除城市宵禁、里坊制,街市面貌为之一新并出现瓦肆 勾栏等新的建筑类型。
2、创立御街千步廊手法,建筑群沿中轴线布局手法成熟。 3、高坐具普及和砖的使用使得建筑比例趋于协调。 4、砖的普及,琉璃瓦、彩绘工艺使得建筑外观精致化。 5、建筑标准化、规范化、模数化使得建筑总体质量水平大
为提升。出现了《营造法式》这样的由官方颁布的建筑规 范和技术标准典籍。 背景: 儒家“理学”的发展追求事物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导致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 “文人”文化的普及。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知识重点 (1)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知识重点 (1)

关于考试1. 题型:填空、选择、绘图、名词解释、问答基本知识占40~50%,灵活运用、分析、表达能力50~60%2. 内容重点:基本建造方法、基本建筑构件、基本建筑特征;各时期重大建筑事件、进步技术、建筑代表作品、匠师和建筑理论;几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几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和几个重大转折点的前因后果。

(附件)3. 绘图重点1.绘出“考工记”中记载周王城的平面图并简述其要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经涂九轨;左租右社,彰朝后市,市朝一夫。

”将上述文献用草图形式表示出来,并将原文标注在有关图形附近。

362.春秋时淹城城郭制平面3.齐临淄故都平面4.汉长安明堂辟雍平面图465.四川雅安汉高颐墓阙立面57;汉阙6.大同云岗石窟\嵩岳寺塔;95 927.绘出“曹魏邺城”平面简图8.绘出赵州桥(安济桥)立面简图并指出其建造年代、设计者和主要的技术成就9.唐长安的平面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10.唐太极宫的规模有多大?请写出你的推测过程。

(唐1里=360步,1亩=240方步,1步=5尺,1尺=0.294米)11.画出(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立面)佛光寺大殿的立面简图,并说明它体现唐代建筑雄健、舒朗风格的多种具体表现。

(10分,至少四点)12.南禅寺立面、横剖面13.独乐寺观音阁14.我国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立面/西安小雁塔/虎丘塔;定县开元寺科敌塔15.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199重檐歇山/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16.鸱吻;举折;六铺作斗拱17.五铺作18.故宫三大殿平面及其名称;太和殿立面或透视19.交泰殿、故宫午门、角楼十字脊、畅音阁卷棚、天安门九开间;20.天坛祈年殿354-355、皇穹宇、太庙、社稷坛;圜丘21.布达拉宫22.网师园平面;万方合安23.越城广胜下寺大殿剖面简图 273叉手托脚24.料敌塔25.绘出北京传统四合院平面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四合院鸟瞰/云南“一颗印”剖面/福建土楼/窑洞/蒙古毡包26.网师园平面/北京颐和园总平面图/江南园林中某一小亭(请注明名称)透视27.颐和园平面28.按以下要求绘出清式单体建筑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并标注各开间的名称和尺寸,各举高名称和尺寸:面阔七开间,明间15尺,尽间9尺,其余皆11尺;进深四开间,皆为9尺;抬梁式结构,檐柱高8尺,九檩举架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原始社会建筑概况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B、陕西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分为三个区域:居住区、墓葬区、制陶窑场C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木构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的。

D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室内墙面装饰小结1。

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

特点是底层架空3。

建筑材料:土木为主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土坯砖,夯土墙4。

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5。

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奴隶社会建筑.夏(前2070世纪—前1600世纪)1.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a.80cm夯土台b.封闭庭院(廊院)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商(B.C1600—B.C1046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三重城宫城北部有池苑,南部为宫殿2)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城内:宫殿,宗庙城外:作坊,住宅3)湖北黄陂盘龙城4)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西周(B.C1046—B.C770)建筑遗址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A。

第一编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史(总)

第一编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史(总)

附注
⑴、新疆:克孜尔石窟; ⑵、甘肃地区的石窟主有:敦煌 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 ⑶、中原地区的石窟主有:河南 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
• 莫高窟的图片
莫高窟内中心塔柱造像
东峰第3窟
莫高窟壁画---飞天
莫高窟壁画---飞天
莫高窟壁画---飞天

• • •
• 2 、商:在商朝我国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 历史。(一定规模的宫殿和陵墓 ) • ①、 殷墟实例: • a 、台基和“四阿顶”俱成为标准的形式。 • b 、房屋采用木骨架结构;夯筑技术日趋 成熟。 • c、出现了院落群体(院落式的建筑群开始成型)
• ②、甲骨文记载,可看出各种形象。表明 建筑的全面发展。
发展
• ②、南方:气候炎热潮湿
• 巢居→干阑式… (木:轻巧精致) • 干阑式: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常见的一种居住建筑 类型。
巢居:“构木为巢”,巢居可能是地 势卑下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过的 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 其形似鸟巢,蜂窝、帐蓬等。有的则在两个大的 树枝中间搭巢,有的在平地上用树枝搭成帐蓬或 蜂窝状,然后用干草或树枝叶扎密而成。
神坛 打座 向拜 向拜

塔院型 ①

佛殿型

僧院型
• ①塔院型:以塔为中心,在印度称为支提窟,即将窟的中 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 (见附图) • ②佛殿型: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 这类较普遍。 • ③僧院型:主要供僧众打座修行之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 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窟供一僧人打座。( 见附图)
两座规模巨大的崖墓,开凿石方量达5700米3,墓穴高达7.9米,进深达51.7米。 ③石墓(主有2种) 石梁板墓:其中东汉末年三国间的东山沂南石墓,系梁柱和石板构成。 (T1-33) 石拱券墓:其砌法与砖拱券墓相似.

第1章提纲

第1章提纲

4、元大都
1368-1644年 二、明(1368-1644年)
1、社会背景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
2、木结构技术再定型
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 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平面布局严整
3、砖的普遍应用
长城;空斗墙,硬山建筑;无梁殿; 长城;空斗墙,硬山建筑;无梁殿;砖雕
4、琉璃普遍运用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9层楼阁式砖塔80余米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9层楼阁式砖塔80余米) 80余米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 山西大同九龙壁
1、社会背景 2、建筑成就 城市建设高潮 高台建筑 木构技术
公元前221 221年 206年 二、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1、社会背景 2、建设活动
咸阳城 阿房宫 骊山陵 长城
公元前206 206年 公元220 220年 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1、社会概况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1世纪
一、建筑的两大渊源 1、穴居系列: 穴居系列:
横穴→袋穴→半穴居→ 横穴→袋穴→半穴居→地面木骨泥墙房屋
2、巢居系列: 巢居系列:
独木橧 独木橧巢→多木橧巢→栅居→干阑建筑 多木橧 栅居→
960-1279年 四、宋(960-1279年)
1、社会背景 北宋—辽 南宋—金 北宋 辽;南宋 金 2、建筑成就 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变化 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变化 2)木架建筑模数制 《营造法式》 2)木架建筑模数制—《营造法式》李诫
按照斗栱 模数化、 按照斗栱的“材” 模数化、定型化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泱泱华夏五千年,它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其中建筑是它厚重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穿越回当年,从夏开始到明代,为您捋一捋我国繁荣的建筑发展史。

【夏】在夏之前,不论是半穴居、干栏屋或者黄帝“发明”的合宫,其屋顶皆以茅草混合树叶、草茎和黏土做成,其材料并不能完全有效阻隔风雨霜雪,还会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差。

这些缺点在砖瓦建材发明后被完全改善,根据《古史考》记录“夏禹时,乌曹作砖”,《本草纲目》记录:夏桀始以泥坯烧作瓦可得。

砖瓦在夏朝已使用在建筑上。

可见到了夏代,制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房屋建材的进步。

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国保:3-V-17)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二里头宫殿建筑,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补充一句,二里头是不是夏,目前还在争论)与此同时,夏朝的建筑还有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建造城池与开凿沟洫。

城池有御敌护城之作用,沟洫有给水排水之功能,实为现代化城市之先驱。

【商】在湖北黄陂,有一个商代的盘龙城遗址(国保:3-V-19)从复原图看,商代的建筑,延续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形式,这时的建筑已经开始初具我国后世土木建筑的样子了。

湖北盘龙城宫殿复原图(商代前期)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国保:1-V-7)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商代建筑由夯土墙、木质梁柱、门户廊檐,草秸屋顶等部分构成。

商代四合院的想象复原图殷墟博物苑制作的复原建筑陕北清涧发现商代建筑群基址【周】【西周】建筑已经广泛使用陶瓦,建筑中使用木结构,采用封闭式有中轴线的院落布局为特点。

岐山凤雏建筑基址(国保:2-V-5)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已有相当成熟的布局水平,中轴线结构非常清晰。

建筑基址复原图【东周】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河北平山中山王陵(国保:3-V-26)复原鸟瞰图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成书于春秋末叶的《考工记》,追述了周代营造制度。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第⼀章绪论1. 简述⽊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构建筑优点:1) 取材⽅便、易于加⼯2) 适应性强、部空间灵活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 施⼯速度快5) 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 ⽊材成才周期较长,对⽣态环境的破坏⽐较严重2) ⽊材易引发⽕灾,是⽐较⼤的缺点,历来⽐较重视消防,重视中⽤⽔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 简⽀梁体系难以满⾜更⼤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 易腐朽、易遭受⾍蚁等破坏2. 简述中国⽊构中穿⽃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

(按照结构体系,⽊构建筑可以分为哪⼏种?)P3穿⽃式:⽤穿枋把柱⼦联系起来,形成⼀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向,⽤⽃拱把柱⼦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于等南⽅地区,徽居⼀般⽤抬梁与穿⽃相混合。

优点:⽤材较⼩,⼭⾯抗风性较好,缺点:室柱密⽽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短柱⽀起较短的梁,柱上采⽤⽃拱时,梁头搁⽃拱上,梁可达3—5根,主要⽤于北⽅及宫殿、庙宇等⼤规模建筑。

井⼲式:最古⽼的形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

以圆⽊或者矩形六边形⽊材平⾏层叠,接头⽤榫卯交叉咬合,主要⽤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材量⼤,⾯阔和进深都受到⽊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较厚重,⼀般⽤于盛产⽊材的林区。

3.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拱的演变:P4⽃拱是中国⽊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是在柱⼦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左右。

唐宋以前,⽃拱的结构作⽤⼗分明显,布置疏朗,⽤料硕⼤;明清以后,⽃拱的装饰作⽤加强,排列丛密,⽤料变⼩,远看檐下⽃拱犹如密布⼀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仍未丧失。

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科”或者“⽃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科)、⾓科额枋4.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简明:平⾯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先秦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先秦

第二节殷、 第二节殷、周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夏商、西周建筑有了较大 发展。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城市、宫殿、庙宇和墓葬,因为它们与 统治者的利益直接相关。至于奴隶与平民的住所,仍然维持在较 低的水平。 夏代曾先后在阳城(河南登封东)、安邑(山西夏县)等地建都 商代城市早中期有河南偃师尸乡沟城址、郑州商城和湖北黄坡县 盘龙城址。晚期的是著名的安阳殷墟。 西周建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灭之前的西周原建筑,另一部分 是商灭之后的丰镐建筑。前者原址在今陕西岐山和扶风。后者在 今西安西12km出的沣河两岸。
第二节殷、 第二节殷、周时期的建筑
四、装饰装修
春秋战国继承了前代的建筑技术,在砖瓦及木构装修上又有新 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铺地的花纹砖。 木结构的装饰装修逐渐丰富。贵族士大夫的宫室“丹楹刻桷”、 “山节藻棁(zhuo)” 极尽彩绘装修之能事。“楹”是柱子, 《礼记》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其 色是有严格等级的。“山节”即柱头斗拱,“棁”是梁上的瓜 柱,其意是指斗拱等处的彩绘装饰。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 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 祖先艰难的从巢居和穴居开始,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 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奴隶的出现和青 铜工具的使用,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宗 庙等。这时,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 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 特的体系。
三、装饰装修 •装饰 原始时代的建筑已有简单的装饰。有二方连续的几何形泥塑, 还有刻画的平行线和压印的圆点图案等。牛河梁神庙的墙壁上 有彩绘图案和泥塑。彩绘图案以黑、红、白色交错绘成,为三 角形几何纹和勾连纹。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1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1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篇第一章: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的因素: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于修缮、搬迁。

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性缺陷:①木材越来越稀少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③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

4、中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架构的特点是:柱头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8、斗拱的主要部件是:拱、斗、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①简明、②真实、③有机、④平面、结构、造型不可分割。

10、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的屋顶形式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十字脊、重檐等。

11、中国古代建筑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①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③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12、中国古代建筑群沿纵深路线所特有的艺术手法:①北京故宫。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在达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余米长的轴线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

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降低减少,以突出三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

②曲阜孔庙。

在460余米长的中轴线上经历6个院落、3座牌坊、7座门殿才达到主殿大成殿。

前面的5个院落编植柏树,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大成殿前主庭院内也是古柏参天,因此形成一种清净肃穆的氛围,这和尊崇孔子“先师”地位的要求相符。

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学大纲

附件4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建筑史》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建筑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编号: 08242000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负责人:谷健辉、陈雪香
大纲主撰人:谷健辉、陈雪香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0.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考古学、博物馆学本科四年级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源流与变迁,把握历代建筑类型与风格变化及其背景的一般常识,绘制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

四、主要实验设备及材料
常用测量仪器、绘图材料及室外绘图装备等。

五、实验课时分配
古代建筑描述及绘图(6个学时)
六、考核方式
实验结束后提交绘图报告。

七、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实验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
2.参考书
《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学、园林、城市规划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园冶注释》,陈植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华夏意匠》,李允鉌,天津大学出版社
27。

中国建筑史纲要

中国建筑史纲要

中国建筑史纲要复习提纲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一)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1、延续性原因,与其他三大建筑体系的区别2、多元性(起源的多元性,文化的地域差异导致的多元性)3、多民族的融合4、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在国代中国文化的知识分类体系中无建筑一类,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道器分离,重道轻器;雕虫小技,君子不齿。

5、空间观念(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1)中心与边缘——以中为尊天子中而处——《管子》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2)平面方位天——28星宿,每七个为一组,形成五方位——》地面五方位对应,与五行玄学结合,并以色彩,又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形成“天、地、人”合而为一的体系。

(3)方位与轴线方位讲究坐北朝南,轴线常选用南北轴线,从建筑单体到院落再到城市布局。

(4)等级秩序空间秩序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再现、巩固和再生产。

从空间到形制,从装饰到装修无处不体现“等级尊卑”的观念和意识。

(二)中国建筑与世界文化——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世界四大建筑体系——欧洲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体系,古印度建筑体系,古中国建筑体系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方式,规划思想,与西方的城市发展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城市的两种主要的规划思想:1)主张自由布局的思想——以管仲为代表:"凡立国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不必中准绳。

"2)主张严谨、整齐的规划思想——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1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3、基本的礼制和空间观念形成于此时 尤其周代的制“礼”作“乐” 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它的后期,建造
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 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西周以后,春秋时代的统治阶级营建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 大小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原 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 主要结构方式。
封建社会 中期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北宋(辽)、金、南宋(907--1279)
封建社会 后期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1)
•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文化现象和神话 理论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1万年前~前21世纪)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三个区域: • 南面居住区 • 北端墓葬区 • 东面制陶窑场 居住形式: 早期--半穴居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 心,其他小房围绕中 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氏族 公社的活动情况。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 史前(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BC2070—BC770) 东周(春秋)(BC770—BC476)
封建社会 早期
战国(BC476—BC221) 秦汉(BC221—AD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


商代建筑
夏代前期湖北黄陂盘龙湖畔的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从总体上看,商代的建筑比夏代 建筑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就 整个中国建筑史来说,这样的发展依 然是缓慢的。而青铜器的制造对于建 筑史和工艺史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殷墟博物苑内复原的妇好墓享堂
第一章 先秦与秦代建筑的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历史
半坡土房

原始“住宅”
我国最初的原始住宅甚至 不能称为住宅,是原始人 类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 观察后,为了不再风餐露 宿而仿“建”的房屋。这 种建筑的使用功能可以说 是当时建筑的唯一功能。 其主要形式有原始巢居和 穴居。
本图是对原始社会个体土房的想象复原, 为半坡半地穴式房屋,造型有如小馒头, 前面留有门窗。旁边是它的构架和立面 图。
五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
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
春秋时,各国兴建了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 筑,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藉助土台, 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 足统治者的侈欲和防卫要求。此后的战国时出现了更多的城 邑、宫室。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 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 榭。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 和排水管等。
歧山宫殿
பைடு நூலகம்雏西周建筑遗址复原 (纵剖面图)
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三千 年的历史;它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 深布局的久远传统;它是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 味着建筑组群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它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 “前堂后室”格局,此前的盘龙城宫殿仅是雏型;它是第一次出 现的用“屏”建筑。就是后来的照壁,可知照壁最晚在西周初期 就已出现;它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但只用在屋脊、屋檐 和天沟关健部位,标志着中国建筑已突破“茅茨土阶”的状态, 开始向“瓦屋”过渡。无论从空间组织还是从构筑技术上来说, 这个遗址在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18页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18页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18页中国古代建筑简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过了哪⼏个阶段?各阶段经历了哪⼏个朝代?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原始⼈群阶段(2)母系社会—仰韶⽂化(3)⽗系社会—龙⼭⽂化2、奴⾪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中期)隋、唐、五代⼗国、宋(辽、⾦)、(后期)元、明、清2、中国⽊构架的三种类型,各主要特征。

⽊构架按结构类型分为:抬梁式、穿⽃式、井⼲式特点:抬梁式----便于形成较⼤的室内空间,室内划分灵活。

穿⽃式---a、⽤较⼩的柱与“穿”,组成相当⼤的构架。

b、室内柱⽹较密;c、建柱构件尺⼨较⼩,形成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

井⼲式---井⼲式建筑既可直接建于地上,⼜可建于⼲阑式建筑之上。

3、中国古代庭院组合⽅式包括合院式和廊院式,合院式⼜包括哪些,各主要特点。

合院式: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

中轴两侧布置次要建筑,形成︻或H形-----三合院中轴两侧布置次要建筑加上倒座,形成正⽅形或长⽅形庭院----------四合院纵轴线上建主要建筑及其对⾯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左右两侧,⽤[形与]形回廊将前后两座建筑联系为⼀,因⽽称为“廊院”4、我国最古⽼的居住形式有哪⼏种?1)天然洞⽳旧时器时期实例:北京周⼝店(2)⽳居黄⼟地—黄河流域⽳居、半⽳居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3)巢居潮湿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5、我国仰韶⽂化时期重要的村落遗址及其主要特点。

1、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特点:1、防御特点:壕沟2、区域布置:(1)分区(2)向⼼2、陕西西安市附近半坡村遗址特点:不仅有半⽳居,还有地⾯建筑,并且有套间房屋。

平⾯:长⽅形、圆形墙体:采⽤⽊⾻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树枝扎结⾻架上涂泥承重:屋顶中部的重量常⽤⽊柱(树⼲)作⽀撑,数量不等,柱⼦与屋顶承重构件采⽤绑扎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 烧制了砖瓦, 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特点: 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特点: 砖的应用更加广泛, 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 但比唐朝更为秀丽, 绚烂而富于变化,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 元朝;特点: 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 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建成于唐代;特点: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较大, 柱子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 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 出檐不如前代深远, 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 建筑风格渐趋柔和(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特点: 接近于唐代风格, 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特点: 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 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 斗拱比例缩小, “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 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 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 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中国建筑史考研讲义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研讲义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第一篇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埏(Shan)埴(zh 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

)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

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

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

1
第一节聚落
第二节群(单) 2
体建筑
3 第三节技术与
装饰
4 第四节成就及
影响
5
本章学习要点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举要 二新石器时代遗址举要 三选址与布局 四聚落形态 五城市萌生
一巢居 二穴居 三地面建筑 四征战与祭祀
一技术 二装饰
第二节群(单)体 建筑
第一节聚落
第三节理论与技术
第四节成就 及影响
第二节群(单)体 建筑
第一节聚落
第三节理论与技术
第四节成就 及影响
本章学习要 点
一都城 二村落
一宫殿 二宅邸园墅 三寺塔石窟 四陵墓
一理论 二技术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三章
附录二宋式、清式和苏南地区建 筑主要名称对照表
一平面 二大木作 三小木作 四土石作 五栏干 六屋顶 七墙壁与城墙 八彩画 九牌坊、牌楼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上)》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本章学习要 点
一聚落体系确立 二城市等级制成熟
一院落空间 二宫室坛庙 三宅邸民居 四陵墓
一理论 二技术
一夏商 二周
第二节群(单)体 建筑第一节聚落第三节 Nhomakorabea论与技术
第四节成就 及影响
本章学习要 点
一都城 二村落
一宫殿官署 二离宫苑囿 三宗教建筑 四都亭汉塞 五陵墓
一理论 二技术
一秦——宏伟巨构,彪炳千载 二汉——群星璀璨,百花齐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在古代史上主要成就在于三方面:一.建筑方面:1)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其发展脉络非常清晰2)现存的很多实例都很好的体现了其所属时代的特点:山西佛光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3)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建筑类型,在建筑师上有很重要的意义4)建筑木结构的各种做法5)建筑装饰6)建筑布局方面:北京故宫,天坛,唐·大明宫二.规划方面:1)唐.长安2)元,明,清北京3)宋.南京4)宋.汴洲5)周.王城三.园林方面: 1)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2)北方皇家园林3)江南私家园林4)欧洲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能从其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出发,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汉.建筑特点整个汉朝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反战促使建筑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

它的突出表现为: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木构架技术: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已成熟。

2)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很不统一。

其结构作用明显----即为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而用向外的斗拱承托屋檐有足够的深度。

3)未解决大空间,大跨度的技术。

4)屋顶形式多样,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最普遍,攒尖,歇山,囤顶也已应用。

5)=卯精巧,木构架施工技术已相当熟练。

6)由于整体性的提高,已出现多层楼阁。

·砖石技术: 1)砖:------主要用于墓室,墓室结构由梁式空心砖逐步发展为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醇墓不能解决的防腐,耐压的问题。

------拱券除用条砖外,还创造了楔形的有=砖。

------发券方法:券伏相间的方法,科学合理。

------砖砌下水道,陶水管使用普遍。

2)石:------石建筑在两汉----尤其是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石墓:在岩石上开凿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

------地面建筑:东汉出现了全部石郭的建筑,石祠等。

------刻石技术和艺术也逐步提高。

2)唐.建筑特点(618—907年)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其特点有:·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长安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最严整的·建筑组群处理愈加成熟----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的方法----利用地形和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建筑的方法(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风格特点: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无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的构件,斗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明----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一庄重大方的印象·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面阔11间,进深17间斗拱构件形式和用料都规格化,出现用才制度·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构筑增多砖石塔形式:楼阁塔(西安大雁塔),密檐塔(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单层塔·设计施工水平提高----“都料”沿用到元朝,出现用才制度3)宋.建筑特点(960—1279年)北宋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我国古代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南宋时,人口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达,但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国力更弱。

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其特点有:·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度和宵禁名存实亡----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有新的发展·建筑组群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面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建筑艺术方面,建筑色彩,装饰有很大的发展----大量使用格子门,格子窗,门窗格子除方格外,还有球文,古钱文----木架部分采用华丽的彩画,“五彩遍装”“碾玉装”“解绿装”“丹粉装饰”----屋顶部分大量采用琉璃瓦----普遍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增高·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北宋·李戒)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寸标准·砖石技术达到新的高度----主要是佛塔:木塔已少用,多为砖石塔发展出八角形平面可供登高远眺的楼阁式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4米)(河南开封佑国寺塔,最早的琉璃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规模最大)----桥梁:数量多,有拱式,梁板式泉州万安桥:540米长,石梁有11米·园林兴盛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1271—1911年)元,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艘处于迟缓状态,有时还出现倒退,尤其以元代和清代为甚。

4)元.建筑特点(1271--1368年)·出现藏传佛塔(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哥白尼设计建造)·简化木构件----减柱法:减去室内斗拱等,进一步加强了木构件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山西洪县·广胜下寺;山西永乐宫)5)明.建筑特点(1368—1644年)明初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晚期,社会内部已蕴育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以后,封建制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枷锁。

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南北不平衡,其建筑特点有:·建筑组群处理更加成熟----明代天坛,北京故宫·建筑艺术加工日趋定型化----门窗,隔扇,天花已基本定型----彩画一旋子为主----砖石雕刻圆和纯熟,花纹趋于图案化,程式化----建筑色彩运用琉璃瓦,红墙,汉白玉台基,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色调而产生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木建筑结构方面,经元代简化,到明代有了新的定型化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枋构架的整体性加强----出现了木工行业的术书《鲁班营造法式》·砖已经普遍应用于民居砌墙----出现了全部砖拱砌成的建筑—无梁殿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无量殿)北京故宫皇史·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更广----南京报恩寺塔----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山西大同九龙壁·官僚地主私园发达·明代家具闻名世界,风水术发展到极盛6)清.建筑特点(1636--1911年)清朝是少数满洲贵族对各族广大人民的统治,封建专制比明朝更加严厉,政治上,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极为残酷,在文化思想上,采用高压政策,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学术进步,提倡八股取士,鼓励奴才思想,窒息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落后欧洲国家的局面,建筑上因袭明代传统,其建筑特点有:·提高群体建筑的设计水平----群体布置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苑郁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上,造型变化有很高水平·简化建筑单体设计,提高了设计和装饰水平·建筑制度----官式建筑用官式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工程做法》用斗口标准确定其他大木作构件尺寸·建筑技艺仍有创新----采用水湿压弯法,使木材形成弧檩枋----玻璃的采用—门窗格子发生变化·藏传佛教建筑兴盛----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东侧和北侧的“外八庙”·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极盛期二,中西园林比较: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能从其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出发,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的创作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的山水环境。

创作需合乎自然之理,获得天成之趣。

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主要表现在模仿自然的三种造园要素上:··叠山----用自然石块堆砌假山,用有限的地段展现山林的气势··理水----开凿各种水体对自然界的河,湖,溪,涧进行概括,在有限的空间里模仿天然水景的风貌。

··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发人联想自然生态。

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念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代木框架建筑,空间,形态的灵活多样,使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都能与山,水,花木有机组合在一个风景画面中,并作为画面的构图中心或点睛之做。

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道家对待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诗画的情趣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合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中,处处体现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仅把某个诗文的境界具象的表达出来,还指在云林的规划设计中,接见文学艺术的结构,章法,注重起承结合。

画意:不仅仅是某些风景片断所具有的“画意”,还指一最简约的笔墨获得最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

把山水画以三度洞见的形式复现到现实中来。

由此可见,中国绘画与造园的关系密切,形成“以画入圆,因画成景”的传统。

·意境的蕴涵意境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融入客观生活,景物中,引发鉴赏者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在园林中是指借助具体的风景画面间接的传达意境的信息,运用园名,景题,匾额,对联,通过文学艺术表达,深化意境内涵。

2)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不单是游息的地方,而是多用途的综合体。

·两部分:----宫室:占据前面的位置,便于交通,使用,而且布局完整。

----园林:位于后侧,犹如后园,自由布局。

·造景的知道思想;----集彷各地的名园胜迹与园中。

----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形成不同风景点。

·布局形式:----除宫室部分外,多随宜布置,与地形结合紧密。

----建筑样式多变,体量都较小,灰瓦卷棚,不用斗拱,装修间接,不用彩画----皇家园林由自然山水改造而来,各园均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特色。

3)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特点:----需要大量的居住房屋,园林作为宅第的扩大和延伸,许多日常的活动都在园中进行。

----既有城市的优厚生活,又有幽禁雅致的山林景色,园林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

----面积不大,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多变的环境。

·五种原则手法:----划分若干景区,各有特点,相互贯通,联为一体。

··空间处理:空间之间不完全隔绝,利用走廊,漏窗似隔非隔,增加景深和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