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6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一 电测法测定衰减振动参数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自拟格式)
( με )
负载 (N)
0
第一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2
4 6 8 10
8 6 4 2 0
平均 --
--
--
第二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
--
--
第三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原理
试样材料及实验装置示意图:
时间/秒
温度/ ℃
应变/με
实验结果
数据结果/热输出曲线
试验结果及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平均热输出系数(10-6/℃
思考题 1、为什么同一性能参数(同一批次)的电阻应变计粘贴在不同的材料上的热输出不相同?2、二臂三线 制接线法与二臂常规接线方法有何不同?主要区别在哪里? 3、某钢结构工程采用电阻应变计试测技术进行检测,当环境温度变化10℃时,请用你的实验结果给出 电阻应变计的虚假输出(热输出)可能是多少。
-45° 读数 增量
试样内径 d =
mm
弯曲力臂 b =
mm
测点 A
0°
+45°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με)
弹性模量 E =
GPa
泊桑比 μ=
测点 B
-45°
0°
+45°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
应变增量
εx =
应变分量 (με)
εy =
γ xy =
主应变 ε1 = (με) ε 2 =
测试误差 (%)
试验结果分析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思考题 动应力测试与静应力测试有何异同,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的测试系统有何不同要求?冲击与稳态振动的测试有何差别? 分析试验误差情况,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误差有何特点?如何解释? 根据冲击动应力曲线的全过程,分析梁的变形特点。
为什么说电阻应变计的粘贴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 在粘贴电阻应变计时,要保证电阻应变计的粘贴质量,应注意哪些环节? 电阻应变计是否粘贴良好应如何检查。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3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 验 三 电阻应变计的热输出实验报告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静、动应变峰值实验结果 第四遍 第五遍 第六遍
平均值
重复性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5
数据处理结果
冲击高度(mm)
读 应变峰值平均值
数
重复性(%)
标准差
静态理论值( με )
应 静态实验值( με ) 变 动荷系数理论值
动荷系数实验值
σ1 =
σ1 =
α0 =
α0 =
//
//
σ2 = σ2 =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1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七(提高部分) 弯矩、扭矩和剪力的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内力测定实验数据原始记录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二 电测法标定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实验报告
姓名
--
--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5
数据处理结果
项目
读
平均值
数
重复性(%)
标准差
应
理论值( με )
变
实验值( με )
测试误差 (%) 试验结果分析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第一接线方案
第二接线方案
第三接线方案
思考题 1. 试述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2. 什么是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怎样进行标定? 3. 用加长或增加栅线数的方法改变应变计敏感栅的电阻值,是否能改变应变计的灵敏系数?为什么? 4. 应变计测量的应变是下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结果记录
第一遍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kN) (με) (με) (kN)
第二遍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με) (με) (kN)
第三遍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με) (με)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实验结果与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2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 验 二 应变计的粘贴工艺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应变计的粘贴工艺说明
粘贴质量检查
电阻值 外观 绝缘电阻 引线 保护
结果讨论
指导教师签字 思考题
载荷/ kN 读数
应变/ με 6点
增量 //
读数
增量 //
2点
1点
3点
7点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
//
//
//
//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8
实验数据处理表格
ΔF =
Δε6 =
σ 实 = EΔε ( MPa )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9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七 薄壁圆管弯扭组合主应力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数据原始记录与结果计算
试样外径 D = mm 扭转力臂 a = mm
荷载 P(N)
参数
实验结果
试样截面积 试样标距
上屈服载荷 FeH 下屈服载荷 FeL
最大力 Fm 上屈服强度 ReH 下屈服强度 ReL
拉伸强度 R m 屈服时延伸率 Ae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
断后伸长率 A 断面收缩率 Z
试验结果及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单位 mm2 mm
截面 2
截面 3
绘制拉伸曲线
思考题 由拉伸试验所确定的材料机械性能数值有何实用价值 为什么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必须采用标准试样或比例试样?最大力总伸长率与断后伸长率有何不同?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请你说出几项可能影响其弹性模量测量精度(不确定度)的因素。 经冷作硬化后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对于存在明显屈服阶段的材料,屈服力判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试用版)
东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2007 年 2 月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一 金属材料拉伸(GB/T 228-2002)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样状态(尺寸)
试样截面尺寸 测量值 测量值 平均值
实验验结果
截面 1(mm)
弹性模量
泊松比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7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六 弯曲正应力分布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试样尺寸)
实验方案简述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材料常数: E = 210GPa , 梁的尺寸: a = 100mm , b = 20mm , h = 40mm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九 圣维南原理实验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自拟)
实验结果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4
姓名 实验时间
(1) 栅长中心点处的应变; (2)栅长长度内的平均应变; (3)栅长两端点处的平均应变。 5. 有一粘贴在简单拉伸试件上的应变计,其阻值为120Ω,灵敏系数K=2.008。问试件上应变为1000μ
ε 时,应变计的阻值是多少? 6. 电阻应变计达到完全补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测量电桥的特性有哪些?试述测试误差与接线方法的
思考题 动应力测试与静应力测试有何异同,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的测试系统有何不同要求?冲击与稳态振动的测试有何差别? 分析试验误差情况,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误差有何特点?如何解释? 根据冲击动应力曲线的全过程,分析梁的变形特点。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7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 冲击应力及动荷系数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梁的尺寸 冲击物 质量 m
被冲击梁的 质量 mB
冲击高度 H
梁的静挠度 ⊿
原始记录表
输出 (mV) H (mm) 静态 H=0
主应力 (MPa) 理论值 (MPa)
σ1 = σ1 =
主方向 α0 =
理论值 α0 =
//
σ2 = σ2 =
//
//
//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σ1 =
σ1 =
α0 =
α0 =
σ2 = σ2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0
关系。 7. 分析各种测量测量接线法中温度补偿的实现方法。 8. 采用串联或并联测量方法能否提高测量灵敏度?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6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五 材料弹性常数(E、μ)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与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试样尺寸)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4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四 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方案设计
接线方案
接线方案一
接线方案二
接线方案三
接线示意图
输出说明
原始记录表
应变
σ理
=
ΔMy Iz
(
MPa
)
误差= σ理 − σ实 (%) σ理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Δε2 =
Δε1 =
Δε3 =
Δε7 =
实验结果分析
思考题 1、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会受材料弹性系数 E 的影响? 3、在增量法测量中,未考虑梁的自重,是不是应该考虑?还是忽略不计? 4、什么是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如何提高?结合本次实验数据具体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与结果计算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试样外径 D = mm 扭转力臂 a = mm
荷载 P(N)
-45° 读数 增量
试样内径 d =
mm
弹性模量 E =
弯曲力臂 b =
mm
泊桑比 μ=
测点 C
测点 D
0°
+45°
-45°
0°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
实验八 开口薄壁梁弯心及应力等测定实验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自拟)
实验结果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3
姓名 实验时间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一遍)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二遍)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三遍)
载荷增量 (kN)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με) (με) (kN) (με) (με) (kN) (με) (με)
⊿F=
E=
E=
E=
μ=
μ=
μ=
实验测量值
重复性
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
荷载
弯矩
扭矩
P(N)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剪力
读数
增量
//
//
//
//
平均读数增量×10—6
结果计算 实验结果分析
下面计算实测内力值和理论内力值,并进行比较。
项目
应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力实验值
内力理论值
弯矩
扭矩
剪力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2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
GPa
+45° 读数 增量
//
应变增量 ×10—6
应变分量 (με)
主应变 (με) 主应力 (MPa) 理论值 (MPa) 主方向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σ1 = σ1 = α0 =
理论值
α0 =
实验结果分析
//
σ2 = σ2 =
//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6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一 电测法测定衰减振动参数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自拟格式)
( με )
负载 (N)
0
第一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2
4 6 8 10
8 6 4 2 0
平均 --
--
--
第二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
--
--
第三接线方案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读增读增读增
数量数量数量
--
--
--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原理
试样材料及实验装置示意图:
时间/秒
温度/ ℃
应变/με
实验结果
数据结果/热输出曲线
试验结果及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平均热输出系数(10-6/℃
思考题 1、为什么同一性能参数(同一批次)的电阻应变计粘贴在不同的材料上的热输出不相同?2、二臂三线 制接线法与二臂常规接线方法有何不同?主要区别在哪里? 3、某钢结构工程采用电阻应变计试测技术进行检测,当环境温度变化10℃时,请用你的实验结果给出 电阻应变计的虚假输出(热输出)可能是多少。
-45° 读数 增量
试样内径 d =
mm
弯曲力臂 b =
mm
测点 A
0°
+45°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με)
弹性模量 E =
GPa
泊桑比 μ=
测点 B
-45°
0°
+45°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
应变增量
εx =
应变分量 (με)
εy =
γ xy =
主应变 ε1 = (με) ε 2 =
测试误差 (%)
试验结果分析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思考题 动应力测试与静应力测试有何异同,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的测试系统有何不同要求?冲击与稳态振动的测试有何差别? 分析试验误差情况,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误差有何特点?如何解释? 根据冲击动应力曲线的全过程,分析梁的变形特点。
为什么说电阻应变计的粘贴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 在粘贴电阻应变计时,要保证电阻应变计的粘贴质量,应注意哪些环节? 电阻应变计是否粘贴良好应如何检查。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3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 验 三 电阻应变计的热输出实验报告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静、动应变峰值实验结果 第四遍 第五遍 第六遍
平均值
重复性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5
数据处理结果
冲击高度(mm)
读 应变峰值平均值
数
重复性(%)
标准差
静态理论值( με )
应 静态实验值( με ) 变 动荷系数理论值
动荷系数实验值
σ1 =
σ1 =
α0 =
α0 =
//
//
σ2 = σ2 =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1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七(提高部分) 弯矩、扭矩和剪力的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内力测定实验数据原始记录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二 电测法标定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实验报告
姓名
--
--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5
数据处理结果
项目
读
平均值
数
重复性(%)
标准差
应
理论值( με )
变
实验值( με )
测试误差 (%) 试验结果分析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第一接线方案
第二接线方案
第三接线方案
思考题 1. 试述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2. 什么是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怎样进行标定? 3. 用加长或增加栅线数的方法改变应变计敏感栅的电阻值,是否能改变应变计的灵敏系数?为什么? 4. 应变计测量的应变是下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结果记录
第一遍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kN) (με) (με) (kN)
第二遍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με) (με) (kN)
第三遍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με) (με)
F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实验结果与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2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 验 二 应变计的粘贴工艺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应变计的粘贴工艺说明
粘贴质量检查
电阻值 外观 绝缘电阻 引线 保护
结果讨论
指导教师签字 思考题
载荷/ kN 读数
应变/ με 6点
增量 //
读数
增量 //
2点
1点
3点
7点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读数
增量 //
//
//
//
//
//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8
实验数据处理表格
ΔF =
Δε6 =
σ 实 = EΔε ( MPa )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9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七 薄壁圆管弯扭组合主应力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数据原始记录与结果计算
试样外径 D = mm 扭转力臂 a = mm
荷载 P(N)
参数
实验结果
试样截面积 试样标距
上屈服载荷 FeH 下屈服载荷 FeL
最大力 Fm 上屈服强度 ReH 下屈服强度 ReL
拉伸强度 R m 屈服时延伸率 Ae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
断后伸长率 A 断面收缩率 Z
试验结果及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单位 mm2 mm
截面 2
截面 3
绘制拉伸曲线
思考题 由拉伸试验所确定的材料机械性能数值有何实用价值 为什么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必须采用标准试样或比例试样?最大力总伸长率与断后伸长率有何不同?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请你说出几项可能影响其弹性模量测量精度(不确定度)的因素。 经冷作硬化后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对于存在明显屈服阶段的材料,屈服力判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试用版)
东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2007 年 2 月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一 金属材料拉伸(GB/T 228-2002)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样状态(尺寸)
试样截面尺寸 测量值 测量值 平均值
实验验结果
截面 1(mm)
弹性模量
泊松比
指导教师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7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六 弯曲正应力分布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试样尺寸)
实验方案简述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材料常数: E = 210GPa , 梁的尺寸: a = 100mm , b = 20mm , h = 40mm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九 圣维南原理实验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自拟)
实验结果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4
姓名 实验时间
(1) 栅长中心点处的应变; (2)栅长长度内的平均应变; (3)栅长两端点处的平均应变。 5. 有一粘贴在简单拉伸试件上的应变计,其阻值为120Ω,灵敏系数K=2.008。问试件上应变为1000μ
ε 时,应变计的阻值是多少? 6. 电阻应变计达到完全补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测量电桥的特性有哪些?试述测试误差与接线方法的
思考题 动应力测试与静应力测试有何异同,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的测试系统有何不同要求?冲击与稳态振动的测试有何差别? 分析试验误差情况,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误差有何特点?如何解释? 根据冲击动应力曲线的全过程,分析梁的变形特点。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7
实验目的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十 冲击应力及动荷系数实验报告
学号 地点
成绩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梁的尺寸 冲击物 质量 m
被冲击梁的 质量 mB
冲击高度 H
梁的静挠度 ⊿
原始记录表
输出 (mV) H (mm) 静态 H=0
主应力 (MPa) 理论值 (MPa)
σ1 = σ1 =
主方向 α0 =
理论值 α0 =
//
σ2 = σ2 =
//
//
//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σ1 =
σ1 =
α0 =
α0 =
σ2 = σ2 =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0
关系。 7. 分析各种测量测量接线法中温度补偿的实现方法。 8. 采用串联或并联测量方法能否提高测量灵敏度?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6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五 材料弹性常数(E、μ)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与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试样尺寸)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4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实验四 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实验方案设计
接线方案
接线方案一
接线方案二
接线方案三
接线示意图
输出说明
原始记录表
应变
σ理
=
ΔMy Iz
(
MPa
)
误差= σ理 − σ实 (%) σ理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Δε2 =
Δε1 =
Δε3 =
Δε7 =
实验结果分析
思考题 1、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会受材料弹性系数 E 的影响? 3、在增量法测量中,未考虑梁的自重,是不是应该考虑?还是忽略不计? 4、什么是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如何提高?结合本次实验数据具体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与结果计算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试样外径 D = mm 扭转力臂 a = mm
荷载 P(N)
-45° 读数 增量
试样内径 d =
mm
弹性模量 E =
弯曲力臂 b =
mm
泊桑比 μ=
测点 C
测点 D
0°
+45°
-45°
0°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
//
实验八 开口薄壁梁弯心及应力等测定实验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地点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仪器名称、型号、量程)
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草图、电阻应变计接线示意图、电桥输出说明)
数据原始记录(自拟)
实验结果分析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3
姓名 实验时间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一遍)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二遍)
载荷增量平均值(第三遍)
载荷增量 (kN)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载荷增量 纵向应变 横向应变 (με) (με) (kN) (με) (με) (kN) (με) (με)
⊿F=
E=
E=
E=
μ=
μ=
μ=
实验测量值
重复性
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
荷载
弯矩
扭矩
P(N)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
//
剪力
读数
增量
//
//
//
//
平均读数增量×10—6
结果计算 实验结果分析
下面计算实测内力值和理论内力值,并进行比较。
项目
应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力实验值
内力理论值
弯矩
扭矩
剪力
指导教师
实验结束,将各仪器复位,关闭所有仪器电源,整理实验现场,按要求整理实验报告。 12
工 程 力 学 实 验 报告
//
GPa
+45° 读数 增量
//
应变增量 ×10—6
应变分量 (με)
主应变 (με) 主应力 (MPa) 理论值 (MPa) 主方向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 σ1 = σ1 = α0 =
理论值
α0 =
实验结果分析
//
σ2 = σ2 =
//
//
εx = εy = γ xy = ε1 = 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