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的现状(DOC)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浙江省境内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镇,这些古镇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古镇保护与开发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
一、古镇保护现状1. 文物保护成就浙江省境内的古镇众多,其中不乏著名的古镇如乌镇、西塘、南浔等,这些古镇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和古遗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文物保护方面,浙江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对古镇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特别是在乌镇、西塘等著名古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性修缮,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浙江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古镇文物的保护力度,确保了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2. 旅游开发成果古镇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一直备受游客的青睐。
浙江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全面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提升了古镇的旅游价值。
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古镇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改造,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乌镇水乡、西塘古镇、南浔古镇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古镇旅游业也成为了浙江省的一大支柱产业,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二、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 商业化过度问题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商业化过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古镇在旅游开发中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在维护古镇原有风貌的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古镇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如一些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化开发过度造成的传统文化消失、原住民外迁等问题,使古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韵味,变得失去了自己特有的魅力。
商业化过度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缺乏统一规划在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统一规划缺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举例说明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现状及其利弊

陕西古镇保护开发是当前我国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发展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陕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陕西古镇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其利弊进行探讨。
一、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1. 古镇保护现状陕西古镇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古建筑、古街巷、古城墙等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弘扬。
古镇保护主要集中在西安、延安、宝鸡等地,形成了以西安古城墙、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
2. 古镇开发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陕西古镇的开发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古镇如华阴老县城、米脂古城等,经过改造和开发,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古镇开发主要以景区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民宿项目开发等形式呈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利弊1. 利:促进旅游业发展陕西古镇的保护开发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古镇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弊:文物保护不完善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够到位。
部分古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另一些古镇的文物保护区域、保护措施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加强。
3. 利:传承历史文化通过保护开发古镇,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古镇中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自豪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4. 弊:商业化过度一些古镇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商业化、旅游化的过度,陷入了景观化、文化商品化的窠臼。
为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古镇不得不在传统文化和商业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导致了当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古镇发展现状

古镇发展现状
古镇发展现状
古镇发展现状
古镇是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和人文景观的
城镇。
由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古镇成为了旅游业的热
门目的地。
然而,古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旅游业的兴盛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古镇,但是由于古镇规
划和管理不完善,导致古镇场所拥挤,环境脏乱差,游客满意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镇需要在规划和管理上下更多的功夫,创新管
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来提升游客服务体验。
二、人才流失
由于古镇的发展较慢、缺乏高薪工作和较低的物价等因素,许多
优秀的人才离开了古镇,导致了城镇发展缓慢。
应该采取积极措施,
比如兴办一些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企业等来吸引年轻人留下来。
三、保护文化遗产不足
许多古镇是拥有重要历史遗产的地方,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保护,部分文化遗产已经被破坏了。
因此,除了为文化遗产拨款,还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保护制度,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四、积极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镇也需要和时代保持同步。
古镇需要在自身
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寻找到更好的平衡。
古镇应该通过增强旅游
城镇产品的开发,提高自身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继续创新
发展,用更好的手段打造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总结
古镇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需要把握好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同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提高古镇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
游客的需求,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古镇是浙江省独有的一种历史文化景观形式,是中国传统城镇建设的代表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古镇保护与开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浙江古镇的保护现状可以说较为良好。
在全国各地的古镇保护中,浙江省一直位于前列。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古镇保护工作,多个古镇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古镇保护工作,加强了对古镇的管理和监督。
古镇保护法规的完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加强古镇保护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浙江古镇的开发现状也相对较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浙江省的古镇观光旅游。
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古镇开发,推动古镇变身为旅游目的地。
很多古镇在保护的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升级,增设了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古镇的开发过程中,一些古建筑被破坏或改建,破坏了古镇的原有风貌。
一些古镇在开发中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成为纯粹的旅游景区。
部分古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影响游客体验。
古镇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古镇的原汁原味得到保护。
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修复被破坏的建筑,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
要建立健全的开发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古镇的原有氛围。
要注重提升古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古镇的环境质量,并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相对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保护工作,合理开发,才能保持古镇的独特魅力,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浙江古镇保护情况汇报

浙江古镇保护情况汇报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镇,这些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古镇的保护情况,特进行了一次调查和汇报。
首先,我们对浙江省范围内的古镇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目前共有古镇124个,其中有40个古镇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63个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1个古镇被列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些古镇的保护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但由于各地古镇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保护工作也存在不少难题。
其次,我们对古镇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显示,古镇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古镇内部建筑的老化和损坏严重,需要加强修缮和保护工作;二是古镇周边环境的恶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垃圾问题日益严重;三是古镇文化传承和传统手工艺的衰落,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四是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和不规范性,需要加强对古镇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古镇内部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注重保护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破坏;其次,要加强对古镇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再次,要加强对古镇文化传承和传统手工艺的挖掘和传承工作,鼓励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和手工艺品展示;最后,要加强对古镇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保护古镇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浙江省的古镇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古镇的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希望通过我们的汇报,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古镇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古镇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村落保护落实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落实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古村落保护工作,我们对目前的保护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古村落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古村落超过5000个,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古村落不仅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其次,我们对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等,通过修缮和保护工作,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
然而,古村落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滥用古村落保护政策,破坏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
再次,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了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二是加强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严厉打击破坏古村落的行为。
三是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的有效结合,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总的来说,古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后代留下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古镇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挑战。
本文将对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的现状值得肯定。
在浙江,许多古镇都得到了保护,包括丽水的乌镇、江南水乡的西塘等。
政府部门对古镇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修复和保护了古建筑、古街道等文化遗产。
一些古镇还成立了古镇保护管理机构,进行专门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古镇的开发现状也比较积极。
为了吸引游客和投资者,许多古镇进行了商业开发,建设了各类娱乐设施和商业街区。
乌镇建设了乌镇博物馆、乌镇影视城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西塘也打造了一条古镇文化街,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
古镇保护与开发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有待调整。
由于商业化开发的需求,一些古建筑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古镇开发过程中也引入了过多的商业和娱乐设施,对古镇的文化内涵造成了一定影响。
古镇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问题。
一些古镇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一些地区分散而无序的开发,影响了古镇的整体形象。
古镇的保护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人力资源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
古镇保护与开发中应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效果。
应加强对古镇的整体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
应加强对古镇保护管理机构的支持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呈现出积极和复杂的特点。
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加强规划和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浙江古镇的独特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镇。
这些古镇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被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但是,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本文将对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
一、古镇保护现状1.政策法规的改善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古镇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016年,浙江省实施了古镇保护规划,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文化传承以及加强对商业开发的管控。
2.文化遗产保护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古镇时需要特别重视其文化价值。
近年来,浙江省在古镇保护中注重文化传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博物馆建设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3.相关部门的加强在古镇保护中,地方政府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加强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划,来指导和管理古镇的发展,确保古镇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得到保护。
1.商业化趋势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古镇的商业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些原本宁静的古镇,如乌镇、西塘等,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化繁荣的景点,各种商业街、酒店、特产店等应有尽有,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挚爱之地。
在古镇开发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开始意识到古镇的文化遗产价值,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和策划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等方式来开发和利用其文化遗产资源。
这种开发方式,可以让古镇开发与传承并举,不仅能保护古镇的文化遗产,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
3.生态旅游开发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不断提高,一部分古镇已经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如温岭古城,在保留了城墙、街道、古建筑等传统元素的同时,开发了许多生态旅游项目,如田园综合体、垂钓、游泳等,吸引了广大游客。
三、结论和展望由于古镇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其保护和开发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古镇保护方面,政策法规的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关部门的加强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名镇元通古镇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元通古镇保护与利用专题报告把元通古镇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4A旅游区一、基本概况“江水分流,滩声聒耳。
人家悉有流渠修竹,易成幽趣。
”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绝唱,这是著名宋代诗人范成大源自《吴船录》中写元通古镇,元通镇于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244号)批准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二、古镇保护与利用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迅速发展,古镇将成为今后人们的旅游热点。
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和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镇保护力度,逐步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古镇保护,规划先行为科学合理地对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我镇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元通古镇的镇总体规划,并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元通古镇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2、提高意识,加强保护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提高古镇居民群众以及相关部门和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古镇保护意识,并认识到古镇开发和利用对我镇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将古镇保护作为当地镇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3、政府主导,建立机制古镇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我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我镇成立了古镇管理办公室,并由镇上相关领导负责,为古镇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严格管理,合理控制严格按规划和相关法规对古镇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加强对古镇核心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控制。
古镇的建设项目方案实行联合审查制度,由规划、建设、文管等部门共同把关,确保建筑风格与古镇风貌相协调。
5、古建维护,缺乏资金古镇历史街区建筑多为木结构,防火防蛀能力较差,由于年久失修,并受“5〃12”大地震影响,不少古建筑比较破旧,部分已成危房。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闽南经济区之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浙江省既有发达的城市经济,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古镇是浙江省独特的文化景观之一。
古镇作为古代商业重镇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古镇保护与开发应该如何平衡。
一、古镇保护现状浙江省境内有众多古镇,其中以乌镇、西塘、南浔等最为著名。
这些古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存了大量传统建筑和古老的商业街区,成为了吸引游客和艺术家的热门景点。
古镇的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
古镇的建筑物多为青砖黑瓦的传统民居和古老的商业建筑,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建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坏和老化。
古镇的人口流出也给古镇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纷纷外出求学和就业,古镇的人口老龄化严重,许多老宅和古迹面临被遗弃和毁坏的风险。
旅游开发也给古镇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吸引游客和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一些古镇在保护工作中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古镇原有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古镇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古镇保护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古镇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古镇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企业和投资方应该在开发古镇的注重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公众应该提高对古镇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古镇保护和维护的过程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镇保护的良好氛围。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齐抓共管,才能保护好古镇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镇的开发是为了实现其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古镇都进行了旅游开发,修缮了古建筑,修筑了景观大道,建设了度假酒店和文创产业园,打造了主题公园和文化节庆等,以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和消费。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摘要】浙江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开发工作备受关注。
本文从古镇保护现状、开发现状、保护与开发关系、典型案例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古镇保护工作虽有成效,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乱建乱拆等问题;保护与开发之间需要平衡考量,两者相辅相成;在典型案例分析中,一些古镇成功实现了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如加强规划管理、推动文化传承等。
综合分析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需要多方合作,注重遗产保护,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古镇、保护、开发、现状、分析、关系、典型案例、对策、综合分析1. 引言1.1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并进行保护和开发。
本文将对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古镇保护现状、开发现状、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及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为浙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促进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让古镇在传承历史文化的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古镇保护现状分析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古镇,这些古镇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发展,古镇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古镇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风化导致了许多损坏,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
一些古镇的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在古镇的管理和规划方面,一些古镇由于旅游开发过度而导致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保护古镇的原貌和历史文化。
古镇的居民生活环境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一些古镇的居民住房条件较差,公共设施不完善,需要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古镇旅游发展现状

古镇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呈现出日益蓬勃的态势。
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古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下面将对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
首先,古镇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
各级政府对古镇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古镇也积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和提升,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旅游业发展。
其次,古镇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逐渐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住宿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另外,古镇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除了观赏古建筑和历史文化景点外,古镇还开展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如文化节庆、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参与和关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古镇旅游产品和内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收入的机会。
然而,古镇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旅游区域环境保护不到位。
由于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古镇的环境承受压力加大,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古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古镇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并加强游客教育和引导,以保护好生态环境。
另外,古镇的管理和规划方面也需要加强。
一些古镇管理机构在旅游开发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经验,导致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
应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提升古镇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古镇旅游发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古镇旅游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丰富旅游内容和活动,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古镇发展现状

中国古镇发展现状
中国古镇发展现状近年来备受瞩目。
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目前,中国古镇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古镇发展多样化。
许多古镇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旅游业、推广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历史风貌,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和文化产业。
例如,乌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其次,古镇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为了提升古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许多古镇引进了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导览等。
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古镇的效率和便利性,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再次,古镇发展注重可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治理水质、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推动绿色出行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古镇也发展了农业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古镇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古镇景区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景区的原汁原味逐渐流失,失去传统的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一些古镇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因此,古镇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商业利益的关系。
总之,中国古镇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面临着挑战。
通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古镇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信中国古镇能够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古镇建筑保护情况汇报

古镇建筑保护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古镇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力度。
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古镇建筑的保护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古镇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许多古镇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部分古建筑甚至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工作,使得古镇的原貌得以保留。
一些古镇建筑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古镇建筑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古建筑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老化问题,部分古镇建筑甚至濒临倒塌。
同时,一些商业化开发对古镇建筑保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古镇的原汁原味受到了影响。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古镇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投入不足、管理不力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古镇建筑的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古镇建筑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力度,确保古镇建筑的原貌得以保留。
同时,加强对商业化开发的监管,避免对古镇建筑保护造成破坏。
此外,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古镇建筑保护机制,促进古镇建筑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总的来说,古镇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镇建筑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拥有着众多的古镇资源,其中以乌镇、西塘、南浔等较为著名。
这些古镇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一些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日益丧失,古建筑被破坏,传统文化逐渐淡漠。
因此,如何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实现古镇的经济开发,成为了浙江古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浙江省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实施古镇保护规划,力图保护古镇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形态,同时开发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旅游业。
同时,政府还注重宣传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例如,在南浔古镇,政府出于保护和开发的考虑,已经实施了一个“以文化为载体”的保护和开发战略,同时也对旅游企业、商店进行了管控,力图在保护古镇的基础上吸引游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保护和开发措施的实施力度不够,一些古镇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遭到了破坏和无节制开发。
其次,由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配合,因此政府在实施措施时面临着很多困难,如商贩的抵制、商业化经营等等。
最后,一些古镇的开发过程中缺乏规划和科学性,往往会出现过度开发、商业化太重等情况。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更加严格的保护政策。
政府需要更广泛地宣传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对商贩,特别是对文物保护的监督和管控,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镇保护与维护。
第二,建立更加科学的开发规划。
政府需要针对古镇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注重规划设计,合理布局,避免开发过度和过于商业化导致的文化价值丧失。
同时,加强对旅游开发机构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恶意开发以及过度开发的现象。
第三,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进入古镇。
政府应该积极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进入古镇,发展创意企业、文化工作室等,推动古镇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古镇保护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古村镇保护现状及改善方法

调和沟 通 , 一方 面在 实践 中不 断修 改完 善 ,提高保护利用规 划水平 ; 另一方 面加 强和发挥联合执法作用 , 确保保护规划
顺 利实施。 页
引入市场机制 ,多渠道引入资金 , 是解决古村古镇保护 资金严重缺乏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古村古镇古建筑 、古 民居 的保护 和整 治 ,不 可大拆大 建 ,要循序渐 进 ,尊重 村 民、居民的意愿 ,保护人民的利 益 ,通过采取政府主导、居 民参与、公司运作、渐进改善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 村民 、居民积 极性 , 复改善古村古镇古建筑 ,搬迁住 户。 修 要坚持政府Pk为引导 ,社会投入为主体和谁投资谁受益的 . 原则 ,将古村古镇保护利用纳入招商引资项 目库 ,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鼓励社会、个人、外来资金投资保护开发。将古村 古镇保护项目与周边房地产经 营开发项 目捆绑起来 ,把古村 镇保护核心区外的土地 以优 惠政策给那些愿意为古村镇保护 出资出力的开发 商经营 开发 ,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古村古 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 制定完善古村古镇保护利用的政策规定和保障措施 . 7 应当制定实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实施办法 、奖励办 法、 开发利用优惠政策及古村 古镇领导政绩考核奖惩办 法 ,以政 策规定促进古村古镇的保护 利用。要定期开展古村古镇 保护 利用评比活动 ,实行动 态管理 , 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 提高村镇领导和居 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 奖励 推动古村 古镇 的保护利用 。要把古村古镇保护利用与领 导任期内的政绩结合起来 ,将古村古镇保护利用的领导政绩 纳入 当地经 济社会 发展 指标去考 核 ,强化 当地领 导责任意 识 ,建立健全古村古镇保护利用有效机制 、采取切实有 效措 施加强古村古镇的保护利 用 ,使古村古镇在切实有效的保护 利用中 ,流传万世、永续利用 。
惠山古镇现状分析报告

惠山古镇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惠山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水陆兼通交通要道。
本报告旨在对惠山古镇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情况、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情况惠山古镇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和传统手工业。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惠山古镇的经济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古镇内的传统手工业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重要的产业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购物。
古镇周边还设有多个工业园区,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为古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些企业与古镇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惠山古镇已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古镇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如惠山古街、惠山古桥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古镇还积极开发多种旅游资源,如惠山梨园、茅山、惠山博物馆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
同时,古镇还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文化节庆,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古镇也积极拓展网络旅游市场,在线售票、在线导览等服务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这些措施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惠山古镇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古镇内建有一些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对古建筑、古遗址等进行修缮和保护。
古镇还组织一些传统手工艺的培训班,传授相关技艺,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另外,古镇还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舞狮表演、戏曲演出等,以推广传统文化和加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
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惠山古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历史建筑和传统手工业技艺正逐渐流失,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其次,游客数量的增加也给古镇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发展,惠山古镇可以借鉴其他古镇的成功经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浙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镇,如西塘、乌镇、南浔等,这些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浙江重要的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保护与开发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
古镇保护现状分析:古镇的保护工作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要保持古镇原有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保证古镇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古镇开发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
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不能因开发而破坏古镇原有的生态和文化环境。
存在问题分析:当前古镇保护与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发规划不合理、民居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保证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与保护结合的思考: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实现古镇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目标。
未来发展趋势:古镇将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体验。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分析,探讨古镇在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引导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古镇保护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进而提出建设与保护结合的思考,并探讨古镇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可以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古镇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实现古镇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的目标。
通过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古镇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古镇的健康发展,实现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古镇保护现状分析浙江是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 拥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古镇。
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古镇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古镇生态发展现状

古镇生态发展现状
古镇生态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古镇生态发展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往传统的古镇发展模式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污染,但现在许多古镇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实施生态发展。
首先,在古镇生态发展方面,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他们加强了水质监测和处理,建立了废水处理厂,以减少对当地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一些古镇也建立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以减少垃圾对生态的影响。
这些举措的逐步实施有助于提高古镇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其次,在古镇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
他们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一些古镇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种植和养殖方式的调整,达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时,一些古镇也加强了生态环境宣传,提倡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爱护环境、遵守规章制度,以共同保护古镇的生态。
最后,古镇发展中的生态建设也涉及到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
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一些古镇还建设了低碳示范区,鼓励和引导居民和企业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方式,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形式转变。
这
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古镇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镇生态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的趋势。
古镇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和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古镇生态发展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30年的事。
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
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
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
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容量饱和旅游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
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的交通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是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量。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
尤其在旅游旺季(如图一所示),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图1 古镇2000 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的缺陷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
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的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的问题。
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他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各自的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的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秦容指出,古镇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干净的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的导游服务系统。
3.商业化的影响第一,理论上,以彭小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古镇旅游开发是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众多游客、商人的进驻是对古镇的一种侵蚀,“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不仅改变了古镇的外在面貌,也使其内在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古镇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对民族文化的浅薄利用。
第二,实际上,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因此,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装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游乐项目,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前,许多学者对当前古镇保护、古镇旅游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现归纳如下:1.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第一,学术上,以陈志刚为代表的学者坚持“保护”的绝对重要地位,认为保存古镇的原貌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而旅游发展只是为保护古镇服务的。
但大多数学者主张保护与开发并举,以适度的旅游开发带动对古镇的积极保护,并提出了在开发中做好保护工作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第二,实际上,政府主导为:(1)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
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保护;(2)坚持合理开发原则,所谓合理开发,就是一方面要做到有约束、有限制的开发,尊重历史的原貌,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杜绝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乱搞重复建设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考虑古镇的环境容量、可进入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坚决杜绝由于游客周期性超载带来的景区生态环境污染,及此造成的对整个环境的破坏。
2.“空心化”的问题以阮仪三等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空心化”是保护古镇建筑和传统风貌的有效手段,即把古镇区原住居民迁至周围新区,再对建筑、街区进行修缮,派专业工作人员进驻。
以李苏宁为代表的学者并不认同“空心化”。
他以乌镇为例,指出“空心化”开发看似保存了古镇,但却丧失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悠然神韵。
他主张居民留在古镇区,反对外来旅游经营者的进驻。
江五七等则提出了“部分空心化”的观点:将一些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古民居住户迁出,其他住户则继续留住,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
这样既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又保护了古镇的生命力,防止使古镇成为没有“人气”的静态景观。
3.古镇旅游开发原则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凸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
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应建立在保护、挖掘和展示其独特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
第二,注重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王雪梅以四川为例,指出古镇应基于资源、区位条件,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如观光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
冯淑华则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第三,增加体验性产品。
俞琪以西塘古镇为例,提出设计体验性古镇旅游产品的“感官化、主题化、意象化、参与性”原则,并就一些具体项目提出了落实措施。
4.古镇旅游开发对策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成熟,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操作性强的具体环节。
第一,科学规划,形象定位。
制定科学的规划,这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前提。
规划部门和规划专家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各地的乡规民约,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管理。
规划要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等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保护的程序和财政资金,制定生态环境的限制性条件。
第二,创新开发思路。
古镇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古镇开发要抓住其独有的特色,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但不能简单地复古,要有创新,要有典型性。
古镇开发不应完全恢复老版本、老式院子,与现代生活隔绝,它既要真实再现当年的情景、延续当年的风貌,同时又要让游客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关系,以增加游人的兴致。
如江南各古镇曾隆重推出了“水乡迎亲”、“穿花衣、坐花桥”、“打莲湘、荡游船,挑花篮”等各具特色的祖传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第三,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
黄大勇等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分析游客对古镇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从商品内容、包装、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开发的思路。
第四,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要继续保持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古镇的生命周期,促进古镇旅游的迅速发展,除了加大对古镇保护宣传的力度,还要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
宣传中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区域界限、避免同行业、同地区的恶性竞争,要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扩大对外宣传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给游客树立起主题鲜明的旅游地形象。
如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同处江南,共同享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和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品牌,但仍然各具特色:周庄的前街后河,前店后房,属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同里的富家大园或雅者小院,体现出宁静的水乡居住环境;南浔的丝绸兴旺,巨贾辈出,是工商业托起的古镇;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体现出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风情;西塘的以酒兴市,长廊遍布整个古镇,体现的是买酒饮酒的商业文化。
当前一部分学者也对古镇旅游组织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现总结如下:1.坚持政府主导一理论上,余丹认为古镇旅游开发不能纯粹依赖市场,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由政府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主持开发规划工作,并加强对市场的统一管理。
李倩等亦指出,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机制,处理好古镇管理者与旅游经营者的关系,是保证古镇旅游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实际上,就支持措施而言,政府的主导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旅游发展策略和优惠政策;政府对当地民众的旅游意识教育和正确引导;政府在经费上对古镇建设的支持及宣传等。
2.加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一、理论上,旅游学者秦容对比了古镇旅游中的周庄模式、乌镇模式和丽江模式,指出居民参与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居民教育、组织由居民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自觉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二、实际上,展开来看,古镇居民才是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真正的主人和最终受益者,但大多数古镇居民却没能拥有对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不能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得不到开发后应有的利益分配。
这势必将影响居民对于旅游开发所秉持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古镇旅游的顺利进行。
因此,古镇旅游的发展需要以社区的积极参与为依托。
但旅游开发并未对当地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和生活方式的改观(见图2),因此只有通过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使居民积极踊跃地支持古镇旅游的开发。
图2 古街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比重3.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古镇旅游热的兴起,古镇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尤其黄金周垃圾遍地,因此保护古镇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将吃、住、娱和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古街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其行为,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做好垃圾处理工作。
古镇旅游生态环境以及古老景观的保护单靠公民的道德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措施。
古镇旅游的管理部门也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管理者、游客、服务者和古镇居民的行为,有效地保护古镇的资源,以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古镇旅游开发要深挖它的文化属性,其是根本旅游文化竞争力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下,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在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所体现出的差别优势和地区综合力。
文化内涵没有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将会使得古镇类旅游产品整体缺乏文化深度,难以展现目的地独特的文化特征,削弱了古镇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落入了有需求、没市场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