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优化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优化方案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学校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提出一套学校课程设置优化方案,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一、强化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的教学。
这三门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加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设置。
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引擎,学校应当在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与资源。
二、开展素质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艺术、体育、道德与法制等课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拓宽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课程,也可以包括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
通过拓宽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四、注重实践教学学校课程设置要注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效果。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实地考察、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培养创新思维学校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创新设计、科学探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造力。
六、加强职业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可以加强职业导向课程的设置,提供多种就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就业市场。
七、优化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优化不能仅停留在内容的调整上,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综合考量。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4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4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1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对培育同学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力气,培育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团结协作的力气、社会活动力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训练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依据学校“一切为了同学进展、为了一切同学进展、为了进展一切同学”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老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争论与试验。
一、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同学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同学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进展同学探究力气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力气,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老师训练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同学层面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相互沟通,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进展”的同学形象和“培育人、进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同学的多元(差异)进展。
2、老师层面通过对活动的参预、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训练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老师成为同学学习的促进者、合和指导者。
改善老师学问结构,培育一支“一专多能”型的老师队伍,促进老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探究一条符合学校同学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1.综合性原则。
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学问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对课程开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规划,制定了以下的课程开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设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多元化发展,课程设置要多样化,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
3.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1. 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基础学科,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2. 选修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 实践课程,注重实践教学,设置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新课程,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
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 课程资源建设,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践基地等,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3. 课程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开设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保证课程质量和效果。
四、课程效果评估。
1. 学生学习情况,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学科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教学效果,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3. 社会认可度,定期了解社会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认可度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使之更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以上的课程开设实施方案,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管理方案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课程设置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个良好的课程设置管理方案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优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学科设置、跨学科融合、选课制度、教学资源、评价机制、师资队伍、校内外资源对接、课程研究与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改革和家校合作的角度展开回答。
一、目标设定学校课程设置管理方案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学校应该制定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又符合本地区特点和学生需求的课程目标。
通过明确目标,学校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科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各个学科。
除了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和英语,学校还可以设置生活技能、艺术、体育、科技等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跨学科融合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融合课程。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更全面的学习收获,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选课制度学校可以制定灵活的选课制度,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进行选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和发展专长。
五、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
建设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购买优质教材和教具,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六、评价机制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不仅要注重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和习惯。
七、师资队伍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方案要关注师资培养和发展。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创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八、校内外资源对接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引入优秀的教学资源。
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校决定对课
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将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
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将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将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
设置上,我们将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课程的国际化和实用性。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加入一些
国际化的课程,如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职业规划、创业管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我们将加强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师生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2023-2024学年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XXXX小学2023-2024学年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委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XX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实施原则1 .生本化原则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指导于学生,让课程适应每位同学发展的需要。
2 .全面性原则小学素质教育是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育。
保证基础性课程的相对稳定,保证发展性教育的实施。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与探究精神。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课程设置学校贯彻国家课程,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并主动探索开发学校课程。
以《XX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为指导,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课程建设核心理念,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课程建设基石,逐步建立一个以提高基础型课程教学质量,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合理课程结构,切实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五、课程实施方式(一)夯实国家与地方课程国家与地方课程按XX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开设。
(二)开发探索校本课程从原有学科基础出发,结合已有的社团活动及特色项目, 先请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核确立课程项目后,遴选出最能发挥我校教师优势,体现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使其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设置工作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工作方案一、概述随着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校课程设置工作成为关系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课程设置工作的方案,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二、确定学科范围学科的范围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和内容。
学校应首先明确学科的分类,如文科、理科、艺术类等。
其次,根据学校的定位、教学资源和社区需求,确定具体的学科设置方案。
例如,可以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
三、制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核心,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学校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社会需求和国家标准,明确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既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情感品质等。
四、根据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包括课程大纲、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学校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要重视课程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跨文化理解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特色课程、社团活动和实践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参照国外经验学校课程设置工作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育模式。
例如,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范围,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同时,可以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七、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课程设置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社区服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八、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或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机会。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设置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开放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具有灵活性,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3. 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个性化原则:课程设置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内容1. 国家课程(1)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4)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化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6)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7)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8)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特色和资源,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地理特色等。
3. 校本课程(1)拓展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武术、科技创新等。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1)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优化课程安排,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3)加强课程评价,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2. 课程评价(1)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开展课程评价活动,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3)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6篇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6篇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劳动者和向上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办学宗旨,振兴家乡经济,繁荣社会,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依靠本校教师和当地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采用自编、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
二、目标1、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了解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2、培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三、课程实施1、课程分类:理论课和实践参观课。
2、学期内容:七年级家政服务、八年级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术、九年级调味品酿造技术。
3、课程实施办法:每周开设一节,按照课程表授课。
四、师生情况分析农村学生热情高,好奇心强,缺少创新。
副校级领导任课,生活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五、校本课程评价1、评价内容:校本课教学计划、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熏陶,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明确具体得当,符合学生实际;按照四学模式备课,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效果好;启迪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
4、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篇2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学校合理设置课程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二、课程设置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实现课程内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4. 强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5. 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前沿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内容1. 文化基础课程(1)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2)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专业课程(1)根据学校特色和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公共课程(1)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2)美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4. 选修课程(1)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2)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课程设置实施1.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5.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将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4.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方案为我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学校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相关推荐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标任务:1、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2、通过开展教研工作,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动形式: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教师间交流、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等基本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现问题——建立课题——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为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研究的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一)建立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案

a.艺术类:如书法、绘画、舞蹈、戏剧等;
b.科技类:如编程、机器人、航模、科学实验等;
c.体育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
d.人文类:如经典阅读、地方文化、历史名人、民俗等。
四、实施策略
1.课时安排: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证每周至少一课时。
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案
第1篇
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日益受到重视。校本课程旨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设计方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选择性必修课程: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设置体育、艺术、科技、人文等领域的选择性必修课程。
3.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开发以下几类校本课程:
a.艺术类: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b.科技类:如编程、机器人、航模、科学实验等;
c.体育类: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
d.人文类:如经典阅读、地方文化、历史名人、民俗等。
2.教学组织:采用走班制、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加强教师校本课程意识和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能力。
4.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内外部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5.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保障措施
二、目标定位
1.基础目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小学课程设置方案3篇

小学最新课程设置方案优秀3篇小学生课程设置方案篇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四、实施原则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编委:六、实施过程(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方案•相关推荐3、发展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
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
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
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
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
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人文性。
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
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
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课程设置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
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
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
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
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2.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附件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课程门类年?级周总课时(节)占九年课时总计比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 3 3 622 8% 思品与社会 3 3 2 2 10思想品德 2 2 2 6 历史 2 2 2 6 10 3.6%地理 2 2 4 科学 2 2 2 2 8 22 8%生物 3 3 6 物理 2 3 5 化学 3 3语文 8 8 7 7 6 6 5 4 5 56 56 20.4% 数学 4 4 4 4 5 5 4 4 5 3939 14.2% 英语 2 2 3 3 4 4 4 2222 8%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27 29 10.6%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15 30 10.9%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15 综合实践活动 2 2 3 3 3 3 3 1946 16.7% 地方与学校课程4 4 3 3 2 2 4 3 2 27周总课时数 27 27 30 30 30 30 34 34 34 276 学年总课时数945 945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9592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年授课时数为33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含“信息技术”必修课程1节。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4.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必修地方课程1-2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传统文化占1课时;3-8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环境教育占0.5课时,传统文化占1课时;9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人生规划占1课时,民族教育在秋季学期(分别在小学三年级与五年级、初小学课程设置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营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课程设置的规定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学校课程设置等办学行为进行重申和界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规范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
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小学按每周30节安排课程表),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不得提前学习下一学期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时间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二、严格规范教学用书要严格按市教育局制定的教学用书目录选用、征订教材。
教辅材料必须坚持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校园向学生推销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严禁学校和教师动员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学习资料、教辅材料,并从中牟取私利。
三、严格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
不允许变相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外活动时间),不允许提前住宿生的起床时间或推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更不得利用自习时间讲授新课,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不得安排学生上晚自习。
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60分”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严格规范法定节假日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假期起止时间,学校不得利用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
不允许私自调剂上课时间。
学校举办兴趣小组或开展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原则,禁止中小学为社会上各类补习班提供场地和教学设施。
要对照上述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纠正那些与上级要求不一致的学校管理制度,把学校管理、教学等工作转到规范办学的轨道上来。
市教育局将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月报的方式,及时公布违规事件和当事人,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二○一五年九月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九年授课时数为33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含“信息技术”必修课程1节。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4.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必修地方课程1-2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传统文化占1课时;3-8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环境教育占0.5课时,传统文化占1课时;9年级安全教育占0.5课时,人生规划占1课时。
剩余课时开设学校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等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开发使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
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
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
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小学课程设置方案为了认真贯彻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聊城市《关于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等问题重审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规范课程和课时。
要严格按照普通高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不得随意增删课程和增减课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音、体、美课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体、美课程的开设,确保学生每天集体锻炼1小时(不含体育课);要根据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应该开设的课时数,统一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个年级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实行校本课程在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制度。
二、规范学生作息时间。
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规定制订的作息时间表。
不允许变相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允许提前住宿生的起床时间或推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安排教师辅导学生晚自习,更不得利用自习时间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