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4张PPT)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 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迷信,缺乏科学知识
思想革命
欧洲人因为拥护德(德莫克拉西)、赛(赛因斯)两先生 , 走出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于中国而言,只有这两位先生才 可以救中国。赶走中国在政治、道德思想、艺术领域上的一 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初中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办什么杂志?
一本杂志如何 去改变思想?
阅读P56-57,完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格(自主学习1)
小
化 运
“站着说! 不要跪!”长衫人物 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 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 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奴隶 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 没有叫他起来。
自主学习2:人物特征? 反映什么社会现象?
VS 长衫人物
(上层)
阿Q (底层)
辛亥革命后, 阶级观念、封 建专制等旧道 德旧文化盛行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口号)
你是一名初中生游客,今天学校组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 址”,你被眼前某个展柜吸引,那里陈列了中国近代著名杂志 《Q杂志》和《X青年》,但一旁还有几张人像照片和著作封面 残缺无法辨析,你很想知道他们是谁,还有这几本著作是什么?
NPC:欢迎玩家来到“新青年”剧本杀游戏现场,请协助NPC完 成通关任务,即可获得“搜证”机会。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作用:开启民智,促进文化平民化,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解释作用,民智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57页完成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反对专制
近代自然科学、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代表 鲁迅 陈独秀
文学 革命
后期
提倡 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宣传 马克思主义 。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 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 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父亲为什么要饿死女儿? 贞烈的名声能带来什么?
信。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 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写什么?
《新青年》索引
《《《一我吃个之人贞节与烈烈礼的 观 教女》》孩((子鲁鲁》迅迅())央········庵········)············1旧······.···抨···文············击···化·········旧···。··第第第道七五六德卷卷卷2和26号号号
课堂练习1
超越训练P46第14题第(1)题
史实:新文化运动 作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 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写什么?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央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兴起标志
兴 起 代表人物
1915年,陈独秀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_,从第二 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__北__京__大__学__
主要内容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_民__主___与 __科__学___。 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建设_新__文__学__,倡导 _白__话__文__。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 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孙中山
辛亥革命
_器__物 失败 变革
_制_度_
失败
变革
同学们,接下来 该怎么办?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 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 的思想” ——陈独秀
素养探究一
独学+展示
2.背景 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2023•青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教儒家伦理的旧思想、
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突破
3.(2023•云南)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
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C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
4.(2022秋•中宁县期末)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C
B.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25张PPT)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吃人”! 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 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鲁迅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15
1917
1919
北 洋 军 阀 帝 国 主 义
五
具有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主义者 思想的知识分子 青 李大钊 年 陈独秀 杂 志 李大钊 科学
四 运 动
鲁迅
胡适
新 青 年
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 认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的方法学 习本课知识更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 说……
8.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 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 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 绩”的是( A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 培
互助提高B层(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如图是历史上一著名刊物的封面,该刊物是 谁创办的? 陈独秀 (2)它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成为哪一运动 的主要阵地?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3)在这场运动中,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著名的人物是谁? 李大钊 (3)这场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 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 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 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 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B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 提倡白话文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32张PPT)
一、觉醒前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 也.……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 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 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 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 陈独秀
思考:从以上史料中,你能得出怎样 的结论?
希望: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 域的革新运动。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
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 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 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 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背景——③思想上:
(3)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陈独秀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 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 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 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 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 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 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 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2.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3.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
北京大学红楼
元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培 阵地)
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观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正文部 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列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2、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 (德先生)
(赛先生)
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
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
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革新运动。
2.兴起:________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________、胡适、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主要阵地:《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主要内容:(1)思想革命:抨击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________的吃人本质。
________ (“德先生”)与________(“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2)文学革命:胡适发表《____________》,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运动。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它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问题:探究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读教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20世纪初的中国,是什么主导了国民的灵魂?镜头一:袁世凯祭孔、祭天,大搞尊孔复古逆流。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孩子还没吃过人 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
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宗旨: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
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 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
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 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 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号称 “清末怪杰”。
陈
胡 适
生在南洋,学在 独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 则和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强调 写文章“不作无 病之呻吟”, “须言中有物”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秀才征婚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征③婚文信学息革:命“是乌新黑头文发化无运麻动子的脚重不要大组周成正”部分 旧文学——新文学;文言文——白话文
③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出一定发展;
新
(1)概况(时间、标志、人物、口号、阵地等)
文 化
兴起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思想革命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运
(2)内容主张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动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影响
①进步性:思想解放 ②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
开始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陈独秀 (葫芦里盛菜)
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领导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
胡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指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 “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束缚人思想行为的封建礼 节和封建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一.探原因:新潮之前的旧中国
1.旧中国的政治形势
①政治:民初政局混乱,袁世凯企图复辟帝 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024版人教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1/25
03
注重实践教学
新文化运动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注重实践教学,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实地考察等。
20
教育目标调整: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公民
2024/1/25
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新文化运动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具备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12
03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 思想贡献
2024/1/25
13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创办
倡导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大力提倡 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 信,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
础。
批判旧文化
他对旧文化、旧道德进行了深刻 的揭露和批判,号召人们追求新
思想、新文化。
推动文学革命
陈独秀积极倡导文学革命,提倡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了新
26
存在历史局限性,如过于激进等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激 进
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文化的过程中,有时对 传统文化采取过于激进的态度,忽视了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新文化运动在引进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有时对西方文 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存在盲目崇拜和照搬的现 象。
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不 够成熟
建专制制度。
2024/1/25
科学
推崇科学方法和理性精 神,反对迷信和愚昧。
反对专制
反对迷信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 代表人物,呼吁建立民
主共和国。
9
批判迷信思想和行为, 提倡科学知识和理性思
考。
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01
02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18张PPT)
A.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 4、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
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C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A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 适
陈 独 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
影响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 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 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堂小结
新 文 化 运 动
开始: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内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 影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动 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
中,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时间和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北京等、个性解放。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 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人物扫描:
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使 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 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随堂练习
1.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 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 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
的政府和社会”。在状此元成才路 背景下( C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A.义和团运动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课导入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鲁迅《狂人日记》
1、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 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 益友”。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胡 适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
么? ○ 为什么这样一所充满官僚气息的学校能够转变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 A. 反对尊孔和复古 • B.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 D.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课堂练习
6、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
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C )
•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39张PPT)
我们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 持一种什么态度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的继承、改造和创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读 一、探办刊新的旧缘思起想,的明冲大突师的用心
一 本 杂
兴起标志 代表人背物景篇
二、观封两面面和大目旗录,主寻要杂阵志地的主题
志
四个主题
内容篇
品 三、看杂促志进的思读想者,解听放,历动史摇的…回音
当时任敬国军旅长的朱德在朋友那 里读到《新青年》,不久他毅然抛弃了 月薪两千大洋的优越生活,决定出国寻 求真理
周恩来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细读《新青 年》,书中新思想新观点强烈吸引了他, 他开始树立一个信念:在“思想”、 “学问”、“事业”上,都要毫不犹豫 地抛弃“旧”的,迫求“新”的。
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 ” 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杂志”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潘公展:《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读 一、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
一 本 杂
背景篇
二、观封面和目录,寻杂志的主题
志
内容篇
品 三、看杂志的读者,听历史的回音
一
影响篇
段
历
史
如春雷一般……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说“有很 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 ;谈 话,谈《新青年》 ;… 《新青年》上我 很欣赏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他们一度 成为我效仿的榜样”
初中历史八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2张PPT)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 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内容
内容
(3)倡导文学革命
为什么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言文 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 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 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 土以定九州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 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 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 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 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 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 反抗。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学观点。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内容
内容
怎么写?
(3)倡导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课前预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主要阵 地、旗帜和内容等。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世纪初北京大学课堂问好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内容
内容
写什么?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 与书写成了少数人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 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 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 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 很普及。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
面性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 —新—文鲁化迅运《动狂的人倡日导记者》们还有哪些主张?
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包含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虽然学生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的教学巧妙运用民意调查切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知识丰富、内容多彩;为了有利于教学,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小组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因时间关系,让学生看材料和图片时,并没有对其做深层次地介绍和解读。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并没有深入挖掘。
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拖堂。
在评课的过程中,专家同行也对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如在课本内容的调整上可以在大胆些,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等等,是我感触颇深。
我更加明白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此次备课中,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只是一味地讲究形式上的多样,而丢了备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研读大纲,课程标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深刻地感触,到底什么是新课改,仅仅是形式上的吗?仅仅是小组合作,仅仅是探究讨论吗?不论是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大量的材料视频等等,这些都只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而我们
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所以我们的课堂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合情合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改进:1.在备课之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先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学要点、知识重难点,明确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再依据学生实际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大胆根据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后顺序的调整,以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
同时合情合理设计教学形式,所涉及的教学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要为课堂教学服务。
3.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资料库,尽可能地灵活巧妙地使用历史资料进行知识教学,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为学生课后的练习、测试等积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