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新教材】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新教材】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3f982eced1f34693daef3edf.png)
“天空之境”
讨论: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口得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将人类为了维 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 态足迹。
生态足迹
生存空间 所需资源
衣食产品
吸纳废物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黑佛罗 里达狼
南极狼
台湾梅花鹿
豚鹿
新西兰鳟鱼
沼鹿
(六)环境污染
油污海鸟 惨死沙滩
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赤潮
淡水水华
大气污染
德国被酸雨损害的树林, 这些树更易遭受干旱、 疾病和昆虫的危害 。
上海的雾霾天气
采取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进生态农业。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特点:①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例如:步行与开车出行 吃牛肉与食用蔬菜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生产牛肉所需的草地面积,也包括吸收 牛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讨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 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 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 水清澈、大气透明。
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 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 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 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 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 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 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版)高二生物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版)高二生物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2c4b45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c.png)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分析生态足迹。
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知识点01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生态足迹的研究意义: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2 生态足迹的类型类型概念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知识点03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1)自1950年以来,世界总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人口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
(2)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从1750年的0.028%至2016年超过0.04%,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高中 生物 总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课件1
![高中 生物 总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3583d61dcc7931b764ce1503.png)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二)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 三)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四)水体污染 五)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
一、温室效应 形成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
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一、温室效应 危 害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有抗性普通高产水稻
仿生学
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可以给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以重要的启示。例如, 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一 般的飞机都做不到的。原来,苍蝇的后翅演 变成了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平衡棒不仅能 够调节翅的运动,还能及时地校正身体的姿 势和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 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 现在,这种精密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新式 飞机上了。
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加强教育和法 制管理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 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保护对象主要有: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 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 区。我国现已建立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 中有16个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吉林长白山 自然保护区—— 保护完整的森林 生态系统。珍稀 植物有人参、红 松等。珍稀动物 有梅花鹿、东北 虎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 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2. 迁地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 心 (最后的生存机会)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繁育中心
生态多样性
生态群落、栖息环境
种内不同种群 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不同物种 不同生态系统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d26532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8.png)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并理解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类的生态足迹越来越大,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3.社会责任:认同人口增长过快,已经形成了生态赤字。
协调人口增长、生活改善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提醒]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2.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1)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2)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3)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生态足迹是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
()(2)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3)人口增长,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增大,耕地面积减少。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及水泥的生产等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5)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答案:(1)×(2)√(3)√(4)×(5)√知识点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bcd74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7.png)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全球人口增长及生态足迹事实的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说出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1)分析生态足迹。
(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另一个是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本节“问题探讨”以学生熟悉的旅游经验为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人类活动是否一定会破坏环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由此引导学生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展开对本章内容的学习。
教材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是为了形象地表征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同时产生向地球排放的废物。
教材设计了非常形象的生态足迹示意图,揭示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深人地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接着,教材设置了一个“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对“世界人口动态”“生态超载”“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我国生态赤字”等资料的分析,探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生态赤字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5a0d5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7.png)
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
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A(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 迹就小呢?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3、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主因是农业。未来提高生
①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
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减__小__生态足迹的值
②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增__大_生态足迹 与食用蔬菜相比,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 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 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典例: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 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 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
均生态足迹值
典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现状
① 世界人口现状 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
② 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出生率与增长率明显下降 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将加速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 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 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 环境污染加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4章 人与环境_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1)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4章 人与环境_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1)](https://img.taocdn.com/s3/m/56f4b0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e.png)
总结
生态 影响 生态 导致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影响生态平衡。如一个食物网中,缺失的生物越多,对其余的生 物的影响就越大,最终这些生物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一个走向灭绝,而同样的结 局也会出现在人类的身上。
防治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保护濒危动物等。
6.环境污染
酸雨
大气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
雾霾
2.水资源短缺
世界资源研究所公布:全球1/4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17个国家正面临着极 度缺水的压力。世界水资源供应受到多重因素威胁,主要有气候变化(干旱频发)、 水资源污染、治理不善、水资源浪费等。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水危机问题。
资料来源:2019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
资料显示: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2.53%,但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同学:水稻产量下降是在建起冶炼厂之后才发生的,肯定与冶炼厂的废气有关。 B同学:冶炼厂排放出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没有毒害作用,不影响水稻的产量。 面对这类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分析? 1.A同学:①水稻可能在建厂前就因某些原因存在产量下降的趋势(只是不明显);
②可能是工厂的其他方面影响水稻产量(不一定是废气); ③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说明废气影响水稻产量。 2.B同学:①废气不毒害人体≠不毒害水稻(偷换概念); ②没有证据表明废气毒害水稻≠废气真的对水稻没有毒害作用; ③废气不毒害水稻≠废气不影响水稻的产量。 3.废气有可能不直接毒害农作物,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导致其减产。
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769f43f1e009581b6bd9ebf1.png)
三、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由于人口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不断扩大物质需要,这与有限的资源造 成尖锐的冲突,人多地少,必然导致人们开 垦荒地,其结果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 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 生。
毁林开荒
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
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惠阳中山中学
陈程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
计算:从 1760 到 1995 年,中国 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多少年?
我国人口增长
1760—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 1760年一1900年 l900年一1954年 1954年一1969年 1969年一1982 1982年一1995年 人口 人口增加2亿需 要的时间
分析资料: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各需要的时间
年 1830年 l930年 1962年 1972 人口(亿) 增加数(亿) 10 20 30 40 10 10 10 约100 32 13 时间
1985年
1999年
50
60
10
10
10
14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对比世界人口的增长 情况,对中国人口增长你得出什么结论?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 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 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赤潮
温室效应导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
致冰山融化
海Hale Waihona Puke 污染河水污染大量海生动物死亡。 大量鱼死亡。
酸雨
因酸雨致死的树木
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最有效的 办法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e61d1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2.png)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1)分类
_大_气_污_染_、_水_体_污因
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过多。
水华
(3)危害
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 发。
思考·讨论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 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 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B.不同技术和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足迹的数值不同 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 和海洋面积 D.人类采取生活方式不同,所需要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 同
即时巩固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思考·讨论
1.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原因 是什么?
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增大了建 设用地;
②吸收尾气需要更多林地面积,增大了碳足迹。 2.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 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 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即时巩固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丨草地丨 表示生产肉、奶、 毛、皮等畜牧产品 所需的草地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4.生态足迹的内容
水 产 品 所 需 水 域 : 渔业用地 农产品所需农田:耕 地 畜牧产品所需草地:草 地 林木产品所需林地:林 地 基础设施占用土地:建设用地
某一人口单位
所需资源 吸纳废物 碳足迹
吸收化石燃料 排放的CO2所 需的森林面积
高中生物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5d34dc8aeaad1f346933f23.png)
) B.二氧化硫 D.磷酸
【解析】选B。酸雨是空气中的硫与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
结合,形成的酸性产物。
5.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是( A.消灭有害生物
)
B.植树造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解析】选A。有些生物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来说是“有害”的, 但对生态系统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 定的位置,如果将其消灭,就可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影响环 境保护工作。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如温室效应
就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全球二氧化碳的平衡。
【典例训练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
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
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并限令整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 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自然界二氧化碳平衡 被破坏。
6.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
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 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 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藻类→_________
开发和利用。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92869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e.png)
思考:你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危害?
高二生物备课组
高二生物备课组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 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 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二生物备课组
【思维训练】辨别“偷换概念”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
高二生物备课组
2、水资源短缺 (1)成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的危机。 (2)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3)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高二生物备课组
资料1 “ 国 家 节 水 标 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 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 拼音字母“JS” 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 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高二生物备课组
【例】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环境污染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恢复 B.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温室效应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 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 (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b8e0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c.png)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 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
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 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短缺
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 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任务三
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想一想,目前全 球生态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
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 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由990多个岛屿组成(如图)。科学家选取其中 的33个岛屿,对比了1947-2014年间的航空卫星图像,发现其中的5座岛屿已经消失,另外 6座的面积也大大缩小。这些低海拔岛屿逐渐被大海“吞噬”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持续上 升。海平面上升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及 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哪些影响?
3.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 4.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 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 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1.04 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 涸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九蛙” 已全部露出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6101e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d.png)
草原严重荒漠化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中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生物多样性
丧失
生物多样性在急剧 下降。目前平均每 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物种灭绝的速率是 自然灭绝速度的 1000倍!
环境污染
类型:污染最为常见的 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和土壤污染。
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 雾霾、酸雨频发。
工厂排放废气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
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全球变暖导致南极海冰融化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煤、石油和天 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 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 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 高,使温室效应加剧。
影响:全球变暖,导 致南极冰盖融化,地 球海平面上升,进而 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 生存产生威胁。
水资源短缺
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 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 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 林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 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 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 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人口增长和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 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 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 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 废物的土地施、住房、 工业建筑物、水电库 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 占用的土地面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c3ec9d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1.png)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形成原因:①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大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该和保护现有草场,退耕还林、还草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生物多样性丧失 形成原因: 主要是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 物质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全球的人口都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 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我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在计划生 育等基本国策的调控下,我国人口增 长过快的情况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人 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 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赤潮
雾霾
土壤污染
酸雨
淡水水华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全球性。 (2)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 应对方法:
①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②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③ 每个公民要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多导致需求量增大 ②绿地湿地面积减小 ③淡水资源污染
防治措施: 节约用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管理,污水经过 无害化处理后在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导学诱思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温室气体:大气中的CO2。
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3.主要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主要危害
(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2)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3)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4)预测2030年海平面上升约20 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5)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6)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的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5.预防措施: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二、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
1.臭氧层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破坏原因: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三、全国各地普降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形成硫酸或硝酸,使雨水的p H<5.60。
目前有些地区雨水的酸度已到了pH2~5。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3.危害: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平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且容易感染病害;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酸雨中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4.防治: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四、水体污染
1.生活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
2.表现:水体富营养化。
3.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中称为水华。
五、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
1.生物的多样性
(1)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2.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
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合作探究
探究一:赤潮的防治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3.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4.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5.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探究二:环境污染主要类型、对生物造成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生植物从湖水中吸收了大量的DDT并在水生植物体内积累,时间长了在水生植物体内的浓度就会高于湖水的浓度,无脊椎动物以大型水生植物为食,会直接摄取高浓度的DDT,以此类推,当小鸟摄取鱼类时,浓度就已经是湖水的上千倍了,所以DDT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探究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态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包括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
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
(2)物种多样性。
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目前被发现的物种约175万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生物圈中生活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总起来说,生物多样性有三个方面的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
包括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
指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3)潜在使用价值。
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加以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这是为即将
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一旦人工繁育成功,就可以将这些野生生物放回野外。
(3)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
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些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
题例领悟
【例题1】2006年12月12日,美国知名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一篇由美国气象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脑模拟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影响的研究报告。
研究显示,北极地区的积雪未来不会像往常一样,在夏季结束后就自动结冰。
那些长年存在的积冰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加速融化。
导致北极积冰加速融化的根本原因是()
A.CO2的排放量减少使全球气候变暖
B.CO2的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
C.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使全球气候变暖
D.夏季北极气温骤然上升
解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使地球的热量难以散射出去,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积雪融化。
答案:B
领悟
导致全球气温度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快,温室效应加剧。
【例题2】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
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 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制冷剂氟氯烃等(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答案:B
领悟
臭氧层的作用是阻挡紫外线、射线等对全球生物的照射。
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课堂反馈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解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变化及吸引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
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污染物。
答案:D
2.下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副宣传画所提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啊,地球出汗了!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臭氧层空洞
D.森林锐减
解析:从图中可见地球出汗了,说明全球气温升高,反映了“温室效应”这一环境问题。
答案:B
3.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是()
A.消灭有害生物
B.植树造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解析:有些生物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来说是“有害”的,但对生态系统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生物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一个营养级或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消灭了它们就可能破坏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答案:A
4.下列关于大气臭氧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B.氟氯甲烷也称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
C.臭氧层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其害
D.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解析: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地面生物的辐射作用,制冷剂中使用的氟利昂能与O3反应引起臭氧层破坏。
答案:C
5.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解析:自然保护就是保护该地区的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迁地保护就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