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塔
厌氧塔的防雷设计
![厌氧塔的防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c4f3ec172ded630b1cb60e.png)
厌氧塔的防雷设计1.1接闪器的设计厌氧塔简称IC 塔,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成品工艺设备,整体设备安装在厌氧反应器(IC 塔内),窜出屋面,IC 塔塔是一个全钢材制的距地标高为28.3m ,外直径为16m ,厚度为10mm 的圆形罐体,顶部还有4个圆形的小罐体,距地标高为31.25m ,直径为2.8m (见图1)。
鉴于厌氧塔的高度,在实际运用中,也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引雷器,需要设置避雷针保护一定半径的建筑物,而在IC 塔上的小罐体也需要防雷装置的保护,为了使其免受直击雷得破坏,根据《建筑物防雷规范》(GB55057-94 2000年版),进行了避雷针的设计和计算,设计方案见图。
2IC 塔的直径D=16m ,IC 塔的相对地面高度为28.3m ,圆形小罐体相对地面高度为32.15m ,直径为2.8m 。
根据上述数据,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高度:h 0=2)2/3(2D hr +h-hr (1)式中: h0──保护范围的最低高度(圆形小罐体高度为3.85m )D3──对角两避雷针水平距离(按规范规定,避雷针与被保护物间最小距离为3m,本设计为16m)h──避雷针的高度hr──滚球半径(取60m)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1)中,经计算h=4.39m,因此设计避雷针的高度为5m。
根据图集,由厂家根据设计结果制作自制的避雷针并进行现场安装。
自制避雷针制作安装制作图可参见《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避雷针底部与厌氧塔进行钢壁进行热镀锌可靠焊接,使其成为一体。
1.2下引线的设计利用厌氧塔塔壁从上至下为均匀罐体的特点,因此把它作为下引线,由于塔壁厚度为10mm,根据规范规定,符合防雷设计要求。
1.3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系统是避雷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和其他形式的雷电,最终都是把雷电引入大地,使之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因此没有合理良好的接地装置,避雷是不可靠的。
利用厌氧塔基础中预埋地脚螺栓作为垂直接地级,基础中上下两层钢筋与地脚螺栓焊接在一起可形成地网,在厌氧塔基础上引出4个预留接地铁,每一个预留接地体采用2根40╳4镀锌扁钢与共同接地体可靠焊接,使其处于同一电位。
IC厌氧塔
![IC厌氧塔](https://img.taocdn.com/s3/m/dc253b6f844769eae109ed5f.png)
IC厌氧塔产品描述:一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与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就是IC工艺得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与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ﻫ经过调节pH与温度得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得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得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得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得膨胀功产生了气提得作用,使得沼气、污泥与水得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得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得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得进水COD负荷与反应器得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得0、5-5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得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得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与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得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得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得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ﻫ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
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得温度下自动运行;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ﻫ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
厌氧塔的原理和作用
![厌氧塔的原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07d9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2.png)
厌氧塔的原理和作用
厌氧塔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设备,其原理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厌氧反应:厌氧塔内部创建了无氧环境,通过控制缺氧条件来促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厌氧反应。
在无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分解有机废物并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一过程称为厌氧消化。
2. 混合与悬浮:通过塔底的进水口将废水注入厌氧塔内,通过机械设备或其他方式进行混合搅拌,确保废水被均匀地悬浮在整个塔体中。
这样可以增加废水与厌氧细菌之间的接触和反应机会。
3. 液体循环:通常,在厌氧塔的顶部设置一个排气装置,可以将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
同时,通过在底部设置回流管或再循环泵,将一部分已经发生反应的液体循环回底部,促进废水的内部混合和反应效果。
4. 沉淀与分离:在废水中存在的固体悬浮物质和一些厌氧菌体相对较重,会在塔体底部沉淀下来。
通常在厌氧塔内部设置一个排泥装置,将沉淀的固体物质引出,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厌氧塔的主要作用是对废水进行有机物质的去除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它可以有效降解并转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悬浮物、有机物、油脂等,减少有机物浓度和COD(化学需氧量)含量。
此外,厌氧塔还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厌
氧消化产物,如甲烷等。
最终,厌氧塔可以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厌氧塔标准
![厌氧塔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0022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b.png)
厌氧塔标准1. 厌氧塔的定义和作用1.1 厌氧塔的概念厌氧塔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或有机废料的装置,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可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沼气和沉淀物。
1.2 厌氧塔的作用•降解有机物: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环境下分解有机废料,降低废物的浓度。
•产生沼气:厌氧菌通过发酵有机物产生沼气,可作为能源利用。
•沉淀悬浮物:厌氧塔中的沉淀物可以去除废物中的悬浮颗粒,净化废水。
2. 厌氧塔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要点2.1 基本结构一个典型的厌氧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 进料口:用于引入废水或有机废料。
- 厌氧区:提供缺氧环境,容纳厌氧菌进行分解。
- 产沼区:收集和储存产生的沼气。
- 出水口:排出处理后的废水。
2.2 操作要点•温度控制:厌氧菌对温度敏感,通常保持在35-40摄氏度可以促进其活性。
•pH控制:厌氧菌对pH值敏感,一般保持在6.5-7.5之间较为适宜。
•随时监测:定期监测厌氧塔的进料量、温度、pH值等,确保操作正常。
•避免过载:过量的有机废料输入可能导致厌氧反应器失去平衡,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进料量。
3. 厌氧塔的标准要求3.1 安全要求•厌氧塔应有坚固的外壳和防护装置,防止外界因素对设备造成损害。
•废水进料和沼气出料口应设置适当的阀门和安全装置,确保操作安全。
3.2 厌氧菌要求•厌氧菌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耐受性。
•厌氧菌应对抗外界压力和有害物质。
3.3 运行要求•厌氧塔应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能够长期运行。
•厌氧菌的代谢产物需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4 操作要求•厌氧塔的操作应简单、方便,易于监控和维护。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厌氧塔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4. 厌氧塔的应用前景4.1 农业领域•厌氧塔可以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
4.2 工业领域•厌氧塔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减少环境污染。
•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燃料,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
_聚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IC厌氧塔+水解酸化+AO氧化沟+BAF池工艺)
![_聚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IC厌氧塔+水解酸化+AO氧化沟+BAF池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f66477d6bd97f192279e9d3.png)
***有限公司聚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有限公司二○二○年十月目录1 总论 (3)1.1 工程概况 (3)1.2 设计目的、依据及原则 (3)2聚酯生产工艺、污水源分析 (4)2.1聚酯生产工艺 (4)2.2 污染源分析 (6)3 设计水量、水质、设计范围及排放标准 (7)3.1 设计水量、水质 (7)3.2 设计范围 (10)3.3 排放标准 (10)3.4 回用水质要求 (10)4 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工艺分析 (12)4.1 工艺选择原则 (12)4.2 工艺设计中特别考虑的事情 (12)4.3 废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15)4.4 污水集中处理厂工艺路线 (17)4.5 主要构筑物去除率指标 (19)5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20)5.1 聚酯废水厌氧处理系统 (20)5.2 生活污水等好氧处理系统 (23)5.3 配套处理设施 (28)6 其他相关设计 (31)6.1 高程设计和总图设计 (31)6.2 建筑和结构设计 (31)6.3 结构设计 (32)6.4 电气设计 (32)6.5 防腐、防暑、降温与节能 (34)6.6 给排水、通风及环境保护 (35)7 管理机构及劳动定员 (36)7.1 管理机构 (36)7.2 劳动定员 (36)8 工程投资估算 (37)8.1 土建投资估算 (37)8.2 设备工程投资估算 (38)8.3 设备工程投资估算 (41)8.4 总投资估算 (41)9 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 (42)9.1设备电耗 (42)9.2 人员及药剂费 (43)9.3 运行费用 (43)1 总论1.1 工程概况江苏某公司是一家以聚酯生产为主业的企业,聚酯生产时主要有原料脱水过程中排放的冷凝水、酯化反应过程中排放的酯化水、真空泵强制抽出冷凝水、水环真空泵排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水、生活污水等。
它具有成分复杂、浓度较高、来水不稳定,有时夹带油剂、浆料、重油等成分,水体氮、磷成分少,可生化性差的特点。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f3843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0.png)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IC 厌氧反应器作为一种高效的厌氧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使其能够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展现出出色的性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IC 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基础数据在进行 IC 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础数据,包括废水的水质水量、进水有机物浓度、温度、pH 值等。
这些数据将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尺寸、容积和运行参数的确定。
例如,废水的流量决定了反应器的处理能力,进水有机物浓度则关系到反应器内微生物的负荷以及产气率。
一般来说,IC 厌氧反应器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物浓度通常在数千毫克每升以上。
温度对厌氧反应的速率和微生物的活性有着重要影响,通常在 30 38℃之间较为适宜。
pH 值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 65 80 ,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二、IC 厌氧反应器的结构IC 厌氧反应器主要由两个反应区组成,即下部的第一反应区(也称流化床反应区)和上部的第二反应区(也称固液分离区)。
第一反应区是一个高负荷的反应区域,废水和颗粒污泥在此充分混合,有机物被快速降解。
这一区域通常具有较大的上升流速,以保证良好的传质效果。
第二反应区则主要用于泥水分离,使处理后的废水和污泥得以分离。
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通常采用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实现泥水分离。
此外,IC 厌氧反应器还包括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和排泥系统等附属设施。
三、设计计算步骤1、确定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容积负荷是指单位容积反应器每天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通常以千克 COD/(立方米·天)表示。
容积负荷的取值需要根据废水的水质、温度和处理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容积负荷可以取 10 20 千克 COD/(立方米·天)。
2、计算反应器的有效容积根据进水流量和容积负荷,可以计算出反应器的有效容积:有效容积=进水流量 ×进水有机物浓度 ÷容积负荷例如,假设进水流量为 100 立方米/天,进水有机物浓度为 10000 毫克/升(即 10 千克/立方米),容积负荷取 15 千克 COD/(立方米·天),则有效容积为:100 × 10 ÷ 15 ≈ 667(立方米)3、确定反应器的尺寸根据有效容积和反应器的高径比(一般为 2 5),可以确定反应器的直径和高度。
ic厌氧设计标准
![ic厌氧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1d21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d.png)
IC厌氧设计标准是指在IC反应器中进行厌氧消化过程的设计和操作规范。
IC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在IC厌氧设计标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器的尺寸和形状:IC反应器通常采用圆柱形或矩形形状,其直径或边长应根据处理量和水质要求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反应器的高度和内部结构,以确保充分的混合和传质效果。
2. 填料的选择和布置:IC反应器内部填充有微生物生长的填料,常用的填料包括聚氨酯、聚丙烯等材料。
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其比表面积、孔隙率、抗压强度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进行合理的布置。
3. 进水和出水系统的设计和控制:IC反应器的进水和出水系统需要保证稳定的流量和水质,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后处理。
此外,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温度、pH值等参数控制系统,以保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4.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控制:IC反应器需要维持适宜的氧气浓度,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
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总之,IC厌氧设计标准是保障IC反应器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IC反应器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b28aafc551e79b896902265d.png)
详解I
IC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研发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山东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现有IC厌氧反应器基础上研发了新型LIC厌氧反应器,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IC厌氧反应器对比UASB反应器的优势
IC与UASB反应器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运行方式。最大速度高达2.5~6.0m/h,远远大于UASB反应器中采用的约0.5~2.5m/h的最大速度。因此,在IC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床处于“膨胀状态”,而且在高的最大速度和产气的搅拌作用下,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水力停留时间更短,从而可大大提高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由于采用较大的高径比和回流比,在高的最大速度和产气的搅动下,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使IC内物质向颗粒污泥内的传质优于混合强度较低的UASB反应器。由于良好的混合传质作用,IC反应器内所有的活性的细菌,包括颗粒污泥内部的细菌都能得到来自废水的有机物。也就是说,在IC内更多微生物参与了水处理过程。因此可允许废水在反应器中有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
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 IC 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7、出水稳定性好:利用二级 UASB 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 K s 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 Lier 在 1994 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 VFA 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b4512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荷兰帕克(PAQUES)公司开发,也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如图6-5-35所示。
它可以看作是由两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反应器从下而上分为5个区,即混合区、第一厌氧反应室、第二厌氧反应室、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IC反应器是在一个反应器内将废水有机物的降解分解为两个阶段,底部一个阶段(第一厌氧反应室)处于高负荷,上部一个阶段(第二厌氧反应室)处于低负荷。
IC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废水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第一厌氧反应室与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降解而转为沼气。
混合液的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污泥量膨胀成流化状态,加强了进水与颗粒污泥的充分接触。
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
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在沼气上升的同时,将第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被分离出的沼气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引走,而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返回到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再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器,继续进行生化反应,由于上升流速降低(一般2~6m/h),因此第二厌氧反应室还具有厌氧反应器与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作用,对防止污泥流失及确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第二厌氧反应器进一步降解废水中剩余有机物,使废水得到更好净化,提高了出水水质,而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排水管排出,沉淀的污泥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
IC反应器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
厌氧反应器:浅聊IC厌氧反应器构造有哪些
![厌氧反应器:浅聊IC厌氧反应器构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f348a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8.png)
厌氧反应器:浅聊IC厌氧反应器构造有哪些
厌氧反应器是用来进行厌氧反应的装置,它在水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质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厌氧反应器,它具有体积小、性能优越等优点,由于其构造复杂,下面我们将对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进行浅谈。
IC厌氧反应器构造
IC厌氧反应器主要是由反应器本体、进样系统、废气收集系统等构成。
反应器本体
IC厌氧反应器的反应器本体是由两个环形板和中间的反应池构成。
反应池内设有内筒、中筒、外筒三层,其中内筒为反应区域,中筒与外筒为废气收集区域。
在反应器本体顶部设有轴承,轴承的作用是连接叶轮和电机,提供动力。
进样系统
IC厌氧反应器的进样系统包括进水和进料两部分。
进水系统主要是通过阀门控制水流量,使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池内。
而进料系统则是通过加料泵将反应物质从料液罐中抽出,并经过一定流速稀释进入反应池内。
废气收集系统
IC厌氧反应器的废气收集系统主要是采用中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收集废气,通过废气排出管道将其排出反应器。
废气排出管道中需要安装减压器控制排气量,从而达到系统平衡。
结语
通过对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浅谈,可以看到其构造复杂,技术要求高,但其在厌氧反应方面却表现出色,并被广泛应用。
希望本文对想要了解IC厌氧反应器的同学有所帮助。
厌氧塔的作用
![厌氧塔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53a5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4.png)
厌氧塔的作用
厌氧塔的作用
厌氧塔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它利用厌氧细菌实现污水脱氮除磷的功能。
厌氧塔一般由有机物氧化器(厌氧池)、厌氧塔本体、有机废水氧化器、催化剂床层和加药系统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厌氧细菌的乳酸发酵能力把水中的有机物如糖、石油、乳酸、酯等,发酵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氨氮等,有效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水的质量,达到污水处理标准。
厌氧塔的功能主要是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
氨氮在污水或污水处理过程中易于生物转化处理,在厌氧塔中,氨氮被细菌降解为二氧化氮、氨和硝酸根,其中二氧化氮被厌氧塔中的细菌吸收并氧化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磷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通常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沉淀的方式去除,厌氧塔中的细菌可以吸收有机磷,生成有机磷化合物,也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去除磷,从而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此外,厌氧塔还可以有效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可以把油脂、乳酸等有机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减少有机物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厌氧塔可以有效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
IC厌氧塔
![IC厌氧塔](https://img.taocdn.com/s3/m/61c0a40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0.png)
IC厌氧塔IC厌氧塔产品描述:一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5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
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39fe64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2.png)
干货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与结构图厌氧微生物处理是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处理工段,它较好氧微生物处理不仅能耗低,同时还可以产生沼气作为能源二次利用。
厌氧反应容积负荷高较好氧反应高出很多,对于处理同等量的COD厌氧反应投资更低。
目前常用的厌氧处理工艺有:UASB、EGSB、CSTR、IC、ABR、UBF等。
其他厌氧处理工艺有:AF、AFBR、USSB、AAFEB、USR、FPR、两相厌氧反应器等。
1. 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
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丁巳年)发明。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结构形式见图1。
2. 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Reactor),中文名膨胀颗粒污泥床,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荷兰Wageingen农业大学的Lettinga等人率先开发的。
ic厌氧反应器原理
![ic厌氧反应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eb9a2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b.png)
ic厌氧反应器原理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设备,它采用厌氧反应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有机物。
这种设备原理非常优秀,是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IC厌氧反应器的原理。
第一步,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原理。
IC厌氧反应器通常由反应器部分、气体回收部分、沼气发电部分、生物脱水部分组成。
其中,反应器部分是整个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污泥浓缩器、生物膜反应器和沼气回收仪构成。
反应器设有气氛调节设备,可以调节反应器内的气氛,保证反应器内良好的反应环境。
第二步,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在IC厌氧反应器中,生物体利用垃圾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通过异味等潜在的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再通过进一步的压缩、净化、浓缩等处理,最终产生沼气。
生物脱水部分则通过高压过滤机对沼渣进行脱水处理,将污泥脱水到25%~40%的干含率,然后将污泥送往静态调理池进行二次厌氧反应。
第三步,IC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原理。
IC厌氧反应器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垃圾和有机物的处理,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
使用IC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垃圾和有机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产生的沼气也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是一种非常环保、经济的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IC厌氧反应器的原理是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将生活垃圾和有机物分解成沼气和沼渣,经过处理之后,沼气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沼渣则可以进行脱水等处理再次利用。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垃圾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中的环保问题。
ic内循环厌氧罐内部结构
![ic内循环厌氧罐内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52a0c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5.png)
ic内循环厌氧罐内部结构IC内循环厌氧罐是一种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泥的设备,具有比传统处理方法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在IC内循环厌氧罐的内部结构中,有许多关键的组件,这些组件在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IC内循环厌氧罐的内部结构包括罐体、气提器、循环泵、加热器、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等组成部分。
这些组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使得进入该设备的废水和污泥能够被高效地处理和降解。
其次,IC内循环厌氧罐的内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件是罐体。
罐体是IC内循环厌氧罐的核心,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通常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罐体内部配有一些支撑筋和梁,用于支撑罐壁的重量。
罐体周围通常包裹一个保温层,以确保设备内部能够保持所需的温度。
其次,IC内循环厌氧罐还配备了气提器。
气提器是一种用于在废水中注入大量气体的设备,它能够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能够被氧化分解。
气提器一般位于罐体的底部,并与循环泵相连,以形成一定的气体循环流动。
除此之外,循环泵也是IC内循环厌氧罐内部的重要组件。
循环泵的作用是将废水从罐体底部的气提器中抽出,并重新注入到底部以提高氧气含量和维持水流的循环。
循环泵的流量和压力是设备能否有效运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最后,IC内循环厌氧罐的内部结构中还配备了加热器、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
加热器用于保持设备内部温度,在罐体内部均匀地分布,以保证处理效率和速度。
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是将进入设备的废水和处理后的水排出设备的通道,管道的设计和通道的尺寸对处理效率和质量也有影响。
总之,IC内循环厌氧罐在结构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并需要各种关键设备的支持,以确保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在使用IC内循环厌氧罐处理废水和污泥时,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及正确使用设备内部的组件是非常重要的。
IC反应器构造及设计要点
![IC反应器构造及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aa33d776a20029bd642d35.png)
IC反应器一、IC反应器的原理IC 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 4 ~8,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6 ~25m。
所以在外形上看,IC 反应器实际上是个厌氧生化反应塔。
由图17-1 可知,进水通过泵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该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
废水中所含的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成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设在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的沼气由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出管排走。
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回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第一反应室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IC 反应器的命名由此得来。
内循环的结果是,第一反应室不仅有很高的生物量、很长的污泥龄,并具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使该室内的颗粒污泥完全达到流化状态,有很高的传质速率,使生化反应速率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第一反应室的去除有机物能力。
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地进入第二反应室继续处理。
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出水水质。
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第二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下来的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反应室。
这样,废水就完成了在IC 反应器内处理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IC 反应器实际上是由两个上下重叠的UASB 反应器串联组成的。
由下面第一个UASB 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与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预处理。
上面的第二个UASB 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或称精处理),使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
下图为BIOPAQ IC reactor的示意图:二、IC反应器的设计IC反应器的涉及内容包括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三相分离器、循环系统、布水系统及反应器的外形尺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描述:一简介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
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
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
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
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
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
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
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
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联系电话:UASB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一、UASB原理UASB反应器废水被尽可能均匀的引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
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
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有利。
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
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
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
置于极其使单元缝隙之下的挡板的作用为气体发射器和防止沼气气泡进入沉淀区,否则将引起沉淀区的絮动,会阻碍颗粒沉淀。
包含一些剩余固体和污泥颗粒的液体经过分离器缝隙进入沉淀区。
由于分离器的斜壁沉淀区的过流面积在接近水面时增加,因此上升流速在接近排放点降低。
由于流速降低污泥絮体在沉淀区可以絮凝和沉淀。
累积在三相分离器上的污泥絮体在一定程度上将超过其保持在斜壁上的摩擦力,其将滑回反应区,这部分污泥又将与进水有机物发生反应。
二、UASB反应器的构成UASB反应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进水和配水系统、反应器的池体和三相分离器。
在UASB反应器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三相分离器,这一设备安装在反应器的顶部并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
为了在沉淀器中取得对上升流中污泥絮体/颗粒的满意的沉淀效果,三相分离器第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有效地分离从污泥床/层中产生的沼气,特别是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在集气室下面反射板的作用是防止沼气通过集气室之间的缝隙逸出到沉淀室,另外挡板还有利于减少反应室内高产气量所造成的液体絮动。
反应器的设计应该是只要污泥层没有膨胀到沉淀器,污泥颗粒或絮状污泥就能滑回到反应室(应该认识到有时污泥层膨胀到沉淀器中不是一件坏事。
相反,存在于沉淀器内的膨胀的泥层将网捕分散的污泥颗粒/絮体,同时它还对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COD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
只一方面,存在一定可供污泥层膨胀的自由空间,以防止重的污泥在暂时性的有机或水力负荷冲击下流失是很重要的。
水力和有机(产气率)负荷率两者都会影响到污泥层以及污泥床的膨胀。
UASB系统原理是在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污泥凝絮体的基础上,并结合在反应器内设置污泥沉淀系统使气、液、固三相得到分离。
形成和保持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其可以是絮状污泥或颗粒型污泥)是UASB系统良好运行的根本点。
1、三相分离器的原理在UASB反应器中的三相分离器(GLS)是UASB反应器最有特点和最重要的装置。
它同时具有两个功能:①能收集从分离器下的反应室产生的沼气;②使得在分离器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对上述两种功能均要求三相分离器的设计避免沼气气泡上升到沉淀区,如其上升到表面将引起出水混浊.降低沉淀效率,并且损失了所产生的沼气。
设计三相分离器的原则是:(1)间隙和出水面的截而积比影响到进入沉淀区和保持在污泥相中的絮体的沉淀速度。
(2)分离器相对于出水液面的位置确定反应区(下部)和沉淀区(上部)的比例。
在多数UASB反应器中内部沉淀区是总体积的15%—20%。
(3)三相分离器的倾角这个角度要使固体可滑回到反应器的反应区,在实际中是在45~60℃之间。
这个角度也确定了三相分离器的高度,从而确定了所需的材料。
(4)分离器下气液界面的面积确定了沼气的释放速率。
适当的释放率大约是1~3m3/(m2·h)。
速率低有形成浮渣层的趋势,非常高导致形成气沫层,两者都导致堵塞释放管。
对于低浓度污水处,当水力负荷是限制性设计参数时,在三相分离器缝隙处保持大的过流面积,使得最大的上升流速在这一过水断面上尽可能的低是十分重要的。
原则上只有出水截面的面积(而不是缝隙面积)才是决定保持在反应器中最小沉速絮体的关键。
2、进水和配水系统的要求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的功能,为了保证这两个功能的实现,需要满足如下原则:(1)进水装置的设计使分配到各点的流量相同,确保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防止发生短路等现象;(2)很容易观察进水管的堵塞,当堵塞发现后、必须很容易被清除。
(3)应尽可能的(虽然不是必须的)满足污泥床水力搅拌的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防止局部产生酸化现象。
为确保进水等量地分布在池底,每个进水管仅与—个进水点相连接是最理想状态,只要保证每根配水管流量相等,即可取得均匀布水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采用特殊的布水分配装置,以保证一根配水管只服务一个配水点,为了保证每一个进水点达到应得的进水流量,建议采用高于反应器的水箱式(或渠道式)进水分配系统。
图1—1给出了一种连续流的布水器形式,这种敞开的布水器的—个好处是可以容易用肉眼观察堵塞情况。
对高浓度废水由于水力负荷较低,采用脉冲式进水分配装置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UASB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三、UASB反应器的主要设备1、反应器的池体有两种基本几何形状的UASB反应器:即矩形和圆形。
这两种类型的反应器都已大量应用于实际中。
圆形反应器具有结构较稳定的优点,同时对于圆形反应器在同样的面积下,其周长比正方形的少12%。
所以圆形池子的建造费用比具有相同面积的矩形反应器至少要低12%。
但是圆形反应器的这一优点仅仅在采用单个池子时才成立,所以,单个或小的反应器可以建造成圆形的。
而大的反应器经常建成矩形的或方形的。
当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器时,矩形反应器可以采用共用壁。
当建造多个矩形反应器时有其优越性。
对于采用公共壁的矩形反应器,池型的长宽比对造价也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大型UASB反应器建造多个池子的系统是有益的,这可以增加处理系统的适应能力。
如果有多个反应池的系统,则可能关闭一个进行维护和修理,而其他单元的反应器继续运行。
混凝土结构的UASB反应器是最为常见的结构和材料型式,但是采用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必须考虑结构的通用性和简单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系列化设计才能有生命力和推广的价值。
(1)平面布置池体的标准化主要是根据三相分离器的尺寸进行布置的,目前生产的三相分离器的平面尺寸是2m×5m。
根据这一形式布置池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图2-3、2-4和2-5)。
图2-3中(a)为整个池表面均采用三相分离器的形式,而(b)是池顶的一部分采用池体本身结构构成气室;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三相分离器的投资。
整个池子分成单池单个分离器、双池每池单个分离器和单池两个分离器的形式,很明显如果需要也可以构成双池每池两组分离器的形式。
由于三相分离器的尺寸的原因,所以池子的宽度是以5m为模数,长度方向是以2m为模数。
原则上如果采用管道或渠道布水,池子的长度是不受限制。
如前所述出于反应器的长宽比的范围涉及到建筑物的经济性,所以在上述范围内选择要结合池子组数考虑适当的长宽比。
由于反应器的高度推荐范围为4~6m,表2-1给出了5m高的反应器的尺寸选择的系列。
从原则上讲安排2m×5m的三相分离器的平面布置还可以有其他多种的平面配合形式如,宽度可以以2m为模数,而长度以10m为模数。
构成4m× 5m,4m×10m,6m×5m,6m×10m,6m×15m……的系列。
甚至可以采用三相分离器横竖混合布置的形式。
但是考虑通用性和简单性的原则,推荐表2-1的组合方式。
(2)设备固定形式三相分离器设备固定的形式可以采用牛腿和工字钢支撑的两种形式(图2-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运行过程中,三相分离器的气室内有一定量的沼气,所以会形成比较大的浮力,需要考虑上部的固定措施,固定措施可以借助出水管和出气管,以及其他形式。
池底同样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图2-7).其中对于典型的UASB反应器推荐采用因2-7(b)的形式,因为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布水不均匀形成的死区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布水管的投资,但是会增加一定的土建投资。
图2-8是采用混凝土反应器的工程图示意,从图见到的是一种可整体安装的三相分离器设计形式。
UASB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2、三相分离器的设计通过对不同大小三相分离器的分析,可以发现三相分离器设计的关键是图2-16(b)和(c)圆圈中所示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流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