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
考研政治全部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全部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的基础部分,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辩证法等内容。
2. 要重点学习《资本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重点关注其理论内涵和历史地位。
2.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建设等内容。
三、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1. 考研政治还要关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包括全球化、多极世界、全球治理等内容。
2. 掌握当代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
以上是考研政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观等内容。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一部分是考研政治复习的难点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可以结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内容,重点包括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部分的学习需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内容。
-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重点包括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要重点理解辩证法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和运用等。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著作,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部分的学习需要重点关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条件等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与辩证法-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观- 人类解放与社会发展规律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积累过程- 经济危机理论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社会二、毛中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 持续革命理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 人的全面发展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历史性成就与变革-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修养2. 法律基础- 宪法与基本法律知识- 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 法律规范与行为规范五、形势与政策1. 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的外交政策-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动态2. 政策理解与应用- 政策背景与目标- 政策内容与实施- 政策影响与评估以上是对考研政治主要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性总结。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若干子主题,考生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框架性的指导,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需要结合实际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
C. 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
C. 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独立自主
D.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人民当家作主
D. 改革开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上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是:
A. 改革开放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以人民为中心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整理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整理作为考研党,政治科目往往是让人头疼的一科。
虽然政治的考查范围很广,但通过整理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政治考研。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整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学习政治的基石,研究它的基本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当前的社会形态和发展趋势。
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等。
我们要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即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熟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此外,了解阶级斗争论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
我们要理解初级阶段的内涵,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了解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主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
我们要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并且研究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
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制度。
该制度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我们要了解各个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深入掌握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和优势。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该文化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法治精神等。
我们要学习和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把它们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定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5.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社会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2.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3.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4. 法律与公民生活- 法律与公民权利- 法律与公民义务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特点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影响3.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实践4.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全球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国际合作的机制和途径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纲,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观
3.意识观
4.实践观
5.运动观
6.矛盾观
7.真理观
8.社会历史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科学发展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深化改革
5.全面依法治国
6.全面从严治党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3.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
5.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4.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
5.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考研政治知识点全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全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世界认识与改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体系。
(1)唯物论基本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和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客观存在的肯定、对物质基础地位的肯定、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肯定等。
(2)辩证法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是研究事物、思维和认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体系。
辩证法对事物的规律性、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人的认识的规律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和货币资本经济等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运行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制度理论、社会阶级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变革等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为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党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和总体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等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农村个体经济是基础、城乡分开发展等内容。
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特点-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各章节详细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部分: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部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 - 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础知识- 法治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金融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结语在准备考研政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
考研政治80个必会知识点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破产原因:列强间矛盾制约,中华反侵略。
义和团失败原因:盲目排外,蒙受统治者欺骗,小生产者局限,迷信落后倾向。
近代以来反侵略失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君主立宪”等主张。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3)《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它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
4)太平天国意义:打击封建统治撼动清政府,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冲击儒家统治,打击侵略者,亚洲解放运动一起撼动殖民统治。
太平天国教训:农民不先进,宗教发动,未正视儒学,未区分侵略者和人民。
5)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自冯桂芬的《校X庐抗议》。
洋务派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新学堂派留学生。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
洋务运动作用:奠定近代工业基础,近代教育开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转变。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外国,管理腐朽。
6)甲午战争促进新的民族觉醒。
维新派代表:康、梁、谭、严。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议》,严复《国闻报》《湘报》,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交锋。
戊戌变法是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台表演。
它的失败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
7)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力图“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
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号召武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考研政治最全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最全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价值规律:商品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价值规律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3)循环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循环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再生产等环节,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4)力量对立: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存在对立和斗争,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而工人阶级则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政治经济学:列宁在马克思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发展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对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
(2)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毛泽东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包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向。
(3)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始终不变。
(4)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建设现代化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的原则。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其核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其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结果,也肯定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理论构想,其核心是社会所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
二、社会思想和学说社会思想和学说是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理论构想,包括社会契约论、社会进化论、社会控制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
社会契约论是指提出国家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政治学说,主张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国民的利益而来的。
社会进化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主张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社会控制论是指在社会中实现管理和控制的学说,主张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分层理论是对社会层次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主张社会分层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支持理论是关于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理论,主张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情感、信息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革命斗争历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产生、党的初期探索、党的长期斗争、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
党的产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和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的形成。
党的初期探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历程,主要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还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触和学习。
党的长期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考研政 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 人不能创造规律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 意识的能动性是有限的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例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运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例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质量互变的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例题:“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割裂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割裂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例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蕴含的哲理是()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7、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本文将对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事政治,共计五个部分。
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考生全面把握考研政治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掌握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等基本原理,理解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2、政治经济学:主要考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经济制度的分析,以及阶级、国家、革命等概念的内涵。
3、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和方法,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及其优越性。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毛泽东思想:考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它们在中国的应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主要分析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原因,了解近代中国的危机。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重点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思想道德修养:考察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知识。
2、法律基础:主要考察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五、时事政治1、国际形势: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理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1.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道路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总任务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内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章和党徽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科学论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体系三、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结构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特点•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工作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工作方式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则•国家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监督制约关系3. 中国政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党多党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形式•政治协商的基本模式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合作关系和政治协商机构四、中国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1. 中国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法律的地位和司法权的独立性•中国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中国法律的适用和解释2. 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和组成部分•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法律体系的立法和司法实践3. 中国的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问题五、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1. 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国的互利共赢外交政策2. 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基本特点•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特点和合作模式•中国同主要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3. 中国的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和作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立场和途径•中国的国际舆论和文化交流以上就是考研政治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本法,辩证唯物主义不可少。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阶级斗争驱动历史潮。
社会制度被认识,由生产力决定着。
上层建筑体现着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统。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向着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历史选择,经济建设是根本任务。
革命和建设一起加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要坚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要持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最终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很骄傲。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不能靠感觉。
德政理论是我们的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跃。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解放中国人民是目标。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制度标配。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执政考验着党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义不容辞。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我们的理念信念。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崇尚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凝聚力量。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世界的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追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宗旨。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是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治国理政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理政方法。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全国政治局势是我们的责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哲学。
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根据。
2.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3.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指导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原则。
实践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意识的特点,就必须了解社会存在的特点;要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还必须了解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支撑。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阶级及阶级斗争阶级是指社会上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社会集团。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要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均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外部,也要看到事物的内部,既要看到表象又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常态又看到事物的变态,不断地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地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事物。
3.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4.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立足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是由人们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时,要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作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的。
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6.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阶级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性道路。
这一基本路线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资料生产1.劳动过程三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的性质、对象、水平和规模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对象、水平、结构和规模。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它们既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3.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即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广义的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
对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把握,必须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研究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即本质层面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即运行层面的生产关系。
理解提示:注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复习要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以及邓论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复习。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1.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理解提示:注意将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一般规律联系起来理解,前者体现了后者,是后者的表现。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1)自然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它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下,生产者之间很少发生经济联系,因而其发展比较缓慢。
(2)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的市场交换,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通过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
商品经济的出现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另外一个条件或称决定性的一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理解提示:分工决定交换的必要。
所有权不同决定了等价交换。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如上所述,商品经济就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它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而市场经济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指的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说明的是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市场经济则说明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3)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表现在: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背诵提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劳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一劳动时间是通过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正是这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2.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在于:①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②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③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发挥作用。
将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该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之比,因而其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
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被称作价格标准。
比如我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物发挥作用。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界限,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
如果纸币发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这种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
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依据,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市场价格的这种波动或与价值的偏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恰好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1)价格波动所围绕的中心是价值,波动的幅度要受价值的制约。
比如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怎么上升也不可能与一辆汽车等价。
(2)从长期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是一致的。
也许在孤立的一次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会偏离价值,甚至会偏离很多。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大致会相互抵消,价格和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背诵提示:这个考点可以作为辨析题准备,重在分析。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配置资源。
(2)刺激生产。
(3)择优汰劣。
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作用都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贯彻和实现的,亦即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化这些因素。
4.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