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拉深作业(1)

合集下载

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

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

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模具的分类及典型结构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

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

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

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2一定位板;3一凹模;4一下模座图 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1.首次拉深模(1)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时的拉深。

工件以定位板 2 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入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

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即为上压边),也可装在下模部分(即为下压边)。

上压边的特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

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 3 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

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

拉深凸模 9 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 10 ,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

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 7 和压边圈 8 进行压边。

拉深完毕后靠顶杆 7 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 2 承担。

1一凸模;2一上模座;3一打料杆;4一推件块;5一凹模;6一定位板;7一压边圈;8一下模座;9一卸料螺钉图 2 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4)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4)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 1 与拉深滑块(内滑块)相连接,而上模座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 拉深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 拉深

2.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1.等重量法 :已有拉深件样品时,使用等重量法来求毛 坯直径会非常方便。 2.等体积法 :适用于变薄拉深件。
3.等面积法:不变薄拉深工序用来计算毛坯尺寸的依据。
4.3.2 修边余量
修边余量:拉深件口部或凸缘周边不整齐;特别是经过多 次拉深后的制件,口部或凸缘不整齐的现象更为显著;因 此必须增加制件的高度或凸缘的直径,拉深后修齐增加 的部分即为修边余量。
4.凸模圆角部分 5.筒底部分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拉深过程中零件应力与应变状态
4.2.3 拉深变形过程中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
圆筒件拉深时凸缘
变形区应力分布图
4.2.4 拉深件主要质量问题
拉深过程中的质量问题:Fra bibliotek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凸缘区起皱: 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 传力区拉裂: 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毛坯尺寸的计算必须将加上了修边余量后的制件尺寸作 为计算的依据。 表4-5为无凸缘圆筒件的修边余量; 表4-6为带凸缘圆筒件的修边余量。
4.3.3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3.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拉深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拉深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拉深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拉深是利用模具将板料或修剪后所得到得平板材料制成开口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所使用的模具称为拉深模。

1、拉延模装配汽车覆盖件具有形体轮廓较大,材料比较薄,型面起伏坡度复杂,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在拉伸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拉裂、起皱现象。

拉延模制造、装配一般作为首道工序,它的型面抛光效果、研合率高低等最终质量直接决定后续修冲、翻整、甚至压合模具的制造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其装配工艺性,具体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造、装配之前,首先对模具结构,工作原理、产品形状、整车匹配关系以及相关工艺造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识,以便在装配过程中对一些成型圆角、棱线、冲击痕、拔模面角度等要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在装配、调试过程中,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2)在保证二次加工到位的情况下,拉延模在装配过程中,型面的修抛,尽可能的避免采用砂轮、电磨工具对型面、棱线圆角等进行打磨,以免影响最终产品成型质量。

相反,应该先采用油石而后采用砂纸进行抛光,每种都应按照先粗后细的方式进行,抛光不要采用拉锯方式进行,而应同方向地逐步推进。

(3)压料面各部位的进料阻力不一样,在拉伸过程中毛坯有可能经凸模顶部窜动影响表面质量,严重的会产生拉裂和起皱。

使压料面过渡光顺,则进料阻力均匀,凸模开始拉伸时与拉伸毛坯的接触部位接近中心,拉伸成型好。

要使压料面各部位的进料阻力均匀,除了通过设计合理的压料面形状和拉伸筋等措施外,在加工时、装配时还要紧密结合间隙图设计,拉延模压料面沿拉延筋外放50,压料面降低0.15;拉延筋高度按数模,拉延筋凹槽深度加深1MM。

压料面的研配方法压料面的精度是影响拉延模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保证其光洁度。

以前,大家都喜欢墩死状态研压料面,这样研比较快,可是在调试过程中,压料面总是有松有紧,感觉着色不好。

原因是采用墩死状态研修时由于设备吨位大,容易着色,而调试压料圈受力与研修时不一致,使用气垫后,吨位达不到研修时数值,压料面就会有松有紧。

拉深模设计习题答案

拉深模设计习题答案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习题答案1、填空题(1)圆角、直线、大于(2)凸缘部分、弯曲、伸长(3)弯曲半径所对的圆形角(4)由于切向压应力过大、变薄(5)可通过拉深前后毛坯和制件的重量不变或体积不变的原则求得(6)增加、缩小、增加(7)差、容易(8)拉伸高度、修边(9)大于极限拉伸系数(10)圆、长圆、椭圆(11)解析法与作图法(12)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条件和材料的相对厚度(13)变形抗力、厚度变薄、制件质量(14)减小、过大、起皱(15)小、大(16)相对厚度、(17)大于、大于(18)大于工艺总压力、工艺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19)凹模圆角、小、拉深力(20)润滑、2、选择题⑴B ⑵A ⑶C ⑷B ⑸B ⑹A ⑺B ⑻B、A ⑼D ⑽A ⑾A ⑿C ⒀C ⒁A ⒂A ⒃A ⒄B ⒅B ⒆B ⒇C3、判断题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4、问答题(1)答:①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是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序之一。

② 1)材料分析,拉深件材料应具有高的塑性、低屈强比。

2)拉深件的形状分析,拉深件的形状应简单、对称,不应有急剧的转角和凸台,拉深高度尽可能小,拉深圆角半径不能过小。

3)拉深件的精度分析,拉深件精度应在IT13级以下,不应高于IT11级。

③拉深可分为变薄拉深和不变薄拉深两大类。

不变薄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厚度与拉深前的厚度相比,基本不变;而变薄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原坯料厚度相比则有明显的变薄。

(2)答:1)分平面凸缘部分、凸缘圆角部分、筒壁部分、底部圆角部分、圆筒件底部2)板料的厚度是筒形件的底部最薄顶端逐渐变厚。

硬度也一样。

3)危险部位在筒壁和底部转角的地方。

(3)答:起皱:发生在材料的凸缘部位,原因为切向压应力过大;拉裂:发生在凸模圆角上部,原因为径向拉应力过大。

实验一 拉深实验

实验一 拉深实验

实验一拉深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拉深过程中拉深系数(或毛坯直径)、润滑、压边圈、凸凹模间隙、拉深高度等因素对拉深件质量的影响。

2.了解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板料加工阶段需要的加工的性能叫做冲压性,一般包括冲剪性、成形性、和定形性三个方面,其中成形性是板材适应各种加工的能力,但多数板料零件都需要成形工序,是平板毛料变成一定形状的零件。

板料成形方法很多,所以研究时可对成形方法进行分类,一般按材料再成形过程中所承受的变形方式来分类,可分为:弯曲变形、压延变形、胀形(还包括拉形、局部成形)、拉深成形(包括单向拉深、翻边、凹弧翻边等)、收缩变型(包括收边、管子缩颈、受口、凸翻边等)、体积成形(包括旋薄、变薄压延、喷丸成形、压印等)。

一般所谓的板料的成形性中最为重要的是成形极限的大小,板料成形过程中存在两种成形极限,一是起皱,另一个是破裂。

成形极限可以用“发生起皱前,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可理解为板料在发生破裂前能够得到的变形程度,也就是普通所谓的“塑性”。

由于板料成形性能随变形程度、牌号、成形方式、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所以评定一种板料成形性能的指数既要把各种主要因素考虑进去又要尽量少。

板料的成形性能,目前的主要研究是拉深和胀形两种方式。

对金属薄板冲压成形时,可对某些材料特性或工艺参数提出要求,它们统称为特定成形性能指标评定金属薄板的成形等级时,可对某种模拟的成形性能指标提出要求确定的试验有:a.胀形性能指标;b.“拉深+胀形”复合成形性能;c.拉深性能指标。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试验冲压模一套、拉深模一套、液压机一台、游标卡尺、棉砂、1mm08Al条料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实验用工具和样件;2.检查设备,了解设备使用方法;3.将冲压模具整体放到液压机工作台上,提起上模(导柱、导套不要脱开),放入条料后合模,开动液压机,落料4-5片备用;4. 卸下冲压模,将拉深模整体放到液压机工作台上,提起上模(导柱、导套不要脱开),将所落坯料放入下模定位圈内,用略大于坯料厚度的两片料垫起压边圈,开动液压机,将坯料拉深10mm,停车后打开模具,取出工件,观察工件凸缘的起皱现象;5.重复上述拉深过程,此次拉深使压边圈工作,拉深10mm,停车后打开模具,取出工件,观察工件凸缘情况;6.再次拉深,拉深深度20mm,观察圆筒件口部的变形情况。

拉深模具设计

拉深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系 (部) 工程技术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系主任2012年5月3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兹发给模具设计与制造班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1)模具结构必须满足精冲工艺要求,并能在工作状态下形成压应力体系;(2)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功能可靠,导向精度好;(3)认真考虑模具的润滑、排气,并能可靠清除冲出的零件及废料;(4)合理选用精冲模具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5)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2] 徐政坤.冷压模具及设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丁松聚 .冷冲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5]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6] 马正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7] 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8] 齐占庆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孙锡红.模具制造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4.、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2011年10月25日发出,应于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

指导教师:签发2011 年10 月25 日学生签名:2011 年10 月28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

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

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设计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设计
rp(0.7~1.0)rd
7)确定各次拉深半成品的高度:
h10.2(5 D d1 2d1)0.4d r 3 1 1(d10.3r1 2 ) h20.2(5 D d2 2d2)0.4d r3 2 2(d20.3r2 2 )
hn0.2(5 D dn 2dn)0.4d r3 n n(dn0.3rn 2 )
D0max 的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 (圆角部分不破裂,周边变形区坯料不 失稳起皱)
mc

d D0 m ax
3、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 板料的力学性能 – 板料的相对厚度:t/D; t/D大,抗失
稳能力强,不易起皱。 – 模具结构及其参数:有无压边圈、凹
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 – 拉深工艺条件:拉深次数、压边条件、
C=(1.1-1.20)t
用压边的一次拉深 光洁拉深
C=(1.0-1.15)t
C=(0.95-1.05)t
二、凸凹模结构形式
无压料一次拉深成形的凹模结构
a)圆弧形 b)锥形 c)渐开线形 d)等切面形
无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有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四、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1)
• 当工件要求外形尺寸 (D) 时:
二、常用拉深模
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1-推件板 2-拉深凹模 3-拉深凸模 4-压边圈 5-顶杆 6-弹簧
有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4-7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一、拉深模间隙:间隙太大时,拉深件壁不 直或成锥形;间隙太小,模具磨损加剧, 工件易拉裂。
不用压边的浅拉深 多次拉深
C=(1.0-1.05)t
§4-5拉深件的起皱与破裂
一、起皱 拉深件的起皱: 受切向压应力失 稳而起皱。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本章内容简介:本章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计。

涉及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拉深辅助工序等。

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掌握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掌握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

重点:1. 拉深变形特点及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拉深工艺性分析。

难点: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变形特点;2.拉深件质量分析;3.拉深件工艺分析。

拉深:利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

拉深工艺可以在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进行,也可在专用的双动、三动拉深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拉深件的种类很多,按变形力学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拉深件示意图5.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5.1.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图5-2所示为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

直径为D、厚度为t的圆形毛坯经过拉深模拉深,得到具有外径为d、高度为h的开口圆筒形工件。

图5-2 圆筒形件的拉深1.在拉深过程中,坯料的中心部分成为筒形件的底部,基本不变形,是不变形区,坯料的凸缘部分(即D-d的环形部分)是主要变形区。

拉深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坯料的凸缘部分材料逐渐转移到筒壁的过程。

2.在转移过程中,凸缘部分材料由于拉深力的作用,径向产生拉应力,切向产生压应力。

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凸缘部分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其“多余的三角形”材料沿径向伸长,切向压缩,且不断被拉入凹模中变为筒壁,成为圆筒形开口空心件。

3.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程度,通常以筒形件直径d与坯料直径D的比值来表示,即m=d/D(5-1)其中m称为拉深系数,m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相反,m越大,拉深变形程度就越小。

5.1.2 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塑性变形过程,其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传力区的拉裂而使工件报废。

东北大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线平时作业01

东北大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线平时作业01

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线平时作业1
为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及厚度均匀,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中,可采用 _( )_的工艺方法。

A:变凸缘直径
B:变筒形直径
C:变圆角半径
参考选项:C
当弯曲模间隙过大时,对U形弯曲件的不利影响是( ).
A:弯裂
B:翘曲
C:回弹
D:畸变
参考选项:C
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 )。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参考选项:B
下面三种弹性压料装置中, __(__)_的压料效果最好。

A:弹簧式压料装置
B:橡胶式压料装置
C:气垫式压料装置
参考选项:C
对角导柱模架上、下模座,其工作平面的横向尺寸一般大于纵向尺寸,常用于_ _ 。

A:横向送料的级进模
B:纵向送料的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C:纵向送料的级进模
D:横向送料的单工序模或复合模
参考选项:A
对 T 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A:多排
B:直对排
C:斜对排
参考选项:C
在合理的冲裁间隙范围内,适当取大间隙有利于( )
1。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前言冷冲压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在常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冷冲模在实现冷冲压加工中是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没有先进的模具技术,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冷冲压的特点有:1,节省材料2,制品有较好的互换性3制品有较好的互换性4生产效率高5操作简单6由于冷冲压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律,故生产的制品成本较低。

冷冲压加工在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和日用品生产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电子工业产品生产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及模具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艺分析计算方法现代化现在已开始采用有限变形的弹塑性有限方法,对复杂成形件的成形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二.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现代化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开展模具计算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的研究。

采用这一技术,一般可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效率的2-3倍,应用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还可提高模具质量,减少设计和政治早人员的重复劳动,使设计者有可能把精力用在创新开发上。

三.冲压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与柔性化为了适应大批量,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在冲压模具和设备上广泛应用了各种自动化的进出料机构。

对于大型冲压件,专门配置了机械手和机器人,这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冲压件的生产品质和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冲压工作和冲压工人的安全性。

在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方面,现已广泛应用于多工位压力机活、或高速压力机。

在小批量生产方面,正在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MS)。

四.为了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快和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发展了一些新的成形工艺,简易模具,数控冲压设备和冲压柔性制造技术等。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

图4-3所示的扇形chef是从板料圆环 上截取的单元,经过拉深后变成了矩形 c´h´e´f´。
扇形单元体变形是
切线方向受压缩,径向
方向受拉伸,材料向凹
模口流动,多余的材料
(图中阴影部分)由于
流动填补了双点划线部
分。设扇形面积为A1,
拉深后矩形面积为A2,
由于拉深时厚度变化很
小,可认为拉深前后面
积相等,即A1= A2,所
拉深的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 性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起皱、 拉裂而失败。因此,有必要分析 拉深时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 找出发生起皱、拉裂的根本原因, 在制订工艺和设计模具时注意它, 以提高拉深件的质量。
设在拉深过程的某一时刻,毛坯 处于如图4-4所示情况,分析各 部分的应力状态。
1)平面凸缘部分(A区)_主变形区
Hn—第n次拉深后的高度;D—平板毛坯直径; dn—第n次拉深后的
直径;
rn—第n次拉深后的圆角半径。
2、有凸缘圆筒形工件的拉深工序尺寸计 算
有凸缘工件的拉深从应力状态和 变形特点上与无凸缘工件的拉深 是相同的,只有有凸缘工件首次 拉深时,凸缘只有部分材料转为 筒壁,因此其首次拉深的成形过 程及工序尺寸计算与无凸缘的有 一定差别。
4)底部圆角部分(D区)_过渡区 该部分受到径向拉应力σ1和切 向拉应力σ3的作用,厚度方向上受到凸模的弯曲作用而产生压 应力σ2 。材料变形为平面应变状态,径向拉伸变形,是靠壁厚 变薄来实现的,这部分材料变薄最为严重,最易出现拉裂,此处 称为危险断面。
5)圆筒底部(E区)_不变形区 这部分材料一开始就被拉入凹模 中,始终保持平圆形状,它受两向拉应力σ1和σ3的作用。变形
2)凹模圆角半径rd 凹模圆角半径rd适当大些,材料沿凹模

模具设计第五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

模具设计第五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
26627D
七、拉深模制造特点
4)由于拉深过程中材料厚度变化及回弹变形等原因,复杂拉深件 坯料形状和尺寸设计值与实际值往往存在误差,坯料形状和尺寸 最终是在试模后确定。 2.拉深模凸、凹模的加工方法
26627D
七、拉深模制造特点
表5-4 拉深凸模常用加工方法
26627D
七、拉深模制造特点
表5-5 拉深凹模常用加工方法
一、拉深变形分析
26627D
图5-3 拉深件的网格变化
二、拉深件的主要质量问题
1.起皱
26627D
图5-4 起皱破坏
二、拉深件的主要质量问题
(1)影响起皱的主要因素 1)坯料的相对厚度t/D。 2)拉深系数m。 (2)起皱的判断 在分析拉深件的成形工艺时,必须判断该冲件 在拉深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起皱,如果不起皱,则可以采用无压边 圈的模具;否则,应该采用带压边装置的模具,如图5-5所示。
26627D
图5-10 圆筒形件
三、圆筒形件的拉深
解 由于t=2mm>1mm,所以按中线尺寸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 2)计算坯料展开直径。 3)确定是否用压边圈。 4)确定拉深次数。 5)确定各次拉深直径。 6)求各工序件高度。 7)画出工序图,如图5-11所示。
26627D
四、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26627D
图5-9 多次拉深时筒形件直径的变化
三、圆筒形件的拉深
2.拉深系数
表5-3 圆筒形件带压边圈时的极限拉深系数
3.拉深次数 4.圆筒形件拉深各次工序尺寸的计算
(1)工序件直径 从前面介绍中已知,各次工序件直径可根据各 次的拉深系数算出。
Hale Waihona Puke 26627D三、圆筒形件的拉深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以由弹簧或橡皮产生,也可以由气垫产生。
5
带凸缘零 件的拉深模结 构,毛坯用定 位板定位,在 下模座上安装 了定距垫块, 用来控制拉深 深度,以保证 制件的拉深高 度和凸缘直径。
图8.6 凸缘件拉深模(定距垫块) 6
图8.7 凸缘件拉深模(打料块定距)
毛坯用固定挡料销定位,打料块同时起定距垫块的作用, 作用同样是控制拉深高度和凸缘直径。
第8章 拉深模具设计
8.1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8.1.1 无压边圈的拉深模
适用于底部平整、 拉深变形程度不大、 相对厚度(t/D)较大和 拉深高度较小的零件。
1
图8.1 无压边圈有顶出装置的拉深模
8.1.2 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板料毛坯 被拉入凹模。 在拉簧力的作 用下,刮件环 又紧贴凸模, 在凸模上行时 可以将制件脱 出,由下模座 孔中落下。
下止点
30°
60°
曲轴转角α
90° 23
8.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 凸、凹模间隙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3. 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4. 凸模通气孔
24
8.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模具的总装图如 图8.26所示。
采用正装式结构, 落料拉深凸凹模安装 在上模;
刚性卸料板卸去 废料,也起导尺作用,
线,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处于许用负荷曲线之下,则所选设备符合
工作要求;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超出许可范围(见图8.25),则需选择标称
压力更大型号的压力机,继续以上校核过程。
26
图8.25 许用负荷与实际负荷
27
用导尺和固定挡 料销定位;
打料块将卡在凸 凹模内的工件推出。
图8.26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4.1什么是拉深?拉深过程中,变形区的材料是怎样流动的?
答: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

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凹模拉伸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变形区内受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在他们共同作用下,将毛坯的环形部分变为圆筒形件的直壁。

壁行变形的程度,由底部向上逐渐的增大,在圆筒顶部的变形达到最大值。

该处的材料,在圆周方向受到最大的压缩,高度方向获得最大的伸长。

拉深过程中,圆筒的底部基本上没有塑性变形。

4.2拉伸时材料的应力应变状态怎么样?
答: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

以筒形件为例说明:课本上p85图4-5,(画图)
是筒形状在有压边圈的首次拉伸中某一时刻的应力应变情况;根据应力应变状态
的不同,将拉伸毛料分为五个区域:
1.凸缘部分
应力:径向手拉力,厚度方向受
压力,切向受压
应变:径向变长,厚度变厚,切
向变短
2.凹模圆角部分
应力:径向受拉应力,切向受压
应力,厚度方向压应力
应变; 厚度减薄。

应力:
应变;
可认为无塑性变形。

又在筒壁与底部转角处稍上的部分,传递拉伸力的截面积较小,产生的拉应力较大。

4.3什么是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对拉伸工作有什么影响?
答:拉深系数m是对于拉深零件,拉深后的零件的直径与毛料直径之比。

意义:拉深系数表示了拉深前后毛料直径的变化量,反映了毛料外边缘在拉深时切向压缩变形的大小,其是衡量拉深时毛料变形程度的一种指标,拉深系数是小于1的数值,其值愈大表示拉深前后毛坯的直径变化愈小,即变形程度小。

4.5什么是极限拉深系数?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确定拉伸次数?
答:拉深工件在危险断面不至拉裂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小拉深系数,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1)材料的机械性能:愈小,对拉深愈有利,(2)
材料的相对厚度t/D::相对厚度愈大,拉深愈有利。

(3)润滑润滑条件良好对拉深有利,可以减小工件拉深系数(4)模具的几何参数: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和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拉深系数也有影响。

实际上拉深系数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
是零件所需的拉深系数,。

式中,--零件总的拉深系数,d--零件
的直径,D--该零件所需毛料的直径。

另一个是按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条件等因素
在一次拉深中所能达到的极限拉深系数m,如果零件所要求的拉深系数值大于
极限拉深系数m,则所给零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型,否则多次拉深。

多次拉深时的拉深系数,确定方法有
1)查表法。

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可更具零件的相对搞对h/d和毛料的相对厚度(t/Dx 100)
2)推算法。

可根据极限拉深系数,m1,m2,m3……从第一道工序开始依次求半
成品直径,….=一直计
算到得出的直径不大于零件要求的直径为止。

4.6拉深模中,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对拉深工作有什么影响?怎么选择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拉深过程中,板料在凸模圆角部位滑动时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由凹模圆角区进入直壁部分时,又被重新拉直,或在通过凸凹之间的间隙时受到校直作用。

若凹模圆角半径过小,则板料在经过圆角部位时的变形阻力以及在模具间隙里通过时的阻力都要增大,势必引起总拉深力增大和模具因弯曲力摩擦力增大而使寿命降低。

凹模圆角半径过大,使在拉深初始阶段不与模具表面接触的毛料宽度加大,毛料拉深压边效果降低,使这部分毛料很容易起皱。

拉深后期,过大的圆角半径也使毛料外缘过早的脱离压边圈的作用而起皱,尤其当毛料的相对厚度较小时起皱现象十分突出。

凸模圆角半径对拉深工作的影响:过小的凸模圆角半径会使毛料在这个部位上受到过大的弯曲变形,结果降低了毛料的危险断面的强度,也使极限拉深系数增大。

另外,即使毛料在危险断面不被拉裂,过小的凸模圆角半径也会引起危险断面附近毛料厚度局部变薄且这个局部变薄和弯曲的痕迹经过后拉深工序以后,还会在成品零件的侧壁上遗留下来,以影响零件的质量。

在多工序拉深时,后道工序的压边圈的圆角半径等于前道工序的凸模圆角半径,所以当凸模圆角半径过小时,在后道的拉深工序里毛料沿压边圈的滑动阻力增大,这对拉深过程的进行不利。

凸模圆角半径过大,会使在拉深初始阶段不与模具表面接触的毛料宽度加大,因此,这部分毛料容易起皱。

(1)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mm)
D—毛料直径(mm);d—凹模直径(mm);t—板料厚度(mm);
当工件直径d>200mm时,按式=0.089d+2(mm)计算
拉深凹模圆角也可根据工件材料及其厚度来确定。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单次或多次拉深中的第一次:=(0.7~1.0)
多次拉深中的以后各次:=()/2
、前后两道工序中毛料的过渡直径(mm)
最后一次拉深的凸模圆角半径即等于零件的圆角半径,但不得小于(2~3)t
4-7、什么是拉深间隙?拉深间隙对拉深工艺有何影响?
答:拉深间隙,是指拉深模的凸凹模的间隙(),即单边间隙。

拉深间隙对拉深工艺的影响:
(1)拉深力:间隙愈小,材料流入困难,拉深力雨大;
(2)零件质量:间隙过大,容易起皱,且毛料口部的变厚得不到消除也会使零件出现锥度。

间隙过小,则会使零件容易拉断或变薄特别严重;
(3)模具寿命:间隙小,则磨损加剧,间隙大寿命长但成型精度差;
4-8、怎样确定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制造公差?
答:(一)对最后一道工序的拉深膜,其凹模、凸模的尺寸及其公差应按工件的要求来确定。

当工件要求外型尺寸时,以凹模为基准,凹模尺寸为
凸模尺寸为
当工件要求内形尺寸时,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尺寸为
凹模尺寸为
(二)对于多次拉深时的中间过渡拉深,毛料的尺寸公差没有必要予以严格限制,这是模具尺寸只要等于毛料过度尺寸即可。

若以凹模为基准,则凹模尺寸为
凹模尺寸为
式中:(凸模制造公差)——一般按公差等级IT6-IT8选取;
(凹模制造公差)——一般按公差等级IT6-IT8选取;
4-9、压边圈再拉深中起何作用?
答:压边圈在拉深中作用是防止拉深毛料在拉深过程中变形区(主要是凸缘区域)应切向压应力过大造成厚度方向材料失稳而起皱。

4-15冲压生产如图所示零件,材料为10钢,请完成以下工作:
(1)计算该零件的毛坯尺寸;
(2)确定该零件的拉深次数和中间半成品尺寸;
(3)确定最后一次拉深时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其公差;
(4)画出首次拉深及其最后一次拉深的模具结构草图。

解:(1)计算该零件的毛料尺寸
由于对拉深高度 h =h-0.5x2= 75mm,拉深相对高度 h/d
= 75/(30-2)=2.71mm,
查表4-2得该零件的修边尺寸余量δ=6mm,H=h+δ
=75+6=81mm,零件的中型层直径d=30-2=28mm
将零件分成三部分,分别计算各部分,最后可得毛料直
径为=
=
=98.3mm
(2)确定该零件的拉深系数和中间半成尺寸
1)判断是否能一次完成拉深
对于图示的零件,毛料的相对厚度t/Dx100=2,从P91表4-4查出各次拉深系数:
,由已知条件可知零
件总的拉深系数=0.29<,故需多次拉深。

2)计算拉伸次数
=0.68*98.3=58.8mm
=0.75*58.8=44mm
=0.80*44=35.2mm
=0.84*35.2=29.6mm
=0.87*29.6=25.8mm
均大于18,也就是变形程度大于材料的极限变形程度,而经过
第五次拉深才可以,故该零件需五次拉深才行。

3)确定半成品尺寸:
A.半成品直径
拉深系数确定后,再根据计算直径应等于件的原则对拉深系数进行调整,使
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大于推荐拉深系数时所采用的极限拉深系数。

零件实际拉深系数应调整为:
原来,调整好拉深系数后,重新计算各次拉深的圆筒直径即得半成品直径
第一次:=60mm,
第二次:=46mm,
第三次:=38mm,
第四次:=32mm,
第五次:=28mm,
B.半成品高度

式中:D—毛料直径,D=98mm ,…—半成品各次拉深高度(mm),…—半成品各次拉深后直径(中性层值,mm)
,…—半成品各次拉深后底部圆角半径(mm)
据P94表4-6查出:=(10~6)t=20~12,取=20mm
由式4-8,=(0.7~1.0)=14~20,取=15mm
由式4-9,=(--2t)/2=(46-38-2x2)/2=2mm,
但(2~3)t,取=10,同取=8mm,=4mm,
故=15mm,=10mm,=8mm,=4mm,
代入公式:=32mm
同理得:=45mm,=57mm,=69mm
各次半成品总高度:=++t/2=32+15+1=48mm,=++t/2=45+10+1=56mm,同理得:=66mm=74mm
(3)确定最后一次拉深时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由于工件要求外形尺寸,故要以凹模为基准
凹模尺寸为:=
凸模尺寸为: ==(未注公差!)
间隙Z=+ct=2+0.1+2=2.2mm,据P97表4-7查出增大系数c=0.1。

(2~3)t=4~6,取=4mm;2t=4取=5mm
(4)画出首次拉深和最后一次拉深的模具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