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884ae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8.png)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范文四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bac0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c.png)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范文四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点评:创设优美情境,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荷花的美丽姿态,从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1、学习课文2~3自然段:⑴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相机理解挨挨挤挤:(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例模板-(勒小·韩志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例模板-(勒小·韩志勇)](https://img.taocdn.com/s3/m/51d2fcfc866fb84ae55c8d97.png)
《独坐敬亭山》第一课时勒流中心小学韩志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独坐敬亭山》。
1.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查找资料、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句大意,感悟诗句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领悟诗意,感悟诗情。
3 教学方法汇报资料,情境学习,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4 教学用具“人人通”云教学平台、手机。
5 教学过程5.1导入新课【师】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一讲到唐诗,人们一定会想起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
(课件播出“李白”)谁能背诵他的诗?【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真棒!今天,我们又学一首他的诗,可这首诗与他往日意气风发、豪迈奔放的感觉有点不同。
这首诗是(出示题目《独坐敬亭山》),一起读一读题目。
5·2学习生字【师】在题目中有个生字。
(播放写字软件,字理识字。
)“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生】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师】怎样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5·3检查预习【师】预习的时候,老师在“人人通”上布置同学们去查找《独坐敬亭山》的意思解释,同学们做了吗?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作业?(在“人人通”平台点击发言学生的预习作业。
)【生】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378a2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5.png)
一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本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
2. 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并向学生解释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
2.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外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0分钟)1. 老师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功能。
2.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计算机内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三、计算机的功能(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功能,如计算、存储、处理信息等。
2. 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计算器、文字处理软件等,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四、使用计算机(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如开机、登录、打开软件等。
2.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如输入文字、绘图等。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确认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老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但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需要在之后的课堂中多安排一些实操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机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
(这是一个示例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2cee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5.png)
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教学课例数学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例: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一、教学背景“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在理解其计算方法时常常遇到困难。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通过口头讲解和简单的图形演示,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
为此,教师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1. 使用动态几何软件演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2. 通过交互式动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利用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首先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展示一个圆,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后续推导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教师使用动态几何软件逐步演示如何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并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 互动探究:学生分成小组,利用交互式动画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改变分割的份数,观察重组后的图形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发现信息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动态几何软件的演示和交互式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多能”示范课例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
![“一课多能”示范课例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61ca47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0.png)
15
具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创新行为,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15
信息化运用实际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20
5.师演示操作并做适当的讲解:调节相片的亮度。
(1)打开一张需要调整亮度的相片。
(2)单击右侧工具栏“基本调整”“基本”命令,弹出“基本”控制面板。
(3)用鼠标拖动亮度的调节滑块,左右移动,反复拖动,观察画面的变化,直到调节满意为止,单击“确定”按钮。
6.出示任务1:打开自已拍摄的相片,逐张查看,挑出那些画面过亮的相片记下其文件名,说说该相片画面效果为什么不好,并做适当修补。
2.讲解:相片的亮度就是指相片的明暗程度,我们可以对相片做适当的处理,通过光影魔术手软件调节相片的亮度,修补因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产生的问题。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参照教材步骤从学习资料包中打开一张画面过亮或过暗的相片,调节相片的亮度。
4.提示:在“亮度/对比度”的基本控制面板中要反复拖动调节滑块,观察对比画面的变化,直到调节满意为止再保存。
9.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没完成任的学生,调节相片的对比度,让相片画面更清晰。
10.师巡视指导
11.提示:在处理相片时,通常亮度与对比度要一起调节,以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动手操作相片的亮度,跟着微视频进行操作。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四、调整相片的色彩
1.展示图6-8所示的偏色相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以及相片的人像面部的颜色是否偏离正常的颜色,偏色的原因是什么?
7.小组同学互帮互助,师巡视指导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用色彩平衡功能调整相片的颜色。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a1cf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1.png)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个性化的特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课例描述在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目标通过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讲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互动活动: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电子白板上的互动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关键点和学习重点。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学生在参与互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结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通过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教师能够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和鼠标玩游戏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和鼠标玩游戏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1958881ed9ad51f11df21b.png)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和鼠标玩游戏教学案
例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和鼠标玩游戏》教
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优秀课例一、案例背景
这是三年级上的第三课,同学们刚开始接触电脑,虽然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使用起鼠标来还是很不规范,如果课堂上单纯的鼠标练习肯定是很枯燥的,所以本课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熟悉鼠标握法、指向,使同学们能熟练使用鼠标的移动、单击、拖动、双击,学会双击快捷图标进入游戏;同时感受电脑的无穷魅力,培养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电脑游戏二、案例描述
本课我以《鼠标双击摘苹果》贯穿,先通过讲故事介绍鼠标名字的由来,看书对比鼠标掌握鼠标的几个组成部分及正确的操作方式然后同学们开始苹果乐园探险找苹果---通过移动鼠标找到苹果,练习鼠标指向摘红苹果----通过鼠标点击摘苹果,练习鼠标点击摘青苹果----通过双击摘青苹果,学生练习鼠标双击洗苹果----点中拖放苹果,学生练习点中不放,拖动鼠标操作
苹果乐园-----学生点击、双击练习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879a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c.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成为了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比如“小明家里的电器控制系统”。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家用电器的种类和功能,学习如何使用遥控器控制电器的开关,了解电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设计自己家里的电器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案例,比如“编写一个简单的小游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到游戏是如何设计和制作出来的。
同时,学生还可以动手编写自己的小游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案例,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科学实验相关的案例,比如“利用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使用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设计自己的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希望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都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AI诗词大会》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AI诗词大会》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c301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d.png)
《Al诗词大会》教学设计课例名称《Al诗词大会》所属学科信息科技使用教材爱(Al)课程系列丛书(第二册)所属学段三年级教学时长45分钟任课教师单位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中第二学段(3-4年级)《在线学习与生活》以及《跨学科主题》模块,同时也是爱(Al)课程系列丛书(第二册)Al体验第五单元第10课《诗词创作会》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构,将教材内容与新课标的深度融合。
以Al写诗为主线,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的思考、感悟,了解Al写诗的优点与不足,简单理解Al如何写诗并迁移到Al如何绘画,进而进行Al诗词大会作品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利用在线Al平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体验信息对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帮助,也了解在线社会的伦理规范,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Al诗词大会的主线设计符合新课标《跨学科主题》模块要求,将信息科技与语文、美术等学科深度融合,同时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大教育方向。
二、学情分析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善于思考、乐于表达,逐渐从服从权威转向自我中心,思维很活跃、跨度很大,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认知水平:学生只在生活中听说过人工智能,并且了解Al就是人工智能的简称。
有浏览网站并搜索信息的学习经验,有使用平板浏览网页、截图、提交作品的经验,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
但对于一些原理相关的专业术语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耐心引导学生。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信息科技新课标中指出,学科总目标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的素养目标为:1.能够利用写诗平台进行学习体验(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7c4ee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png)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XXX语文组XXX一、课例导语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
”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研究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XXX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讨取时,一定不要忘记报答自然,这样才能具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及所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用间出示谜语:揭示谜底: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松鼠。
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投影图一、猜谜、(学生答后出示松观图答:(形象、直导入新课、鼠图)松果。
观,吸引学分析课题、出示松果图,问:生注意力很质疑(5分这是什么?好的导入了钟)课文的学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插入图片》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
![《插入图片》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6c27761eb91a37f1115c4d.png)
《插入图片》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教材分析】《插入图片》是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1课的教学内容。
课程主要学习插入图片的的步骤和图片属性设置,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插入剪贴画、调整图片属性、插入图片文件等,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知识脉络清晰流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适合学生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学习。
本课与前册的知识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插入图片》在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常用操作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word图文混排的技能。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前册的学习中,他们已初步掌握word文字输入,具备一定的word操作常识。
但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陌生,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形成特点,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体验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构建新知,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并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
【目标分析】知识目标:学会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即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文件;学会图片属性的设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分析】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运用技能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与“解决问题”为主线,完成每个教学任务,从解决问题出发,实现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开展交流的教学过程。
关于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9bd1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1.png)
关于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1 教材分析:《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
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
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
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55efbef5f8c75fbfc67db20a.png)
2017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小结“平板、手机、互动、远程、云桌面……各种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让全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唯一一项现场课竞赛—2017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上,来自全区中小学校144名参赛教师用3天的时间“晒”出了144节精心准备的互动课堂,向前来观摩的近2000名教师、50名评委展示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等10个学科深度融合的应用成果。
在观摩数学课中,有两节课我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节是南宁二中的数学课“函数sin+y cos=”的周期,这本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但是这节课通过计算、猜想、验AxBx证、总结,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
深刻的讨论了这种函数的周期,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几何画板用来验证学生的猜想,简单方便。
另一节让我印象深刻的课是“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运用信息技术让立体图形变得很直观,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到了PPT、希沃软件、智能黑板等一体机的模式,但是也没忘了这是一节数学课,而不是一节信息技术科。
对于数学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也做到了。
所有的好课在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观摩课后,听课老师们的开展了评课议课的活动,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品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7e05c4b35eefdc9d3333a.png)
����������������������������������������������������������������������������������������������������������������������������������������������������������������������������������������������������������������������������������������������������������������������������������������������������������析
王润清
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爆炸和信息化高速运转 的 时 代,信 息 技 术 的 应 用 已 成 为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趋 势,成 为 每 个 人 必须去了解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 育 的 重 要 教 学 内 容,所 以 学 生 在 小 学 阶 段 就 应 该 接 触 到 信 息 化 的 操作.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课程之间存在必要的 联 系,重 视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是 完 善 课 程 标 准 改 革 的 一 项 核 心 内 容,在 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化等方面做出了深刻 的 探 讨,希 望 能 让 教 师 提 高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质 量,为 社 会 培 养未来人才服务.
社会日新月异,我们都面临着更 多 的 挑 战 和 压 力. 培 养 学生综合素养,能够 让 学 习 认 识 社 会 背 景,找 到 自 己 的 差 距 与不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 技术的探索 能 力,让 他 们 了 解 和 掌 握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基 本 内 容,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能够对信息技 术 的 发 展 趋 势 有 足 够的认知,明白信息 技 术 在 日 常 生 活 领 域 的 普 及,获 得 持 续 性学习能力,提升 科 技 创 新 的 联 想 能 力. 这 也 是 21 世 纪 祖 国的未来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三 、基 于 核 心 素 养 的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课 堂 的 课 例 分 析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创新教学《荷花》课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16d5cec1c708a1284a448c.png)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例——《荷花》深圳市宝安区为民小学陈云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大大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质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景、有形的信息化学习情境,使课堂变得多彩生动,这时的学生将会最富于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荷花》一课的教学为例,说说如何运用录像、动画和文字资料等音频、视频的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整合。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配乐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观看视频,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化身荷花,展现荷花姿态之美,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看荷花图片和视频,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借助图片、音乐、视频来感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视频。
教学过程:一、听荷花(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师:荷花的确极美,文人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人们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不但美,而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
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
《百分数的认识》信息技术应用课例
![《百分数的认识》信息技术应用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ba35137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5.png)
师:课前每个人都搜集了许多百分数的信息,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互相合作交流你感受到,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交流一下。
4.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百分数的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重点介绍%的写法。
百分数,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的。本课的教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百、小互化及百分数应用题的的重要基础。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因此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出示带有情境的一组百分数数据信息,先让学生自读,再提问:读了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可以比100大可以比100小,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数据说说自己的体会,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教育。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纯语言的表达过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通过练习的形式解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点分析材料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点分析材料
专题名称:《百分数的人生》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一、内容简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例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4eb06f783e0912a2162a77.png)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例【设计理念】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依照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始于教材,无止于生活,希望通过教学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并学会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
进行《中国风筝》教学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我体验,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只作为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指导者,引导他们找出问题、分析再自主攻克问题,从而体验认知规律和发挥应用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首先以谈话方式导入本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中国风筝”,分析引入主题,进入主题创作。
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并模仿创作或自己定主题创建演示文稿。
最终是突出学生运用powerpoint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
【教材简析】《中国风筝》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民间艺术》中的第2课,主要是学习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和学会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同时学会保存文件。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小学生初步了解powerpoint软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并能为幻灯片添加文字和修改文字的字体。
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和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教育。
2019年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课例展示:生物识别巧利用
![2019年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课例展示:生物识别巧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8e11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添加文本
生物识别技术
纹识别
步态识别
静脉识别
声音识别
面部识别
虹膜识别
学习目标(1)掌握采集指纹的方法,能够设置指纹密码;(2)了解人脸识别的意义,学会简单的人脸比对(3)通过活动,了解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发展前景。
生物识别巧利用
添加文本
生物识别技术
纹识别
步态识别
静脉识别
声音识别
添加文本
生物识别技术
纹识别
步态识别
静脉识别
声音识别
面部识别
虹膜识别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做了个小游戏来让大家体验人脸识别的功能。相对于指纹的冒充、造假,人脸的伪造难度就大得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比对准确度高达99%,这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想一想,我们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做些什么?生思考回答(安保工作、银行账户安全、网络社交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寻亲救助)
生物识别巧利用
添加文本
生物识别技术
纹识别
步态识别
静脉识别
声音识别
面部识别
虹膜识别
活动二:我与父母的相似度。主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人脸识别,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利用人脸识别实现的,人脸识别的优势是什么,然后通过人脸对比,感受人脸识别技术的震撼魅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脸识别的安全可靠性、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同时学会如何进行人脸比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设计,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高,先凭借肉眼观察来判断存在亲子关系的母女(母子),再用科学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更有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应用意义,从各个层面、领域提高学生的安全保密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杭州美食知多少》教学课例金华市婺城区东市街小学黄胜波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江省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2课,本课内容所在单元是“小小编辑”单元,单元训练目标着重通过围绕“赞美西湖”的主题编写一份报刊,培养学生的WORD文档编辑能力,审美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word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等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将多个word文档中的文字通过复制和粘贴,在新的word文档中制作成一份小报。
本课用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撑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操作和应用有一个提升。
本课内容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课程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
基于这一理念,对本课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利用“猪八戒开餐厅”的情境,将“杭州美食”换成了学生更加熟悉的金华美食和名菜。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与同学交流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自己制作一份作品的渴望。
教学时要充分抓作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在交流中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文件夹结构,能通过“我的电脑”浏览Word文档。
(2)进一步掌握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能正确合理的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3)能打开多个word文档,把其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一个新的Word 文档中制作成一份小报;并初步进行美化。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家乡的美食,感受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编辑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文本的复制、粘贴,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1.在不同窗口之间复制、粘贴;2.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五)教学准备1、学习材料:美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2、软件设备等:多媒体教学电子教室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看一看是谁吧!(出示猪八戒图片)猪八戒想在我们金华开一家餐厅,他已经找好了店面。
同学们帮猪八戒想一想,想要餐厅生意兴隆,他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做广告、特色菜)(2)黄老师听说猪八戒要开餐厅,马上帮他到网上找了许多金华人喜欢吃的菜。
黄老师把这些菜的图片和文字,放在这个位置D:\金华美食。
你能找到它们吗?(请1名学生示范如何打开这些图片和文字。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谈话:猪八戒要开餐厅了,这可是一件大事。
他决定选其中的三样菜作为自己的招牌菜来招待顾客。
请同学们到自己电脑的相同位置找一找有没有这些图片和文字。
你觉得他选哪三样菜作为招牌菜,肯定会受顾客的欢迎。
(2)学生欣赏图片和文字介绍,选好三样招牌菜。
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样菜,为什么选这三样菜。
(3)提出任务猪八戒打算将这三样菜的文字资料,放到一个word文档,做成一张海报。
并举行了一个海报设计比赛。
同学们愿意参加吗?3 、围绕主题,自由创作(1)明确任务要求:①给我的餐厅取个好听的名字,作为小报的报头。
②因为我的厨艺不精,只要选三样菜的文字资料放在一个word文档中做成一张海报。
③为文字设置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使海报美观大方。
字体和字号要相对统一,色彩要和谐。
海报保存在“D:\金华美食”的文件夹。
④请踊跃参加海报评选,最漂亮的海报将被评为星级海报,贴在我的餐厅门口,并获得我的奖品。
⑤偷偷告诉你,在书本的第35页、36页有海报的制作方法哦!(2)学生自学方法,自由创作。
(3)置疑反馈,总结步骤。
你们觉得有没有困难?①新建文档;认识文档名②复制粘贴,求多元化的方法指出粘贴到哪里?(新建文档)请学生示范制作第一个故事。
(出现教你一招)试着用这个方法制作第二、三个故事。
4、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展示欣赏完成的作品。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评出星级海报。
5、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二、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生:想!(出示猪八戒图片)师:你们喜欢猪八戒吗?它最喜欢什么?生:吃。
师:猪八戒不光会吃,而且很聪明!这不猪八戒要在我们金华开一家餐厅呢!瞧!它已经找好了店面,想要餐厅生意好,他还做哪些准备工作?生:找一个本地厨师。
生:要做广告!生:要有自己的特色菜。
师:老师给猪八戒找了很多金华美食和名菜的图片和文字,放在D:\金华美食的文件夹下,你能帮猪八戒找到它们吗?(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如何找到文件夹,并打开其中的图片和文件资料。
)【点评】创设猪八戒开餐厅的情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再通过学生的演示操作,学生了解了文件夹的结构,并复习回顾了相关的概念和操作。
师:猪八戒要开餐厅了,这可是一件大事。
他决定选其中的三样菜作为自己的招牌菜来招待顾客。
请同学们到自己电脑的相同位置找一找有没有这些图片和文字?师:你觉得他选哪三样菜作为招牌菜,肯定会受顾客的欢迎,为什么?(学生欣赏图片和文字介绍,选好三样招牌菜)生:我选“拔丝金腿”、“薄片火腿”、“八宝香肚”这三样菜,因为金华火腿很有名,金华人肯定喜欢吃。
生:我选的是“火踵神仙鸭”、“火踵蹄膀”、“密汁火方”这三样菜,因为我最喜欢吃鸭和蹄膀。
生:笑!【点评】通过学生自主欣赏图片和文字介绍,并请学生简单介绍三样名菜,让学生了解金华美食和名菜,感受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师:猪八戒打算将这三样菜的文字资料,做成一张海报,要举行一个海报设计比赛(揭题:制作小报)。
同学们愿意参加吗?用什么软件来制作小报呢?生:愿意!生:用Word2003来制作!因为Word2003是文字处理软件,可以来制作海报。
【点评】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确任务,激发学生制作作品的愿望,同时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WORD的基本功能是文字处理,学生自然会想到用WORD来编制小报。
师:猪八戒还给我们制定了比赛规则!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猪八戒比赛规则的录音)【点评】通过听猪八戒的话,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为学生完成任务打下基础。
师:请同学们自学制作小报的方法。
大家可以看书也可以观看录像。
(学生通过书本和操作录像进行自主的学习。
)师:在自学过程中你们碰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生:怎样进行复制和粘贴?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生:先选中要复制的文字,再通过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进行复制。
生: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用快捷键“Ctrl+C”复制,用“Ctrl+v”进行粘贴。
师:谁能说说制作小报的步骤?生:先打开文档,选中要复制的文字!生:再新建文档,输入报头。
生:然后通过粘贴命令,粘贴复制的文字。
生:还要设置好文字的字体、字型、字号,使小报更漂亮!( 学生自主创作,相互交流,教师进行指导)【点评】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演示,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操作技巧。
比如复制和粘贴的快捷键。
并且总结制作小报的步聚。
师:好了!同学都完成了,现在到了评比的时间了!猪八戒请大家都来当评委。
(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师:你先给打打分!再来说说这个作品的优缺点?生:我打9.5分,因为它的字体特别漂亮。
生:我打9分,它的文字排的很整齐,字体也很好看,如果能配上图片就更好了!师:再来看一个作品。
生:这个作品颜色太多了,都看不清楚了!生:我给它打8分!我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还有报头太小了!【点评】在这个环节里,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学生去欣赏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
同时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学会了用Word制作小报的方法!生:我知道复制和粘贴可以用快捷键。
生:制作小报时,报头要大一点,字体要漂亮。
生:小报的字体和颜色不能太多。
附:板书设计制作小报打开文档,复制文字; 新建文档,制作标题;粘贴文字,设置文本;美化小报,及时保存。
四、教学剖析和反思信息技术新课程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采用设置任务,同时创设“猪八戒开餐厅”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交流,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
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老师利用板书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完成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了移动与复制文本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课堂评价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堂课的评价总是点到即止,评价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没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没有关注操作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特别是在小报全班展示的时候,学生没能表现出认真倾听别人的好习惯,有部分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情,根本没在思考别人的发言合理与否。
在欣赏别人小报前,可以增加这么一个环节: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小报?并组织学生讨论一下。
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懂得如何去欣赏比较不同的小报了。
总的来看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Ctrl+C Ctr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