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
低磷胁迫下不同野生大豆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差异
![低磷胁迫下不同野生大豆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5330b56ec3a87c24128c417.png)
低磷胁迫下不同野生大豆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差异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
磷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和含量较低 (含量约为2卩mol/L ),一般以无机、有机2种形态存在,但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磷只占土壤全磷的1%[2] 。
事实上,土壤中的有效磷远远不能满足一季作物的需求,因而只有通过向土壤中不断施用磷肥,作物才能获得或维持较高产量。
由于近年来磷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土壤盈余的农田磷通过地表径流、渗漏方式向地表、地下水体迁移,从而增加了农田磷的环境风险[3] 。
大豆是需磷量较大的作物,其整个生育期均要有较高的磷营养水平,其中以出苗到盛花期对磷的要求最为迫切。
大豆植株缺磷后将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如植株变矮、叶片变小、出现坏死斑点等,若植株结荚期缺磷,还将导致叶片脱落、花期延迟、结荚变少等症状出现,从而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4-5] 。
大豆耐低磷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成为大豆耐低磷育种的瓶颈[6] 。
野生大豆( Glycine soja L. )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物种,目前人们已经对野生大豆开展了包括生态学[7] 、结构植物学[8] 、品质化学[9] 、植物保护[10] 等基础生物学研究。
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化学品质特异,同时具有抗病、抗虫、抗旱、耐贫瘠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野生大豆对于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创造新资源及选育新品种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在大豆品质改良中已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目前已筛选出一批优质、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11-13] 。
但是,目前关于野生大豆在大豆耐低磷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前期初步筛选出的9 份野生大豆为材料,通过低磷胁迫处理后测定不同类型材料的形态、生理指标,比较不同类型的野生大豆在低磷胁迫下的耐低磷能力,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耐低磷机制,从而为野生大豆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和大豆遗传改良提供方法和材料基础。
镉胁迫对两个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镉胁迫对两个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683f8e16294dd88d0d26b5f.png)
培 大豆为 材料 , 研究 不 同浓度 C ¨胁迫 下两个 大 豆 d 品种 抗氧 化酶 活性及 丙 二 醛含 量 的 变化 , 进 一步 为 研究 野 生大豆 的抗逆性 提供依 据 。
1 材料 与方法
褪绿 等 中毒症 状 , 重影 响 作物 产 量 与质 量 。野 生 严
大豆 是抗逆 性很强 的 豆类 作 物 , 国野 生 大 豆 资源 我 非常 丰富 , 占世界 总数 的 9 % , 分布 广 泛 , 态 约 0 且 生 类 型多样 。野 生大 豆 是栽 培 大 豆 的近缘 祖 先 种 , 利 用野 生大豆可 以拓 宽栽 培 大 豆 的种 质 资源 , 改 良 是
1 2 测 定 方 法 .
收 稿 日期 :07— 4—1 20 0 3 基 金 项 目: 州 学 院科 研 项 目( 德 编号 :53 ) 00 1。
粗 酶液 的 制备 : 鲜 叶 3g加 入 1 酶 提取 称 , 5ml 液 ( 5 o Lp 用 0mm l H值 7 8的 P S配制 , 有 0 1 / . B 含 .
分 别 比对 照 高 155 和 33 1 。从 试 验 结 果 看 , 8 .% 9.% 野生 大豆 对 C 2 迫 的抗 性 要 大 于栽 培 大 豆 。 d 胁 关 键 词 : d ;胁 迫 ; 氧 化 酶 ; 二 醛 ; 豆 C“ 抗 丙 大
中图分类号 : 55 11 ¥6 .0
文献标识码 : A
维普资讯
江苏农业科学
20 07年第 5期
一 5 一 3
镉 胁迫 对两 个 大 豆 品种 抗 氧化 酶 活性 及 丙二 醛 含 量 的影 响
郑世 英 ,王丽 燕 ,张海英
( 州 学 院生 物 系 , 东德 州 2 3 2 ) 德 山 5 0 3
大豆对预防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大豆对预防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f597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b.png)
大豆对预防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方芳;王凤忠【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痴呆的发病比例逐年上升,并已成为困扰全人类的重大疾病问题.在缺乏明确治疗手段的情况下通过饮食结构调整进行提早预防对于改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富含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γ-氨基丁酸(GABA)等多种对老年痴呆具有改善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备受关注.综述了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及GABA对预防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萌芽在改善大豆营养组分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老年痴呆的防治及拓宽大豆在老年痴呆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生物产业技术》【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大豆;老年痴呆;预防【作者】方芳;王凤忠【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王凤忠,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副主任。
多年从事微生物、农产品加工、营养健康与功能食品研究。
在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从“十五”到“十二五”先后主持及参与科学技术部基础型专项、农业部财政专项、“863”子课题、科技支撑项目、“948”重大专项、“948”项目及多项科企对接项目等10余项。
完成色素、“三剂”等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相关研究。
在营养健康与功能食品开发、活性因子功能验证及风险评估等领域具有突出贡献。
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2项。
E-mail:**********************老年痴呆,又名阿尔茨海默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机体功能退化、认知障碍、人格和行为的逐渐丧失是其表现的主要病症[1],病症随病患所处发病阶段不同具有不同表现(表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为2400万,预计每20年人数会增长一倍,到2020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将达4200万,而到2040年将达8100万[3-4]。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2398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f.png)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陈子涵;蒋继宏;鞠秀云;刘金娟【摘要】In this study,black rice,white glutinous rice,rice,yellow rice,brown rice,scented rice,maize,barley,sago and sorghum rice was selected as the apecimen,and the total flavonoids,total phenolics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thanol extracts of food ric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tested rice varieties were between 2.61~287.61 mg/g and 3.79~ 175.43 mg/100g,respectively.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otal flavonoids of black rice was highest(287.61 ± 18.38 mg/g and 175.43 ± 3.25 mg/100g,respectively),and sago was the lowest(2.61 ± 0.04 mg/g and 3.79 ± 0.06 mg/100 g,respectively).The black rice showed strongest activity in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354.18 U/g)and total reducing power(the absorbance was 2.91).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rice(4.62 U/g)and total reducing power of yellow rice(the absorbance of 5 dilution was 0.11)was lowest.The scavenging ability of black rice was the highest for DPPH·(when thea ddition amount was 2 μL,the clearance rate was 50%,IC50 =2 μL)and sago was lowest(when the addition amount above 1 × 105 μL,the clearance rate was 50%,IC50 >1 × 105 μL).Black rice had the highest scavenging ability for · OH (IC50 =diluted 250 times with 70% ethanol),and sago was lowest (IC50 =diluted 1.71 times with 70% ethanol).Black rice was the highest in scavenging capacity of NO2-(IC50 =diluted 500 times with 70% ethanol) and the corn was lowest (IC50 =diluted 2.97 times with 70% ethanol).Sagoand white glutinous rice showed the highest scavenging capacity for 02-· (IC50 > diluted 105 times with 70% ethanol)and corn was lowest(IC50 =diluted 2.46 times with 70% ethanol).Compared with other rice,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black rice was the highest.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rice products.%本研究以黑米、白糯米、大米、黄米、糙米、香米、玉米、薏米、西米、高梁米10种常见食用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供试食用米品种间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61~287.61 mg/g和3.79~175.43 mg/100 g之间,黑米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87.61±18.38 mg/g 和175.43±3.25 mg/100 g),西米的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61±0.04 mg/g和3.79±0.06 mg/100 g);黑米乙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354.18 U/g)和总还原力(吸光度为2.91)最强,大米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4.62 U/g)最弱,而西米的总还原力(5倍稀释时吸光度为0.11)最弱;黑米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高(当加入量为2μL 时清除率为50%,IC50=2μL),西米的清除能力最弱(当加入体积大于105 μL时清除率为50%,IC50>1×105 μL);黑米对·OH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250倍稀释),西米的最低(IC50=1.71倍稀释);黑米对N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500倍稀释),玉米为最低(IC50=2.97倍稀释);西米和糯米对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105倍稀释),玉米最低(IC50=2.467倍稀释).综合比较发现黑米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米类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6页(P71-75,81)【关键词】食用米类;乙醇提取物;总黄酮;总酚;抗氧化性;体外【作者】陈子涵;蒋继宏;鞠秀云;刘金娟【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米类一直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食用材料,其研究价值日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
浅议大豆的活性因子及其生理功能
![浅议大豆的活性因子及其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4892db84afe04a1b171de1f.png)
浅议大豆的活性因子及其生理功能作者:鲁国荣张会敏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1期摘要:大豆的营养价值已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非营养活性因子的生理功能研究也越加深入,本文对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苷、大豆卵磷脂、大豆植物甾醇、大豆膳食纤维等大豆活性因子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低聚糖;皂苷;卵磷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营养和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各式各样的保健品、滋补品中,大豆作为一种价廉物美、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卓越的食物资源备受人们的青睐。
近几年来,人们对大豆非营养性活性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些活性因子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大豆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苷、大豆卵磷脂、大豆植物甾醇及大豆膳食纤维等。
一、大豆多肽——新型功能性食品人体摄取蛋白质后,经消化道内蛋白酶的降解作用,将其降解成多肽、寡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并且主要以肽的形式吸收,肽类物质比氨基酸更易吸收利用,食用不过敏且不易造成腹泻等。
我国目前应用的多肽主要是从大豆蛋白中提取,统称大豆多肽,大豆多肽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平衡,润燥通便;促进矿物质吸收;抗氧化功能;调整血糖浓度;降胆固醇、降血脂功能;降血压功能。
二、大豆异黄酮——大豆中的软黄金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母核结构,是一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重活性。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可防止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止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重调节平衡功能。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是公认的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制剂,可抑制由生长因子诱导的PTK活性增高,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肿瘤转移。
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
![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c4324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e.png)
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在世界各地的饮食中,大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食物。
其不仅被用作主食、蛋白质来源,还可以制成豆腐、豆浆等多种豆制品。
然而,大豆中的蛋白质组成及其鉴定一直是研究者和消费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豆种子蛋白质的鉴定方法、组成及其健康影响,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
1. 蛋白质组成与鉴定方法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是其主要营养组分之一。
在鉴定大豆种子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包括电泳分析、质谱分析和基因组学方法。
其中,电泳分析是最常见的鉴定大豆种子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电泳图谱,了解大豆蛋白质的组成变化。
2. 大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主要由两类组分组成,即7S和11S蛋白。
7S蛋白是一种富含亮氨酸和蛋氨酸的球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
11S蛋白是一种含有富含硫氨酸和色氨酸的球蛋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这两类蛋白质在大豆中的比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种植环境和加工方法等。
3. 健康影响及应用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而闻名于世。
其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健康功能。
大豆蛋白质还可以用作食品配料、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等多个领域的原料。
在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大豆蛋白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就我个人而言,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是一项重要且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
通过了解大豆种子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健康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和功能特性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质量。
我也认为在大豆蛋白质鉴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结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大豆种子蛋白质的鉴定方法、组成及其健康影响。
电泳分析、质谱分析和基因组学方法是常用的鉴定大豆种子蛋白质的方法。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f22caef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6.png)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引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除了这些基本的营养物质外,大豆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植物化合物,称为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及其相关信息。
大豆异黄酮的定义和分类大豆异黄酮是一类由大豆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大豆异黄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醇等。
其中,大豆异黄酮主要是以异黄酮的形式存在。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癌细胞增殖、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是影响其保健功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豆品种、生长环境、加工方法等。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较高。
根据研究,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通常在10-1000mg/100g范围内。
其中,大豆中异黄酮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苷元,其含量约为100-1000mg/100g。
另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醇类物质,如大豆黄酮、大豆苷苷等。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是研究其含量和应用的重要步骤。
目前,常用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其中,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大豆粉末与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进行浸提,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溶剂,得到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物。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加速大豆异黄酮的提取过程。
大豆异黄酮001
![大豆异黄酮001](https://img.taocdn.com/s3/m/9e255418227916888486d7fb.png)
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研究(2008-11-27 09:09:11)标签:杂谈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早期的研究认为,大豆中的异黄酮化合物是引起大豆食品产生苦涩味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人们在加工中都设法将它除去。
直到1993年,L.Coward指出,大豆异黄酮可能是日本人癌症发病率比美国人低的主要原因,这就使得大豆异黄酮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1995年,H.Adercreutz首次报道,异黄酮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结构相似,故而具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活性,至此,大豆异黄酮成为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国务院于1995年开始批准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将大豆异黄酮列为豆资源优势,开发大豆异黄酮,不仅为保健品市场提供新资源,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1.自然界中的大豆异黄酮1.1分布与含量大豆异黄酮主要来源于大豆的种子,中国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为0.5‰~7‰。
异黄酮在大豆种子的各个部位积累量不同,许大申等分析了多个大豆品种不同部位的异黄酮含量,结果发现,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其中子叶中异黄酮占整粒大豆中异黄酮含量的80%~90%;M.Shimoyamade等研究发现,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含量也较突出;S. Kudor等比较了大豆异黄酮在子叶、种皮、胚轴和胚芽中的含量及异黄酮组分的分布,指出,胚芽中的活性组分—大豆异黄酮甙元含量比子叶中高出3~15倍,甚至更高,另外,分析表明,大豆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少,但异黄酮的种类非常丰富。
大豆异黄酮含量除了与大豆种子各部位有关外,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总量及各组分比例的差异上。
对日本、巴西、中国和韩国的大豆品种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大豆中的异黄酮组分也各不相同。
此外,环境因素,如大豆生长地的经度和纬度、在豆生长所处环境的温度、光照以及土壤肥力等,均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8种大豆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8种大豆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7a8df6aeaad1f346933fc7.png)
豆类是 中国传统 的药食 兼 用 的农 产 品资 源之 一 ,
不 仅含 有大 量蛋 白质 、 脂肪 、 氨 基酸 、 微量 元素 及维 生 素, 而且 还含 有黄 酮 类 及 酚类 物 质 , 这 2种 物 质 均 对 自由基 有清 除能力 , 是 天然 的抗 氧化 食 品¨I 2 。
加入 1 0 mL石 油醚振 荡 脱脂 2 4 h , 用1 5 m L体 积分 数
8 0 % 的甲醇 于超声 提取 仪 4 0℃提取 3 0 m i n后 , 3 0 0 0
r / m i n离 心 1 5 mi n后收 集上 清液 , 残渣 以同样 方 法 重 复提 取 2次 , 合 并 3次提取 液 , 4 0℃旋转 蒸发 后 用 甲
合物, 主要 由酚 酸 、 黄 酮 和单 宁类 物 质 组 成 。酚 类 化 合物 具有 良好 的清 除 自 由基 、 抗氧化、 抑 制脂 质过 氧 化等 作用 , 是潜 在 的 高 效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 s l 。X U 和T A K A H A S H I " 等 研究 表 明 , 黑 豆和 黄 豆 中含 有 大 量 的多酚类 化合 物 , 而且 还 具 有 较 高 的抗 氧 化 活 性 。 目前 , 关 于大豆 多 酚 的研 究 仅 限 于 测定 其 总 含 量 , 对 其 多 酚单体 的组 成 及 含量 鲜 见 报 道 。 为 了清 楚 的 了解大 豆种 子 的多 酚构成 情况 及生 理 活性 , 开发 出多 酚 总含 量 和某单体 含 量较 高 、 保 健作 用较 强 的大 豆品
DO I : 1 0 . 1 3 9 9 5 / j . c n k i . 1 1 —1 8 0 2 / t s . 2 0 1 7 0 1 0 4 0
大豆异黄酮.doc
![大豆异黄酮.doc](https://img.taocdn.com/s3/m/40a85c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4.png)
大豆副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酚类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Tan Seok Tyug a, K. Nagendra Prasad a, Amin Ismail a,b,*摘要:这篇文章旨在确定大豆副产品一般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异黄酮和自由酚类化合物。
与B级豆浆粉(GBSP)和大豆壳粉(SHP)相比,A级豆浆粉(GASP)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据报道,大豆壳中的灰分,水分与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而GBSP脂肪含量最高。
据β-胡萝卜素脱色法推测出的几种物质的抗氧化能力顺序为SHP≈GBSP>GASP, 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顺序为GASP≈GBSP>SHP,铁还原抗氧化能力顺序为GASP>GBSP>SHP。
实验测定出总酚含量在62.44-103.86毫克GAE/100克湿重范围,并且以自由形式存在的主要酚类化合物为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
利用酸水解能够增加所有大豆样品中提取出异黄酮的总量。
1、前言抗氧化剂是加入到油脂或含油食物中后,可以通过延缓油脂氧化延长其货架期的化合物。
人造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食品中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癌症(Namiki, 1990)。
因此,近年来从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的吸引力在于其低廉的成本,以及广泛地原料来源,如外皮擦伤的原料等(Kong, Amin, Tan, & Rajab, 2010)。
副产物中的有益成分来源于多种多样的酚类化合物(Amin & Mukhrizah, 2006)。
这些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氢化桂皮酸衍生物。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世界范围内消费最广的豆类食品,年均产量200万吨(FAO, 2006)。
在亚洲国家,大豆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豆浆粉,豆浆,豆腐,酱油,豆粉,豆油和豆豉。
通常,大豆加工成豆浆粉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含量的差别分析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含量的差别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64fd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单宁含量的影响因素
大豆品种:不同 品种的大豆单宁 含量不同
生长环境:土壤、 气候、光照等环 境因素影响单宁 含量
收获时间:过早 或过晚收获都会 影响单宁含量
加工方式:不同 的加工方式对单 宁含量有不同影 响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 宁含量的比较
大豆品种对单宁含量的影响
单宁含量:不同品种的大豆 单宁含量差异较大
单宁含量过低,大 豆口感平淡
单宁含量与蛋白质 、脂肪等营养成分 相互作用,影响大 豆口感
单宁含量与大豆营养价值的关系
单宁含量:大豆中的单宁含量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单宁含量高的大豆营养价值更高 品质影响:单宁含量高的大豆品质更好 健康影响:单宁含量高的大豆对健康更有益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 宁含量的应用前景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 宁含量与品质的关
系
单宁含量与大豆色泽的关系
单宁含量越高,大豆色泽越深 单宁含量越低,大豆色泽越浅 单宁含量适中,大豆色泽适中 单宁含量过高,大豆色泽过深,影响品质 单宁含量过低,大豆色泽过浅,影响品质
单宁含量与大豆口感的关系
单宁含量越高,大 豆口感越苦涩
单宁含量适中,大 豆口感更佳
THANK标豆题 原料中单 宁含量的差别分析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 含量的概述
PART Two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 含量的比较
PART Three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 含量与品质的关系
PART Four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 含量的应用前景
PART Five
结论
不同大豆原料中单 宁含量的概述
应用价值:单宁含量对大豆品质和用途有重要影响,如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 结论:不同大豆原料中单宁含量的差别分析有助于了解大豆品质和用途,为选种、育种和 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品种纳豆的多种功能活性成分比较
![不同品种纳豆的多种功能活性成分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d0996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a.png)
不同品种纳豆的多种功能活性成分比较许梦粤;余金毅;李慧;刘琴;曾长立;王红波【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24(45)13【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纳豆中的重要功能活性成分,以大豆、黑豆、赤小豆、绿豆、扁豆、鹰嘴豆、菜豆、豌豆、红豆和豇豆为原料制备纳豆,比较分析这些纳豆中纳豆激酶、多酚、纳豆多糖和γ-氨基丁酸的差异。
结果表明,10种不同品种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在985.31~2453.18 U/g之间,鹰嘴豆纳豆的纳豆激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总酚含量在1.44~3.21 mg GAE/g,酚酸物质总含量在19.754~183.902μg/g,黑豆纳豆、绿豆纳豆和豇豆纳豆中酚类物质组成丰富;多糖的得率在1.03%~15.11%,总糖含量在21.86%~58.40%,糖醛酸含量在4.26%~15.09%,其中菜豆纳豆多糖得率、总糖和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多糖(P<0.05);γ-氨基丁酸含量在4.97~15.99 mg/g,豇豆纳豆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扁豆纳豆中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纳豆(P<0.05)。
综合评价,黑豆、豇豆和菜豆是开发新品纳豆的理想原料。
【总页数】10页(P140-149)【作者】许梦粤;余金毅;李慧;刘琴;曾长立;王红波【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相关文献】1.不同品种谷子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差异化分析2.不同品种皮大麦与裸大麦的营养与功能活性成分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3.不同纳豆产品纳豆激酶纤溶活性的比较4.基于多种模式识别方法的不同品种蜡梅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5.不同品种藜麦营养与功能活性成分比较及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8b65ac6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3.png)
大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朱秀敏【摘要】@@ 大豆,于蝶形花科,豆属,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有豆荚类谷物的总称.豆呈椭圆形、球形,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系常与根瘤共生,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豆原产我国,称菽,今已有5000年的栽培种植历史.【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2页(P108-109)【作者】朱秀敏【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是有豆荚类谷物的总称。
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
大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常与根瘤共生,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
大豆原产我国,古称菽,至今已有5000年的栽培种植历史。
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仅次于肉、奶和蛋,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植物肉”“人造肉”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含油20%,除此之外还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苷、大豆磷脂等保健功能成份,另含有钙、磷、铁和维生素E、B1、B2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延年益寿、降压降脂、益智健脑及减肥的功效,还有预防老年耳聋等保健作用[1]。
大豆中营养素以外的保健功能成分统称“非营养素植物化学物”。
最具代表性的是异黄酮,它可存在于用水提取的分离大豆蛋白中。
因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所以也称“植物雌激素”,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保健作用。
一、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含有黄铜类化合物的总称。
大豆异黄酮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制成的植物性雌激素,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作用[2],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不同大豆品种的抗逆性比较分析
![不同大豆品种的抗逆性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4d9e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e.png)
不同大豆品种的抗逆性比较分析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逆境压力,包括干旱、高温、盐碱等。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稳定性,研究人员对不同大豆品种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干旱抗性比较干旱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逆境。
通过对不同大豆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干旱抗性。
通过耐旱性指标的评价,可以将大豆品种划分为高、中、低等级。
高耐旱性的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缓慢,但在恢复期能够快速恢复,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能力。
2. 高温抗性比较高温是另一个常见的逆境因素,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大豆品种在高温条件下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和产生较高的产量。
研究发现,耐热性与品种的细胞膜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耐热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细胞膜完整性,同时具备较强的清除活性氧能力。
3. 盐碱抗性比较盐碱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大豆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大豆品种对盐碱逆境的耐受性也不同。
一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能够在盐碱条件下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些品种具有盐碱胁迫下较低的离子累积,较高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在干旱、高温、盐碱等逆境条件下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抗逆性,可以为选育出更具抗逆性的大豆品种提供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品种的抗逆性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等。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除了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的品种外,还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控和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大豆的抗逆能力及产量质量。
豆类及其制品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豆类及其制品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f56728af45b307e87197a3.png)
中 图分 类 号 :T 2 42 S 1. 文 献 标 志码 :A d i 1.9 9 i n17 — 6 6 X) 0 20 .0 o: 03 6 /s . 1 9 4 ( . 1.3 1 js 6 2 0
试验证 明此化合 物有很 好的抗 氧化功能 。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强烈的抗 氧化 性 ,对于氧 自由基和脂过氧
收稿 日期 :2 1- 2 0 0 1 1— 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9 2 8 ,3 1 1 3 ) 3 72 6 1 7 7 9 ;教育部新 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 划项 目 ( E C 1— 7 6 ;教 育部 2 1 年度 0 N T 一0 07) 01 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 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 1D 0 0 7 0 0 1 ; 2 0 9 0 0 0 0 ) 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 目。 01 作者简介 :廖举兰 ( 9 一 ) 1 1 9 ,女 ,广西人 ,在读本科 ,研究方 向 : 品科学 。 食
P o r s e n t e An ix d n t i fS y e n F o s r g e s so 1 AO J -a L U a - a CHE Jn AT I u ln , I Xio n n , N ig ,S ORU Nrs wa, L U S u , EI O T  ̄u ‘ HENG n - in ‘ iaa s I h m Z a mi, C Yo g qa g
h v e n o e o e h ts o so e fo e e r h r o o g t , i n ix d n ci i a e n a mp r n s e t a e b e n ft o p t ft o d r s a c e s fr a ln i h h me wh l a t i a t t t h s b e n i o t t p c . e o a vy a a I h s p p r we s mma ie s me i - i o a d i - io s d e ft e a t xd n cv t n s y e n f o s n o a e t e n t i a e , u r o n vt n n vv t is o h n i i a ta ti i o b a o d ,a d c mp h z r u o y r d f r n e mo g df r n s e sn t o so n ix d n a a i . i e e c sa n i e e t s si g meh d f t i a tc p ct a a o y Ke r s sy e n;s y e n p o u t ; a t x d n a a i ; f n t n c ii y wod : o b a o b a r d cs n i i a t p ct o c y u ci a a t t ol vy
大豆抗氧化物含量的分析与鉴定研究
![大豆抗氧化物含量的分析与鉴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931b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e.png)
大豆抗氧化物含量的分析与鉴定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而抗氧化物的含量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豆,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食品,其抗氧化物含量备受瞩目。
本文将就大豆抗氧化物含量的分析与鉴定进行研究。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老年病也不断增多。
其中,氧化应激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氧化应激的发生则与抗氧化剂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大豆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其抗氧化物含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豆抗氧化物的种类大豆中的抗氧化物主要有多酚类、异黄酮类、黄酮类和维生素类等。
其中,异黄酮类和黄酮类是大豆独有的抗氧化物,在其他食品中较为罕见。
而维生素E则是大豆中最为常见的抗氧化物。
三、大豆抗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大豆中的抗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Folin-Ciocalteu法的大豆多酚类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将2g大豆样品磨成细粉,加入60mL乙醇中,煮沸20分钟,过滤。
取20mL过滤液加入80mL水,使其冷却。
将10mL试液加入25mL稀硫酸和2mLFolin-Ciocalteu试剂,振荡混合均匀,平衡30分钟,测量吸光度。
测量三遍并取平均值,计算多酚类含量。
四、大豆抗氧化物的生物活性大豆中的抗氧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
其中,异黄酮类和黄酮类的最主要功能是抗癌、降低胆固醇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
而维生素E则主要扮演抗氧化剂的角色,可以保护人体细胞不受氧自由基的伤害。
五、大豆抗氧化物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对大豆中的抗氧化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大豆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功能,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大豆及其制品发展的理论。
而国外学者则更多关注大豆抗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人体生理学上的反应。
六、大豆抗氧化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中的抗氧化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黑豆与黄豆成分对比
![黑豆与黄豆成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c54c6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4.png)
黑豆与黄豆成分对比王雅洁;陈新;贾艾玲;邱智东;杨晶【摘要】目的:比较黑豆与黄豆中各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通过系统文献调研,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黄豆与黑豆均富含蛋白质、异黄酮、维生素、D-松醇、总花色苷等成分,但含量差异较大.与黄豆相比,黑豆中蛋白质、异黄酮、D-松醇含量较高,维生素E含量较低,黑豆中总酚含量比黄豆高7.5~11.4倍,总花色苷含量比黄豆高42.5~57.8倍,黑豆的抗氧化能力比黄豆高43.8~56.0倍.结论:虽然黑豆与黄豆同属大豆类,有很多共性成分,但各成分含量的差异明显,黑豆与黄豆的性能有着本质区别,黑豆的药用保健价值远远大于黄豆;豆类保健品的开发应更倾向于黑豆.【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4【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黑豆;黄豆;成分;含量;药用保健价值【作者】王雅洁;陈新;贾艾玲;邱智东;杨晶【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源于中国,是先民从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1]。
黄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干燥成熟黄色种子,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干燥成熟黑色种子,通常所说大豆指黄豆。
黑豆与黄豆均含有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但黑豆在《本草纲目》等古书中便被记载入药:大豆有青、白、黄、褐、青、斑数色,黑者入药[2]。
2015版《中国药典》[3]中记录黑豆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等功效,可治疗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等症状。
而黄豆虽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营养成分,且被广泛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性、增强免疫力、抗癌等特性,被称为“植物肉”[4-5],但目前仍只作为普通食品,未曾入药。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介绍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0fa4c9159eef8c75ebfb322.png)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平衡性好而成为动物理想的植物性蛋白质源。
遗憾的是,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包括膜蛋白酶抑制子、凝集素、异黄酮、抗原蛋白、抗维生素因子、单宁、皂甙、脲酶、赖丙氨酸、硫葡萄糖甙和生物碱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通过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引起动物不良的生理反应等多种方式危害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豆及大豆制品在动物中的利用。
自从发现大豆中存在抗营养因子以来,人们就一直试图通过化学处理、热处理、挤压处理等方式削弱或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活性。
1、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特性按照抗营养作用方式的不同,通常将大豆抗营养因子分为以下6类:抑制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等;影响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因子,包括酚类化合物(单宁)和寡糖等;降低矿物元素利用的因子,如植酸;抗维生素因子,包括抗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和维生素B 12等因子;剌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如致过敏反应蛋白等以及其它一些抗营养因子,包括致甲状腺肿因子、皂甙、异黄酮和生氧糖甙等。
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致甲状腺肿因子及抗维生素因子具有对热敏感的特性,而皂甙、单宁、异黄酮、寡糖、致过敏反应蛋白及植酸等对热稳定。
2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2.1 大豆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蛋白酶抑制因子是指能和蛋白酶的必需基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使蛋白酶的活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一类物质。
通常所说的蛋白酶抑制因子是指蛋白质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rypsin Inhibitors,TI)。
根据其结构组成可分为库尼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unitz Trypsin Inhibitor,KTI)和包曼-伯克膜蛋白酶抑制因子(Bowmm-Birk Proteinase inhibitor,BBI)两类,生大豆中含有1.4%的KT I和0.6%BBI。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4868f0df78a6529647d5381.png)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1、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
主要存在于生豆中。
2、豆腥味:主要是脂肪酶的作用。
加热去除。
3、植酸: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加热可去除。
4、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是一种蛋白质,可以影响动物的生长。
加热透即可破坏。
豆类的天然活性成分:1、大豆异黄酮: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有雌激素样作用,双向调节激素水平。
2、大豆皂甙:抑制肿瘤生长,调节免疫,抗病毒,降血脂、抗氧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
3、胀气因子:是大豆低聚糖的作用。
可产生双岐因子等肠道益生菌。
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豆制品,除去了大豆内的有害成分,使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大豆的营养价值。
此外,不同的加工和烹调使大豆的消化吸收率明显上升,整粒大豆的消化率为65%,豆浆为85%,豆腐92—96%。
常见豆类的营养保健1、大豆:又称黄豆。
高蛋白、高脂肪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有“绿色奶牛”之称。
是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大豆含有优质的蛋白和豆固醇,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含“多肽”可降低血压。
生大豆不能吃。
严重的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者禁食。
绿豆:又名青小豆。
清热解毒、消肿、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可解有机磷农药中毒、铅中毒和酒精中毒等。
绿豆皮用于治疗眼病,有明目退翳的作用。
其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应与谷类搭配食用。
绿豆不宜煮的过烂,以免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不要用铁锅煮,会使绿豆汤变成黑色,不仅影响食欲会有毒副作用。
蚕豆:别名罗汉豆、佛豆,能益气健脾、利湿消肿。
含有磷脂、胆碱,是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增强记忆力、健脑。
抗癌食品,预防肠癌。
过敏体质人群食用易得“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缺陷,缺乏某种酶类所致。
与田螺同食容易引发结肠癌豆腐:是大豆的制品。
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另外还含有钙、镁、嘌呤、卵磷脂和半胱氨酸等物质。
几种黑豆成分、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
![几种黑豆成分、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e2950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4.png)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3GZ D L N Y G37);西安市科技局农业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1N Y Y F 062);西安医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S 202211840071)作者简介:党玉婷,女,西安医学院在读本科生.通信作者:张彦(1979 ),女,西安医学院副教授,硕士.E Gm a i l :110493988@q q.c o m 收稿日期:2023G01G26㊀㊀改回日期:2024G02G28D O I :10.13652/j .s p j x .1003.5788.2023.80044[文章编号]1003G5788(2024)03G0181G07几种黑豆成分㊁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s e v e r a l b l a c kb e a n c o m po n e n t s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n de n z ym e i n h i b i t i o n i n v i t r o 党玉婷1D A N GY u t i n g 1㊀张㊀彦1Z HA N GY a n 1㊀井波鑫1J I N GB o x i n g 1㊀苏晓萌2S U X i a o m e n g 2㊀柴希艳3C HA IX i ya n 3(1.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㊀710021;2.陕西福禄成工贸有限公司,陕西西安㊀710032;3.西安雨润百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陕西西安㊀710065)(1.X i a n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S h a a n x i 710021,C h i n a ;2.S h a a n x iF u l uC h e n g I n d u s t r ya n dT r a d eC o .,L t d .,X i a n ,S h a a n x i 710032,C h i n a ;3.X i a nY u r u nB a i d eH e a l t h M a n a ge m e n t C o .,L t d .,X i a n ,S h a a n x i 710065,C h i n a )摘要:目的:挑选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方法:测定了9种黑豆的总酚酸㊁总黄酮㊁缩合单宁㊁总花色苷㊁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并对黑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G淀粉酶㊁胰脂肪酶㊁乙酰胆碱酯酶㊁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总酚酸㊁总黄酮㊁缩合单宁㊁总花色苷含量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总多糖含量为小黑豆>黑豆>马料豆;总蛋白含量为马料豆>黑豆>小黑豆;抗氧化活性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体外试验发现,小黑豆与黑豆对多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强度各不相同.结论:不同品种黑豆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存在差异.黑豆更适合食用,马料豆和小黑豆药用价值更高.关键词:黑豆;活性成分;抗氧化作用;酶抑制作用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h e d if f e r e n c e i n b i o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 c o n t e n t a n db i o a c t i v i t y i n b l a c k b e a n s w e r ec o m p a r e d .M e t h o d s :T h e c o n t e n t so ft o t a l p h e n o l i c a c i d s ,t o t a lf l a v o n o i d s ,c o n d e n s e dt a n n i n s ,t o t a l a n t h o c y a n i n s ,t o t a l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a n d t o t a l pr o t e i n so f n i n e k i n d s o f b l a c k b e a n s 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T h e 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i e so fb l a c k b e a ne x t r a c t si n v i t r oa n dt h e i r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so nαGa m yl a s e ,pa n c r e a t i c l i pa s e ,a c e t y l c h o l i n e s t e r a s e a n d t y r o s i n a s ew e r e c o m p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t o t a l p h e n o l i c a c i d ,t o t a lf l a v o n o i d s ,c o n d e n s e dt a n n i n sa n dt o t a l a n t h o c y a n i n sw e r ea s f o l l o w s :e qu i n eb e a n >s m a l l b l a c kb e a n >b l a c kb e a n ;T o t a l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c o n t e n t :s m a l lb l a c k b e a n >b l a c k b e a n >h o r s eb e a n ;T o t a l p r o t e i n c o n t e n t :h o r s e b e a n >b l a c k b e a n >s m a l l b l a c k b e a n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h o r s eb e a n >s m a l lb l a c kb e a n >b l a c k b e a n .I n v i t r o e x pe r i m e n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l i t t l e b l a c k b e a n a n d b l a c k b e a nh a d i n h i b i t o r y ef f e c t so n m a n y e n z y m e s ,a n dt h e i n t e n s i t y w a s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n t e n t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b i o a c t i v es u b s t a n c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v a r i e t i e s o f b l a c k b e a n s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B l a c k b e a n sa r e m o r es u i t a b l ef o re a t i n g ,a n d h o r s eb e a na n ds m a l l b l a c kb e a n s h a v eh i g h e rm e d i c i n a l 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b l a c k b e a n ;a c t i v ec o m p o n e n t s ;a n t i o x i d a n te f f e c t ;e n z ym e i n h i b i t i o n 黑豆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如:黑豆㊁黑大豆㊁小黑豆和马料豆等[1].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性状 长6~12mm ,直径5~9mm ,种皮呈黑色或灰黑色,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作用[2].历代古籍均认为 种皮黑者方可做药用 且 黑者入药,小者质佳[3-4].近年来陕北地区种植栽培黑豆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全部为小粒品种[5].黑豆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大健康领域,在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和预防代谢综合征㊁肥胖和海尔默兹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这可能与黑豆中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抗氧化作用有关.但前人对黑豆的研究多集中在花青素㊁异黄酮等提取工艺上[7].对于适合药用的黑豆品种,魏玉等[8]指出中药炮制辅料黑豆汁应选用 乌衣黄仁小扁粒黑豆 ;李佳荣等[9]也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黑豆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提出优质药用的品种应是皮紧粒小的;李瑞等[10]比较了可作为豆芽㊁豆腐等豆制品的黑豆品种.从药用及食用价值两方面对黑豆进行综合评价,181F O O D &MA C H I N E R Y 第40卷第3期总第269期|2024年3月|以及对不同品种黑豆活性进行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体外酶抑制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是初步筛选生物活性的一种简便的方法[11].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关键酶;αG淀粉酶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乙酰胆碱酯酶是生物神经传导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11].以上酶抑制作用均与预防代谢综合征有关,与氧化应激也有关[11].当前虽有黑豆体外抗氧化的研究[12],但尚未见对黑豆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抑制作用研究.研究拟比较不同品种黑豆的主成分,并测定黑豆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明确其生物活性,探讨其在代谢综合征的辅助预防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阐释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提供基础数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主要材料与试剂黑豆样品:含水量<5%,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3]中有关中国大豆品种分类标准,按照籽粒重量将其分为大粒(百粒重18.0g以上)㊁中粒(百粒重12.0~17.9g)㊁小粒(百粒重11.9g以下)三类(见表1),市售;表1㊀各黑豆样品信息T a b l e1㊀S a m p l e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b l a c kb e a n样本样品编号样本来源百粒重量/g平均直径/mm分级子叶颜色小黑豆X H D01河南郑州登封㊀10.316~8小粒黄色㊀小黑豆X H D02陕西横山㊀㊀㊀14.456~8中粒焦黄色小黑豆X H D03陕西吴堡㊀㊀㊀10.106~8小粒黄色㊀小黑豆X H D04黑龙江绥化㊀㊀10.416~8小粒黄色㊀黑豆㊀H D01黑龙江哈尔滨㊀40.478~10大粒绿色㊀黑豆㊀H D02内蒙古巴彦淖尔42.9710~12大粒绿色㊀黑豆㊀H D03山东沂蒙山㊀㊀19.508~9大粒绿色㊀黑豆㊀H D04山东丹波㊀㊀㊀55.5210~12大粒黄色㊀马料豆M L D01山东滨州㊀㊀㊀1.483~5小粒黄褐色㊀㊀没食子酸㊁石杉碱甲㊁曲酸㊁矢车菊素G3GOG葡萄糖苷㊁(+)G儿茶素标准品:纯度>98%,宝鸡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林酚:分析纯,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G二苯基G2G三硝基苯肼(D P P H):分析纯,成都艾科达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2ᶄG联氮双(3G乙基苯并噻唑啉G6G磺酸)二铵盐(A B T S):分析纯,美国S i g m a公司;αG淀粉酶:13U/m g,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胰脂肪酶:15~35U/m g,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乙酰胆碱酯酶(A C h E):200~1000U/m g,美国S i g m a公司;酪氨酸酶:500U/m g,宝鸡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G酪氨酸:分析纯,上海萨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维生素C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奈哌齐: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奥利司他: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1.2㊀主要仪器与设备酶标仪:R e a d M a x1900/1900P l u s型,上海生物闪谱科技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 QG250B型,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X DG52A A型,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凯氏定氮仪:K1100F型,深圳市赛亚泰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1.3㊀试验方法1.3.1㊀不同方法制备黑豆样品(1)超声提取:黑豆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黑豆粉2g,按1ʒ10(g/m L)的料液比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60ħ超声提取2h后7000r/m i n离心8m i n,取上清液,残渣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提取1次,合并两次上清液,得质量浓度为100m g/m L黑豆提取液.另取20g黑豆粉同以上操作.将超声提取液浓缩蒸干制得黑豆提取物浸膏.称取浸膏125m g用p H为7.2~7.4的P B S缓冲液配成质量浓度为2.5m g/m L样品溶液,再稀释为质量浓度0.5,1.0,1.5,2.0,2.5m g/m L的黑豆提取物样品溶液.(2)丙酮提取:取0.5g过筛后的黑豆粉,置于5m L 酸性70%丙酮(0.5%乙酸)溶液中超声3h,避光静置12h后,3000r/m i n离心10m i n,取上清液.残渣按相同方法再提取1次,合并浸提液,得黑豆提取液.1.3.2㊀黑豆主成分测定(1)总酚酸含量:参照文献[11]取1.3.1中超声提取制备的黑豆提取液,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酸含量.(2)总黄酮含量:以(+)G儿茶素为标准品,取1.3.1281营养与活性N U T R I T I O N&A C T I V I T Y总第269期|2024年3月|中丙酮提取制备的黑豆提取液,参照文献[14]采用亚硝酸钠 硝酸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以每毫克儿茶素当量表示(m g C A E /g 样品).(3)缩合单宁含量:以(+)G儿茶素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盐酸法,参照文献[15]略作修改,取1.3.1中丙酮提取制备的黑豆提取液采用香草醛甲醇溶液 浓盐酸法,测定黑豆样品中缩合单宁的含量,结果以每毫克儿茶素当量表示(m g C A E /g 样品).(4)总花色苷含量:参照文献[16]修改如下:取1.3.1中超声提取制备的黑豆提取液3m L ,分别用p H 1.0的0.025m o l /LK C l 溶液和p H4.5的0.4m o l /L 醋酸钠缓冲溶液定容至10m L .平衡1h 后,分别在530,700n m处测吸光值,按式(1)~式(3)计算总花色苷含量(以矢车菊素G3GO G葡萄糖苷计).A λm a x =(A 530n m -A 700n m )pH1.0-(A 530n m -A 700n m )pH4.5,(1)C =A λm a x ˑ103ˑM W ˑD ˑF εˑl,(2)W A =C ˑ10-3ˑVM ˑ100,(3)式中:A λm a x 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A 530n m 530n m 处的吸光度;A 700n m 700n m 处的吸光度;M W 矢车菊G3GO G葡萄糖苷的相对分子质量,449.2;D稀释体积;F浓度校正因数;ε 消光系数,29600L /(m o l c m );l 光路长度,c m ;W A 总花色苷含量,m g/100g ;C 花色苷质量浓度,m g/L ;V 待测液的体积,m L ;M 样品质量,g.(5)总多糖含量:取1.3.1中丙酮提取制备的黑豆提取液,参照文献[17]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黑豆中总多糖.(6)总蛋白含量:取粉碎过100目筛的黑豆粉末,按G B5009.5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㊀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凯氏定氮法)测定总蛋白含量.1.3.3㊀抗氧化活性(1)D P P H 自由基清除活性:参照文献[18]修改如下:取1.3.1中超声提取制备的黑豆粗提液和D P P H 溶液与无水乙醇反应测吸光度,按式(4)计算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Y =(A 2+A 3)-A 1A 2ˑ100%,(4)式中:Y D P P H 自由基清除率,%;A 1 待测试样吸光度;A 2不加待测试样而用无水乙醇代替待测试样的吸光度;A 3待测试样自身的吸光度.(2)A B T S 自由基清除活性:参照文献[16]修改如下:将A B T S 水溶液与K 2S 2O 8水溶液混合暗反应12h 后,用甲醇稀释使其吸光度在0.78~0.82,得A B T S 自由基工作液.在1.3.1中超声提取的黑豆提取物样品溶液或无水乙醇中加入A B T S 自由基工作液混匀测定吸光度.按式(5)计算A B T S 自由基清除率.Y =1-A 1A 0()ˑ100%,(5)式中:Y A B T S 自由基清除率,%;A 0 无水乙醇+AB T S 自由基工作液的吸光度;A 1 提取液+A B T S 自由基工作液的吸光度.1.3.4㊀体外酶抑制活性研究(1)胰脂肪酶:参照文献[19]的方法配制胰脂肪酶溶液㊁底物P N P P 溶液和阳性药奥利司他溶液.在1.3.1中超声提取的黑豆提取物样品溶液中加入缓冲液和胰脂肪酶,反应体系如表2所示,测定各组吸光度,按式(6)计算胰脂肪酶抑制率.Y =1-A 3-A 4A 1-A 2()ˑ100%,(6)式中:Y 抑制率,%;A 1空白组吸光度;A 2空白对照组吸光度;A 3抑制组吸光度;A 4抑制对照组吸光度.㊀㊀(2)αG淀粉酶:参照文献[20]的方法配制αG淀粉酶溶液㊁淀粉溶液和D N S 显色剂溶液.根据如表3所示的反应体系测定在1.3.1中超声提取的黑豆提取物样品溶液各组的吸光度,按式(6)计算αG淀粉酶抑制率.㊀㊀(3)乙酰胆碱酯酶:以阳性药石杉碱甲为阳性药,参照文献[21]的方法测定各黑豆提取物的吸光度,按式(7)计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Y =1-A 样品-A 背景A 空白()ˑ100%,(7)表2㊀胰脂肪酶反应体系T a b l e 2㊀R e a c t i o n s y s t e mo f p a n c r e a t i c l i pa s e μL 组别底物样品胰脂肪酶液P B S 空白组(A 1)500100100空白对照组(A 2)5000200抑制组(A 3)501001000抑制对照组(A 4)501000100381|V o l .40,N o .3党玉婷等:几种黑豆成分㊁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表3㊀αG淀粉酶活性测定体系㊀T a b l e3㊀αGa m y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μL 组别淀粉酶样品淀粉P B S D N S 空白组(A1)100010080050空白对照组(A2)0010090050抑制组(A3)10010010070050抑制对照组(A4)010010080050式中:Y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A样品 只加样品吸光度;A背景 P B S溶液代替酶液吸光度;A空白 溶剂代替样品吸光度.(4)酪氨酸酶:参照文献[22],按式(8)计算酪氨酸酶抑制率.Y=(A-B)-(C-D)A-Bˑ100%,(8)式中:Y 酪氨酸酶抑制率,%;A 空白对照组(PB S130μL+酶50μL+底物20μL)吸光度;B 空白背景组(P B S180μL+底物20μL)吸光度;C 不同浓度样品组(P B S80μL+酶50μL+样品溶液50μL+底物20μL)吸光度;D 试验背景组(P B S130μL+供试品溶液50μL+底物20μL)吸光度.1.3.5㊀数据处理㊀平行测定3次,数值用 XʃS,使用O r i g i n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采用S P S S S t a t i s t i c s23.0软件计算I C50值.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各黑豆样品的浸膏提取率将1.3.1项下超声提取液浓缩蒸干制得的各黑豆样品的浸膏计算提取率,提取率为浸膏质量与提取之前的黑豆粉总重之比,详见表4.表4㊀各黑豆样品的浸膏提取率T a b l e4㊀E x t r a c t i o n r a t e o f e x t r a c t f r o me a c h2.2㊀各黑豆总酚酸㊁总黄酮㊁缩合单宁㊁花色苷㊁多糖与总蛋白含量小黑豆和马料豆中总酚酸含量和总黄酮㊁缩合单宁含量普遍远高于黑豆,以上3种分成含量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尤其是小黑豆的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含量约是黑豆的5~10倍,马料豆约是黑豆的8~20倍.就总花色苷㊁总多糖和总蛋白含量而言,小黑豆与黑豆含量差别不大.比较发现总花色苷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总多糖为小黑豆>黑豆>马料豆,总蛋白为马料豆>黑豆>小黑豆,详见表5.2.3㊀黑豆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各类黑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马料豆>小黑豆>黑豆.黑豆各类品种中马料豆的抗氧化活性最好,但相同质量浓度下均不及阳性药维生素C(V C)的抗氧化活性,详见图1㊁图2及表6.2.4㊀黑豆提取物体外酶抑制活性2.4.1㊀胰脂肪酶㊀以样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各样品质量浓度与抑制率的曲线图,见图3.各品种黑豆粗提物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I C50,结表5㊀各黑豆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T a b l e5㊀C o n t e n t o fm a i n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i ne a c hb l a c kb e a n s a m p l e品种编号总酚酸含量/(m g g-1)总黄酮含量/(m g C A E g-1)缩合单宁含量/(m g C A E g-1)总花色苷含量/(m g g-1)总多糖含量/(m g g-1)总蛋白含量/(m g g-1)X H D0111.541868.9850264.33060.242650.3961357X H D0212.677366.9419187.24890.144255.1066362X H D0311.278980.6987273.77490.208054.2561363X H D0414.195276.2234262.94170.286059.6536340H D015.725113.494115.86360.046137.1806373H D021.812719.555350.58510.094047.9755375H D037.422314.016236.69650.113951.8027372H D041.183313.312541.69640.038744.4753365M L D0120.7211143.1458382.52260.258539.9284424481营养与活性N U T R I T I O N&A C T I V I T Y总第269期|2024年3月|果见表7.㊀㊀由图3和表7可知,各黑豆提取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胰脂肪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小黑豆>黑豆>马料豆.其中,小黑豆和黑豆的抑制效果优于阳性药奥利司他.2.4.2㊀αG淀粉酶㊀以样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得各样品质量浓度与抑制率的曲线图,见图4.计算各黑豆提取物对αG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I C50,结果见表8.㊀㊀由图4和表8可知,各类黑豆提取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αG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马料豆>黑豆>小黑豆.图1㊀体外对D P P H自由基清除曲线F i g u r e1㊀I nv i t r o s c a v e n g i n g c u r v e o fD P P Hf r e e r a d i c a l o f e x t r a c ts图2㊀体外对A B T S自由基清除曲线F i g u r e2㊀A B T S f r e e r a d i c a l s c a v e n g i n g c u r v e s o f e x t r a c t s i nv i t r o表6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I C50值T a b l e6㊀I C50v a l u e o f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e x t r a c t so f b l a c kb e a n i nv i t r o品种清除D P P H自由基的I C50值清除A B T S自由基的I C50值X H D0123.97714.824X H D0220.60619.530X H D0329.45918.163X H D0428.02715.573H D0196.44579.889H D0249.30440.794H D0357.03251.353H D04111.85991.277M L D0113.26910.303V C0.1640.9142.4.3㊀乙酰胆碱酯酶㊀以样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各样品质量浓度与抑制率的曲线图,见图.计算黑豆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图3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F i g u r e3㊀T h e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o f b l a c kb e a ne x t r a c t o np a n c r e a t i c l i p a s e i nv i t r o581|V o l.40,N o.3党玉婷等:几种黑豆成分㊁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I C50,结果见表9.㊀㊀由图5和表9可知,除黑豆外,小黑豆㊁马料豆及花青素单体(矢车菊素G3GOG葡萄糖苷)和阳性药石杉碱甲对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小黑豆>马料豆.表7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抑制胰脂肪酶的I C50值T a b l e7㊀I C50v a l u e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l i p a s e i n h i b i t e db y图4各黑豆提取物体外对αG淀粉酶的抑制作用F i g u r e4㊀T h e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o f b l a c kb e a ne x t r a c t o nαGa m y l a s e i nv i t r o表8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抑制αG淀粉酶的I C50值†T a b l e8㊀I C50v a l u e o fαGa m y l a se i n h i b i t e db y b l a c kb e a n㊀†㊀I C50值无法检测.图5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F i g u r e5㊀T h e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o f b l a c kb e a ne x t r a c t s o na c e t y l c h o l i n e s t e r a s e i nv i t r o 2.4.4㊀酪氨酸酶㊀以样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各样品质量浓度与抑制率的曲线图,见图6.计算粗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I C50,结果见表10.表9㊀各黑豆提取物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I C50值†T a b l e9㊀I C50v a l u e o f b l a c kb e a ne x t r a c t i n h i b i t e d50值无法检测.图6黑豆提取物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F i g u r e6㊀T h e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o f b l a c kb e a ne x t r a c to n t y r o s i n a s e i nv i t r o表10㊀黑豆提取物体外抑制酪氨酸酶的I C50值T a b l e10㊀I C50v a l u e o f b la c kb e a ne x t r ac t i n h i b i t s㊀㊀由图6和表10可知,各类黑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酪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黑豆>马料豆>小黑豆.其中,黑豆的抑制效果优于阳性药曲酸.3㊀结论酚酸㊁黄酮㊁花色苷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种疾病治疗密切相关,而小黑豆的总酚酸㊁总黄酮㊁缩合单宁㊁总花色苷和总多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故小黑豆的药用价值更高.马料豆其百粒重量仅为小黑豆的1/10,黑豆的1/40.而马料豆除多糖含量外,其余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均高于小黑豆和黑豆,其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也较好.这印证了前人[8-9]提出的药用黑豆炮制何首乌等药材时应选择小黑豆的观点.681营养与活性N U T R I T I O N&A C T I V I T Y总第269期|2024年3月|研究从药用和食用两个方面评价不同黑豆品种,发现黑豆体外有抗氧化和抑制多种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作用,其有辅助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应用价值[23].后期可加强小黑豆药用价值的开发与研究,进一步开展整体动物体内试验进而对黑豆不同品种降脂降糖和预防海尔默兹综合征等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张宽朝,李敏,汪炜姿,等.近20年国内外黑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基于时空发展态势的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20, 36(4):81G86.ZHANG K C,LI M,WANG W Z,et al.Bibliometric study o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black soybean research in the past20 years:Analysis of spaceGtime development status[J].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20,36(4):81G86.[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10.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Chinese pharmacopoeia:Part II[S].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2020:1010. [3]刘江,吴海军,陈兴福.关于«中国药典»中黑豆鉴别方法的商榷与质量评价标准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21,22(5): 418G423.LIU J,WU H J,CHEN X F.Discussion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idou"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J].Drug Standards of China,2021,22(5):418G423.[4]林王敏,翁倩倩,邓爱平,等.黑豆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8):4519G4527.LIN W M,WENG Q Q,DENG A P,et al.Textual research on sojae semen nigrum[J].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45(18):4519G4527.[5]高晶晶,慕苗.陕北小粒黑豆中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河南科学,2018,36(9):1367G1371.GAO J J,MU M.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black beans in northern Shaanxi[J].Henan Science,2018,36(9):1367G1371.[6]王双侠,苏适,柴宝丽.黑豆中大豆异黄酮超声波法提取工艺优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2):70G72.WANG S X,SU S,CHAI B L.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on soy isoflavones from back beans[J].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37(2):70G72.[7]孙长波,刘宏群.黑豆中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137G141.SUN C B,LIU H Q.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saponins from black bean[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24):137G141.[8]魏玉,王彬,石延榜,等.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中药炮制辅料黑豆汁的制备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3):605G608.WEI Y,WANG B,SHI Y B,et al.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black soybean juice by multiGindex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methd[J].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23,34(3):605G608.[9]李佳荣,刘美,邓莎,等.不同产地黑豆质量评价[J].中成药, 2022,44(8):2554G2559.LI J R,LIU M,DENG S,et al.Quality assessment forsojae semennigrum from different habitats[J].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22,44(8):2554G2559.[10]李瑞,白伟,梁鸡保,等.优质专用小粒黑豆品种选育及其豆制品表现研究[J].大豆科技,2022(6):6G14.LI R,BAI W,LIANG J B,et al.Breeding of high qualityspecialized small grain black bean varieties and study on theperformance of soybean products[J].Soybean Science& Technology,2022(6):6G14.[11]余雨婷,张彦,张迎,等.紫苏体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四种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2,33(4):63G71.YU Y T,ZHANG Y,ZHANG Y,et al.Study on enzyme inhibitionof perilla in vitro on metabolic syndrome[J].Chinese Food Additives,2022,33(4):63G71.[12]张榕欣,邱英莲,邓金兰,等.超声波辅助双酶法制备黑豆多肽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饲料研究,2022,45 (13):79G82.ZHANG R X,QIU Y L,DENG J L,et al.UltrasoundGassisted doubleGenzyme method for prepa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blacksoybean peptides and study on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J].Feed Research,2022,45(13):79G82.[1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824.China 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Editorial Committee.Chinese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crop volume:Volume II[M].Beijing:Agricultural Publishing House,1991:824.[14]李思荻.高抗氧化能力豆类的筛选及其黄酮类物质消化吸收效果的评价[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17.LI S D.Bean with high antioxidant flavonoids in the seletction and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D].Daqing: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0:17.[15]BURNS R E.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tannin in grain sorghum[J]. Agronomy Journal,1971,63:511G512.[16]WANG Y W,LUAN G X,ZHOU W,et al.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UPLCGTripleGTOF/MS analysi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of anthocyanins from lycium ruthenicum murr[J].Food Chemistry, 2018,249:119G126.[17]张小荣,黄钰芳,何海,等.差示苯酚 硫酸法结合DNS法测定红芪多糖(HPS)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186G189,253.ZHANG X R,HUANG Y F,HE H,et al.Differential phenolGsulfuric acid method combined with DN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content of hedysarum polysaccharides(HPS)[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2,50(4):186G189,253.(下转第195页)781|V o l.40,N o.3党玉婷等:几种黑豆成分㊁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23]KIM D,LANGMEAD B,SALZBERG S L.HISAT:A fast splicedaligner with low memory requirements[J].Nature Methods,2015, 12(4):357G360.[24]陈美珺,梁统,周克元.原花青素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2):1080G1082. CHEN M J,LIANG T,ZHOU K Y.The antiGinflammatory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roanthocyanid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08,29(12):1080G1082.[25]ZHENG W C,FENG Y J,BAI Y J,et al.Proanthocyanidinsextracted from grape seeds inhibit the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 through the MAPK/AkT pathway[J].Food Bioscience,2022,45:101337.[26]SINGLETARY K W,MELINE B.Effect of grape seedproanthocyanidins on colon aberrant crypts and breast tumors in a rat dualGorgan tumor model[J].Nutrition and Cancer,2001,39(2): 252G258.[27]杜宏,张娜,高霞,等.莲房原花青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及凋亡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891G893.DU H,ZHANG N,GAO X,et al.The effect of Lianfang proanthocyanidins on the growth and apoptosis of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HepG2[J].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08,24 (6):891G893.[28]梁慧敏,时小燕,梁志刚,等.原花青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G7721的诱导分化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21):18G19.LIANG H M,SHI X Y,LIANG Z G,et al.The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effect of procyanidins on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SMMCG7721[J].China Medical Frontier,2010,55(21):18G19.[29]许慧.莲房原花青素诱导ROS积蓄介导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5G15.XU H.Study on the induction of ROS accumulation mediated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HepG2cells by Lianfang proanthocyanidins[D].Zhenjiang:Jiangsu University,2016:5G15.[30]MALDONADO M E,BOUSSEROUEL S,GOSSE F,et al. Implication of NFGκB and p53in the expression of TRAILGdeath receptors and apoptosis by apple procyanidins in human metastatic SW620cells[J].Biomédica Revista Del Instituto Nacional de Salud,2010,30(4):577G580.[31]卢婷婷,梁统.原花青素对ILG1β诱导的A549细胞环氧合酶G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30(2):1G3.LU T T,LIANG T.Effect of procyanidins on the COXG2 prommoter activity in A549cells induced by ILG1β[J].Journal of Zhengzhou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 College,2010,30(2): 1G3.[32]ENGELBRECHT A M,MATTHEYSE M,ELLIS B,et al. Proanthocyanidin from grape seeds inactivates the PI3Gkinase/PKB pathway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a colon cancer cell line[J]. Cancer Letters,2007,258(1):150G153.[33]栾秋英.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的研究进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34(6):126G129.LUAN Q Y.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a cells by natural drug active ingredients [J].Journal of Henan Workers Medical College,2010,34(6): 126G129.[34]ZHANG R,YU Q,LU W,et al.Grape seed procyanidin B2promotes the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via regula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Onco Targets and Therapy,2019,12:4109G4118.(上接第187页)[18]王宁,张叶韬,芦晓芳.黑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71G176.WANG N,ZHANG Y T,LU X F.Extraction of isoflavones from Glycine max and its ability to scavenge DPPH free radical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2,50(1):171G176.[19]LIANG L F,WANG T,CAI Y S,et al.Brominated polyunsaturatedlipids from the Chinese sponge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as a new class of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s[J].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4,79(8):290G297.[20]田丝竹,李绪文,臧爽,等.10种野生植物果实对αG淀粉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酚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分析化学,2021,49(3):449G459.TIAN S Z,LI X W,ZANG S,et al.Investigation ofαGamylas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phenolic compounds,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en kinds of wild fruits[J].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21,49(3):449G459.[21]丁林玲,谢颖欣,高伟,等.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G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能力[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058G1065.DING L L,XIE Y X,GAO W,et al.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αGglucosidase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 ability of Akebiatrifoliata pulp extracts[J].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21,52 (4):1058G1065.[22]黄淑安,丁红霞,杨远帆,等.琯溪蜜柚疏果黄酮酶法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J/OL].食品工业科技. (2023G11G03)[2023G11G22].https:///10.13386/j.issn1002G0306.2023060298.HUANG S A,DING H X,YANG Y F,et al.EnzymeGassisted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Guanxi Pomelo fruit and its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activity[J/OL].Food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G11G03)[2023G11G22].https:///10.13386/j. issn1002G0306.2023060298.[23]余雨婷,张彦,张迎,等.基于分子对接探究紫苏粗提物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抑制作用[J].食品与机械,2022,38(4): 183G188.YU Y T,ZHANG Y,ZHANG Y,et al.Explore the inhibitory effectof Perilla crude extract on metabolic syndromeGrelated enzymesbased on molecular docking[J].Food&Machinery,2022,38(4): 183G188.591|V o l.40,N o.3郑万财等: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H e p G2细胞基因及其相关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周萌,马玉荣,黄惠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本文以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十种大豆作为研究对象,大豆制粉后测定了其总酚、总黄酮、异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FRAP、ORAC),并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型显著影响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品种间的总酚含量为3.18~4.47 mg GAE/g,其中品种HC5与HC6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总黄酮含量为0.27~0.39 mg CE/g,其中HC3与HC2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总异黄酮含量为720.24~1285.47 μg/g,其中HX3和HC6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对于DPPH和FRAP值,HX1和GXD2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值,而品种HX5与HX9的ORAC值分别最高与最低。
DPPH、FRAP与TPC、TFC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ORAC与异黄酮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
综合比较发现HC5、HX1、HX9等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HX1、HX5等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是生产优质大豆食品的原料。
关键词:总酚;总黄酮;异黄酮;抗氧化性文章篇号:1673-9078(2015)4-137-143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4.022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Soybean CultivarsZHOU Meng, MA Y u-rong, HUANG Hui-hua(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 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n soybean cultivars that are widely grown in South China were examined. Soy flours were prepared, and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TFC), isoflavone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based on 2,2-dipheni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were measur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bioactive compound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analyzed. Bioactive compound cont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ybean genotype. The TPCs of soybean cultivars ranged from 3.18 to 4.47 mg GAE/g, an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tents were detected in cultivars HC5 and HC6, respectively. The TFCs ranged from 0.27 to 0.39 mg CE/g, an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tents were detected in cultivars HC3 and HC2, respectively. The isoflavone contents ranged from 720.24 to 1,285.47 μg/g, an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tents were detected in cultivars HX3 and HC6. Cultivars HX1 and GXD2 exhibited the highest DPPH and lowest FRAP value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ORAC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cultivars HX5 and HX9, respectively. DPPH and FRA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PC and TFC, respectively, while ORAC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oflavone content. Based on th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C5, HX1, and HX9 were much richer in bioactive compounds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 while HX1 and HX5 ha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an b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soy-based foods.Key words:total phenolics; total flavonoids; isoflavones; antioxidant activity收稿日期:2014-06-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978)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172110017))作者简介:周萌,女,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马玉荣,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黄惠华,男,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科学与工程,天然活性产物的分离,食品生物技术等中国的大豆产量及消费均居于世界前列,大豆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源,其本身及豆制品含有独特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大豆及豆制品具有的健康促进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1],而其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密切相关。
Lee等发现总酚含量与豆科作物的抗氧化作用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而其它的一些非酚类物质,包括抗坏血酸、植酸、皂甙等也137能共同促进这一抗氧化活性[2]。
而且从酚类、黄酮类等的结构上看,酚类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与其供氢体的结构密切相关,而黄酮类具有多酚类和吡喃环的结构组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3]。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类特殊的黄酮类物质,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5],目前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
这三大类物质是目前大豆研究中被认为与其抗氧化性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而从国内到国外,大豆品种来源广泛,品种各异。
关于大豆的抗氧化活性,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些豆制品的工艺优化、豆类抗氧化活性或者大豆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涉及到品种的影响及差异分析较少。
本文选取了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10种杂交大豆,定量测定了其中具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这10种大豆的抗氧化活性(DPPH,FRAP及ORAC),以期发现品种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与生物活性成分充分的相关性,为选择富含生物活性物质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原材料大豆品种,生产优质的大豆及豆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原料由华南农业大学年海教授的研究团队提供。
从试验田2011年收获的10种选育出来的非转基因大豆,分别为华春1号(HC1)、华春2号(HC2)、华春3号(HC3)、华春5号(HC5)、华春6号(HC6)、华夏1号(HX1)、华夏3号(HX3)、华夏5号(HX5)、华夏9号(HX9)、桂夏豆2号(GXD2)。
剔除原料中坏粒、非整粒及外来杂物。
1.1.2 主要试剂六种异黄酮标品(黄豆苷元,黄豆甙,染料木黄酮,染料木甙,黄豆黄苷,黄豆黄甙)购自International Laboratory,USA(South San Franci sco, CA., USA);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购自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Tokyo, Japan);三吡啶三吖嗪(TPTZ)购自广州飞博生物科技公司;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APH)及(+)-水合儿茶素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购自Sigma-Aldrich (St. Loui s, MO);没食子酸单水合物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上海有限公司1.1.3 主要仪器设备岛津分光光度计,UV-1800, Shimadzu, Japan;荧光酶标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Dionex UltiMate 3000色谱仪,Dionex系统,串联四元液相泵,UltiMate 3000可变波长检测器;色谱柱为V enusil MP-C18 column,5 µm,250×4.6 mm i.d., Agela Technologies Inc., USA。
1.2 试验方法1.2.1 样品制备异黄酮提取方法参考Xu and Chang[6]报道的方法。
称取0.5 g豆粉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5 mL 70%乙醇(用作ORAC检测)或者50%丙酮(用作总酚、总黄酮、异黄酮含量及DPPH、FRAP检测)。
将其在室温下以250 r/min的速度在摇床中振荡提取3 h,4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残留物另取5 mL 试剂提取,再次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汇总后备用,4 ℃下避光保存。
1.2.2 总酚含量测定TPC的检测方法参考Xu and Chang[6]的报道。
取提取液100 µL,加入2.95 mL蒸馏水,250 µL福林酚试剂,混匀,室温下放置8 min,再加入750 µL Na2CO3溶液(7%)混匀。
然后加入950 µL蒸馏水,将其放在室温下黑暗处2 h后,在765 nm处测吸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