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整个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今后,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的现象,力求做得更好。

《桂花雨》第一课时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而丰富。

二、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当然生字词的教学不可忽视,还要体会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表示桂花香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桂花的朴实,香味迷人。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桂花的香气迷人。

五、教学难点:“拣”与“捡”的区别,体会桂花的香气迷人。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八月异香来(打一花卉)板书:桂花2、欣赏写桂花的诗句:中秋前后,桂花竞相开放。

那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

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

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耀眼,特别美,在我眼中没有任何一种花树能与它媲美了。

自古以来,描写桂花的诗句很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愈3、积累写桂花香的词语: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学生交流。

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形容桂花的香味,出示: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沁人心脾4、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故事内容;2.掌握桂花雨的主题和寓意;3.学会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桂花雨》。

能力目标1.善于归纳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2.能够描述和解释故事情节;3.能够进行诗歌鉴赏,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归纳;2.诗歌《桂花雨》的鉴赏。

难点1.桂花雨的寓意理解;2.诗歌中的古文理解和诗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桂花雨》故事文本;2.《桂花雨》诗词原文;3.教学课件及辅助教学工具;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2.激发学生对《桂花雨》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桂花雨的故事(15分钟)1.课堂朗读《桂花雨》故事;2.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3.学生互动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步:学习《桂花雨》诗词(20分钟)1.学习诗词《桂花雨》的原文;2.解释诗句中的生字词语;3.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含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1.小组内互相分享对《桂花雨》的理解;2.利用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展示。

第五步: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桂花雨》故事和诗词的内容,但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为《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一、分享童趣,引入课题。

1、老师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愿望,畅谈自己的开心童年。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作者的童年趣事有关,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师生合作画简笔画——“桂花雨”,并借助PPT桂花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桂花雨中,美美地闻着这迷人的“桂花香”,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自主习字,仿师“讲授”。

1、出示自读提示:通过自学课后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4、指名学生上台扮演小老师,讲解生字的识字方法,强调较难的字音、字形。

如:“拙”的读音,“拣”的写法等等。

5、老师在田字格上范写“糕”,讲解写字的方法。

6、用个人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7、学生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并仿写。

三、三字词语,提炼文章。

1、大屏幕出示:再读课文,用三个字给每个自然段加上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指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自然段加标题,并由学生板书在简笔画上。

【爱桂花、桂花香、摇桂花、食桂花、思桂花】3、在学生归纳小标题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文中有难度的语句。

4、在“爱桂花、桂花香、摇桂花、食桂花、思桂花”五部分内容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通过分析“摇桂花”对文章主题的帮助很大,所以此部分要详写,让学生懂得在写作中要注意详略得当。

)四、合作探究,品味小诗。

1、出示文中作者父亲所写的小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师:同学们在“加标题”环节表现很棒,下面我们将难度升级——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屏幕上这首小诗的意思。

3、学生四人一组谈论,教师相机指导。

4、教师指名学生代表上台,简单说说诗的大意。

5、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读好这首小诗。

桂花雨一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一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一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桂花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2. 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桂花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并引入文章主题。

2. 阅读环节:让学生朗读文章,并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3. 深入理解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4. 表达提升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桂花雨的特点和情感内涵,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图片或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桂花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花雨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个人思考法:通过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PPT演示法:利用PPT演示文稿,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互动问答法: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a. 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填空题、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b. 设计针对文章主旨的论述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哲学内涵。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桂花雨》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粉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上展示桂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闻过桂花的香味?你们对桂花有什么了解吗?”导入:1. 分享一首关于桂花的古诗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桂花的美。

2. 引导学生讨论桂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呈现:1. 分发《桂花雨》的课文材料,让学生阅读诗歌。

2. 通过师生互动,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表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道填空或选择题,检验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

巩固:1.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桂花的美丽和香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用诗歌的形式写一首关于桂花的小诗。

作业:1. 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的花坛观赏桂花,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桂花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桂花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桂花雨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能力。

教学准备:1. 桂花雨的课文材料。

2. 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4. 音频设备(如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桂花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桂花雨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故事的内容。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桂花雨的课文材料。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问题,如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等等。

3. 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拨和补充。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5. 拓展活动(1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桂花雨相关的小活动或展示,如绘画、剧本表演等。

-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桂花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其他与桂花雨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 学生可以进行写作活动,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读后感或故事延续。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情况。

2. 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或作业本上的答案。

3.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的活动成果。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较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板书:桂花香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较难忘的事?(生:摇桂花)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作者摇花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

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3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之二魏燕海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题是《桂花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桂花雨》的教后记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1蒋亚芳发表《桂花雨》的教后记《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

1 《桂花雨》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用比较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会用比较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1.1.“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这句诗描写的是哪种植物?(桂花)十月初,我们学“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这句诗描写的是哪种植物?(桂花)十月初,我们学校桂花盛开时,我们曾经和桂花有过一次亲密接触,能介绍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桂花吗?2.2.学生交流。

(注意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句要连贯,说清桂花的一个特点。

)学生交流。

(注意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句要连贯,说清桂花的一个特点。

)3.3.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与桂花进行第二次亲密接触。

——板书课题:桂花雨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与桂花进行第二次亲密接触。

——板书课题:桂花雨(齐读课题)4.4.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呢?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呢?5.5.学生交流,学生交流,估计:①桂花雨是怎么回事?②桂花雨一定很香。

③哪儿有桂花雨,真想去看一看?……6.6.要是咱们也能赶上这场雨该多好呀!瞧,这位作者多么高明,一个题目就能把我们读要是咱们也能赶上这场雨该多好呀!瞧,这位作者多么高明,一个题目就能把我们读者给吸引住了。

相信她的文章写得更好,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词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先来读读这篇课文中的词语。

[出示词语出示词语] ]姿态仔细左右新鲜笨笨拙拙谢落尤其吩咐湿漉漉香飘十里帮着帮着 檀香檀香 即时即时 撮一点撮一点 阴云密布阴云密布拣去拣去 糕饼糕饼 沉浸沉浸 桂花卤桂花卤 炉烟袅袅炉烟袅袅(1)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齐读。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教学目标:1. 通过观赏《桂花雨》的插图,培养学生对桂花的感知能力,认识桂花的外形和香味。

2. 听录音,配合图画,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桂花雨》课文录音和图画2. 教师准备好板书: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携带一些桂花,让学生闻闻,并向学生介绍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Step 2:展示和理解(10分钟)教师展示《桂花雨》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桂花是什么颜色的?桂花的花瓣形状是怎样的?桂花的香味怎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桂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 3:听录音并配合图画(15分钟)教师播放《桂花雨》的录音,同时让学生配合图画,跟读录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播放录音前,教师可提前预告一下即将要听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Step 4:模仿朗读(15分钟)教师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朗读方式,特别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念课文,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5:巩固与评价(5分钟)教师随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予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听录音,跟读课文,准备下次课展示学会念课文。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观赏桂花、听录音、模仿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适宜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携带一些桂花,让学生闻闻,并向学生介绍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特别的花,它叫做桂花。

桂花是一种小而香的花朵,外形像小星星,颜色是金黄色的。

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简介琦君。

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女作家。

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

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最让她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

二、基础达标1.请同学们头放正,肩放平,捧好书自己大声的读读课文,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二人小组交流: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以二人小组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人要认真倾听,并且做好发言准备。

3.全班汇报:*字音:拙、撮,左,吩。

*部首:左、右,尤(请大家把这些特殊部首标在生字旁边)*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大家很容易写错?(拣)你的提醒很重要。

这个字不难写,但是容易写错,抬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别忘了这一笔是横折钩)看清楚了吗,自己再书空一次。

*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捡”字,(板书“捡”)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生答。

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挑选”的意思,比如拣个好日子、拣菜、挑肥拣瘦等。

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

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他弯下腰()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本书。

4.出示词语:新鲜尤其帮忙姿态感谢糕饼左右吩咐*指名读“左右”一词。

谁发现了左右这个词的规律?(反义关系)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有反义关系的词语?(开关、昼夜、黑白、生死、没有、南北、来往)* “吩咐”什么意思?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叮嘱)“吩咐”与“嘱咐”有什么区别吗?嘱咐一般是指长辈对晚辈交代的话。

五上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

五上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3.桂花雨(第一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思乡情感。

预设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体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第一课时预设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预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桂花雨》。

那么,你知道和桂花有关的哪些物品?桂花糕、桂花饼、桂花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茶……2.桂花雨又施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作者琦君的“桂花雨”吧!(板书:桂花雨)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感兴趣的地方多读读。

2.交流出读感受和印象深刻的段落。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找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划分课文段落。

交流梳理可我呢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1、2段)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华的乐趣。

(3、6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回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7、8段)四、默读勾画1.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第一部分:独爱桂花的香气【预设重点交流】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第一篇:《桂花雨》教案第一课时桂花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完两个自然段,通过设问的方式引起下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课文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联系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再读课文,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

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3.感悟:投影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导入:在唐代诗人王维的眼中,故乡是那插在身上的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眼中,故乡是那悬在头上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在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眼中,故乡又是什么呢?2.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12岁随父亲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84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80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琦君的童年生活。

3.板书课题:桂花雨、琦君。

设计意图: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课题“桂花雨”,同时为第二节课理解“思乡情”作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任务:(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想一想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随文识字:随课文语段出示生字或含有生字的词语。

几大箩.(luó) 杭.(hánɡ)州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关注生字,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桂花的香气迷人,与摇花乐。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桂花的香气迷人,与摇花乐。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完成《作业本》1、3题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当你读到桂花雨这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善于阅读善于想象,比他描述的更清楚。

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美美地再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1.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过了,现在来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

我们先来看下字词的预习。

2.校对作业本(拿一本)展台第一题,说说你觉得书写时最需要提醒的那个字。

第三题,交流校对。

说说方法,小结:一词多意,如何选择正确的义项: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等。

3.自由读课文,要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回忆?三、感知主要内容1.作业本上已经呈现了两件关于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出示作业本P8第4题的示意图)。

这两个美好的回忆分别是哪个自然段里概括出来的?(第2自然段,第6自然段)你能将中间3-5自然段的两个美好回忆概括出来吗?2.同桌先互相讨论一下,谁来交流一下。

(送桂花/分享乐、摇花乐)板贴:香气迷人分享乐摇花乐收获乐四、细读品味(一)感受花香记忆中的桂花散发着阵阵香气,文中哪些字词、哪些句子,让你一读就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请同学们边读边圈画,并写下自己的批注。

分别有哪些句子?知名说一一出示,自由读读,比一比看,那个句子桂花最香,我们给他标注花香指数,最香的一句我们给他五星级,你们觉得够得上五星的是?够得上五星的是二和四,能不能说说原因?预设: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桂花雨》的奇妙世界啦!
咱们先来聊聊作者琦君吧。

她呀,可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呢!她写的这篇《桂花雨》,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那咱们开始读课文啦!大家一边读,一边想想,作者笔下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读完之后,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读完)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桂花特别香?作者说桂花香飘十里,那画面感一下就出来啦!
咱们再来看看文中描写桂花样子的句子,小小的,金黄色的,是不是特别可爱?
对啦,还有作者摇桂花的那段,多有趣呀!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是不是感觉自己也在那儿欢快地摇着桂花树?
这节课呀,咱们就先感受感受桂花的美和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下节课咱们再深入去挖掘更多有趣的东西!
稿子二
嗨呀,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踏上《桂花雨》的美妙之旅哟!
先问问大家,有没有闻过桂花的香味呀?那可真是迷人呐!
读完了吗?来,咱们说说,作者一开始是怎么介绍桂花的?是不是说它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香气迷人?
再想想,作者回忆小时候和大人一起摇桂花的情景,是不是特别有趣?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不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
还有啊,作者摇下来的桂花都用来做什么啦?是不是做糕饼、泡茶?光想想都觉得美美的。

这第一课时呢,咱们就先好好感受一下桂花的魅力和作者童年的欢乐。

下节课,咱们再细细品味这其中更多的美好!怎么样,同学们,期待下节课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袁胜
邮政编码:213032
一、课题:《桂花雨》(四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想象、情境理解等方法体会词语的异同。

2、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三大板块“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3、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感悟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和它所包含的故乡情。

五、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诵读、感悟、想象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

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体现语文课的特质。

六、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图片导入,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读
(课前师生交流时观看童年时代欢乐的图片)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

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1
2、桂花雨)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

开始吧。

(生大声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投入。

刚才有的同学都读好几遍了。

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容易读错,(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

(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 撮拣帮
B 新鲜吩咐糕饼
C 笨笨拙拙檀香桂花卤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

(学生领读:搓拣帮,全班同学跟读两遍)这是三个动词,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大家看第二个“拣”字,(课件出示点红“拣”字右边的横折钩)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

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

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这是我从校园里采来的桂花,可是里面参杂了一些小枝小叶,谁愿意帮我拣去这桂花中的小枝小叶,其他同学看仔细了。

瞧他挑的多仔细呀!呀!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捡起来吗哦,谢谢你!刚才那个同学做了两个捡的动作,看看怎么用出示:请你帮我()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

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

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B 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

)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 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

注意“拙”读第一声,“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还有2个长句子,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儿可就差多了。

(注意如任的停顿)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1)谁先来读第一句真好听!你看这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谁再来读一读(2-3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谁来生读,这个句子当中的“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huò”。

一起读这句。

4、读好了词语和句子,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桂花都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三部分的内容,并板书: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琦君奶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2小节。

2、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3、学生交流。

预设:
(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
(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读好儿化音“香气味儿”。

师范读,学生跟读。


4、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

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5、指名交流。

6、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

(课件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请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同学们刚才都找到了“浸”和“沉浸”,让咱们先把目光锁在这个“浸”字上。

自己先把第一句读一读。

想一想,读着这个“浸”字,你仿佛闻到在你的周围有什么是香的(十几家邻居的房子都是香的。

空气也变香了。

……)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练。

(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饱含深情地读后,指名三个孩子读,教师分别点评:老师听出来了,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是呀,多么令人陶醉的香味呀。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

读着这第二个句子,老师就纳闷了,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

)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四、学写生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谢——撇不出头。

糕——不是羊,竖不出头,下面四点。

3、描红
板书: 12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