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古代服饰、器物)

冠冕:贵族男子的头巾。平民男性的头衣以头巾为主,贵族则在冠之下附巾,如葛巾、幅巾、纶巾等。

襦、袄:古代女子服饰中,短上衣叫“橘”。把裙子穿在襦外面,就成了襦裙。在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上衣叫“袄”,以袄掩群,袄可长可短,在明代最为常见。

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制的粗衣,为地位底下的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袖:又称“袂m e i”,古代常常用“袂”来代指手。古语“连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

[白于]: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布衣、麻衣,借指平民。

[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已重要的事情。

[席]:跪坐时用的垫子。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

(古代交通出行)

[车马]: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所以,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

[马车]: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骖就是三匹马拉车,驷就是四匹马拉车。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子。

[轿子]:古代的轿子叫肩舆或腰舆,其区别是肩舆上肩抬,而腰舆抬在腰间。最早叫“辇”,本来是人推的车,后来成为天子专用的车或者轿子。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别国的王孙公主被“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可见当时的辇还不是皇帝专用。

[轼、辙]:“轼”是指马车前部栏杆上的一-块横木,“辙”是指车在泥土路上碾过的痕迹。

[田猎]:最初的田猎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和祭祀活动,后来田猎的制度消失,对贵族们来说,打猎成了休闲活动。

[舆]:古代马车的车厢,乘人或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它的前面和两旁以木板为屏蔽,乘车的人从后面上车。后泛指车。

(古代刑罚)

[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刖刑]又称制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的酷刑,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用刑轻于胰刑。

[答刑]: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打十至五十下。杖刑,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打五十至一百下。

[戮刑]:指既剥夺犯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罚。戮有羞辱和耻辱之意,戮刑被视为奇耻大辱。戮分为生戮和死戮。生戮即先将犯人示众,然后再杀死;死戮是先将人杀死,然后再陈尸示众。

[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作隐宫、下蚕室。

[炮烙]:下面点火把铜器烧热,让人赤脚在上面走,使人掉进火中烧烫而死。

[汤镬]: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菹醢]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

[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制去,是-种肢解的刑罚,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

(古代官职)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于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地话[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页外源共和精开贷阶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大琳[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太史]:记史,管文书。

(古代官职变动)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知]:授予官职。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 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至刑部尚书致仕。((宋史.潘慎修传》

[徙]: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审]:放逐,贬官。如:暂为御史,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费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川》)

十五种“分别”

分别辞行曰“告别”

握手辞行曰“握别”

拱手辞行曰“揖y i别”

亲吻离别曰“吻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

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行”

致谢告辞曰“谢别”

临别赠礼曰“赠别”

前往送行曰“送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

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

长久分别曰“阔别”

永久分别曰“永别”

信尾问“安”十种

给父母及长辈的信称:金安、钧安、崇安、颐安。

用言给夫妇的信称:双安。给女性亲戚的信称:坤安、壶安。面式望和从街血整实给病人的信称:痊安。给旅人的信称:旅安。给士人的信称:道安、文安、善安、撰安。给教师的信称:铎安。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我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我国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0.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3.我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15.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16.我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17.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18.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19.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20.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21.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22.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3.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25.我国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27.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29.我国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30.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敬称、谦称

1.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称别人的年龄为“贵庚、

尊庚、芳龄、高寿”等。

2.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3.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4.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

5.称自己的孩子为“贱息,犬子”

6.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7.称自己的事情为“贱事”。

8.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古代姓名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子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

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称绰号]又叫外号或浑名,绰号一般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称道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道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人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古代谦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愚见,称自己的见解。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历法名称

古代纪年法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反《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②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年号。③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古代纪月法]

①序数纪月法:一年十二月,依次叫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冬、腊。

②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③时节纪月法: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盂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古代纪日法]

①序数纪日法:每月29天或者30天,依次叫初一、初二.....初十、十一、十二....

②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③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期,每月初三叫脑,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古代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科举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朝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人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的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古代教育用语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请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南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间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点书院是: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2020六年级的文学常识选择题(精选)

2020六年级的文学常识选择题(精选)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对比 2、鲁迅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他创作的?( ) A、《狂人日记》 B、《华盖集》 C、《童年》 D、《朝花夕拾》 3、《穷人》一文的作者是( ) A、(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B、(前苏联)高尔基 C、(中国)季羡林 D、(法国)雨果 4、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5、深秋,校园的老榆树叶枯黄了,落叶如同翩飞的蝴蝶漫天起舞,地面上像是铺了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这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 ) A、杨花榆荚无才思 B、落红不是无情物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卷地风来忽吹散 6、________, 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

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它小花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脆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 ) A、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匆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散文家_____的代表作,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慨与无奈。 ( ) A、朱自清 B、林清玄 C、老舍 D、冰心 8、《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名著______。 (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史记》 9、俗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称什么? A、耄耋 B、古来稀 C、期颐 D、不悔 10、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之为田园诗人? ( ) A、陶渊明 B、白居易 C、屈原 D、刘禹锡

2020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2020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古代文学名作《桃花源诗》和诗序《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屈原,陶渊明 B.陶渊明,陶渊明 C.杜甫,李白 D.陆游,苏轼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3.下列诗句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冬季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 (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三国志》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答案: C 解析:无《儒林外史》,应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答案: C 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选项A描述的情景是秋天,B 描述的情景是初夏;D描述的情景是秋天。 4.答案: B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三国志》属于史书,它是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都属于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故正确答案为B。

最新文学常识积累[1]知识讲解

文学常识积累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的《包身工》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龙须沟》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乐府三绝:《木兰词》、《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代:夏、商、周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导读: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D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

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术宝库的明珠,包括杂剧和正剧两部分。 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正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又称为悲喜剧。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是指:稷、麦、黍、麻、豆。

古今中外文学常识1

古今文学常识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b A、《尚书》 B、《左传》 C、《史记》 D、《战国策》 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c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A.《短歇行》 B.《上邪》 C.《氓》 D.《关山月》 3.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d A.《论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庄子》 4.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b A.《湘夫人》 B.《离骚》 C.《国殇》 D.《涉江》 5.赋形成的时代是b A.先秦时期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6.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古代作家是c A.孟轲 B.庄周 C.韩愈 D.欧阳修 7.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传承者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8.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作家是d 七绝圣手是唐代王昌龄的誉称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王昌龄 9.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b 韩愈是让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韩昌黎韩立不韩愈和柳宗元合成韩柳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10.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古代作家是c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传承者提出文章和卫士而着,哥是合为事

而做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欧阳修 11.写有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人是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12.以上四下六的句式为主,被称为"四六文"的赋是a A.骈赋 B.文赋 C.大赋 D.抒情小赋 13.《庖丁解牛的故事,它们出自先秦时代的C A.《论语》 B.孟子C.《庄子》 D.《左传》 14. 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C 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B.庄子《秋水》 C.孔子《论语?季氏》 D.苏轼《前赤壁赋》 15.辛弃疾词的基本风格是A A.豪放悲壮 B.飘逸奔放C.沉郁顿挫 D.清丽婉转 16.《长亭送别》的旦角是D A.红娘 B.张琪 C.老夫人 D.崔莺莺 17.在《诗经》中最具有民歌特点的作品是A A、国风 B、大雅 C、周颂 D、商颂 18.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A.《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代 B.《装在套子里的人》——莫里哀——法国俄国契诃夫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现代海子 D.《边城》——史铁生——现代沈从文 19.《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c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古代文学常识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所作词中有三处善用“影”字而被称为“三影”的北宋词人是( D ) A.晏殊 B.柳永 C.晏幾道 D.张先 2.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 D )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下列诗作中的叙事诗是( C ) A.《村行》 B.《戏答元珍》 C.《汝坟贫女》 D.《初晴游沧浪亭》 4.王安石《明妃曲》中的明妃是指( A ) A.王昭君 B.陈阿娇 C.赵飞燕 D.杨玉环 5.苏辙《上枢密韩太慰书》中“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所评价的人物是( C ) A.韩愈 B.欧阳修 C.孟子 D.司马迁 6.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 D )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沙头空照征人骨 C.遗民忍死望恢复 D.朱门沉沉按歌舞 7.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词句中,与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用了同一历史典故的是( B ) A.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B.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C.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D.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8.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 C ) A.吴文英 B.谢翱 C.翁卷 D.王沂孙 9.周密《观潮》一文选自他的( A ) A.《武林旧事》 B.《齐东野语》 C.《蘋洲渔笛谱》 D.《浩然斋雅谈》 10.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 C )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D.雁不到,书成谁与 11.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D ) A.杂剧 B.诸宫调 C.传奇 D.话本 12.《遗山先生集》的作者生活在( D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辽、金时期 D.金、元时期 13.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所用修辞手法是( A ) A.对比 B.比喻 C.夸张 D.比拟 14.马致远的散曲集名为( B ) A.《小山乐府》 B.《东篱乐府》 C.《酸甜乐府》 D.《碧山乐府》 15.《夜行船》(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其中所含典故出自( C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16.《董西厢》属于( C ) A.杂剧 B.散曲 C.说唱 D.话本 17.宋濂《秦士录》的思想要旨是( A )

六年级文学常识1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彦端,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人物绰号 天魁星 及时雨-宋 江 天罡星 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 智多星-吴 用 天英星 小李广-花 荣 天贵星 小旋风-柴 进 天孤星 花和尚-鲁智深天伤星 行 者-武 松 天捷星 没羽箭-张 清 天暗星 青面兽-杨 志 天速星 神行太保-戴 宗 天杀星 黑旋风-李 逵 天微星 九纹龙-史 进 天剑星 立地太岁-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儿-张 横 天罪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损星 浪里白条-张 顺 天败星 活阎罗-阮小七 天慧星 拼命三郎-石 秀 天暴星 两头蛇-解 珍天 哭星 双尾蝎-解 宝 天巧星 浪 子-燕 青 地微星 矮脚虎-王 英 地慧星 一丈青-扈三娘 地阴星 母大虫-顾大嫂 人物故事 宋江(呼保义、及时雨) 性格特点;豪爽,义气,仗义疏财 私放晁天王 怒杀阎婆惜 浔阳楼题反诗 大破连环马 夜打曾头市 武松(行者)有勇有谋,打抱不平。 景阳冈打虎 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血刃潘金莲 十字坡遇张青 林冲 (豹子头)忠厚老实、武艺高强、临危不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懦弱隐忍 误入白虎堂 火烧草料场 棒打洪教头 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水寨大并火 鲁智深(花和尚)粗中有细,仗义 拳打镇关西 大闹五台山 大闹桃花村 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和戏唱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 人物形象 曹操 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 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 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

中考文学常识选择题(答案版)

文学常识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着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但赋除外。 C、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C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B、“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C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D、《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即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 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 、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 “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C、“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D、“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汤显祖。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着是《水经注》。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答案】 D 【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 【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 【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

文学常识检1

文学常识检测 1?先秦时代: 1.先秦时代: 姜子牙:即吕尚。卖食棘荆、屠于朝歌、钓于渭滨。(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 蔺相如、廉颇:战国时期赵国人。将相和。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5篇,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三部分,主要手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雅包含《大雅》、《小雅》)。 屈原《________ 》(屈原创作了骚体,;历代把“诗经”和“楚辞”合称“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中国最早编年体史书)、《国语》(___________ ) 儒家《论语》(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一一克己复礼,待民以仁。 道家《庄子》(庄周)、《老子》(老聃)一一追求逍遥隐逸,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墨家《墨子》(墨翟)一一强本节用,兼爱非攻。 兵家《孙子》(孙武)——法为有度。 法家《韩非子》(韩非)一一严刑峻法。 四书: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 经:、、、、。 春秋三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两汉时代 司马迁《________ 》(我国最早的_______ ,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 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 西汉刘向《________ 》(国别体)。 班固《________ 》(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班固《两都赋》 贾谊(贾长沙)《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晁错《论贵粟疏》 3 ?魏晋南北朝时代 诸葛亮:代表作《出师表》(体现忠心),《隆中对》(设计政治蓝图)。 建安文学:公元196-220年是汉献帝建安时期,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用人思想: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开创建安风骨噺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 曹丕《燕歌行》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___________ 》_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登池上楼》。 竹林七贤有: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刘义庆《世说新语》(轶事小说) ____________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著作) 范晔《_____________ 》(纪传体断代史) 陈寿《_____________ 》 (《三国志》与《史记》、《_____________ 》、《后汉书》合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 4?唐代

文学常识选择题部分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臵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9、鲁迅先生称( 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D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A道、术、势B法、术、势C道、法、势 D 道、法、师 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3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 ) 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 4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D )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4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5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D ) A 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导读:1、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正确?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苏轼。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

文学常识一

文言文之文学常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祜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 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B、“太守与民争利,可乎?”一句中的“太守”是指福州官府,当时福州府每年卖园圃蔬菜,收 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对此不同意。 C.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 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 明当事人对己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指官吏刚到任所上任。周武王时期,为了利于社会的稳定,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 “下车”或“下车伊始”指新官刚上任。 B、封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所谓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是指天子登上泰山筑 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天地。 C、归国:这里的“国”是“封地,封国(王侯所受封的地域)”的意思,窦瑰被皇帝封为夏阳侯,拥有 自己得封地,所以归国即回到自己得封地。 D、左转:我国古代官员升迁,降职都有一些术语。如升迁称作“升”“进”“擢”“右迁”等,降职称 作“贬”“谪”“陟”“左迁”“左转”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着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着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着,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小学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的观点。 A.孟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B.《爱的教育》是英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小孩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了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C.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他的作品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小说家,《爱的教育》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而阿廖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童年》里的人物。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汉末年某一儿童将圆周率背诵至第7位 B.唐代女性以细腰为美,瘦身成为当时妇女中流行的时尚 C.清朝末年中山装开始在国人中流行 D.19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A项考查了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B项巧妙地利用现代人们追求以“瘦”为美的观点,来考查唐朝当时的人体美观点。C项从服饰方面来考查历史文化知识。清朝时人们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 4.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文学常识1—并称简称第一个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语,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