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新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新定位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变革呈现出了新的态势。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变革的方向,有利于我们把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创新,也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一、关注人本,树立“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应该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
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认同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学生当人看。我们直面的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不是一堆供我们达到某种目的工具,不是一群供我们操练驯化的“异人”。二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错误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对待学生。要把学生的未来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让现在的孩子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三要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某一个“个体”,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有权对自己作自我选择的决定。四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既要强调师生平等,也要注重生生平等,班内学生应该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关注人本的同时,要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是一种软管理。它注重对学校文化、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信奉“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等。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
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就只能低层次徘徊。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因此,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
二、走向校本,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自身的特点,确定办学理念
走向校本最根本的是,要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办学的理念。每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总有自己的校情,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本管理主张要从各校的校情和特点出发,选择和确定办学理念和策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如果不认识和把握学校自身实际和特点,就无法面对学校现实和未来做出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就难以科学地设计和确定学校发展蓝图和发展策略。
如有的学校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研究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既根据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案,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课程体系正是在对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校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走自己的路,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从本校实际出发来决策和规划学校的发展。
解决的突破口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日益社会化、开放化,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关系,而不能“就教育论教育”。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是其他社会现象、社会活动所不可替代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管理者就要树立教学质量观念,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而不能本末倒置,不务正业。学校工作具有长周期、潜隐性、迟效应等特点,不可能立竿见影,在短期内见成效。学校管理者就要春风化雨、细水长流,循序渐进、注重教化工作,而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企求毕其功于一役。学校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管理者就要以青少年的眼光看待青少年,顾及他们的心理气氛和个性特征,而不能成人化、简单化、模式化。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本管理出发,
学校管理者必须重新认识和把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自身规律,探索和研究现代学校教育的新特点,做一名自觉的、头脑清醒的学校管理者。
面临的焦点是,校本管理要求校长做“真正的校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本管理以校为本,就要求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学校教育工作。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分式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学校事业中求得自身的发展。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着的三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即领导投入不足、教师投入不足、学生投入不足。学校领导没有全身心投入,就难以实现校本管理。只有全身心投入,才可能去钻研探索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索学校教育规律和办学特色,校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态度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包含在校本管理之中。
三、追求和谐,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师生和谐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根本。“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