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复习与思考答案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

目录绪论 ............................................................................................................................................................................. 2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 2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2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 2 第一章 ......................................................................................................................................................................... 2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 2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原理课 复习思考题有答案1

复习思考题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答: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第一,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第二,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主体与客体的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由此衍生出了以下两种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第四,审美关系:欣赏与被欣赏。
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 ,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与和谐社会,自然间的联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P981.如何理解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第三章.P147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1)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产⼒同⽣产关系的⽭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产社会化同⽣产资料资本家私⼈占有之间的⽭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产⼒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盾和⽃争。
资本主义固有⽭盾的发展,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盾引发了⽆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发⽣在法、英、德的三⼤⼯⼈起义标志着现代⽆产阶级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起义的失败从反⾯说明,没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产阶级的解放⽃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千年来⼈类思想和⽂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类⽂明成果,⽽且他们⾸先是⾰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运动,他们毕⽣的使命都是和争取⽆产阶级和⼈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且也从各个⽅⾯为创⽴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性:马克思主义诞⽣150多年来,指引各国⽆产阶级和劳动⼈民进⾏了艰苦卓绝的⽃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民群众的实践,⼈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原理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马原课后复习及思考答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②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开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开展其自身。
它之所以是开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世界,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其进展批判的研究,剔除错误,吸收合理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理论体系,它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根据时代的开展完善自身。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等继承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畴的理论,必须是根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本质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深刻性,以及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提醒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开展规律,并能动的改造世界。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原复习思考题 期末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虽然不能将这些人员简单地列入工人阶级范畴,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这些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壮大,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总体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只会巩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因此,我们党不应对其他阶级、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采取拒绝态度。
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申请加入党的组织。
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群体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我们党要通过培养、教育,把他们锻炼成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这是我们党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以及人的意识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6、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7、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0、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定态,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12、人工智能: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电脑,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
13、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绪论(教材P23略)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复习思考题 (答案)

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P216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即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研究和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P24、253、如果意识或精神没有独立性,精神文明便无法传承。
答: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这一哲学观点为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原复习思考题答案(2011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2011级)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导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能不能正确的反映现实。
对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导致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具有重要意义(1)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从而体现了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2)它指出了物质世界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可以被人的认识所反映,从而坚持了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科学的可知论。
(3)它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3、不同的哲学是如何理解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怎样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世界统一性问题指的是复杂多样的世界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本原的问题。
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认为世界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即承认世界统一性的叫一元论,其中又有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之分。
认为世界上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本原的叫二元论,二元论认为,世界不是统一的,它有两个相互并行、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认为世界本原有两个以上的叫多元论。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哲学的名词和概念教学要点•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名词的概念和内涵•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的关系思考题目及答案1.什么是哲学?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哲学是研究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2.哲学名词有哪些主要概念?–答案:哲学名词包括实在、现象、本体、范畴、关系、属性、因果、自由等。
3.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有何区别?–答案:哲学着眼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规律,而科学关注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和其规律,宗教强调信仰和超越,艺术致力于审美和艺术表达。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思考题目及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答案: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有何区别?–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作孤立的、静止的实体。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怎样的?–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根据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题目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思考及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开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解决了人及自然,人及社会即人及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及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范畴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及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及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提醒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及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构造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及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成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②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它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世界,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其进行批判的研究,剔除错误,吸收合理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理论体系,它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根据时代的发展完善自身。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基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本质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深刻性,以及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能动的改造世界。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①与时俱进要求我们站着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指导。
③与时俱进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工作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6、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指导和推动作用。
①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作为人生向往和奋斗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指引人生方向,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作为人的目标,可以构成人民自觉行动的动机,作为实践的动力,理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强大的推动力量。
③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可以让人生更充实,在顺境中不焦躁,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①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的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的答案。
③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之际相结合,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
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②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0、如何认识当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既面对严重挑战,又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11、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样发展的?①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②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③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①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既反对了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①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人化自然。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3、试述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
工作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①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②二者斗争的焦点或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坚持用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抹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①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事物的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②在事物质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
5、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他们是相互联结的、相互区别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合一互相转化。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是的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要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式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方面,说明其指导意义。
6、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行对自身的否定;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是扬弃。
关于掌握辩证否定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应该从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方面加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从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7、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
以科学研究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解释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为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②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不能直接感知。
b.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c.本质不能脱离现象,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为例,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8、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异同。
①规律的含义: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特点:客观性(规律运动着的事物本身固有的)、普遍性(不是个别的事物中起作用,而是大范围起作用)。
③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自然过程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种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自发地实现的,不需要人的参与。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④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性: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不能因为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而抹煞和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9、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①意识的主观性:首先,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再次,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
最后,人的意识不仅能够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②意识的客观性:首先,尽管意识是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