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

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军事思想是“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的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其来源于军事实践,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军事实践,并随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他产生于一定

的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

约和影响。军事思想的性质又由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 同时, 文化、道德伦理、法律、宗教、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所以考察军事思想的意义及特征,要从

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切入。其中文化差异是军事思想差异的本质原因,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类社会和战争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并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生

产力的迅速发展, 战争的日益频繁和规模逐渐扩大,作战样式的改变

以及人们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由一个从朦胧到理性,由

简单到复杂,自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不同的社会文明以

及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特质,深刻影响着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使中西军事思想各自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面貌。而二者的交流与

互补, 则成为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颇令人注目的重要问题。下面就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西方”及“西方军事思想”的界定与认识

自古以来,中国对于“西方" 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

不同的认识:有的将“西方”界定为古代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早期文明地区,认为这一些文明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另一种看法认为只有早期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才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发展到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人进行以及世界中心的转移, 以美

国为代表的现代意义上的非欧洲西方国家由于其在历史渊源上与欧

洲文明的联系,尽管存在着地理上对于古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偏离,但仍被纳人“西方”或“西方文明”等话语的意义涵盖范围; 这一种情况也体现在地处亚洲的日本身上,在西方八国集团中便有日本的席位,其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军事思想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经历了几十年的争霸时期,并分别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军国度,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指的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成员国。二次大战中巨大的利益获得与对当代先进科技的掌握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特别是前苏联的解体造成的世界体系的失衡,使美国成为西方乃至世界的第一军事大国,其军事思想成为当代西方军事思想的最重要来源,如美国历届政府的核威慑政策、现阶段布什政府的NMD 战略、对待敌对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等等都对其盟国甚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美国的西方盟国在某些具体战争问题上与美国的态度有时也会南辕北辙。但总体来讲,其利益关切与价值观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共同的世界观基础上, 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方法论中产生了些许偏差.对当前西方军事思想的考察离不开历史的关照.在思想层面 , 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军事战略仍然是对古代西方军事思想本质的继承,仍然是产生于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及以后近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理论体系的延续, 在现阶段, 其军事思想是为其推行掠夺扩张政策服务的,在政治上具有侵略性和反动性.

二、中西方军事思想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战争态度

军事是带有强烈对抗性质的社会现象,在如何对待引起对抗的矛盾的问题之一, 中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总体原则是亲仁善邻、顺俗施化、以德怀远, 而西方的总体原则为以武力征服天下。中西方战争态度的不同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 其军事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封闭稳定的农业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开始占统治地位,“儒释道并举’,也不能动摇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形成了内“仁”外“礼”的儒家伦理秩序, 这是形成中国军事思想的文化基础。而且在“儒释道”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儒家不主张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强调道德修养;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 讲求社会和谐;佛教更是连杀生都视为异端行径, 更何况人类战争。中国军事思想的形成还与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关,比较讲求安逸.在中国历史上,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霸主地位之争(那一时期也还没有形成儒家的伦理秩序), 总体上相对于西方国家战乱不太频繁。在封建社会后期, 统治者大多力避战争而追求安逸, 除镇压叛乱及农民起义外, 较少主

动向外用兵,特别是近代以来, 更是以割地赔款逃避军事冲突。“明朝万历年间来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看到了明朝军队的强大与精良, 却是完全防御性的,中国并没想用这支军队去进行侵略’然而,中国并不是不重视军事, 只是其战争态度与西方有很大不同;首先,在如何对待战争态度上, 中国承认军事在维护国家稳定与社被安全过

程中的重要性,“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其次,在战争的运用方法与原则中国讲究“势”的作用,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的最高境界, 同时以“德"顺化外邦; 再次, 在不得已而用兵或是为统治阶级利益而征伐时,

也会讲究“师出有名”,将战争的正义性或是自身解释的合理性作为用兵的理由;最后, 在战争目的的终极追求卜,还是希望通过“势”的合理运用, 达到对立双方的和谐与平衡. 以期亲一几善邻、以德怀远。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便是文化观念以及战争态度所决定的外交策略而在地中海沿岸与欧洲

大陆成长起来的西方文化则是投机贸易交流文化。主张胃险与扩张。在西方历史卜. 战争连年不断, 除西欧各民族自己的相互征战, 还

经常联合或独立对外用兵, 所到之处近至地中海沿岸,远至亚非拉,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众多原因掺杂其中,处处体现了西方人崇尚武力、喜欢扩张与冒险的文化特征。二战之后, 西方的许多殖民地脱离殖民统治,建立起拥有独立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对其以军事手段直接占领已不可行,所以其侵略的方式转换为经济控制, 而发展中国在逐步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自身的经济命脉后,西方国家则又采取了文化侵略的路径; 无论军事占领、经济控制还是文化侵略,仅仅是手段的不同, 其扩张与占有的欲望和本质没有什么改变, 而且, 在其他非军事手段不能达到目的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会动用武力来力图解决问题。911之后, 美国不顾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国家甚至部分盟国的反对,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现在却陷人了战争的泥潭;无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中之一便是美国欲在中东地区通过推

行其文化价值观念改造阿拉伯世界的想法缕缕受挫,于是采取了战争这一极端的方式; 从文化背景上看,以美国为伦表的西方国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