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华中师大《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大《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工作导论》练习题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任务中心模式关注解决问题的()A.效果和效率B.时间和地点C.模式和方法D.个体和环境2、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是(),即社会工作伦理。

A.法理B.医理C.道理D.情理3、在助人过程中,履行保密原则是以遵守()为前提的。

A.法律法规B.案主的隐私权C.伦理原则D.价值观念4、()既是社会工作的宗旨,也是其显著特点。

A.建立助人关系B.同理心与尊重C.助人自助D.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5、小组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形成期的主要任务是()A.评估小组B.招募组员C.使成员彼此熟悉D.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和沉默6、在小组成熟期,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A.建设性地处理冲突B.回顾小组经历C.评估小组D.推进小组目标的实现7、()这一伦理原则告诉社会工作者,要以非歧视的态度对待人的独特性。

A.平等B.接纳C.不批评D.助人自助8、()在社会工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困难群体。

A.平等B.不批评态度C.专业责任感D.接纳9、案主自决在社会工作中,更多的是针对()而言的。

A.案主B.社会工作者C.机构D.专业10、()强调人和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注重剖析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

A.行为治疗模式B.任务中心模式C.社会心理模式D.问题解决模式11、()不仅是小组社会工作结束的标志,同时也是小组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A.完成计划B.总结经验C.评估D.结案12、行为治疗模式强调通过()来改变行为。

A.认知过程B.学习过程C.冲突过程D.积累过程13、在治疗性小组工作中,理想的小组规模是()人。

A.4-8B.8-12C.15-20D.20-3014、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学校秩序B.教导学生知识C.帮助学生健康成长D.传承社会文化15、()是矫治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A.对监狱关押犯的服务B.对少管所少年犯的服务C.对假释人员的观护D.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服务16、()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工作方案学校社会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前途和意义的教育服务形式。

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包括情感关怀、心理咨询、行为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可以增强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和人性化,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力量,学生往往因生活、学习压力等各种原因需要帮助,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

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支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1、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咨询、行为指导、成长规划等多方面的帮助,协助学生克服问题,达到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

2、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通过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加强家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学生社会化进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处理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增强学校社区的稳定:学校社会工作团队将协调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资源,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增进交流和合作,维护学校社会稳定。

三、工作内容1、情感关怀: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评估、跟踪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解决情感困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2、心理咨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

3、行为指导:通过行为诊断、行为纠正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提升个体行为素质。

4、成长规划: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进行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协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高生涯竞争力。

5、家长支持: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状况,介入学生成长过程,协助家长解决家庭矛盾和问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6、社区合作: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加强与社区机构的合作,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拓展到社群,推动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1. 引言学校社会工作是指在学校环境中,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一种专业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析一起涉及学校社会工作的案例,探讨社会工作者在该案例中的角色和工作方法。

2. 案例背景介绍该案例涉及一所中学内的学生,名为小明(化名)。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得非常内向,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较少,经常独自学习,缺乏自信心。

他的成绩很差,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嘲笑。

小明的父母离异,母亲经常不在家。

在家庭环境方面,小明面临严重的情感与经济压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被学校教师委派给小明,希望能够解决他的问题,帮助他重建自信和提高学习成绩。

3.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工作方法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咨询师、协调员和教育者。

首先,作为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

他们开展了私下谈话,倾听小明的困扰和问题。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缺乏自信心和与同学交流的能力,感到被孤立和排斥。

社会工作者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积极的倾听和表达技巧,社会工作者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作为协调员,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

他们召开了家庭会议,邀请小明的父母、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参与。

社会工作者组织会议的目的是让各方了解小明的情况,并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来帮助他。

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师合作,为小明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并安排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小明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提高。

最后,作为教育者,社会工作者为小明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资源。

他们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小明和其他学生传授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社会工作者还与小明合作,为他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并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小明在困境中逐渐走出来,取得了一定的改变和进步。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相对应的人才供应却不足,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社会对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度并不高,很多人对这个专业存在误解,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是一种“送脱贫、关心困难群众”的职业,缺乏对其专业性和专业价值的认同。

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规范不足的问题,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专业发展缺乏方向性和规划性。

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中职社会工作专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形象、加强行业规范建设等措施都是当前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相信中职社会工作专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深入探讨其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第二,探讨如何加强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探讨如何拓宽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渠道,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第四,研究如何提升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增强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和尊重,提高专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第五,探讨如何加强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规范建设,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规范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可以为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与持续进步。

1.3 意义中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仅关乎专业本身的发展,更影响到社会工作领域的整体进步。

探究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有助于了解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

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

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摘要】:在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中,社会工作伦理处于核心地位。

它规定着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来说,伦理困境是客观存在。

笔者结合自己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联系和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学校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进行举例说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同行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总结经验,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能力。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1906年起,美国开始在中等学校推行“访问教师运动”,学校社会工作由此诞生并发展。

1945年,美国成立了“学校社工协会”,这标志着学校社会工作的正式成立,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是拥有了一个专属组织。

70年代,《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制度》正式出台。

1978年4月,第一届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会议上拟定了一套学校社会工作实施标准。

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了制度化发展。

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社会工作开始引入我国。

社会工作的到来并不局限于“象牙塔”里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开始注重实践。

1922年,燕京大学应用社会学系的学生开始到学校实习,主要工作是协助教师进行学生课业课业辅导和行为指导。

1934年,家庭福利会在北平成立,其职责在于为各个学校开展个案社会工作。

建国后,我国在各方面主要借鉴苏联的经验,由此,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停滞,在学校教育这块,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注重灌输,强调规范。

2002年5月,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推动下,浦东38所学校开始试行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推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学校社会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有益补充”而添加到现有的学校体制中。

[1]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任务中⼼理论 任务中⼼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种个案⼯作⽅法,它的倡导者是雷伊德(Reid)和艾⼠旦(Epstein)。

任务中⼼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标。

因此,它是⼀种简单⽽且有⼀定时间限制的个案⼯作⽅法。

任务中⼼理论具有以下⼏个基本内容: 1、对⼈的看法。

任务中⼼理论认为⼈有解决问题的能⼒和潜⼒,个⼈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并且学习⽅法和技巧,从⽽可以运⽤这些能⼒、⽅法和技巧⾯对⽇后可能发⽣的类似问题或新的问题。

因此,⼈是健康的、常态的,问题的产⽣只是个⼈能⼒的暂时⽋缺⽽已。

2、对问题的看法。

任务中⼼理论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个⼈内在的⼼理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交互作⽤的结果。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当事⼈的外在环境因素进⾏分析和考察。

任务中⼼理论的主要⽬标是问题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七⼤类: (1)⼈际冲突,这类问题主要是指⼈与⼈在互动过程中产⽣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如⽗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盾,也可能是和社会上其他⼈的冲突,如⽼师与学⽣之间的冲突。

在⼈们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个⼈需求、⼈格特质、性格特征、⾓⾊期待与⾏为关联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冲突就不可避免。

(2)社会关系的不满意。

对于与他⼈建⽴的社会关系,个⼈在事先总会抱有⼀定的期望,⽽当这种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个⼈就会感到不满。

例如,⼀个喜欢对朋友推⼼置腹的⼈,也会对朋友抱同样的要求。

但是,当他发现⾃⼰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并不会向⾃⼰吐露时,便会因为⾃⼰对朋友关系的信任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产⽣不满。

想象和实际存在差距时,个⼈可能就会产⽣⼀定的适应问题。

因此,问题的核⼼在于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和投⼊并不相同。

(3)与正式团体之间的问题。

个⼈在其⼀⽣中,或多或少,总会成为某⼀个或⼏个正式团体的成员。

学校社会工作教案(DOC)

学校社会工作教案(DOC)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代码:教案总学时/周学时:54 / 单:2;双:4 开课时间:第1 周至第18 周授课班级:2013级社工、社区使用教材:《学校社会工作》徐莉娅授课教师:**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指导,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学校、学生及相关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以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理论,并学会以此视角看待学生及学生问题;熟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并能依据这些方法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在面对学校问题时能够用一种探究的精神去思考并设计出解决的思路,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运行、掌握学校的内部结构、参与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1.主要实验技能(1)熟练掌握: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校园暴力、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方面的的特殊性需要和改善性需要进行介入方法与步骤;掌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发展、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一般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进行介入的方法、技巧与步骤;掌握社区工作对于学校的方法与步骤,以便更好地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

(2)一般掌握:掌握协调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职工之间关系的能力;掌握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掌握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

教师社会工作总结

教师社会工作总结

教师社会工作总结教师社会工作总结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社会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教师社会工作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承担起学校管理、学生指导、家庭教育等社会工作职责的一种工作形式。

本篇论文旨在对教师社会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其意义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二、教师社会工作的意义教师社会工作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师社会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教师社会工作还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和共享,使学校教育真正融入社会。

三、教师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社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管理。

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担当重要角色,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完善;协助学校处理纪律问题,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2.学生指导。

教师通过课后辅导、心理咨询、班级管理等方式,关心和照顾每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3.家庭教育。

教师作为学生家庭成员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庭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

4.社区服务。

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参与社区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良好合作关系。

四、教师社会工作的挑战和问题教师社会工作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时间压力。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社会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疏忽。

2.角色角力。

教师在社会工作中要同时扮演教师、管理者、咨询师、家庭教育者等多种角色,需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教师社会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教师专业教育中对此方面的培养相对薄弱。

浅析学校社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校社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学校社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学校社会工作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社会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专业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范围和边界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如加强人才培养、平衡资源分配以及明确工作范围。

尽管学校社会工作面临挑战,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学校社会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问题、对策、专业人才、资源分配、范围、边界、重要性、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学校社会工作的概述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内开展的一种专门服务,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咨询、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升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针对那些家庭环境不稳定、情绪问题较为严重或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服务。

它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提供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协助学生家庭和社区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社会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一、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而且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规范。

由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涉及心理、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目前缺乏相关专业的培训机制和体系,导致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瓶颈。

二、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社会工作在各地的推广和实践程度不一,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资源丰富,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滞后,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规范学校社会工作,助推德育方式的转变

规范学校社会工作,助推德育方式的转变

De yu chuang xin规范学校社会工作,助推德育方式的转变♦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杨宇恒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一致。

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

一、传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主义的蔓延,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既充满自由和机遇,又伴有风险的社会之中,健康成长面临着种种挑战。

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此类学科为主要支撑的传统德育在新形势下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校管理工作以社会本位、集体主义为出发点。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及实践,但也出现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

虽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校园,但传统教育理念仍然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淹没在社会本位和集体主义的洪流中,并一味追求规范化、模式化。

由于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教师开展德育工作需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由音体美老师“兼职”。

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培训的机会。

德育的专业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采用行政化的科层制o此种体制下,德育部门也逐步被“行政化”和“模式化”。

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教育辅导工作,又要进行学科教学。

行政化的管理使教师更多地从学校的利益角度开展工作,难以保持客观的、价值中立的专业态度。

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学生有心理疾病才会找心理辅导老师。

这种观念在中小学生身上尤为明显。

在群体压力下,即便遇到了问题,学生和家长也忌讳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这成了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又一阻力。

二、学校社会工作融入德育的必要性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校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发起的“四川抗震希望社工志愿服务项目”为契机,将社会工作引入校园。

至此,我校德育开启了“德育工作+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涵、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及其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阐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分析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策略。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系统地呈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工作本土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和内涵,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社会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理论,二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理论。

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本土化强调文化适应和文化敏感。

文化适应理论指出,社会工作在引入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土文化的特点,尊重并适应这些特点,以确保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文化敏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能够敏感地察觉到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以便提供更贴切、更人性化的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

学校社会工作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潜能挖掘为理念。

2。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具体分为中级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3.将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作为最优先考虑,同时重视对学生各种权益的维护体现了优先性原则的需要.4。

偏差行为是内部社会体系性质与功能的问题,解释偏差行为的理论主要有标签理论失范理论差异交往理论亚文化理论5。

心灵、自我、社会是米德符号互动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6.默顿根据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二者的不同关系区分了社会行为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隐退,反抗五种不同的模式。

7.美国社会工作学者埃德森提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社区学校模式。

8.学校变迁模式中工作者的角色:倡导者、辩护人、赋权者、教育者、咨询者。

9。

在我国已有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中,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社区工作为辅助平台,学校社会工作者扮演访问教师的角色,充当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桥梁纽带14.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和哲学取向是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与哲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应用提供行动指南和思维方法。

15。

同事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伙伴,学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 16。

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文化价值观念、大众传播媒介。

17.作为一个利他主义的专业,社会工作本身是以案主利益和社会发展为取向的。

18.学校社会工作遵循学生需要为本的助人理念,服务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以了解学生需要为前提,因此,需求调查是学校社会工作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22.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23.考试焦虑的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生理成分、通过防御或逃避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24。

自杀行为可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三种类型.25.儿童虐待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疏忽照顾和情感虐待。

社会工作作为心理咨询的补充性力量嵌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作为心理咨询的补充性力量嵌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作为心理咨询的补充性力量嵌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行性研究燕瑞(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2017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咨询师的管理由普适到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型,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能力提升出现空缺。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工作方法、价值观和理念与心理咨询高度契合,可以作为心理咨询的补充性力量嵌入高校学生工作中。

[关键词]社会工作;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工作[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4-0162-02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学生群体年龄的变化,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识别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的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毋庸置疑,高校学生工作中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各高校在招聘辅导员以及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中也十分重视心理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但是,随着2017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咨询师的管理由普适向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型,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其价值观和工作理念与心理咨询高度契合,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在改革发展中的需要[1]。

学校社会工作也与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一致,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探索成为心理咨询的补充性力量嵌入高校学生工作中。

一、社会工作及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以助人自助、平等待人、注重运用社会环境资源为基本特征[2]。

社会工作是现代化的产物,具有鲜明价值理念,强调专业方法,以助人为目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为有困难、有需要的人提供有效的服务,现在已成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的方法。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校社会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将概述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家庭沟通、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协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起初,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局限于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预防、干预、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中期,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与教师和家长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咨询、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回顾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最初的单一职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领域。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也展示了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对于我国来说,借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二)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是改变或促进个人的学习能力,使其 有能力可以控制管理环境中所产生的压力,进 而适应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一、传统临床模式
(三)理论基础
传统临床模式对学生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主要 来自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 学等理论和观点。
(四)问题归因
该模式认为,学生的内心情绪或心理困扰,首 先是因为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困扰所致。学 校社会工作者在预估问题时,不能局限于学生 本人,也应当关注家长、教师、同学等因素。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二、学校变迁模式
(五)工作者角色
辩护人 赋权者 倡导者 教育者
注意尺度和可行性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三、社区学校模式
(一)概念
强调社区取向, 促进社区了解支 持学校;
注重学校社区沟 通,学生生活与 社区活动结合。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教师
社区学校的良性沟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三社区学校模式?四服务内容?协助学生服务社区?联络沟通学生家长?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区?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五工作者角色?媒介者?使能者?倡导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四社会互动模式学校社区家庭学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校社会工作四社会互动模式?一基本概念?社会互动模式socialinteractionmodel是在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从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及互惠中有效地处理学生学校和社区问题的一种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运用四个模式进行问题界定 小刚有哪些需求? 如果介入,采取什么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班主任反映,小刚的学习明显跟不上其他同学, 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虽然能与其他同学和平 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计算,很有经济头 脑。他每天都会在课余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 由于年龄偏大以及自卑心理,小刚在班上朋友很 少,越来越少说话,成绩也跟不上其他同学,成 为班主任心中的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重点:依据社会工作需求评估 家庭暴力、性侵害等保护性个案; 身心障碍及特殊需求学生; 适应及情绪困难、偏差行为学生; 失功能家庭及学生; 不正常就学状况学生。
个案工作:
基本情况:每月7~8个案,男生多。失功能家庭、保 护性个案及情绪管理三分之一,其余为身心 障碍、中辍逃学。
个案来源:导师转介、学校护士保护性个案通报、各 处室转介、爱心家长转介、班级探访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社会工作者无法透过教育部门进入学校体系
民间试办时期(1977~1985)
1976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Chinese Children’s Fund)将学校社会 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方案,8个家抚中心开展;持续8年。 进入:取得校长接纳,向科室介绍,每周1~2次住校; 内容:针对逃学、旷课、低成就、贫困、适应不良、偏差行为等; 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咨询; 评估:学校对学校社工需求高 问题:外界机构介入制度化的学校体系有困难
与当地学校合作推出,并申请得到教育部和维 他露公司的专款辅助;
方案特色:致力于中辍、单亲、受虐学生服务
针对地区特色与学校共同规划服务
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建立档案;
针对社会动态推出服务方案。
教育部试办期(1997~2000) 1995台北成渊中学同学性骚扰事件; 1996 新竹中辍生事件; 教育部出台“国民中学试办设置专业辅导 人员实施计划”。
四、德国学校社会工作
传统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结合,“社会教育 工作”
1970社会教育者引进中等学校,提供照顾、咨 商、建言、发展社会技巧、人际关系、个人成 长
1980社会教育工作加进了社会工作的意涵,关 注弱势群体
1990通过“儿童及青年福利法”,提出对其进 行特殊的帮助
1998“作为教育桥梁方案”加进了生涯辅导内 容
五、香港地区学校社会工作
特点:亚洲最先进最具规模。政府补助民间机构,民间机构聘用 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所服务的学校“驻站方式”
历史线索: 1971,6家民间机构联合以实验计划的形式推行进入学校处理学生 情绪和社会问题 1974,教育司与福利署在部分学校试办 1975,香港大学研究促进政府重视 1977,“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程序计划”启动,列入“社会 福利白皮书”,政府拨款补助民间机构,学校社会工作正式化 1991,“跨越90年代香港社会里白皮书”,政府确认学校社会工 作的持续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1997,全港282位学校社工,服务于435所学校; 2001,一校一社工
第二讲 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欧洲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港台地区的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一、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
访问教师时期(1906~1930)
代表人物:毕文(Winifred S.Bivin),宗教教育,1906 道森(George Dawson),儿童心理学家1908 哈布鲁克(Sara Halbrook),社工,1909~1921
发展地域:哈佛德、纽约、波士顿,1921年31州244访问教师 发展主体:从民间机构到政府组织,从外界机构到学校体系 重要事件:学校访问员、访问教师、“美国访问教师与家庭暨学校访问者协会”
(1919)、“全美学校社会工作协会”(1943) 历史特征:后进学生入手、强调个体差异、关心个别儿童、强迫入学、关注学校教育对
地方政府试办期(地方政府自筹经费)
台中县开启:1998”台中县国中小学专业辅导
人员”专案,聘用20位专业辅导人员.
台北县、新竹市、台北市
以台北市为例:
1999、11“台北市各级学校89年度社会工作试办方案”, 招聘12名驻校社工、1名督导。计划90~92年度执行
办理方式——专案委托、驻校社工 社工师甄选——报名资格:41(45)岁以下,社工毕业
社工师林汗瑜:
“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之初,就直接面临 个案工作的需求,然而,必须再思考的 是:辅导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内容吗?如果是,那么整体的社会工作 应该如何适切的规划和执行?如果不是, 那么学校的辅导资源还有哪些?有没有 可能协助增强辅导功能呢?”
七、中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
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开端—— 1922,燕京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学生到学校实习,协助教师从事学生课业辅导 及行为指导 1934北平成立家庭福利会支援学校开展个案社会工作 1944”儿童行为指导所”,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协助学校开展个案工作 1946”儿童福利人员训练委员会”,训练专业人员协助学校从事学生的行为指 导和职业辅导
1、针对行为偏差及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个案诊治及团体辅导; 2、实施学生特殊行为专案研究; 3、开展个案研讨会; 4、推广心理卫生理念,结合家庭、社区开展团队合作工作模式; 5、协助教师鉴定学生问题行为,研拟辅导策略; 6、提供辅导教师、导师、及家长的咨询服务; 7、其他有关学生辅导事宜。
工作效绩评估: 增加了学校辅导工作的人力; 提供了多元的辅导观念和作法; 结合运用了社区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个别与团体辅导; 提供了教师与家长咨询; 特殊学生的处理成效显著.
社会教育工作者 学校社会 教育学
学校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
发展完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倡议时期
1968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初级中学-国民中学,教育部《中等学 校加强辅导工作实施办法》,辅导活动为必修课——教师资格 1969首仙仙事件,社工人士倡议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从学校、 家庭、社区共同预防和矫治青少年问题; 1970内政部、教育部、司法行政部、经合会通过《中华民国儿童 少年发展方案》规定:“为提升国民中小学就学率和教学效果, 应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员制度,指导学生团体活动、进行家庭访视、 并对问题学生提供服务。”——教师资格 1973教育部修订大学课程标准,将”学校社会工作”列入选修课程 1979颁布《特殊学校教师登记办法》规定:“特殊学校可以聘用 社工、语言训练、教育辅导、心理咨询人员。”——教师资格”
调研报告 研究背景 研究假设 调研方法 资料分析(研究发现) 讨论建议
国民中学试办设置专业辅导人员一览表
试办地区
台湾省
台北市
高雄市
试办时间 试办学校
1998、2、16~ 1997、8、1~ 2000、1、31 1999、7、31
24
8
1997、8、1~ 1999、7、31
6
设置人数
34
8
12
设置类别
专业辅导人员 临床心理师 社会工作师
专业辅导人员 专任辅导教师
服务内容:
讨论与思考:
如何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经验推展内地 的学校社会工作?
作为将要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 推展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你想 (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现在就可以 做点儿什么?
学习活动1——调研
访谈对象:校长、中层管理者、教师、 学生、家长。
访谈提纲(问卷): 学校组织架构 教学理念及个性特色 学生服务(除文化课)机制 学生需要(问题)从社工角度 对社会工作的了解 在简要介绍社工的基础上征询对学校社工开展的必要及可行性
专业资格:社会工作者必须受过专门训练并向香港社会工作注册 局办理登记
各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简要比较
比较 美国 英国 北欧 德国 香港
历史过程 1906 1880 1940 1970 1971
服务者称呼
专业资格 其他
访问教师、学校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
教育福利专员 无要求
规范 不被重视
学校照顾者
社会工作 重视
传统的学生工作—— 解放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班级为单位,注重灌输、 强调规范,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强化班级建设,抓两头促中间; 团队工作
90年代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的大学学生实习及有针对性的服务; 社会辅导体系的工作; 社会机构的服务:京伦家庭中心的“青苹果”、北京青少年心理与法律咨 询中心的“阳光心语”工程、人众人的拓展项目等 2002上海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推进计划” 2004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实务教材编审会,通过学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并组织编写学校社会工作教材
1990年代,直接进入学校或具体支持方案 英国教育福利服务专员只有五分之一是社工专
业毕业
三、北欧学校社会工作
完整的社会福利政策 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明全人的教育理念 社会工作与学校是合作关系 “学校照顾者”、“学校社会秘书”、
“教育心理服务社会工作师”、“学校 社会工作师” 学校社工师必须是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沉默转折期(1985~1993)
台湾社会开始加速民主化,儿童保护议题受到重视 , 特别是雏妓问题; CCF投入儿童保护工作,以社区资源的角色再次与学校 接触; 通过各种宣导工作,与学校建立了良好关系; 虽然不是规范的学校社工,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育部及企业辅助民间时期(1993~1996) 1993 CCF“开创新方案研讨会”,决议重新推 出“学校社会工作”方案;
高中:情绪管理、亲子关系、学校适应 国中:中辍、逃学 国小:情绪管理、行为问题 督导方式——行政督导、专业督导 困境——驻校社工师设于辅导主任之下,受很大制约; 社工师与教师意见分歧,影响社工理念落实
小学学校社会工作举要——大龙国小
背景:台北市大同区,临近孔庙,是一 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全校45个班,1300 学生,平均每班30人,教职员90人。 1999年开始实施学校社会工作。
学生未来影响
传统临床工作时期(1930~1960) 经济萧条——学校社工迟缓; 精神分析盛行——学校社工注重临床个别 协助改革学校体制; 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方法; “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
学校社区变迁时期(1960~1990)
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学校社工被要求为学校—社区—学生的桥梁; 学校社会工作者取代访问教师; 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残障儿童教育法案”将学校社会工作融入教育法案;1975 “个别残障教育法案”强调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性1986; 学校社会工作全国性会议:1978、1981、1985、1988 1978会议制定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