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优质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优质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环境与我们》: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等。
课时1: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课时2: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课时3:环境保护措施及实践2. 第二章《运动与力》:研究物体运动和力基本概念,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等。
课时1:物体运动状态与描述课时2:力作用与效果课时3:摩擦力与重力应用3. 第三章《能源》:介绍能源种类、转换和利用,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时1:能源概念与分类课时2:能源转换与效率课时3: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运动与力关系,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能源种类与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物体运动现象、能源利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以提纲形式展示每个章节核心内容。
2. 关键概念: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3. 例题及解答:列出典型例题,逐步解析,方便学生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分析身边一个生态系统,说明其特点及保护措施。
第二章:列举生活中摩擦力和重力现象,解释其原理。
第三章:探讨可再生能源优缺点,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与变化第一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 第二章:能量与生活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生活中的能量3.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第一节:科技的发展与生活第二节:科技与人类社会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质与变化的本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学生能够了解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技与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显微镜等),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能量、生物与环境、科技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物质与变化、能量与生活、生物与环境、科技与生活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物质与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能量与生活: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二节力与运动的关系2. 第二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简单机械模型(如滑轮、杠杆等);力的示意图;生态系统的图片。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如绳子、滑轮、杠杆等);学生分组准备调查表、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机械实验;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的生态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简单机械的计算;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生态保护的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定义、分类、应用2.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运动状态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与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单机械的应用练习题;力与运动的关系练习题;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的适应性。
2. 第二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动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遗传与变异。
3. 第三章《环境与生物》: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环境保护。
4. 第四章《能源》:能源的概念、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利用与节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生殖与发育、环境与生物、能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能源的利用与节约。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殖与发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播放环保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物分类、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能源的利用与节约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3. 结构图: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及意义。
(2)谈谈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分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并谈谈如何节约能源。
答案:(1)生物分类方法:形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遗传分类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因为液体干得比较慢。 (特别是糖溶液) 2、只是观察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结晶体,学生并没 有感受到晶体的世界有什么神奇,很难引发他们 的惊叹和好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点建议:
在观察活动后播放一些晶体放大后的图 片,介绍一些人类对晶体开发利用的成果。 一则,可以使学生领略晶体世界的奇妙,二 则,学生在遗憾自己无法亲自观察到这么美 丽的晶体时,同时产生的是对更先进的观察 工具的渴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目标定位:
拓展观察范围,激发观察兴趣, 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 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有 无穷的奥秘,惊叹人类的研究成果。 尝试借助显微镜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他们有较多的发现。
难点:
1、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指导和学 生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导致教学 时间的不足,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和 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2.如果学生制作占有了过多的时 间,P11的教学活动怎么处理?删掉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命世界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 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 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研究成果的交流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 的形式。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 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 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 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 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 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 的记录、描述。正是希望我们的学生 也能做这样的描述和记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措施4. 生活中的科学生活用品的制作原理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 掌握生活用品的制作原理,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的分类特征。
(2)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3)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例如: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相互关联的,能量从太阳传递到生产者,再由消费者、分解者传递,物质则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优质课件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聚焦
通过调查活动,大家发现校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
一起来统计大家的 调差结果!
2
探索1
组别 区域名称
交流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校园动物调查记录表
日期:
环境特点 区域内生物名称(照片或图画) 数量 备注
3
探索1
交流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12
探索3
在校园平面图上标注生物
在图上标注生 物的名称,数 量;
画出对应生 物的简图
研讨
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校的花坛、草丛、树林等 地方生物很多。因为这里有 湿润的土壤、有水分,这是 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17
拓展
给校园植物挂牌,制作校园生物小报。
18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9
谢谢观看 !
2023/3/10
20
其他形状叶
8
探索2
利用二岐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小任务: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 内的动物进行分类。
9
探索2
动物
有骨 骼
没有骨骼
会飞 如麻雀
不会飞 如猫
有足
如蚂 蚁
没有足 如蚯蚓
三对足 如蚂蚁
多对足 如蜈蚣
10
探索2 通过统计、汇总。大家对校园生 物的多样性有什么新的认识?
11
探索3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将我们发现的生物详细的 记录下来。
14
研讨
不同的环境,所生存的生物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
15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第2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第1节:物质的热效应第2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第1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2节:地球的内部与外部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过程,理解人类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原理,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3. 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运动与变化,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地球运动与变化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挂图、地球仪、能量转化模型。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挂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2.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3.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原理,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实例。
六、板书设计1. 生物进化:起源: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进化:低等生物→高等生物2. 物质与能量转化:热效应:物质的内能变化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或消失,只能转化或传递3. 地球运动:自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结合人类的发展,说明生物进化与人类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 答案:生物进化的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生物进化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具有智慧与创造力,不断改变和适应环境。
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如燃烧木头产生热量,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课件
研讨
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 菜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主题: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沙子、豆子、烧杯、白纸、筷子、筛网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上,留样作对比。 2.将沙倒入黄豆中混合,用筷子充分搅拌。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的混合物。 4.将混合后的沙、豆与混合前的沙、豆进行对比观察。
拓展
判断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4.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小结
上图:米饭遭遇碘酒 下图:淀粉遭遇碘酒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都发生了变 化,产生一种蓝色的物质,这是一种不 同于米饭与淀粉的新物质。
淀粉“身世”大揭秘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 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 味纯正。淀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咀嚼 米饭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 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麦芽糖
1.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B )。
A.黑色 B.蓝色 C.棕色
2.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B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3.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C )。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导入
思考:空气、电、火、声音是物质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物质的变化 • 宇宙探索 • 生物的进化 • 环境与保护
01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结构或性质上 发生的改变。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产 生气体或沉淀物等现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恒星的生命周期
恒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分别为主序阶 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 阶段和黑矮星阶段。
恒星的演化
恒星在生命周期中会经历 一系列的演化过程,最终 变成黑洞、中子星或行星 状星云等天体。
星座
星座的起源与分类
星座是指天空中一群在天球上投 影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根据 其特征可以分为北天星座、南天
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措施
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广资源节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变化,而化 学变化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
化学变化的判断
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要看是 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 会伴随着发光的现象 ,这是因为反应过程 中能量释放的结果。
发热
化学反应通常会伴随 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 ,这取决于反应的类 型和条件。
星座和黄道星座等。
星座的命名与传说
各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命名和传说故 事,如大熊座、小熊座、狮子座和 天蝎座等。
星座的观测与识别
人们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观 测和识别不同的星座,同时也可以 通过星座的形状和特征进行辨认。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探索宇宙不仅有助于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有助于发 现新的天体和宇宙现象,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 术进步。同时,探索宇宙也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的体现,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03
能量
电能
01
02
03
04
电能定义
电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存 在于电荷中的能量,通常被转
物质变化的分类
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可以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物质变化的普遍性
物质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和人 类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许多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 发光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反 应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产生气体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气 体,这是因为反应物之间相互 作用生成了新的气体物质。
星座的形成
星座是指天空中若干恒星的组合。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人们在地面上 看到的星空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将天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将其中 一些恒星组合命名为不同的星座。
常见的星座
常见的星座有北半球的仙后座、天鹅座、天龙座、仙女座等,南半球的 南十字座、大麦哲伦座和小麦哲伦座等。
03
星Hale Waihona Puke 的传说不同的星座都有自己的传说和神话背景,如仙女座、天鹅座和天龙座等
产生沉淀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沉 淀,这是因为反应物之间相互 作用生成了新的固体物质。
颜色改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使溶液 颜色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反应 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的有
色物质。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01
02
03
相互依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动物与人类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植物与人类植物的分类与特征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与人类5. 生活中的科学能量转换与守恒简单机械的应用6.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实验与验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观念。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特征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能量转换与守恒简单机械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模型地球仪科学实验器材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学生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安排课堂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套课件2. 内容结构:生物多样性动物与人类植物与人类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探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4)列举三种能量转换的实例。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动物和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原材料等资源,同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的引力对地球的海洋产生潮汐 作用,同时月球还起到稳定地球自 转轴的作用,使得地球的气候相对 稳定。
月球探测历史
人类历史上曾多次探测月球,如阿 波罗登月计划、月球勘查轨道器等 。
天文现象的科学解释
01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天文
现象。
物质变化的科学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例如 温度、压力、浓度等。
实验中可以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观察和测量物质变化的现象和数据,例如温度计 、压力计、天平等。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02
宇宙的奥秘
太阳系和地球的位置
太阳系的构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环境污染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02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0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等。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过度开发、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望远镜的发明和应用
望远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观测到更多的天体 和天文现象。
太空探索时代
自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进入太空探索时代,实现了载人航天、 登月等壮举。
03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总结词
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 意义,掌握生物的基本
特征。
生物分类的方法
根据形态、结构、生理 、遗传等特点,将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凡是透明的,圆形的物体都有放大功能 如水滴、圆柱形的玻璃棒、装水的杯子、
哈哈镜等。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 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大而清楚。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折射)
用放大镜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 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的结构图片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本课要点:
1、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2、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蝴 蝶)
苍蝇
蟋蟀
蚜虫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脚 )
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连线: 昆虫的触角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前节知识回顾
.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 色组成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脚 )
苍蝇的脚 1.脚毛 2.钩爪 3.爪垫爪4、粘液
1、什么是晶体?
2、观赏几种常见的晶体
白 糖 晶 体
食 盐 晶 体
味 精 晶 体
.教材P8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或由晶体组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 矿物的晶体组成。
3、画晶体
4、制作晶体(1点滴法)
5、制作晶体的方法
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制作食盐晶体
制作硫酸铜晶体
练习
一、填空。 1、( 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 )的颗粒 都是有( 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 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 )或由 ( 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 多种多样 ),但都很 有( 规则)。有的是( 立方体 ),有的像( 金字塔 ), 的像一簇簇的( 针 )。
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中间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 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
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
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有 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 称之为(复眼) , 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
耳朵
触角(鼻子)
连线: 昆虫的触角
蟋蟀
膝状
蝗虫
棒状
蚂蚁
羽毛状
蝴蝶
鞭状
雄蛾
丝状
天牛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
本课要点: A、什么是晶体? B、大部分固体物质由什么组成? C、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D、怎样制作晶体?
老光镜镜片是(的凸最是早英透提国镜出的放格大罗装斯置泰的斯应特用 近视镜镜片是英出凹国了科眼透学镜镜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放大装置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
光线通过透镜要发生折射
所以通过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 色组成。这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产生的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
苍蝇的脚 1.脚毛 2.钩爪 3.爪垫爪4、粘液
耳朵
触 角(鼻子)
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 称之为(复眼) , 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
蜻蜓的复眼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练习
一、填空。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 成,这些其实是( 扁平的细毛 )。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 小眼 )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侧。不同的昆虫的 触角形状(不同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 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 (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放大镜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
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
泛使用.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拆除危 险物品
珠宝玉石 检验
考古研究 文物
科学课学习
老人看书 读报
观察病虫害
放大镜的用法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作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 探究“为什么”。
放大镜
本课要点: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 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