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2含答案(苏教版)`
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doc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西游记》的文学常识;2、掌握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和技巧;3、会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形成新的感悟。
【自主预习】1. 《西游记》,共回,体裁是长篇小说,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 《西游记》的作者是, 代人。
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指:【教学过程】一、互动探究(-)读《西游》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第一至七回:第八至十二回:第十三至一百回:2、《西游记》知识竞猜。
请你准备三个关于《西游记》的小问题,参与小组内的知识竞猜。
问题示例: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3、《西游记》故事会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段,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要求: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条理,表达准确、生动)。
(二)思《西游》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吴承恩这样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什么追求?2、感悟人生。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从这些人物身上所领悟的道理!唐僧-----孙悟空一猪八戒一沙和尚---(三)品《西游》1、品语言示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的"调“换成”借"好不好?为什么?2、品人物。
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任选《西游记》中一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四)辩西游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友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1.3 阐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西游记》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包括“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经典片段。
2.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2.3 讨论《西游记》中的奇幻元素,如神仙、妖怪、法宝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如慈悲为怀、坚韧不拔等。
3.2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叛逆反抗等。
3.3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如幽默风趣、忠诚朴实等。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师徒关系等主题。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西游记》所传达的价值观。
第五章:阅读与鉴赏5.1 学生展示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笔记、心得等。
5.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5.3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重要章节,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设计亮点:1. 结合学生实际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探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中某个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6.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关于《西游记》的PPT或小报,介绍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角色。
6.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提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故事梗概、一封信给主要角色等。
7.2 学生进行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西游记》 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领悟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
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活跃的局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挑战,佛道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吴承恩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创作了这部富有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的神话小说。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课堂探究1、故事情节(1)请简要概括《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2)小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人物形象(1)孙悟空是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请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具有勇敢无畏、机智聪明、敢于反抗权威等性格特点。
他本领高强,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在面对妖怪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
同时,他也具有叛逆精神,不满天庭的统治,大闹天宫,试图打破旧有的秩序。
但他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会过于冲动和自负。
(2)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唐僧是一个意志坚定、慈悲为怀的人物。
他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
他心地善良,对众生充满关爱,但有时过于迂腐和固执,不辨是非,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1.2《西游记》导读二 一只神猴的成长史(任务单)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名著导读(二)学习任务单———————核心任务:一只神猴的成长史———————1.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方式为精读与跳读相结合。
2.梳理、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的行为表现和命运走向,提炼其个性特点。
3.分析小说“有趣”的特点,体会小说具有的奇幻色彩。
4.评价孙悟空心灵成长的意义,推断小说主题。
《西游记》、学习任务单暑假期间阅读全书,完成分章节自读任务。
任务一绘制“孙悟空人生轨迹图”(一)任务要点根据孙悟空的名号变化以及引起其名号变化的事件,划分孙悟空的人生阶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同阶段中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制“孙悟空人生轨迹图”。
(二)操作流程快速阅读——寻找孙悟空的名号↓阅读片段——简述各名号的由来↓归纳概括——划分孙悟空的人生阶段并概括主要内容1.寻找孙悟空的名号运用速读与跳读的方法通读全书,并重点阅读第一至二回、第四回、第十四回、第一百回,找出孙悟空不同的名号。
2.简述各名号的由来阅读第一至二回、第四至五回、第七回、第十四回、第十七至十八回、第二十二回、第二十七至三十一回、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第九十八至一百回,简述孙悟空不同名号的由来。
3.划分孙悟空的人生阶段并概括主要内容3、最名号及由来,划分孙悟空的人生阶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同阶段中的主要内容,绘制“孙悟空人生轨迹图”。
(三)任务推荐用表/图“孙悟空人生轨迹图”记录表(四)读书交流评价“孙悟空人生轨迹图”评价表任务二做读书笔记(一)任务要点选取小说中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概括故事大意,摘录其中能体现“有趣”的故事情节、人物言行等内容,分析该内容“有趣”的原因,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有趣”的,完成读书笔记,并在小组中交流阅读心得。
(二)操作流程1.精读最有趣的故事在了解《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选取其中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个故事精读。
2.完成读书笔记在精读的过程中,概括故事大意,摘录有趣的故事情节、人物言行等内容,并分析这些内容“有趣”的原因,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有趣”的,完成读书笔记。
《西游记》 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3、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学习作品中的精彩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贪吃懒做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和哲学内涵。
(2)探究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密切相关。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创作《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通读《西游记》全书,了解故事情节。
(2)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2、人物分析(1)孙悟空形象特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敢于反抗。
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性格成因:天生的灵根慧性,加上后天的磨难和历练。
(2)猪八戒形象特点:贪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也有善良、憨厚的一面。
相关情节:高老庄娶亲、偷吃人参果等。
性格成因:其原本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人性中的弱点在他身上有所体现。
(3)唐僧形象特点: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但有时过于迂腐。
相关情节:取经途中多次错怪孙悟空。
性格成因:深受佛教教义影响,一心向佛,但对世俗的险恶认识不足。
(4)沙和尚形象特点: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相关情节:流沙河为妖、保护唐僧西行。
性格成因:长期在流沙河的艰苦环境中生存,养成了踏实稳重的性格。
3、主题探讨(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天庭、地府等神仙鬼怪的世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如官僚的贪污、权贵的专横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教学反思
1、
2、
3、
4、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
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8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word教案 (2)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一)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
生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
②《西游记》的结构。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
②在结构上
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
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
节。
对《西游记》这部
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
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课题名著《西游记》课型新课时3 整合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突破策略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预习查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计详案集体交流意见课前学习:1.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2. 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3.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4.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5.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作品:作者简介、故事梗概(方法:看一些相关插图、简介)(三)、亲近作品: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导学案一、教材分析:《西游记》是北师版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名著推荐阅读篇目,其中的故事家喻户晓, 电视上也演过好几个版本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名著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名著,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进一步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3.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我想也一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比比知识:自学指导(一)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哪里人?2.你知道这本书的由来吧?你能说出内容吗?明确:1.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
明代著名小说家,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
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
除《西游记》,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
2.答: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
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
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
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阅读兴趣。
二、课前预习: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144--165 ,大约 30 分钟)2、预习目标: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4、预习检测:谈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
三、预习了解:1、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2、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语。
《西游记》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
(显示四人剧照。
)(二)人物分析: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
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明确:孙悟空(1)、我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
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2)、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
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
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苏教版语文七下《西游记》word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西天取经降魔障东土弘法显神通——《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作品呈现出的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领悟想象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2.综合运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释他们在作品中的意义。
3.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游记》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内涵,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研读作品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1.综合运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释他们在作品中的意义。
(重点)2.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游记》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内涵,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研读作品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重点)3.感受作品呈现出的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领悟想象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课前激趣巧热身谁是西游挑担人任务二:精读略读与跳读做好规划好阅读任务三:精读跳读理主线把握结构讲故事任务四:有粗有细读故事多面形象情节趣任务五:西游故事我创新读写结合练想象【学习过程】[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课前激趣巧热身谁是西游挑担人1.《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师徒五人中平时挑担的人是谁呢?2.那么,原著中沙僧是不是平时挑担的人呢?请看原著中的三个小片段。
片段一: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哪知多重?”八戒道:“哥呵,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
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
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
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第二十三回)片段二: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
(第四十八回)片段三:“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知识链接】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阅读方法】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课堂展示】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课堂反馈】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3)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西游记》;(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辨别善恶美丑;(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2. 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3.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深入解读《西游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原著,理解作品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问题;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3.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4.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内容1. 人物性格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2. 主题思想探讨:《西游记》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及其对作品主题的影响;3.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幽默讽刺手法等艺术特色。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10课时,本节课为第6课时;2. 教学内容:人物性格分析、主题思想探讨、艺术特色鉴赏;3. 教学步骤:(1)人物性格分析:讲解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2)主题思想探讨:讲解儒、道、佛三家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3)艺术特色鉴赏: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幽默讽刺手法等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2含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班级学生姓名学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结合精选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检查预习(一)一读精彩片段,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麒麟..()斗宿.()须臾. ( ) 拖男挈.女( )潺湲..()葩.()镌.()嗟.叹()唱喏.()掣.()骁.雄()解.数()悭吝..()搠.()靿靴..()樽罍.()2、解释下列词语。
提男挈女:__________喜不自胜:_________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______拱伏无违:__________天造地设:__________合契同情:__________(二)二读精彩片段,高度概括课本中截取的两个故事情节。
三、互动探究(一)三读精彩片段,讨论问题:1、阅读《美猴王》,思考:(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订正、笔记栏订正、笔记栏(2)《美猴王》片段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美猴王”“美”在哪里?2、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1)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2)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3)由片段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二)对小说的评价(从多个角度)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你是否有同感?请你结合有关资料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可以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人物、环境等)好。
因为……比如:…….情节:人物(可以选主要人物):订正、笔记栏环境:3、通过刚才的探讨,再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四、课堂练习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2、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1含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班级学生姓名同学们,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学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2、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
二、推荐·阅读(一)作者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
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二)什么是“神话小说”: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神话小说。
(三)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以及网上收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品:订正、笔记栏《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订正、笔记栏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 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结合精选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检查预习(一)一读精彩片段,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麒麟.. ( )斗宿.( )须臾. ( ) 拖男挈.女( )潺湲..( ) 葩.( )镌.( ) 嗟.叹()唱喏.()掣.( )骁.雄( ) 解.数( )悭吝..( ) 搠.( ) 靿靴..( )樽罍.( )2、解释下列词语。
提男挈女:__________喜不自胜:_________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______拱伏无违:__________天造地设:__________合契同情:__________(二)二读精彩片段,高度概括课本中截取的两个故事情节。
三、互动探究(一)三读精彩片段,讨论问题:1、阅读《美猴王》,思考:(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2)《美猴王》片段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美猴王”“美”在哪里?2、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1)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2)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3)由片段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二)对小说的评价(从多个角度)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你是否有同感?请你结合有关资料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可以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人物、环境等)好。
因为……比如:…….情节:人物(可以选主要人物):环境:3、通过刚才的探讨,再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四、课堂练习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2、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举四例即可。
3、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4、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5、《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6、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__________ _____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你怎样反驳他?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3、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3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唐僧沙僧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2答案二、检查复习(一)略(二)结合每一段的后记三、互动探究(一)再读精彩片段,讨论问题:1.(1)“美猴王”的称号由石猴得来,他作了大的贡献,大家尊之为“千岁大王”,于是将“石”字隐去。
贡献大的应该有美好的称号。
当他见到菩提祖师,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为“孙”,法名“悟空”。
他后来听从观音菩萨的劝告,拜唐僧为师参加取经,就正式启用“悟空”这一法号;唐僧又给他“起个诨名,称为行者”。
(2)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3)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言语美这三方面,作者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进住水帘洞这两件事的描述,对这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1)她与孙悟空有仇,因为孙悟空与她的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有些言语”,发生很大的冲突。
孙悟空为了搭救师傅唐僧,请求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红孩儿陷入天罡刀刀丛之中,从此戴上一个“金箍儿”,不能妄动了。
(2)孙悟空当初在花果山曾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狨王结拜,尊称牛魔王为大哥,而牛魔王正是铁扇公主的丈夫,所以称呼她为“嫂嫂”。
(3)他变成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表现他的有勇有谋。
(说他乐观、顽皮、灵活、神通广大也可。
)(二)对小说的评价(从多个角度)1、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情节: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可以就某部分评价,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
因为它很曲折、生动。
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
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
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
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
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们之间有仇。
可以就整个小说评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各回的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人物:人物可谓繁多,不能一一细数,可以就只来看师徒四人,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孙悟空:我最喜欢孙悟空。
(1)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
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2)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他很有人情味。
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就令人非常感动。
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猪八戒:我喜欢猪八戒。
(1)因为他能吃苦。
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2)他强硬。
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3)勇敢、单纯。
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我不喜欢!(1)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
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2)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唐僧:我喜欢唐僧。
他正派、有同情心。
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
”一心向佛。
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比如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沙僧:不喜欢,他太老实了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环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可以就某部分评价,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这些句子,简直就是一首诗。
它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
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
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又可以就整个小说评价:《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3、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其他一些言之成理的答案也该加以肯定。
)四、课堂练习1.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2.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3.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4.提示: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5.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6.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充分说明理由即可。
五、课后作业:1.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
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2.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3.例: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女妖精。
她使用双剑,武艺出众,善于变化,诡计多端。
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美貌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又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
于是她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才把唐僧捉住。
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