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共识及ADA标准

合集下载

2021年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全文)

2021年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全文)

2021年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诊断糖尿病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全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是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可反映近期(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随着对HbA1c 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应用的不断研究,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先后在2010和2011年将HbA1c≥6.5%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HbA1c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化不断提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也将HbA1c≥6.5%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HbA1c浓度除了和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相关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红细胞寿命。

红细胞寿命延长,会增加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引起HbA1c水平升高;相反,红细胞寿命缩短,会减少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引起HbA1c水平降低。

当红细胞寿命为120 d时,HbA1c水平为7.0%,如果红细胞寿命缩短或者延长10 d,对应的HbA1c水平分别为6.4%和7.6%。

另外,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速率和检测中的干扰因素也会影响到HbA1c水平。

以上这些因素均独立于血糖而影响HbA1c水平。

HbA1c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也是糖代谢控制情况和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评判的金标准,为使临床医师更好地使用HbA1c,我们就能够通过改变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糖基化速率从而影响HbA1c的因素进行阐述。

一、贫血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其高危人群是育龄期女性、婴幼儿和儿童。

2004年,Coban等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未经铁剂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人群的HbA1c水平分别为(7.4±0.8)%和(5.9±0.5)%(P<0.01);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后,HbA1c水平均值显著降低,由治疗前的(7.4±0.8)%降低至(6.2±0.8)%(P<0.01)。

ADA2023版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ADA2023版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ADA2023版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一、诊断标准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若HbA1c的水平在6.5%或以上,可诊断为糖尿病。

这个测试应由一个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并且结果应该在无糖尿病症状下重复,以确认诊断。

2. 空腹血糖(FPG)
- 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被定义为饮食后至少8小时没有摄入卡路里。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OGTT 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4. 随机血糖
- 任何时候出现血糖≥11.1 mmol/L(200 mg/dL)的情况且伴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治疗指南
1. 生活方式的管理
-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以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

2. 药物治疗
-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管理和最大剂量的胰岛素秘agogues治疗1-3个月后,HbA1c仍然≥7%,应该加入胰岛素治疗。

3. 胰岛素治疗
- 对于1型糖尿病和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

胰岛素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 应定期进行眼底、脚部、肾脏等并发症的筛查和管理,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5. 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
- 对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应评估其心血管病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上是ADA2023版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的简述,详细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制定。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推荐
六、其他情况 1.对于合并CKD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方
面应防范低血糖,另一方面应避免明显高血糖导致的急性代谢紊乱、感染 及其他并发症。 2.对于合并恶性肿瘤等情况的患者,若预期寿命<5年,HbA1C可控制在 <9.0%。若预期寿命较长,HbA1C可控制在7.5%左右。 3.对于执行治疗方案较困难的情况,如精神或智力障碍、视力减退等,Hb A1C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9.0%。 4.对于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医疗保障和医疗条件较差的患者,血糖 控制目标应综合考虑,适当放宽,尽量避免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发生,以 免加重病情和经济负担。
✓目前多数糖尿病指南推荐一般成人T2DM患者的HbA1C目标值为<7. 0%。
✓但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最近将非孕期一般成人T2DM患者的HbA 1C目标值定在7.0%~8.0%,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推荐
一、一般成人T2DM患者 1.对于大多数成人T2DM患者,推荐HbA1C控制目标为<7.0%。 2.对于年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不合并CVD的T2DM 患者,推荐HbA1C控制目标为<6.5%甚至接近正常。 3.经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或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治疗,且未出现药 物不良反应的T2DM患者,在HbA1C<6.5%后应维持治疗,不宜减弱 降糖治疗强度。 4.HbA1C目标值应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 维持风险与获益的最佳平衡。
年患者有中等长度的预期寿命,低血糖风险较高,跌倒风险高,HbA1C目标值可放宽至<8.0%。 ✓ 若患者正在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HbA1C 不宜低于7.5%。 ✓ 健康状态较差(如慢性疾病终末期、长期需要他人照护等)的老年患者预期寿命有限,治疗获益不确定,Hb

2023年ADA最新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年ADA最新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年ADA最新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最新发布的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这些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最新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诊断标准根据2023年ADA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2.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26 mg/dL(7 mmol/L);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200 mg/dL(11.1 mmol/L);4. 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200 mg/dL(11.1 mmol/L),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分类与治疗建议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需求,ADA将糖尿病分为以下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1.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建议胰岛素治疗;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建议个体化治疗;3.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建议妊娠期和产后管理;4.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遗传性糖尿病,建议个体化治疗。

治疗目标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个体差异,ADA提供了不同的治疗目标,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目标如下:1. 血糖控制: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小于7%;2. 血压控制: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小于130/80 mmHg;3. 血脂控制:糖尿病患者,LDL胆固醇目标小于100 mg/dL (2.6 mmol/L)。

非药物治疗ADA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治疗建议:1. 饮食控制:均衡饮食,限制摄入糖分和饱和脂肪;2. 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两次肌肉锻炼;3. 减重: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建议适量减重;4. 戒烟:建议糖尿病患者戒烟,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ADA提供了多种药物选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进行个体化治疗。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要点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要点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要点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量已经成为临床上评估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

然而,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存在对HbA1c的准确测量产生了影响,因为各种血红蛋白变异体可以干扰HbA1c的测定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就血红蛋白变异体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份关于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

以下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1.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分类:根据其对HbA1c测量的影响程度,血红蛋白变异体可以分为临床重要性高、中和低三个等级。

其中,临床重要性高的变异体对HbA1c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修正。

2.血红蛋白变异体的识别方法:当前,常用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

凝胶电泳是一种传统且经济实惠的方法,但其分辨率较低。

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校准和修正:针对临床重要性高的血红蛋白变异体,需要根据其对HbA1c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行校准和修正。

当前,已经发展出一些校准模型和修正公式,可以提高HbA1c测量的准确性。

4.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了确保HbA1c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使用标准参考材料、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等。

5.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和临床实验室人员需要了解各种血红蛋白变异体的特点和识别方法,避免对HbA1c测量结果产生误解,并在必要时进行校准和修正。

总结起来,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血红蛋白变异体识别的专家共识提供了对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分类、识别方法、校准和修正、实验室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

这对于确保HbA1c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过去2到3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

2023年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将如何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目前使用的标准是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共识制定的。

根据这个共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小于或等于6.5%的人被认为是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

这个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并不完美。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血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标准无法满足对更精确评估血糖控制的需求。

因此,2023年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很可能会有所改变。

一种可能的改变是将标准值调整为更严格的水平。

研究表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更好的血糖控制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

因此,将标准值调整为6.0%或更低,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

然而,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等。

另一个可能的改变是引入个体化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目前的标准只考虑了整体人群的平均水平,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然而,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个体化的标准会更好地反映每个人的实际血糖控制水平。

个体化的标准可以基于个体的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改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也是2023年标准可能的变化之一。

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血红蛋白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

未来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可能会采用新的技术,例如质谱法或免疫测定法,以提高准确性和灵敏性。

除了标准本身的改变,2023年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的应用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随着智能医疗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移动设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实时反馈和建议。

糖化血红蛋白新标准参考值

糖化血红蛋白新标准参考值

糖化血红蛋白新标准参考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用于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新标准参考值为:
1. 根据WHO的标准,成年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至5.6%。

超过5.6%但低于6.5%的范围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前期),而高于或等于6.5%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2. 根据ADA的标准,成年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诊断标准为,正常范围为小于5.7%,糖尿病前期为5.7%至6.4%,而高于或等于6.5%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孕妇以及特定健康状况的个体,糖化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时,应该考虑个体的特殊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新标准参考值为4.0%至5.6%为正常
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可能表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但具体的诊断标准还应该结合个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综合评估。

糖化血红蛋白共识及ADA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共识及ADA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提高糖尿病诊断效率的新手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包玉倩教授的课题组对中国人糖尿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最近被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会官方月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线发布,并配发了专家述评。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之一。

近期在中国4.6万余人的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15.5%,目前估计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达9240万。

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常用方法。

但是,无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检测空腹血糖均有时间及采样要求,需要空腹或多次取血,因此受试者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有学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引入到糖尿病诊断领域。

HbA1c检测的优势在于方便、易行、不受进餐时间以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反映出的血糖情况相对稳定。

2009年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建议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列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将HbA1c≥6.0%作为糖尿病的筛查标准之一。

然而,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存在种族差异。

贾伟平的团队在上海社区人群中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HbA1c诊断糖尿病效率的研究。

研究结果提示,在社区普通人群中HbA1c≥6.3%诊断效率等同于空腹血糖≥7.0 mmol/l。

而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 kg/m2)中HbA1c≥6.3%诊断效率明显优于空腹血糖≥7.0 mmol/l,也优于用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效率。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综合性医院都有HbA1c检测仪,中国卫生部正在实施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及其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一种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常用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比。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之间的非酶促反应。

在红细胞寿命期间,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的N-末端缬氨酸残基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即糖化血红蛋白。

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1.正常范围: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4.0%-5.6%。

2.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3.血糖控制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因个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但对于某些患者,如年轻人、无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更为严格,如<6.5%。

而对于老年人、有并发症者等,控制目标可能相对宽松,如<8.0%。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1.糖尿病诊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的患者。

2.血糖控制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并发症预防: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疗效评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用于评估降糖药物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年龄段的标准值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年龄段的标准值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芳龄段的标准值糖化血红蛋白,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A1c或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近期的血糖平均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至关重要。

不同芳龄段的人群,由于生理和代谢的差异,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在不同芳龄段的标准值,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6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的理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该在7.5%以下。

这一标准值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儿童和青少年的血糖控制情况,帮助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随着芳龄的增长,成年人的新陈代谢逐渐趋于稳定,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值也会有所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范围应该在4-6%之间。

这一范围的设定考虑了成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常见健康状况,对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随着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群的特点也日益凸显。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器官功能等都会随着芳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值可能与成年人略有不同。

据美国老年病医师协会(AGS)的研究,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理想范围应该在7-8%之间。

这一范围的设定考虑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能够更好地反映他们的血糖控制情况。

总结而言,不同芳龄段的人群,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值会有所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的标准值为7.5%以下,成年人的标准值为4-6%,而老年人的标准值则为7-8%。

这些标准值的设定考虑了不同芳龄段人群的生理特点和常见健康状况,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他们的血糖控制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根据芳龄段来合理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便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在个人看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不仅需要结合个体的芳龄特点来进行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等来全面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及方法学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及方法学进展

1995年 IFCC(国际临床化学学会)HbA1c标准化工作组, 2002年完成参考系统建立。 目的:确定HbA1c检测的国际标准化
1985年 DCCT(糖尿病控制和综合征研究试验) 目的:评估了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 及方法学进展
各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Source: Consensus statement, DIABETES CARE, VOLUME 30, NUMBER 9, SEPTEMBER 2007, 2399-2400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 及方法学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 (2013年8月)
《中国糖尿病杂志》
• IFCC参考系统是HbA1c测定标准化唯一有效的参考系统。 • 应用国际标准物质。 • 现行的NGSP可溯源到IFCC参考系统
HbA1c检测标准化进程
确认 IFCC 参考系统是检测“金标准”
2010年 ADA/EASD/IDF/IFCC 国际共识 确认IFCC参考系统为全球HbA1c标准化唯一系统
1993年 NGSP(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目的:对HbA1c检测结果标准化,以使临床实验室的检测 结果和DCCT的结果有可比性。
4. If the ongoing “average plasma glucose study” fulfills its a priori–specified criteria, an A1Cderived average glucose (ADAG) value calculated from the A1C result will also be reported a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1C results.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全球标准化共识及意义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全球标准化共识及意义分析

2 . 2两组 义齿 咬合力 比较 戴用 1 周、 3个月 时, 实验组 咬合力为 ( 1 0 4 . 5 1 ± 2 3 6 2 ) N、 ( 1 3 3 . 2 1+3 0 . 2 1 ) N, 与对照组的( 8 2 . 3 2±2 6 . 3 2) N、 ( 9 9 . 3 6±3 1 . 5 9) N 比较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详见表 2 。
用 闭口式印模法 , 能最大限度地模拟 患者在发挥 咬合作用时 的牙槽黏膜状 态 , 符合 患者 生理状况 , 还能减少压痛点产 生。与此同时, 采用试牙后闭 口式 印模 法制作的精确 义齿 能有效减少磨改量 l 。本研究结果提示 , 闭1 : 3 式印模法 的义齿修复效果 优于开 口式印 模法 。 综上所述 , 闭L 1 式印膜 技术 能获 得较 佳 的义齿 修复效 果 , 值得 临 床进 一 步应用 、
3讨论
印模 式 全 口义 齿修 复 的 开 始 , 印 模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响 患 者 义 齿 的 舒 适 度 及 功 能 的 稳
(X± s ) 表示 ; 两种 义齿之 间的咀嚼效率 比较, 采用配对样本的 Wi l c o x o n符合秩检验。P
<0 . 0 5表 示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 结果 2 . 1 两组义齿咀嚼效率 比较 比较 两组 义齿 咀嚼效 率 ,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详见表 1 。
2 3 . 6 2) N、 ( 1 3 3 . 2 1±3 0 . 2 1 ) N, 与 对 照组 的 ( 8 2 . 3 2±2 6 . 3 2) N、 ( 9 9 . 3 6±3 1 . 5 9 ) N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J 。 常规的开 口式印模法 中, 患者处 于大张 口状态 , 唇颊沟 口底位置 与 自然状态有 一定 差距 , 这在一定程 度上加大了印模边缘伸展误差 , 边缘过度伸展可增 加黏膜压痛感 。采

从国际指南和中国指南

从国际指南和中国指南


ADA&EASD共识——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控制目标——甘精胰岛素——理想的 基础胰岛素
UKPDS: 细胞功能随时间进行性衰退
细胞功能%
100
80
HbA1c(%)
9 8 7
60
40 20 0
-12-10 -8 -6 -4 -2 0 2
6
0
4
6 8 10 12
诊断时间 (年)
Ref: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 40(suppl):S21-S2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2a1-22.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口服药失效即刻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病例 3:
治疗
• 饮食控制和运动 • 长秀霖 10U/d • 格华止1.5g/d
随访
• • • • • • • 1wk后,FBG 6.8mmol/L 2wks后,FBG 4.5-5.2mmol/L, 2hPBG 8.2mmol/L 4wks后:FBG 5.5mmol/L, 2hPBG 6.8mmol/L 遂减量长秀霖 8U/d 无低血糖反应
2006年ADA/EASD: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流程的共识 第一步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
如果 HbA1c 7%*
第二步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加磺脲类 (最便宜)
如果HbA1c 7%
加TZD (无低血糖)
强化胰岛素
加TZD
加基础胰岛素
如果HbA1c 7%
加磺脲类**
第三步
加基础或强化胰岛素
强化胰岛素 + 二甲双胍 +/− TZD
病例 1:门诊患者(OAD failure)

专家共议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与一致性(全文)

专家共议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与一致性(全文)

专家共议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与一致性(全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国际上已积极推动HbA1c检测标准化以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管理,而在中国,因HbA1c检测结果标准化和一致性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临床推广存在诸多局限性。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罗氏诊断亚太区HbA1c交流会上,多位国内外糖尿病、检验及内分泌领域专家就HbA1c的国际应用现状及临床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陈文祥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同院内分泌科主任高鑫教授也共同探讨了HbA1c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价值、中国HbA1c检测标准化进展及临床推广面临的挑战。

HbA1c已成为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糖尿病诊断指标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空腹血糖(FPG),但多项研究发现OGTT与FPG诊断糖尿病的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心脏调查和中国心脏调查证实,仅以FPG为指标会漏诊大量高血糖人群。

与OGTT、FPG直接检测血糖水平不同,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结合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能够保持120天左右,HbA1c因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成为判定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

潘柏申教授指出:“HbA1c检测生物变异性较小、分析前的不稳定性较小、能更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风险,且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相对不受急性血糖波动影响,是糖尿病临床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专家共识提出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效果监测。

2010 年,ADA指南将HbA1c≥6.5%正式纳入糖尿病首要诊断指标,2011年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与血糖区别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能够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操纵情形。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医治监测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慢慢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肚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操纵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肚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操纵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刻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阻碍。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稳固靠得住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刻,是不是空肚,是不是利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若是空肚血糖或餐后血糖操纵不行,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检测方式一、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原理:糖化致使血红蛋白分子表面阳离子丢失。

在弱的互换剂中,例如Biorex70,伴有增加的离子浓度和(或)pH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非糖化血红蛋白前先洗脱。

这现象产生了糖化血红蛋白最初的术语“快速血红蛋白”。

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可用于小型、微型或大型柱层析方式或部份或全自动的PHLC/FPLC方式。

因为,其他翻译后修饰血红蛋白,例如醛亚胺型、甲酰化、乙酰化、乙醛加合物、降解物、老化人工物品和异样血红蛋白电荷互换也不同于正常的HbA0,因此已经列出了许多法的干扰因素。

利用常规HPLC的方式。

分离糖化血红蛋白亚组分是能达到知足需求的临床周密度。

但是,已知HbA1c的峰不是均一的而是包括一重要的非糖化血红蛋白部份。

少数糖化血红蛋白也整合到HbA0主峰中。

通过利用特殊的柱原料(poly-CATA)和30~40 min分离时刻能够改善分离成效。

这些方式能够作为参考步骤但不适合常规利用。

所有的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对pH和温度的转变灵敏,因此要操纵pH和温度。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糖尿病是 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达标既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又是评价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

HbA1c 还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首选诊断指标。

与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指标——血糖相比, HbA1c具有生物学变异性小、不易受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分析前的不稳定性小等特点,是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逐步推广应用的一个指标。

为提高国内HbA1c测定质量,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更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HbA1c 并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理念、共识以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HbA1c检测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HbA1c检测共识。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牵头组织专家共同起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本共识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糖尿病学专家、检验医学工作者以及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务工作者意见后,几经讨论、修改,在此呈现给大家以供参考。

鉴于本共识是参考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并根据我国HbA1c检测的具体国情而制定,今后随着新的共识理念、研究结果及更多证据的出现,应适时修订本共识,以适应临床应用发展的需要。

本共识分4个部分,包括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及结果质量监测和保证方面的内容。

一、HbA1c的定义、表达、定期检测原则及其干扰因素(一) HbA1c的定义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二) HbA1c的表达糖基化血红蛋白( glycated hemoglobin)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中国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伴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数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高发率给全球各国的医疗系统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糖尿病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成为了当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而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结合形成的一种糖基化产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过高,导致更多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人群。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以反映患者过去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还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意味着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较差,这不仅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成为了临床管理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围绕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展开讨论,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中国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引言部分将介绍糖尿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将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和病情描述,包括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其次,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的意义和作用,解释糖化血红蛋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性。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检验与临床通讯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与血糖区别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监测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

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

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

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

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新指南建议小于5.8

糖化血红蛋白新指南建议小于5.8

糖化血红蛋白新指南建议小于5.8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其新指南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小于5.8。

这一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旨在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控制目标,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从临床角度来看,糖化血红蛋白小于5.8的目标值反映了更严格的血糖控制要求。

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水平,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以达到更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

这对于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降低到小于5.8也可能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病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疾病状态和潜在的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和方案。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糖化血红蛋白,还需要综合考虑血糖波动、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心血管风险、肾功能等多个因
素,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目标。

因此,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以制定最
合适的治疗目标和方案。

总的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新指南建议将目标控制在小于5.8,
这反映了对血糖控制更严格的要求,但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仍需综
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提高糖尿病诊断效率的新手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包玉倩教授的课题组对中国人糖尿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最近被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会官方月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线发布,并配发了专家述评。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之一。

近期在中国4.6万余人的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15.5%,目前估计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达9240万。

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常用方法。

但是,无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检测空腹血糖均有时间及采样要求,需要空腹或多次取血,因此受试者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有学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引入到糖尿病诊断领域。

HbA1c检测的优势在于方便、易行、不受进餐时间以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反映出的血糖情况相对稳定。

2009年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建议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列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将HbA1c≥6.0%作为糖尿病的筛查标准之一。

然而,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存在种族差异。

贾伟平的团队在上海社区人群中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HbA1c诊断糖尿病效率的研究。

研究结果提示,在社区普通人群中HbA1c≥6.3%诊断效率等同于空腹血糖≥7.0 mmol/l。

而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 kg/m2)中HbA1c≥6.3%诊断效率明显优于空腹血糖≥7.0 mmol/l,也优于用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效率。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综合性医院都有HbA1c检测仪,中国卫生部正在实施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

HbA1c 诊断及筛查糖尿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补充方法,HbA1c在任何时间都能够采样,可以提高受试者的检测顺应性,使得一部分不符合空腹采血要求以及不愿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被及时诊断。

贾伟平的团队又提供了来自中国人群研究的HbA1c诊断的切割点即HbA1c≥6.3%,这为医生提高糖尿病的诊断效率提供了新手段。

2010年全球HbA1c标准化测定共识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浓度(通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1984年首次提出其标准化测定的问题[1],但直到1993年DCCT研究[2]发表后,科学家和临床医师才开始重视这一问题。

那时由于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化手段,各国均使用自己的检测方法,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进行了全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项目(NGSP),主要依据DCCT研究中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瑞典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

日本采用日本糖尿病学会发明的HbA1c 定标法(共有6个定标仪)。

这些方法的共同缺陷是缺少初级和次级参照物。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满足全球测定标准化的要求,达到欧盟对诊断性医疗仪器(IVD)的要求,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 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研究一个可供追溯的参照系统。

这套系统包括与内蛋白酶Glu-C共孵育、清除β链氮端的六肽、用质谱法或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定量糖基化以及非糖基化的六肽[3]。

被检测物为葡萄糖与β链氮端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子。

纯化的HbA1c和HbA0 由人类血液中提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初级参照系统(PRMS)中的参照物。

PRMS[4]的值有用于次级参照物(SRMs;全血)。

次级参照物由生产厂家用来定标其仪器。

已经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网络来完成和维护初级参照系统。

由于其灵敏性更高,采用IFCC新的标准化方法会使HbA1c的百分比稍有降低。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使血糖控制恶化[5],IFCC建议使用SI数值(mmol/mol),可以减少IFCC单位与DCCT/NGSP单位之间的混淆。

由于在成年人[7]和儿童[8],HbA1c与平均血糖均有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有建议将HbA1c表述为平均血糖。

当然,并不是在每个种族中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科学家和临床医师已经广泛接受IFCC的参考值定标方法。

目前正在完善这一标准化过程。

”但是对于数值的解释有很多争议,比如HbA1c是根据DCCT 方法报告百分值还是IFCC方法报告mmol/mol。

目前迫切的需要医师、护士、糖尿病患者理解既往与将来报告的HbA1c数值的含义。

2007年举办了首次共识会议[9-10],确定了IFCC的参考系统是唯一能够满足标准化要求的方法。

将来报告的HbA1c以IFCC单位(mmol/mol)以及衍生的NGSP单位(%)报告,使用IFCC-NGSP换算公示。

第二次共识会议于2009年10月21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糖尿病联盟会议上召开。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IFCC 、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协会(ISPAD)、部分杂志的编辑出席了该次会议。

以下是共识内容:1. HbA1c的检测必须在世界范围内标准化,包括参照系统和数值报告。

2. IFCC的参考系统是唯一能够满足标准化要求的方法。

3. 将来HbA1c以IFCC单位(mmol/mol)以及衍生的NGSP units (%)报告,使用IFCC-NGSP换算公示。

4. 需要确保基层糖尿病容易获得SI (IFCC) 和NGSP单位的转换公式。

5.杂志编辑和出版物建议采用SI (IFCC) 和NGSP/DCCT双重单位报告HbA1c。

6.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称谓为HbA1c,在指南或教育材料中也可以简写为A1C。

7.共识一直到2011年有效,将于下次2011年杜拜国际糖尿病联盟会议上再次讨论。

HbA1c衍生的平均血糖(ADAG)由于方法上的缺陷没有包括在共识中。

然而,使用估算的平均血糖(eAG),并且和患者充分讨论、沟通,可能是有益的。

各地应就如何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这一估算值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个信息交流日益增多的年代,群众和专家都可以接触互联网。

科学试验的结果(比如DCCT)还会在未来持续引起人们的兴趣。

将IFCC 和DCCT的值一起报告,可以使两个系统能够充分的衔接。

投稿中使用两种单位会促进HbA1c不同方法的统一。

使用DCCT方法的仪器需要应用master 公式。

这样,IFCC 单位DCCT单位将有共同的基础。

所有实验室、仪器公司,应在实验室层面还是临床层面,开展质量控制,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各个国家具体实施方法可以不同)。

我们希望所有发表糖尿病文章的科学期刊都立即要求来稿中同时报告两种数值。

[1]. Peterson CM, Jovanovic L, Raskin P, Goldstein DE.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ssays: feasibility of references and standards. Diabetologia 1984;26:214 –7. [2]. DCCT.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 Engl J Med 1993;329:977–86. [3]. Hoelzel W, Weykamp C, Jeppsson JO, Miedema K, Barr JR, Goodall I, et al. IFCC reference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 haemoglobin A1c in human blood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sche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Sweden: a method-comparison study. Clin Chem 2004 Jan;50(1):166 –74. [4]. Weykamp C, John WG, Mosca A, Hoshino T, Little R, Jeppsson JO, et al. The IFCC Referenc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HbA1c: a 6-year progress report. Clin Chem 2008;54:240–8. [5]. Hanas R.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changing the scale of reported HbA(1c) results affects metabolic control. Diab Care 2002;25:2110 –1. [6]. Nordin G, Dybkaer R. Recommendation for term and meas urement unit for “HbA1c”. Clin Chem Lab Med2007;45(8):1081–2. [7]. Nathan DM, Kuenen J, Borg R, Zheng H, Schoenfeld D, Heine RJ.Translating the A1C assay into 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 values. Diab Care 2008;31: 1473–8. [8]. Wilson DM, Kollman. Relationship of A1C to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ssessments by high-frequency glucose determinations by sensors. Diab Care 2008;31:381–5. [9].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worldwid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haemoglobin A1C measurement: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Care 2007;30:2399–400. [10].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worldwide standardisation of the HbA1c measurement. Diabetologia 2007;50:2042–3.ADA 2010版《糖尿病标准化诊治指南》的更新和解析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每年1月份更新发布《糖尿病标准化诊治指南(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现介绍其2010版的主要修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