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计算机算法-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3.NP完全理论(6学时):NP完全理论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算法专题研究(10学时):3—5个小的前沿领域的算法专题研讨,包括每个领域的基本问题、算法及变型。
5.课程设计(2学时):设计并分析一个难度适当的算法。
2.3计算复杂性导论,堵丁柱、葛可一、王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预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
学科点意见:
学科点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注:1、类别指公共课、专业课。2、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编制者一般为该课程主讲教师。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
高等计算机算法
课程编号
0006100038
英文
AdvancedComputerAlgorithms
开课单位
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
考核方式
考查
学时
32
学分
2
类别
专业课
编制者
课程简介: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本科和硕士的算法课程的延续和提升。主要介绍算法的基本设计技巧及高级算法理论在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加深学生的算法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设计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高等计算机算法基础的进阶学习以及前沿算法的专题研究,提升学生独立设计算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基本要求为:
1.能够使用基本技巧设计算法。
2.理解NP完全理论,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生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512713课程名称:智能控制英文名称:Intelligent Control学时:32学分:2适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总结了智能控制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了解智能控制理论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神经网络的模型、学习算法及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应用、了解专家系统、遗传算法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了解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1、绪论内容体系: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智能控制的特点、研究工具及应用。
知识点:智能控制概念,特点,发展,神经控制、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的数学工具。
重点: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
2、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模糊集的概念、模糊集合的运算、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关系、二值逻辑、模糊逻辑及其基本运算、模糊语言逻辑、模糊逻辑推理、模糊关系方程的解。
知识点:模糊集的概念,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
重点: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方法。
3、模糊控制内容体系: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模糊控制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举例、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知识点: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重点:模糊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内容体系:神经网络原理、神经网络的模型分类、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的特征及要素、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领域。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是指为了规范和指导研究生课程教学而编制的文件。
它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应用该文件。
二、课程名称和代码课程名称:xxx课程代码:xxx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xxx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第一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b. 知识点2:探讨xxx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c. 知识点3:分析xxx的实际应用案例。
2. 第二部分:xxxa. 知识点1:介绍xxx的基本原理。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c. 知识点3:讨论xxx的未来发展方向。
3. 第三部分:xxxa. 知识点1:探讨xxx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b. 知识点2:分析xxx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效果。
c. 知识点3:讨论xxx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五、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评估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评估方式将在开课前由授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a. 主教材:《xxx教材》b. 辅助教材:《xxx参考书1》、《xxx参考书2》2. 参考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扩展阅读资料,以进一步提升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学分和学时分配1. 学分:x学分2. 学时分配:a. 理论课程:x学时b. 实验、实习或课程设计:x学时八、重要提示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需按时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作业和考试。
对于缺勤、迟到和不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扣分或其他处罚。
研究生教学大纲分为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教学大纲分为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生教学大纲分为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生教学大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规范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教学大纲分为多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研究生教学大纲中的核心内容,它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程教学大纲通常包括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
通过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有助于他们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研究生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学时和学分是衡量研究生课程难度和学习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明确学时和学分,研究生可以更好地估计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从而更好地安排学习计划。
同时,学时和学分也是评价研究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获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核心,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研究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评价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它包括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明确教学内容,研究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门课程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内容也是评价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是指导研究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它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湖州师范学院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2.研究项目(Major Project):简要说明对研究项目的要求。
3.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s):
4.口头报告(Oral Reports):简要说明对宣讲报告的要求。
5.课内实验(Experiments):简要说明对课内实验的要求。
6.期末考试(Exams):简要说明对期末考试的要求。
五、成绩比例(Grading Scale)
针对课程所采用的各类考评办法,给出以百分计算的考评成绩及其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最终给出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以百分计)。
序号(No.)
考评办法
(Evaluation Method)
成绩
(Grade)
所占比例
(Grading
Scale)
1作业(Homework)
2研究项目(Major Project)
3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s)
4口头报告(Oral Reports)
5课内实验(Experiments)
6期末考试(Exams)
六、预期效果(Assessment of Learning Outcomes)
针对第二项所设置各个教学目标,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所
识、
1.目标1(
2.目标2(
3.目标3(
4.目标4(
5.目标5(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
纲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掌握数学课程设计与教学理论,培养其在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数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数学教育历史与发展概述
- 数学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2. 数学课程设计
- 数学课程的结构与组织
- 数学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 数学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3. 数学教学理论
- 数学研究的认知过程
- 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 数学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4. 数学教学方法与技能
- 演讲与讲解技巧
- 互动与合作研究
- 使用教具与技术支持教学
5. 数学课程评价与改进
- 数学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数学课程改进的策略与路径
三、课程要求
1. 学生应参加课堂讨论,并积极提问与回答。
2. 学生需完成课程作业及项目,并按时提交。
3. 学生应阅读相关的教学论文和研究文章,并参与学术讨论。
4. 学生需要参加课程考试,以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参考资料
1. 张三. 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李四. 数学教育研究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以上内容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框架。
通过本大纲,研究生教师可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阶段性目标。
本教学大纲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为教师提供一种灵活性和自主性,以适应教学的不同需求。
第二章: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广泛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践,培养研究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知识;2. 实践应用技能和工具的掌握;3. 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独立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 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章: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前沿研究动态,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
2. 实践应用:熟悉并掌握相关工具和技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3. 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术交流: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本课程根据研究生学习需求和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 主题1:相关理论框架和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 主题2:前沿研究的论文阅读与解读;- 主题3:重要概念和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 模块二:实践应用技能- 主题1: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技术;- 主题2: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3: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
3. 模块三: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主题1: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主题2: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主题3: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4. 模块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主题1: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 主题2:团队项目实践和汇报;- 主题3: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研究生 教学大纲
研究生教学大纲研究生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研究生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本大纲旨在明确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在某个特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级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2.2 知识和技能要求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高级科研方法和技巧,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其中,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学科核心理论、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绍;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际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写作等。
3.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
(2)实验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将按照以下各方面进行评估:平时表现、实验和实践报告评审、期中考核、课堂讨论、期末综合考核等。
4.2 考核要求研究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参加相关的考试和实践活动,并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方可通过课程。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为《XXX课程教材》。
5.2 参考资料除了主教材,研究生还可以参考以下资料作为辅助学习:(1)《XXX专业前沿研究综述》(2)《XXX实验与操作指南》(3)《XXX领域高水平科研文献选读》第六章:教学进度安排6.1 整体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X个学时,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讲教师
教材
教材和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4.许征帆等编写:《马克思主义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实现的三次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历史性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重点阐明三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空)
课程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Socialism
学分
2学分,34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二学期
开课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范围
全校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必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课程内容简介
(限500字,5号字,宋体)
该课程主要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苏联模式”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历程,注重总结经验教训,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教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当今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结合实际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原理。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掌握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产生的历史,重点在于正确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重点在于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和“两个不会”的理论。
4.史绍省等主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5.王新礼主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6.蔡函甫著:《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7.何萍、李维武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
课程内容简介
(限500字,5号字,宋体)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英文名称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学分
2学分,34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
开课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必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空)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英文名称
Studies on Sociology of Marxist Theory
学分
2学分,34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二学期
开课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选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英文名称
MonographicStudies on theBasicTheory of Marx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学分
3学分,51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
开课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6.汪永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课程内容简介
(限500字,5号字,宋体)
本课程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
(限500字,5号字,宋体)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使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发生、传播、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机制,了解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著作的基本思想及其本人的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及经验教训等内容,为理解、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本·阿格:《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1991;
3. 大卫·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86;
5. 戈尔曼:《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6. 黄楠森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8卷,北京出版社,2005;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空)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Marxism Development
学分
3学分,51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二学期
开课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必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
协讲教师
7.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内容简介
(限500字,5号字,宋体)
本课程通过勾划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的发展线索以及重点介绍标志性的理论家及其作品,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时期的热点转换和各流派的发展线索;有重点地了解重要理论家的观点,阅读部分原著;通过全面了解和重点阅读,写出一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或读书报告。使学生开拓视野,力求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英文名称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s
学分
3学分,51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
开课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必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
协讲教师
教材
教材和参考书: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
英文名称
Monographic Studies onWestern Marxism
学分
2学分,34学时
学时
开课时间
第三学期
开课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选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
协讲教师
教材
教材和参考书:
1. 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主讲教师
协讲教师
教材
教材和参考书:
1.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童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
教材
(主要参考书、讲义。包括:教材主编、出版时间)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13、14章,人民出版社,1975;
3.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哲学”,《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授课对象
硕士
课程类型
必修
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
协讲教师
教材
教材和参考书:
1.杨菲蓉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
2.李辉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
3.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