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C#多态实现(正确的)
实验十五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实验十五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Ⅰ、目的要求1.掌握用孤立法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2.测定酸催化作用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4.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Ⅱ、基本原理酸溶液中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反应式为该反应由氢离子催化。
假定速率方程为式中:r为反应速率,c(A)、c(H+)、c(I2)分别为丙酮、盐酸、碘的浓度(mol〃dm-3),k为速率常数,指数x、y、z分别为丙酮、氢离子和碘的反应级数。
速率、速率常数以及反应级数均可由实验测定。
因为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吸收带,而在这个吸收带中盐酸和丙酮没有明显的吸收,所以可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观察碘浓度的变化,以跟踪反应的进程。
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将证明丙酮碘化反应对碘是零级反应,即z为零。
由于反应并不停留在一元碘化丙酮上,还会继续反应下去。
故采用初始速率法,测量开始一段的反应速率。
因此,丙酮和酸应大大的过量,而用少量的碘来限制反应程度。
这样,在碘完全消耗前,丙酮和酸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由于反应速率与碘的浓度无关(除非在很高的酸度下),因而直到全部碘消耗完以前,速率是常数。
即r = k c(A)x c(H+)y=常数(3)因此,将c(I2)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即为反应速率。
为了测定指数x,至少需进行两次实验。
在这两次实验中,丙酮初始浓度不同,而氢离子的初始浓度相同。
若用脚注Ⅰ、Ⅱ分别表示这两次实验,则c(AⅡ) = u c(AⅠ),c(H+Ⅱ) = c(H+Ⅰ)。
由式(3)可以得到同理,可求指数y 。
假设c(A Ⅲ)=c(A Ⅰ),而c(H +Ⅲ)=ωc(H +Ⅰ),可得出根据式(2),由指数、反应速率和浓度数据可以算出速率常数k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的速率常数,根据阿仑尼乌斯关系式可以估算反应的活化能Ea 。
本实验中,通过测定溶液对510nm 光的吸收来确定碘的浓度。
溶液的吸光度A 与浓度c 的关系为 A=K cd (9)式中:A 为吸光度,K 为吸收系数,d 为溶液厚度,c 为溶液的浓度(mol 〃dm -3)。
实验十五偶极矩的测定-2014年
实验十五 偶极矩的测定:Guggenheim 简化法
一、目的 测量极性液体 B(如乙酸乙酯)在非极性溶剂 A(如环己烷)中的稀溶液的介电常数和折光 率,根据 Guggenheim 简化公式,计算溶质分子的偶极矩。 二、设计任务 设计选用适合溶液法测量分子的偶极矩的溶质和溶剂;拟定溶液的配制 ( 建议浓度 wB:0.001~0.015 )。 三、原理 1912 年,Debye 提出偶极矩 p 的概念来量度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为: p=qd (2.15.1)
L
L-nL2
/wB
(1) 计算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wB。 (2) 作 nL~wB,L~wB 曲线,由曲线怎样得 nA 和A? A 能否由实验测量,怎样测量? (3) 计算各溶液的△值及△/wB 值。若用 nA、A 的数据怎样来计算△值? (4) 作△/wB ~ wB 曲线,用什么方法得 / wB w 平均值法? (5) 计算极性溶质分子的偶极矩 p(C.m)。 根据你所选 wB 浓度范围及所得结果 p,与其他同学的浓度及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 想法? 八、讨论 试分析本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改进? 实验测定的电容是线路分布与介质的电容之和,试分析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 何时影响可化学实验 15,葛华才 2014 年改写
算值 nA。也可以直接测溶剂的折光率,或查表得到。 四、设计提示 (1) 选用溶剂和溶质时,主要考虑液体的什么性质? (2) 选择溶液浓度时,若某稀溶液(a),wB 在 0.001~0.015 之间;某稀溶液(b),其浓度是 稀溶液(a)的 10 倍左右,wB 在 0.01~0.15 之间。估计选用稀溶液(a)和稀溶液(b)的优缺点,并 选择其一做实验。 (3) nA 可以查表得公认值或直接测量值,也可以 nL 对 wB 作图,外推 wB→0 时,得计算 值 nA。 五、仪器和药品 电容器 1 只,介电常数测试仪 1 台,频率计 1 台,数字阿贝折光仪 1 台,超级恒温槽 1 台,电吹风 1 个,50mL 带塞磨口锥形瓶 4 支,50mL、20mL、l0mL 量筒各 1 个,胶头小吸 管 5 支,10ml 移液管 2 支。 分析纯药品:环己烷、乙酸乙醋、(氯苯、辛烷、丁醇、四氯化碳、氯仿)等。 六、步骤 1.配制溶液 (1) 选用溶剂 A 和溶质 B。 (2) 根据 wB 的范围选择溶液浓度。 (3) 控制溶液体积约 20mL。锥形瓶编号,烘干后称重,用量筒加溶剂 A(18mL 左右), 称重,用吸管加溶质 B(0.05~0.2mL),再称重。每次称重须准确至 0.0001g。配制过程须防止 液体挥发,及时盖好塞子。测量前一定要摇匀。 (4) 配制溶液除(3)以外,还可以准确量取纯液体,以该温度下的密度换算成质量;也可 以使用实验室事先配制的溶液, 测折光率, 从折光率与质量比的工作曲线上找到该溶液的质 量比。 2. 测量折光率 接通电源,调节恒温槽温度,将恒温水接入数字阿贝折光仪的保温套,用吸管分别吸取 溶液在数字折光仪上测量折光率 nL。为测量准确,应怎样加样,怎样读数? 3. 测量介电常数 将恒温水接人电容器夹套中,溶液的介电常数使用 PGM-II 小电容测试仪直接测定,如 图 2.15.1 所示。 (1) 按图 2.15.1a 接线,直接拨出测量池上外电极 C1 插头,打开电源,预热 5min。 (2) 用丙酮或乙醚清洗样品池及电极间隙(图 2.15.1b),用风筒吹干。按图 2.15.1a 接好, 待数值稳定后,按采零开关。将测试线接上“外电极 C1”插座,此时显示器显示稳定值即为 空气介质与系统分布的电容之和。 (3) 泼出 C1 插头,用移液管往样品杯内加入待测样品,重复(2)步骤,测定样品与系统 分布的电容之和。注意,注入第 2 个及以后样品时需先用风筒吹干样品杯及电容池。
C语言上机实验1-18
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简单程序编写一、实验目的1.了解tc2.0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计算球体体积的程序,要求用户自行录入球体的半径。
参考公式V=4/3πr3.。
2.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美金数量,然后显示出如何用最少的20美元、10美元、5美元和1美元来付款。
运行结果:Ener a dollar amount:93$20 bills:4$10 bills:1$5 bills:0$1 bills:3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掌握定义常量和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3.学会简单顺序程序的设计。
4.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程序,对用户录入的产品信息进行格式化。
Enter item number:583Enter unit price:13.5Enter purchase date(mm/dd/yyyy):3/24/2010Item Unit PurchasePrice date583 $ 13.50 3/24/20102.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两位数,然后按数位的逆序打印出这个数。
Enter a two-digit number:28The reversal is :82实验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练使用if、switch编写程序。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程序,确定一个数的位数。
Enter a number:374The number 374 has 3 digits假设输入的数最多不超过4位。
提示:利用if语句进行数的判定。
例如,如果数在0到9之间,那么位数为1;如果数在10到99之间,那么位数为2。
实验十五 实验设计Ⅰ(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辨别)
实验十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辨别(设计性实验)
【目的和原理】通过药物鉴别实验,掌握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特点,并学会分析作用机制。
【实验对象】健康小鼠,体重18~22 g,雌雄均可。
【实验药品】苦味酸、A药、B药、C药。
【实验器材】 1 ml注射器3支、玻璃缸3个。
【实验方法】
⑴取9只小鼠分别标记称重、编号,均分成3组。
观察一般活动(翻正反射是否存在,静卧还是活动不止),记录观察之所见。
⑵给药:
第1组小鼠腹腔注射A药,剂量为0.1 ml/10 g
第2组小鼠腹腔注射B药,剂量为0.1 ml/10 g
第3组小鼠腹腔注射C药,剂量为0.1 ml/10 g
⑶给药后连续观察40 min,并记录下列指标:①一般活动;②翻正反射是否消失以及消失时间、恢复时间;③惊厥先兆(竖尾、跳跃、尖叫、咬齿等)出现时间以及消失时间;④静卧出现的时间及消失时间。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所见记录实验结果,然后确定A、B、C各为何药并说明理由。
⑴给药前
组别编号一般活动
A药组1 2 3
B药组1 2 3
C药组1 2 3
【提示】已知A、B、C三种未知药是生理盐水、氯丙嗪、戊巴比妥钠和尼克刹米中的三种,但不知A、B、C是何药。
C语言实验-15电本通信(1)分析
实验一顺序程序设计【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熟悉如何定义整型、字符型和实型变量2、掌握C语言中的算术运算符3、熟悉C语言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和复合语句4、能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预习内容】1、C语言中类型定义的标志符int 、short、unsigned 、char、float 、double……2、C语言中的运算符所能实现的操作3、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语句getchar()、putchar()、scanf()、printf()【实验内容及步骤】1.上机改错题#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b;scanf("%d%d", &a, &b);printf("%d\n", a/b); return 0;}程序纠错后,若从键盘输入15,4,则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3)。
#include <stdio.h>int main(){ float r, s;scanf("%f",&r);s=3.14159*r*r;printf("%f\n", s); //s是float型,%d打印的是整形。
数据不一致会出错 return 0;}程序纠错后,若从键盘输入3.5,则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38.484477)。
2.上机验证题int main(){ char c1='b',c2='e';printf("%d,%c\n",c2-c1,c2-'a'+'A');return 0;}程序运行结果:( )int main(){ int x=10, y=3, z;printf("%d %d\n", x/y, x%y); return 0;}程序运行结果:( )int main(){ int sum=5, pad=5;pad = sum ++, pad ++, ++ pad; printf("%d\n", pad);return 0;}程序运行结果:( )int main(){short int n=65536;n++;printf("%d\n",n);return 0;}程序运行结果:( )3.上机编程题1、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三个整型数据a、b和c,要求将其交换输出a、b和c的值。
C语言上机实验
实验一(第1章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运行C语言程序的全过程。
2.熟悉编译环境。
3.初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语法规定。
4.了解简单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编程且上机运行:求3个整数的和。
2.编程且上机运行:求2个数的和、差、积和商。
3.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3个数,求最大值。
4.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5.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实验结果:实验二(第3章实验)1.实验目的:理解C语言的类型系统。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数据-2在类型char,int,unsigned int,long int,unsigned long int 中存储情况。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参见各种类型的存储实现描述。
2.实验目的:了解混合类型计算中类型的转换规则。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多种类型数据一起运算时类型的转换及表达式结果的类型。
注意unsigned int和int数据运算时类型转换的方向。
实验过程:/** 类型转换问题* 试问下面两个表达式等价吗?*/#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 {unsigned int ui,uj;ui = 1;uj = 2;if (ui < uj)printf("\n%u < %u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is false !\n", ui, uj);if (ui - uj < 0)printf("\n%u - %u <0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0 is false !\n", ui, uj);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结果:参见类型转换规则。
实验十五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精)
实验十五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一、教学要求:1. 学习测定醋酸离解度和离解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酸度计的使用方法;3. 巩固溶液的配制及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学习溶液浓度的标定。
二、预习内容1. 复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关电离度和电离常数部分的知识要点;2. 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3. 酸度计的工作原理;四、实验原理弱电解质 HAc 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Ac (aq H + (aq + Ac- (aq 其电离常数K θ的表达式为:( ( ( (HAc c Ac c H c HAc K re rere-+⋅=θ (1 温度一定时, HAc 的电离度为α,则 c re (H+ = c re (Ac- = c r α,代人式 (1 得:ααααθ-=-=1 1( ( (22r r r c c c HAc K (2 在一定温度下, 用酸度计测一系列已知浓度的 HAc 溶液的pH 值, 根据 pH = - lgc re (H + , 可求得各浓度 HAc 溶液对应的 c re (H+ ,利用 c re (H+ = c r α,求得各对应的电离度α值,将α代入(2式中,可求得一系列对应的K θ值。
取α及K θ的平均值,即得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 θ(HAc及值α(HAc。
五、实验步骤1. 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1 取 5 只洗净烘干的 100 cm 3 小烧杯依次编成 1 # ~ 5 # ;2 从酸式滴定管中分别向 1 # , 2 # ,3 # ,4 # ,5 # 小烧杯中准确放入 3.00,6.00, 12.00, 24.00, 48.00 cm 3 已准确标定过的 HAc 溶液 ; 3 用碱式滴定管分别向上述烧杯中依次准确放入 45.00, 42.00, 36.00, 24.00, 0.00cm 3 的蒸馏水,并用玻璃棒将杯中溶液搅混均匀。
(思考题 1 (思考题 22. 醋酸溶液 pH 的测定:用酸度计分别依次测量 1 # ~5 # 小烧杯中醋酸溶液的 pH 值, 并如实正确记录测定数据 ( 酸度计的使用参见教材 P84 。
实验十五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十五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浓度实验内容1. 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所发生的旋光现象。
2. 学习旋光仪的使用方法,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教学要求1. 熟悉光的偏振的基本规律。
2. 了解旋光物质的旋光性质。
实验器材WXG-4小型旋光仪,烧杯,蔗糖,蒸馏水。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
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
若光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则称为部分偏振光。
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它的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
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
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
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
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偏振光在国防、科研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海防前线用于了望的偏光望远镜,立体电影中的偏光眼镜,分析化学和工业中用的偏振计和量糖计都与偏振光有关。
激光光源是最强的偏振光源,高能物理中同步加速器是最好的X 射线偏振源。
随着新概念的飞跃发展,偏振光成为研究光学晶体、表面物理的重要手段。
实验原理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和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即cl αϕ= (15-1)式中旋光度φ的单位为“度”,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1-⋅ml g 。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
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
若正负离子传递电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为Q , 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t +=q +/Q t -=q -/Q离子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相应增加;温度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但温度升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差别较小;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迁移数是不同的。
离子迁移数可以直接测定,方法有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等。
(一)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目的要求】1. 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方法。
2. 明确迁移数的概念。
3. 了解电量计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示意图如图2-15-1所示 :将已知浓度的硫酸放入迁移管中,若有Q库仑电量通过体系,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发生如下反应:阳极: 2OH -→e 2O 21O H 22++ 阴极: 2H + +2e→ H 2此时溶液中H +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SO 2-4离子向阳极方向迁移。
电极反应与离子迁移引起的总后果是阴极区的H 2SO 4浓度减少,阳极区的H 2SO 4浓度增加,且增加与减小的浓度数值相等,因为流过小室中每一截面的电量都相同,因此离开与进入假想中间区的H+离子数相同,SO 2-4离子数也相同,所以中间区的浓度在通电过程中保持不变。
由此可得计算离子迁移数的公式如下:()()-+--=⨯⎪⎭⎫ ⎝⎛=⨯⎪⎭⎫ ⎝⎛=2424SO H 4242SO 1mol SO H 21mol SO H 21t t Q F Q F t 增加的量阳极区减少的量阴极区 式中,F=96500C ·mol -1为法拉第(Farady)常数;Q为总电量。
实验15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共21张PPT)
【答案】 C
3.(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 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 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 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
L 【解析】 根据Δx=dλ,要增大条纹间距Δx,将 L、λ 增大或将 d 减小均 可以,红光比黄光波长大,故 A 选项正确;而蓝光比黄光波长小,故 B 选项错 误;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L,则Δx 增大,故 C 选项正确;增大双缝间距 d,则 Δx 变小,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 AC
4.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实153):
图实153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 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 n 条亮纹间的距离 a,求出相邻 a 两条亮纹间距Δ x= n-1
图实152
【解析】 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以及干涉条纹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求解.x2 x2-x1 L =8 mm+19×0.05 mm=8.95 mm.由Δx=dλ,Δx= ,x1=2×0.05 mm= 5 0.10 mm,代入数据解得 λ≈6.0×102 nm.
【答案】 8.95 6.0×102
实验集训| 研测考向 1.(2015· 全国卷Ⅰ)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 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 x1 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 x2 相比,Δ x1________Δ 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 630 nm,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 1.00 m,测得第 1 条到第 6 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 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
第11章 实验15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返回导航
(3)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等于原副线圈两端电 压之比,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应与其匝数成正比,实验中由于变压 器的铜损、磁损和铁损,导致变压器的铁芯损失一部分的磁通量,所以 副线圈上的电压的实际值一般略小于理论值,所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电 压之比一般大于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考点二 实验原理
例2 有 一 个 教 学用的可拆变压器,如 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外 观基本相同的线圈A、 B,线圈外部还可以绕 线。
返回导航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1)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的同一欧姆挡先后测量了A、B线圈的电阻 值,指针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位置,由此可推断__A__线圈的匝数较多 (选填“A”或“B”)。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此电路设计不妥当的地方是电压表的量程过大。 (2)因给定的电压表量程过大,则可以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与定值 电 阻 R2 串 联 , 这 样 相 当 于 一 个 量 程 为 U = Ig(r2 + R2) = 5×10 - 3(20 + 1 180)V=6 V的电压表,则电路如图。 (3)根据电路的结构可得,测量初级 线圈的电阻表达式为 RL=I2Ir12-+IR2 2。
返回导航
(3)由于变压器工作时有能量损失,实验测得的原、副线圈的电压比
U1 U2
应当____大__于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原、副线圈的匝数
比nn12。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返回导航
[解析] (1)实验中若用干电池变压器不能互感变压,必须要有低压 交流电源提供交流电,B需要;需要用多用表测量电压,D需要;综上所 述需要的实验器材为BD;
实验十五、、表达载体的构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实验 的效率和成功率,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研究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未来可以将该表达载体应用于更多的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领域,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改进表达载体
针对本次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对表达载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 改进,提高其转染效率和稳定性,以适应更多不同类型细胞的需求。
控机制,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03
拓展应用范围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该表达载体应用于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
以验证其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表达载体通常由质粒或病毒DNA改造而来,它们能够将外源基因带入宿主细胞,并 在其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通过构建不同的表达载体,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基因的异源表达、高表达和定向进化 等目的,为生物制药、农业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02
表达载体的基础知
识
表达载体的定义
表达载体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 表达外源基因的运载体,它能够将目 的基因导入细胞并使其稳定遗传。
实验十五:表达载体 的构建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表达载体的基础知识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实验目的
了解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的应 用。
学会设计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掌握表达载体构建的基本原理。
01
03 02
实验背景
表达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涉及到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DNA 中,以便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
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将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有效表达,产生所需的蛋白质或代谢 产物。
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
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
2. 学会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输入输出程序。
3. 熟悉集成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Code::Blocks等)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 C程序的基本结构(1)编写一个简单的C程序,输出“Hello, World!”。
(2)理解主函数、变量声明、函数体等基本概念。
2. 输入输出语句(1)使用scanf()函数输入用户输入的数字,并输出该数字的平方。
(2)使用printf()函数输出学生的姓名、成绩和等级。
三、实验步骤1. 打开集成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的C项目。
2. 在主函数中编写输出“Hello, World!”的代码。
3. 编写输入用户输入的数字,并输出该数字的平方的代码。
4. 编写输出学生姓名、成绩和等级的代码。
5. 保存并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四、实验要求1.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实验,不抄袭他人代码。
2.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3. 实验完成后,对照实验目的,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实验评价1. 代码是否规范、可读性强。
2. 是否能熟练使用C语言的基本语法。
3. 是否能正确使用输入输出语句。
4. 是否能独立完成实验,解决问题。
六、实验六:控制流程(条件判断与循环)1. 实验目的理解C语言中的条件判断语句(if-else)。
掌握C语言中的循环结构(while、do-while)。
2. 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实现成绩判断,根据分数输出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编写程序计算从1加到指定数字的和。
3. 实验步骤创建新项目,编写判断成绩的程序。
编写一个循环,用于输入分数,并判断等级。
编写另一个循环,用于计算1到指定数字的和。
运行程序,验证结果。
4. 实验要求代码应包含清晰的逻辑判断和循环控制。
要求程序能够处理用户输入的无效数据。
5. 实验评价判断语句和循环结构的正确使用。
程序对于不同输入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动力F1(N)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实验剖析步骤4【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实验过程中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测量(读出)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班级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老师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Visual C++ 6.0环境下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include <stdio.h>main(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2.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然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main( ){int a,b,suma=3;b=4;sun=a+b;print("%d+%d=%d\n",a,b,sum);}四、实验结果:1. 运行结果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2) 运行结果五、编程题:1.从键盘输入a,b,c三个整数,求这三个数之和?源程序:2.从键盘输入任意两个整数,编程实现这两个数之间的交换。
源程序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用方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
实验十五偶极矩的测定溶液法
实验十五 偶极矩的测定──溶液法一、实验目的1.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2.了解用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方法和计算,并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分子电偶极矩(简称偶极矩μ)是用来描述分子中电荷分布情况的物理量,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来衡量,偶极矩的定义为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d 与电荷量q 的乘积:μ=q d(1)μ为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数量级是10-30C x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分子的对称性,以及判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无论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均会发生极化。
其极化的大小用分子极化率来衡量,它等于定温时单位电场强度下的平均偶极矩。
对于极性分子,则有:α=α原子+α电子+α取向(2)α原子和α电子分别称为原子极化率和电子极化率,其中α原子+α电子又称为变形极化率,而α取向为取向极化率,且有:α取向=kT32μ(3)式中:μ──分子的永久偶极矩;k ──玻尔兹曼常数;T ── 热力学温度。
由克劳修斯-莫索第-德拜方程,分子极化率α与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ρ之间的关系为:kTN N N N M P A A A A 29434343421μπαπαπαπρεε••+•=•=•+−=+电子原子(4)或简单地表示为:P =P 原子+P 电子+P 取向 (5)式中:P ──摩尔极化度,即单位场强下,1摩尔电介质的体积内偶极矩之和;N A ──阿佛加德罗常数;M ──摩尔质量;ρ──密度。
必须注意(4)式和(5)式只有在低频电场(频率<1010s -1)才成立。
若在高频电场(频率ν>1015s -1,即可见光及紫外光区)时,则P 原子 , P 取向均为零,只有P 电子一项,且ε=n 2(n 为电介质的折光率),所以:电子电子απρ•=•+−=≈=A N M n n P R P 342122 (6)式中:R ──摩尔折射度(在高频电场测得的极化度,习惯上用摩尔折射度来表示)。
实验十五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十五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 H -I S 和V H -I M 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
如图15-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 A-A /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对图15-1(a )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b )的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
即有)(P0)()(N 0)(型型⇒>⇒<Y E Y E H H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H eE 与洛仑兹力B v e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XYZB v e eE H = (15-1)其中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设试样的宽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bd v ne I S = (15-2)由(15-1)、(15-2)两式可得:dB I R d BI ne b E V S H S H H ===1 (15-3)即霍尔电压H V (A 、A /电极之间的电压)与B I S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d 成反比。
实验十五-磺基水杨酸和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五 磺基水杨酸和铁(III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组分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pH ﹤2.5时磺基水杨酸铁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简式为R H 3)与+3Fe 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
本实验将测定pH ﹤2.5时形成红褐色的磺基水杨酸合铁(III )配离子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常用光度法,其基本原理如下。
当一束波长一定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对光的被溶液吸收和投过程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同透光率T 表示。
即透过光的强度t I 与射入光的强度0I 之比:I I T t=另一种试用吸光度A (又称消光法,光密度)来表示。
它是取透光率的负对数:tI I T A 0lglg =-= A 值大表示光被有色溶液吸收的程度大,反之A 值小,光被溶液吸收的程度小。
实验结果证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c 和光穿过的液层厚度d 的乘积成正比。
这一规律称朗波—比耳定律:cd A ε=式中ε是消光系数(或吸光系数)。
当波长一定时,它是有色物质的一个特征常数。
由于所测溶液中磺基水杨酸是无色的,+3Fe 溶液的浓度很稀,也可认为是无色的,只是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离子(n MR )是有色的,因此,溶液的吸光度只与配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对溶液吸光度的测定,可求出该配离子的组成。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方法:[][][])R M /(R +图15—1 A —[][][])R M /(R +曲线等摩尔系列法:即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测定一系列组分变化的溶液的吸光度(中心离子M 和配体R 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而M 和R 的摩尔分数连续变化)。
显然,在这一系列溶液中,有一些溶液的金属离子是过量的。
而另一些溶液配体也是过量的;在这两部分溶液中,配离子的浓度都不可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能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多态的含义;2.掌握使用抽象类实现多态的方法;3.掌握使用接口实现多态的方法。
【实验准备】复习配套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思考多态的意义和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项目一:使用抽象类实现多态。
1、在俄罗斯方块程序中,有L形,T形,田形等多种形状,它们是图形的多种形态,可以创建一个名为Shape的基类,而后派生L形,T形等,之后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绘制各种形状。
1)创建一个名位Teris的控制台应用程序、2)各个类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创建名为Shape的抽象类,包括ShapeType属性和显示信息方法,以及抽象方法绘制:public abstract class Shape{private string shapeType;public string ShapeType{get { return shapeType; }set { shapeType = value; }}public void DisplayInfo(){Console.WriteLine("当前图形类型" + shapeType);}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4)创建名为ShapeL的派生类,实现基类的绘制public class ShapeL : Shape{public ShapeL(){ShapeType = "L形";}public override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Console.WriteLine("__");}}5)创建名为ShapeT的派生类,实现基类的绘制public class ShapeT : Shape{public ShapeT(){ShapeType = "T形";}public override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_______");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6)创建名为ShapeZ的派生类,实现基类的绘制public class ShapeZ : Shape{public ShapeZ(){ShapeType = "Z形";}public override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7)创建名为ShapeBlock(田字形)的派生类,实现基类的绘制class ShapeBlock : Shape{public ShapeBlock(){ShapeType = "田形";}public override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 _________");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8)在Program.cs中添加如下代码,实现随机生成图形:class Program{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Random rnd = new Random();while (true){Shape shape = null;int type = rnd.Next(4);switch (type){case 0:shape = new ShapeBlock();break;case 1:shape = new ShapeL();break;case 2:shape = new ShapeT();break;case 3:shape = new ShapeZ();break;}if (shape != null){shape.DisplayInfo();shape.Draw();Console.WriteLine("----------------------");Thread.Sleep(1000);//防止刷新太快,让系统停止1秒}}}}}项目二:使用接口实现多态。
2、利用接口实现项目一的问题。
接口Shapeinterface Shape{void DisplayInfo();void Draw();}类ShapeBlockpublic class ShapeBlock : Shape{string shapeType = "田形";public void DisplayInfo(){Console.WriteLine("当前图形类型" + shapeType);}public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 _________");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Console.WriteLine(" --------- ");}}类ShapeLpublic class ShapeL : Shape{string shapeType = "L形";public void DisplayInfo(){Console.WriteLine("当前图形类型" + shapeType);}public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Console.WriteLine("__");}}类ShapeTpublic class ShapeT : Shape{string shapeType = "T形";public void DisplayInfo(){Console.WriteLine("当前图形类型" + shapeType);}public void Draw(){Console.WriteLine("_______"); 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类ShapeZpublic class ShapeZ : Shape{string shapeType = "Z形";public void DisplayInfo(){Console.WriteLine("当前图形类型" + shapeType);}public void Draw() {Console.WriteLine("----");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Console.WriteLine(" ----"); }}主方法Mainclass Program{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Random rnd = new Random();while (true){Shape shape = null;int type = rnd.Next(4);switch (type){case 0:shape = new ShapeBlock();break;case 1:shape = new ShapeL();break;case 2:shape = new ShapeT();break;case 3:shape = new ShapeZ();break;}if (shape != null){shape.DisplayInfo();shape.Draw();Console.WriteLine("----------------------") ;Thread.Sleep(1000);//防止刷新太快,让系统停止秒}}}}}【总结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