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课教学模式
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思想的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活动是学习的基础”。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思考和体验。
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角色扮演、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体验式教学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挑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体验式教学模式必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应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导航整篇文章,它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这三个基本部分。
本文的结构也遵循这一模式,具体如下: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对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定义,即通过实践、体验和参与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随后,我们将概括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应用。
正文部分(Body)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体验学习内容,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抽象、理论化,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而体验式学习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亲身体验事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授地理学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到户外探寻自然环境、地势地形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深入理解。
其次,体验式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许多学生往往只是机械记忆知识点,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
而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身实验、自主操作,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巩固和深化其化学知识。
再次,体验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任务。
因此,体验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体育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运动,让学生相互之间协作,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有益和必要性。
最后,体验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讲,学生缺乏主动探究、自学的机会。
而体验式学习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美术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参观一些艺术展览,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课研究
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课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文化体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效果。
一、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文化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形成深层次的体验感受,并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二、构建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课程设计1. 设置目标在设计文化体验课程时,应明确学习目标。
可以将目标分为知识性和技能性两个层面。
知识性目标关注学生对文化信息的获取与理解,而技能性目标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某种技能或表达方式。
2. 挑选合适的文化体验活动针对所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文化体验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参加戏剧表演、音乐会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引导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究文化现象。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 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在完成文化体验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可以设计一些反思问题,让学生回顾并分析他们的体验过程,提炼出得到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
三、文化体验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课程设计在实施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素养。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实践参与、全程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和参与文化活动,从而达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主动融入并感知文化的内涵。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直接的参观游览、展览参观、实地调研等,也可以是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文化展示等形式来实现。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
1. 真实性: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特点。
2. 互动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互动,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3. 情感性: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
4. 场景性:在具有文化特色的场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语言、艺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学习知识。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而体验式教学则突破了这种限制,提供了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二、体验式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 传统文化的背景介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它包括文化传统、文化风俗、传统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是我们了解本民族历史和传统的重要途径。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困境。
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体验式教学带来的好处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与文化的载体进行互动。
这种参与性无疑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参观传统文化景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传统文化景点,例如博物馆、古建筑群等,使学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
(2)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绘制传统剪纸、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进行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例如中国书法、国画、民族舞蹈等,通过亲自实践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技艺。
5. 体验式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义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与展望1. 效果评价根据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更好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观。
试论初中语文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创设 多样情境 , 怡情怡性
适 当的情景体验 ,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语 文是一 门人 文性较强 的学科 ,初 中语文更注重培 养学生 的想象力 与道德情怀 。所 以在教学过程 中适 当增加情景
作家的写作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而语文课本上 的文章也是 来源于生活 的。并且学 习语 文的 目的, 就是为 了能够更好 地表 达, 使生活更加便利。要将 一堂语文课上好 , 首先要做 到的就是
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 旨。 二、 以问题导读 。 活跃思维 问题导读指的是 在阅读一 篇课 文之前 ,先 预设会遇到 的问
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 , 使学生产生与 中华文化共荣辱的感受 , 更 公移 山》 时, 可 以让学生想象“ 愚公移山及让子孙一起移 山” 时的
题, 然后带着这些 问题去阅读 , 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采
来 自生活的感悟 。这种真实的生活感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体验 , 能够更好地 实现教学 目的。如在教学 苏轼 的《 水调歌头 ・ 明月几 时有》 时, 我们可 以插 入《 水调歌头 》 的钢琴 曲 , 这个 曲子 新, 最主要的是融合了音乐 的教 学 , 能够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 之感 , 让学生更加 深刻地体会 到词 中的意境 , 易 于记 忆 , 更 快地 掌握这 首词。其次 , 可 以根据课 文 内容或教 学 目标让学 生选择 音乐来 配乐 朗读 , 在这 种配乐 朗读 的过程 中, 感受作 者的感情 、 体会课文 的主 旨。如《 爱 的罗曼史 》 可 以给那些具有浓浓情意的
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是通过文字来表达 内心真实 感受 的一种方式。虽然写作都要 求写 自己的真情实感 , 但是联 术 的翅膀 , 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文 素养 。如教学神话《 愚 心理 活动和具体语言 ,想象夸父 “ 聚室而谋 日: ‘ 吾与汝毕力平 险, 指通豫南 , 达于汉阴 , 可乎?’ 杂然相许 ” 时的心理活动等。 学 生可感受 到愚公 的大胆 和坚持不懈 的精神 , 想象 到“ 移 山” 工作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概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几年来,我们通过国学课、国艺班等各种渠道力争在我校实现这个目标,在国学课堂模式的研究中一直在不断努力,在摸索中前行,经过调研反馈,磨课反思,实践总结,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国学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也顺利通过了东莞市“十三五”课题立项。
最让人欣喜的是,通过体验式国学课的开展,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项情境和活动中,从认知内容获得感悟,内化为实践行动,各项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地改善,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国学课堂中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能有效地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特点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
国学课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达到融会贯通,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地渗透进课堂,教学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有一些专家学者们进行过研究。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2012年华云松提出的《小学国学启蒙导读课教学模式研究》中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微观层次上构建了讲授—体知或研究—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讲授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学经典,开创了国学课教学模式的先河。
2013年许凤英提出了《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背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过程。
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做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充分的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在精彩的互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建构,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关键词】体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数学知识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然后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最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
该教学模式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得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指出:“学习是基于正式世界(真实情景)中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创设了“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收到了国王的请帖前往参加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并将整节课的学习融入童话故事之中: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也收到了国王的请帖。
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将身体动作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以一次体演文化教学法课堂实践为例,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课堂实践背景1. 课程背景本次课堂实践的课程为大学英语口语课,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堂实践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强调身体动作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2)播放一段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中的文化元素。
2.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英语电影片段,讨论片段中的文化元素,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角色扮演:每组挑选一名学生扮演电影中的角色,其余学生根据剧情进行表演;(3)情境模拟:教师设计一个与电影片段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实践效果1.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体演文化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活动,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有助于他们克服语言恐惧,增强自信心。
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3. 激发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符合剧情的角色形象。
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1.引言在当今社会,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已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文化体验。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因此,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什么是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它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如何实施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1)多元文化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呈现。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外国名著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艺术;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演奏传统乐器或欣赏不同风格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2)实地考察和参观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文化场所,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历史和艺术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手工艺坊、非遗传承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文化交流和互动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组织学生与外国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他们感受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艺。
4.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以文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于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认知。
这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先来看这样两个课堂实景:1.老师给出20分钟自由课堂,学生随意换位交流,最后评出认识新同学最多的学生,并由学生发表感受。
2.前后随机组合,交流对之前给出文章的阅读感受,并选一人当众即兴讲说。
这种由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理论在中国的提出已数见不鲜,但是真正将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的教师实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条:最宏观的原因是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
即使现在已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最终考核依旧全盘按照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依旧逃不出分数的牢笼。
很多学校明里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具体实践中却在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
加之如今学生的课业繁重,教教师如何舍得拿出时间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参与能力及各方面能力出发呢?只能是一届一届的教师走同样的路,用同样的教法。
最终的恶果就是,学生在获得自由的大学中失去自主的能力。
虽然宏观原因从外部制约课堂教学的发展,但是内部的弊端也不可忽视。
教师队伍素质的制约,家长旧观念的束缚都是导致“体验式”课堂难推行的原因。
其一,很多教师依旧将知识容量大的课堂视作评价好课堂的唯一标准,把课堂单纯当做传授知识的平台。
社会中的一些家长亦对“体验式”课堂存有排斥心理,把学校单纯当做学习知识的地方以及将来升入重点高校的垫脚石。
可以说,只要有黄冈在,衡水在,这种现状就不会得到有效改观。
以上的宏观和微观原因简单陈述至此,不做赘述。
其实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才是师者的第一要务。
传何道?传的是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精神,传的是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品质,传的是做人立身的经验道理等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而不是知识的复制者与讲述者。
如果所有的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那除了为学生带来知识上的给予,教师丝毫发挥不到其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深远意义。
而这位教师实施的“体验式”课堂则有大不同。
学生在第一堂课中从不敢结识新朋友,到犹豫是否要走出去,到勇敢迈出第一步,再到不在害怕迈更多的步子,积极参与到别人的圈子中,这个心路历程相信在场的同学都会回味很久,都会因为第一次的经历而去创造更多的这样的经历。
谈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谈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体验文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文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因为学习汉语的学生往往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理解中国文化。
以下将从体验文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体验来促进学习。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体验文化教学法将学生放在了更为积极的位置。
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而是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实地体验和感知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学生中心理念是一致的。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验文化教学法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中国茶艺等。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
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来评价。
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文化理解能力方面,学生通过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在学习兴趣方面,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更加愉快地学习,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重视学生实际体验和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感知、思考、发现和探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自主的实践和探索,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体验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体验式学习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以下介绍几种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方法。
1. 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知识。
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从而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商科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商业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对商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和讨论,完成一些有趣的小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自然生态,从而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操作: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学生需要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
他们需要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积极与他人合作,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创设: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会创造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实践。
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体验式教学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1. 培养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而体验式教学则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体验式教学通常以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投入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于“体验式”教学形式的研究
2、情境创设: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 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活动设计: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谢谢观看
五、结论
初中“音乐欣赏”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 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 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体验式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 “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 教学效果。
3、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情 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 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
4、反思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 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来。
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情感体 验、反思总结等多个环节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情境模拟
体验文化教学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Performance体验文化教学法学习手记:(美国)虞莉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发源地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十多年来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体验文化教学法(PerformedCultureApproach),在美国中文教学领域引起不小的语教学领域变得几乎水火不容,在汉语教学界更是形成两大彼此对峙的阵营。
其实各种教学法各有长处,实在没有必要各立门户、一争雌雄。
每一位有经验的语言教师都能汲各种教学法的长处,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及不同语言教学项目的宗旨来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文并不介绍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整个理论体系,而是从一个教学法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对体验文化教学法中的关键概念performance作一些初步的阐发,也对其在实际教学及教师培训模式中的体现作一些述评。
震动。
该方法在理论上主张扩展传统外语教学意义上对文化的定义,将行为文化的教学①融于语言教学中。
在实践上(包括课程设计、教材设计和教法设计方面),该方法结合lingualapproach)和交际功了听说法(Audio-能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的长处,兼顾语言结构使用的正确性(accuracy)和交际功能的畅通性(fluency)。
体验文化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得体、自如地运用目的语同目的语国家的人交流,所以在教材及课堂中为学习者创造目的语文化语境,让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结构及功能。
虽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体验文化教学法还是比较年轻的一种教学理论。
跟所有的外语教学法一样,其理论体系及实践仍然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
对其中的新理念、新思维,即使是美国汉语教学的很多圈中人都会产生误解。
由于其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类似听说法和交际功能法的课堂活动技巧,比如对话背诵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常常让一些不明就里的外语教师将它草率地归入听说法或交际功能法的一种。
使问题更为复杂的80年代中期成熟是,在美国70年代末兴起、Performance的多重内涵一、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还刚起步,而美国在教学法研究上却非常兴盛,特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东亚系已经设立了全美惟一的汉语教学法博士点。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途径探索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途径探索作者:张鸿强林佳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5期文/张鸿强林佳【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由于文化意识难以测量和评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中,笔者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文化教学,旨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合理途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英语;文化意识【作者简介】张鸿强(1996-),男,汉族,陕西汉中人,宝鸡文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林佳,宝鸡文理学院。
一、相关概念界定1.关于体验。
“体验”,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个体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周围事物的真切感受或深刻认识。
在学术界,众多学者也曾对“体验”做出不同的定义。
例如:裴娣娜(1999)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
马丽娜(2007)认为,“体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作为过程,体验者经过亲历到思索再到实践的一系列流程;作为结果,通过体验,体验者从最初对事物的表层认知上升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结合自身经历,形成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可以使体验者的思维品质、情绪情感得以升华。
在不同学术邻域,对体验概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例如:从哲学的角度看,“体验”是与个体生命相联系的一种行为,它来源于主体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主体对生命存在的认识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强调个体通过亲身经历,对客观事物产生情感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它是由经历、思考、感悟、反思等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而形成的。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既注重体验者的参与实践过程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也注重对体验后的情绪、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强调主体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创设的实践活动来建构知识,产生情感。
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笔者更侧重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对“体验”作出界定,即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符合语言学习内容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参与、交流、合作和分享,从而对语言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知识技能和必备品格。
国学课堂教学方法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
GUANG DONG JIAO YU□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P27□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学的“四导”策略P29□诗意风骨以育之P30□经典素读课堂教学的“读”“讲”“背”P31 B专题国学课堂教学方法主持人:魏文琦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文/东莞市厚街圣贤学校游翊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
(季羡林,2007)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
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2012年华云松提出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013年许凤英提出的“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2014年杨智提出的“评价、感悟、循环、文化熏陶、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的基础在于身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进而促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也相应地对课程目标、重难点和考核方式进行修正,配合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这种“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反思内省,不断提升自我概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升华的团队活动”。
(王灿明,2005)“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通过相对稳定的学习流程,启发诱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心灵体验、实践体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认知内容获得感悟、内化为实践行动。
让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入其脑”———“感其心”———“动其行”的特色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体验文化教学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而体验文化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他人文化并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
体验文化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知、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
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是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
下面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体验文化教学法的实施。
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来体验他人文化。
比如,学生可以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例如,一组学生可以扮演中国人,另一组学生可以扮演美国人,通过模拟对话和行为来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这样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可以通过参观文化场所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地,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感受他人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丰富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观其他国家的文化场所,比如法国的卢浮宫,来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参观文化场所,学生可以融入其中,感受到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而培养对他人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比如舞蹈表演、民俗传统节日等,亲身感受他人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舞蹈,如京剧、民族舞等,通过舞蹈的动作和音乐来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其他国家的文化活动,比如印度的印度舞、日本的茶道等,来拓宽视野,增加对他人文化的认知。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体验他人文化。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多媒体技术,通过观看影片、听取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人文化的内涵。
例如,学生可以观看中国的电影、听取中国的音乐、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比如法国的电影、美国的音乐、日本的文学作品等,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基础课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关于文化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使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知识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由4个板块组成: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对话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其中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一般用时15分钟;对话体验阶段一般用时20分钟;实践体验阶段一般用时10分钟。
情境体验阶段——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主体验阶段——在这阶段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其目的是理解学生对以
往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
(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
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1)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
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
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答对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普通的方法没有掌握等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
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
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
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分批到黑板上展示。
其它学生对答案作自主评析。
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
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答案的原因。
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
在这个15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
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
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
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对话体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营造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将学习引向深入。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事先设计系列活动,以活动作为依托、为平台,更有效、有序地展示整个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可采用实验、集体讨论、多媒体等手段及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辩论、实验等。
对部分已理解掌握的学生,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组内让优等生点拨差生,或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质疑、争论,各抒己见,点燃学生活动的激情,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操作上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
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小组。
一般难度小的问题,由2人小组即同桌讨论解决;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则组织6人小组讨论解决。
而4人小组是最常用的讨论方式。
要将学生分成阶段性的固定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注意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
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
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
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
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
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浪费,时间短了问题思考不成熟。
讨论实施时要做到3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二是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
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
这种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不能演变成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这种交流属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不能毫无是非观念,听任学生随意海阔天空;这种交流是平等对话,因此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
讨论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理解知识,切磋提高的好机会。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
三是总结归纳。
在讨论和交流的尾声,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概括内容,总结规律、思路、方法。
概括总结的过程就是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进一步指导读书、解题实践。
在实施总结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搞“演绎法”,而要坚持实行“学生归纳法”。
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
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
第三步是全班共同总结。
教师在旁边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
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论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是体验式教学中一个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真正达成教学任务。
本阶段设置的问题要求是(1)针对性强。
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
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
(2)精选题目。
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
(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
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