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

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

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

信息化总体架构-王仰富

信息化总体架构-王仰富

•项目启动
•需求调研
•方案设 计
风 险 规划不到位
技术短视
仓促上阵 计划残缺
个性淹没
期望泡沫
选型风险
思维混沌
实施保障
不断变化的 不断变化的
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
•上线准备
•上线运行
理念空心
基础数据准 备不足
目标侵蚀
不断变化的 不断变化的
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
•持续改进 中场退出
无法集成 人才流失
•可以通过IT规划、流程梳理、培训规避的部分风险
➢ IT系统对适应业务的变化,当业务流程变化时,IT系统升级困难,需要重新实 施或开发
交流:你认为IT规划内容应该有那些?
各位学员所在企业是否做过IT规划? IT规划是否象预期的那样起到了指导作用? 你认为做的好的与不好的地方? 你认为IT规划应该如何进行?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企业信息架构是IT规划核心,它是战略与IT系统间的桥梁
•战略规划
•业务战略
•EA
•架构规划
•业务架构
•IT战略
•EITA是IT规划的 核心内容,它是承 接IT战略与IT项目 执行计划的桥梁
•IT架构
•IT技术 •系统 •软件 •网络 •系统管理 •系统开发
•Architectures
•原则 •模型 •架构积木块 •标准/指南 •评价标准 •迁移改进计划
市场与环境的挑战 我们的IT在本行业,在地区与国际上的水平? IT的市场竞争?(Outsourcing) 如何合作与竞争并存?
通过IT规划可以规避企业信息化的大量风险
•综
•缺乏共 识

•项目驱动力风险

•信息不对称/欺诈风险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方案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方案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4)二、系统需求分析 (5)2.1 业务流程分析 (6)2.2 功能需求分析 (7)2.3 性能需求分析 (8)三、系统设计 (10)3.1 架构设计 (11)3.2 数据库设计 (12)3.3 界面设计 (13)四、系统实现 (14)4.1 技术选型 (15)4.2 模块划分与开发 (17)4.3 测试与验收 (18)五、系统运维 (20)5.1 环境部署 (21)5.2 数据备份与恢复 (22)5.3 安全保障 (23)六、项目总结与展望 (25)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竞争力、优化管理流程的关键手段。

为了推动我公司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战略转型,实现信息化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我们特制定本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方案。

本规划旨在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为公司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推进、持续改进”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次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我们期望构建一个覆盖全业务、高效协同、安全可靠的信息化体系,以支持公司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和创新发展,助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持续优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在各个业务领域的需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数据的实时分析、决策的支持与执行等目标。

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拓展市场份额等。

企业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浅析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浅析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浅析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摘要: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涵盖企业业务架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企业信息组织架构等,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

关键词: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信息架构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涵盖企业业务架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企业信息组织架构等,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架构由3个框架元素组成:架构、方法论、工具。

架构就是蓝图,分层次的蓝图包;方法论就是给出如何实现这些蓝图的方法和计划;工具就是为实现蓝图所使用的工具。

架构设计的本身是一个技术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方面综合交叉的设计。

架构框架理论为这个过程和目标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指导,同时,通用的和科学的总体架构框架理论为横向的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和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目前国际上行业比较通用的主流总体架构框架理论有以下4种1.1 Zachman EA Framework,又称为ISA(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架构框架美国学者John Zachman,集自己27年IT行业从业经验于1987年提出的,把企业信息化架构划分为5个层次,6个维度。

这5个层次分别从企业的组织形态、信息化的利益主体,确定了信息化规划不同的“粗细程度”。

这5个层次代表企业信息化从规划、组织、业务单元,到设计、建造与具体实现等不同的角色。

从纵向看,Zachman模型把信息化分为6个维度:数据维、功能维、网络维、人员维、时间维和规则维。

1.2 FederM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F),美国联邦实体体系结构框架FEAF定义了一个IT企业架构作为战略信息资产库,它定义了业务、运作业务所必须的业务信息,支持业务运行的必要的IT技术,响应业务变革实施新技术所必须的变革流程等要素。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四个流程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四个流程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四个流程企业信息化管理分为四个流程,即:收集、传递、分析、反馈。

1、信息的收集信息来源于市场及企业内部。

因此,信息的收集也应来源来市场一线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

他们将的原始信息进行录入,并通过电脑软件的帮助进行初级分类。

信息将作为汇入指定的共享空间,以方便相关人员的提取。

2、信息的传递现代式的信息传递基本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尤其是进行远程信息传递,网络的功效更是不可估量。

为了确保信息能够稳定而准确的到达共享空间(一般为指定服务器),并不至产生数据泄密。

因此,需要对应用软件进行加密管理,并针对不同查阅人员的部门及职位做权限设定。

3、信息的分析传统管理方式,对于信息的分析更侧重于直觉,通过多与少、好与坏等简单因素表现做出判断。

而信息化管理的分析过程则是数据的汇总、分类、统计及排比,摈弃了人为的感情因素及工作失误等原因,将信息分解为各种报表,通过对比与排序的关系使决策者更为直观、明了。

4、信息的反馈传统的阶梯型信息反馈模式在进行信息的传递及反馈过程中,基本上沿袭逐层传递方式,中间的节点过多,必然会产生信息变形、时效延缓,经过多个环节以后,当信息传达到高层之时,基本要经过处理和分析,其真实性还有几何更是无从判断。

而共享型信息反馈模式的建立,则是基于网络化管理基础:一方面,原始信息依然要由底层通过处理及分析进行逐层反馈;另一方面,则依不同的管理级别对网络权限进行设置,使反馈信息能与原始信息进行校对,减少“偏听偏信”的不良行为产生。

并使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通畅,交流更为透明。

使各职能部门在信息使用上各取所需,增加信息的利用率。

流程:信息化的关键(《领跑企业信息化CIO工作手册》连载十)实现信息化对企业更是一种挑战,要适应许多新的作业模式,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工作那么简单,人际关系、工作任务都在发生变化,原来只需要向上级汇报的模式可能不再适用,员工之间管理层面上的合作也会像企业之间的运作那样,是一种工作结果的不断提交。

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1

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1

与决策支持系统相配合,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 智能辅助
3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3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编码 结构 管理
岗位 管理
资金 与成 本管 理
计划 与进 度管 理
合同 管理
物资 管理
设备 管理
工程 财务 与会 计管 理
工程 设计 管理
文档 管理
质量 管理
第二部分
架构设计
第二部分 架构设计
1 系统架构
2 软件架构
3 应用逻辑架构
4 运作机理
Architectural Design
1 系统架构
业务模型系统
软件系统
硬件及网络系统
1 系统架构--业务模型系统
1
2 3
业务过程模型
组织机构模型 功能模型
4
5
业务对象模型
交互模型
1 系统架构--业务模型系统
将办公系统作为前 台,实现工作流自 动化,而数据由业 务系统存储、管理 ,并完成核心计算 功能
办公系统 客户端 Web Application 浏览器
业务系统
RDBMS
1 OA系统—功能与结构
Web 浏览器
个人工作空间 电子邮件 日程管理 待办工作 个人资料 传 统 办 公
群体工作空间 扩展的搜索引擎 文件管理 日常办公 信息发布 外部系统接口 知 识 管 理 论坛 知识库 培训学习 协作交流 Web Site
6 客户服务系统—接口设计
7 档案管理系统—目标
7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7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
档案管理
形成档案
日常管理
档案利用

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方向。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一、架构设计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计通常包括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网络架构三个方面的考虑。

硬件架构要考虑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最好采用分布式架构,将不同的业务系统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能力。

另外,硬件架构还要考虑存储、备份、灾备等因素,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可靠。

软件架构则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易维护性等因素。

在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如MVC、SOA等。

同时,要选择成熟的技术框架和开发工具,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另外,需要注重代码的模块化设计和组件化开发,以方便后续的扩展和维护。

网络架构则是大型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考虑网络安全、可靠性、性能和管理等因素。

网络架构要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协议和设备,以满足企业的网络需求。

同时,要注重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来保护企业网络。

以上三个方面的架构设计都需要结合不同的企业业务需求来确定,建议在设计前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制定详细的系统需求说明和架构设计方案。

二、实现过程在架构设计确定后,就可以开始实施了。

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并制定详细的需求说明文档和开发计划。

2.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分析文档,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系统UI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等。

3.编码阶段。

根据系统设计文档进行编码,采用模块化开发的方式,以方便后续的扩展和维护。

4.测试阶段。

在编码完成后,进行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或称实体总体架构、实体结构,是近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在IT规划、管理和复杂系统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理论、方法、标准和工具。

随着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管理人员陷入了软硬件技术的谜团,失去了方向和重点。

因此需要回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面,那就是处理企业的数据和流程,而构建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的目的就是帮助管理者描述、优化、控制企业的数据和流程。

在信息处理的世界中,在企业里,如果把信息处理基础仅仅建立在现在的技术上面,那就太短视了。

技术和设备仅仅是个战术步骤。

更重要的是,在对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后,建立起一个可以快速用于任何类型技术平台之上的信息系统框架。

这样才能更加主动,才能随着计算工具的快速发展而主导企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的IT项目没有被很好地实施,关键不是由于技术或计算设备的落后,而是由于缺少对流程和信息数据的理解,缺乏架构的概念和先期主导。

从图2-3中可以看到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在企业中的战略位置。

在它的输入端(存在着相互作用)是:企业的业务战略规划,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业务的流程。

一旦一个大型企业的这些要素确定了,在企业信息化方面随之而来的首先就是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有了总体架构,企业的IT资金投入回报(IT投资)、IT的规划和实施路线、与1T相关的一切重要的决策就会得到系统的支撑和方向上的指导。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IT的投资”.因为一切信息化的活动和投入都是要为企业业务的运行和盈利服务的。

当然,政府和军队的信息化投入是为了取得社会发展的收益和军事化发展的优先而服务的。

IT投资决策在现代化的信息化企业中特别重要。

在建立总体架构的活动中,始终存在着它带来的价值和与之共存的风险。

在价值方面总体架构有着非常独特的能力,就是把业务战略愿景、业务流程和IT技术收集汇总到一起,这就使得企业可以不但看到它本身的现在,而且比较准确地规划将来企业的运行,即预见企业的未来。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
1.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
- 公司成立时间
- 公司规模
- 公司业务领域
2. 组织架构
- 顶层管理层
- 部门及岗位设置
- 人员分工和职责
3. 信息系统
- 硬件设备
- 软件平台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网络设备
4. 业务流程
- 销售业务流程
- 采购业务流程
- 生产业务流程
-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 财务管理流程
- 物流管理流程
5. 应用系统
- 销售管理系统
- 采购管理系统
- 生产管理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财务管理系统
- 物流管理系统
6. 数据管理
- 数据采集
- 数据存储
- 数据分析
- 数据共享
7. 信息安全
- 系统安全措施
- 数据备份与恢复
- 用户权限及访问控制- 安全培训与意识普及
8. 信息技术支持
- IT团队组织与管理
- 系统维护与更新
- 用户培训与支持
- 紧急故障处理
9. 信息化发展战略
- 公司对信息化的重视度
- 信息化发展目标
- 信息化发展规划
- 信息化投资预算
10. 信息化运营效果评估
- 信息化运营成果
- 取得的效益和改进的地方
- 用户满意度调查
- 信息化发展建议
以上是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架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架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架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信息化发展,本文就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框架。

关键词: 建筑企业信息化数据门户网站一、信息化发展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建筑企业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

第2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

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

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1 框架总体结构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它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以及系统评估准则, 如图1所示。

在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中, 前3个方面对应于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时所需考虑的不同侧面, 最后一个方面即系统评估准则代表前3个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企业信息化背景

企业信息化背景

1 企业信息化背景概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网络的建设及运行于网络上的各种应用。

其中,网络是企业对外提供服务的基础,网络能部署到哪里,企业的服务就能提供到哪里。

企业只有建设一张泛在、安全、高效、高质量的网络,并在这张网络上部署ERP、PDM、CRM、订单管理系统、Notes、UC、语音系统、智真系统等系统,才能切实提升企业研发、制造、服务的能力,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为公司的内部企业网络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建设初期,由于公司的规模不大,IT资源有限,IT部门对公司的企业网络建设没有做统一规划,IT 的支持能力只能应付当时的业务需要。

随着华为公司全球化发展、产品的多样性、水平分工合作体系运作、供应网络的复杂化、产品与技术周期的缩短、市场地位的动态变化,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和依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司企业网不但需要支持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更要支持越来越多的新型网络应用,以满足来自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不同业务、部门等不同群体之间的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综合处理要求。

信息系统成为华为公司经营运作和管理控制的支持平台和工具,意在提高流程运作和职能控制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到2010年,“IT要成为华为公司在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关键”,“华为企业信息化成为华为企业管理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华为公司内部企业信息系统全面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和要求下产生的。

目的:A:提高华为公司的运作效率,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B:通过推动全公司范围内的业务流程重整,提高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能力,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更高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规划原则所谓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价值增值。

而信息化建设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全面整合系统应用和相关信息架构,让各种业务解决方案、应用系统和数据都能不受约束地在公司总体结构上实现有效配合,同时结合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基础,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对于本公司来讲,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规划应当注意一下几点并将其作为信息化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一、与企业战略相符。

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不能以公司的现实情况为基础,规划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也就是说选择最匹配而非最先进的技术,根据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进程.二、各部门的共同支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单纯只是企业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它要求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参与目标制定及规划建设和实施,因此计划前的需求分析、与各部门人员的沟通非常重要。

在规划过程中应明确——信息化的主人是企业所有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简化工作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形成管理闭环。

任何领域的规划都是一个复杂的项目,都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管理过程,即“制订规划-—进行实施—-总结反馈——修改规划",如此不断前行,每年根据周围新的环境、企业新的发展以及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等因素进行补充和调整,形成滚动计划。

制定计划的方式应当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同时根据每年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企业需求,制定短期计划。

四、从核心基础项目着手。

对于信息化项目需求的轻重缓急应当具有明确的界定,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急用先建”的原则,先实施企业最需要的基础核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量体裁衣,衍生其它项目的建设,保证数据的整体统一。

同时在公司整体规划过程中应以多元中心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现有应用系统、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经营目标等制定本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战略目标,以此制定本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公司信息化目标1、本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规划或设想依托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引入先进的科研、商务、管理软件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改造现有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和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1. 引言1.1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应对激烈竞争、满足客户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赢得先机。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促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持续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企业而言具有战略性意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需要重视信息化整体架构的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定义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是指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和有效管理的框架。

它包括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统一。

在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中,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组织架构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决策制定。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定义涉及了企业的战略规划、IT规划、数据管理、应用系统集成等领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理解和实施,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步骤,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和运行效率。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定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要素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的要素包括组织结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技术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

组织结构是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运营信息化系统,促进信息流畅和协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大纲目录1.前言2.摘要3.需求分析3.1企业生产经营概况3.1.1企业发展概况3.1.2生产经营特点3.1.3各个部门的业务概况及存在问题3.1.4计算机应用情况3.2企业经营目标及策略3.2.1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分析3.2.2企业战略规划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3.3.1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3.3.2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3.3.2.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需求3.3.2.2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性能需求3.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约束条件3.5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的目标3.5.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程总目标3.5.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目标4.系统总体结构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原则4.1.1制定总体结构方案的原则4.1.2应用子系统划分指导原则4.1.3技术路线4.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体系结构4.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4.2.2应用系统结构4.2.3支撑系统结构4.2.4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体系结构的特点4.3信息分类编码体系5.应用系统规划设计5.1功能模型设计原则5.2信息模型的规划设计原则5.3业务流程设计原则5.4子系统设计5.4.1管理子系统设计5.4.1.1管理子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型5.4.1.2管理子系统信息模型5.4.1.3管理子系统流程图?……….6.网络子系统设计6.1需求分析6.2总体方案和结构6.3网络分系统配置设计6.3.1网络设计要求6.3.2网络设计需求分析6.3.3网络子系统目标6.3.3.1设计依据6.3.3.2设计原则6.3.3.3设计目标6.4.网络系统设计方案6.4.1网络子系统布线设计6.4.2.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6.4.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6.4.2.2基于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6.4.2.3网络安全的组织管理实施6.5人员配备和机房7.系统接口7.1内部接口7.1.2软件接口7.1.3硬件接口7.1.4子网间接口7.2外部接口8.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配置9.硬件应用软件配置9.1硬件配置9.1.1硬件配置原则9.1.2硬件配置方案9.2应用软件选型配置原则10.组织机构和培训计划10.1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10.2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落实10.3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培训计划11.实施步骤及计划11.1实施步骤11.2实施进度计划11.2.1一期工程阶段(日期起止)………11.2.??期工程阶段(日期起止)12.经费概算13.经济效益分析13.1可量化经济效益分析13.2不可量化经济效益分析14 风险及防范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 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 年4 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 )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

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

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

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是一个立体交叉的体系结构,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全面的指导。

其中五个一级要素分别为:认知与推动、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以及对于企业信息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它们各自包括的主要内容是:认知与推动:其中包括企业各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基础、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其中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状况、企业信息化投入所占比例及每年增长状况、投入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分配状况以及企业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制造全过程信息化:其中包括标准与信息编码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产品管理、数据仓库及其应用、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其中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及其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及其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及其应用、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及其应用及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国际发展环境、国家信息化政策和经济环境、行业信息化环境及关联企业信息化发展等其他环境因素。

构成要素的行业适用性企业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们推进信息化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我国企业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至少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包括离散型制造企业、流程型制造企业、混合型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及服务型企业。

其中,离散型制造企业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玩具生产等行业;流程型制造企业包括化工、钢铁、医药、造纸等行业;混合型制造企业包括兼具离散型和流程型特征的制造企业;商品流通型企业及项目管理型企业(如建筑业)的生产过程及管理模式与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其信息化关注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以离散型制造企业为例,它遵循着产品本身的生产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形成了从专业的零件加工、零部件配套、装配到产品分销至售后服务的一整套制造——销售——服务体系结构。

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每项任务仅要求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

企业一般将功能类似的设备按照空间和行政管理建成一些生产组织(部门、工段或小组)。

在每个部门,工件从一个工作中心到另外一个工作中心进行不同类型的工序加工。

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物料的传输距离最小。

另外其加工的工艺路线和设备的使用也是非常灵活的,在产品设计、处理需求和定货数量方面变动较多。

从企业信息化投入方面分析,各行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总体上看,制造行业比较重视硬件(含自动化设备)和网络建设的投入。

随着几年来持续地投入,针对低端应用的硬件设备的投入已经趋缓,但依然有10%的企业其信息化重点放在了硬件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方面。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在软件方面的投资比例也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目前约为40%左右。

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主体——企业而言,在选购信息系统时应该充分体现行业特色,从企业生产流程特点入手,分清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本质和流程脉络,从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例如,斯达作为传统行业的下游企业和流程型制造企业,其核心能力就是制造能力,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成本的控制并保证按订单交货,因而成本控制和管控一体化在斯达的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联想和海尔作为IT 、家电行业的上游企业和离散型企业,相对来说更加关注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注重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和推动以订单流为中心的供应链同步工程。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提供商——IT 合作伙伴来说,由于企业在生产及管理流程上存在很大差异,用一套ERP系统服务于所有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无论从管理学还是方法学的角度考虑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正确对待行业的差异性,是国内每一个ERP产品提供商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初期已深刻意识到, 行业差异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分析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60%~70%的高失败率曾经让企业裹足不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IT 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核心业务了解不够,任何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也无法包治百病。

有鉴于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的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也应该根据企业核心业务和工艺流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为避免因为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顾此失彼的问题产生,仅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阐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其构成的核心要素,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指导性框架。

当然,各级核心要素也为其他类型的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参照。

即使在制造行业中,由于流程型、离散型和混合型企业的制造流程和工艺大相径庭,因此构成要素在具体指导某类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其构成要素也不尽相同。

评价体系:企业信息化核心构成要素及其权重一、认知与推动(0.360 )(一)企业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0.325 )1. 企业高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0.585 )2. 企业中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0.200 )3. IT 部门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0.133 )4. 核心岗位员工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0.081 )(二)企业信息化机构设置(0.136 )1. 企业信息化决策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0.629 )2. 企业信息化实施机构的设置和实施能力(0.198 )3. 企业主要业务部门与IT 部门合作的紧密程度(0.172 )(三)企业管理基础(0.153 )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0.404 )2.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机构改革程度(0.276 )3. 企业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程度(0.156 )4. 企业员工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0.163 )(四)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0.102 )1. 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和效益预测(0.361 )2.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方案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0.325 )3.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0.314 )(五)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0.079 )2. 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协调和集成(0.137 )3.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和工作流整合与优化(0.204 )4. 生产设备、控制设备、信息设备和系统的集成与优化(0.070 )5. 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完善(规范、标准、编码等)(0.130 )6. 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资源整合(0.078 )7. 企业综合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与完善(0.095 )(六)企业信息化人才(0.133 )1. 复合型/综合型(熟悉业务和IT 技术/应用)人才的聘任和培养(0.689 )2. 核心岗位员工信息知识与技能水平(0.311 )(七)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0.071 )1. 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建设状况(硬件设备及网络设备应用状况)(0.225 )2. 支撑环境开发与应用状况(0.140 )3. 企业内部网(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状况(0.133 )4. 企业网站建设及应用状况(0.073 )5. 外联网和内联网的融合应用状况(0.079 )6. 企业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与实施状况(数据库/ 数据仓库建设及应用状况)(0.190 )7. 企业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状况(0.160 )二、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0.244 )(一)企业信息化总投入(0.366 )(二)企业信息化投入所占比例(0.196 )1. 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企业营业额/ 总资产/ 固定资产、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投入的比例0.400 )(三)投入资金分布——企业信息化投入中软件、硬件、服务和培训的分配比例(0.127 )(四)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0.312 )1. 重要经营指标的改善程度(资金周转率、库存周转率、坏账率、市场占有率等)(0.481 )2. 管理性指标的改善程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降低的比率)(0.237 )3. 生产性指标改善的程度(对产品质量提升的贡献率、对客户满意度提升的贡献率、新产品开发周期、按期交货率等)(0.281 )三、制造全过程信息化(0.157)(一)标准与信息编码体系的建立和应用(0.314 )1. 标准(0.535 )2. 编码(0.465 )(二)产品管理、数据仓库及其应用(0.218 )1.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开发与应用(0.499 )2. 数据仓库管理系统(0.286 )3. 数据统计及数据挖掘(0.215 )(三)产品设计信息化(0.142 )1.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应用(0.211 )2.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系统(CAPP应用(0.108 )3. 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系统(CAAP 应用(0.0914.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系统(CAE 应用(0.1215.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0.0766.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0.1287.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 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0.1288. 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型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0.136四生产过程信息化(0.1031. 数控设备(数控机床/ 生产线、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工艺控制系统)应用状况(0.210 )2. 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状况(0.194 )3. 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状况(0.239 )4. 生产设备自动控制状况(0.121 )5. 产品自动化检测状况(0.131 )6. 生产自动化覆盖状况(0.105 )(五)产品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0.090 )1.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0.119 )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0.224 )3. 先进制造系统(0.135 )4. 自动控制质量系统(0.149 )5. 管控数据集成(0.151 )6. 设计与制造集成与接口(0.124 )7. 加工生产过程建模/ 仿真与优化(0.076 )(六)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0.134 )1.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含: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II )/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0.582 )2. 生产制造管理(0.237 )3. 项目管理系统(0.180 )四、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0.188 )(一)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及其应用(0.398)2. 办公自动化系统(OA)(0.116 )3. 企业财会管理系统( 0.166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0.104 )5. 企业后勤管理系统( 0.105 )6. 企业设备管理系统( 0.084 )7. 系统信息资源之集成整合( 0.139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及其应用(0.216 )1. 计划管理( 0.374 )2. 采购管理( 0.268 )3. 库存管理( 0.357 )(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0.181 )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0.389 )2. 客户呼叫中心( Call Center )( 0.192 )3. 销售管理( 0.419 )(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DSS及其应用(0.112 )1. 决策信息提供( 0.308 )2. 决策方案提供( 0.245 )3. 决策优化支持( 0.243 )4. 商业智能应用( 0.204 )(五)电子商务( 0.094 )1. 电子商务平台( 0.327 )2. 网上营销系统( 0.177 )3. 网上采购系统( 0.209 )4. 网上支付系统( 0.101 )5. 物流配送( 0.186 )五、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0.051 )(一)国际发展环境(0.142 )1. 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0.463 )2.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0.537 )(二)国家信息化政策和经济环境(0.400 )1. 国家对实施信息化企业的政策支持(0.388 )2. 宏观经济对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影响(0.213)3. 社会信息化环境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程度(城域网、宽带出口的带宽、电子政务、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等)的影响(0.231 )4. 区域信息化环境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0.169 )(三)行业信息化环境(0.237 )1. 行业重要性(0.218 )2. 行业信息化方针、政策及支持力度(0.245 )3. 企业在行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0.293)4. 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0.244)(四)关联企业信息化环境(0.222 )1. 企业上游合作伙伴(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0.346 )2. 企业下游合作伙伴(分销商和用户)的信息化程度(0.373)3. 行业内信息服务系统的数量和服务适用性(0.281 )相关背景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过程与方法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涉及电子信息制造、钢铁制造、化工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烟草制造、航天制造、轻工制造(造纸)、纺织制造等多个细分制造行业,基本体现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全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