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负责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相应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应该明确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

例如,对于脑肿瘤的诊断,指南应该明确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劣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等,也应该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其次,操作规范是指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操作性治疗的规范。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操作规范的制定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操作规范应该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细节、手术后处理等内容。

例如,在颅脑手术中,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包括头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颅骨的开颅方式、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等。

此外,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还应该包括对术前和术后护理的规范。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监护病情、控制疼痛、预防感染等。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的指导。

此外,指南和规范还应该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需要指南和规范及时更新以确保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提高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确保临床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安全性,优化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都应该密切关注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新,并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临床操作。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操作技术的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

操作技术规程
1. 准备工作
- 在进行任何神经外科手术之前,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无菌,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确保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
行性。

- 确保患者已经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获得
知情同意。

2. 术前准备
- 检查和确认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
要的校准和消毒。

- 确保手术区域已经正确标记,并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
准备工作。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操作过程
-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
状态。

- 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确保操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根据手术方案,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进行复杂操作时,可以借助显微镜等辅助设备,提高操作
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4. 术后处理
- 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手术区域,并进行必要的缝合和包扎。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

- 给予患者恰当的镇痛药物,并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 给予患者和家属必要的术后指导和建议,包括休息、饮食和
药物使用等方面。

结论
神经外科操作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守规程,我们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实用临床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

实用临床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

实用临床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五卷16开精装定价:¥1180元优惠价:¥55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临床医院神经科常见症状第一章谵妄和痴呆第二章意识障碍第三章失语和失用第四章失认、失读和失算第五章睡眠障碍第六章头面痛第七章疼痛第八章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第九章步态紊乱第十章无力和疲劳第二篇临床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临床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原则第二章临床医院神经科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章临床医院神经科脑脊液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电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章临床医院神经科前庭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六章临床医院神经科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八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生化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九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篇临床医院神经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周围神经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二章脊髓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章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颅内感染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章颅内肿瘤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六章颅脑损伤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章锥体外系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八章脑部发作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九章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一章肌肉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二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三章颅骨与脊柱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四章神经系统中毒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物理损害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六章某些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篇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致神经系统危重症的常见疾病第二章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概论第六篇临床医院神经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二章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篇临床医院神经科诊疗典型案例分析第八篇神经外科手术基础与手术技术第一章神经外科手术基础第二章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第九篇颅脑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颅内肿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颅脑炎性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五章脑寄生虫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六章颅骨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七章颅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八章颅脑先天性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九章癫痫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十篇颈椎、椎管与脊柱脊髓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椎管内肿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颈椎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椎管内血旨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五章椎管其他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六章脊髓损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七章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十一篇神经外科其他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疼痛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交感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周围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脑、脊髓及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对于正确操作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前准备- 完整收集和审阅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 安排合适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室资源;- 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设备和药物,并确保其质量和可用性;- 在手术前与患者及相关医疗人员进行交流和协调。

3. 术中操作3.1 麻醉管理- 由专业麻醉团队负责全身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确保麻醉深度和稳定性;- 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3.2 术前消毒- 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3.3 手术器械和设备操作- 根据手术类型和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功能正常;- 进行必要的器械和设备检查,确保无损坏或污染。

3.4 外科操作步骤- 根据手术目的和手术计划,进行精确的手术位置定位;- 根据标准解剖学知识,正确切取组织、缝合或修复损伤,并控制出血及止血;- 尽量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和神经结构,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随时沟通和核实操作步骤和目标。

3.5 术中监测-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监测神经功能,如脑电图、脊柱电生理监测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保护神经结构。

4. 术后护理4.1 术后监护- 通过恰当的临床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包括合理的镇痛和抗生素预防等。

4.2 术后康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提供患者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休息、锻炼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涉及复杂的操作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档总结了神经外科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供参考和指导。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诊疗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患者
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神经外科是一门复杂且高风险的医疗专业,因此诊疗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准确性
对于每位患者,神经外科医生应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何诊断都应基于可靠的证据和科学依据。

手术安全性
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医生应严格遵循手术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
- 提前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
-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预防术后感染;
- 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监测措施;
- 如有必要,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手术过程中
的协调和互助。

术后康复管理
术后康复管理是神经外科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监测康复进展。

此外,医生还应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适当的康复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临床研究与持续教育
神经外科医生应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诊疗知识和技能。

持续教育是保持专业水平的必要手段,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研讨会等活动。

免责声明
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疗建议。

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决策。

神经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神经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神经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神经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前言神经医学科作为一门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的学科,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推动神经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神经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神经医学科的构建与管理提供参考,促进神经医学科的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一、神经医学科建设目标1. 建立完善的神经医学科服务体系,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能力。

2. 培养高素质的神经医学科专业人才,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3. 加强神经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促进多学科联合诊疗。

4. 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二、神经医学科组织架构1. 神经内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

2. 神经外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3. 神经康复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4. 神经影像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5. 神经电生理科: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电生理检查与评估。

6. 神经实验室:负责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测。

三、神经医学科人才培养与选拔1. 加强神经医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制定专业培训计划,确保神经医学科人才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引进高水平神经医学科人才,提升学科竞争力。

4. 建立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

四、神经医学科发展规划1.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神经医学科发展规划。

2.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神经医学科基础设施建设。

3. 提升神经医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

4. 加强与国际神经医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神经医学科质量管理1. 建立神经医学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2. 制定并落实神经医学科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4. 定期对神经医学科进行全面质量评估,持续改进。

三级神经外科医院基本标准(2023年版)

三级神经外科医院基本标准(2023年版)

三级神经外科医院基本标准(2023年版)三级神经外科医院基本标准(2023年版)该文档旨在为三级神经外科医院的运营与管理提供基本标准,以确保医院的高质量服务和安全性。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1. 机构设置和人员要求- 三级神经外科医院应设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包括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等职位,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 医院应配备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包括神经外科专家、护理人员、手术室人员等。

- 医院人员应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临床诊疗服务- 医院应具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以支持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医院需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医院应提供全面的神经外科诊疗服务,包括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3. 医院设施与环境- 医院应具备适宜的建筑和装修设计,以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医院需要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设施,如手术室、检验室、放射设备等,以支持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

- 医院应定期进行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检验,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质量管理和继续医学教育- 医院需要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纪录管理、安全事件报告和医疗事故处理等。

- 医院应积极推动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 医院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及时纠正问题并提升服务质量。

5. 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方面。

- 医院应有应急响应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以保证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 医院应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该文档总结了三级神经外科医院的基本标准,并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医院按照该标准进行运营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医院的安全和可靠性。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202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以帮
助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治疗服务。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以下是2023年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及其诊疗规范:
脑卒中
- 病因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脑卒中
类型。

- 治疗方法:根据脑卒中类型,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
术治疗等方法。

脑肿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检、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脑
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 治疗方法:根据脑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

癫痫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EEG检查等手段确定癫痫的类型和发
作原因。

- 治疗方法:根据癫痫的类型和发作频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脊髓损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等手段确定脊髓损
伤的程度和范围。

- 治疗方法: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保守治疗、手
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

颅脑外伤
- 诊断方法: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检、CT或MRI等手段确
定颅脑外伤的程度和损伤情况。

- 治疗方法:根据颅脑外伤的程度和损伤情况,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休息治疗等方法。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以确保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治疗服务。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致力于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学科。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在接诊患者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加重与减轻的因素等。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过往治疗情况。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神经外科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感觉检查、肌力检查等。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辅助检查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

2.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诊断应准确、全面,并尽可能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复杂的疾病,还可以组织多学科会诊,汇集专家的意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5 治疗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病变类型而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

3. 操作规范3.1 手术操作规范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管理员麻醉药物,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手术中,医生应遵循操作步骤,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卫生要求。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复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机制的学科,其诊疗操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十分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基本内容:一、手术前的准备1.病史及体检:对患者的病史及体检要求严谨,应了解病程、病史、症状及体征表现等信息。

2.影像学检查:必须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诊病情,确定手术部位、范围和方案。

3.药物使用:患者应停用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术前安排:确定手术医师、麻醉师及相关医护人员,安排手术室、仪器设备及手术执行流程。

二、手术中的操作规范1.手术部位和范围:术前应标记手术部位,手术范围应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确定。

2.麻醉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颈下丛阻滞麻醉等。

3.手术用具:使用各种手术用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感染。

4.手术技术:根据手术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如开颅手术、经颅手术等,执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5.手术切口:切口应在不侵犯正常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术中应注意尽量减小切口,以达到最佳美容效果。

6.止血: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出血量,使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如钳夹、缝合等。

7.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应彻底清洗手术切口,确保无血液积聚、血块等,手术切口需要仔细缝合,流畅、美观。

三、手术后的护理1.术后监测: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术后用药:术后应按照医生指示使用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等。

3.休息及饮食:术后需要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及时适量地补充水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术后康复训练: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体操、物理治疗等,以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

综上,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介绍神经外科是一个专门领域,涉及到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诊疗指南的技术操作规范。

2. 术前准备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之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目的和手术方案,并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手术操作规范3.1 麻醉管理麻醉管理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严格按照麻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2 感染预防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消毒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区域清洁等。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3 切口选择和处理根据手术目的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并进行正确的切口处理,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3.4 神经定位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保护神经是至关重要的。

应通过神经监测等技术手段,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5 出血控制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出血控制,包括使用止血钳、缝线等工具,以及对手术区域做好血液吸引和排出工作。

3.6 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处理,包括缝合切口、覆盖敷料等,以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重要一环。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

5. 总结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神经外科手术过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神经外科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为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介绍。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由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共同编写而成。

这些指南涵盖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各个疾病和治疗方案,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共识进行一览,以期为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参考。

1. 颅脑外伤诊疗指南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脑外伤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2. 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3. 脑动脉瘤诊疗指南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动脉瘤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4. 颅内动静脉畸形诊疗指南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但危重的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5. 脑积水诊疗指南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积水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6. 颅内感染诊疗指南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二0一八年五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第四章脊髓疾病 (79)第一节椎管内肿瘤 (79)第二节脊髓空洞症 (82)第三节脊髓损伤 (83)第五章脑卒中 (90)第一节总论 (90)第二节高血压性脑出血 (91)第三节脑梗塞 (94)第六章先天畸形 (96)第一节脑积水 (96)第七章颅内感染 (98)第一节脑脓肿 (98)第二节硬膜下脓肿和积脓 (99)第三节颅骨骨髓炎 (100)第四节脑包虫病 (101)第五节脑囊虫病 (102)第八章颅内、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105)第一节颈动脉-海绵窦瘘 (105)第二节颅内动脉瘤 (106)第三节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109)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110)第五节椎管内动静脉畸形 (112)第六节髓内动静脉畸形 (113)第七节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 (114)第八节硬脊膜动静脉瘘 (114)第九节椎旁动静脉畸形 (115)第十节脑动脉畸形 (116)第十一节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119)第九章功能神经外科 (121)第一节癫痫手术治疗 (121)第二节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124)第三节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128)第四节交感神经切除术 (132)第三篇技术篇 (138)第一章介入神经外科学 (138)一、概述 (138)二、常用材料 (138)三、常见疾病的血管内治疗要点 (138)第二章神经内镜技术 (140)一、概述 (140)二、神经内镜系统的组成 (141)三、神经内镜的应用 (141)第三章显微镜技术 (143)一、概述 (143)二、基本理论和技术 (143)第四章立体定向技术 (146)第一节立体定向基础 (146)第二节现代立体定向仪 (148)第三节立体定向手术基本方法 (153)第五章颅脑伽玛刀放射治疗 (154)一、伽玛刀概念、原理 (154)二、伽玛刀结构 (155)三、治疗程序 (156)四、伽玛刀临床应用 (156)五、伽玛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 (159)第一篇症状篇第一章癫痫一、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诊断书写规范

诊断书写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书写规范
一、基础要求
1、入院时诊疗一律书写“初步诊疗”,末页中线右侧。

2、“入院诊疗”为主治医师第一次查房确定诊疗,在初步诊疗下方,并注明日期。

若初步诊疗和入院诊疗相同,主治医师只需署名。

3、症状待查、或不相符、不完善诊疗,上级医师做出“修正诊疗”。

4、新诊疗,在病程、出院统计、首页、接收统计中修正并说明依据。

5、各级医师职责:经治医师直接责任,主治医师严格要求和指导责任,科主任检验、审修责任。

二、书写规范
1、符合ICD-10标准,病因+病理+部位+表现,如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

2、先写病名,若需要再写类型、部位、侧别。

如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左侧;高血压病,Ⅲ期;先天性肌强直病,Ⅰ型。

3、填写次序:关键诊疗疾病在前,未治或陈旧性在后;严重在前,轻微在后;本科在前,她科在后;复杂疾病,病因在前,症状在后;并发症列在对应主病以后,伴随病列于最终。

一时难于肯定,病名后加“?”若以症状待查、待诊,后列一、二个可能性较大或待排除病名,并加“?”。

如:发烧待查,胸结核?
4、诊疗必需全方面、系统,不要遗漏专科以外疾病诊疗。

神经外科手术执行规则

神经外科手术执行规则

神经外科手术执行规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神经外科手术的执行规则,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所有参与神经外科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遵循本规则。

2. 术前准备2.1 患者评估- 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

-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生命体征和既往病史。

- 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脑部CT或MRI等。

2.2 手术器械和药品准备- 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

- 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药品,如麻醉药、止血药、抗生素等。

2.3 手术室准备- 确保手术室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

- 检查手术灯、显微镜、麻醉机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3. 手术过程3.1 麻醉-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 麻醉开始前,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理解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2 手术步骤- 根据手术方案,按照顺序进行手术。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3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清点器械和敷料,确保无遗漏。

-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活动限制等。

4. 术后随访- 安排术后复查,评估患者恢复情况。

- 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5. 质量控制- 定期评估手术室设备和工作环境,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 建立手术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6. 培训和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 定期组织手术例会,分享经验和讨论病例。

7. 法律法规和伦理-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 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意愿和知情权。

8. 附录- 手术室工作流程图- 手术器械清单- 术后随访表请注意,本规则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根据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二)手术治疗小儿的巨大头皮血肿出现明显波动时,为促进愈合,在严密消毒下可穿刺抽吸,其后加压包扎。

包扎的松紧要适当,过松起不到加压作用,过紧可能导致包扎以下疏松组织回流障碍,出现眶内和耳后积血。

三、颅盖骨线状骨折【诊断】(一)临床表现1、病史有明确的头部受伤史。

2、头皮血肿着力部位可见头皮挫伤或头皮血肿。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并经CT骨窗像可明确骨折部位。

【治疗】单纯性颅盖骨线装骨折本身无须特殊处理,但应警惕是否合并脑损伤;骨折线通过硬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所在部位时,要警惕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可能。

需严密观察或CT复查。

开放性骨折可导致颅内积气,应预防感染和癫痫。

四、凹陷性骨折凹陷性骨折见于颅盖骨骨折,好发于额骨及顶骨,呈全层内陷。

成人凹陷性骨折多为凹陷及粉碎性骨折,婴幼儿可呈乒乓球凹陷样骨折。

【诊断】(一)临床表现1.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2.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3.神经功能障碍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而出现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

(二)辅助检査1.实验室检査同"头皮血肿"。

2.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骨折部位切线位,可显示出骨折片陷人颅内深度。

(2)扫描:CT扫描不仅可了解骨折情况,且可l了解有无合并脑损伤。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对位于非功能区凹陷不足1cm的小面积骨折,无临床症状者无须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适应证1.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片陷人颅腔导致颅内压增高、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有脑疝可能者,应行急诊开颅去骨片减压术。

2.因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癲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3.开放粉碎凹陷性骨折,须行手术清创、去除全部骨片,修补硬脑膜,以免引起感染。

4.在非功能区,下陷大于1cm者,视为相对适应证,可考虑择期手术。

5.位于大静脉或静脉瘻处的凹陷性骨折,即使下陷较深,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可经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

五、颅底骨折颅底部线形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也可由近颅底平面的间接暴力引起。

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由于硬脑膜与颅前窝、颅中窝粘连紧密,故不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又由于颅底接近气窦、脑底大血管各脑神经,因此颅底骨折易出现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并发症。

颅后窝骨折可伴有原发性脑干损伤。

颅底水平的外力,头部挤压变形,和头部垂直打击、垂直坠落均可造成颅底骨折。

临床主要靠脑脊液耳、鼻漏来诊断。

颅底骨折可仅限于某一颅窝,亦可横行穿过两侧颅底或纵行贯穿前、中、后颅窝,骨折线常与鼻旁窦、岩骨或乳突气房相通,而形成隐性开放性骨折,引起颅内继发感染是最严重的问题。

【诊断】一.临床表现。

(1)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可伴有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熊猫眼”征)以及结膜下淤血。

如硬脑血液及脑脊液自鼻腔、口腔流出,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可合并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Fracture of middle fossa):可出现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常合并第7、8对脑神经损伤,如骨折通过蝶骨和颞骨内侧面,可能伤及垂体第2、3、4、5、6脑神经。

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漏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也可出现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

(3)颅后窝骨折(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乳突和枕下可见皮下淤血(Battle征)。

有时在咽后壁发现黏膜下淤血。

可有舌咽、迷走、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表现,可出现咽后壁血肿,常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可收集鼻部及耳道流出液行葡萄糖定量测定。

2.影像学检查1.X片检查::颏顶位或汤氏位或柯氏位。

2.头颅CT 扫描或CT颅底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确诊。

或进行腰穿注入美兰试验。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单纯性颅底骨折多数无需特殊治疗,着重处理合并的脑损伤、脑脊液耳、鼻漏、气脑和癫痫;神经营养治疗;顺预防颅内感染,耳鼻孔均不可填塞和冲洗,可于鼻孔内滴人抗生素溶液。

保持耳道清洁。

嘱伤员不要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

一般不作腰椎穿刺。

取头高位,保持头偏向不漏一侧数天,多数可在2周内自愈。

超过1个月未停止漏液者,可考虑手术。

二、手术治疗合并症1. 超过1个月未停止漏液者,可考虑手术,在抗感染前提下,开颅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漏口。

2.对伤后出现视力减退、疑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如果可能应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管减压术。

六、脑震荡【概述】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障碍,清醒后或有近事遗忘,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表现。

过去认为“仅属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而无确定的器质性损害"。

近代认为是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意识障碍,并伴有亚细胞结构和分子水平的改变。

【临床表现】1、轻度意识障碍:脑震荡在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否则不能诊断。

意识障碍短暂,往往是一过性的,亦可见一时的神志恍惚。

重者持续几十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意识清醒后恢复正常,部分病人表现不同程度的迟纯,嗜睡数天恢复正常。

2、逆行性健忘:这是脑震荡最特殊的症状。

不能记忆伤时或伤前的情况。

3、自主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皮肤苍白、出冷汗、脉缓、微弱、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或散大、反射减退、四肢松弛等。

4、头痛头晕:几乎病人都有,但程度不同。

头痛因人渐轻。

头晕因体位变换而加重。

5、精神症状:常有情绪不稳,烦躁、痴呆、忧郁、恐惧等。

少数人表现真正的精神病。

有的有癔症,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低下,重者尿失禁。

6、CT多无阳性发现【诊断要点】1、意识障碍大多不超过半小时。

2、有逆行性遗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3、伤后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4、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5、头颅CT扫描和腰穿检查均正常。

【治疗方案及原则】1、对伤员以休息、观察为主。

2、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止痛和镇静剂以及改善脑供血的药物。

【处置】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24~48小时。

2、诸多原因不能留观,应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如有异常迅速复诊。

3、卧床休息一周,劝说伤员不要过度紧张或有脑震荡后遗症的恐惧感,增强康复信心。

【注意事项】1、具有典型脑震荡表现的伤员,仍有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可能。

2、注意脑震荡与轻度脑挫裂伤有时较难鉴别。

3、观察期间避免使用吗啡类等影响较大的药物。

4、伤后出现的诸多症状应注意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

七、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

出血来源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当颅骨骨折或颅骨在外力作用下瞬间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端的板障出血。

在血肿形成过程中,除原出血点外,由于血肿的体积效应不断使硬脑膜与颅骨分离,又可撕破另外一些小血管,使血肿体积不断增大,最终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受压的症状。

【诊断】(一)临床表现:1. 头部外伤史:由于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的特点,一般病史在伤后数小时至1~2日内。

2. 意识障碍:意识改变受原发性脑损伤及其后血肿形成的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可能有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3. 头皮血肿或挫伤:往往在血肿形成部位有受力点所造成的头皮损伤。

4. 瞳孔变化: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继之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同侧眼睑下垂。

晚期对侧瞳孔亦散大。

5. 锥体束征:早期血肿对侧肌力弱,逐渐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6. 生命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7. 其他:昏迷前有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二)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该项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肿形成、血肿定位、计算出血肿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及有无脑挫裂伤等情况,骨窗像对骨折的认识更加明了。

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仅用于病情稳定的小血肿,适应证如下:1. 病人意识无进行性恶化。

2. 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原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进行性加重。

3. 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4. 除颞区(<20ml)外,大脑凸面血肿量<30ml,颅后窝血肿量<10ml,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