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_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合集下载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⑴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构成实践的 要素是可感知 的客观实在的
主体 — 人是客观实在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实 在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实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 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的制约
青藏铁路 的建设者
农民播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
的不同回答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1、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观能 动性
直接现 实性
社会历 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场馆建设者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物质生产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社会政治实践
5、袁隆平进行水稻试验 科学文化实践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⑴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构成实践的 要素是可感知 的客观实在的
主体 — 人是客观实在的 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实 在的
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实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 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的制约
青藏铁路 的建设者
农民播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
的不同回答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 回答 1、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主观能 动性
直接现 实性
社会历 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形式)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场馆建设者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物质生产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社会政治实践
5、袁隆平进行水稻试验 科学文化实践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PT(完整版)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又圆又甜又硬!
苹果(知觉)= 红+甜+硬 +……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与感觉和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那是一个又大又圆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
表象 这个在记忆中的苹果 形象,就是这个苹果 的表象。
2、理性认识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总是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 定联系,并以句子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前提
梨是水果 结论 梨含有维生素。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即在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
大学生军营一日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首先,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前提,离开了感性认识,理 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整个认识运动就无 进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其次,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只 有发展为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才能指导实践。如果认识只停 留在感性阶段,它不仅不能指导实践, 而且很可能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产生错误的认识。
苹果(知觉)= 红+甜+硬 +……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与感觉和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那是一个又大又圆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
表象 这个在记忆中的苹果 形象,就是这个苹果 的表象。
2、理性认识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总是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 定联系,并以句子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前提
梨是水果 结论 梨含有维生素。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即在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
大学生军营一日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首先,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前提,离开了感性认识,理 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整个认识运动就无 进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其次,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只 有发展为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才能指导实践。如果认识只停 留在感性阶段,它不仅不能指导实践, 而且很可能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产生错误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40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课件
2.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有不依赖于主体及其意识 的客观内容。
3.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 其中对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
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 中介:
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 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 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 的程序和方法
4.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 关系。
第一,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讨论:
1.对于一幅两可图,为什么甲和 乙的解释不同?
2.古希腊哲人说:如果没有理性, 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3.凡是眼睛所见到的,都是真实 的。
3.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 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
辩证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2.理性认识到实践能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第一,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理性认识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第三,理性认识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物质条件,需 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的特点和作用
1、非理性因素
包括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非认识能力的心理要素和幻 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性的思维方式。
e第二章 认识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
真理具有价值性: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一个普遍性的关系 范畴,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 即客体对主体的某种有用性。 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 具有满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的属 性,这就是真理的价值(属)性,即真理对人 的有用性。
“有用就是真理”:P74
主观真理论最典型的代表是实用主义真理 观,其基本观点是“有用就是真理”。它只强调 真理的有用性而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际上,真 理的客观性才是其根本属性,它的有用性是以客 观性为前提的。如果离开了客观性仅仅凭有用性 来判断一种认识是否真理,就会把荒谬的东西也 说成真理。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a.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p72d5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P71
从主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知 识水平、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 法的限制。 从客观条件看,事物是复杂的,事物本 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并且人的认识受 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客观世界
客体
实践客体的特征: 社会历史性 客观性 对象性
实践客体的基本形式: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P60 d2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区别: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 统一: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然 后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确定方案、实际作用于客 体、使目的手段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p56d5)。
人对世界的观念认识过程不仅表现 为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 而且也表现为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即由知 性到辩证理性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
2.从认识到实践 p70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 又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再认识 再实践
实践
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 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5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78
二 、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 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7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8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81
82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 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 回答的问题
1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1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34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35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36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实践
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 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5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78
二 、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 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7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8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81
82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 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 回答的问题
1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1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34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35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36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和认识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具有创造性的反映
❖ 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必然 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 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 和规律,这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这是反映 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
客体
决定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
3、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认为: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 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具有创造性的反映
❖ 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必然 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 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 和规律,这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这是反映 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
客体
决定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
3、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认为: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 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反复和循环开展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是有个别的特性到完整 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 印象的直接保存核实后 的回忆的认识过程,这 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局 部到整体,由直接到间 接的趋势。但是还不深 刻,这是其局限所在, 因而也是他必须要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68
• 从内容上看,感性认 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 识,理性认识是对事 物本质的认识;从形 式上看,感性认识以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 映事物,理性认识只 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 把握。
•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 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 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 开展过程: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往 复和无限开展
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互相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得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 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同意,反 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或
右的错误思想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是有个别的特性到完整 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 印象的直接保存核实后 的回忆的认识过程,这 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局 部到整体,由直接到间 接的趋势。但是还不深 刻,这是其局限所在, 因而也是他必须要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68
• 从内容上看,感性认 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 识,理性认识是对事 物本质的认识;从形 式上看,感性认识以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 映事物,理性认识只 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 把握。
•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 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 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 开展过程: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往 复和无限开展
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互相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得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 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同意,反 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或
右的错误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
㈠由实践到认识
实践
感性直观
理性思维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 现象、外部联系及其各个方面的认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㈡由认识到实践 2.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 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是绝对 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真理,而是同 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或两种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㈢真理和谬误 2.真理和谬误的联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谬误是发现真理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从错误 认识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得到正确认识,谬误就 会转化为真理。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错误而有所发现,是 人们获取真理的基本途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既指人的认识活动是实践和认识的反复循环 过程。 也指对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往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 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才能完成。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精品课件
2021/3/1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22
合作探究:
思考一:生物进化规律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是否存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2021/3/1
14
保 100 持 80 百 60 分 40 数 20
曲线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 2345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数 幻灯片 13
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
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
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
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2021们/3/1 ,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 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 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2021/3/1
21
2、 规律的特征(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2)规律的普遍性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 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021/3/1
19
1. 规律的概念
守株待兔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硬!
红! 甜!
感觉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感觉的集合,是把事物感 觉 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各方 面特性的整体感性形象。
苹果(知觉)=红+甜+硬 +……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是感觉和 知觉在头脑中的回忆,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 形象的再现。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
的需要,这种需 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确定季节、了解 气候的需要
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 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
数学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活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 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 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反对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
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 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指 出主体是在自觉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 世界的反映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 这个过程实际是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是认识主体能 动地创造的过程。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 认识的发展过程,因而全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及其过程。
马克思主义PPT
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1)价值:客观事物以其自身的某种属性 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价值是主体性和客 观性的统一;社会历史性; 价值是多维性, 更多体现主体的尺度 • (2)真理是一元的 ,客观的 更多得体现 客体的尺度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 • 3、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 以及科学革命在社会反战中的作用 • 4、任命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规律
•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1、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 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 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A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生产 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 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衡量人类征 服自然能力的尺度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 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 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 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 • •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1、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二章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
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
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 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 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不完全的。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 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
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 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 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 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 发展 1、什么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 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 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 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 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 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 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 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 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 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主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 过程中的作用
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
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 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 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不完全的。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 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
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 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 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 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 发展 1、什么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 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 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 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 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 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 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 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 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 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主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 过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
1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即关于认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基本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掌握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的客观性与主 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 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9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个主题: 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两个要点: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辨证性—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 证统一;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实践检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辨证 统一。
30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唯物 论、辩证法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特点: 摹写性和创造性。
22
3、关于认识的本质
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研究认识活动和过程的构 成要素
基本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和意识。 认识的本质:
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认识客体的选择 性反映和创造性重构的意识活动和过程。 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反映论,是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具有创造 性的反映论。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一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即任何真理既是 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这是 真理的两重性。 二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又是辨证转化的,即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 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7
个基本条件: 深入调查 理性思考
在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 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即关于认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基本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掌握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的客观性与主 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 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9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个主题: 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两个要点: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辨证性—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 证统一;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实践检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辨证 统一。
30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唯物 论、辩证法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特点: 摹写性和创造性。
22
3、关于认识的本质
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研究认识活动和过程的构 成要素
基本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和意识。 认识的本质:
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认识客体的选择 性反映和创造性重构的意识活动和过程。 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反映论,是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具有创造 性的反映论。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一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即任何真理既是 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这是 真理的两重性。 二是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又是辨证转化的,即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 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7
个基本条件: 深入调查 理性思考
在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 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政治课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9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普遍的
B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思维领域事物持的和这巩一运固遗所动忘学规是知律识告有,诉必规我须们律趁,热要的打想铁保, 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 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 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 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 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 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 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 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 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C 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普遍的
B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思维领域事物持的和这巩一运固遗所动忘学规是知律识告有,诉必规我须们律趁,热要的打想铁保, 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 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 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 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 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 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 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 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 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C 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内容上看,感性认 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 识,理性认识是对事 物本质的认识;从形 式上看,感性认识以 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 映事物,理性认识只 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 把握。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互相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 本不应当也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得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 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同意,反 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或 右孙喻炜 演讲:方明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 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 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 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不断往复和无 限发展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
反复和循环发展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是有个别的特性到完整 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 印象的直接保留核实后 的回忆的认识过程,这 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部 分到整体,由直接到间 接的趋势。但是还不深 刻,这是其局限所在, 因而也是他必须要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