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18
1.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 是( )
A、
B、
C、
D、
2.从哪个日期开始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偏北半球(
始气压带和风带开始向北移动(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从哪个日期开
19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二章第一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气压带风带 的形成
1
热力环流
小尺度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环流
大尺度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假设:1、地表均匀 2、地球不自转
考虑: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3
单圈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4
假设:地表均匀 考虑 :1、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2、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5
三圈环流
1、图中风带⑥是( AC )[双选]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呈逆时针方向 D.呈顺时针方向
俯视图中看气压带风
带
432
1
7
2.图中⑤处的盛行风向是( A )
6
A.东北风 B.西北风
5
C.东南风 D.西南风
12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中纬西风带
30°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
8
9
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盛行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0°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S
盛行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60°S
极地高气压带
10
900S 极 600S 盛 300S 东
17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冬至日-春分日
移
气压带和风带的副极季地低节气压移带动规律60:° 66.5ºN
气压动带风带随太阳直射副点热带的高南气压北带 移动,作30周° 期23性.5ºN
的季规节移动。
0º
赤道低气压带
0°
大致律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23.5ºS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师生共同完成此图,学生自己画出 南半球的(注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 不同)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 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6
高空 高压 地面
30°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7
高空 高压 地面
90°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副极地低气压带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 分日-夏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移
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规
赤道低气压带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春分日-夏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15
移 动 规 律
90° 夏极至日地-秋高分日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00
极地 高压 带
地 东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行 副热带 西 风 高压带
带
南 信 风 带
赤道低 压带
东 300N
北 信
副wenku.baidu.com带
风 高压带
带
盛 600N 极 900N
行 副 极 地 极地
西 地 低 东 高压
风 带
压带
风 带
带
11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箭头表示风向),判断1~2题。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缺少移动的练习题目
20
图中: A为(赤道低气压带)带, B为( 东北信风带 )带。 此时: 甲为( 夏 )季, 乙为( 冬 )季。
低压
高压
21
90°
夏至日-秋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16
移 动 规 律
90° 秋极分日地-冬高至压日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热力作用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动力作用
聚积下沉
动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热力作用
思考:同为高压,极 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 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 何区别?
1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温和多雨 高温少雨 高温多雨
寒冷少雨 寒冷少雨 温和多雨 高温少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