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学习“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方法,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程设计:一、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一)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思维指向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设计意图:画出主席与群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

】二、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一)抓关键词品读交流,体会情感,揣摩写法1.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学生交流师引导深入体会: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

(生结合第一段答)。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老师采访:农民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

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

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师: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真是仔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盛典,通过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更加生动地描述这一盛事。

在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中,既要准确描述开国大典的重要节点,又要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细节和场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当欢乐的钟声响起,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整个开国大典的氛围都显得热烈而庄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描绘开国大典的重要节点,来突出整个盛典的历史意义。

比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是开国大典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他们庄重的口吻、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心和信心。

除此之外,开国大典还包括了盛大的阅兵式。

在阅兵式上,列队整齐的官兵们以铁军般的步伐走过,彰显出国家军队的威风和实力。

飞机编队划过天空,彩烟绽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开国大典还有文艺表演环节。

舞蹈、歌曲、乐器演奏等节目热烈而欢快,在节日的氛围中彰显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整个开国大典的意义和影响。

开国大典是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国家自信、国家力量展示的平台。

通过开国大典,国家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崛起和进步,也进一步巩固了国内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

以上就是关于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文档内容。

通过描绘盛况、突出重要节点、展示细节和总结意义,我们可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生动,贴合任务标题,并且语言简洁流畅。

同时,文章内容中不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开国大典读写结合

开国大典读写结合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教学难点:
透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2 根不同颜色的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反复
毛泽东 点
26、开国大典
人物
结合
群众 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幅著名的油画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它的名字就是(生
齐说)
2.师生同写“典”(边写边说出笔顺)
3.理解课题中的“开国”
4.回忆课文通过哪几个场面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经过?(会前、典礼、阅兵、游行)通
过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你感受到什么?(典礼的盛大和隆重)
5.总结:有顺序地叙事让我们了解了事件的经过,具体形象的环境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两点都是写好场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好场面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那就是人物
知识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了解基本的场面描写
3.学习基本的场面描写方法——点面结合
情感态度: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
朗读体会法、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情景感悟法
教学重点:
你深刻体会到旧中国人民生活的不幸 你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我们好好学习,建设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练笔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对旧中国人民悲惨生活的直观感受,进一 步了解“开国”的重大意义。】 【过渡】:不屈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迎 来的新中国的诞生,你听,一个庄严雄伟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播放音频),从这一刻起, 中华儿女不再受外国人欺凌,中国人民将走向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人们的心里怎能不激动和 自豪,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⑥指名生读,并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表达方法 ⑦通过学生再读句子,感受个反复的两层含义(第一次反复表达了场内群众的喜悦,第二次 反复突出了全国人们的欢悦) ⑧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读出两个层次的变化吗? ⑨学生试背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理解“反复”这种表达方式的读和创设情境读, 让学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预设 B: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 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你感受什么? 生: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热烈的欢呼,一片掌声) 预设 C: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 的隆隆声。/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从“抛”字感受到人们兴奋、激动地心情…… 师评价:你已经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真棒! 预设 F: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 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生:我从“高声欢呼”中感受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 师:这种爱是相互的,毛主席也很爱人民群众! 四、回顾全文,总结“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在人物描写中,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语言、动作) 请你仔细观察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人物相互呼应描写) 师:如果说对毛主席这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是一个突出的“点”,在这场盛典中的群众就是场 面描写中的“面”,只有把“点”和“面”二者相结合,才能写出场面的气氛!正是这样的 穿插交替描写使整个场面“活”了起来,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对场面描写有了深刻的 认识,请大家在课题旁认真的写下这句话:(抓住场面人事景、点面结合写气氛) 那么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点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写我们这节课。 五、激情小结,升华情感 师:人们都说文字是无声的电影,虽然我们没有亲临大典现场,但是透过这精彩的语言,我 们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典现场气氛的热烈,让我们感受到伟人的风采,可见我们中华 民族语言魅力的强大,同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场面的描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 家在以后的场面描写中能注意抓住场面人事景,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气氛 !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文本解读《开国大典》作为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内容,位于第二单元的第七课,生动地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庆典。

作为一篇杰出的叙事性文章,它详细记载了庆典中海军、步兵、装甲部队、骑兵以及空军等军事力量的检阅,以及民众的激昂情绪。

文章以简练而真挚的语言,塑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革命历史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技巧,同时学习如何撰写叙事文。

此外,从道德教育的视角,《开国大典》不仅是新中国诞生的象征,对所有中国人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崛起,成为国家的主人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党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也在德育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二)学生背景分析当前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且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要让学生深刻体验这一历史性时刻,感受人民的激动心情,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

此外,由于《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对小学生而言,在阅读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我将依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知识、思想、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聚焦课文的关键点和难点。

通过广泛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刻感受到人民摆脱压迫、成为国家主人的自豪与喜悦。

二、教学目标1.结合重点语句,了解大典盛况,绘刘大典流程图。

2.通过“举行典礼”“阅兵式”两个场面,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3.当好红色宣讲员,讲清楚开国大典的过程,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需要理解《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内容,包括开国大典的盛况、庆典流程、以及人民群众的激动情绪。

2. 文章篇幅较长,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抓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3. 学生需要通过绘制流程图来理解大典的流程,这有助于他们理清文本内容和历史事件。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阅兵式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阅兵式的雄壮,气势恢宏。

3.学会写法迁移,会使用点面结合来写生活中的场面。

教学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写法迁移,会使用点面结合来写生活中的场面。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概括场面1、在开国大典的过程中,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2、能否把这几幅画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呢?开国大典由群众入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几部分构成。

3、通过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人民军队气势威武、庄严、气势恢宏二、点面结合,体会震撼1、请同学们齐读第11到13自然段,看看大典中的阅兵式包含几个环节呢?检阅部队——各种兵行进——群众欢呼2、课文是怎么描写阅兵这一场面的呢?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

3、学生汇报:我看到了这样的词语:“开头”和三个连用的“接着”,这些都说明“检阅部队”是按照各方阵的行进先后顺序写的。

4、当我们对比几个方阵的时候,有什么发现?预设:海军写的是服装特点;步兵突出的是方阵行进特点;炮兵强调的是武器特点;战车师突出的是战车和战士的特点;骑兵师突出的是战马的特点;空军突出的是飞机队形的特点。

按照行进顺序写出检阅部队的出场,而且选取了不同的角度,突出各兵种的特点,更有层次,更具立体。

这样的描写是对“点”的描写。

齐读各种兵行进的这一部分。

5、除此之外,在阅兵式中还有其他的描写吗?预设:“由东往西,缓缓进入”“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这是对整个阅兵式的概况的描写6、小结:有点有面,这就叫——点面结合。

1949年开国大典上,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万人。

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7《开国大典》教案

7《开国大典》教案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

教学时应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但这种革命传统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的受到启迪和感染。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重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本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背景。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这一语文要素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

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宏气势和每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

难点是:感受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感受人民群众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欢欣鼓舞和自豪之情。

四、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播放课件歌曲《绣红旗》,然后讲解歌曲中革命先辈们在狱中绣红旗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情景,最后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和开国大典这一事件。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课件)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讲了几部分内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中——群众游行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件让学生亲近文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写作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稿授课对象:高中生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2.掌握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基本要点;3.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完成开国大典的作文写作。

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2.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要领和技巧;3.开国大典的作文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课时一: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Step 2 知识传授(1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Step 3 讲解点面结合写作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定义、基本要点和技巧。

通过举例说明点面结合写作法的优点和实际应用。

Step 4 教学示范(15分钟)教师以开国大典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进行作文写作。

首先,教师列举出开国大典各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并进行分类和排序。

然后,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句作为论述观点,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使用事实、数据、细节和感受等来支持观点。

Step 5 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关键要点。

课时二:Step 1 复习(5分钟)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进行回顾。

Step 2 引导学生进行开国大典作文写作(2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国大典的写作题目,例如:“如何看待开国大典对中国革命史的影响?”并分发作文纸。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对题目进行构思和写作。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和命题线索,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Step 3 学生自主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素材,开始独立完成开国大典的作文写作。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

开国大典观后感点面结合的手法

开国大典观后感点面结合的手法

开国大典观后感点面结合的手法摘要:一、引言二、开国大典的庄严与雄伟三、观后感中的点面结合手法四、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与感激五、我们应该珍惜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六、结尾: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正文:【引言】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此成立。

这场盛大的开国大典,不仅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更是一次民族自豪感的洗礼。

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重温这一历史时刻时,不禁为祖国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开国大典的庄严与雄伟】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

这一庄严时刻,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战28年来的伟大胜利。

全场观众的欢呼声,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象征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观后感中的点面结合手法】在观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壮观的开国大典场面,还可以深入了解解放战争后期取得战争胜利的经过。

影片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与感激】在开国大典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

正是他们的英勇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珍惜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我们享受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我们不能忘记,这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自己的真本领,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尾: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回首过去,我们为祖国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母亲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

3.明确“举行典礼”部分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二)揭示课题《开国大典》,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学习字词汇集预定爆发就位宣告雄伟肃静旗帜语调完毕检阅制服坦克一致距离高潮次序擎着瞻仰电钮排山倒海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了解排山倒海的意思是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例如:“宣”和“坦”最后一笔的横都要写得长一点儿,托住上面的部分,使整个字平稳匀称。

重点指导“爆”字的书写:书写时注意右下的部件不是“水”。

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教师提出问题:联系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隆重典礼。

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开国大典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预设:第1—3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4—15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生字,会写“政府、外宾”等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课文写的场面,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完整过程。

3.聚焦阅兵式这一部分,继续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课文写的场面,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完整过程。

教学过程:板块一:借视频、题目、字词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1.出示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

2.1949 年的 10 月 1 日。

经历了无数战役与失败后,饱受风霜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要站起来了。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3.理解题目,感受盛大。

开国:指建立国家,一个新国家的诞生。

大典:盛大的典礼。

4.学习字词,再感盛大第一组:迎风招展、徐徐上升、强有力的语调、检阅、动作一致、第二组:海上的波浪、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热烈的欢呼、瞻仰、(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字词,读准字音。

(2)理解难懂的词语。

(3)发现特点,说感受。

第一组描写典礼内容。

第二组描写群众表现。

5.默读全文,简要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块二:初读全文,理清脉络1.提炼场面,概括开国大典过程。

(1)默读全文,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梳理开国大典的过程。

提示:关注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

2.借助时间流程图,概括场面。

3.学生概括,师梳理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典礼后:群众游行明确这是开国大典中的场面。

4.根据表格及流程图简要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要求:说清楚、有条理。

小组组内联系说,代表展示。

5.默读全文,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板块三:聚焦阅兵场面,探索“点”“面”描写方法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

这篇文章也使用了相同的写法,让我们走进大家印象深刻的阅兵式感受当时的热烈氛围。

2.请认真阅读11-13自然段阅兵式这个场面,边读边想象场面,用横线画出描写“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点”的句子。

点面结合写好场面--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

点面结合写好场面--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

点面结合写好场面--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什么是点面结合,明白课文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写场面的,并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自主写作。

笔者结合具体实践,分享《开国大典》的教学思路。

01概括场面,厘清大事件场面描写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描写来刻画某个具体场景中的情景、环境、氛围和人物的活动等。

点面结合是描写场面的常用手法,指将具体的细节和整体的环境结合起来,形成生动而具体的场景描写。

"点"即描写场景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表情、声音等;"面"即描写场景整体环境,如地点氛围、天气状况、周围景物等。

通过"点”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态度或性格特征,通过"面”的描写增强场景的真实感,两者巧妙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开国大典》是场面描写的典范之作,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教学时,笔者以"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抒真情"为目标,以"概括场面,厘清大事件;探究表达,品读大场面;迁移运用,练写大场面"为任务驱动,以“举行典礼""阅兵式"两大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为探究重点,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开国大典这样的盛事,有许多关键时刻值得关注。

对此,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表现描写顺序的标志性词语,并写下具体活动内容,用时间轴或表格形式(详见下表)记录大事件。

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开国大典的过程,为下一步赏析重点场面描写做准备。

02探究表达,品读大场面课文中许多场面都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学科语文教龄微课名称开国大典长度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3.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通过赏析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设计思路通过今昔对比引入《开国大典》和“点面结合”使学生们学会“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方法,再带动学生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点。

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片头(60秒以内)同学们好!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记得今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响起的时代最强音——那是中国共产党已经代表人民顺利召开第二十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回顾百年历史,我们也记得1949年10月1日飘荡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声音,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民摆脱压迫,重新站起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点面结合”眼光走进这一天,看看当时的盛况吧!60秒二、正文讲解(4分钟以内)同学们,或许你们会好奇为什么去参观开国大典要用“点面结合”的眼光呢?那是因为,点面结合就是让“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者概括性描4分钟写有机结合的一种手法,“点”可以突出重点,突出描写的重点;“面”可以照顾到所描写的全局,这样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描写方式,可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不难发现,你们瞧,这儿似乎就有一处点面结合!人民群众:毛主席:根据所给的片段,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说三十万人民群众像是一个面,那么毛主席就像是会场上的—个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点”。

这不正是我们刚才介绍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吗!然而这篇文章中点面结合的方法远不止这一处,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老师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好!没错,你们的小眼睛就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文章中阅兵式部分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那谁来说说“阅兵式”部分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呢?学生:我觉得“海军”、“炮兵”各个方队是“点”,总写这些部队这是“面”!学生:我觉得这样写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而且也表现出了每个队伍不同的特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 语文要素体现- 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描写阅兵式等场面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宏大场面。

例如“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通过这样的描写顺序,能让学生体会到描写多事物时合理安排顺序的重要性。

- 在字词学习方面,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但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像“城防部队”“观礼台”等,这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了素材。

- 从表达方法来看,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如描写群众进场的部分是“面”的描写,“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而描写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则是“点”的描写,“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种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使描写更加生动、全面。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样的语句中深刻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3. 与单元主题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革命岁月”,《开国大典》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共同构建起对革命岁月的全面认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列出段落提纲,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感到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影片《开国大典》;重点语句投影。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2课时04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时的重点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

重点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05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由电影《开国大典》片段(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或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录音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3.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这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学习生字词。

7《开国大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7《开国大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7《开国大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场面。

3、感受在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场面。

教学内容:一、初读感知1、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段。

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回到1949年10月1日,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典礼的过程。

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这些关键词。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互相点评。

5、教师点评。

二、熟读理解1、师: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分段呢?2、学生默读,边读边批注。

3、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部分(5—10自然段)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14自然段)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15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三、品读欣赏,聚焦场面描写,感受点面结合师: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到了哪几个场面呢?默读第5—14自然段,试着把各个场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任务默读文本,提取信息,梳理流程,找到大典中的主要环节,也就是典礼、阅兵、游行,并发现其中的主要描写对象。

师:课文抓住开国大典的这样几个环节,写了领袖、军队、群众,上下一心,共举大典的盛况。

六年级写作妙计——点面结合写场面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写作妙计——点面结合写场面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写作妙计——点面结合写场面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点面结合写场面(以《开国大典》为例)单元二学科语文年级六学习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品读阅兵式部分,感受部队的纪律严明和部队军人的威风凛凛。

能力目标:抓关键句,学习学习作者如何把点的描写写精彩,写具体。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阅兵式部分和小练笔习作,进一步巩固点面描写的写法。

重点抓关键句,学习学习作者如何把点的描写写精彩,写具体。

难点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带领学生顾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一些。

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1、师生共同回顾单元学习目标。

回顾复习单元学习目标,在目标引领下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1、出示阅读内容及要求,学生进行自读学习。

师生共同明确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部分。

2、如何把点的描写写具体、写精彩呢?继续根据阅读提示聚焦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老师由学生读后收获,引导学生明确,要想把点的描写写具体、写精彩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详细描写。

4、师出示课外阅读《开学典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速读。

5、出示小练笔,学生进行当堂练笔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自选下面一个情境或者你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

情境1、拔河比赛情境2、赶年集情境3 ......6、师生共同修改部分同学的小练笔1、学生阅读写阅兵式的部分(第11-13自然段),看一看哪些内容是面的描写,哪些内容是点的描写。

2、学生默读1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阅兵式这一部分写精彩、写热闹的呢?阅读提示:(1)接受检阅的部队有哪些?(2)从文中找出接受检阅部队出场顺序的关键词。

(3)用“——”画出修辞句,并做批注。

3、拓展阅《开学典礼》,画出开学典礼上作者进行的点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的。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导入: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请读题。

2.我们来回顾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哪几个场面?(指名,幻灯片出示)3.介绍点面:一个场面一定少不了人的活动,描写一个人的活动表现我们称为“点”,描写一群人的表现我们称为“面”。

4.看看这些场面,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面还是点呢?或者说既有点也有面?(幻灯片出示)二、明确目标:今天我们就抓文中有代表性的“点”(毛主席的言行)、“面”(群众的反应)来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板书)三、合作交流,总结写法。

教师点评(抓组名评价)四、展示1.那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是什么关系:一呼一应。

的确如此,每次描写完毛主席的言行,紧接着的就是描写群众的反应,从群众的反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和尊敬,同时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和激动、感受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无比幸福的心情,烘托出一种欢跃的气氛。

2. 课文是怎样把“点”和“面”写好的?(1)掌声、目光:“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点”(毛主席的出现)和“面”(群众排山倒海的掌声和一齐投向主席台的目光)结合在一起,给我们烘托出了一个既隆重又庄严的场面。

引读:为什么会场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压迫、剥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人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请把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的感情读出来吧。

那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深情一致的目光让我不禁想起了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党和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面对蒋介石40万重兵围攻,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进行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翻过五岭,走过乌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 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 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 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 序走,走过正对天安们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 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宣读公告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 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检阅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 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游行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 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 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 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 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 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 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 万岁!”
1921—194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 1934年,毛泽东带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行程 二万五千里。 1945年,毛泽东领导八路军,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 迫使日本投降。 1949年,毛泽东率领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 治,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 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 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 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学习“点面结合”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方法, 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过程设计:
一、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
(一)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思维指向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设计意图:画出主席与群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


二、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一)抓关键词品读交流,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
学生交流师引导深入体会: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

(生结合第一段答)。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
老师采访:农民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

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

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真是仔细。

老师在和你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
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2.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生汇报,然后读出感受。

师同步板书:“宣布”、“欢呼”、“欢跃”(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全场欢呼,举国欢跃,人民群众一齐把目光投向主席。


(2)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补充,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皇都北京,将有圆明园洗劫一空后焚烧一尽;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制造了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工人、商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也让旧中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的、饿死荒野的不胜枚举……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的特点。

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开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兴奋的?——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

以“线条”式向学生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插图,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3)此时此刻,人民群众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和毛主席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让我们和全国的人民群众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出示图),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3.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引导:一个“站”字,凝聚了多少中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狼牙五壮士……正是这样一些中华儿女的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二)揣摩写法
1、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师:同学们,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

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读写结合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描写场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这个环节意在整体回归文本,感悟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评价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两种形式进行评价:
一是随堂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体会等学习活动的评价,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二是读写评价。

通过“读写结合”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写法运用升华,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