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参数预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的油藏。
2、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概述
地震勘探的最早梦想之一,就是期望在地面地震资料 中,提取地下直观的岩性信息。
当储层的岩性、储集层的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 率等)、地层的纵向组合关系发生变化时,都会造成地 震反射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储层的这些变化达到相 应的限度时,将被记录在地震剖面上。
1680
668000 Inlines
669000
1700
1720
1740
1760
670000
1780
1800
671000
1820
1840
672000
1860
1880
673000
1900
1920
674000
1940
1960
675000
1980
2000
676000
2020
2040
677000
2060
2080
1360
4237000
1340
4236000
1320
1320
4236000
1300
1300
1
4235000
1280
1280
4235000
2
3
1260 4
1260
5
6
4234000
1240
7
1240
4234000
8
9 1220
10
1220
11
12
4233000
1200
1200
4233000
1340
1360
1380
1400
源自文库
1420
1440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2020
2040
2060
2080
2100
2120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3)模式识别预测法
利用已知岩性油气藏的探井样本,提取特征信息,采 用直方图、二维交会图、三维交会图等多参数聚类分析 技术,对井旁多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经 反复试验和校正后,建立判别函数,从而对未知区域进 行岩性圈闭的寻找和预测。
4)地震相分析法
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相 发生相应变化,必然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不同的地震响应,具 体表现为波形、振幅、反射结构、连续性等的一系列变化。利 用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借助如StratiMagic这样的相模式分析 软件,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类、迭代,进行地震层序精细划分 和波形归类,亦可以实现岩性圈闭的识别和研究。
从而有: 1 / V = P1 / Vc1 + P2 / Vc2 ……..2
P1 = Vc1(V – Vc2) / V(Vc1 – Vc2) ……..3 式中Vc1、Vc2是组分速度
如已知A、B两井
A井目的层砂岩含量P1A、页岩含量P2A、层速度VA B井目的层砂岩含量P1B、页岩含量P2B、层速度VB 由2式得: Vc1 = VA P1AVc2 / (Vc2 -VA P2A )
678000
678475 4246950
2100
2120 1739
4246000
1720
1720
4246000
1700
4245000
1680
1660
4244000
1640
1620
4243000
1600
1580
4242000
1560
1540
SH10 SH10
CB802 CB802
SHG3
CBG4 CBG4
注:不同含砂量a、b值是不同的 取纯砂、泥岩值时应取厚度2米以上的,且声波曲线无畸变,
以保证Vi的计算精度 应取足够多的井,至少在10井以上
实际应用见程序计算和量版的制作
b 散点法(精度较差) 在井少或无井区,
可用地震层速度作岩 性指数量板:
I 由速度谱 Vn 、Z 。
II 在Z—V平面上点 出所有散点。
2-1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含量预测是岩性预测中用得最多的 一种方法。
原理:不同岩石的V不同,V = f (H) 基于此,制作出岩性量板 预测出岩性
用途: 预测岩性 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依据
一、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
Z = ZS + Zh
t = Z/V = ZS /VS + Zh/Vh 式中ZS为砂岩厚度,Zh为泥岩厚度
地震储层预测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 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地 震 反 演 • 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模 式 识 别 预 测 法 •地 震 相 分 析 法 •相 干 分 析 法 •多 尺 度 边 缘 检 测
1)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 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 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
此外还有用多项式的:
V = a0 + a1Z + a2Z2 + a3Z3 实际应用中各区采用的公式不一样,由实 验而定。
下面以V=a Zb形式为例
第一步由声波、自然伽玛、微电极、自然电位、电阻率、 井径曲线及对应的岩性柱状图等作综合解释,选出含砂量 为0(纯泥岩)、25%、50%、75%、100%(纯砂岩)地层, 计算其层速度和对应的深度值。
t = ts + th 令:Zs/Z= Ps 砂岩含量 则: Zh/Z = 1-Ps 1/V = Ps/Vs + (1-Ps)/Vh
根据此式就可计算砂岩百分含量
二 层速度计算及平滑 速度谱精细解释
速度谱解释原则
(1) 强能量团原则 迭加速度曲线应穿过主要的强能量团,这些能 量团应对应着地下主要反射界面,构成迭加速 度曲线的基本框架。
(2) 稳定性原则 成组出现的能量团反映一个或一组反射波,一 般仅拾取其中的一个,该能量团应反映速度的 稳定性。
(3) 连续平滑的曲线 解释的迭加速度曲线应连续平滑,没有突变拐 点。
(4) 识别异常波 多次波特征明显,较易识别,但与断层有关的 断面波特征不明显,变化复杂,要结合地震剖 面对比解释。
2 层速度计算
CBG401
SH10 CB802
CBG4 CBG4A-2
CBG4A-1
1700
1680
4245000
1660
1640
4244000
1620
1600
4243000
1580
1560
4242000
1540
4241000
1520
1520
4241000
1500
4240000
1480
rCoslines
1460
4239000
5)相干分析法
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相 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
水平连续 倾斜连续 倾斜连续
(倾角校正)
不连续
相似系数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导致地震道间不相似的因素
地层岩性变化 断层、溶洞及未充填裂缝
缺乏反射层 低品质的地震数据
5)相干分析法
利用SEISWARE软件计算的相干体数据分析图
III 高速边界为100% 砂岩,低速边界为 100%泥岩。
IV 内插其它曲线。
c 公式计算法
在多数情况下,很难读出足够多的层速度数据,
这时只做纯砂、泥岩曲线,然后内插其它几条曲线,
用下式求得:
VS-----纯砂岩速度
VSVh
Vh-----纯泥岩速度
V = ----------------- PS----砂岩含量
4)地震相分析法
657975 4246950
659000
1340 1739
1360
660000
1380
1400
661000
1420
1440
662000
1460
1480
663000
1500
1520
664000
1540
1560
665000
1580
1600
666000
1620
1640
667000
1660
第二步对V=a Zb两边取对数 则有:lnV = lna +blnZ 令lna = c, lnV=y, lnZ=x 得到: y = bx + c 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出a、b、c(a=ec)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Vi、Zi为实测数据,分别为层速度和中 心点埋深,N为数据对的数目。
第三步根据实测数据对Vi、Zi计算出纯砂、泥岩和 其它不同含量的V-H曲线,即得岩性量板。
资料
声波时差 岩屑录井 自然电位
井经 感应 视电阻率 微电极
自然
砂岩
相对低值
泥岩
相对高值
砂
泥
负异常、渗透性差的平值
平直
钻头直径
钻头直径
中值和较低值
高值
高值
低值
R电位R梯度,明显幅度差 平稳低值,重合
低值
高值
〈4〉制作方法 a 拟合曲线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公式: V = a Z b Z--- 为地层中心点深度 V = k e nz V---对应地层速度 V = c + dZ a,b,c,d,k,n为常数, e为自然对数的底。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来求取地层波阻抗(或 速度)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由于其具有明确的物理 意义,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 因此,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
1)地震反演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对追踪得到的目的层解释结果,沿层或沿某一 时窗可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多达几十种地震属 性,并可以经计算得到反射非均质性分布图和地震 吸收系数分布图等分析平面图。多种属性图的叠合 使用,结合其他预测结果,从不同的视角亦可有效 识别岩性圈闭的存在。
VhPS+VsPh Ph----泥岩含量
四 Mahajan公式法
这种方法只需要2口井就可以,当然井越多越好。
1 原理 设有一砂、页岩互层,总厚度为Z,速度为V 砂岩厚度为Z1,速度为Vc1,砂岩含量为P1 泥岩厚度为Z2,速度为Vc2,泥岩含量为P2
地震波通过Z的总旅行时间等于通过Z1、Z2之和 即有: Z / V = Z1 / Vc1 + Z2 / Vc2 …….1
13
14
Inlines
15
4232475
657975
659000
660000
661000
662000
663000
664000
665000
666000
667000
668000
669000
670000
671000
672000
673000
674000
675000
676000
677000
678000
4232475 678475
1 岩性量板的制作 〈1〉岩性指数图板的作用
岩性指数图板主要用来校正埋深的影响。 〈2〉资料来源:
钻井、测井资料,解释纯砂、泥岩的深度和速度 值;海上或新区则利用速度谱。 〈3〉资料采集
对测井、录井资料进行解释时应参考多条曲线及有 关资料。
如:钻井岩性剖面、声波时差曲线、SP、井经、 感应、视电阻率、微电极等。
或 Vc1 = VB P1BVc2 / (Vc2 -VB P2B ) 合并上二式得:
Vc2 = VA VB(P1A P2B - P2A P1B ) / (VA P1A -VB P1B )
既由2口井可求得Vc1、 Vc2 ,由地震资料可求得层速度V,则 由3式便可求得砂岩含量P1,P2 = 1 – P1。
6)多尺度边缘检测
地下缝洞具有多尺度的特点,即不同尺度的裂缝在其强度、 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地震传播速度和波 的振幅、频率要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不同尺度裂缝的地 震响应。反过来不同振幅、频率和波长的地震波场对应不同 尺度的裂缝,这就是所谓的多尺度效应,因此,可以通过不 同尺度的小波变换,来寻找不同尺度的裂缝,于是就形成高 斯小波变尺度边缘检测。
储层地球物理学
----岩性油藏储层预测
1、岩性油藏概念及分类
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后生作用, 使地层岩性、物性发生变化所形成的 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圈闭中聚集油 气后,称为岩性油气藏。
岩
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性
油
藏
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 藏
1)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储集体为透镜型或不规则型,四周为非渗透地层所限的油藏。
〈1〉Dix 公式
〈2〉模型迭代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
3 层速度平滑
平面上采用方格网法:将方格往内的值累计取平 均,再将平均值放在往格中心作为该网格内的层速 度值,由平均值做平面图,网格大、小的选定因地 而异。
剖面上的平滑:采用横向五点平滑。
未平滑层速度
平滑层速度
三 量板法计算砂岩含量
1440
SH8 SH8 SH801 SH801
SH8 CB803 SH801
CBG403
1500
1480
4240000
Croslines
1460
1440
4239000
1420
4238000
1400
CB32 CB32
1420
1400
4238000
1380
4237000
1360
1340
CB27 CB8
1380
6)多尺度边缘检测 地震资料
测井资料
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
地震沿层振幅切片
小波变换
边缘检测
识别裂缝、溶洞发育区
多尺度边缘检测流程图
6)多尺度边缘检测
桩西潜山顶面储集体发育预测图(多尺度边缘检测)
岩性预测方法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层速度计算及平滑 量板法计算砂岩含量 Mahajan公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