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案例分析及讨论》

中学生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案例分析及讨论》
中学生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案例分析及讨论》

法制教育教案——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 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 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 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b5E2RGbCAP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 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 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p1EanqFDPw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 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 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 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DXDiTa9E3d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 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RTCrpUDGiT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 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5PCzVD7HxA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 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 21 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 1960 元礼金。小陈 13 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 。小陈为了保护自己 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 还男方 1960 元礼金, 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 小陈依靠法律, 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jLBHrnAILg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 年月 11 月 3 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 8 岁女孩小雷撞 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 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 复,必须交纳 1000 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

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 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 自己的尊严。xHAQX74J0X (四)学会断案 例 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 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 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LDAYtRyKfE 答案:违法 案例 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 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 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 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 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 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Zzz6ZB2Ltk 答案:不正确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

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中学生法制教育资料全

中学生法制教育资料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二、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设计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目录 第一讲: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第二讲:远离犯罪 教学目标:学习《中华人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第三讲: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第四讲:知法守法 教学目标:通过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安全与我同行 教育容: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

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案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针对初二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自己权益的好习惯。以身作则,不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和谐龙角中学。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新课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

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

初中生法制安全教案

初中生法制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

法制教育内容材料

法制教育内容材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 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资料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 案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仪器: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使其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入新课 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请台下的那位同学可以回答。(让学生讨论回答) 三、讲授新课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实际案例,呼唤青少年的良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二)、活动形式 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知识竞答、诗歌朗诵、实话实说、集体宣誓、钢琴伴唱等。 (三)、活动准备 练唱《中国共青团团歌》、印发法制手册,学习有关法制常识;制作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学生自己总结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四)、活动程序 教师导语:(以录音和配乐的形式出现) 主持人甲:同学们,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 主持人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可以说,我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 主持人丙:因此,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 甲乙丙合:走好青春的每一步! 主持人甲:马加爵,一个令人叹息的名字,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一次不同寻常的审案经历。 主持人乙:因打牌时被怀疑作弊,便将4位同学残忍地杀害了!并将尸体藏在宿舍内的4个衣柜里。

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明港三中刘莉 教学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 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实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一个愉快,充实有意义的暑假结束了、今天你们带着高兴,带着喜悦,带着父母的期望又回到了学校,在此,对你们的到来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你们在新的学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你们都是中学生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能力,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犯罪率有升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法律法规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明哪些是未成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游戏厅,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学校和父母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未成年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发顶撞,发脾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连老师家长的正确教育

中学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材料

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为了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进行一系列活动: 1、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这是我校多年坚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明辨是非。如一些喜欢上“网吧”和“台球室”一些参与赌博打架斗殴,甚至参与社会上一些违法活动的学生,都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讲论,很快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2、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方面,每学期根据学校法制教育计划经常请乡派出所等部门的同志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求学生阅读法制书籍、观看法制教育图片,举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校园拒绝邪教”签名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活动等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每年一次的学生军训,学校都邀请宪中队武警来进行,从他们严格的训练中,学生学到了不少的军事知识、国防知识,养成了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3、寓法制宣传教育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中。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跨世纪行动纲领,它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我校在具体实践中将这两项工作融合在一起,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重视家长学校的建立,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学校是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的一条途径,更是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才观的有效途径,学校把举办家长学校摆在突出地位,把家长工作列入校工作计划,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建立与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实行“家校”联系制度,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做好跟踪教育。学校特别重视后进生的

法制安全教育

法制安全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时间:2011年9月8日 二、班会地点:八(4)教室 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林晓 五、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 六、目标: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七、标题:踏好青春每一步 八、主要内容: 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九、形式: 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十、活动过程参考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 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 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 稳定。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 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 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 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 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

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报告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组 执笔人夏海燕 一、研究的背景与设计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命脉,也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问题。当世界聚焦中国时,苏州处于开放的前沿,打开的大门什么都能进来。伴随着城市国际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学生“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国安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对新形势下的中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使其在国际交往中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将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确保我们伟大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善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外部环境,建立更广范围内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开设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题,积极探索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形式,深度发掘学生和任课教师推进新课改的潜质,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加快教师成长步伐,以科研促教学,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1997年我国国家安全部、教育部启动第一轮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并成立了专家组、教材编写组、课题实验组,我省的南航附中率先参加了首批实验。2002年江苏省国家安全厅、教育厅决定在全省20所实验学校开展第二轮实验,苏州市第16中学被列为实验学校之一。2006年苏州市开始普及初中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 我校接受苏州市国家安全局、教育局、教科院的直接领导和监督,成立国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题的准确目标定位,即“重观念、意识、价值,轻具体知识;重行为养成,轻空洞说教;重体验、感悟,轻理论条框”。以现代德育、现代课程的观念,用现代手段,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探索我校国安教育课题雏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国安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操作方法,形成一套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初步确定我校国安教育模式,将国家安全专题教育与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与学校传统的德育活动纳入同一轨道,初一年级“红领巾知行大赛”、初二年级“爱我中华”史地知识竞赛、初三年级“弘扬民族文化”语文与国情知识竞赛,国家安全知识渗透其中,主题鲜明。将国家安全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利用有效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形式,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积极响应苏州市教育系统2007年初出台的“三项规定”,即“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安任课老师在初一年级设立专题兴趣小组,在初二年级开辟国安专题讲座,拓展素质教育外延。加强课题的深化研究,提升师资的专业能力。积极、主动和苏州市国家安全局联系,获得更多教辅资料。及时总结我校国安教育阶段性成果,积极参与省课题组研讨会交流,开设国安教育观摩课和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以点带面”,为苏州市普及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做好示范,努力实现其规范化、普及化、常态化。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首先,成立了专题教育课题领导小组。校长室亲自挂帅,教导处、政教处等予以配合保障,政治组全体教师参加、并承担课题的分项研究,形成以骨干教师为主框架的课题教研网络。获得组织保证的同时,学校拨付专项经费,安排课题组骨干教师夏海燕、吴芳娟等赴苏

青少年法制教育材料

青少年法制教育材料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初中生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2至15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2017年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2017年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为您整理的2017年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2017年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一、法制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法律知多少? 1、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 2、孩子犯了罪少判几年行吗? 案例1: 事情发生在南关西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 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1、提出问题: 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 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 2、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2展开辩论(汤静华主持))3、用法判案: 4、启示一:希望青少年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了解年龄的法律意义懂得在自己的年龄阶段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是非曲直的识别能力,对行为举止的自控能力,要让自己的行为既为本人负责,也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案例2:(略) 1、根据案例现场模拟法庭: 2、谎言构成伪证 3、实话实说 4、启示二: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由于不同的原因出于不同的目的都会撒谎,有时善意的谎言能使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们撒谎的时候不能违背道德尺寸,我们也不能用我们心中的尺和天平去衡量每一件事,必须遵从法律的约束。 (2)xx的代价,(3)惊醒xx 启示三:案例3:警钟为谁而鸣(略) (三)对xx犯罪原因的分析: (四)“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需要法律,我们呼唤法制。(全班同学朗诵《呼唤法制》) (五)结束语:学法更要学会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11-12(1)做人……。 (六)作业:学法所感所悟(周记) 篇二:2017年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努力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红绿灯在眼前,依法守法保安全。 违法事即阻止,维护安定最重要。 人民警察为人民,小小少年深知法。 违法乱纪不可取,法律面前无人情。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二)过程 1.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哪位同学知道。(每年的12月4日)这样的日子,我们应该熟记心中。 2.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每天来学校学习都是受法律保护的。知道是为什么吗?(找学生谈一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止小学生上学,这是每个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权利。)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 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和环境相关的法律,和交通相关的,就连孝敬长辈都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说说吧。 (1)环境方面 我们有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 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位同学想谈谈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如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保护环境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还有,不在墙上、路上乱涂乱画等等。我们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贡献自己的力量。 案例: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来分析一下。刘小伟到岳麓山去游玩,在一个亭子休息的时刻,他掏出一把小刀,在亭子的柱子上刻上“刘小伟到此一游”的字样。大家觉得他这样的行为对吗?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初中安全法制教育试题2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安全法制教育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头发干净整齐,男生,女生不烫发。()A.不留长发 B.不染发 C.不佩戴首饰 D.不留奇发 2.禁止把各种棍棒、刀等凶器带入学校,一经发现,没收并给予携带者处分,不服从管理者,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A.批评、警告 B.严重警告、开除学籍 C.批评、留校察看 D.严重警告、留校察看。 3、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A.依权治国 B.依法治国 C.依人治国 D.依武治国 4、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查获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每年均超过15万人。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以上材料说明() A.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B.只有依法办事,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C.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D.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5.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A.学生个人 B.学校 C.老师 D.监护人 6、淡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缓解我市水资源不足最有效的做法是() A.积极宣传节水 B.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良好习惯 C.参加植树造林 D.宣传保护资源国策 7.聚众斗殴、勾结社会人员来校诈骗、勒索、偷盗、打架、上网等行为,每有一人扣分;并通知来校共同教育,态度恶劣者,勒令退学,直至。() A.20分、家长、开除 B.15分、家长、开除

C.15分、老师、开除 D.20分、家长、留校察看 8、一个人来到世间,依法成为我国的公民,他首先享有的法定权利是() A.人身权利及获得父母抚养和教育的权利 B.接受教育的权利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9、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之间因财产、婚姻等问题发生纠纷,可通过“打官司”的途径依法得到解决。这说明() A.“打官司”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法 B.法律只是在公民之间发生纠纷时才发挥其作用 C.公民只受到法律的约束 D.法律将伴随公民的一生,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法律 10、中学生张某在“五一”期间游览名胜黄鹤楼时,高兴之余用刀在圆柱上刻下“张某某至此一游”,以示纪念。张某的行为是() 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D.热爱家乡文化历史遗产的行为 11、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近年来森林破坏严重,乱砍滥伐屡禁不止,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每年流失土壤达20多亿吨,相当于从50万公顷耕地表土上削去30厘米厚的肥沃土壤。这说明()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随心所欲 B.人类只有停止生产,才能保护环境 C.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由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人类就要毁灭了 1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家教育部颁布,自年月日实施。() A. 2001年9月1日 B. 2002年9月1日 C.2003年9月1日。 D.2004年9月1日 13、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下列活动场所,中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进入的是() A.宾馆、餐厅 B.营业性的舞厅、酒吧 C.影院、剧院 D.科技馆、文化馆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仪器: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使其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入新课 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请台下的那位同学可以回答。(让学生讨论回答) 三、讲授新课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实际案例,呼唤青少年的良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二)、活动形式 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知识竞答、诗歌朗诵、实话实说、集体宣誓、钢琴伴唱等。 (三)、活动准备 练唱《中国共青团团歌》、印发法制手册,学习有关法制常识;制作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学生自己总结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四)、活动程序 教师导语:(以录音和配乐的形式出现) 主持人甲:同学们,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词进行搜索,立即可以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 主持人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可以说,我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容易变为“高危人群”。 主持人丙:因此,开展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甲乙丙合:走好青春的每一步! 主持人甲:马加爵,一个令人叹息的名字,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一次不同寻常的审案经历。 主持人乙:因打牌时被怀疑作弊,便将4位同学残忍地杀害了!并将尸体藏在宿舍内的4个衣柜里。

中学生法制教育材料

中学生法制教育材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的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吸食毒品的危害 同学们都知道,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者每天要花一、二百元,重者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3万多元到1 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尤其是青少年,一般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犯了毒瘾,又没有钱,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贩毒、赌博、绑架甚至杀人的罪恶手段去获得钱财,满足毒瘾。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诱发各种犯罪,导致人的堕落,产生家庭悲剧,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 人一旦吸食毒品上瘾,就会丧失人伦和天良,干尽伤天害理的事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云南泽山一户农民,原本日子过得不错。不料父亲在外面染上毒瘾,从此这个家庭厄运降临。因为吸毒需要大量的钱,只好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两个孩子被迫辍学。他还疯狂地虐待妻子和孩子,成了一个恶魔。为了买毒品,他亲

手将8岁的男孩卖给人贩子。16岁的女儿生怕卖身,只好从家逃走,流落他乡。可没过几年,她也染上毒瘾,最后因在列车上贩运毒品海洛因,被查获判处死刑。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毒品搞得家破人亡。 令人震惊和值得警惕的是,毒贩的魔爪已经伸向校园,伸向青少年。有资料讲:珠海市1994年的一次突击查毒中,吸毒者六成是青少年。同年惠州市一次抓获吸毒分子32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中小学生。珠海市有三兄妹,由于受父亲影响,上初中、小学就染上毒瘾,后被送到戒毒所强行戒毒。广州市有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染上毒瘾,堕落成卖淫罪犯。 为了制止毒品的泛滥,严惩毒品犯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规和措施。所以,无论是从守法的角度,还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决不能参与任何吸毒活动。 二、网瘾的危害 不规范经营的网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读不见书,不能自拨、甚至跳楼自杀的事例就发生过,这里我就不列举了,据资料报道,天津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该中心的杨大夫介绍,经过对200名学生进行的测试,发现其中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经进一步调查,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网络游戏的经历。谈起经常玩网络游戏为何会影响左前脑发育,该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的大夫介绍说,网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