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2020一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全文翻译:我有金壶一把,上面画着北斗七星,价值可以用北斗斗量,就是太真王母所拥有。

一次,王母在白天出来散步,见到唐玄宗在月下玩赏,便将金壶赐给他。

唐玄宗接过金壶,放在桌子上,回头对侍从说:“你们都退下。

”侍从都离开了,只有杨国忠在旁陪着。

这时,壶中仙飞出把壶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壶后,觉得壶中仙姿色不错,便对着仙姿夸赞了一番。

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派人到杨国忠家将壶取回。

第二天问及此事,才知道壶中有个高祖庙,杨国忠错把高祖庙中仙飞出来的事当成了王母赐给唐玄宗金壶的宝物了。

翻译:余有金罂一,画北斗七星于上,以之量酒,不失一缕。

或夜半而至晨,或日昃而方昃,熟视罂曰:“噫!不恒见也。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以一手捧金罂与上。

上持之而笑,命侍儿倾玉卮酬之。

回头谓侍儿曰:“汝辈且退。

”侍儿既去。

惟国忠独在。

乃飞仙取高祖之像而拟之。

上怒而逐之。

翌日问其故,乃知所奉者非金罂也,高祖庙耳。

翻译要点:1. “余有金罂一”中的“余”指的是作者本人。

2. “以之量酒”中的“之”指的是金罂。

3.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中的“俄而”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群仙自内飞出”则描述了神仙从内飞出的神奇景象。

4. “以一手捧金罂与上”中的“一手”和“与”体现了文言文的简洁性和韵味。

5. “命侍儿倾玉卮酬之”中的“命”和“倾玉卮酬之”则是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体现。

6. “侍儿既去”中的“既”表示动作完成,“去”则表示离开的意思。

7. “翌日问其故”中的“翌日”表示第二天,“其故”则指前一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以上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要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一、概述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将包含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作出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考试。

二、文言文原文下面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原文:「夫道者,可离也。

人情者,不可离也。

」三、文言文翻译对于上述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如下:「道理是可以摒弃的,但人情是无法割舍的。

」四、解读及分析1. 道和人情的关系文言文原文中提到了道和人情两个概念,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可以了解到,道可以被离弃,而人情却是不可离弃的。

这句话揭示了道和人情的不同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和人情的不同看法。

道在古代通常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人情则指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道和人情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用词,同时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在这个例句中,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选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保持了原文的语气和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3. 考生备考建议对于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的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在备考时重点关注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除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外,还需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以便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五、结语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高考必背篇目文言部分含翻译

高考必背篇目文言部分含翻译

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文言文部分)一.文言文(11篇)1.《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

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不知道命运,就不能够做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不识别言语,就不能够识别人。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注: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注: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注:樊迟未明白。

孔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名叫武陵的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水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林子两岸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芬芳,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

他又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水源,接着便看到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口仿佛透出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等。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往来的人们从事耕种,男女的穿着打扮与外界的人无异。

老老少少,都怡然自乐。

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看到渔人,大家都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

于是大家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渔人来访,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再也没有出去,与外界隔绝。

原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所听到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大家都感叹惋惜。

其他人也纷纷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拿出酒食款待。

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原文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高考文言文以及翻译例文

高考文言文以及翻译例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三次: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的求全。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小人则是斤斤计较,经常忧愁。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与此相反。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悌就是仁的根本。

”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是以和谐为美的。

无论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个原则,却有些地方行不通。

知道和谐可贵,却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曰:“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

”张仪南(名词作状语,到南方)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

大王苟(如果)能闭关绝(断绝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六百里。

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名词作状语,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齐,西德(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秦国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曰:“不榖(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为)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停止)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派遣)人绝齐。

张仪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暗中合盟)。

高考语文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例题一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解析:本句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翻译时要注意直译,即把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同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善者”和“不善者”是名词,分别翻译为“优点”和“缺点”,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二、例题二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世界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解析:本句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翻译时要注意直译。

同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的“常有”和“不常有”是动词,分别翻译为“经常有”和“不经常有”,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动词活用现象。

三、例题三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翻译:燕赵的收藏,韩魏的经营,齐楚的精英,历经几世几年,掠夺他们的财富,堆积如山。

解析:本句中的“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是文言文中的并列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将各个并列成分分别翻译出来。

同时,“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中的“剽掠”和“倚叠”是动词,分别翻译为“掠夺”和“堆积”,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动词活用现象。

四、例题四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流,就无法汇成江海。

解析:本句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将各个并列成分分别翻译出来。

同时,“跬步”和“小流”是名词,分别翻译为“小步”和“细流”,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直译:将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不添加自己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摘抄

高考文言文翻译摘抄

一、原文摘抄: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摘抄原文及翻译: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摘抄和翻译,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

以上摘抄的文言文句子,既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又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文言翻译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文言翻译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言文翻译【原文】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2023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详解

2023高考全国乙卷文言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详解

2023高考文言文详解 | 2023高考全国乙卷【详解详释】[原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经过)于(从)曹,曹君袒裼(tanxi脱去上衣,露出上身。

[补充]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pianxie肋骨连成一片),欲观其(代重耳)裸(赤身露体)。

<重耳>浴,<曹共公>薄(bo迫近,接近)而观之: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就想看重耳的裸体。

重耳沐浴的时候,曹共公靠近看重耳的骈胁)而观之。

釐(li)负羁与叔瞻侍于(在)<曹共公>前(面前,跟前)。

[译文]从前晋国公子重耳逃亡,从曹国经过,曹国国君(在重耳脱去上衣,)露出上身沐浴时靠近看了重耳的骈肋。

釐负羁与叔瞻在曹君跟前侍候。

[原文]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非同寻常。

【教材链接】《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也。

君遇(对待)之无礼彼若(如果)有时(机会)反(通“返”,返回)国而(如果)起兵即(就)恐为(对)曹伤(伤害)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不,没有)听。

[译文]叔瞻对曹国国君说:“我看这晋公子,不是一般人。

君主对待他没有礼节,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如果起兵就怕对曹国有伤害。

君主不如杀了他。

”曹国国君不听。

[原文]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为什么)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赶不上),祸来连(牵连)我。

今日吾君召(召见)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亲附,跟随)在前(面前),吾是以(是以,因此)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sheng指大国)之主也;其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从(跟随)者(定语后置句,其从者左右),<有>万乘之相(状貌)也。

今穷(处于困境)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返”)国,必诛(讨伐)无(没有)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礼待),则曹其首(排在第一,排在首位)也。

高考必考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考必考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高考必考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赏析《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一作:有不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翻译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文

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势。

暴秦之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共同坚守,企图窥视周室的权力。

秦朝初期,实行暴政,不施行仁义,攻守之势完全不同。

秦孝公凭借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地势,占据雍州的土地,君臣团结一心,企图篡夺周室的权力。

他们有着征服天下、包揽宇内的雄心壮志。

然而,秦朝初期,实行暴政,不施行仁义,攻守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时,秦孝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纳了商鞅的建议,实行了一系列变法。

这些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在秦孝公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秦国的军队却日益强大,攻城略地,无往不胜。

然而,秦国的强大并非源于仁义,而是源于暴政。

秦孝公时期的秦朝,对内实行严刑峻法,对外则发动战争,攻城掠地。

这种攻守之势,使得秦国逐渐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继位。

他继续推行秦孝公的政策,对外扩张,对内严加控制。

然而,这种政策并未使秦国走向繁荣,反而使得民怨沸腾。

此时,秦国的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了矛盾,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继续扩张,与各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此时,秦国的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民怨更加激烈。

最终,秦朝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灭亡。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他实行严酷的统治,不施行仁义,使得民怨沸腾。

秦朝的灭亡,正是由于秦孝公时期就开始的暴政所导致的。

这段文言文通过描述秦朝的兴衰过程,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的强大并非源于仁义,而是源于暴政。

这段文字警示后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仁义道德的支撑。

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占的分数也是举足轻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
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

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6.《外戚》的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7.山市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