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知识:词性》教用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https://img.taocdn.com/s3/m/fa2444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8.png)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1abe9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2.png)
(1)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用词性填空,完成以下句子:我()喜欢()吃苹果。
(2)请分析以下句子的成分:她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公园里散步。
2.答案:
(1)名词;动词
(2)主语:她;谓语:穿着;宾语:花裙子;定语:漂亮的;状语:在公园里;补语:散步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记忆。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延长讲解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汉语》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现代汉语的词性与句子成分”。详细内容将包括词性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以及句子成分的识别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汉语词性的基本分类,了解各种词性的特点。
2.学会识别句子中的各种成分,能够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句子构建能力。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词性与句子成分的结合方式。深度上,要讲解清楚每个句子成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表现;广度上,要涵盖各种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典型用法,以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语文-词性、短语知识点总结及其练习
![初中语文-词性、短语知识点总结及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2c9a4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2.png)
初中语⽂-词性、短语知识点总结及其练习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词性巩固练习题语⽂语法-词性⼀、词性实词的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或事物名称的词。
⼈、事名词:⼈,猫,学⽣,鲁迅,《离骚》……政治,⽂化,思想……爸爸……时间名词:春天,上午,、、、处所名词:上海,中国,、、、⽅位名词:上,下,左,、、、2、动词:表⽰动作⾏为、发展变化、⼼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表⽰动作、⾏为。
⾛,看,、、、⼼理活动动词:想,爱,恨,怕,希望,、、、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使,叫,让,、、、可能意愿(助动词,通常要与动词连⽤):能,会,可以,愿,、、、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回,、、、判断动词:是发展变化动词:增加,缩⼩、、、存现动词:存在出现、、、3、形容词:表⽰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表⽰形状:长短粗⾼、、、表⽰性质:⾼尚乐观懦弱、表⽰状态:迅速朦胧、、、4、数词:表⽰数⽬(包括确数、概数、分数、倍数和序数)。
确数:⼀⼆三百、、概数:⼗多个两三个、、、分数:⼗分之⼀……、、倍数:五倍,五⼗倍、、、序数:第⼀,初五,、、、5、量词:表⽰事物或动作、⾏为的单位。
⼀个三把⼀群⼗⼆下……6、代词:代替⼈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作⽤,或⽤来提问。
⼈称代词:你……你们、、、指⽰代词:这……这⼉、、、、疑问代词:哪⾥什么、、、巩固练习:请判断下列划线词语的词类。
我需要⽣活。
在城市⾥⾯,已经没有⼈的⽣活了。
⼀个⼈做⼀件好事容易,难的是⼀辈⼦做好事,从不做坏事。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轮⾦黄的圆⽉,下⾯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望⽆际的碧绿的西⽠。
虚词的种类:拟声词、叹词、助词、连词、介词、副词1、拟声词:模拟⼈或事物发出的声⾳。
练习:请举出五个拟声词、、、、、2、叹词:表⽰感叹、呼唤、应答等声⾳。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注意:叹词总是单独成句。
3、助词:⽤来表⽰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为的状态,或表⽰某种语⽓。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caa98916a8114431b90dd8b7.png)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初中语文《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课件
![初中语文《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131b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d.png)
(三)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 这最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 爬上去。
• 答案:表示动作行为的如 “穿”“跳”“爬”“走”“纪念”“责备”; 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 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 朗诵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认识
—— 名词和动词
语法:词性
一、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
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 并适当加以复习。
二、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语言单位。
三、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 虚词;
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词(实词),副.介.连. 助.叹.拟声词(虚词)
• 这个故事讲的虽然是绘画,却能启发我们: 只有细心观察,把握住事物特征,才能准确使用
形容词。
• (六)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词性:
•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名词;动词; 形容词; 名词
• “白鹭”表示事物的名称,因此是名词;“是” 是表示判断的动词;“精巧”是表示事物状态的 形容词。“诗”是一种事物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语法知识—词性》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语法知识—词性》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c87809a417866fb94a8e64.png)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也 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 章,一
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 极其不如国风。小 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 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 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 深度。
(二)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 “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一)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统统 3、表时间: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 然 6语、法表功语能气::1、难修道饰究动竟、简形直,不却修饰幸名而词也。许 其实 索性 7、表肯定、2否、定都:能必作状必语须。准 的确 不 没 未 勿 别 例如:这个人很热心。 今年夏天十分热。
1、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 似的 A、作为某种结构的标志。
“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如,我的书 “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如:慢慢地走 “得”是中补结构的标志。如,跑得很快 洗得干净 B、组成跟所附的词语功能不同的新短语。 “的”附在实词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如,红的 个儿高的 想的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所闻 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如,飞似的 木头似的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 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 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 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 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 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
词性知识及句子成分
![词性知识及句子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a89b753db90d6c85ec3ac693.png)
词性知识有助于学习英语语法,有助于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修改病句词性划分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等。
※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A、表示人的。
如: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B、表示具体事物的。
如: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C、表示抽象事物的。
如: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D、表示时间的。
如: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E、表示处所的。
如: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F、表示方位的。
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A.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B.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C.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D.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E.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F.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A.表示动作行为的。
如: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B表示发展变化的。
如: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C.表示心理活动的。
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D.表示可能、意愿的。
如: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E.表示趋向的。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52b26a39e314332396893aa.png)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二实词-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实词-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四实词-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5c33f79a1711cc7930b7160c.png)
第二课时现代汉语词性一实词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学会简单的区分词性; 2.初步了解常见实词的语法特点。
活动过程:活动一:知识讲解给词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
为了研究词汇,可以按照词的来源把词分为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等。
语法上区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指明词的外部结构关系,说明语言的组织规律,因此,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
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汉语里大部分词是实词,实词和虚词是词的基本类别。
有了实词,我们就可以造一些简单的句子了。
虚词必须依附实词才能进入语句结构。
如“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是用实词造成的两个句子,里边不包含虚词。
有了虚词,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表达更多的意思。
第一句加上虚词以后,说成“他认识你的”、“他认识你了”、“他认识你吗”、“他认识你吧”,意思各不相同。
有了虚词,我们还可以把两个分句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发生特定的关系,如“他虽然认识你,但是你不认识他”。
总之,用上了虚词,句子的变化就多了,表达的意思也更丰富了。
实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词和词的组合能力上边。
哪些词可以同哪些词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这里表示出实词的不问类别。
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它同实词或词组的关系上边,能同哪些实词或词组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这里表示出虚词的不问类别。
根据各类词的不同词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01 词性(实词虚词)-【语法宝典】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精讲与通关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01 词性(实词虚词)-【语法宝典】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精讲与通关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9bb9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b.png)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知识精讲与通关训练01词性(实词虚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虚词及兼类十二小类词类定义特点词类定义举例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1.一般都具有实在意义,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动态、数量。
许多实词能被感知,可以比较,可以定义、计数2.实词和实词可以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李白、文化、秋季、木、上、左、战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变化,或心理活动,或使令,或可能、意愿,或判断的词说、扩大、想、打发、行驶、能够、进来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高、白、愉快、庄严、火热、流畅、可敬知识精讲按照一定的顺序直接组合成短语或句子。
也就是说,实词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独立成句,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4.实词在语句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一、十九、一半、三倍、0.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个、尺、年、杯、次、回代词代替别的词语以表示人、事物或数量、性质、状态、程度等的词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他人、谁、这、那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1.一般不表示具体意义,所以一般无法感知,无法比较,无法计数2.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能像实词那样直接组合成语句,必须和实词在一起才能组合成语句3.虚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某些虚词虽然能单独成句,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4.虚词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和某种逻辑联系,是组合实词的重要语法副词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方面状况的词(副词属于虚词,但它有一定的意义,有少数能单独回答问题。
这在虚词里是比较特殊的)很、全然、凡是、互相、正在、又、屡次、务必、也许、互相、猛然、居然、顿时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从、向、当、对、对于、为了、比、除了、按照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等各级语言单位的词。
汉语知识——词性ppt1
![汉语知识——词性ppt1](https://img.taocdn.com/s3/m/0f2c04c70975f46527d3e1e0.png)
词语的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 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实 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虚 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 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 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 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 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七、副
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行 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情势、语气等。 1、 表程度 A非常,特别,尤其,极其,十分,格外, 分外,过于 B很,最,太,极,顶,挺,怪 C稍,稍微,略微,有点儿,比较,几乎 D更,更加,越,越发
2、
表范围: A都,总,总共,一共(表总括,对象在前 面) B只,仅仅,单,单单,光,净,就 只 (表限制,对象在后面) C一律,一概,一齐,统统 D也,大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
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 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 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
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 旅游、休息、工作、学习;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 提高、降低、发生、出现; 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 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 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 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 意;
现代汉语(三)虚词和词性
![现代汉语(三)虚词和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a97bf71379563c1ec5da71dc.png)
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简单方法: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 ,它是介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2)先看以下四个例子:
王老师在家。
(动词)
王老师在家备课。 (介词)
王老师在备课
(副词)
王老师坐在沙发上。(介词)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 了,其中的“在”是动词,如例。
助词
• 助词是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
种语法意义的词。 • 语法特征:具有高度附着性,帮助词语
或句子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
• 同学们读过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吗?
分类:
• 结构助词:的、地、得、之、者
贪玩的培培慢慢地变得用心了。 • 动态助词: 着、了、过 • 尝试助词: 看 • 时间助词: 的、来着 • 约数助词: 来、把、多、左右、上下 • 比况助词: 似的 、一样、一般
解放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他的母亲和他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校长和书记都赞同这一意见。 王经理同小张谈过一次话了。 等我跟朋友协商一下再告诉你吧。 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小张没跟小李一齐来。 小张和小李都是北方人。 你去跟小李说说吧。 小李跟小王都来过我家。 你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北部与蒙古接壤。 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化。
介词短语
名词前的“被”是介词, 动词前的“被”是助词。
(2)给
寝 室 叫 小 王 给 收拾 干净了
主 ||
谓
状
]
中
介词短语
中〈 补
作为助词的“给”,主要作用是加强句子的口语色 (彩1。)出现在名词前,句中没有另一个谓词,动词。
语文词性教案
![语文词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6991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2.png)
语文词性教案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名词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动词一、动词的定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一、形容词的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数词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1. 基数一、二、千、万、亿 .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量词一、量词的意义: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1. 无量个体:个、位、尺、只、台、条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不定量:些、点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69ef2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b.png)
四、单复句的辨别 1.看句子成分
单句: 一套句子成分 复句: 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 成分
〔结构上互不包含
2.分句一般是主谓句 例如:因为脏,病就多.
如果逗号前只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使 有关联词语,也不是复句.
例如: ①只有不睡懒觉的人,才能上学不迟到. ②人只有不睡懒觉,才能上学不迟到.
3.只有一个主语的连动句一定不是 复句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 词短语.
•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 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 为".
• 妈妈朝我点了点头. • 我们在操场上打球.
9.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 用的词汇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小明和小文都是学生.
• 5、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是高大的,虽然他的姓名我并不知道.
• 6、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 7、你既然知道错了,就赶快纠正.
• 8、假如你同意,我们明天一清早就出发.
• 9、鲁迅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不管敌人打什么旗号,玩什么花样, 都不受骗,不怕压,愈战愈勇.
• 10、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 理由.
• 宾语:它在充当谓语的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涉及 的人或者事物
• 定语:它修饰或者限制充当主语或宾语的名词, 指出其属性、形状、数量等
• 状语:它修饰充当谓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 动作变化发生的情况、方式、时间、处所等,或 表示性状的程度等
〔定主 [状] 谓 〔定宾 <补>
①伟大的祖国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 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学案:词性(教师版)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学案:词性(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aad84de2bd960590c677a2.png)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词性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2.具体事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书本、车辆、纸张、原子弾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道德、思维、政治文化4.处所:北京、黄河、大庆、亚洲、英国、凯旋门、三味书屋5.方位:上、前、左、东、内、以上、以前、以东、上面、东边、里头、中间6.时间:早晨、半夜、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明年、现在、刚才、星期天【名词的语法特点】1.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例如:牛吃草。
有时也作定语,例如:河边柳树。
不能作补语。
在说明时间、籍贯的句子里可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四。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少量词除外,如爸爸、妈妈、星星。
还有的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如“年年”意即“每一年”。
4.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国家不国家?花朵不花朵?【当堂训练】1.下列词语中全是名词的一组是(B)A.品味作风茶色晚上信件B.战争动静将来前面阴谋C.衣服风格万能文化前天D.精力长期临时衣物过去2.请给下面的名词归类。
电脑民主画家日历学生爸爸天气字典花园旁边昨天大寒桥上哲学河流动机下午后头上边道德科学家计算机心理表具体的人或物的:表抽象概念的:表处所的:表方位的:表时间的:(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意义的词。
1.表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劝阻、保卫、研究、表扬、进行2.表存在变化消失:有、增加、缩小、发生、存在、演变、发展、生长、掠过3.表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打算、渴望、憎恨4.表判断:是、就是、正是5.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敢、肯、会、要、应该、能够、愿意、可以、值得6.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7.表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励。
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一
![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一](https://img.taocdn.com/s3/m/66417b1d0912a2161479294d.png)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 介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程度、范 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不、没有、也许、大概”
(二)助词:
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 “得”、“着”、“了”、“过”。 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 “者”等。
请找出主干:
1. 近十几年来新中国发行的各种各样的邮票又 大大地丰富了这个艺术宝库。 1. [近十几年来](新中国)(发行的) (各种各样 的)邮票//[又][大大]地丰富了(这个)(艺术)宝 库。
主干:邮票// ----丰富了-----艺术宝库。
找句子主干应注意:
第一,找主干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长句。 第二,找主干也要留下一些必不可少的词语 第三,找主干时遇到否定词要把否定词一起
1.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标志词语“的” “地” “得”, 分别代表定状补
第一步: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与
语法专题(一) ——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
1.便于修改病句,理解长句。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 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 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 何等级的剧场的批示的禁令。 2.是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等的前提。 横柯上蔽 马之千里者 不能名其一处也 不戚戚于贫贱 3.利于在作文中告别大白话,写出典雅、 优美、出类拔萃的句子。
《汉语知识:词性》
![《汉语知识: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c70db0e6e009581b6bd9eb52.png)
必要不必要?adj.
某些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用来表示并列、选择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 或、而且、虽然、如果、只有、因 为等。
(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
和藐小了。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 (2)物侯资料……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 的侵害。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选择) (3)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 (连接词和短语,表示并列)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
名词能用数量词修饰。
C 五架飞机
UC 一点积极性
不能用“不”修饰。 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结构。 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 化、心理活动、意愿或趋向等 意义的词
来去上下 进 出 过 回 开起
能 会该要肯敢 是
动词的特点
能用副词“不”或“没有”修饰。 大部分动词能加宾语。
汉语知识
--词 性
实词 一、词的分类
( 能否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二、实词 数词、量词、代词
副词、连词、介词
三、虚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 处所、方位的名称。
鲁迅 冰心
苹果 思想
学生 群众
学校 品质
今年、去年、从前
近郊、北京、两侧
上、下、以上、中间
名词的特点
帮助别人
干部带头
大部分动词不能用“很”修饰。(与adj.区别)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汉语知识:词性》
![《汉语知识: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ad676a7e21af45b307a8e9.png)
确数: 确数:一、千、万 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约数:几、些 约数: 序数:第一、 序数:第一、老二 名量词: 名量词:一个人 量词: 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动量词: 动量词:跑一趟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我、自己、 自己、 咱们、 咱们、人家 指示代词: 代词: 代词:代替其 指示代词:这、那、 他的词或短语、 他的词或短语、 各、每、那里 句子的词。 句子的词。 疑问代词:什么、 疑问代词:什么、哪 里、几、多少
(3)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如“一说就笑”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副词不能做主语、谓语、宾语; 副词不能做主语、谓语、宾语;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副词一般不能重叠( 非常除外), ),不能 副词一般不能重叠(最、非常除外),不能 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 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 不能用“ 修饰。 不能用“很”修饰。
动态助词 包括“ 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 后面,其中“ 表示动作、 后面,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 正在进行中; 表示已经完成; 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 表示曾经发生过,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如: 失去了色彩 盼望着 听过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陈述) (1)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陈述)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疑问) (2)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 吗 ? (疑问 ) )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疑问,感叹) (3)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疑问,感叹)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饿啊 (4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感叹)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感叹) ( 5)除了黄土高原 , 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 啊 ! )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感叹) 感叹) 感叹) (6)这小家伙精得很哪!(感叹) )这小家伙精得很哪 ( 7)孩子 , 让我们多谈谈心 吧 , 让妈妈多讲讲当 “ 馋丫 )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 让妈妈多讲讲当“ 祈使) 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 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祈使)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59a3320c14791711cc7917ce.png)
6.代词:能代替各类实词的词 代替、指示或表示疑问的作用, 人称代词:你、我、他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为什么、怎 么
7.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 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
• 他没有去;他没有钱 • 净水;屋里净是萝卜
洗衣服(动宾)--洗〈干净〉
如:摆整齐
坐端正
洗破了
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两部分的关系是 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如:他说 你写 科技发达 我做 国家富强 (名+动) (名+形)
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 人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 B.竞选州长 记一辆纺车 纪念白求恩 C.蚊子和狮子 怀疑与学习 想和做 D.范进中举 曹刿论战 最后一课
三、多重复句划分方法
1.先确定复句有几个分句。分号处必有分 句界线,顿号处不应有,逗号处要注意 切分。 例如:
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 先前很不相同了;也还和她讲话,但笑 容却冷冷的了。
2.找出关联词语,以此来判断复句的关 系。 例如: 他喜欢小说,并不喜欢诗歌。 他喜欢小说,却不喜欢诗歌。
“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附着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 当于名词。 如:所见 所闻 所发明 所创造 所思 所想
三、单句
句子分析 一般可从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可分为: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称为句类;
二是按照句子的结构可分为:单句、复 句,称为句型。
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表示相对完 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成分只 有一套)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小明和小文都是学生。
汉语知识之一 词性
![汉语知识之一 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0fe3c508a1284ac85043df.png)
汉语知识之一━━词性一、词的定义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我们把最小的造句单位叫做“词”,俗话叫做“字眼儿”。
我们要细心地学习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说的话。
二、词的分类按照词的不同意义和在造句中时所起的作用,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大类12种词性。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特点是可以单独回答一个问题;虚词就是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而且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三、关于12种词性的知识(详见资料二)四、练习1.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字,有的是实词,有的是虚词,根据定义做区分。
(1)如果..费力便.可以很.快......不用怎么..这个小伙子说的是实话..,那么少校现在地找.到那个人了。
(2)玻璃..让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窗上的.冰花已经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
(3)太阳刚.露出鲜红的脸,把.它的美丽..地从.东..的光彩照射到人间。
它渐渐方升起,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亮.了。
2.划出下边句子中的名词。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2)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3)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4)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老虎科学思想白天中国森林夏天学生北京前头后方作家昆虫法律立秋长江事业亚洲范畴3.划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
(1)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2)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3)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4)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把下面常用的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诵扩大喜欢能够应该进去调查担心希望出现4. 划出下面句子中的形容词。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的作用: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定的语 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帮助实词造句
副词、连词、介词
三、虚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 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 程度的词。
程度副词
表示程度很高的 表示程度稍高的
很 太 极 最 挺 十分 非常 稍 稍稍 略微 有些 差不多
未 不 没有 别
表示范围的 表示情态的
都 全 只 仅 单 仅仅 统统 一律
渐渐 逐渐 恰恰 正好 原来 偶 然 突然 果然 居然 赶快 急忙
副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1)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 (2)多数只作状语,一般不单独回答问题。
某些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
语气助词: (1)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陈述)
(2)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疑问) (3)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疑问,感叹) (4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感叹) ( 5)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感叹) ( 6)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 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祈使)
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1)介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不能重叠。 (2)它只能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 语,介宾短语多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 语或补语。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
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 或、而且、虽然、如果、只有、因 为等。
帮助别人
干部带头
大部分动词不能用“很”修饰。(与adj.区 别)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经常做谓语。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 态、颜色等的词
大小高低快慢
雪白 绿油油
大型 初级 多项 主要 特等 慢性
形容词的特点
一般能用副词“很”和“不”修饰。 有些形容词能修饰动词。
4、数词:表示 数目的词
确数:一、千、万 约数:几、些 序数:第一、老二 名量词:一个人 动量词:跑一趟
5、量词:表示 单位的词
人称代词:我、自己、 咱们、人家 代词:代替其 指示代词:这、那、 他的词或短语、 各、每、那里 句子的词。 疑问代词:什么、哪 里、几、多少
虚词的概念: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 在短语和句子 中表示某种关系或附加 意义
频率副词
表示次数较多的
表示经常出现的
屡次 再三 一再
常 常常 时常 经常 往往
语气副词
表示猜测语气的
大概 也许 或许 恐怕 似乎 莫非
表示反问语气的
表示轻微转折语气的 表示强调语气
岂 难道 何必
倒 可却
的
偏 索性 简直 甚至
到底 究竟
肯定、否定 副词
表示肯定的 一定、必定、必然、务必、当然 表示否定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
二、实词 数词、量词、代词
古代汉语中,代词不会划归为虚词。因为代词是实实 在在的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以单独回 答问题,特别符合实词的特征。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 处所、方 位的名称。
今年、去年、从前
近郊、北京、两侧
上、下、以上、之前
名词的特点
名词能用数量词修饰。
“地”主要放在动词前面,形容词的后面。 如:慢慢地走 渐渐地 “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补语的前面 。如:复杂得多(“得”后面一般跟补语)
时态助词
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 后面,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 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如: 失去了色彩 盼望着 听过
a、结构助词(的、地、 得、似的) 4、助词:起辅 助作用的词, 没有独立性, 意义最不实在。 b、时态助词(着、了、 过)
c、语气助词(了、吗、 呢、呀、吧等)
结构助词 “的”、“地”、“得”
“的”主要放在名词前,有时也放在名词、动词、 人称代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如:灵巧的小橘灯 美丽的祖国 卖菜的 我的 年幼的
C 五架飞机
UC 一点积极性
不能用“不”修饰。 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结构。 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 动、意愿或趋向等意义的词
来去上下 进 出 过 回 开起 能 会该要肯敢 是
动词的特点
能用副词“不”或“没有”修饰。 大部分动词能加宾语。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 音的词。如:
1、啊!居然有这么多人。(表感叹) 2、唉!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表感叹)
3、喂,你听见了吗?(表呼唤) 4、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表应答)
语气助词与叹词有何区别
语气助词一定要接句子,比如“你 这么傻,你爸妈知道吗”中的“吗” 就是语气助词,要接句子。目的是强 化句子所带有的感情色彩 。 感叹词可以独立的做一个句子, 比如“呵呵呵呵呵呵。。。”,是直 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3)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如“一说就笑”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
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 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 间、处所、方向等。如:
(表起始)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 (表方向) (2)往北走 (表处所) (3)沿着河边跑步 (4)从早到晚不闲着 (表时间) (表对象) (5)给病人送药 (6)依照他的样子做 (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 (表原因) (8)比前几天热多了 (表比较)
汉 语 知 识--词 类一、词分类( 能否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
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 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的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 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 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
和藐小了。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
(2)物侯资料……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 的侵害。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选择) (3)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 (连接词和短语,表示并列)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
6、拟声词: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 1、羊儿咩咩地叫着
2、一个小旦咿咿呀呀的唱着 3、“哗啦”一声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