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和柔性接触网专业技术标准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在当下地铁线路的整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铁工程后期的投入使用及运营情况。
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关节式刚柔过渡技术的应用,就此,笔者从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的要求入手,通过着重分析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的要点提出地铁交通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施工技术;关节式;刚柔过渡;要点;注意事项1.引言目前我国地铁交通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出现的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地铁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传统、陈旧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地铁工程施工的要求,在社会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为了使地铁接触网的整体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何抓住施工要点进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成为亟待研究与改善重要课题。
2.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要求地铁刚性接触网技术主要作用于弓网关系上,而刚柔过渡的安装质量是影响弓网受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改善和影响弓网关系的有效手段。
由于必须对刚柔过渡段进行精准测量且施工调整难度较大,所以对其技术要求也较高。
刚柔过渡主要是指通过将架空刚性悬挂和架空柔性悬挂两种方式进行平滑过渡的施工项目,要求对刚柔过渡部位进行无损安装,且安装必须稳固、牢靠,使受电弓能够平滑通过,受电均匀。
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刚性悬挂带电体、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以及下锚支悬挂距离均需要大于150mm;两支刚性悬挂的接触线需要保证距离相等;同时应注意关节式刚柔过渡处的刚性悬挂接触线同高的距离应比其相邻悬挂点部位的柔性悬挂点接触线要大,从而才能减少导线的相互摩擦,确保受电弓双向平滑过渡。
除此之外,关节式刚柔过渡处的切槽式过渡元件应保证各个定位点的导高均应满足受电弓的工作压力,受电弓的驶入点和驶出点位置需提高抬高高度致2mm到5mm之间。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1刚性接触网1.1锚段及跨距每个锚段一般不超过250米。
1.2锚段关节(1)关节中间处两接触线等高。
(2)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可以比工作支高出0~8mm(0~4m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mm。
(3)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和拉弧现象。
(4)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00mm(75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200mm(150??),允许误差±20mm。
接触线外露长度为150mm。
(5)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50mm(130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300mm(260??),允许误差±20mm。
接触线外露150mm。
绝缘貌端关节示意图1.3线岔(1)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围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2)在受电弓始触点后至岔尖方向,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10mm(0~4)。
(3)在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4)单开道岔悬挂点的拉出值距正线汇流排中心线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平行段距离为2000mm。
(5)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均距交叉点100mm,允许误差±20mm。
(6)侧线端部向上弯70mm左右。
(7)线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连接牢固。
道岔分类刚性悬挂线岔示意图1.4刚柔过度(1)两根柔性接触网等高并列运行进入刚柔过渡元件约500mm后,在过渡原件外面的导线逐渐抬高脱离接触,其最终的抬高量不应小于35mm。
(2)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应比柔性悬挂高20~50mm。
(3)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
(4)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
(5)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地铁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地铁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地铁接触网是地铁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负责为地铁列车提供供电和信号传输。
而地铁接触网的关节部分,作为连接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连接、传输力和导向列车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地铁接触网的关节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刚柔过渡能力,以应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变形。
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成为了地铁接触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一、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是指在地铁接触网的关节部分,结合刚性结构和柔性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施工方法,使得关节部分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以适应地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变形。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地铁接触网对列车的影响,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提高地铁系统的稳定性: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提高了线路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 延长接触网的使用寿命:通过关节部分的刚柔过渡设计,可以降低接触网的疲劳破坏和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营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接触网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1. 技术选型:在地铁接触网的关节部分,通常采用弹性材料和刚性材料相互搭配的方式,通过预压或预应力设计,使得关节能够具备一定的变形和承载能力。
在材料的选取和设计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地铁线路的实际情况和列车的运行要求。
2. 施工工艺: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专业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包括预压、固定和保护等环节。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关节部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总体设计:在地铁接触网的总体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关节部分的刚柔过渡要求,包括曲线、交叉口、转换区等地方的设计,以及关节部分与其他部件的衔接和过渡。
随着地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接触网绝缘部件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30kV(湿)
二、主要技术 参数
弹性绝缘悬挂组件 额定电压:1500V 最高工作电压:1800V 最低工作电压:1000V 泄露距离: ≥ 250mm 工频耐压: ≥ 60kV(干) ≥ 30kV(湿) 人工污秽耐压: ≥ 10kV 雷电冲击耐压: ≥ 100kV 拉伸破坏荷负荷:≥18kN 弯曲破坏荷负荷:≥9kN
三、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柔性分段绝缘器 分段绝缘器的组装要正确,各部件的连接需牢固,螺栓紧固力矩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安装好的分段绝缘器滑道下缘、绝缘拉杆下缘及接触线下缘构成的平面应与轨道面平行。终端线夹与接触导线连接 处应平滑,且与轨面平行。各接头需平滑顺直,不得有任何打弓现象。 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绝缘棒应在分段绝缘器件的正上方,且该处承力索及绝缘棒不应产生扭转力;简单悬挂的分 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在吊索一侧,分段绝缘器应设置在受电弓的中心位置,允许误差±100mm。 分段绝缘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分段绝缘器在吊悬绝缘棒上的安装位置符合分段绝缘 器安装曲线表的要求。
三、检修标准及技术要求
1. 贯通式刚柔过渡的接触线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应小于75mm 。 2. 隔离开关的本体外观应无明显的损坏,绝缘子应完好、清洁。 3. 运行中的隔离开关,每年要用2500伏的兆欧表测量1次绝缘电阻,并与最近的前1次
测量结果比较,不应有显著降低。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要按规定进行 交流耐压试验。
06. 在 卡 滞 或 不 到 位 的
缺陷
二、主要技术 参数
刚性针式绝缘子
○ 额定电压:1500V ○ 最高工作电压:1800V ○ 最小爬电距离:250mm ○ 一分钟工频耐压:50kV(干) 25kV(湿) ○ 雷电全波冲击耐压:125kV ○ 最小拉伸破坏荷重:50kN ○ 最小弯矩破坏荷重:9kN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总1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承力索和接触线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2)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6.7.1 一般规定6.7.1.1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
6.7.1.2 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2支持悬挂装置3汇流排4接触线5架空地线6中心锚结7锚段关节8线岔9电连接10上网电缆11接地系统12隔离开关13分段绝缘器14标志牌、支柱号码15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16热滑试验6.7.1.3 刚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悬挂方式。
6.7.1.4 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置刚柔过渡设施;刚柔过渡宜采用切槽式过渡方式。
6.7.1.5 刚性悬挂高度宜为41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4000mm。
6.7.1.6 刚性架空接触网在沿轨道500m 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250mm, 2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
6.7.1.7 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点的跨距应满足汇流排的弛度要求,宜为6m~10m。
6.7.2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主控项目6.7.2.1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数据资料。
6.7.2.2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及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的产品说明。
一般项目6.7.2.3 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
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4 埋入杆件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7.2.4 埋入杆件位置施工允许偏差(mm)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5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在与隧道壁的接触面上刷防腐漆。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7.2.6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应填充密实,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缝。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DBJ/T15―XX―2020条文说明目次3设计技术要求 (74)3.1.基础数据 (74)3.2.弓网相互作用 (74)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75)3.4.绝缘、接地与防雷 (75)3.5.平面布置 (75)3.6.结构设计 (76)3.7.设计提交文件 (76)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77)4.2.技术要求 (77)3设计技术要求3.1基础数据3.1.1-3.1.6 设计的基础数据由建设方提供。
3.1.1-3.1.5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在考虑设计输入需求并参照GB/T 32578-2016后给出。
3.1.6 由于线路的行车密度不同,按照年限规定接触网寿命不合理,根据接触网的使用率(弓架次)来定义,更为合理。
具体算法如下:按照30年核算计算弓架次。
交流系统取流量小,采用单弓,线路长行车间距大。
因此,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20(3分钟一趟)=394.2万次,取400万次。
直流系统取流量大,多采用双弓,线路短行车间距小,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30(3分钟一趟)X 2(双弓)=1182.6万次,取1200万次。
3.2弓网相互作用3.2.1 《铁路设施.电流采集系统.受电弓和架空接触线之间动态相互作用模拟的验证》EN 50318-2018中的适用范围覆盖了刚性网和柔性网,并给出了刚性网仿真数学模型。
目前国内对应的标准GB/T 32591-2016中,未包含刚性网部分,因此,此处参照欧标。
3.2.3 参考《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78-2016以及《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弓网动态接触力指标是保证弓网可靠受流的必要条件,应首先通过弓网动态仿真方法进行预测,再通过弓网检测手段进行验证。
3.2.4-3.2.7 弓网动态接触力包含受电弓平均接触力与弓网动应力,其中受电弓平均接触力包含弓网静态接触力与空气动力。
接触网专业介绍
器件、接触线、关节电连接等。
接触网专业介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
接触网要求
1、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线路上的负荷又是随 着电力机车的运行而沿接触线移动和变化的,对接触网提出以 下要求:
1、在高速运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保证电力机车正常取 流,要求接触网在机械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和足够的弹性。 2、接触网设备及零件要有互换性,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
接触网专业介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
刚性悬挂
架空刚性接触悬挂系统(简称刚性悬挂)一般由受力锚栓、 悬挂支持装置、接触悬挂几部分组成。 受力锚栓安装方式包括化学锚栓安装和后切底锚栓安装两
种方式。悬挂支持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悬吊槽钢,T型头 螺栓,针式绝缘子、汇流排定位线夹等。接触悬挂包括汇
腐蚀能力并尽量廷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3、要求接触网对地绝缘好,安全可靠。 4、设备结构尽量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运营及维修。在事
故情况下,便于抢修和迅速恢复送电。
接触网专业介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
(2)接触网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 施工定测 高架桥预埋件检查复核 支柱、门型支架安装 车辆段基础施工 隧道内打孔安装 锚栓拉力测试 隧道内悬挂支持装置安装 汇流排安装 刚性接触线架设 架空地线架设及调整 刚柔过渡安装 刚性接触悬挂调整 刚性中锚安装
接触网专业介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
6)悬挂调整
导高及拉出值调整
电连接安装
注意事项:悬挂调整应先从中心锚结处或硬锚处往补偿装置处调整, 防止接触线面扭曲,并注意接触线有无扭面、硬弯、损坏现象。各 种电连接线安装时,要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线岔调 整时,始触区范围内不准安装任何线夹。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承力索和接触线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
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300mm。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刚性悬挂
10 20
拉出值偏移量
-200 -140 -70
(mm)
跨距为12m
36 48 60 72 84 0 70 140 200 140
跨距为10m
30 40 50 60 70 0 70 140 200 140
96 108 120 132 144
70
0 -70 -140 -200
80 90 100 110 120
02
刚性悬挂的维修要点
03 膨胀关节:确定镀银铜杆的表面在收缩膨胀动作时,没有发出“咔咔” 的声音或其表面上没有沟槽痕迹。仔细检查任何过热的现象。确定膨 胀部件的活动部分和相邻梁侧的接触线保持水平并平行于轨面。检验 所有螺栓的紧固力矩。
刚性悬挂的维修要点
04
绝缘子:仔细检查是否有任何 晃动的迹象,安排合理的绝缘 子清洗工作周期。
刚性架空接触网的优点
03
刚性接触网对隧道净空 要求相对较小并且无需下锚 装置,可避免不必要的局部开 挖,可节省土建费用。
支持装置 绝缘子
汇流排
接触线
刚性悬挂的基本结构
底座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在隧道
底座
壁上,承受整个刚性悬挂及其支持
装置的重量。
吊柱为120mm 直径圆柱,根 据隧道断面形状不同,吊柱的长度 不同。
刚性悬挂的平面布置
在隧道中是将刚性梁布置为沿线路中心线连续、均匀分布的正弦波形式,拉出 值的幅度一般为200~250mm,是在连续多跨内完成一个幅度周期,如图所示。
刚性悬挂的平面布置
不同跨距拉出值偏移量
汇流排长度 (m)
0
12 24
拉出值偏移量
-200 -140 -70
(mm)
汇流排长度 (m)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DBJ/T15―XX―2020条文说明1目次3设计技术要求 (74)3.1.基础数据 ....................................................................743.2.弓网相互作用 ................................................................74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753.4.绝缘、接地与防雷.............................................................753.5.平面布置 ....................................................................753.6.结构设计 ....................................................................763.7.设计提交文件 ................................................................76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774.2.技术要求 ....................................................................7723设计技术要求3.1基础数据3.1.1-3.1.6 设计的基础数据由建设方提供。
3.1.1-3.1.5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在考虑设计输入需求并参照GB/T 32578-2016后给出。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摘要:刚性接触网施工是地铁工程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接触网是地铁运行工作的基础,是支撑地铁运行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就需要保证地铁工程中接触网的施工质量。
文章分析了地铁隧道内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运行监控和维修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业内刚性接触网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接触网,施工技术,切槽式,刚柔过渡。
1、地铁刚性接触网的关键技术在地铁施工中,地铁接触网是非常重要一部分,不同类型和类别的接触悬挂在性能要求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施工中,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的过渡位置,十分容易产生接触硬点,刚柔过渡施工是刚性悬挂接触网和柔性悬挂接触网两种悬挂方式进行无缝对接的过渡装置,主要功能为确保受电弓能在刚性悬挂与柔性悬挂形式之间平滑的过渡,并满足弓网关系逐渐增高或降低的技术要求。
该设备位置的弓网动力性能一般较差,提高刚柔过渡的安装质量是影响弓网关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改善弓网关系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因为在施工安装好刚柔过渡后,由于受多种设备因素影响,很难再对刚柔过渡进行结构调整,因此如何提高刚柔过渡弓网质量,要求的安装技术水平很高。
在刚柔过渡装置施工中,为了更好地保证地铁接触网关节式刚柔过渡施工质量,需要对基本事项进行重视。
一是在刚柔过渡装置施工中,需要保证刚柔过渡处的电连接线和接地线完整,布置符合要求,更好地保证刚柔过渡装置施工质量。
二是在刚柔过渡装置施工中,刚柔过渡锚段内的汇流排应保证切槽式刚柔过渡元件不承受水平力,更好地保证地铁安全运行。
三是在刚柔过渡装置施工中,需要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等接地体大于150 mm。
四是在刚柔过渡装置施工中,在关节式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接触线与相邻悬挂点处柔性悬挂接触线应等高,避免出现固定拉弧点,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2 施工关键技术具体应用湖北襄阳2号线地铁工程,客运西站至诸葛亮广场地下直径线区间线路全长7.523 双线公里,其中隧道长7.23 双线公里,隧道内接触网结构采用刚性悬挂方式,隧道外采用柔性悬挂方式。
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刚性接触网工程概况本工程牵引网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地下线路采用刚性悬挂接触网。
2.刚性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刚性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刚性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3.刚性接触网施工要点及方法刚性接触网施工要点及方法详见下表。
施工要点及方法表序号施工工序施工要点及方法示意图1 施工测量用粉笔或油漆在钢轨上作好标记,并注明锚段号和悬挂定位号,按拉出值方向在对应隧壁上标记“十”字形标志,并标注定位点号、安装类型及拉出值、导高等数据,在站台等要装修的地方还应在轨腰外侧标记定位点数据。
2 打孔预埋安装(1)孔深、孔距等尺寸符合要求,并做好钻孔记录。
(2)锚栓安装到位后,严禁再触动锚栓,保持稳定5分钟后撤下电钻。
(3)严格按设计规定的测试负荷和抽检数量进行拉力测试。
3 悬挂支持装置安装(1)安装到位稳固,支撑面顺线路铅垂。
(2)所有调节孔位均应居中安装,以保证充分的调整余量。
调整螺栓应有不小于15mm的调节余量。
4 汇流排安装(1)汇流排安装应从关节或分段绝缘器处开始安装。
(2)汇流排对接口应密贴、开口过渡应平滑顺直。
连接端缝平均宽度不大于1mm。
(3)悬挂线夹能够水平灵活转动,线夹包夹固定汇流排,两片线夹安装平整,不得相互错位,允许汇流排在温度变化时顺线路自由滑动。
6 接触线架设(1)架线作业车组以不大于5km/h匀速架线。
(2)接触导线嵌入汇流排前必须在两凹槽内均匀注入导电油脂,应无遗漏。
7 接触悬挂调整(1)导线高度允许安装误差±5mm,相邻的悬挂点相对高差一般不得超过所在跨距值的1‰,接触线拉出值允许误差为±10mm,且不得超过最大设计值。
(2)刚性悬挂设计坡度变化应不大于1‰。
受电弓双向通过锚段关节、道岔、分段绝缘器时应平滑无撞击。
8 限界测量限界检查分检查、复检二次,第一次检查在接触网冷滑试验前进行。
沿全线检查运营列车可能达到的所有地方的限界,检查车组以每小时5公里速度低速行驶。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铁的运输业务日益兴起,其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铁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传统和过时的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地铁施工的要求。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掌握地铁关键设备施工要点,以进一步提高地铁接刚性触网的整体施工质量,已成为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应科学地制定施工计划,地铁施工技术急需研究和改进,这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引言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实现地铁系统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
目前在我国地铁供电系统中采用的接触网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中的刚性接触网由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地铁供电系统建设中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地铁工程供电系统的实际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现有技术水平、环境以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刚性接触网经常会发生故障,严重影响地铁系统的运行安全,因此需要积极总结地铁供电系统刚性接触网的实际应用经验,对其常见故障类型进行全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全面提高地铁供电系统刚性接触网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为地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能源保障,促进我国地铁工程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
1地铁刚性接触网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的接触网在质量上、性能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侧重点,电气化铁道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刚性接触网系统的应用已经在车场或者地铁隧道洞口等区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柔性接触网可以通过受电的形式向列车供给电能。
在地铁刚性接触网以及柔性接触网的过渡区域,比较容易出现接触硬点,刚柔过渡装置实际上是接触网在进行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悬挂操作相关转换的设备,具有的重要功能即是保障受电弓可以在刚性悬挂和柔性悬挂之间进行相对平滑的过渡,从而切实的满足受电弓网需要的下降或者升高的技术要求。
处于刚柔过渡装置中的弓网在动力性能上相对较差,提升刚柔过渡装置的安装效果,实际上是影响弓网实际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改进弓网关系中一种相对有效的技术手段。
刚性接触网.
刚性接触网授课稿2005年12月27日第一节:刚性接触网的应用情况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有“π”型汇流排+接触线、“T”型汇流排+接触线、第三轨接触轨等几种形式。
目前国内,北京地铁采用第三轨——“接触轨”形式,重庆轻轨较新线采用了“T”型汇流排+接触线的悬挂形式,而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维护方便的“π”型汇流排+接触线的悬挂形式自1895年首次在美国巴尔的摩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中得到了应用之后,1961年在日本的营团地铁日比谷线投入使用,1983年在法国巴黎的PATPA线投入使用。
由于其各方面的优良表现,目前国内外已将其作为地铁接触网的主要悬挂方式。
在国内,这种安装形式已被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地铁三号线和南京地铁一号线所采用。
目前在上海地铁正准备采刚性接触网的有上海轨道9号线、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和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正准备采用刚性接触网的城市有:沈阳地铁、深圳地铁等。
它是由铝合金汇流排嵌入接触导线,悬挂于轨道线路上方,向地铁列车输送电能的装置。
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组成部件:汇流排、汇流排连接接头、终端汇流排、绝缘支持装置、中锚固定装置、刚柔过渡装置、刚性电连接线夹装置、维修临时接地线夹。
第二节刚性接触网的特点优点:一、减少隧道净空的需要汇流排在隧道内占用很小的安装空间,而在同样条件下,传统的柔性接触网是很难达到了。
这样来就降低了新建隧道的工程预算,进而降低了整个地铁工程的成本。
(1)刚性接触网无外加张力,无需张力补偿装配置。
(2)刚性接触网结构简单,占用净空小。
排的高度为110mm,宽为85mm,其截面积达到2213.7mm2 ,其载流相当于1200mm2的铜导线。
即8*150mm2。
汇流排加上支撑装置和电气安全距离,从汇流排接触线底部至隧道顶部也只需要350mm左右。
一号线采用德国的弹性底座,采用了4根150mm2的馈线和2根120mm2,载流截面积才840mm2。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详]
2.8 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2.8.1 承力索和接触线2.8.1.1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2.8.1.2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1)简单悬挂为15%;(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2.8.1.3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2.8.1.4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2.8.1.5 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2.8.1.6 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2.8.1.7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
工质量验收。
2.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3.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须采用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
送电开
通的前一天,应再次对各供电臂进行绝缘测试。
4.接触悬挂空气绝缘应满足下列规定:静态绝缘距离正常值15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15mm,动态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二、刚性接触网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详见后续表格:。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的探讨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的探讨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国针对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各项要求均是比较高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为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不断优化与完善,进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良好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技术标准1铁路电力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如今,伴随我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客运专线的通运,标志着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
铁路电力供配电系统作为铁路通信信息设备、信号设备以及沿线铁路用房综合用电负荷等方面的主要电力来源,相应的用电要求也随之提高。
对于铁路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人员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确保整个供配电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也需要对方案不断进行优化,已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还需要保障电能输送的质量。
而若想实现上述目标,那么最为适宜的方式之一,即以量化模型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得出更为符合标准规范和相关要求的系统方案。
对于量化的模型来说,可在实施运行预测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此就强调于系统和设备模型均需具备极高的精准程度、可靠性。
对于预测可靠性模型来说,能够结合于相应的指标来加以实施,现阶段,许多电路分析软件均可在可靠性模型方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断电频率等方面加以预测。
一般来说,可靠性模型可在全部设备之中运用平均故障率,在采用此种方式之后,能够提高判断准确率,预报系统有可能发生的故障,从而能够进行提前预防,降低成本支出。
2铁路交通电力技术分析2.1 柔性接触网地铁供电系统中对柔性接触网的应用比较常见,其布置方式一般采用简单悬挂或者是链形悬挂,其中简单悬挂操作更为简单,处理过程中也不需要布置承力线,仅仅只是简单的布置相应的导线,因此看起来有着较为简单的结构组成,支柱高度也比较低,通常会用在无轨或是轻轨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上。
关于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关于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摘要:地铁工程是现代许多大城市中的关键工程,具体建设时为了确保地铁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必须提高对各项施工技术的重视。
地铁工程建设期间,采用的施工技术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而地铁刚性接触网是作为整个施工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分析,确保施工合理,保证地铁投入运行后能够保持稳定。
关键词:地铁工程;刚柔性过渡段;吊柱安装;功能模块为了缓解城市压力,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开始建设地铁工程,为了消除地铁工程中的结构性风险,人们提出了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案,通过对合理施工技术进行应用,适当调整地铁施工流程,实现对施工效率、质量、成本的优化,保证地铁施工顺利开展,提高地铁工程质量。
1 地铁刚性接触网系统概述地铁刚性接触网系统作为轨道电力牵引系统的一项主要构成内容,将其应用在地铁工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铁工程的空间。
利用汇流排夹装接触线的一种悬挂方式,利用列车上方受电弓与接触导线的滑动接触,能够不间断地将电能传递给列车,为列车行驶提供牵引力,保证列车稳定运行[1]。
为了确保地铁刚性接触网系统作用能够得到合理发挥,必须加强对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的探讨,保证采用的施工技术符合需求,确保地铁工程竣工后,列车运行稳定,避免发生事故。
2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2.1 测量与定位开展地铁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过渡段施工作业时,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必须测量过渡段,具体测量作业要严格依据施工图纸中的要求进行。
测量定位过渡段时,为了确保测量获取的数据与定位准确,开展作业时要采用一些性能良好的仪器,技术人员采用设备前,要检测设备精准性和操作性能是否都在合理范围内[2]。
技术人员在开展测量作业前,需要全面检查边界、隧道间隙、隧道结构等各项内容,通过检查确定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施工图纸上的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影响刚柔过渡装置情况,做好该项工作,避免因为绝缘性差,导致刚柔过渡装置安装作业受到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3.3上、下部定位绳要水平,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下部定位绳距接触线的距离不小于250mm。
CTHA-150(12KN)
整修方法
局部磨耗和损伤(mm2)
25%< S <33%
当安全系数小于2.2时或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加补强线
S > 33%
安全系数小于2.0时应局部切断后做接头
平均磨耗(mm2)
S > 25%
整个锚段大修更换
注:加电气补强线时,要使补强线处于工作状态即与受电弓接触。
2.8.4.2由正线与侧线组成道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500mm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5~10mm,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相距5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
(2)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3规定。
2.8.1.2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
弛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
(1)简单悬挂为15%;
(2)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为10%;
(3)当弛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2.8.1.3承力索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处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得超过10%,直线地段承力索应位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正上方,其偏差不得超过±75mm,曲线地段承力索与两接触线中心线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2)吊弦偏移
在无偏移温度时处于铅垂状态,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
(3)吊弦间距应符合设计值,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12m;
(4)相邻吊弦高差≤20mm,困难时≤30mm。
2.8.2.2简单悬挂弹性吊索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索须用绞线制成并保持一定的张力。
(2)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400mm。
(3)吊索不得有断股和接头。
(4)吊索两端与接触线的连接符合设计规定。
2.8.3软横跨和硬横跨
2.8.3.1软横跨分为两绳式和三绳式两种,软横跨的装配和安装要符合规定;横向承力索用钢绞线制成,上、下定位绳用青铜绞线制成;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吊线(弦)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截面积要符合规定,最短直吊弦的长度为400mm,误差不大于50mm。
2.8.3.4硬横跨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两端允许高差30mm,硬横梁的挠度不应大于梁跨的0.5%。
2.8.3.5每组硬横跨的支柱中心连线一般垂直于多数股线路中心线。
2.8.4线岔
2.8.4.1线岔定位点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在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在下方;侧线与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或硬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侧线在限制管内上下活动间隙为1~3mm;线岔的限制管型号要符合要求,安装要正确,螺栓、垫片应齐全、坚固,接触线能自由伸缩无卡滞现象。
刚性和柔性接触网技术标准
———————————————————————————————— 作者:
———————————————————————————————— 日期:
ﻩ
2.8柔性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
2.8.1承力索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触线
2.8.1.1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承力索和接触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载流量;
2.8.1.4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的最大跨距不大于50m。
2.8.1.5双边补偿时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1500m,单边补偿时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750m,当一个锚段内有较长的小半径曲线时,锚段长度可适当缩小;接触线无扭面、硬弯,跨中和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偏差不超过15%。
2.8.1.6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4800mm,最低高度不低于4400mm(在车辆段平交道口处应高于限界门高度一定数值,即最低高度不低于4600mm),允许的误差为±15mm,导线坡度变化率不大于2‰,困难时不宜大于4‰;如接触线距轨面高度不符合规定时,若净空允许,结构高度满足规定,接触线高度可按不大于5‰的坡度变化,但在接触线高度改变开始和结束的第一个转换跨距内坡度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坡度的一半;柔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高度满足系统最低设计标准要求,一般为1100mm。
2.8.2吊弦和吊索
2.8.2.1吊弦分环节吊弦和整体吊弦两种。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动吊弦。
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2.8.1.11接触线的接头和分段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受电弓平滑过渡。
2.8.1.12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和补强线段的总数以及承力索接头和补强的总数均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不包括电分段、下锚接头):
(1)锚段长度在800米及以下时为4个;
(2)锚段长度在800米以上时为5个;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两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80m。
2.8.1.7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布置成受拉状态,在腕臂设定温度下,静态情况: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大于±20mm;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0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250mm。双接触线测量读数时,以靠定位器侧的接触线为准;动态情况:一般直线段“之”字值不大于±250mm,曲线段拉出值不大于300mm。
2.8.1.8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大于10°,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12°。
3.8.1.9链形悬挂两接触线及两承力索之间的水平间隙为40mm,两接触线所在的平面要与轨平面平行,以保证受电弓良好地取流和接触线磨耗均匀。
2.8.1.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按表5规定整修或更换。
表5接触网磨耗和损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