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结构化学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1-01

结构化学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1-01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Newton力学 ◆Maxwell电磁场理论 ◆Gibbs热力学 ◆Boltzmann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一、三个著名实验导致“量子论”概念的引入和应 用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的量子论
2、当h=w 阈频率0
时,=0,这时的频率就是产生光电效应的临
3、=当hh-wh时0,,动能0与,频逸率出呈金直属线的关电系子,具与有光一强定无动关能。,Ek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are obey.
产生光电效应时的能量守恒:
w h mv h= +E = + /2 2
• (脱出功:电子逸出k 金属所需的0最低能量,w=h0) • 用Einstein光子说,可圆满解释光电效应:
1、不当发h生光w 电时效,应 ;0,光子没有足够能量使电子逸出金属,
1905年,Einstein在Planck能量量子化的启发下,提出 光子说: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每一种频率的光其能量都有一个 最小单位,称为光子,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h
★光是一束以光速行进的光子流,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 积内光子的数目(光子密度)。
★光子不但有能量,还有质量(m),但光子的静止质量 为零。根据相对论的质能联系定律=mc2,光子的质量 为:m=h/c2,不同频率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光子有质量,必有动量:p=mc=h/c=h/ (c=)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定律。
In 1905, Einstein proposed the corpuscular theory of light which explained this photoelectric effect. The theory states:

结构化学考试题库(含具体答案)

结构化学考试题库(含具体答案)

结构化学考试题库1第一部分量子力学基础与原子结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一维势箱解的量子化由来()①人为假定②求解微分方程的结果③由势能函数决定的④由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决定的。

答案:④2.下列算符哪个是线性算符()①exp ②▽2③sin④答案:②3.指出下列哪个是合格的波函数(粒子的运动空间为0+)()①sinx②e -x③1/(x-1)④f(x)=e x (0x 1);f(x)=1(x 1)答案:②4.基态氢原子径向分布函数D(r)~r 图表示()①几率随r 的变化②几率密度随r 的变化③单位厚度球壳内电子出现的几率随r 的变化④表示在给定方向角度上,波函数随r 的变化答案:③5.首先提出微观粒子的运动满足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①薛定谔②狄拉克③海森堡③波恩答案:③6.立方势箱中22810ma hE <时有多少种状态()①11②3③7④2答案:③7.立方势箱在22812ma 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①5,20②6,6③5,11④6,17答案:③8.下列函数哪个是22dx d 的本征函数()①mxe②sin 2x ③x 2+y 2④(a-x)e -x答案:①9.立方势箱中2287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①11②3③4④2答案:③10.立方势箱中2289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①11②3③4④2答案:③11.已知xe 2是算符x P ˆ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①ih2②i h 4③4ih ④ i h答案:④12.已知2e 2x 是算符x i ∂∂-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①-2②-4i③-4ih④-ih/π答案:④13.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必备条件的是()①连续②单值③归一④有限或平方可积答案:③14.下列函数中22dx d ,dx d的共同本征函数是()①coskx②xe-bx③e-ikx④2ikxe-答案:③215.对He +离子而言,实波函数||m nl ψ和复波函数nlm ψ,下列哪个结论不对()①函数表达式相同②E 相同③节面数相同④M 2相同答案:①16.氢原子基态电子几率密度最大的位置在r =()处①0②a 0③∞④2a 0答案:①17.类氢体系m43ψ的简并态有几个()①16②9③7④3答案:①18.对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量子数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l 的取值规定了m 的取值范围2它的取值与体系能量大小有关3它的最大取值由解R 方程决定4它的取值决定了轨道角动量M 的大小答案:②19.对He +离子实波函数py2ψ和复波函数121-ψ,下列结论哪个不对()①Mz 相同②E 相同③M 2相同④节面数相同答案:①20.对氢原子实波函数px2ψ和复波函数211ψ,下列哪个结论不对()①M 2相同②E 相同③节面数相同④Mz 相同答案:④21.He +体系321ψ的径向节面数为()①4②1③2④0答案:④22.Li 2+体系3p ψ的径向节面数为()①4②1③2④0答案:②23.类氢离子体系Ψ310的径向节面数为()①4②1③2④0答案:②24.若l =3,则物理量M z 有多少个取值()①2②3③5④7答案:④25.氢原子的第三激发态是几重简并的()①6②9③12④16答案:④26.由类氢离子薛定谔方程到R ,H ,Ф方程,未采用以下那种手段()①球极坐标变换②变量分离③核固定近似④线性变分法答案:④27.电子自旋是()①具有一种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自转②具有一种类似地球自转的运动③具有一种非空间轨道运动的固有角动量④因实验无法测定,以上说法都不对。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内部组织和构成方式,而量子力学则是用来描述原子及其组成部分的物理学理论。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由正电荷的质子、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紧密地聚集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心运动。

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化学元素的特征。

中子则不带电荷,主要起到核力的稳定作用。

2. 电子壳层电子以能量层级的形式存在于原子周围,这些层级被称为电子壳层。

最靠近原子核的壳层能量最低,称为K壳层,其次为L壳层、M壳层等。

每个壳层都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在填满一个壳层后才会开始填充下一个壳层。

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物质既可以被看作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波动。

这个原理称为波粒二象性。

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表现出波动和粒子性的双重行为。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它指出在测量某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我们无法同时获得这两个量的精确值。

位置和动量的测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

3. 波函数和量子态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数学函数。

波函数的平方模表示了粒子存在的可能性,在测量时可以得到粒子的概率分布。

而量子态则是描述了一个粒子或一组粒子的全部量子信息。

4. 量子力学的算符和测量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以算符的形式表示,测量物理量就是对相应算符的操作。

测量结果会导致量子态的坍缩,从而得到一个确定的值。

5. 可观测量和本征态可观测量是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具体值的物理量,本征态则是对应于可观测量的特定取值的量子态。

不同的本征态对应不同的本征值。

结论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基础知识。

了解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性质和科学现象的发生机理。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习题和思考题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习题和思考题

《结构化学》课程作业题第一部分:《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思考题与习题1. 经典物理学在研究微观物体的运动时遇到过哪些困难?举例说明之。

如何正确对待归量子论?2. 电子兼具有波动性的实验基础是什么?宏观物体有没有波动性?“任何微观粒子的运动都是量子化的,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典力学的要求”,这样说确切吗?3. 怎样描述微观质点的运动状态?为什么?波函数具有哪些重要性质?为什么?4. 简述薛定谔方程得来的线索。

求解该方程时应注意什么?5. 通过一维和三维势箱的解,可以得出哪些重要結論和物理概念?6. 写出薛定谔方程的算符表达式。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表达式的? *7. 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學量的关系怎样?8. 求解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基态和激发态波函数的思想方法是怎样的? 9. 通过氢原子薛定谔方程一般解的讨论明确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10. 怎样根据波函数的形式讨论“轨道”和电子云图象?为什么不能说p +1和p -1就是分别代表p x 和p y ? 11. 样来研究多电子原子的结构?作过哪些近似?用过哪些模型?试简单说明之。

12. 电子的自旋是怎样提出的?有何实验依据?在研究原子内电子运动时,我们是怎样考虑电子自旋的?*13. 哈特里-福克SCF 模型考虑了一些什么问题?交换能有何意义?14. 怎样表示原子的整体状态?光谱项、光谱支项各代表什么含义?洪特规则、选择定则又是讲的什么内容?1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什么?现在哪些问题你比过去理解得更加深入了?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你对微观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掌握了多少?在思想方法上有何收获?16. 巴尔末起初分析氢原子光谱是用波长)(422-=n n c λ,其中c 为常数,n 为大于2的正整数,试用里德伯常数H R ~求出c 值。

17. 试计算氢原子中电子处于波尔轨道n = 1和n = 4时的动能(单位:J )和速度(单位:m·s -1)。

18. 已知电磁波中电场强度ε服从波动方程222221t c x ∂∂⋅=∂∂εε,试说明如下函数⎥⎦⎤⎢⎣⎡⎪⎭⎫ ⎝⎛-=t x t x y νλπεε2c o s 0),(是这个方程的解。

结构化学讲义

结构化学讲义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第1节 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㈠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1.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的外来辐射,同时黑体在所有温度下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

在试图对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进行理论解释时,人们发现,在经典物理的范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普朗克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

而经典物理则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①把黑体看作是由不同频率的谐振子组成。

(谐振子是进行简谐运动的振子,其运动可用正弦或余弦函数描述)②谐振子的能量具有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后称为量子),00νεh =其中,h =6.626×10-34 J ⋅s 称为普朗克常数;ν0是谐振子的振动频率。

③谐振子的能量E 只能是最小单位ε 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n n E 3210==ε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01201212νε∆h n n n n E E E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

所谓量子化是指物理量不连续变化。

㈡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从光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由光电子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

2.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①对于特定的金属,入射光的频率ν必须大于某个特定值ν0,电子才能逸出,ν0称为临阈频率。

即,电子是否逸出决定于光的频率,与强度无关。

②对于ν>ν0的入射光,一经照射,电子立即逸出,没有时间上的延迟。

即,没有能量的积累过程。

③逸出电子的动能随光的频率而增加,与光的强度无关。

④光的强度越大,逸出的电子越多。

即,逸出电子的数量,决定于光的强度,与频率无关。

3.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⑴光是电磁波,其能量由波的强度决定,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动能应该越大;⑵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低强度的光长时间照射应该能使光电子逸出;⑶频率越高,振动就越频繁,应该使更多的电子逸出。

结构化学考前辅导

结构化学考前辅导

4.变量分离法
x, y, z Rr Y ,
R(r)方程:
1 2 R(r ) 2mr 2 (r ) 2 R(r ) r r
勒让德方程
Ze 2 E r
k
1 1 Y 1 2Y (sin ) 2 k 2 Y ( , ) sin θ θ sin θ φ
ˆ Fd
1、求力学量平均值 F
d
例1.试求一围势箱中的粒子 (1)当n取3时,求粒子所处的的能级。 (2)动量的平均值 (3)在箱子的左端 1/4区域内找到粒子的几率 解: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
2 nx II sin( ) l l
h2 E n2 8m l2
M Z m
e e Z m m B B 2me 2me
②决定轨道磁矩在z轴方向上的分量
③决定φ 因子节面数为m个
(4).自旋磁量子数(ms)与自旋量子数s ①s的数值只能取1/2
1 ,而ms的数值可取:m s 2
②自旋量子数s决定电子自旋角动量绝对值的大小|Ms|
Hd E d
E0
线性变分法:满足边界条件的n个线性无关的函数φ n的
线性组合成变分函数的变分法。
c11 c22 cnn
二、分子轨道理论要点与成键三原则
例:何谓成键三原则,电子填充三原则?
解:在选择原子轨道(AO)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MO)
时,参与成键的AO要满足: ①能量相近原则
不确定程度的数量级和宏观比起来很小,这可以忽略不计。
二、波函数 1、波函数的物理意义。P11
d :体系在时间t,出现在空间某点(x,y,z)附近
2

原子物理学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

原子物理学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

原子物理学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原子物理学作为研究原子结构和行为的学科,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微观世界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两个方面来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的组成和构造。

早期的实验显示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则绕核轨道运动。

这种模型被称为“行星模型”,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

然而,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结构更加复杂。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我们意识到,电子并不是像行星那样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规律运动,而是存在着能级和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为解释原子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框架,即波函数描述了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其中包括原子物理学和分子物理学。

它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的微观原理非常重要。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的主要工具。

波函数包含了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等信息。

根据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波函数的演化规律和能级的计算结果。

从而,我们可以推导出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和可能的运动轨道。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具有离散的能量取值。

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的光谱呈现出离散的特征,即谱线。

例如,氢原子的光谱在紫外、可见和红外区域都有明显的谱线,每条谱线对应一个特定的能级跃迁。

这些谱线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光谱分析和物质识别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准确值。

这表明,在微观世界,粒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三、实践应用原子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通过研究和控制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从而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导电性、光学性和磁性。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测不准关系,掌握和的物理意义;掌握一维势箱模型方程的求解以及该模型在共轭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理解量子数n,l,m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等值线图和原子轨道轮廓图;难点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整理一、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1.物质波的证明德布罗意假设: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其基本公式为:对于低速运动,质量为m的粒子:其中能量E和动量P反映光和微粒的粒性,而频率ν和波长λ反映光和微粒的波性,它们之间通过常数h联系起来,普朗克常数焦尔·秒。

实物微粒运动时产生物质波波长λ可由粒子的质量m和运动度ν按如下公式计算。

λν量子化是指物质运动时,它的某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为某些特定的数值。

如微观体系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能量的改变为ν的整数倍。

2.测不准关系:内容:海森保指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离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们遵循“测不准关系”:(y、z方向上的分量也有同样关系式)ΔX是物质位置不确定度,Δ为动量不确定度。

该关系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亦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判别标准。

对于可以把h看作O的体系,表示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是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的宏观物体,对于h不能看作O的微观粒子,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要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几率波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其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来描述,称为波函数或状态函数。

1926年波恩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统计解释:由电子衍射实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是和微粒的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波函数正是反映了微粒行为的统计规律。

这规律表明:对大量电子而言,在衍射强度大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多,强度小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数目少,即波函数的模的平方与电子在空间分布的密度成正比。

量子物理学入门知识

量子物理学入门知识

量子物理学入门知识
量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量子物理学的入门知识:
1.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由量子力学描述。

2.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是个非常奇妙的现象。

3. 不确定性原理: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种不确定性是量子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4. 超导:超导是一种让电流在物质中无阻力地流动的现象。

量子物理学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5.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它描述了两个微观粒子之间的非常强的联系。

当一个粒子发生改变时,另一个粒子会立即发生相应的变化。

6.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力学的一些特殊性质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它有潜力解决当前计算机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以上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些入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神奇的领域。

- 1 -。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是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可以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和能级分布。

根据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不再像经典物理学中的粒子那样具有确定的轨道和位置,而是存在于一组可能的运动状态,这些状态被称为波函数。

波函数描述了电子的概率分布,即在空间中找到电子的可能性。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电子波函数演化的基本方程。

根据薛定谔方程,电子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是连续和平滑的,而不是突然的跃迁。

而电子的能量则由波函数的频率和振幅决定。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还引入了量子数来描述原子的能级分布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量子数可以描述电子的位置、自旋以及其他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和对量子数的分析,能够预测原子的光谱特性和电子的能级分布。

这对研究原子的性质和物质的化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

薛定谔原子结构模型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理解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原子结构解析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原子结构解析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原子结构解析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的行为。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假设,这些假设为我们解析原子结构提供了基础。

首先,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这一假设,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又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这个假设的提出,是由于实验观测到了一些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现象,比如电子的干涉和衍射。

根据波粒二象性,我们可以将微观粒子看作是具有波动性质的粒子,这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次,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二是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表明,在测量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其位置和动量,或者能量和时间。

这意味着,在量子世界中,我们无法预测粒子的确切行为,只能通过概率的方式描述其可能出现的状态。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挑战了我们对经典物理学的直观认识,但也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基本假设,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原子结构的解析。

他们发现,原子由一个个微小的粒子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质子和中子。

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中性的粒子。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了电子云。

电子云的密度分布不均匀,表现出不同的轨道,这些轨道被称为能级。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且电子的能级越高,离原子核越远。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原子的化学性质会随着电子的不同排布而有所不同。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光谱现象。

除了能级,原子还具有自旋。

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内禀性质,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的旋转运动。

自旋可以取两个方向,分别为上自旋和下自旋。

自旋对于原子的磁性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通过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对原子结构的解析,科学家们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并发展出了许多应用。

量子力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研究、通信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填空题1若用波函数来定义电子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填空题1若用波函数来定义电子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一、填空题1、若用波函数ψ来定义电子云,则电子云即为_________________。

2、氢原子s ψ1在 r =a 0和 r =2a 0处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

3、有两个氢原子,第一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 n =1 的轨道,第二个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 =4 的轨道。

(1)原子势能较低的是______,(2) 原子的电离能较高的是____。

4、设氢原子中电子处在激发态 2s 轨道时能量为E 1, 氦原子处在第一激发态 1s 12s 1时的2s 电子能量为E 2,氦离子He + 激发态一个电子处于 2s 轨道时能量为E 3, 请写出E 1,E 2,E 3的从大到小顺序。

_____________。

5、对氢原子 1s 态:(1) 2ψ在 r 为_______________处有最高值(2) 径向分布函数 224ψr π在 r 为____________处有极大值;(3) 电子由 1s 态跃迁至 3d 态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___。

6、H 原子(气态)的电离能为 13.6 eV , He +(气态)的电离能为 _______ eV 。

二、选择题1、波长为662.6pm 的光子和自由电子,光子的能量与自由电子的动能比为何值?(A )106:3663 (B )273:1 (C )1:C (D )546:12、一电子被1000V 的电场所加速.打在靶上,若电子的动能可转化为光能,则相应的光波应落在什么区域?(A)X光区(约10-10m) (B)紫外区(约10-7m)(C)可见光区(约10-6m)(D)红外区(约10-5m3、普通阴极管管径为10-2m数量级.所加电压可使电子获得105ms-1速度,此时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为十万分之一,可用经典力学处理.若以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则阴极管的管径在哪个数量级时必须用量子力学处理?(A)约10-7m (B)约10-5m (C)约10-4m (D)约10-2m 4、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的必备条件的是(A)连续(B)单值(C)归一(D)有限或平方可积5、己知一维谐振子的势能表达式为V=kx2/2,则该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当为6、粒子处于定态意味着(A)粒子处于概率最大的状态(B)粒子处于势能为0的状态(C)粒子的力学量平均值及概率密度分布都与时间无关的状态(D )粒子处于静止状态7、下列函数中22dxd ,dx d 的共同的本征函数是8、已知一维势箱中一个自由电子处在)/sin(/2)(l x n l x πψ=态)0(l x ≤≤,则该电子出现在2/l 和4/3l 间的概率为9、由一维势箱的薛定谔方程求解结果所得的量子数n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 可取任一整数B 与势箱宽度一起决定节点数C 能量与n 2成正比D 对应于可能的简并态10、立方势箱中在2246m l 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 A 5,20 B 6,6 C 5,11 D 6,17三、简答题1、对在二维方势箱中的9个电子,画出其基态电子排布图。

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解释

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解释

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解释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科,它提供了解释原子结构和行为的理论框架。

通过量子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组成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具有双重性质,既可以表现为粒子,又可以表现为波动。

这种双重性质在解释原子结构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然而,在原子尺度下,经典力学的理论无法解释一些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例如,根据经典力学,电子在原子中应该沿着特定的轨道运动,但实验观察却发现,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量子力学通过引入波函数的概念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

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包括其位置和动量等信息。

然而,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具体位置和动量,而只能得到一系列可能的结果。

量子力学还提供了描述原子结构的数学工具,如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从而可以预测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和轨道分布等信息。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特定的数值。

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只能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它会吸收或发射与能级差相对应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谱。

除了能级的量子化,量子力学还解释了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分布。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在原子中的轨道不是固定的轨道,而是以概率分布的形式存在。

这意味着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是模糊的,我们只能得到电子出现在某个区域的概率。

量子力学的解释还包括原子的自旋。

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内禀性质,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的自旋只能取两个可能的数值,分别为上旋和下旋。

这种自旋的量子化对于解释原子的磁性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现象至关重要。

总之,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原子结构和行为的理论框架。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20世纪初,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框架。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结构的数学模型原子结构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由量子力学和波动力学发展而来。

根据这些模型,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核轨道运动。

数学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方程和理论描述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1.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基础方程之一。

它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力求解释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行为。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电子的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规律,给出了电子在各个能级上的可能位置和能量。

2. 波函数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它描述了电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

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表示了找到电子的概率密度,而波函数的相位则包含了电子波动性质的信息。

通过波函数,我们可以了解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存在概率和运动规律。

3. 壳层和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和能级上。

壳层表示电子的主要运动区域,从内向外依次为K、L、M、N等壳层。

而能级则表示相同壳层下的不同能量状态,用数字和字母表示。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二、量子力学数学模型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基本理论,它与经典物理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提供了计算和预测微观粒子行为的工具和方法。

1. 算符和算符代数在量子力学中,不同物理量对应着不同的算符,而物理量的测量则对应着算符的作用。

算符代数是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通过对算符的代数性质进行运算和变换,可以得到不同物理量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其与经典物理学的显著区别。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对于某些共轭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它们的数值,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和相互制约关系。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模型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模型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模型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模型是理解和探索微观世界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以及量子力学模型对原子世界的描述。

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一个核心区域,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以高速绕核运动。

2.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1 道尔顿模型早期的原子结构模型是由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

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且质子、中子和电子在原子中均匀分布。

这一模型被称为道尔顿模型,奠定了原子研究的基础。

2.2 汤姆逊模型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证明了原子内存在一种带有负电的粒子,即电子。

他提出了“西瓜蛋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正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电子则嵌入在其中。

2.3 卢瑟福模型卢瑟福的金箔实验使我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发现,大部分α粒子通过金箔时不发生偏转,但少部分被偏转甚至反向。

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即“行星模型”。

他认为原子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小而紧密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2.4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量子力学模型。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行为,包括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并非按照经典的轨道绕核运动,而是存在于某些特定的能级中。

电子的位置和能量不能同时确定,而是通过波函数来描述。

3. 量子力学模型对原子世界的描述量子力学模型对原子世界的描述对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根据量子力学,原子的能级是离散的,只有在特定的能级上电子才能存在。

当电子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导致光谱的出现。

质子和中子则以夸克的方式存在于原子核中。

另外,量子力学还能解释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如化学键的形成、原子的电离和激发等。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原子结构是研究原子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而量子力学模型是解释原子结构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和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的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其中最早提出的是“原子”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一种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称为“原子”。

然而,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关于原子结构的更深入理解。

约瑟夫·汤姆逊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存在着带负电的粒子,即电子,提出了“面包夹馅”的原子模型。

但正式的原子结构理论则是由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的。

他的金箔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的质量大部分集中在一个非常小而带正电的核心周围,核心外围则环绕着电子。

二、量子力学模型的发展和基本原理量子力学模型是由20世纪初的物理学家发展起来的,为解释原子结构和微观世界的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一概念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对粒子的认识。

2. 不确定性原理:由于测量的干扰,无法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一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

3.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方程,描述了粒子的波函数和能量的关系。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粒子的能级和量子态。

三、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为我们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原子的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光谱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现象和行为。

其次,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对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至关重要。

通过对电子能级和能带结构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预测和改变材料的电子、光学和磁学性质,从而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指导。

此外,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模型还在核科学、凝聚态物理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应用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应用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的应用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原子结构研究原子的组成和性质,而量子力学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

这两个领域的相互关系深入人心,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在材料科学、化学和核能等方面的应用。

一、原子结构和材料科学原子结构的研究对材料科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变材料的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原子的尺寸和排列方式,可以制造出具有特殊光学、导电、磁性等性质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原子结构还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材料的强度、导热性能等物理性质,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原子结构和化学原子结构的认识对化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预测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根据原子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活性和化合价,并通过这些信息设计新的药物、化学试剂和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也可以通过原子结构的变化来解释。

三、量子力学和核能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物质行为的理论框架。

在核能领域,量子力学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核能是一种清洁而高效的能源形式,通过核反应释放出来。

量子力学提供了分析核反应和核裂变的理论依据。

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核反应的发生机理和核能的释放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核能以满足能源需求,并促进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应用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研发新材料;通过研究量子力学,我们可以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应用核能。

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应用将继续深入并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

《结构化学》课程重点难点Part1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第一节

《结构化学》课程重点难点Part1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第一节

《结构化学》课程重点难点Part1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第一节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和量子论的诞生本节重点:1.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相矛盾的实验现象,旧量子理论的内容与优缺点;2.量子论的建立;3.德布罗依关系式;4.不确定关系。

本节难点:1.区分旧量子论和量子论。

旧量子论本质上仍属于经典物理学分范畴。

2.光和微观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波性)和微粒性(粒性)两重性质。

第二节实物微粒运动状态的表示法及态叠加原理本节重点:1.波函数的性质;2.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

本节难点: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含若干基本假设。

由此出发可以建立一个体系,推导出许多重要结论,解释和预测实验。

这些假设不能用逻辑方法加以证明,其正确性只能由实践检验。

其中波函数和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都属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薛定谔方程本节重点:1.Schrödinger方程;2.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本节难点:以一维势箱粒子为例,用量子力学原理去求解其状态函数Ψ及其性质,以了解用量子力学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由一维势箱粒子实例及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得到受一定势场束缚的微观粒子的共同特性,即量子效应:(1)粒子可存在多种运动状态Ψi;(2)能量量子化;(3)存在零点能;(4)粒子按几率分布,不存在运动轨道;(5)波函数可为正值、负值和零值,为零值的节点越多,能量越高。

第四节定态Schrödinger 的算符表达式本节重点:1.算符和力学量的算符表示;2.能量算符本征方程、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本节难点:假设:在量子力学中每一个力学量和一个算符Â相应,当ÂΨ=a Ψ时,则Ψ所代表的状态,对于力学量A 来说具有确定的数值,反之,则无。

a 称为物理量算符Â的本征值,Ψ称为Â的本征态或本证函数。

在这一假设中把量子力学数学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的数值沟通起来,当Ψ是Â的本征态,在这个状态下,实验测定的数值将与Â的本征值a 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1-1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1.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

黑体受热会辐射能量。

若以Eν表示黑体辐射的能量,Eνdν表示频率在ν到v+d(范围内、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能量。

以E(对(作图,得到能量分布曲线。

从经典物理推出的公式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1)从粒子角度,由经典热力学得到维恩公式,只适用于高频范围;2)从波动角度,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理论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只适用于低频范围。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普朗克首先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一致。

在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时,发现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使新的公式成立,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

而经典物理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 1 \* GB3 ①假设黑体内的分子、原子以不同的频率做简谐振动,这种做简谐振动的分子、原子称为谐振子。

= 2 \* GB3 ②对于振动频率为(0的谐振子,能量具有最小单位(0,该谐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即E=nε0n=1,2,3…(1-1-1)③能量的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或量子,它和振动频率ν0有如下关系:ε0=hν0(1-1-2)其中h为常数,大小为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E=|E1-E2|=|n1ε0-n2ε0|=|n1-n2|ε0(1-1-3)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

这种物理量的不连续变化称为量子化。

2.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光电效应:光照在金属表面上,金属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金属中的电子从光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称为光电子,由光电子组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①对于特定的金属,电子是否逸出,决定于光的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

即,入射光的频率ν必须大于某个特定值ν0,ν0称为临阈频率。

②对于ν>(0的入射光,一经照射,电子立即逸出,没有时间上的延迟。

即,没有能量的积累过程。

= 3 \* GB3 ③ 逸出电子的动能随光的频率而增加,与光的强度无关。

= 4 \* GB3 ④ 逸出电子的数量,决定于光的强度,与频率无关,即,光的强度越大,逸出的电子越多。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光是波动,其能量由波的强度决定,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动能应越大;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低强度的光长时间照射应该能使光电子逸出;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振动就越频繁,应该使更多的电子逸出。

这些都和实验事实不符,无法解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1 \* GB3 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最小的能量单位(0称为光量子,后称光子。

光子的能量为νεh =0,ν是光的频率 (1-1-4)②光是以光速c 运动的光子流,光的强度正比于光子的密度ρ,ρ为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

③根据质能方程E=mc 2,光子具有运动质量,2/c E m = (1-1-5)此外,根据相对论原理,有20)/(1c v m m -=其中,m 0为静质量(速度υ为零时的质量)。

光子的速度υ=c ,所以静质量m 0为0,即光子没有静止质量。

④光子有动量p ,p= mc = E/c = h ν/c =h/λ (1-1-6)⑤光子和电子碰撞,光子消失,并把能量h ν转移给电子。

电子吸收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对它的束缚力,即,逸出功W 0,剩余的为光电子的动能T 。

在临阈频率v 0,光刚好能使电子逸出,此时光电子的动能T =0为零,所以,逸出功为W 0= hv 0 (1-1-7)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20021υννm h T W h +=+= (1-1-8) 光量子论的实验证据:光量子论和经典电磁理论中光的波动图象不一致,它假设光由小的基本单位组成,是粒子说的翻版。

康普顿实验:X 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散射出来的X 射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原来的入射射线波长相同(相干散射);而另一部分却比原来的射线波长要长(不相干散射),波长的变化和散射角间存在函数关系。

说明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当它和电子相撞,部分能量交换给电子。

根据E = hν,E 下降导致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理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天然放射性蜕变得到的带正电的氦核)轰击一张薄的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不偏转地穿过金属箔,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的偏转,有的甚至反向折回。

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

电子沿特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行。

行星模型的困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带电的电子绕核运转,会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能量。

电子逐渐失去能量,向原子核的方向盘旋,最终坠落在原子核上,原子发生坍塌。

原子光谱问题:原子被激发时产生特定波长的光线,将光线通过分光镜投射到屏幕上,会得到一系列分立的光谱线。

巴尔末研究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中的14条谱线,发现不同谱线的波长符合一定的规律,并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些波长的变化规律,即巴尔末公式。

巴尔末公式的推广形式为1212221...3,2,1)11(~1~n n n n n R H >=-==λν(1-1-9)其中v ~是谱线波长λ的倒数,称为波数;H R ~为里德堡常数,H R ~=1.096776×107m -1。

玻尔的原子理论:①原子只能稳定存在于一系列具有确定能量值的状态,这些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叫基态,其它叫激发态)。

各定态的能量构成从低到高的一系列能级。

②原子吸收或发射辐射,必须在两个定态之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

辐射的频率ν和定态的能量差E ∆满足如下关系E E E h ∆=-=12ν (1-1-10)③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大小满足量子化条件....3,2,12===n n h n M π (1-1-11)其中π2/h = ,读做“h -横”从上述条件出发,可以从经典力学得到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推导过程见课本p15-16)202220n a n meh r =⋅=πε ....3,2,1=n (1-1-12) 其中ε0是真空电容率,m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量;a 0是电子做轨道运动的最小轨道半径,称为玻尔半径,a 0=220me h πε=52.9pm 氢原子的能级可以表示为222204118nR n h me E ⋅-=⋅-=ε ....3,2,1=n (1-1-13) 其中6.138********===a e h me R πεεeV电子在定态之间跃迁时,放出或吸收的辐射,其频率满足)11(222112n n R E E h n n -=-=ν 12n n E E > (1-1-14)和巴尔末公式比较,可以得到里德堡常数的理论值173204m 1009737.18~-⨯===ch me hc R R H ε里德伯常数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吻合的很好。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以及缺陷: ①玻尔理论说明了原子光谱谱线是分立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一事实,成功解释了氢光谱分布的经验规律,预言的新谱线也得到证实。

②作为 “行星”模型的延续,玻尔理论根据牛顿力学说明电子的运动,量子化条件是强加的,不是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量子化,属于“半经典半量子”的旧量子论。

因此,玻尔理论只适用于单电子原子,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而且不能说明化学键。

§1-2 德布罗意关系式1. 物质波玻尔理论中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有限空间内驻波的频率也是量子化的,驻波可以用周期函数描述。

德布罗意试图通过赋予电子一个基本性质,让其自觉表现出种种周期和量子化现象,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论启发,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

物质波:实物微粒(静质量m 0≠0)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满足德布罗意关系式mT h m h p h v u 2====υλ (1-2-1)其中,u 是波速,v 是波的频率,p 是粒子的动量,υ是粒子的运动速度, T 是粒子的动能。

注意波速u 不等于粒子的运动速度υ。

只有当仪器的物理尺寸小于波长或相差不大时,才能观察到干涉、衍射等波动性。

普朗克常数h 是一个非常小的常数,宏观物体的质量大,波长太短,根本无法测量和察觉,因此对宏观物体无需考察其波动性;而对于微观粒子,如核外电子,就要考察其波动性。

物质波的实验证据:戴维逊和革末发现,电子在单晶表面反射,呈现类似于X 射线的衍射图案;G.P.汤姆逊则对多晶观察到电子的衍射行为。

德布罗意驻波:电子绕核转动时产生一个驻波,波绕核一圈必须平滑的连接起来,否则因为干涉而抵消。

因此轨道周长必须是波长整数倍,即λπn r =2 n=1,2,3… (1-2-2)因而,轨道角动量n h nr h pr M ====πλ2 (1-2-3)后面将会了解到,德布罗意驻波并不是正确的物理图像,但它对量子力学的建立颇具有启发性。

2.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实物微粒既是粒子,同时又是波。

必须由粒子和波两种角度去作出诠释,任何单方面的描述都是不完全的。

如,电子又是个粒子又是个波,但每次观察只展现出其中的一面,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观察它,而不是它‘究竟’是什么。

如果采用光电效应的观察方式,它是个粒子;要是用双缝干涉实验来观察,那么它就是个波。

玻尔的互补原理:因为存在着观测者对于被观测物的不可避免的扰动,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理解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没有一个孤立地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being),事实上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只有结合一个特定的观测手段,才谈得上具体意义。

对象所表现出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进行观察。

对同一个对象来说,这些表现形态可能是互相排斥的,但必须被同时用于这个对象的描述中。

3.充满不确定性的量子论−−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海森堡从光谱的频率和强度的经验资料出发,建立了矩阵量子力学。

在矩阵力学中,物理量用矩阵表示,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乘法交换律,即A ⋅B ≠B ⋅A 。

海森堡据此认为:这暗示着在对某些物理量进行测量时,会对另外某些物理量产生影响,对于微观粒子,这种影响不能忽略,因而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

例如位置和动量,位置越准确,测量对动量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即,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从电子的单缝衍射可以得到两者的不确定性满足如下近似关系(参见课本p23-25):∆x ⋅∆p x ~h (1-2-4)除了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也不能同时确定,遵循测不准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