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虐待问题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 !"##$# %&, !"#$ ’()*+,-./0*123
显而易见, 儿童虐待问题在我国远未得到应有 的重视或关注。近年散见一些报道, 尚缺乏系统性 和深度, 亦无权威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值得强 调的是, 我们所看到的儿童虐待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实际存在的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得多。儿童虐 待发生原因较复杂,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 首先是儿童个体因素。儿童出生后的生理与 智力情况是否让父母满意, 会影响到他们以后是否 被虐待。部分受虐儿童有智力和躯体发育迟缓, 或 有出生前后脑损害、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病史, 致使 被父母视为负担, 遭受虐待。一些儿童在气质上属 于养育困难类型, 易激惹、 哭闹无常、 难于安抚和纠
・ 9・
’6+789 8##9 . " :; 98 <; " =% A*+3 B C2-+.5D,B.30.DE 8##9 ,FG, 98 ,HG? "
・ 45 ・
儿童虐待问题不可忽视
!" % % 世界卫生组织 ( &’( ) 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 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 ( )*+,- ./012 ) 是 指父母、 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 和性暴力, 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 甚至导致死 亡, 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 情感需求、 生活监护、 医疗
[ 7] 逆 。
来自百度文库
・ ’・
’6+789 %++" . # :; "% <; # =L -(60 1 7/<64:5,140=45B %++" ,M.A "% ,N.$ #
鉴于儿童虐待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相关领域应 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 !, "]
式, 从根本上消除体罚行为。对父母存在的病态人 格和情绪异常等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 治疗儿童: 尽可能及时处理好危机, 积极治疗 躯体损伤的同时, 采取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治 疗儿童的情绪创伤。目前实施得较多的是个别游戏 疗法、 日间看护、 领养看护、 住院治疗、 团体治疗等。 治疗者求得儿童的信任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创伤后 应激性反应的儿童, 可以通过木偶等象征性游戏的 表演方法, 重复受虐事件促使其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而控制创伤反应。创造温暖的环境以提高儿童的自 尊心, 消除不信任感和过度警觉。在治疗期间, 受虐 儿童一般应继续留在家中, 只有当存在继续受虐的 可能时才暂时寄养于健康家庭而与施虐者隔离。 ’$ 施虐父母的治疗或干预: 一是设立热线电话 或危机护理中心, 尽可能提供 %" ( 内服务; 二是对 父母的长期治疗。后者主要根据父母的情况采取相 应的心理治疗, 如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等。危机 护理中心一般建在社区内, 可雇佣一些社区工作志 愿者, 其职能是临时安置和安抚受虐儿童。 )$ 开展有关儿童虐待的科学研究。特别要关注 高危出生史儿童的家庭养育问题。通过调研收集有 关资料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和经济上损失的估 计, 为制定防止虐待儿童的具体措施与规划提供依 据。制定防止规划时, 应运用积极的社会力量和文 化风俗特点。
[ "@9 ] 征 。
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儿童虐待方式的概括, 亦是一个古老话题。"6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育婴堂 内养育的私生子约 $#7 夭折。作为控制人口的一 种方法, 许多国家甚至接受或默认遗弃先天性残疾 儿童。很难估计特定文化因素导致的对儿童的摧残 究竟有多广泛和严重。8# 世纪 9# 年代起, 西方发 达国家对儿童虐待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 成 千上万的文章和报刊谈到虐待和忽视儿童的问题, 使公众加深了对此的认识。"6:8 年起, 国际上每两 年 召 开 一 届 关 于 虐 待 和 忽 视 儿 童 的 国 际 会 议。 &’( 的新近估计指出, 在世界各地约有 9 ### 万年 龄为 # ; "9 岁的儿童遭受虐待和忽视。"6$" 年国 际儿童福利联合会将以下 9 个方面的问题界定为儿 童虐待类型: !家庭成员忽视或虐待儿童; "有关机 构忽视或虐待儿童; 家庭以外的剥削 ( 童工、 卖淫 # 等) ; $其他方式虐待。其中家庭成员忽视或虐待 儿童又分为躯体虐待、 性虐待、 忽视和心理情感虐 待。目前较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家庭成员虐待儿童。 各国儿童虐待发生率的报道颇不一致。原因之 一是将什么样的行为认定为虐待, 学术界没有达成 一致的看法, 并且对儿童虐待的认定标准也参差不 齐。还因为种族、 文化习俗、 价值观、 社会制度以及 经济状况等原因, 很难获得相对准确的流行病学资 料。更因为家庭内发生的儿童虐待具有隐匿性, 被 掩盖或漏报情况相当普遍。西方国家社区样本研究 显示, 儿童躯体虐待发生率为 $< "7 ; "#< =7 , 性虐 待发生率为 67 ; 8$7 。对成人精神科临床资料的 回 顾 性 研 究 显 示, 躯 体 虐 待 发 生 率 为 "#7 ;
’6+789 !44A . > :; A! <; > =B CD,E F 0./,)’(,F)E*)(G !44A ,H%I A! ,J%" >
・ 7・
缠母亲等, 容易导致父母的厌烦、 排斥和打骂; 多动、 顽皮、 攻击行为等特征的儿童也易遭致父母打骂; 入 睡困难、 睡眠不宁、 遗尿、 抽动、 慢性疾病的儿童亦容 易遭到虐待。反过来, 虐待本身可造成儿童心理和 生理上发育不成熟或发育异常, 进而给抚养造成困 难, 导致受虐继续发生。甚至一些司空见惯的儿童 行为, 如不按时起床、 喂饭困难、 弄脏衣服 ( 特别是 父母的衣服) 、 深夜哭闹也容易遭致父母 ( 或养育 者) 的烦恼和打骂。 !" 其次是家庭因素。不期 ( 非计划内) 怀孕、 家 庭经济困窘、 社会地位低下、 过频的应激事件、 家庭 破裂或夫妻不睦等可成为父母或监护者虐待儿童的 直接原因。许多虐待儿童的父母本身容易冲动, 或 应付生活事件能力有限, 当遭受挫折时易将怨恨转 嫁到孩子身上; 家庭出现危机时 ( 如夫妻吵架、 婆媳 不睦、 失业、 同别人吵架、 与上司矛盾等) , 父母更难 于忍受儿童哭闹或纠缠, 容易对儿童施暴。另外, 多 数施虐父母 ( 或养育者) 本身在儿童期就有被虐待 的经历; 一些施虐父母存在智力偏低, 有酗酒、 吸毒、 人格和情绪异常等精神问题。近年来家庭保姆虐待 儿童事件有上升趋势; 其原因较复杂, 包括不耐烦儿 童哭闹、 报复其父母 ( 因受冤枉、 克扣工资、 强奸) 、 个人素质差等问题。 #" 第三是社会因素。某些落后的文化模式对儿 童虐待有重要影响, 如信仰某些宗教的人拒绝送患 儿就医而导致其死亡或伤残。社会稳定因素, 如战 争、 社会动荡不安等, 儿童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受害 者。在我国, 从古至今都以 “ 不打不成材, 棍棒出孝 子” 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儿童, 因此家长和老师体罚 儿童的现象很常见; 许多家庭片面重视教育, 以剥夺 儿童游戏时间来严厉、 超负荷地训练 ( 如过早上各 种学前班、 课外班) , 造成许多儿童继发情绪和行为 问题。受性别歧视观念的影响, 一些偏僻农村地区 目前仍有丢弃女婴, 虐待女童的现象, 甚至有些家庭 因贫穷而将女婴淹死以减轻生活负担。近年来, 校 园内暴力事件和虐待 ( 欺侮) 同学事件日渐增多, 导 致受虐儿童逃学、 离家出走、 拒绝上学、 报复性凶杀、 自杀等事件频繁发生。 虐待儿童导致的直接伤害主要是躯体和精神心 理两方面。儿童躯体受虐表现取决于受虐的方式, 可出现多部位的皮肤青肿、 紫块和伤痕, 皮肤烧灼 伤, 头皮下血肿, 骨折, 内脏损伤, 营养不良, 脱水, 有 万方数据 的儿童在暴力虐待后死亡。忽视可导致儿童意外伤
[ "] 和教育的忽视 ( 324,2)5 ) 现象 。儿童虐待的类型
99< 67 , 性虐待发生率为 8>< >7 ; =!? #7 。儿童期 遭受虐待者, 成人后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趋势明显 上升。据估计, 美国每年约 89# 万儿童受到虐待, 有 ! ### 名 ( "6$: 年报告只有 " 8## 例) 儿童被虐待致 死, 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89 亿美元。女孩遭 受性虐待的可能性远高于男孩, 大多数报道认为女 性遭受躯体虐待的可能性也比男性高。精神分析学 派则认为, 躯体虐待没有性别差异, 男性在儿童期遭 受躯体虐待少于女性, 是因为他们更不愿意将儿时 的痛苦经历告诉他人。一般而言, 躯体虐待发生较 早, 性虐待相对迟些。但不管哪种虐待先发生, 另一 种虐待随之发生的可能性就提高, 这种情况更容易 发生在女性身上。就家庭内而言, 施虐者大多是男 性家庭成员。=>7 的躯体虐待和 6>7 的性虐待是 由男性造成的; 6!7 以上的躯体虐待及 =#7 左右的 性虐待是由家庭成员造成的 ( 如乱伦) 。以性虐待 为例, 家庭成员施虐者可以是父亲、 继父、 叔伯、 祖 父、 兄弟、 堂兄弟等; 非家庭成员多为家庭的朋友、 邻 里、 教师、 同伴等。相对而言, 家庭外成员施虐于较 大儿童, 且重复发生率低些。家庭内成员施虐则往 往在儿童较小时开始, 且反复发生, 持续时间长, 有 时多达十数年。儿童虐待和忽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 集性, 虐待 儿 童 的 家 族 似 乎 有 一 代 一 代 重 复 的 特
参 考 文 献

#$ 预警诊断: 临床各科室医生应具备相应的诊 断和应激处理知识。凡因躯体损伤而就诊的儿童都 要考虑被虐待的可能, 要仔细了解病史, 做躯体检查 和特殊检查。有下列病史者应高度怀疑受虐待的可 能: 儿童反复受伤史, 受伤后没有就医, 病史前后矛 盾, 父母把受伤归咎为儿童本人或其他人, 就诊时父 母对儿童的伤情漠不关心, 对孩子的伤情解释模糊 不清, 父母本人在儿童期有受虐待史, 儿童报告受虐 待, 病史与检查结果不符, 就诊时儿童表现与场景不 符的恐惧、 焦虑、 表情淡漠、 退缩、 对视回避、 不明原 因的营养不良、 穿着破脏等; 有些父母或监护人就诊 时可能表现焦虑、 神经质或内向木讷。另外, 父母有 精神疾病史或犯罪违法记录, 父母过去被怀疑虐待 孩子, 父母属于缺乏自尊、 孤僻和抑郁型的人, 父母 婚姻不和, 债务和生活压力大, 父母性格容易冲动, 父母对孩子有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 父母认为孩 子经常给他们制造麻烦, 父母不想要孩子等也是重 要的线索。检查患儿时, 有下列损伤则要高度警惕 虐待的存在: 头颅、 耳廓、 脸部、 臂部、 腰部、 会阴部和 大腿内侧的青肿淤血, 皮肤掐挠痕, 皮带抽打痕迹, 新旧疤痕同时并存, 烟蒂烧灼伤, 开水烫伤, 头皮下 血肿, 骨折等。但须排除骨骼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和意外受伤等情况。 %$ 立法: 立法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 我国已颁布 实施 《 未成年人保护法》 。应该动员全社会都来宣 传儿童保护法,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反对体罚和虐 待儿童的行为, 尤其要关注残疾儿童。通过妇联、 工 会、 社区和街道居委会, 咨询、 教育和监督虐待儿童 的行为, 必要时对施虐者予以刑事追究和处罚。 !$ 加大宣传, 提高社会对儿童虐待问题的认识: 多方位开展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 将适宜知识传授 给广大家长和教师, 可起到较有效的预防作用。 "$ 社区干预及家庭危机干预: 对虐待儿童的家 庭进行直接干预和家庭治疗, 缓和家庭矛盾冲突, 增 进亲子之间的正性情感交流, 纠正不正确的教子方
害, 如烫伤、 跌落伤、 触电、 呼吸道异物窒息、 淹溺、 误 服药物、 车祸、 遭歹徒攻击等。 虐待给儿童心理造成的创伤往往是灾难性的。 一两次的虐待即可构成童年期创伤性体验, 印刻在 儿童长时记忆或潜意识中; 有些儿童可出现创伤后 应激 障 碍 ( $%&’’()*+)’,- &’(.&& /,&%(/.(, 0123 ) 。受 虐儿童的近期表现主要是极度自卑、 焦虑、 抑郁, 伴 有恶梦和睡惊、 惊恐发作、 惊跳反应、 警觉性增高, 一 些儿童变得长时间的苦恼和悲伤, 缺乏快乐感, 自尊 降低, 甚至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也可表现对他 人攻击行为、 对动物残忍和虐待、 自虐自残等, 青春 期儿童可诱发歇斯底里发作。长期受虐儿童易出现 否认和麻木为特点的心理状态, 受所谓 “ 心理防御 机制” 作用, 对痛苦的经历守口如瓶或否认、 避而不 谈, 甚至遗忘; 对痛苦的感觉迟钝、 缺少同情感、 情感 体验缺乏、 回避心理上的亲近、 行为上表现淡漠和残 忍。长期的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可以影响儿童的人格 发展, 出现某种特质的 “ 问题人格” , 以负性情绪为 主, 如抑郁、 自我评价低下、 性功能障碍、 反社会人 格、 0123、 边缘性人格等。长期受虐儿童可出现智 力与躯体发育延迟, 语言能力差。有报道, 没有接受 治疗干预的受虐儿童, 约 !45 6 745 发展为较难治 愈的神经行为伤害和人格障碍。 新近研究证明, 由于虐待发生在童年大脑发育 的关键时期, 严重的应激反应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 打下无法消除的烙印。这种虐待, 可诱发分子生物 学效应的级联反应, 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异常发育。 童年受虐最可能的后果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 并且 以左脑半球受累为显。早期遭受虐待儿童的脑电图 ( 889) 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这种异常多发生 在前脑和颞叶部位, 特别是左脑半球。功能磁共振 ( :;<=) 研究发现, 这类儿童到成年期时大脑的海马 出现缩小, 而且杏仁核也缩小。0123 患者的左海马 回比正常对照组小 >!5 , 但右侧海马回同于常人。 边缘性人格和童年受虐的女性, 到成年后其海马较 对照组小 >?5 , 杏仁体小 @5 。通过动物实验探明 了控制恐惧的中枢区域位于大脑前额叶。该区域可 能是通过抑制位于大脑深部的杏仁体而降低恐惧。 在恐惧减弱时, 该区域皮质激活或活动活跃; 如果一 直刺激该区域, 就能够降低恐惧感。研究确实发现, 0123 患者前额叶皮层运动较弱。可见, 虐待可以损 害儿童的大脑发育; 并且一旦受虐, 脑损害将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