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

合集下载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25de0cfb_71b8_4280_99e3_d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_25de0cfb_71b8_4280_99e3_d

2013年第10期61中国发明与专利CHINA INVENTION & PATENT知识产权文化建设Builing of IP Culture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中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中学坚持以“现代科技教育”为切入口,通过科技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2004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以来,吴家山中学学生的发明作品的专利申请量年均达500余件;在国家、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先后有近800余件学生发明作品获奖;500余名学生凭借发明专利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

一、健全组织,构建现代科技教育体系科技教育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基于这个认识,吴家山中学把科技特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科技教育网络。

一是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是创设科技教育教研组,学校挑选了2名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担任科技教育专任教师,并聘请6名动手能力较强的理科老师兼任科技活动辅导教师。

三是制定现代科技教育目标,提出了逐步培养“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参与科技活动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现象提出疑问”、“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等培养目标。

二、学科渗透,促进科技教育课程化发展科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

吴家山中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学校自编的《生活与发明》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并作为学生必修课。

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们注意挖掘学科科技教育内涵,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技技能的培养纳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以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系统的科技教育,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探索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探索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先后 有 2 0多名 学 生参 加 科 协 、教 育部 的机 器
培 养 ,重视 青 少年
科 学素质 的教 育 , ◆

人 竞赛 ,赴 西安 、 昆明等地 参加 国家级 竞赛 ,取得
多 项 奖励 。
通过 科技 课 程 建 设
和开展科普周等活 动,提 高学生的现
三 、加强 科技 辅导 员 队伍建 设
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推 介
科技 教 育是 现
代教 育的重要 内
前 ,我校 已有 4 名教 师 曾赴无 锡 、青 岛、上海等 地 参加 过 此 项 目的 培训 ,在 市科技 馆 的 大 力扶 持 下 , 已面 向我校 高年级 学 生开展 了三批 培 训课 程 ,人数
探索科技教裔课程体系
容 , 多年 来 学校 在
典 型 推介
古老的益 智玩具 ,涉及 数 学 中的几何 学、拓 扑学等 多学科知 识 。对 于 学生打破 思维定 势 ,转
换 思 维模 式 ,开发 想 象力具 有一 定的 帮助 。
2 、科 学技 能训 练课
老师带领 l 名同学,参加 了第四届全国尚德 电 0
力杯青 少年创新 大赛 ,荣 获创 意设 计金 奖 。随后 我校 六年 四班徐 军航 同学 又参加 了在德 国纽伦 堡 举 办的 lN 国际发 明展 ,中 国驻 德 国大使馆 派 E A 出德 文翻译 随行 ,设计制 作 的 《 陵园太 阳能智 能 集水灌溉 照明 系统 获展 会 专 家、评委 的一致 好 》 评 ,并最 终获得 青少年创 意设 计项 目 奖 ,为 国 金
分重视抓 重点项 目,培 育科技 特 色。电脑机 器人
活动就是一项集科争陛、趣味性和体能性于一体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科技活动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科技活动的策略研究

主权 ,实现学 生全 面且有个性 的发展 ,以满足不 同潜质 学生的
发 展需要 。新 的普 通高 中课程 改革 ,调整优化 了课程 结构,增 加 了选 修课 程 ,选修 课程 分 为知识 拓展 、职 业技 能 、兴趣 特 长 、社会实践等 四类 。开展科技活动 既是新时期社会对 学校 教
育 的要 求,更是教育部 门和教育工作者努力 的方 向。
开设科技 教育 的选修课 ,除了 自行 开发还可利用浙江省普通 高 中选修课 网络课程 中心选择精 品课程来开设 ,学校 的每 一位教
造型人 才为根本 目的行 宣传报道科普知识,展 示获 奖作品 、公布科技成果、取得 科技 竞赛成绩等 ,并 宣传发 动和科技课报名等工作 ,使学校科技创新活
动能正 常有序 地开展 。
2 . 开设科技类知识拓展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知 识拓展 类选修课程 包括必修拓展课 程、大学初级课程 、学科发展 前沿课程 、学

建 立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将科技教育 活动纳入 选修 课
程体 系
学校 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和科技教育 的重要 性,设立专
活动等课程 , 旨 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培养 学生的 实践能力、科 学人文 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类活动作为选修课形式出现在 学生 面前 , 学生有 了充分选择的权 利,他们可 以根据 自己的意愿 , 自 主选择这一类


教育 教研
新课 程背景下开展科技活动 的策 略研究
文/ 李荣耿
高中教育 是人 才培养 的重要 阶段 , 以必修 课程 为主 的普通 高中课程 设置 ,无法满 足学生 的 自主 学习和个 性化发展 需要 ,
因此必须进行课程 改革 ,确立 因材 施教的教育理念 , 《 浙江省 深 化普通高 中课程 改革方案 》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 发布的 。该 方 案的实施 ,将深 化普通高 中课程 改革,推进普通 高中多样化 和特 色化发展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 的教育 ,必将会有 力地推 动 育人模式 的转变 ,扩 大学校教育 、教师教学和学 生学 习的 自

让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亮点——浅谈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让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亮点——浅谈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个国家的富强 , 一个民族 的昌盛 , 无不与科 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相关联。随着一年一次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的开展。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认识到 , 科技教育在培养学生 中育人性、 兴趣性、 能力性 、 时 代性等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明显。 学校在教育教学 过程 中, 开展以“ 学科学 . 爱 科学 、 用 科学” 为主要 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 积极创设 动手动脑教育环 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 发展 学生的个性。 不仅对培 养学生们 的动 手意识 、 动手能 力、 创造 能力具有 明显的效果 , 而且对减轻学生过重学 习 负担 ,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科技教育活动 中。 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技 能. 一些知识 . 而是可 以促使 他们树 立人生远大 目标 , 启迪思考 问题的深入 性 , 提高 自己的科技 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 ,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是 少年儿童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基础 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的教育潮 流。 我校历年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近几年来, 学校深入 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和国家教育部 “ 在 中小学加强劳 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造就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的精神, 逐渐形
合 的方式进行的。首先,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领 导小组尽职尽责 , 全体 师生积极活动 , 动力搞好科 技创新教育活动。同时.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 家长委 员会 、 家长座谈会、 家访等对家长进行科技创新教 育。 调动家长 的积极性, 配合学校 的 创造能力 , 训练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 , 使孩子具有 技之长。另外 ,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科教影视、 报刊、 课外读物等 , 接受科技创新教育 。 还组织学生 观看科技创新展览 、 种类科普展 . 进行科学考察, 开 展科技创新教育,学 习各方面 的科技创新教育经 验. 充分利用社会上 和各种有利条件 , 对学生进行 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注意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科技 创新教育的 良 好环境。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及时传达 上级有关科技创新教育的各种文件和教育教学法 规, 利用《 星星火炬黑板报》 、 《 红领 巾广播站》 、 《 宣传 栏》 等宣传利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 介 绍科技创 新教育知识 , 报道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好人好

科技创新助力学校教育改革实践培训课件

科技创新助力学校教育改革实践培训课件

创新课程设计
总结词
创新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详细描述
创新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实践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 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 力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式。
科技创新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 效率。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 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均衡等。
培训目标
掌握科技创新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科技创新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旨在提高学员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
大数据与教育决策
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的教育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
准确性和有效性。
个性化推荐
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个 性化的学习推荐,提高学习效果
和满意度。
监测与评估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校的教育 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改进。
03
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案例
翻转课堂
总结词
个性化学习路径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详细描述
个性化学习路径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 策略,同时还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以 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跨学科学习
总结词
跨学科学习是指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 思维方式整合在一起,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探究跨学科领域 的一种学习方式。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7篇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7篇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7篇篇1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通过本次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背景与目标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的目标是对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工作内容与成果1. 完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学科领域,我们完善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材。

这些课程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技展览、科技讲座等。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科技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

我们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了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这些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很好地满足科技创新教育的需要。

4. 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技创新教育的效果,我们构建了科技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该体系包括课程评价、活动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创新教育的实际成效。

同时,我们也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科技创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当前,科技创新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些地区和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投入较多,而一些地区和学校则相对薄弱。

这导致学生在接受科技创新教育时面临不公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浅析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浅析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7 9 2 0 1 —0 — 1 1 7 — 8 4( 0 8) 2 0 5 0
障。本 文浅析 了教 育创新的涵义 、 内容及 目标 , 并阐述 了为实现培 养创新 型人 才这一 目标 应积极 开展 的创新教 育。
关键词 教 育 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O G4
创新 , 为二十一 世纪 的主题 , 作 已成为 国家 、 民族 进步 的主要 标志和增强国家 、 民族综合 竞争力 的首要 因素 。国家 的创新 能力主 要体现在 理论创 新 、 度创新 、 技创新 、 识创新 和教育 创新等 制 科 知 方面。提 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的源泉是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 的基础是 知识创新 , 知识创 新 的关键 是人才 , 而人 才 的培 养离不开教 育 。因 此, 教育创 新是 国家创 新体 制 叶重 要 的组 成部 分 , 是理论 创新 、 I 它 制度创新 、 科技创 新 、 知识创 新 的前捉 , 它为各 个方 面的创新 工作 提供 知识 基础和人才保 障。 江泽 民同 志在 北京 师 范大 学一 百 周年 校庆 上 的讲话 发表 以 后, 全国掀起 了教育 创新热 。江泽民 同志指 出 : 创新 是一个 民族进 步 的灵 魂 , 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 , 是一 个政党永葆 生机 的源 泉。当今世界 , 综合 国力 的竞 争越来越 表现为经 济实力 、 国防 实力和 民族凝 聚力 的竞争。无论就其 中哪一方面实力 的增强来说 , 教育都具有 基础性 的地 位 , 教育是 知识传播 、 应用 和创 新的主要 基 地, 也是 培养创新精 神和创新人才 的摇篮 , 无论 在培养 高素质 的劳 动者和专 门人才方面 , 还是在提高 创新能力 和提供知识 、 技术创新 成果 以及增强 民族凝 聚力方面 , 都具有独特 的重要意 义。这些论 断 不仅从 民族 、 国家 、 政党 的前途命运 的高度 阐明了创新 的极端重要 性 ,更深刻地指 出了教育创新 的本 质 ,把教育 创新科学 地定位在 “ 培养创新 精神 和创新人 才 、 提高 整个社 会的创新 能力 、 强 民族 增 凝 聚 力 ”方 面 。 教 育 创 新 的 涵 义 1 育创新的涵 义。教 育创新这一 概念 , . 教 在开展创新 教育和教 育教学 的改革中已经引起 了人们 的广泛关注。从 词义上分析 , 教育 创新 就是用 新的思 想 、 的技 术 、 的手段 使教 育得 到发展 , 新 新 相对 于教育改革来 说 , 加强调与 时俱进 的开拓与首创。教育创新是当 更 前我 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 最迫切 的呼声 , 是对 传统教育 反思 的结 果 , 是现代教育进一 步深化的体现 。 2教育创 新的必要性。首先 , . 从社会方面来 看, 教育创新是 我国 社会发展 到今天对教育 提出 的必然 要求 ,因为我们原 有 的和现 存 的教育 中存 在许 多缺 陷 ,并且这些 缺陷 已使 我们 的教 育不能 与整 个社会 的发展 情势相 吻合 ; 其次 , 从人 的全 面发展 角度来 看 , 有 原 的教育在对 人的发展上 因其基 本矛 盾的加剧 导致大量 的异化存 在 且有 向纵深发展 的趋势 , 构成 了对人性 和个性 发展 的威胁 , 背离 了 教育促进人 性构成和人 的全面发展 的宗 旨,因此教育创 新势在 必 行; 最后 , 从教 育 自身 的发展 状 况来看 , 教育 创新是 对我 国教育 现 代化的价值定 向和对世界 教育改革经 验的借 鉴与综合 ,教育创新 是教育功能上 的重新定位 ,其 实质就是 传统教育 与现代 教育 山冲 突走 向整合 的过程和结果 。

科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有哪些成功案例

科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有哪些成功案例

科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有哪些成功案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课程改革作为提升科技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已经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一、美国的 STEM 教育改革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其中 STEM 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将原本分散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进行整合,设计了跨学科的课程内容。

例如,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土地面积和建筑物的比例,还要了解科学原理来设计环保的能源系统,运用工程知识构建建筑结构,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制作模型和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上,强调以项目式学习和问题解决为导向。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际的项目和问题,主动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比如,在“太空探索”的课程中,学生需要组成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在模拟太空环境中运行的小型探测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科研机构的专家则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和研究方法。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芬兰的现象教学芬兰的教育一直以高质量和创新而闻名于世,在科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也有独特的举措。

现象教学是芬兰科技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

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围绕一个具体的现象或主题展开教学。

比如,以“气候变化”为主题,学生将从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这一现象。

他们可能会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实验模拟等方式,深入探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在芬兰的科技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创新教育教学实践(3篇)

创新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创新教育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教育教学的内涵1.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需求,整合学科知识,开发富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

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3. 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学评价要求教师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策略1.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参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实践能力。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6. 强化合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新课改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几点思考作者:刘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7期摘要:2001年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经十余年探索积累,新课改一路走来,所获成效有目共睹。

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创新的全面“渗透”,每个领域、每个人的生产生活及行为方式悄然改变,教育的发展无疑亦要承受科技创新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科技创新新课改应用欠缺紧密结合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方能立足今天,把握明天。

时下,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科技成果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深入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该何去何从?课改该怎样调整?紧跟时代步伐,契合主流精神,转变发展思路,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动态、多元需求,这就是教育谋发展、课改求突破的必然选择。

一、科技创新在教育教学应用上的欠缺(一)科技产品鱼龙混杂,负面影响无处不在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兼并性”“侵占性”,能够迅速、深度“渗入”社会生活。

科技创新成果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飞跃、教学手段的革新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娱乐、日常需求上。

对于后者,若管控缺位或不到位,势必影响孩子身心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对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造成冲击、形成阻碍。

高科技产品方便快捷、新奇独特,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带来“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

QQ、微信、抖音等交际娱乐软件,各种规模不一的网络游戏软件,许多乱七八糟的木马病毒或垃圾程序,甚至一些不堪入目的涉黄涉暴涉诈骗的违法软件,充斥了网络虚拟世界,潜伏在青少年学生身边的危险无处不在。

如果不严加防范、有效甄别,给了“电子垃圾”“科技毒品”可乘之机,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将受到重大安全威胁。

(二)教改课改意识淡薄,科技创新应用不足顺应新时代、紧跟主旋律,这是教改、新课改最突出最明确的要求。

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众多区县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并积极向优质均衡迈进,很多学校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配齐配足了功能室、信息技术设备和专门师资。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发表时间:2018-07-23T16:29:33.6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祁月胜1 杨霄2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中学各学科知识教学都有待创新,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

通过研究调查,各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实现创新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礼县龙林镇初级中学,甘肃陇南 742200;2礼县城关镇南城小学,甘肃陇南 742200)摘要: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中学各学科知识教学都有待创新,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

通过研究调查,各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实现创新教学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鉴于此,本文也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这一主题内容展开浅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中学教育教学创新性展开浅析引言:中学生其实也面对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既源于自身不够努力,同时也是因为受到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模式几乎不具创新性,而这样则很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文针对当前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教学现状进行浅析,在此基础上也会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现状1.1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千百年来,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对于我国教育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冠以“一考定终身”的消极理念更是直接折射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上。

虽然国内教育界和先关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并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但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磨灭的。

当下,我国中考依旧是凭借最终的分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种考查模式的存在无疑使得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

总而言之,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深入影响下,学生依旧是因考试而学习,以致于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2部分中学对于教育教学创新认识不够当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一系列的课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的。

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一、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求。

因此,创新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方面,创新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引入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强调单向传授知识,缺乏对于学生思维启发和才能培养的关注。

而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体验成功与挫折,还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出创新精神。

二、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育实践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情形,课程改革成为了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一个核心理念,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首先,在课程改革中引入了跨学科的内容与资源。

传统的教育常常按科目进行分隔,学生只能对某一领域有所专注。

而现在,随着各种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越来越频繁,跨学科成为了一个重要特点。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应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多个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促使他们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出全面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在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现代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注重文字信息的传达,而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浅析“三进一出”实践教学改革

浅析“三进一出”实践教学改革

浅析“三进一出”实践教学改革摘要: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兼具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缺少配套的激励机制及教学研究的严重脱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积极开展“三进一出”的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三进一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高等学校在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同时需推动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潜力、有作为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不浓,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还没有从中学时代的“被动”型学习上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主动”型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才是重中之重,这才是提高综合排名、获得奖学金以及日后保送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唯一途径。

1.2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不够,普及率不高通过调查发现,经常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不到3%,这些学生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足够的兴趣,而且也在实践创新中尝到了甜头。

尽管这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冷静地看,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究其原因,多数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想参加,因缺乏正确的引导,无从下手。

1.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到位传统教学理念上,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补充。

因此实践教学被普遍弱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整套教学策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背后的原因是,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基础教育阶段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国家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的期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学科改革和课程革新为主要内容。

然而,这些改革的实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改革效果缺乏新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设计。

直到1990年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课程改革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阶段。

研究者不再仅仅关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开始从教育的本质和发展出发,探讨课程改革的目的、原则、方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是学科交叉和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课程改革的目标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递转变为全面发展和人格教育的培养。

全社会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提出高度期待,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和挑战。

比如,在落实课程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地区差异、教师素质、教育资源等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不断丰富,而课程教学现代化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课程改革将会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普及,已经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空间。

未来的课程改革将会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推进课程教学方式的信息化、个性化和智慧化。

二是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大类课程的转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初中、高中课程的大类课程构建,未来将会进一步推动小学课程大类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开始强调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而非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这一领域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技能建设,也对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予以探讨,旨在揭示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未来的发展走向。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各国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许多学校开始将科技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小学的科技教育覆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基础的计算机科学知识、编程技能、机器人技术、科学实验等。

这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政策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科技教育的推广。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校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

这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师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中。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

许多教师在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限,导致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另一方面,教学设施和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与乡村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部分学生无法平等享受到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

此外,部分学校仍将传统学科教学作为重点,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实及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准确要求,中小学科技教育正在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课程设置将趋向灵活与多样化。

未来的科技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不同学科交叉的探究将成为一种新趋势,促使学生在多元领域中进行思维碰撞与创新。

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全面提升。

浅谈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已经全面革新,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摒弃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培养,科技创新思维是小学诸多思考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围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科技创新思维;培养措施;重要性分析一、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并且也是接收各种信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的日常教学课程中,传统的教学科目能够锻炼学生一定的基础能力,在众多科目中,科学实验课程是基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小学教师需要结合科学实验课程的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来启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以此来达到学生启蒙教育的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因此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而言十分重要,在当下,我国科技人才外流较为严重,一方面是由于专注于科学技术的专项学习型人才较为稀缺,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外拥有更为成熟的科技发展环境以及更为优厚的科技创新待遇。

基于这种现状,国内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需要从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也就是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入门引领,并促使学生能够在科学技术的创新领域长效发展,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想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督导,首先需要从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入手,小学生对于一些新鲜的外来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且拥有极其旺盛的经历,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较为容易入手的。

同时,小学生通过接触科学、了解最新科学前沿知识,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科技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长效发展,即使学生在社会中没有从事科技研发相关职业,也会拥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思维,这对于提升我国全体国民素质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演讲稿

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演讲稿

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的科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
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将实践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科学教育注重教师的讲解,而忽视了学
生的参与。

我们应该倡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讨论、合作和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科学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
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够适应时
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浅析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更是承载着培养人才的使命。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下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需求。

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引导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浅析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措施。

一、以生为本视角的重要性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符合其成长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措施1.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视角下,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趣和亲近。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固定,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视角下,需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注重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

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作者:谢伟琦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1期2007年,湖南省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步伐,努力开发校本新课程,不断发掘新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构建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

一、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校本新课程首先必须要遵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要从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出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方面提出了如下基本思路:(1)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主要以科技创新案例教学、科技竞赛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并且形成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教学资源。

2007年,湖南省科协决定在我校建立“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并建议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于是,我校萌发了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创意。

我们认为该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补充与完善,是富有校本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

进入学校教学课堂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中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认真考虑其认知结构的特殊性。

该课程的开发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并协调好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使之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2)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

构建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点:其一,该课程是以科技创新知识传授、科技创新活动体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综合主题的校本课程,其课程目的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内容是贴近社会生活。

其二,该课程注意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双重价值导向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课程。

科技教育实践与创新

科技教育实践与创新

科技教育实践与创新概述:科技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技教育的实践和创新。

一、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使学生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科技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传统课堂很难跟上科技的发展。

二、科技教育的意义科技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此外,科技教育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尤为重要。

三、科技教育的实践形式科技教育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程设置、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和社区参与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经验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创新教育的策略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尝试新的想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区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五、科技教育的挑战科技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师资培养、资源支持和课程改革等。

许多教师缺乏科技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进行继续教育。

同时,学校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以满足科技教育的需求。

六、科技教育的成功案例虽然面临挑战,但科技教育的实践和创新在许多学校中取得了成功。

比如,某中学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创新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这样的活动不仅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科技教育与职业发展科技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是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科技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八、科技教育的社会影响科技教育的推广不仅对个体学生有益,还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科技教育能够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科技教育也能够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

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

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主题词:科技意识创新教育科学素养科技兴趣思维能力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姓名:池晶晶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邮编:100043电话:68861032转403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

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

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主题词:科技教育综合实验能力机器人活动正文:中共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我党今后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飞跃式行动,我感慨很深,认为这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里,拥有了科学技术就等于拥有了经济的大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这句预言能实现的话,那么我国科学技术将要有飞越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首要前提,而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将更是这一前提之根本。

在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教育中,其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基本上禁锢,更谈不上什么“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正如布鲁姆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一些教育工作者在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靠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学生死记在脑海中就行了,并不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教育”在我国一些学校已进行了多年的实验,为开发学生创造力作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这种科技教学实验活动多侧重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创造思维训练等方面,如何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点,在常规课堂教学里始终贯穿“创造”的思想,结合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这种教育,去“首创前所未有”的“产品”——这些,却是“创造教育”始终没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发展性,既要从科技教育对人的健康和谐发展出发,从科技教育本身发展趋势出发,结合考虑所选择的内容。

其次考虑适应性,既要符合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要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由于教育工作对科技教育的目标及科学素质内涵的理解正趋于全面和完整。

因而,科技教育内容也随之不断地拓宽和丰富。

我认为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科技意识教育、科技兴趣培养、科技知识教育、科技技能培养、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培养1、进行科技意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中国青年报》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北京中学生半数以上愿意成为科学家。

这项题为“北京市中学生科技意识调查”抽查了北京市 6 个城区12 所学校,对这些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调查中,当被问知是否愿意成为一名科学家时,有50.7%的学生回答愿意,有32.8%的学生拿不定主意。

愿意成为科学家的中学生中愿意成为医学家的比例最高,达到16.5%;其次是计算机、物理、天文、生物、数学、建筑、化学、环境科学、地质等领域的专家。

调查显示,使得中学生愿意成为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65.3%;出于“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大”的考虑的,占48.2%。

请注意:有65.3%的中学生由于“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愿意成为科学家,这其实是一笔有待开拓的巨大宝藏。

高尔基讲过:“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世界上许多伟人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无不源自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萌生的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在科技教育中科学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竞争意识、科学参与意识、科学实践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

(1)科学竞争意识。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决定国家国力的强弱,同样,个体的科学素质水平也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科技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懂得个体要在现代化社会中协调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

(2)科学参与意识:科技教育重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科学素质。

(3)科学实践意识。

使学生懂得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科技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认识到科学技术之所以能体现其价值,是因为它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也指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而人的科技水平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4)科学创新意识。

应当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最终靠得是科技的创新。

因此,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科学意识教育的最高目标。

科学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科学教育,关心科学教育的心理倾向。

通过科技教育驱动学生对科技的倾向性,是诱发学生科技兴趣不容忽视的条件。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向着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层次发展;中小学科技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参与意识,改变了传统教育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中小学科技教育注意营造学生自由开展活动的环境,学生的个性可以在科技教育中充分施展,在这样的时空中进行教育,有利于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产生一种满足感。

这些都是科学兴趣培养非常有利的因素。

2、加强科学知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科学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客观真理性和逻辑系统性的特征,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了现代科技教育的一个基本要素。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师领导学生简化地展开、再现、重演科学知识中隐含着的原始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

原则上讲,知识的程度或水平越高,内涵越丰富,人们学得越多而且好,就意味着在一种高起点上获得丰富的认识,就发展得越好,素质越高;反之,知识粗浅、贫乏,就意味着认识起点低,就限制了认识、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科学技能和其它技能一样,含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

一般包括: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理论的理解(理解能力);把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运用能力);运用科学检索过程的能力(检索能力);对科学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总的了解(把握能力);具有对科学积极的态度和兴趣(非智力因素)。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们通过思考和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加强联系,使其形成一定的动力定性,从而形成技能。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演绎、归纳、假设、抽象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和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技能。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和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更普遍的适用性。

这是因为:第一,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与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

第二,科学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知识价值。

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第三,科学方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华。

目前中学培养学生能力一般都是在学科教学内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进行学科领域之间的比较。

而实际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难以解决。

另外,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实践活动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仅靠渗透式教学是不够的。

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才能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突破目前学生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应改善实践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探索适合于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且依靠适合的教学平台。

学生学习的程度需要及时的反馈,尽量避免技术难度的干扰,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困扰。

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并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使他们能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为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的培养作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创新教育案例全书》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创新学生培养全书》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创新教育全书》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创新教育方法艺术全书》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