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选修课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及主要物理学史梳理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及主要物理学史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469823915f804d2b16c195.png)
选修3-1基本公式及物理学史宝典第一章 静电场1、 元电荷的数值:e =2、 库仑定律公式: ,k= —静电力常量。
3、电场强度定义式 ,单位: ,q 为 电荷(场源,检验?) E 与F 、q 关, E 为 量(矢、标),方向规定为 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Q 为 电荷(场源,检验?)5、匀强电场场强公式: ,d 为6、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 ,电荷所受电场力取决于电荷量和该点场强 (矢量,正电荷受力方向与场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场的方向相反)7、场中某点的电势 ,单位 (φ只取决于场,与E p 、q 无关) , φ为 量(矢、标)正负表 ;有相对性,与零势点选取 关,8.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的电势能取决于电荷的电荷量和电场中该点的电势) E p 为 量(矢、标)正负表 ;有相对性,与零势点选取 关,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W AB = =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10、AB 两点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U AB 取决于场,与W 和q 无关,也与零势点无关,。
) 可得电场力所做的功 (取决于移送的电荷量和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路径无关) eV 是 单位,指1个电子经1V 电压加速后增加的动能,1eV = J 12、电势差与电势 (U 为标量,正负不表大小....,U AB 为正则φA φB ) 13、电容的定义式: ,单位及换算关系: (C 取决于电容器自身性质,与Q 、U 无关) 14、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S 为 ,d 为 ,r ε为 ) 第二章 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的定义: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2、电阻的定义式: 电阻的决定式(电阻定律): ρ为 ,单位: ,ρ取决于 和3、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rR E+(适 ) E =U +Ir (适用于 )5、路端电压: U = 输出功率: P 出= IU =IE -I 2r (纯电阻电路中P 出= I 2R )电源内部消耗的热功率:P 内= 电源效率:η=P P 出总= (纯电阻电路中η=rR R +)6.电功: 电热: 电功率 : 热功率:纯电阻电路: W=IUt=I Rt U R t 22= P=IU=I R U R22=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2Rt P=IU > I 2R I<U/R 第三章磁场1、磁感应强度定义式 ,适用条件: 单位: Φ为 量(矢、标)磁场方向: , , , 。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6a3d5c02d276a201292e33.png)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学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学科,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辨证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方法论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概括和探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基本规律。
作为人类对物理世界客观规律认识的结果,物理学有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熟悉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都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演变的曲折历程。
课程教学目标2:通过了解人类对物理学认识的历史过程和曲折经历培养学生学习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于科学创新的品质。
课程教学目标3:熟悉并且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理论的深刻理解。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1)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的进展,了解许多重大发现中物理学家的探索历程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先修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理学知识的积累的规律以及特点、从地心说到太阳中心说的演变、惯性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论争、光速的测定、电磁感应现象、经典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固有局限性、经典物理学的两朵乌云、光的波粒二象性、现代物理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物质本原思想的理解、古希腊物质本原思想的理解、三大守恒定律的确立的过程、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楞次定律、相对论和量子论、大爆炸模型、宇宙的演化。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ea4eae61168884868762d675.png)
新课标高考高中选修部分物理学史选修部分:(选修3-1、3-2、3-4、3-5)一、电磁学:(选修3-1、3-2)15、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6、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7、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8、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9、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20、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2、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3、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4、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5、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6、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物理学史(高三复习资料)
![物理学史(高三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3acaa34b35eefdc9d33374.png)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常识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物理学五大板块:1.力学(必修1、必修2、)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3.热学(选修3-3)4.光学(选修3-4)5.原子、核物理(选修3-5)三、自然科学三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其中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除此之外还存在电荷守恒)四、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1、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P27)2、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胡克定律(F=-kx)。
(P50)3、牛顿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三条规律:(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这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P77)(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P89)(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叫做【平衡力】。
)(P69)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开普勒三定律:(P47)(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T2/a3=c)。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作出了结论: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F引=G·(m1m2)/r2)。
物理选修二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选修二物理学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9614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a.png)
物理选修二物理学史总结人类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物理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那个时候,一些哲学家开始思考自然界中的现象,并试图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释这些现象。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论,称为“理念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理念构成的。
亚里士多德则对物理学做出了更具体的贡献,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运动和力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欧洲一直流传到中世纪。
在中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神学的限制。
然而,在伊斯兰世界,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物理学,并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他们进行了许多实验,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欧洲的启蒙时代得到了发展。
在启蒙时代,物理学研究开始兴起。
伽利略·伽利莱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进行了许多实验,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重要理论。
他的观点被后来的科学家接受,并为牛顿的力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是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展了经典力学。
他的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物理学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物理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们对于力、能量、电磁学等方面的理解不断深化。
19世纪的物理学史上,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经典力学的统一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理论为现代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提供了启示。
20世纪是物理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之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于物理学本质的重新思考。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量子力学则探索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涉及到了许多领域,例如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人类对于宇宙的起源、黑洞、基本粒子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推动着物理学的发展。
总结来说,物理学史见证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不断探索和理解。
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到现代的科学家,每一个时代都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一选修二物理历史知识点
![高一选修二物理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0594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2.png)
高一选修二物理历史知识点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物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物质、能量和力学行为的学科,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然而,这些概念和理论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们都是在数百年的实践和研究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物理历史知识点,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
牛顿力学的核心概念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外力作用于它。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继续其原来的运动状态的趋向性。
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它规定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三大定律成为了牛顿力学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除了牛顿力学,电磁学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电磁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其中一个里程碑是奥斯特发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根据他的实验观察,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个围绕导线的磁场。
这一发现为电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突破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提出。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方程,它包括四条方程: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安普尔迪放射定理。
这些方程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并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和电磁波理论的发展。
在物理学的历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的是热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热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煤炭和水蒸气成为了主要的能源和动力来源。
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量。
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
卡诺发现,热机的效率受到工作物质温度的限制,这为后来的热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课件)高中物理学史选讲专题(共35张PPT)
![(课件)高中物理学史选讲专题(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cfbf5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f.png)
•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 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 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 真正开端。”
• 牛顿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人”。
2、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 在伽利略理想实验和迪卡尔的补充等工作 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 应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的牛顿第二定律是力 的瞬时作用规律。表达式是F=ma,同时规 定了力的单位。
• 牛顿第三定律阐明了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 系。
3、万有引力定律
• 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胡克等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牛顿用数学方法(自创的 微积分)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 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 中。
• 引力常量G是1798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 验测量出来的。卡文迪许由此被称为第一 个测量地球质量的人。该实验也被评为十 大经典实验之一。
的电磁辐射。
•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 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 镭(Ra)。
3、电子的发现
• 1897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 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 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原子有 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 早在1858年,德国普吕克尔首次观察到阴 极射线,1876年,德国戈德斯坦命名了阴 极射线。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 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 辐射(如赫兹);另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 线是带电微粒(如汤姆生)。
高中物理学史(必修1-2 选修3-1 3-2)
![高中物理学史(必修1-2 选修3-1 3-2)](https://img.taocdn.com/s3/m/efe5ab4ce45c3b3567ec8b95.png)
高中物理学史范围:必修1-2选修3-13-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包含了以下几点:对现象的一般观、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G的数值。
1846年9月23日晚,德国的伽勒在勒威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这颗行星,人们称其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也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油滴实验)。
库仑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库仑扭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已有关于磁石的记载和描述,而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描述的“司南”,是人们公认的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
1731年,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它的一箱刀叉竟然有了磁性。
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缝衣针磁化。
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奥斯特偶然地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同年7月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新课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新课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71e31854f242336c1eb95ef7.png)
新课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一、力学1、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3、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开普勒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5、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利用了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和开普勒三大定律6、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通过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的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7、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因此是不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二、热学1、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热学、电磁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三、电磁学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场的概念;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流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规律2、库仑通过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库仑定律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四、选修3-41、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4、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选修物理学史
![选修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6c34788b5ef7ba0d4b733b0e.png)
选修物理学史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2、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
4、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5、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6、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9、阴极射线——普吕克尔发现,戈德斯坦命名。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高中物理选修及物理学史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选修及物理学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9fc5fad15abe23482f4d44.png)
高中物理选修及物理学史知识点整理Σ(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
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⑴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⑵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⑶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
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⑷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⑸角频率ω: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
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
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T?⑹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⑴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9b61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b.png)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指出,一个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摩擦力,就会保持这个速度运动;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5e891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d.png)
《物理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学史●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大体了解物理学辩证发展的历史,着重学习和研究物理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杰出物理学家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使他们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激励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开发他们科学创新的潜能,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
●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用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篇、古代物理学知识概论一、中国古代物理世界图景和经验物理学知识1.中国古代物理世界图景2.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3.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4.中国古代的热学知识5.中国古代的电学和磁学知识6.中国古代的光学知识二、古代西方和阿拉伯的物理世界图景和经验物理学知识1.古希腊的物理世界图景2.古希腊的物理学知识3.中世纪阿拉伯和欧洲的物理学知识第二篇近代物理学史一、经典物理学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技术进步与思想解放2.天文学的突破与科学革命的兴起3.新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的成熟和科学社团的出现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2.笛卡儿和惠更斯对经典力学的贡献3.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4.牛顿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5.牛顿后力学的发展6.声学的发展三、经典电磁学的建立1.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2.库仑定律的发现3.稳恒电流的获得与研究4.电磁联系的发现5.电磁感应的发现与电磁力线的提出6.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四、光学的新发展1.十七世纪光学的进展2.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3.光的波动说的复兴和发展4.光速与“以太漂移”的测定5.辐射和光谱的研究五、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1.热机的发明和热现象的研究2.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确立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与低温物理学的发展5.分子运动论的建立与发展6.统计力学的建立六、经典物理学史结语●课程考试与评估:读书笔记或课程论文。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c687e89ba0116c175f0e4876.png)
高中物理学史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 )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F=k x);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从物理学思想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物理学是一门注重科学实验,并且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理性和实验的相结合是物理学最大的特点。
通过学习及课外了解,我已知的物理学发展有以下时期: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在思想方法上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表面观察和记载,直觉的猜测,以及形式逻辑的演绎,让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但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由于物理学思想方法论体系的不成熟,只依赖于表面的观察和直觉的猜测,没有完整的思维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都是错误的。
物理学发展缓慢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时期的统治者是欧洲教皇,欧洲教皇担心新的思想会威胁到其统治权,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有极端思想的出现,当然他们也不允许物理学科上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观念,如伽利略遭到的迫害。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
也就是近代物理学时期,时间为16世纪中叶-19世纪末。
1
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天文学的研究,建立了天体运动的模型,并写出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16世纪初开普勒运用比较的方法将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相比较,宣传了哥白尼的学说,并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础];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深入人心,并且建立了“斜面”模型,而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始。
”
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敢于探究,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但从中世纪以来,教会的专制统治一直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
(三)、现代物理学时期
现代物理学时期,19世纪末——现在,在这个时期内,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论对我们物理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爱因斯坦抛弃了传统观念,经过一步步的猜想,创造性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曾经写道:“诸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明地球相对于…光媒质‟的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大胆的猜测,严谨的推测,而为我们永久的解决了光路不变的难题。
相对论的建立,为我们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自此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努力,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兴起,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假设,标志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并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的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了玻尔模型,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像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等,运用猜想、假设、模型的物理思想方法论,导致了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使物理学前进了一大步。
可以说,自由的思想引导着科学的发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所有物理学家都遵循的定理。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成熟,的发展史,物理学的每一次大的飞跃,都离不开物理思想方法论的巨大推动作用,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对天体运行的建模,伽利略提出的理想斜面上得运动是对运动过程上得建模,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对原子结构的建模,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等,诸如此类的伟大思想方法论都推动了物理学的巨大进步,让人类的文明从一个较低层次逐步向较高的层次发展,也是由于思想方法论的正确引导,而使诸多的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系列光辉的篇章。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思想方法论的支撑,物理学尤其需要,因为物理学思想方法论最全的学科,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思想方法论作支撑,物理学这间大房子将会变成一堆砖头。
2、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才,如麦克斯韦等等。
但天才也需要培植的土壤。
死气沉沉的高压统治是不可能让天才自由发挥的。
许多物理学家因为不满教会的统治或者有新的思想观念而遭到迫害,布鲁诺就是其中一位,所以经典物理学中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物理科学的发展;而现代物理学中,因为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接受崭新的时空观,所以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后相当一段时间受到冷落,当时还甚至掀起了一场荒谬的“保卫以太”的运动。
当然,通过学习物理学史,我还学习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启示
要刻苦钻研,勤奋思考,勤于实践才能获取更多的基础知识,逐步培养类比概括、归纳和总结各种问题的能力。
要掌握新思想,并对新事物加以利用。
要敢于接受挑战,抓住机遇,奋力拼搏。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往往是最重要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我们往往忽略了后面那句话。
但那往往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