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七章 资源权

合集下载

《环境资源保护法》习题集

《环境资源保护法》习题集

《环境资源保护法》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环境?环境资源保护法与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有何关系?2. 当今世界存在的两类环境问题是什么?3. 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 环境保护有哪些基本手段?为什么说环境资源保护法是环境保护中较有效的手段?5. 什么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哪些?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研究状况如何? 第二章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的概述1.什么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它与经济法、劳动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有何区别?2.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其“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利弊是什么?3.什么是环境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域外效力”有何意义?对人的适用范围应遵循哪种原则为好?4.为什么说环境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何意义?5.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体系的现状如何?试论述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完善。

6. 环境资源保护法体系与环境资源保护法学体系的关系如何?弄清其关系有何意义?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什么是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特点?你认为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并简述其理由。

2.什么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为什么要实现这项原则?它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3.什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有何意义?4.什么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有何意义?第四章环境资源法基本法律制度1.什么是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它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何关系?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何意义?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程序?3.什么是“三同时”制度?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何关系?4.什么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排污收费制度有哪些特点?谈谈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

5.什么是许可证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有何作用?第五章环境民事法律责任1.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

2.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它与一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何区别?3.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4.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公害民事赔偿责任中实行该项原则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5.什么是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有何意义?6.公害民事赔偿纠纷中的行政调解是什么?有何意义?行政调解的处理程序应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第六章环境刑事责任1.什么是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有何区别?2.什么是犯罪构成?有何意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是什么?3.污染环境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是什么?并简述其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时间:2014-04-24 生效时间:2015-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定义改动不大, 只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

A:湿地B:溶洞C:沙漠D:雅丹地貌答案:A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按照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对环境进行分类的。

A:错B:对答案:B3.我国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属于自然资源破坏问题。

A:对B:错答案:B4.以下关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的说法, 错误的是:A:两者密切联系, 具有复合效应B: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有时不可逆转C:两者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D:噪声不属于环境污染答案:D5.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只针对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过去规定的保护人体健康改为了保障()。

A:人民健康B:大众健康C:公民健康D:公众健康答案:D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目的予以规定。

A:对答案:A3.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D: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答案:D4.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A:对B:错答案:A2018年3月, 国务院机构改革, 分别组建()和()。

A:资源保护部B:生态环境部C:生态保护部D:自然资源部答案:BD第二章测试1.耳熟能详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在我国最早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

A:错B:对答案:B2.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A:错B:对答案:B3.当下, ( )的原则已经成为各国环境法共同的原则。

A:预防为主B:共同协作C:先污染, 后治理D:高新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答案:A4.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和保护公众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六章 环境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六章  环境权

20世纪80年代 《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法律原则》
二、环境权的概念
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 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所承担的基本义务,即 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合理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 合理保护环境的义务。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法律权利 环境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是人的“应有权利”、 “与生俱来的权利”,是指人按其本质和生存需要所 应 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作为一种环境法律权利,环境权是指基本环境法 律权利,即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合理享用适宜环境的 权利。
2.环境权主体和客体的广泛性 环境权的主体是指:环境法律规定的权利享有者 和义务承担者。 其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国家乃至 全人类,它既是一项个人权利,也是一项集体权利。 同时,环境权还是一项代际权利,其主体包括当 代人和后代人,地球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属于我 们的后代,环境权应由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享有。 环境权的客体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 务所指向的对象。环境权的客体包括人类环境整体。
(四)环境权是一种与多种基本人权或社会经济性法 律权利有关联的新型法律权利
第二节 环境权的类型
一、个人环境权
个人环境权即自然人的环境权,是指自然人享有 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
在各种环境权中,个人环境权是最基础的环境 权,它不仅是单位环境权、国家环境权和人类环境权 的基础,而且是实现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 生存权、生命健康权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其他基本权 利的必需条件。
《1995年芬兰宪法》第14条规定:“人人都负有 对大自然及其生态多样性、环境和我们的文化遗产的 责任。公共当局应当努力保障每一个人的良好环境 权,以及每一个人影响与生活环境有关的决策的机 会。”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环境1、概念:(法律上的定义)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太阳及其光和热不属于)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要素: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形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法采、最常见)2、按环境功能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宪法)三、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2、环境的两种能力:为了维持人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四、(了解)某些自然物在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自然客体,但当它脱离自然界失去环境要素的功能时,就不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客体。

例如:马戏团里的驯兽,人工饲养的各种动物,人工种植的庄稼、果树等等,它们不再被看作环境要素,而视为一种财产,成为民法所有权保护的客体。

五、区别:土地、森林、草原、渔业、水、矿产,野生动物,几种资源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

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组成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体,并且沿着一定的途径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1/10定律:低位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要消耗一部分,而剩余的能量又只有1/10被上一级所利用。

B、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七、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024年4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28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28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一规定包含的内涵是A.将资源作为财产保护B.维持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C.生态学的“以时禁发”D.生产与保护、开发与抚育2.首次明确提出“请求将全人类健康和福祉不受灾难侵害的环境享受权利,以及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中包括自然美在内的自然资源享受权利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种,并将该原则在法的体系中予以确立”的环境权主张的是A.《东京决议》B.《海牙公约》C.《蒙特利尔条约》D.《联合国宪章》3.关于环境公益诉讼错误的是A.检察机关能够提起环境诉讼B.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民诉讼C.只适用于民事诉讼D.《民事诉讼法》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4.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之一的综合性表述正确的是A.政策与法律的融合B.自然与社会的融合C.公法与私法的融合D.立法与司法的融合5.最有效、操作性最强的环境预防措施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清洁生产制度C.循环经济制度D.三同时制度6.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标准主要包括A.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环境基础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7.关于强制性环境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A.强制性环境标准虽属于技术性规范,从法的角度来看其规范性是确定的B.各国制定、适用和解释环境标准的权力一般均由立法机关享有C.对强制性环境标准的司法审查应该尊重专业判断D.强制性环境标准只需经过立法确认即可以具有相应的法的拘束力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超标排污的,按照应缴纳排污费数额A.1倍以上3倍以下处以罚款B.1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C.2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D.3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9.对环境污染实行的限期治理制度最早见诸于1979年的A.《环境保护法(试行)》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10.我国第一部以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是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D.《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1.根据海洋污染防治法相关立法规定,符合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情形是指A.违反规定设置入海排污口的B.违反规定不按照指定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的C.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进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D.未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拆除海洋工程环保设施的1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当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以前的法定期限之内,向工程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提出申报,该期限是指A.7日B.10日C.15日D.30日13.不属于《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对生产经营者实施清洁生产要求的是A.指导性B.自愿性C.强制性D.规范性14.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规定,海滨风景旅游区属于A.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B.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C.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D.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1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A.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70%以上B.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75%以上C.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80%以上D.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85%以上16.根据《森林法》的规定,森林可以划分的类别数量是A.四B.五C.六D.七17.针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违法行为者适用频率最高的法律责任形式是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1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中最常用的处罚方式是A.警告B.罚款C.责令停产整顿D.没收违法所得19.当前我国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属于A.刑法典模式B.附属刑法模式C.特别刑法模式D.混合型立法模式20.第一个旨在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条约是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C.《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D.《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3.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4.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5.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6. 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8.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

9.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10.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11.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12.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13. 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14.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5.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6.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7.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8.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9.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2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资源保护大纲》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首先提 出了“预期环境政策”。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内涵
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 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 题的产生或扩大,或把不可能避免的环境污染和 环境破坏控制在许可的限度之内。
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中的“预防与治理” 的关系,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恢复被破坏 的环境。
同日,锦江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分别作
为青白江区环保局分管环境监测、环境监理、污染管理的副局长、环境
监测站站长和环境监理所所长,违反相关的职责规定,在工作中严重不
负责任,未能及时有效地预防、阻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致使公
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据此,法院一审 分别判处:宋世英有期徒刑2年6个月;张明有期徒刑2年6个月;张山有 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会议审议通过的《规划》在国家层面将 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 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 开发原则。
第三节 预防为主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形成 是对危害作充分的预测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危害
的发生或将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起草的《世界自然
二、环境民主原则的内涵
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应该主要受行使管理权 力的管理阶层和获得公共利益的公众的影响;公 众和国家权力机关应当联合起来共同作出那些影 响环境质量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公众应该和政府 部门一起参加鉴定那些规定公共环境的目标和价 值的过程;公众应对已经形成并正在处理当代环 境资源危机的国家行政管理作出合乎需要的选择; 公众在鉴定和争取公共环境利益方面应该有平等 的自由和影响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解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解析

《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与到国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环境法的特点。

5、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B)A..1945年联合国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年内罗毕峰会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2.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A)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3.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B)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4.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5.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D)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6.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A)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生态系统的组成: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

生产者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的大小,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消费者。

是指所有的动物。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也包括一些腐生性动物,如白蚁、蚯蚓等。

无生命物质。

包括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自然因素,如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7.环境科学主要研究(B)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8.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B)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9.以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 B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 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的( D )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3.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 C )A.1954年宪法B.1972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4.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 )A.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5.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 B)A.半小时内B.1小时内C.2小时内D.3小时内6.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 B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7.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 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9.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 D )A.范围广泛性B.科学不确定性C.事后反应性D.手段多样性10.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必须经(B)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国务院备案 D.国务院批准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_真题无答案-交互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_真题无答案-交互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总分9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6月由国务院发布的______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国土空间”的概念。

• A.《全国环境区域规划》• B.《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C.《国家环境规划方案》• D.《国家区域功能规划方案》SSS_SIMPLE_SINA B C D2.被称为环境保护耳目的是______•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执法• D.环境监测SSS_SIMPLE_SINA B C D3.下列关于公众环境权益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公众环境权益是公民基本权利中与享受优美环境相关的、非独占性的权利和利益的集合• B.公众环境权益是公民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享有的不受他人干扰和侵害的权利与利益• C.任何改变环境状况的行为都可能侵害公众的环境权益• D.公众在私权意义上适用环境权益的前提是妨害或侵害的实际发生SSS_SIMPLE_SINA B C D4.以排放为特征的开发利用行为是______• A.环境容量利用行为• B.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C.环境容量利用行为或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D.环境容量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SSS_SIMPLE_SINA B C D5.有关人民政府在审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将作为决策的重要根据。

• A.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B.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C.“三同时”制度• D.清洁生产制度SSS_SIMPLE_SINA B C D6.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一般属于______• A.强制性环境标准• B.推荐性环境标准• C.强制性环境标准或推荐性环境标准• D.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SSS_SIMPLE_SINA B C D7.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______• A.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D.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SSS_SIMPLE_SINA B C D8.下列各项中,属于2012年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类区的是______• A.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 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C.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D.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A B C D9.对于城镇污水的排污单位,应当______• A.可以只缴纳污水处理费• B.可以不缴纳任何费用• C.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D.既应缴纳污水处理费,又要缴纳排污费SSS_SIMPLE_SINA B C D10.下列关于其他能量污染中的振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振动具有客观性质• B.对心理和感觉上造成影响• C.局部多发且不发生二次污染• D.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振动控制法律SSS_SIMPLE_SINA B C D11.下列关于我国的猎捕许可及禁限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 A.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B.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C.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D.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只要在法定范围内进行,就无需获得许可SSS_SIMPLE_SINA B C D12.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B.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活动• C.可以进入从事参观考察、旅游活动• D.可以进入从事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活动A B C D13.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______• A.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 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C.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D.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SSS_SIMPLE_SINA B C D14.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______管理,凡从事______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等活动的,都必须登记取得探矿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也称为“生境”。

2、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人工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环境,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4、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

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

5、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6、生态系统,是反映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每一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都有各自的循环途径和特点,构成一个复杂的循环体系。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 简介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 简介
在为牲畜和鸟类提供挡风遮雨的地方和筑巢栖息的场 所、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
与此同时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2500美元左右。
上述各项数字相加总计价值19.625万美元。至于大树每 年开花结果、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活到100年甚至更 长时间所产生的价值还没有计算进去。
2009
三、环境问题的解决
❖ 环境法的特点 ❖ 第二节 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 ❖ 第三章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四章 环境法的体系 ❖ 第五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第六章 环境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 第七章 环境法律责任
2009
开设环境法学课程的目的
❖ 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各类法 律规范,培养运用环境法律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纠纷的 能力。
1、市场失灵 2、政策失误 3、科学不确定性 4、国际贸易
2009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
❖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是: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 环境问题的成因: 首先,机器的使用虽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加快了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以及增强了人类对环 境的改变和控制能力。 其次,世界人口呈高度增长趋势,给环境带来极 大的压力。 再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但是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的 隐患。
❖ 完善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学科体系。 ❖ 强化环境法制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第一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 一、环境的概念
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中心存在物的存在的总和,即围绕 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人类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 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即环境科学上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土地资源权
一、土地所有权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按照民法理论,土地所有权作为民事权利,是指 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 主地、不受任何第三者妨碍地占有、使用、收益、处 分自己土地的权利,它具有区别于其他物权和债权的 如下特征 土地所有权的四项内容
(1)完整性 (2)单一性又称独立自主性 (3)法定有限性(4)社会性又称排他性 占有权 处分权 收益权 使用权
(四)资源处分权 处分权,通常指转让权、出卖权、抵押权、变更 用途等权利。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一般可以自由处分自然资 源,但法律也对某些自然资源的处分作了限制。 一般而言,从所有权人处获得的自然资源使用权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不得转让、出 卖、变更用途。
(五)资源收益权 收益权是指主体通过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 而获得收益的权利。 自然资源的收益权,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基于所有权而获得的收益的权利,如通过转 让、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收益之权利; 二是通过获得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后,对自然资源 进行管理、改造或整理、开发而获得的收益之权利。
结合民法中的物权理论,将资源权定义为:所谓 资源权,是指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权、利用权、处 分权、收益权等权益。
二、资源权的内容
(一)资源所有权 资源法上的资源所有权,通常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指有关资源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又 称资源所有权法律制度; 二是指资源所有权利,即作为民事权利的资源所 有权。
(二)土地使用权的分类
土地使 用权分类
按派生分类 按主体分类 按客体分类 按内容分类 按取得 方式分类 按使用 期限分类
国 有 土 地 使 用 权
集 体 土 地 使 用 权
全 民 所 有 制 单 位
集 体 所 有 制 单 位
社 会 团 体
城 农 林 草 市 村 地 地 国 家 特 殊 用 地 建 设 用 地 养 殖
(二)资源占有权 资源法上的占有权,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受到法律 承认和保护的合法占有权。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是自然 资源所有权人对资源的占有权。其次是自然资源的承 租人、受让人、管理人从所有人处获得的实际控制 权。 (三)资源利用权 环境资源法理论中的使用权包括两种意义: (1)指所有权的一项权能; ( 2 )指人们对非自己所有的财产的利用或使用 权,包括有偿获得的使用权和无偿获得的使用权及基 于特定的法律关系取得的使用权(如相邻权等)。
两个法律特征: 第一,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从国家土地所有权分离 出来的土地使用权。 第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内容由法律和合同确 定。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 1.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在法律规定 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土地的权利, 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第一,主体较之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复杂。 第二,客体是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三,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种 权利。 第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和消失。
(二)国家土地所有权 1.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国家土地所有权,是指国家依法占有、使用、收 益、处分国家土地的权利,是土地国家(全民)所有 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2.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第一,主体是国家,即国家所有的土地只属于国 家。 第二,客体是国家所有的土地。 第三,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国有土 地的权利。 第四,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取得,可以采取取得集 体土地所有权所不能采取的方式。
享 有 土 地 处 分 权
外 个 华 商 人 侨 投 资 企 业
不 享 有 土 地 处 分 权
划 拨 方 式
有 偿 出 让 合 同 方 式
承 包 合 同 方 式
转 包 转 让 互 换 入 股 合 同 方 式
无 有 临 限 限 时 期 期
1.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和合 同对国家所有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权利。
二、土地使用权
(一)土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地使用权的概念 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土地使用权作出明确的定义。 根据现行法律土地使用权定义为:“单位或者个人依 照法律或合同对不属于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 第一,土地使用权是我国法律特别设定的一种土 地权。 第二,土地使用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物 权,它既具有派生性,又具有独立性。 第三,土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 第四,土地使用权的产生或者获得,在土地使用 制度改革以前,主要基于国家的行政批准或者行政许 可;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后,已经考虑到土地所有 权人的同意和国家行政批准这两个方面。 第五,土地使用人的土地使用权利和土地使用义 务的不可分割性。
三、自然资源权的意义
(一)从自然资源权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看自然资源的 重要性 (二)从有关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的重要 性看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从产生自然资源问题的根源看自然资源的重要 性
(四)从国际法和国际领域的斗争看自然资源权的重 要性
四、我国自然资源权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政策多变,资源权属不稳。 第二, 资源权属不明、不清 ,特别是土地所有 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不清,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所包含的内容不明,作为民 事权利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与作为行政权利的土地 管理权的关系不明。 第三,确认、公示资源权属的手续不清、方式不 明。 第四,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无偿使用。
第七章 资源权
第一节 资源权概述 第二节 土地资源权 第三节 其他资源权
第一节 资源权概述
一、资源权概念
资源权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完全统一界定的概 念 ,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蔡守秋教授在其《环境与资源法教程》中认为, 自然资源权是指有关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实际上是 将有关自然资源的 占有权、利用权、处分权、收益权 等,简称为自然资源权;将涉及自然资源权的各种权 利,包括民法中的物权和财产权,经济法中的 所有权 和产权,自然资源法中的 林权、土地权、矿产权、水 面使用权等,都纳入自然资源权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