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和倾斜轨道BC平滑对接于B点,整个轨道固定。

现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A位置向右运动,恰好到达倾斜轨道C处(物块可视为质点,且不计物块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1,在BC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2,且v̅1=4v̅2。

物体在AB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在BC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6μ2。

已知AB=6BC,斜面倾角θ=37°。

sin37°=0.6,cos37°=0.8。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BC运动时间之比t AB=23t BCB.物体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为16v0C.物体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637D.物体到达C处之后,能保持静止状态答案:CB.由题可知v̅1=4v̅2,物体在AB阶段、BC阶段分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v0+v B2=4×v B2因此vB=13v0选项B错误;B.由v̅=xt可得x AB t AB =4x BCt BC因此可求t AB t BC =x AB4x BC=32因此选项A错误;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ma AB,mgsinθ+μ2mgcosθ=ma BC 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2−v02可得(13v0)2−v02=−2a AB x AB 0−(13v0)2=−2a BC x BC代入数据μ2=6 37因此选项C正确;D.由于μ2<tan37°,则物体不可能在C处静止,选项D错误。

故选C。

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答案:BAB.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故B正确,A错误;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故D错误。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涉及到运动的研究和描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学的基本量和基本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个参考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物体、参考物、位置和运动的方式。

第二节:运动学的基本量和基本关系在运动学中,我们研究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置变化,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其中,位移和速度都是矢量量,方向需要明确标注,而加速度是标量量,只需正负号表明方向。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

我们通过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v = v0 + at (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s = v0t + 1/2at² (s为位移)和v² = v₀² + 2as (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s为位移)。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节: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

我们可以将抛体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对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抛体运动的各种性质和规律。

其中,抛体运动的水平方向速度恒定,竖直方向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分别用二维曲线和两个分量表示。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型。

其次,要掌握数学工具的使用,特别是代数运算和方程的解法。

此外,要注重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运动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运动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间隔、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等。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质点:o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o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择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o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o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可以在时间轴上找到时间和时刻的对应关系。

o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5.位移与路程:o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o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o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6.速度:o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o定义式:v=Δx/Δt,速度的单位是m/s。

o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o性质: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o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加速度:o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o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o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o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o性质: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有联系,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和练习,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和练习,文档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一、根本公式 1.速度公式: v =v +att2.位移公式: s1(v v )t v t 1 at 22 0 t 0 2( 注:上式仅限于匀变速运动,而 s vt 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运动 )二、推论t2-v 0 2=2as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 2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辰的瞬时速度,即v v 0v tv t224.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 v 0 和末速度v t 平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即v sv 02v t 222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 1t 内、 2t 内、 3t 内 ...位移之比 s 1: s 2: s 3: =1: 4: 9:② 1t 末、 2t 末、 3t 末 速度之比 v1: v : v : =1: 2: 3:23③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 的位移之比为 s Ⅰ : s Ⅱ : s Ⅲ : =1: 3: 5:④从静止开始经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 =1: ( 2 1):( 32) :...注意:①当题目中给出s 、 t 时,优先考虑公式v s和 s v 0t 1 at 2t2②当题目中给出s 、 v 时,优先考虑公式vv 0vt,和 vt2v 0 2 2as2③对公式 v tvsv 0 v t 的灵便使用2t2三、运动图像1.位移时间图像 (s-t 图像 )①两图线订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辰,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位移点的位移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像是曲线那么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织,表示物体从参照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④图像平行于 t 轴,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为零。

图像斜率为正当,表示物体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像斜率为负值, 表示物体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运动的描述是力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在高中物理各类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很高,一定要掌握好这类型的知识点。

下面是本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高中物理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两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v0t+at2两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确定了.原则上应用两个基本公式中的一个或两个联立列方程组,就可以解决任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2.常用的推论公式及特点(1)速度—位移公式v2-v=2ax,此式中不含时间t;(2)平均速度公式=v=,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式中不含有时间t和加速度a;=,可用于任何运动.(3)位移差公式Δx=aT2,利用纸带法求解加速度即利用了此式.(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适用条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无论是基本公式还是推论公式均为矢量式,公式中的v0、v、a、x都是矢量,解题时应注意各量的正负.一般先选v0方向为正方向,其他量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高中物理复习技巧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

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

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

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

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

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

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

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

(完整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

(完整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地址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照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参照系是假设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系可否发生地址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同一运动,采用不同样参照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样,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定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方便原那么〔可任意选择参照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平时以地球为参照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质点可是理想化模型2.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局部运动情况时;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能够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辰间的间隔;时辰: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时。

区分:“ 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 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辰。

五、行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经过的实质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地址指向末地址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地址指向末位置。

行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本卷须知及实验步骤:1.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2.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凑近打点计时器;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单位〔m / s〕1km / h1m / s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变换: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 S / t ;2.平均速率:行程S路与时间t的比值,标量,v率路S/ t ;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运动学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运动学中,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重要概念。

位移用Δx表示,它是由物体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向决定的。

位移公式是计算位移的重要工具,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位移公式。

常用的位移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t其中,Δx为位移,v为物体的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其中,Δx为位移,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用v表示,它是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速度公式是计算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公式。

常用的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Δx / t其中,v为速度,Δx为位移,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用a 表示,它是由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加速度公式是计算加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加速度公式。

常用的加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我们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0。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一、几个常见易混淆的概念: 1、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2、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txv ∆∆=,单位:m /s 。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当Δt 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 →0)时的tx∆∆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5、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a=tv ∆∆=t v v ∆-12。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种常见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 1、静止自然界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特征:V=0、a=0 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a =0,v=恒量.位移公式:S =vt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把你的⼿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总⽐你的头要⾼,说明做事情总⽐想事情重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你我不是⼀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天是不会负有⼼⼈的。

⽆忧考⾼⼀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章,欢迎阅读与借鉴! 【⼀】 1.机械运动:⼀个物体相对于另⼀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的点,它是⼀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般情况下位移的⼤⼩⼩于路程,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这段位移所⽤时间的⽐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向指向前进的⼀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没有⽅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时间的⽐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不⼀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量.加速度⼜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这个变化所⽤时间Δt的⽐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表⽰. (3)⽅向:与速度变化Δv的⽅向⼀致.但不⼀定与v的⽅向⼀致. 【⼆】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为⽮量式,应⽤时应规定正⽅向,然后把⽮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向为正⽅向,凡是跟正⽅向⼀致的取“+”值,跟正⽅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作⽤.(2)性质:是⼀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点切线的斜率表⽰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物体从参考点的⼀边运动到另⼀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三】 1.⽜顿第⼀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 2.⽜顿第⼆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决定,与合外⼒⽅向⼀致} 3.⽜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向相反,F、F′各⾃作⽤在对⽅,平衡⼒与作⽤⼒反作⽤⼒区别,实际应⽤:反冲运动} 4.共点⼒的平衡F合=0,推⼴{正交分解法、三⼒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顿运动定律的适⽤条件:适⽤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于宏观物体,不适⽤于处理⾼速问题,不适⽤于微观粒⼦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标准范文(3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标准范文(3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标准范文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4.时间与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路程和位移: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三、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____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____。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四、牛顿第二定律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

最新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word文档

最新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word文档

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0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强调:(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0t-gt2/22.末速度Vt=V0-gt3.有用推论Vt2-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0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分析纸带常用)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 t=V0t+at2/2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分析纸带常用逐差法求加速度)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强调:(1)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决定于F/m)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强调:(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范例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中考试知识点主要是围绕运动学展开的,都是运动学或者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本章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难点:
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中考试知识点大家一定对本次期中考试的重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在考试中请大家务必不要忽略高考物理题解答方法的重要性。

下载全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4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4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g=9.8m/s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2-v02=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____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可用图象法解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其中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方向与位移的t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其中一时刻或通过其中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看法1、参照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往常以地面为参照系。

2、质点:① 定义:用来取代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能够忽视。

且物体可否当作质点,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状况:(1)平动的物体往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能够忽视时,也能够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当作质点,有时不可以.当物体自己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可以忽视时,不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能够.[ 重点一点 ](1)质点其实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差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辰:时辰是指某一瞬时,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开端时辰到停止时辰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行程:位移用来描绘质点地点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地点指向末地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行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绘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 1)均匀速度:是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方向与位t移的方向同样。

均匀速度对变速运动只好作大略的描绘。

(2)刹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辰或经过某一地点的速度,刹时速度简称速度,它能够精确变速运动。

刹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快度:用量描绘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 v。

t加快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同样(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增补:速度与加快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快度没有必定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快度不必定也大;⑵加快度大,速度不必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快度不必定也为零;⑷加快度为零,速度不必定也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 运动学一、几个常见易混淆的概念: 1、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2、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单位:txv ∆∆=m /s 。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当Δt 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0)时的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tx∆∆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5、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

t v ∆∆tv v ∆-12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种常见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1、静止自然界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特征:V=0、a=0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a =0,v=恒量.位移公式:S =vt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简而言之: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均匀的运动。

特点:a =恒量,v 时刻变化。

位移公式:S =v 0t +at 221 公式:(1)v t =v 0十at (2)s=v 0t+at 2(3)v t 2-v 02=2as (4)21s=。

t v v t20 4、变速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高中要求掌握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注意: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物体有加速度则速度发生变化。

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

三、运动问题的重要推论: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l )IT 末、2T 末、3T 末……nT 末,物体瞬时速度之比为:V l ∶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物体位移之比为:S l ∶S 2∶S 3∶……S n =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T 内,物体位移之比为:S I ∶S Ⅱ∶S Ⅲ∶……∶S N = l ∶3∶5∶……∶(2n -1);(4)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123121--⋅⋅⋅⋅--n n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t V 20tv v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t V V 20tv v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移处的瞬时速度为22202t sv v v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S = S Ⅱ- S Ⅰ=aT 2=恒量(9)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度直线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例例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处的B 点时,所用时34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解法一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3∶5∶…∶(2n -1)现有s BC ∶s BA =∶=1∶3sAC 43sAC4通过s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s BC 的时间t BC =t 解法二 图象面积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且S △AOC =4S △BDC ,S △AOCS △BDC CO 2CD 2=t ,=t +t BC ,所以=,得t BC =t .OD OC 41(t +tBC )2tBC 2方法总结: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

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示意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例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s 1∶s 2=1∶3,v 1∶v 2=1∶2B .s 1∶s 2=1∶3,v 1∶v 2=1∶2C .s 1∶s 2=1∶4,v 1∶v 2=1∶2D .s 1∶s 2=1∶4,v 1∶v 2=1∶2例3、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 .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D .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例4、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内、2 s内、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对于运动图像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1)、从图像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能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

(3)、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

(4)、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

(5)、能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状况。

2、S—t图像和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单向或双向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述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

(1)S—t图像:反映了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匀速运动的S—t图像是直线,直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变速运动的S—t图像是曲线,图线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速度的大小。

A物体的运动情况:A物体的运动图像与纵轴截距的含义:B物体的运动情况:B物体的运动图像斜率的含义:(2)、V一t图像:反映了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匀速运动的V一t图线平行于时间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线是曲线,每点的切线方向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大小。

A 物体的运动情况:A 物体的运动图像与纵轴截距的含义:B 物体的运动情况:B 物体的运动图像斜率的含义:B 物体的运动图像面积的含义:试说明以下三个物体做什么运动:五、考试中常考的两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做的初速度为零的运动。

特点:(l )只受重力;(2)初速度为零。

规律:(1)v t =gt ;(2)s=gt 2;(3)v t 2=2gs ;(4)s=;(5)21t v t2;gt t h v 21==--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初速度竖直向上的运动。

特点:(l )只受重力;(2)初速度不为零,且方向竖直向上。

其规律为:(1)v t =v 0-gt ,(2)s=v 0t -gt 2 (3)v t 2-v 02=-2gh21几个特征量:最大高度h= v 02/2g ,运动时间t=2v 0/g 。

两种处理办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看做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从整体看来,运动的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恒定且方向与初速度v 0方向始终相反,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减速直线运动。

这时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则a=一g 。

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特点:(l )物体从某点出发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落到出发点的时们相等。

即t 上=v0/g=t 下所以,从某点抛出后又回到同一点所用的时间为t=2v 0/g(2)上升时的初速度v 0与落回出发点的速度V 等值反向,大小均为;gH 2即V=V 0=gH2注意:①以上特点适用于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点所时应的上升下降两阶段,因为从任意一点向上看,物体的运动都是竖直上抛运动,且下降阶段为上升阶段的逆过程。

②以上特点,对于一般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都能适用。

若能灵活掌握以上特点,可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

尤其要注意竖直上抛物体运动的对称性和速度、位移的正负。

高一物理必修一几种常见的力一、重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G=mg规律总结1:g随纬度增大而。

思考1: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的重力的大小相等吗?规律总结2:g随高度增大而。

(注:如果上升高度不大,则每升1km,g 减少0.03%)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表示思考2: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方万有引力的大小相等吗?思考3:比较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质量5.9742×1024 kg)规律总结3:思考3:为何不同纬度同一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不相等?思考4:赤道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关系如何?万有引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为:1:2:三、弹力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1、弹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2)、发生形变2、几种常见的弹力的方向:总结:1、面面接触的弹力:2、点面接触的弹力:3、两球面接触的弹力: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一: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方法二:用假设法判断4、弹簧的弹力: F=k·x或△F=k·Δx(胡克定律)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倔强)系数5、弹力突变问题:支持力、压力、绳的弹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四、摩擦力1、常见的两种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2)、发生形变(3)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