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岩体结构与结构面性质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

7
3.1 概述
岩体结构是研究岩体力学的基础
岩体
结构面 结构面切割成的结构体
岩体结构
控制岩体的变形、 破坏等力学效应
工程应用
分析岩体结构、结构面特征、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
8
岩体结构要素
岩体结构要素 结 结 (构 构 单 坚 面 软 板 体 块 元硬 弱 状 状 )结 结 结 结干 构 夹 构 构 构净 面 泥 面 体 体 的 的 ( ( 于 , 长 1短 5的 夹 厚 轴
在岩体中沿结构面延展平面上,结构面各块e变化在0~1之间变化; Xe值愈大说明结构面的连 续性愈好; 当Xe =1时,结构面完全贯。 当Xe =0时,岩体完整。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
33
岩体按切割度Xe的分类表
名称 完整的
弱节理化 中等节理化
强节理化 完全节理化
结构面强度:层间结合力较差,tanφ=0.3~0.5;
水的影响:要注意地下水渗透压力所引起的问题,地下水的软化、泥化
作用明显;
工程特性:岩体变形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在缓倾斜和陡立岩层中,
拱顶和边墙可出现弯曲拗折现象;软弱面特别是软弱夹层面的抗剪强度控 制岩体的剪切滑移破坏。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分析时要注意岩层的组合、层面特性及其结合力、岩层产状, 尤其是软弱夹层、层间错动的存在和II、III级结构面的组合情况。
级
层理、 构面 性,与其他结构
有的呈弱结 卸荷裂隙
面形成不同类型
合状态,统 等。
边坡破坏方式。
计结构面
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
29
结构面分级及其特性-5
级 序
分级依据
地质类型
力学属性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课件

结构面的分类
01
02
03
04
按成因分类
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次生结构 面和构造结构面等。
按规模分类
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 其中大型结构面影响区域稳定 ,中型结构面影响工程岩体稳 定性,小型结构面影响岩体的 强度和稳定性。
按产状分类
可分为走向、倾向和斜向结构 面等。
03 影响因素
04 试验方法
05 工程应用
结构面的弹性模量是指结 构面在弹性变形阶段,所 受应力与应变之比。
结构面的泊松比是指结构 面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
结构面的弹性模量和泊松 比主要受岩性、胶结物性 质、胶结程度等因素的影 响。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可以测定结构面的弹性 模量和泊松比。室内试验 常用的方法有单轴压缩试 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现场 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压 缩试验和大型压缩试验。
结构面的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是指结构面在垂直于 其平面的方向上产生的弯曲, 通常由重力、温度变化等外部 因素引起。
弯曲变形会导致结构面中间部 位凸起或凹陷,从而影响结构 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弯曲变形的程度可以通过挠度 计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 对结构进行相应的加固或调整 。
结构面的拉伸与压缩
拉伸与压缩是指结构面在平行于其平面的方向上产生的伸长或缩短,通常由地震、 车辆荷载等外部因素引起。
结构面的产状、形态、粗糙度、充填情况等特征对岩体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 展有重要影响,例如:陡倾角结构面、张开度较大的结构面、粗糙的结构面等都 可能引发岩体工程地质灾害。
05
结构面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结构面研究的意义
岩石力学之 岩体结构与岩体力学性质

第三章 岩体结构与岩体力学性质第一节 概述成岩之初岩体是连续的,以后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岩体中形成各种地质界面,因此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是岩体的主要特征。
岩石是构成岩体的物质,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被结构面包围的岩块)两个基本单元组成。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力学性质,从总体上说,岩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岩体是预应力体,在进行开挖工程前,岩体中已存在初始应力场。
开挖岩体形成的应力集中势必迭加到初始应力场上。
(2)、岩体是一种含有多种介质的裂体。
有两个极端情况,一种是弱面极少或几乎没有的整体性质,可视为连续介质。
另一种是弱面充分发育的松散体,在这两种情况之间有松散体—弱面体—连续体的一个系列。
将这由连续到不连续的系列划分为几种力学介质,如连续介质、块体介质、松散介质等。
岩体中的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片理等不连续面; 假整合、不整合、充填物等物质分界面。
结构面有厚度、有充填物、结构面是弱面 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岩块岩体破坏可沿结构面发生成追踪开裂 结构体和结构面是构成岩体结构的要素概念:岩体结构——不同类型的岩体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的排列、组合形式,称为岩体结构。
基本的岩体结构单元有两类四种岩体力学性质取决于岩体大小尺度和赋存条件(地质环境)。
影响因素有结构体力学性质、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实际是结构形式)、地质环境(尤其是水和地应力)。
当岩体强度很高时,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控制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反之则岩块的力学性质控制了结构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爬坡角、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 地壳中的岩体本身是受载体,周围岩体施于它的应力是地应力。
围压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有: 1、围压越大,承载能力或者强度越大; 2、低围压下呈脆性,高围压下呈塑性; 3、围压越大波传播的衰减越小。
岩体结构单元 结构面结构体坚硬结构面(干净的) 软弱结构面(夹泥的、夹层) 块状结构体板状结构体(长厚比大于15)地下水对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研究岩体力学性质要从岩性、结构面、岩体结构型式、应力环境和地下水几个方面参考。
岩体力学岩体结构面性质

岩体力学岩体结构面性质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地壳构造中岩石体的力学性质以及其变形、破裂和破碎特性的一门学科。
岩体结构面是岩石中天然的或由于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隙或断裂面。
通过对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岩体结构面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和研究:1.结构面的存在形式:岩体中的结构面有多种形式,如裂隙、节理、层理等。
裂隙是岩石中的一种空隙或线裂缝,不同类型的裂隙对岩体的力学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节理是岩层中的一种局部平行于岩层面的裂隙,节理的存在对岩石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
而层理则是沉积岩中分层承载着特定的结构面,影响岩石体的力学行为。
2.结构面的排列方式:结构面通常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包括平行、正交、斜交等。
不同排列方式下的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会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平行结构面会导致相对容易的岩层剥离,而正交结构面则会使岩体更容易发生坍塌。
3.结构面的纹理特征:结构面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纹理特征,如面状、短柱状、笔直等。
不同的纹理特征会影响结构面的强度和破裂特性。
比如,面状结构面相对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和断裂。
4.结构面的物理性质:结构面的物理性质包括强度、硬度、粗糙度等。
强度是结构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硬度则是结构面的抗切割能力。
粗糙度则是指结构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对岩体的摩擦力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5.结构面的扩展性和连通性:结构面的扩展性指的是结构面在空间上的延伸范围,连通性指的是结构面之间的连通程度。
结构面的扩展性决定了岩体的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则影响了结构面的水和气体的扩散性。
综上所述,岩体结构面性质对于岩体力学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岩体的力学行为,为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对于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研究是岩体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力学性质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力学性质
2021/3/6
8
四、结构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结构面是通过结构面的产状、形态、延展尺度 等几何特征参数和密集度与充填物等状态,来 描述对岩体强度和工程稳定性影响的。
1.结构面的产状对岩体是否沿某一结构面滑动 起控制作用。
2.结构面形态决定结构面抗滑力的大小,当结 构面的粗糙度越高,其抗滑力就越大。
3.结构面的延展尺度在工程岩体范围内,延展 尺度大的结构面程岩体力学性质
2021/3/6
9
三、岩体破碎程度的指标(补充)
1.裂隙度
(1)定义 裂隙度K是指沿着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节理 的数量。
(2)计算
1)设某节理取样线长度为L,沿L内出现节理的数 量为n,则 Kn L
2021/3/6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力学性质
划分依据 原生岩体结构呈块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层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块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层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块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层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块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层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块状 原生岩体结构呈层状 原生岩体结构特征已消失 原生岩体结构特征已消失
7
2)沿取样方向节理的平均间距d为
d 1 L Kn
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力学性质
2021/3/6
10
2.切割度
(1)切割度
是指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2)计算
1)仅含一个节理面的平直断面,节理面面积 a,平
直断面面积A,其切割度 X e 为
Xe
a A
2)当岩体被完全切割时,Xe 1 ;未被切割时,
级 序 结构类型
划分依据
Ⅰ Ⅰ1 块裂结构 多数软弱结构面切割,块 状结构体
Ⅰ2 板裂结构 一组软弱结构面切割,板 状结构体
第5讲-岩体结构与结构面性质

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 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 面,包括卸荷裂隙、风化裂 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层 等。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2)力学成因类型
剪性结构面是剪应力形 成的,破裂面两侧岩体产生 相对滑移,如逆断层、平移 断层以及多数正断层等。
张性结构面是由拉应力形成的, 如粘土岩失水收缩节理、岩浆岩 中的冷凝节理等。
、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等。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火成结构面是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岩浆岩体 与围岩的接触面、各期岩浆岩之间的接触面和原生冷凝节理等(如 :流层、流线、火山岩流接触面、蚀变带、原生节理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2)剪切变形方程
1975,卡尔哈维(Kalhaway)提出:
t m nt
式中:m=1/k0,
k0:初始剪切刚度 n=1/τ0,
τ0-产生较大剪切位移时的
剪应力渐近值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3)剪切刚度Kt
剪切刚度:
Kt
1974年Goodman提出:
标准粗糙度剖面见右图。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为何要 研究结 构面的 力学性 质?
1 引起工程岩体失稳破坏 2 控制岩体变形 3 控制地下水渗透 4 影响岩体中应力分布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十四分。
1、法向变形与法向刚度
(1)法向变形特征 ①曲线形状,先凹,后陡;归结为接触微 凸体的弹性变形、压碎、间接拉裂隙产生 、新的接触点和面的增加。 ②初始阶段,结构面变形为主, 当σn=σc / 3时结构面变形基本完成
岩体力学课件 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几种结构面的抗剪参数表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结果表
强度
切向
二、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性质
1、剪切变形特征
• • • • 硬性结构面,呈脆性变形型(a) 软弱结构面,呈塑性变形型(b) 结构面变形与风化程度有关 结构面的剪切刚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结构 面的规模增大而降低。
新鲜
风化
2. 剪切变形本构方程
• 巴顿(Barton,1973)对8种不同粗糙起 伏的结构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剪胀 角的概念并用以代替起伏角,剪胀角α d (angle of dilatancy)的定义为剪切时 剪切位移的轨迹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即:
V tg
1
d
• Barton 方程:Barton 通过大量结构面剪切试验,用
Δ Vt
Δ Vr
Δ Vj
应力-变形关系曲线
A B
应力-变形关系曲线特征
• 开始时随着法向应力增加, 结构面闭合变形迅速增长。当σ n增到一定值时,σ nΔ Vt曲线变陡,并与σ n-Δ Vr曲线大致平行。说明 结构面已基本上完全闭合,其变形主要是岩块变形贡献 的。这时Δ Vj则趋于结构面最大闭合量Vm。
本章主要内容
• §5.1 概述 • §5.2 结构面的变形性质 • § 5.3 结构面的强度性质
本章要点
在结构面变形性质中,重点要搞清楚结构面在法向应力 和剪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征及法向刚度(Kn)、 剪切刚度(Ks)的定义与测定方法。 在结构面强度性质中,重点要搞清楚平直结构面和粗糙 起伏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强度表达式和强度曲线特 征,了解一般结构面剪切强度参数(c、φ值)的经验值。
Kn V j (MP a/cm)
岩土力学知识

第三节岩体结构及其工程性质一.大体概念:1.结构面: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必然方向和延伸性,有必然厚度的备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持续性,故又称不持续面。
2.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的散布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块体,称结构体.3.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必然的岩石成份和必然结构,并赋存于必然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4.岩体结构: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与组合形成。
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
二.岩体结构特点:1.结构面的特点及性质(1)类型(2)特征:结构面的产状与最大主应力作用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进而控制着岩体的强度。
琴料诵产状对很坏机理的卷响如图B-结构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a)B为锐角,岩体将沿结构面产生滑动破坏(b)B为直角,表现为切过结构面,产生剪断、岩体破坏(c)B为0度,平行结构而的劈裂拉张破坏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常用线连续性系数和面连续性系数表示线连续系数(K):k="小£a各结构面长度之和;&b完整岩石各段长度之和;K转变在0—1之间.K值愈大,说明结构而持续性愈好;当K=1时.说明结构面完全贯通.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经常使用间距、线密度等指标表示。
线密度K)是指结构面法线方向上单位测线长度交切结构面的条数(条/m);间距(d)那么是指同一组结构面法线方向上两相邻结构面之间的平均距离。
二者互为倒数关系。
即:K d=l/d结构面的密度决定了岩体的完整性和岩块的块度。
一样来讲。
结构面发育愈密集,岩体的完整性愈差,岩块块度愈小。
进而致使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差,渗透性增强。
结构面的形态可从侧壁的起伏形态和粗糙度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结构面侧壁的起伏形态可分为:平直的、波状的、锯齿状的、台阶状的和不规那么状的几种,见以下图。
而侧壁的起伏程度那么可用起伏角(i)表示如下:i=arctg(2a/L)7777幻77777”777777777“结脚而的起伏形态®平医前必一台阶狀的得「逞齿状的i结构面的起伏角虫一枝状的注一不無趾状的结构面的粗糙度可用粗糙度系数(JRC)表示它能够增加结构面的摩擦角.进而提高了岩体的强度。
岩体力学--岩体结构面性质

③ 古德曼经验公式(4-7)式
法向应力与结构面闭合量的关系式。
n
n
σn
σn
t
n 0 0
s
m
ax
n
n
o (a)
图4-5 结构面法向变形
啮
非
合
啮
结
合
构
结
面
构
面
Kn 1
o
δm'ax
δmax
n
(a)
(b)
图4-5 结构面法向变形曲线
15/38
σn
σn
啮 合
结
构
面
δn
δn
σn
2
Kn
K n0
K n0 max n K n0 max
节理、泥化夹层和夹泥层
Ks
等软弱结构面。
1
o
δt
特点: (a)
(b)
曲线无明显的峰图值4强-6度结和构应面力的降剪。切变形曲线
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相差很小。
曲线的斜率是连续变化的,且具流变性。
20/38
③结构面的剪切变形不可恢复
常伴随有微凸体的弹性变形、劈裂、磨粒的产生与迁 移、结构面的相对错动等多种力学过程。
n
(a)
(b)
图4-5 结构面法向变形曲线
2.结构面的剪切变形
结构面剪切变形与结构面表面形态、结构体与填充物
质特征密切相关。
τ
σn δt
τ
A
B Ks
1
o
δt
(a)
(b)
图4-6 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曲线
18/38
τ
①脆性变形型:σA n δt
无充填τ粗糙硬性结构面
岩石的结构面及软弱结构面

岩石的结构面及软弱结构面岩体内存在的原生的层理、层面及以后在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断层、节理、劈理、层间错动面等各种类型的地质界面统称结构面。
由结构面切割成的大小、形状不同的岩石块称结构体。
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称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不连续性。
这种不连续性使岩体在力学性质上的各向异性更加增强。
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岩体结构控制着岩体的变形和破坏。
岩体结构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岩体结构,即岩体中的结构面以及被这些结构面相互切割而成的结构体共同组合的型式,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是地壳长期活动的结果,随地球运动而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在地应力和工程作用影响下也会变化和发展。
因之,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即是:结构面和结构体。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把岩体看做是由结构面与结构体组合而成的有结构的地质体。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存在的各类断层面、节理面、裂隙面、层面、不整合面、接触面等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是指由这些地质界面切割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各种各样的地质块体。
所以,岩石的结构面是岩体内存在的原生的层理、层面及以后在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断层、节理、劈理、层间错动面等各种类型的地质界面.而软弱结构面是对于威胁县城、重要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不稳定斜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仍不能查明斜坡结构和软弱结构面的应进行不稳定斜坡结构和软弱结构面勘查。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验算应根据可能的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分,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断面和合理的计算公式计算,计算方法可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中的第4.3条执行。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应根据不稳定斜坡在斜坡体构造格局中所处的位置、规模、主导因素、滑坡前兆、不稳定斜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验算结果等综合判定,并应分析不稳定斜坡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不稳定斜坡勘查成果应包括:不稳定斜坡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不稳定斜坡的形态、性质和演化,不稳定斜坡的平面图、剖面图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不稳定斜坡防治方案建议。
5 岩体结构特征(3-2)

岩体结构(rock mass structure) = 结构面 (structural plane) +结构体 (structural element)
3/49
一、结构面: 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分为:
4/49
岩体中的软弱夹层
5/49
结构面特征
形态:方位(产状)、间距(结构面间) 平整光滑度:影响力学性质.分阶坎状、波状和平直状。 张开度:结构面两壁间的垂直距离 充填程度:充填物的结构、成分和厚度 连通性 :渗流 密集程度: 产状和组数:方位相近的归为一组。
力学属性
1.属于软弱结构面 2.构成独立的力学模
型-软弱夹层
地质构造特征 较大的断层
属于软弱结构面
小断层 层间错动面
Ⅲ级 Ⅳ级
延展长度短,从十几米 到几十米,无破碎 带,面内不夹泥, 有的具有泥膜
延展短、未错动、不夹 泥,有的呈弱结合 状态
1.参与块裂岩体切割 2.划分Ⅱ级岩体结构类型的重要依
据 3.构成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III 1镶嵌结构
III .碎裂结构 III 2 层状碎裂结构
III
3
碎裂结构
IV .散体结构
12/49
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不同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
13/49
Ⅰ1型(整体):岩性单一,结构面不发育,岩
体呈完整或基本完整状态;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面间距
大于1m;完整性指数大于0.75;力学模型:连
规模 :
6/49
结构面分级及其特征
级序
分级依据
力学效应
Ⅰ级 Ⅱ级
结构面延展长,几公里 至几十公里以上, 贯通岩体,破碎带 宽度达数米至数十 米
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工程性质分析

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工程性质分析岩体结构面指造成岩体被切割,完整性变差而离散性加强,力学性质不连续的界面。
岩体的结构面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具有决定的作用,是岩质坡体稳定性的关键控制因素。
依据成因,结构面可分原生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和构造结构面三大类。
一、原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可分为沉积结构面、岩浆结构面和变质结构面三类。
1、沉积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包括层理面、不整合和假整合接触面、沉积间断面等。
沉积结构面是导致岩体性质不连续的主要原因,往往贯通性良好且多有夹层,是造成坡体失稳、变形等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岩质坡体中沉积岩工程斜坡病害占据主要地位的关键因素。
2、岩浆结构面的主要类型为侵入岩的岩盘、岩脉等与围岩的接触面,以及岩浆流线与流面和岩浆冷凝节理面。
其中,流线与流面是岩浆流动时的速度差异或不同时期岩浆流动所致。
冷凝节理可分为平行流面方向且较平滑的层节理,与流线方向垂直且较为粗糙和多被矿物充填的横节理,以及平行流线很少有矿物充填的纵节理。
岩浆结构面贯通性往往相对较小且充填物较少,加之岩体强度较高,故坡体病害相对较少。
3、变质结构面的主要类型有片理、片麻理等。
对于母岩为岩浆岩的正变质岩来说,变质结构面往往存在矿物迁移、定向等作用,甚至形成似层状结构面,从而导致坡体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对于母岩为沉积岩的副变质而言,变质往往导致岩体结构面强度得以强化,加之岩体强度在变质后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故坡体的稳定性相对于母岩而言往往有一定的提高。
因此,变质结构面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要依据岩体的性质、变质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
二、次生结构面次生结构面的主要类型为岩体在后期风化、卸荷松弛、夹层泥化等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
这种结构面往往受到地形地貌和岩体原生结构面的控制,对坡体的稳定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构造结构面构造结构面的主要类型为岩体在构造动力等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如断层、褶皱的层间错动、劈理、节理等。
1、断层构造结构面虽然在规模上可大可小,但总的来说是岩体相对较大错位变形的结果,宏观上具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结构面力学性质及岩体力学试验PPT教案

考虑到上述三个基本因素(法向应力 n 、粗糙度 JRC、结构面壁岩石强度JCS)的影响,
巴顿(Barton)等人于1977年提出结构面的抗剪强 度准则,该准则为一经验公式:
n
tan JRC lg
JCS
n
b
峰前斜率大,有较清晰的线性段和非线性段,峰值强度大,破坏位 移小,1mm左右,残余强度(τr)较低,如图c所示。
剪断坚硬岩体时的情况。
四、影响岩体变形性质的因素
岩体的岩性、结构面的发育特征、荷载条件、试件尺寸、试验方法 和温度等等。
结构面的影响(结构面效应): 方位:导致岩体变形的各向异性、变形模量Em的各向异性; 密度:ρ↑,变形增大,Em↓;充填特征;组合关系。
(2)剪切变形曲线
比较复杂
根据τ-u曲线的形状,残 余强度(τr)与峰值强度 (τp)的比值,可分为3 类,如图所示:
岩体剪切变形曲线类型
峰前斜率小,破坏位移大,2~10mm;峰后位移↑,强度降低或不 变,如图a所示。沿软弱结构面剪切时的情况。
峰前斜率较大,峰值强度较高,有较明显应力降,如图b所示。 沿粗糙结构面、软弱岩体及风化岩体剪切时的情况。
对于粗糙的结构面,可简化图3-3所示力学模型。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剪应力作用下,模型上半部
沿凸台斜面滑动,除有切向运动外,还产生向上的 移动。
这种在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法向移动分量称之为剪胀。
如果使凸台沿根部剪断或拉破坏,则结构面 在剪切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剪胀作用。
因此,结构面的剪切变形与岩石强度、结构 面的粗糙度和法向应力有密切关系。
图3-4为图3-3凸台模型的剪应力与法向应力的关系 曲线,它近似呈双直线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结构面
1、成因类型 (1)地质成因类型
原生结构面: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有层理面、 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等。
火成结构面是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岩浆岩 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各期岩浆岩之间的接触面和原生冷凝节理等 (如:流层、流线、火山岩流接触面、蚀变带、原生节理等)。
结构体的块度通常指最小结构体的尺寸。在岩体工 程稳定性分析中,结构体的块度决定了工程围岩的破 坏方式,从而决定了支护和加固方法。在开挖过程中 结构体的块度影响施工及临时支护。
三、岩体结构类型
将大规模结构面切割成的岩体结构定义为I级结构;在I级结构基础 上,次级结构面切割成的岩体结构定义为II级结构。
式中Kn0:结构面的初始刚度
2
Bandis (1984) 提出的非充填节理法向应力与法向变形的关系
n
式中:a、b为常数 法向刚度Kn:
a b n
n
n 1 Kn n (a b n ) 2
n
a b n
n
Bandis得出由初始法向刚度和最大 闭合量表达的经验公式: n Kn Kn 0 (1 )2 Kn0 max n
RQD的原始定义为: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长度之和与钻孔总进尺
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
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长度之和 RQD 100% 钻孔总进尺
RQD 100e0.1kd (0.1kd 1)
结构面的粗糙度用粗糙度系数JRC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表示。
延伸数公里以上(最长达上 区域性深大断裂 Ⅰ级 千公里),破碎带宽度数米 ~数十米
延伸数百米~数公里,破碎 Ⅱ级 带宽度几厘米~几米
大中型断层、不整合 面、层间错动带、软 弱夹层等
控制工程岩体力学边界条 件和破坏方式,与Ⅲ级结 构面组合直接威胁工程稳 定
控制工程岩体力学边界条 件和破坏方式,直接威胁 工程稳定 控制岩体的结构、完整性 和物理力学性质
③随着试块尺寸的增加,剪切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化;
④随着试块尺寸的增加,峰值剪胀角变小; ⑤随着结构面粗糙度的减小或法向应力的增大,尺寸效应降低。
作业
1、简述结构面的级别及其特点。 2、说出描述结构面状态的指标。 3、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法向变形与结构面的哪些因素有关?
n n s max n
t
式中: :原位压力 max :最大可能闭合量 s,t:与结构面几何特征、岩石力学性 质有关的两个参数
(3)法向刚度Kn (Goodman,1974)
K n 0 max n Kn Kn0 K n 0 max
2、块状结构
完整性系数 0.35~0.75 结构面间距 0.7~1.5 m
节理发育,有若干贯通微张裂隙将岩体切割成柱状、块状
或菱形等结构体。工程范围内,有两组以上节理明显发育, 构成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危险岩块,其尺寸小于工程几何尺寸。 岩土工程特征:整体性强度高,结构面相互牵制,岩体基 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弱或软硬相间的沉积岩或沉积变质岩形成的岩体。结构面以层 理、片理、节理为主,往往有层间错动,结构体呈板状、片状 互相紧密叠合。 岩土工程特征:工程范围内,一组节理明显发育,在层内具
有均一的地质特征与力学特性,属各向异性、层内均质的连续
介质。其变形和强度特征受层面及岩层组合控制,岩体稳定性 较差。
§2-2 岩体结构面的几何与力学性质
变质结构面在变质过程中形成(分为残留结构面和重结晶结构 面),如:片理、片麻理、板理、软弱夹层等。
构造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破裂面, 包括断层、节理、劈理和层间错动面等。
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 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 构面,包括卸荷裂隙、风化 裂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 层等。
4、碎裂结构
岩体 块状碎裂结构 层状碎裂结构 完整性系数 <0.36 <0.4 结构面间距 <0.5m <0.5m
构造发育,各种结构面与断裂交叉发育,且多为泥质充 填。岩体破碎,呈块状或片状,局部裹有坚硬的大块或条 块状岩石,属不均一的不连续介质,稳定性很差。
5、散体结构
完整性系数:<0.2
主要为各种剧烈风化或挤压破碎的岩体或土体。结构面
第二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本章内容:
1 岩体结构
2
3 4 5
结构面的几何性质与力学性质
岩体的强度性质 岩体的变形性质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2-1 岩体结构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存在着的各 种不同成因和不同特性的地质界 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不连续 面如节理、片理、断层、不整合 面等。 结构体:由结构面在岩体中切割 而成的几何体称为结构体(岩石 块体)。 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地质统 一体。
K=n/L , d′ =1/K=L/n
线密度Kd:若取样线垂直结构面,则裂隙度被称为线密度。 间距d:同一组结构面法线方向上结构面平均距离。
Kd=n/Ld , d =1/Kd=Ld /n
多组结构面裂隙度K 的计算:
Ka=1/max =cosξa/da , Kb=1/mbx =cosξb/db , · · · · · · , Kn=1/mnx =cosξn/dn K=Ka+Kb+· · · +Kn
(2)力学成因类型
剪性结构面是剪应力 形成的,破裂面两侧岩 体产生相对滑移,如逆 断层、平移断层以及多 数正断层等。
逆断层
正断层
平移断层
张性结构面是由拉应力形成 的,如粘土岩失水收缩节理、 岩浆岩中的冷凝节理等。
2、分级
级序 分级依据 地质类型 对岩体稳定影响
影响区域稳定性;如通过 工程区,形成岩体力学作 用边界
剪断: tan jy c jy
2)剪胀现象与剪断现象
①岩石强度高,爬坡角i小,法向力N小,发生剪胀现象(b) ②岩石强度低,爬坡角i大,法向力N大,发生剪断现象(c)
4、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
Barton和Bandis(1982)的试验结果表明: ①随着试块长度的增大,平均峰值摩擦角降低; ②随着试块面积的增大,平均峰值剪切应力降低,达到峰值强度时 的位移量增大;
①曲线形状,先凹,后陡;归结为接触
微凸体的弹性变形、压碎、间接拉裂隙 产生、新的接触点和面的增加。
②初始阶段,结构面变形为主,
当σn=σc / 3时结构面变形基本完成 ③最大闭合量小于张开度。
④卸除荷载后,有明显的迟滞和非弹性
效应。
1、法向变形与法向刚度
(2)法向应力与法向变形的关系 (Goodman,1974 )
相当发育,呈网状,岩体极度破碎,并混有断层泥,呈松 散堆积或压密堆积。 岩土工程特征:稳定性极差,岩体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
3、板层状结构
完整性系数:层状 0.3~0.6; 薄层状<0.4 结构面间距:层状 0.25~0.5 m ;薄层状<0.25 m
由中厚(0.25~0.5 m)及薄层(<0.25m)的均一、坚硬、软
二、结构体
1、结构体分级
I级结构体:由I级结构面切割成的结构体(地质体)。 II级结构体:由I级结构体经II级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结构体 (山体)。 III级结构体:II级结构体再经III级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结构 体。
IV级结构体:III级结构体再经IV级结构面切割而成的结构 体(完整岩石或岩块)。
2、结构体的块度
按岩体I级结构被大规模结构面分割的形态特征可将岩体结构分为块 状结构和板层状结构。 按岩体II级结构被次级结构面切割的程度和形态特征,可将岩体结 构划分:
II级岩体结构 整体结构 块状结构 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
块状结构 I级 岩体结构 板层状结构
块状碎裂结构 层状碎裂结构
岩体完整性系数 表征岩体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结构面的几何性质
1、产状
结构面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控制岩体的破坏机理与强度。
2、分布密度
结构面的分步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以裂隙度和切 割度表示。 ①裂隙度K :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结构面数量。 设取样线长度为L,单位m,该长度内出现的结构面数量n,沿取 样线方向结构面平均间距为d′,则
式中:Kt0-初始剪切刚度
τs-产生较大剪切位移时的 剪应力渐近值
对于较坚硬结构面,剪切刚度一般
为常数;对松软结构面,剪切刚度
随法向应力的大小而改变。
3、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1)平直结构面的剪切强度
tan j c j
2)粗糙起伏结构面的剪切强度
两种情况:剪胀、剪断
tan( j i) (无粘结), tan jyb c jyb (有粘结) 剪胀:
根据标准粗糙度剖面将结构面的粗
糙度系数划分为10级。随粗糙度的 增大,结构面的摩擦角也增大。
标准粗糙度剖面见右图。
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为何要 研究结 构面的 力学性 质?
1 引起工程岩体失稳破坏 2 控制岩体变形 3 控制地下水渗透 4 影响岩体中应力分布
1、法向变形与法向刚度
(1)法向变形特征
(2)剪切变形方程 1975,卡尔哈维(Kalhaway)提出:
式中:m=1/k0,
m n t
t
k0:初始剪切刚度 n=1/τ0, τ0-产生较大剪切位移时的
剪应力渐近值
(3)剪切刚度Kt 剪切刚度:
1974年Goodman提出:
Kt t
Kt Kt 0 1 s
Kv ( V pm V p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