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的空间的环境行为学行为的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28页PPT
环境行为学 浅析格式塔组织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PPT
![环境行为学 浅析格式塔组织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d9adb050e2524de4187e34.png)
群化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面自然而然地观 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形成游 记整体的倾向。这种使多个刺激呗感知为一个 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
邻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三栋建筑聚合成群,形成 一个紧密的团体,比均匀 分
图形与背景原理
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感知到少数的刺激,被知觉 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其他事 物则“后退”去了,这凸显出来的就成为了图形, 而退居衬托地位的就成为了背景。
易成图形原则
单纯的几何体已成图形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卢浮宫前的金字塔, 采用了最简单的几何形体——玻璃四 棱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外 形简洁,与背后的卢浮宫的复杂精美 的古典建筑的线脚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人印象深刻。
连续的曲线
封闭原则
此住宅的外形虽然没有封闭,但是我 们会把他看成一个封闭的四边形。这 种违和感会给居民营造较强的领域感, 这样既加强了交流,又减少了陌生人 的流量,有利于居民的控制感、安全 感和责任感。
OFIS在斯洛文尼亚 设计了三组新建筑, 均是由不同高度圆圈 空间的圆柱体组成。 各部门之间的链接或 分离关系遵循了交差 和联合的数学模型设 计而成。
国家大剧院,也采用了简单的几何 体——椭圆形,形体简洁,与老北京 四方城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容易 被人感知。
水平和垂直的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
建筑里面水平的玻璃栏 板,和垂直的线条装饰 形成了一个个方格子, 使建筑里面富有韵律感, 易被人们感知。
单个突出的形态比凹入的形态易成图形
在连续的建筑群里,有一个单 独的高耸突出的建筑体量,这 种容易形成图形的建筑体量容 易被人感知。
在海面上,有一个单独突出 的圆形,形体独特,让人容 易感知。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979690b9d528ea81c779f5.png)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班级:13级景观设计一班学号:201306314016姓名:徐凤指导教师:葛老师日期:2014.11.27图书馆不仅是大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文理学院星湖校区的图书馆叫做弘文馆,顾名思义就是弘扬优秀文化的胜地,它坐落在半山腰上,绿从掩映,更多了几分古韵古香。
对于图书馆的内部环境,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分析。
从图书馆的功能方面分析: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的场所。
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
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条件。
图书馆也承担着教化育人的职能,结合到弘文馆,经过翻新,外墙由复古的灰绿变为了醒目的砖红,内部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相应设施更加完善,由于只有三层楼,自习室与阅览室分区也不明显,也就是说学习区与阅读区没有较好地规划设计,这也是多数大学都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文化协会也在馆内,形成了良好效应,图书馆主要是供大家自主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传递时事信息的重要平台。
从照明情况方面分析:照明是图书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光照过强或是过弱对于阅读学习来说都是不利的。
从上面两张图片可以看出,楼梯处的照明还是比较明亮,这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光的缘故,而在阅览室内,几乎不管是怎样的天气状况都需要开灯,从材料和质地方面分析:弘文馆内采用到了多种不同质地的建筑材料,有的坚硬、光滑、沉重,如不同类型的大理岩、玻璃、金属还有大多数的木质桌椅,这些不同的材料质地也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木质材料的阅览室桌椅带来了抚慰、亲切的感觉。
些许的玻璃幕墙和透明的材料所构成的局部空间显得通透,给人以纵深感,总之,弘文馆的装饰整体整体自然,和谐,让读者在其中读书是一种享受。
从馆内的流线设计方面分析:帮助读者弄清方向、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是图书馆设计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馆内设置的路标及标语起到了极好的指示作用。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PPT教案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cf163e49649b6649d7473d.png)
第9页/共226页
10
第10页/共226页
11
第11页/共226页
12
第一节 环境设计
二、环境设计要素
2、材料和颜色:
⑵、颜色和温度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研究最多的一个方 面。红色和橙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和绿色则给 人凉爽的感觉。可以利用颜色调节对空间的知觉,不 同用途的房间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房间, 浅绿色的显然要比深绿色的感觉更大,更宽敞。
⑵、私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私我的保障可以是个体与其他人分隔开,或有可能 退回到自我保护状态;
二是私我可以使个体把自己的空间装饰得个人化,传达 给其他人一些必要的信息。
第6页/共226页
7
第一节 环境设计
二、环境设计要素
1、私我: ⑶、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建筑对个体或团体私密性的保护。
⑷、利用环境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私密性感受的一个方法 是,减少或增加被别人看到的可能性,即控制信息的 视觉闯入。
26
第26页/共226页
27
第27页/共226页
28
第28页/共226页
29
第一节 环境设计
三、环境设计流程 环境设计包括哪几个步骤/流程?
第29页/共226页
30
第一节 环境设计
三、环境设计流程
1、计划 2、选择设计方案
第30页/共226页
31
第一节 环境设计
三、环境设计流程
1、计划:
38
第二节 工作环境设计
一、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
在工作场所的房间大小、室内陈设、噪音、照明、窗户 设计等物理因素对雇员行为有影响。
《建筑环境心理学》行为与空间环境 ppt课件
![《建筑环境心理学》行为与空间环境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228206c175f0e7cd13785.png)
客观环境
环境制约
特征
自我需要 共同作用
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人类的需要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的,如人们对 居住环境的追求,希望有一所大而舒适的房子,由 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 于人多,土地少、经济和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9 ppt课件 即于是就产生社会干预。(政策、法规等) B= f ( P. E )
秩序 图形
分类
聚块图形
ppt课件
随意 图形
33
六、行为与空间尺度
1、概述: 适应行为要求的空间尺度,是相对概念, 其空间大小也是动态尺寸。
空间尺度也是一个整体概念,首先满足人的生理要 求故其空间尺度则涉及到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三维空
如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 ( P. E ),就表示行为(B)与人
(P)和环境(E)之间是一个函数( f )关系,B是因变量、P和E 是自变量,P和E的变化则会导致B的改变。
ppt课件 20
模拟模式
——模拟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语言再现 人和空间之间的实际现象。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实验,模拟对整个环境变动原因进行技术分
流动模式
它表示了人在两个空间之间 的流动模式,也反映了两个 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
•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 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 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 购物行为、观展行为、疏散避难行为、通勤行为。 移动便捷度、既空间选择概率 门厅
以上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 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 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高校图书馆室内智能空间环境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图书
![高校图书馆室内智能空间环境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图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44ef636bec0975f465e2f8.png)
1 高校图书馆1.1 高校图书馆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的总成,它是高等学校教育的补充,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服务。
同时也是师生读者领略文明、涉猎知识、实现创新的场所[1]。
1.2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2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
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图书馆应运而生。
其中,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被视为欧洲大学图书馆的先驱。
近现代我国最早的高校图书馆始于1862年清政府创立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计是以藏书为中心的空间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增大,促进了图书馆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
传统的藏阅分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读者查找书籍、自主阅读的需求,于是藏阅合一、开架式阅览已成主流。
未来高校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其数字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室内环境特征将更为凸显。
1.3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特征1.3.1 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大量的物理空间变成了信息化虚实相交的共享空间,由此带来的室内环境特征的变化使高校图书馆呈现出了新的学习、信息共享空间。
国内外大部分新建的高校图书馆都考虑了此种空间设置[2]。
1.3.2 多元化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更多强调的是图书馆所能容纳的内容及其运作模式,而对读者学习有效性的产生相对薄弱。
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读者本身的学习行为。
1.3.3 开放化数字信息化的开放使得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方便师生借阅图书,在信息的检索与分享上同时也越来越便利。
课堂、学术会议、讲座等多种学习模式均会在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得以体现,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被打开,因而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界定也变得相对模糊。
2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设计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环境氛围的有效塑造等问题。
2.1 空间的组织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其设计取决于建筑平面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不同的功能分区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建筑环境行为学课件
![建筑环境行为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f205ab960590c69ec376f3.png)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行为 将行为分为显明行为(整体行为)和细微行为(分子行为),认为心 理学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行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活动,细微行 为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 显明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分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 实际存在的环境,行为环境即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人的行为主 要受行为环境制约和调节。 根据属性行为又分三类:真正的行为即物理的运行;外显的行为即我 在别人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现象的行为即 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自己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 第三种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某校园意向图片示意
(2)环境压力。研究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 (3)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 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控制与组织,动物的领域行为,人类的领域行为。 (4)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 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 和人类的影响。 (5)空间行为。 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 生气感和舒适感,秘密性和公共性,空间 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 个体及交往方式影响。 (6)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可见,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 大到自然环境小到人为环境的城市社区 ,房间家具无所不包。
*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
景
四、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马赫认为,感 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他就把感觉扩大 到了一切事物,把空间、时间以及事物的性质等都认为是由感觉组成的。
目录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第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五章 影响及评价 第六章 格式塔疗法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ppt课件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d57a8976c66137ee0619a9.png)
“活动场所’对生活在自宅的老年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场所:当然这并非只限于一 处,实际上因每人情况的不同也有将其分为数处使用的。
.
• 小巷领域的“暗示”--从“月岛”看到的边界线
.
10M
• 本章涉及的是个人日常生活的现象和生活空间的相关内容。
.
• 拥有-从拥有的物品了解当时的生活方式 • 住宅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也是一个保管所有家具
什物的“容器”。 • 从居住者所拥有的物件及房内情景、陈设方式自然就可
以看出主人的真实面貌及职业 ,兴趣等。
.
• 团聚--家人团聚的场面
.
• 立体空间设计的工具 • 将建筑,或都市空间的空隙翻转做成模型、并像措积木那样措建。
犹如除去鱼缸只留有放金鱼和水草的水一般。我们将这种空间的积 木称为空间块体。
.
• 领域的划分--不同文化决定的住宅内外边界线的不同 • 住宅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将向所有人开放的外部领域(公共领域)和住宅内部的个人或家庭成
自己周围物体的存在,都会有意尤意地将其作为身体的倚靠物而加以用这时,这些物体便被作 为各种不同的身体倚靠装置被使用,所以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设计者井未刻意设计的利用 • 力一式。古卜森将这种由倚靠者所发现的环境中的倚靠物、信息(行为的可能性)称为“被动提 供”
.
• 动态 • 变换坐姿: 人即使坐着,也会不断地变换姿势。没有人会长时问以一种姿势一直坐着不动。与
.
• 人际距离--可以移动的区域
.
• 与人际距离和似的观点中还有亲社会空间,远社会空间 • 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设计和家具设计的概念。当数位聚集者
第三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25c5fe53a580217fcfe9b.png)
(三)唤醒与绩效
随着任务的难易,倒U形曲线的峰值会向左或向右偏移:在从事复杂任 务时,最优唤醒水平偏低;从事简单任务时,最优唤醒水平偏高。
在进行不同环境场所的设计时,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最优唤醒水平和最恰 当的环境刺激对照特性:
娱乐(观光)场所——复杂性、意外性和神秘性 购物场所(医院)——秩序性、识别性
(二)应激物的种类
3.背景应激物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日常工作、每天上下班赶路、 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这些稳定持续的刺激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长期的情绪状态形 成了个人的心境。 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健康、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长期不良的心境会干扰 人的正常思维,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常常构成事故的隐患、重病或大病的诱因。
(一)应激反应
2.心理反应 行为和情绪反应由拉扎勒斯提出,又称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同样的刺激在某一情境中不会引起应激,而在另一情境中则可能引起应激, 这取决于个人的认知评价。 个人的认知评价取决于两方面: 其一,个人心理因素(智力、动机、知识或经验) 其二,对特定刺激情境的认知。
沃尔威尔提出:适中水平的刺激是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刺激的强度、多样 性和模式。每个人基于过去的经验都形成了自己最习惯的刺激,即最优刺激水 平——适应水平(adaptation level)。
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通过两种方式求得平衡: 一是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 二是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顺应自己的需要。 人类往往选择后者,即顺应。
一、唤醒理论
(一)唤醒与情绪
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 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唤醒 其实就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身体活动,使它们达到活跃状态。唤醒 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国家图书馆空间行为地图研究报告(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调研)
![国家图书馆空间行为地图研究报告(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08e2ee89ec3a87c24028c4f9.png)
6
放式大型阅览区。一进中庭,读者便从常规的建筑层高空间转换到了宽
敞明亮的巨大空间,这是一个全开放的 50mx50m 的阅览中庭,颠覆了
传统图书馆的低矮空间体验。同时阅览中庭向上逐层扩大,每层阅览空
间的四面均由梨花木书架形成的书墙围合,给人遨游书海之感。而玻璃
天窗屋顶和高侧窗将自然光线柔和而直接地引入室内,这与退台式的贯
贰
空间行为分析
叁
空间需求分析
中年读者:中午的时候可以来到大厅的休息处小睡,很方便。 中年读者:第一次来到国图,并没有对书籍明确的需要,来翻阅一下自己感兴趣的 图书,认为阅览区的氛围很好,很敞亮,下次要带自己的孩子来。 建筑系学生:阅览区的玻璃顶让自然光引入,通高的设计让人心里感觉舒适自在, 没有压迫感。 (图片)
(二)阅览区空间 1、阅览区的书籍标识不明,常常找不到图书而需要往返于电 子查询与阅览区之间; 2、阅览区只打开了两道门,其他门保持封闭状态,并不方便 读者自由出入; 3、标示系统有待完善;
17
五、空间改造方案
肆
空间问题提出
伍
空间改造方案
18
19
20
伍
空间改造方案
伍
空间改造方案
分的玻璃门改为自助刷卡开门。
大堂北侧进入休息服务区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查研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查研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ab15b7eefdc8d377ee3215.png)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提要:本文将从华农图书馆调查入手,针对调查结果,利用环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xxx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xxx师专图书馆。
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
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
还为xxx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
近来,由于临近期末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
笔者选择了校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极大吸引力。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
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
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一)吸引力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A.经常25.7%B.偶尔34.3%C.较少40 %D.从不0%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2. A.借书45.7% B.自习40% D.无聊3% D.觅友11.3%结果分析: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
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
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xxx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 PPT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6995a7dd36a32d72758159.png)
大家好
13
• 团聚--家人团聚的场面
大家好
14
• 人际距离--可以移动的区域
大家好
15
• 与人际距离和似的观点中还有亲社会空间,远社会空间
• 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设计和家具设计的概念。当数位聚集者 们之间的身体朝向及落座位置可以促进相互交谈时、这种 设计类型就叫做亲社会空间;而妨碍相互交谈的设计类型
大家好
22
• 成长过程-儿童思维能力的发育过程与环境的关系
•
对于儿童来说,室内环境与大人们的那种以方便,舒适为标准衡景的环境有着完全不同的
含义。这是一种伴随着从只能躺在床上到逐渐爬行,坐起、站立的发育过程,是二个从近距离
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所看到并表现出的高度变化的世界。所谓儿童思维能力的发育过程, 就是指他们的摸索范围以及与缤纷世.界的关系是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扩大的过程。也许可以 说这对面对逐渐看到的未知世界,为能伸手抓到物品而拼命挺身.欠脚的婴幼儿所作的努力是 一种促进。
• 暗示: 住宅门前或用盆栽花木等来装饰,或向路人陈列展示,这种向室外表现
自己的行为叫做“暗示”。相反,将那些本应该从人们眼前消失的破烂或垃圾桶等, 随便堆放在室外的行为叫做“充斥”
•
但是,这样的小巷并不是就是为了排斥外人。(自家门前摆放盆栽是为了使开放
的门前形成一道屏障,为了使家中的生活情景或气息更浓郁,并防止路人随意从穿
大家好
23
10M2
这一章的尺度标准涉及的是超出一家一户范围的集合住宅,学 校,医院等各种设施,以及包括这些设施在内的近邻空间、 地域空间的范围。
大家好
24
• 适应--与老年痴呆者相适应的环境要素
•
与新的环境相适应就是在与构成人类与环境的各种要素的相互磨合中逐渐创建个安定生活
第六讲--行为建筑学PPT课件
![第六讲--行为建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050f8b9d528ea81c779ed.png)
行为建筑学研究发展历程 。
1)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行为 科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零散的应用,但缺 乏系统的研究,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比 较片面。
2)上个 世纪60年代以 后的研究:环境 科学及心理学的 发展为行为建筑 学的研究起到了 很好地推动作用。
7
6.行为建筑学的产生背景 1)产业结构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2)战后的哲学思潮是行为建筑学发展
10
(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 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 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 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 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
16
2.认知地图与空间行为理论
运用认知地图的分析方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 的理论,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调查而建立起城市与 建筑设计的参考框架,进而指导城市建设与建筑 设计的理论方法。
1)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人们对实体环境的相对位置、方 向等信息的询问、解释、储存、再现和再解释的 过程。形成认知地图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直接或间 接的经验,也可能来自于想象和推测。
2)拥挤感
3)个人空间
4)领域性和防卫空间
22
3)个人空间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 时
--女性接近男性时 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23
3)个人空间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6-8in)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1.5-2.5ft)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4-7ft)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12-25ft )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 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 的基本依据。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0ff744168884868762d651.png)
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当闻到异
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12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种信息时, 所作出的相应的心理效应
• 作出成绩或受到表彰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 • 受到不该有的歧视——感到愤怒。 • 失去亲人——感到悲哀。 • 即使人不受当时外在环境的任何刺激,当人们回忆往事时,
14
环 境 因 素 舒 适 性 分来自级 的 参 考 界 限Back
15
1、对舒适性的理解
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相对概念。因人、因时、 因地而不同。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住宅;又如 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意。)
16
2、相对的舒适环境
——凡是能使在该环境中80%的人感到满意,那 么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时期的舒适环境。
22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 种心理现象。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 的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看 见机器运转时发生抖动,作出判断为出了故障,这就是 根据感觉和知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人可以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 象,如根据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出该 机械的大致轮廓,这种认识活动叫做想象过程。
19
第二节 心理与环境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
20
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
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生理节律
21
人的心理现象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相互之间的适 合性问题,当然包括机械和环境必须适合人的心理 特征,这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心理学是人体 工程学的重要基础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986ae63b3567ec112d8a88.png)
业大学为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领域性
PPT文档演模板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图书馆区位
•南林图书馆
PPT文档演模板
图书馆建以筑•南梁空京间希林环业广境大行场学为为学例行为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图书馆空间私密性调查
•私密性是建筑最基本的特性之一,适当的私密性对于保 证居民身心健康、规范行为伦理和居住的舒适性是十分 必要的。当然私密性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强调个 人隐私封闭性,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开放性。私密性与 公共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室外空间而言我们较 多强调了它的公共性,但片面强调公共性,容易忽视人 对私密性的需求,进而导致个人空间的丧失。
广场作为图书馆外部的润滑剂,增强了图书馆使用的 活力。
PPT文档演模板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有关领域性的总结
•领域性行为是动物的固有行为,很多动物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域,那里神圣不 可侵犯,绝不准许其它动物入内。 拥有自己的领域可以使动物保证有丰富的食物 来源,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迅速躲藏,方便繁衍等。人类的领域性行为有一部分是 源于先天。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PPT文档演模板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行为学行为研究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图书馆外部环境个人空间调查
•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 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无论陌生人之间、熟人 之间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方 式十分重要。接近或热情过了头会把别人吓跑,过分冷漠也 令别人难以接受。日本的环境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的空 间”。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
环境行为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环境行为学概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913b0850e2524de4187e67.png)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建筑热工环境及案例分析及作品优化——朱贺28页PPT
![建筑热工环境及案例分析及作品优化——朱贺2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ab691a172ded630a1cb65b.png)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谢谢!
28
26、要使整个人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f8f5a3fab069dc502201ea.png)
空间与学习生活——南京工程学院边界位置的环境行为研究建筑学072班陈晓冬学号:214070212摘要:学校建筑影响心理至钜,可以改变学生的气质,态度,价值,判断,兴趣,动机等。
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同意,儿童和他们的环境及其中的活动相接触,增强了他们的运动神经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感觉并建立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的世界。
关键词:位置活动空间行为情形场所学海湾综合楼广场在这个校园生活了三年,总有很多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校里一草一木我都记忆犹新,深有感触,这里就来说说校园的各个角落。
一,学海湾学海湾是学校中心位置的一个重要景观广场,学海湾广场位于学校中轴线上,北边是座北向南的南楼,南边是天印湖的广阔湖水,东边通向设计楼文理楼,西面通向图书馆,经管楼,学海湾边的道路还通向西门,经过学校的行政中心——行政楼,可谓是交通要道。
此外,它还位于环教学楼道路的南端,是一个极好的地理位置。
我要研究的关于学海湾的是占位置的问题。
在学海湾广场的最南端是两根景观柱,在柱子边上是一排位子,水泥砌成的供人休闲坐的。
在这排位子的南面靠近水面有一级级的阶梯,阶梯直接通到水下,通常水位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第二级阶梯以上还有好几层。
因此来此休息的同学都喜欢坐在阶级上,面朝一湾湖水,心情就会非常的,因为此处景色极其优美,每天特别是晚上,都能吸引很多同学过来,所以在此研究人们选择拉置的方式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三年中我在学海湾的活动最为平凡,我常常去学海湾玩轮滑,后来有一次我也偶然走下去坐在下面的阶梯上,感觉好极了。
因为坐在那儿望出去视平线非常低,虽然湖面不大,但给人一望无际的感觉,望出去一片汪洋,令人心旷神怡,烦恼瞬间就没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坐到这边的原因,因而有了我此次的研究。
先是对时段问题的研究,通常早晨坐在这边的同学都是来早读的,有的看书有的读英语,中午阳光强烈,通常就没有人,晚上到天暗下来之后,人又多出来了,要么是整个宿舍一起出来聊聊天的,要么是一对对小情侣在此谈情说爱的,还有的就是单独一个人在这儿沉思或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