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传位给其子启,实行世袭制。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迁都至殷。
- 西周(约1046-771年):实行分封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七雄并立,各国进行社会改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3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重要工艺品,用于祭祀和礼仪。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秦朝的统一-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压迫。
- 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开始动摇。
2.3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第三单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3.1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国,并推行推恩令。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汉军大破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第四单元: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明了纸张,改进了印刷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的方向。
4.2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求得长生不老。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夏、商、周三代的交替:三代的起始、结束时间;三代的统治者及其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起始、结束时间;六国争霸、秦国统一的过程。
4.秦朝:___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汉字的政策;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5.西汉:西汉初年的地理国土、统治与建设;___的政治、军事与文化成就。
二、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埃及的社会制度和宗教。
2.古希腊: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发展;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
3.古罗马:罗马的城市建设和行政制度;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印度和___: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___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5.犹太古代文明:犹太民族的起源和发展;___的创立和特点。
三、中国古代文化
1.诗经:诗经的起源、作者和内容特点;诗经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2.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及其
对社会的影响。
3.中国古代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4.传统戏曲艺术:京剧、评剧、豫剧等戏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长城:长城的起源、建设和作用;长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1.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兴起于黄河流域,末期逐渐衰落。
商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建立在商朝的基础上。
周文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开创了周文化的鼎盛时期。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但同时也是国家分裂割据、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思想家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统一我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兵马俑的发现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其中有大量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实物反映了秦代的军事力量和雄伟规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8. 儒家、道家、墨家三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的儒家、老子代表的道家、墨子代表的墨家是三大思想流派,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想体系。
9. 秦汉建筑艺术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秦始皇陵、汉长城、汉代的水利工程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工程。
10.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奠活动,后来逐渐演化成家人团聚、赏月、赏菊等民俗活动。
11. 诗经的创作《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我国文学的重要遗产,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女真族的迁徙女真族的迁徙活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活动对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秦始皇推行了统一文字的政策,统一了文字的书写和文字的形式,为后来的汉字体系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1. 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3. 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工具: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二、夏商周时期1. 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性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 商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迁都: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灭亡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3. 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制度:实行分封制,巩固疆土-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族所灭4. 东周-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洛阳)-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5.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6.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制作工艺高超。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秦始皇(嬴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和灵渠-灭亡时间: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所灭2. 汉朝-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治国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思想文化: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光武帝)3. 秦汉文化-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科技: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 汉匈关系-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交往-王昭君出塞,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四、其他重要知识点-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导致贫富分化和私有制产生-文字、历法、音乐的发展:如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等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以及文化、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封建社会与农业文明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由封建社会和农业文明构成。
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封建制度以君主统治、分封土地给予贵族、士兵、官吏等为特征。
农业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者为夏王禹。
夏朝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成立了初步的王权制度,推行了田制和土地私有制。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证记载的朝代,商朝兴起于黄河流域,首都为商丘。
商朝实行分封制,分封给贵族,贵族通过经营领地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并向周边民族进行贸易。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朝命名的朝代,周朝将商朝推翻后建立,并持续存在了约800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时期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东周时期是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轫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的衰败时期,但同时也是诸侯国纷争的时期。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诸侯国纷争的余波,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时期,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纷纷涌现,中国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巅峰。
四、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等重大工程。
五、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域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自秦朝和汉朝开始开辟,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主要交通线路,中方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从西方带回香料、珍宝、文化等。
六、历史人物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黄帝、尧舜禹、孔子、孟子、墨子、谷子、秦始皇等。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三、华夏之祖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 原始社会的特点:- 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采集、打猎和渔猎为生。
- 采取原始共产主义的方式,没有私有制和阶级。
- 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2. 奴隶社会的特点:- 农业的发展导致奴隶社会的出现。
- 社会分工明确,奴隶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 出现了城邦和国家,建立了法律和制度。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劳动和社会1. 农业的发展:- 先秦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农业工具和灌溉设施。
- 秦汉时期,开发了灌溉技术和土地收归制度,农业生产大幅提高。
2.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为代表。
- 商业活动逐渐发展,出现了货币交换和市场。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1. 希腊城邦的兴起:- 希腊城邦是由一个城市和其周围的领土组成的政治单位。
- 具有独特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在希腊得到了发展。
2.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城邦逐渐扩大成为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
- 建立了法律和行政制度,实行分封制。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1.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 这些发明对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古代思想:-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道德行为。
-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制度。
- 贵族和教会拥有土地和权力,农民和奴隶为其劳动。
2. 教会的影响:-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教成为主流宗教,影响了人们的和价值观。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生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定居生活逐渐出现。
- 农业革命: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时期。
-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以法老统治和金字塔建筑闻名。
-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发展了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城市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塔闻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都城在黄河流域。
- 周朝: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
- 春秋时期:周朝后期的分封制度衰败,各诸侯国争霸。
第四单元: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以城邦制度和哲学、艺术等文化成就闻名。
- 亚历山帝:希腊的亚历山帝征服了希腊本土和亚洲一部分,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 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亚历山帝在征服后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五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城邦制度和法律制度闻名。
- 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后发展成的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帝国分裂: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单元:与的传播- :印度的主要宗教,信奉多神教和轮回转世。
- :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脱轮回,追求解脱。
- 传播: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第七单元:丝绸之路与汉朝的疆域拓展-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疆域拓展到中亚地区。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非洲大陆- 人类的进化阶段:澳洲人、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2. 农业革命- 农业的起源:中东地区- 农业的发展:灌溉农业、水稻农业、游牧业3. 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法老制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的起源-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甲骨文二、古代世界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雅典、斯巴达-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朱利叶斯·凯撒、奥古斯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罗马建筑:罗马斗兽场、罗马道路3.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教导- 基督教的早期发展:尼西亚会议- 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4. 伊斯兰教的兴起-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文化的黄金时代:科学、艺术、哲学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农奴-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影响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原因、过程与影响3.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 重要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四、中国的封建社会1.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 汉朝的兴衰:汉武帝、丝绸之路的开辟2.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 宋元明清- 宋朝的变革:科举制度、经济的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统治- 明清两代的皇权与文化: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五、世界历史的转折点1. 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六、近现代重要事件与人物1. 法国大革命- 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崛起与帝国2.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冷战的开始3. 亚洲的现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改革开放七、全球一体化与未来展望1.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的建立2.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概要总结,具体教学内容应依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调整。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 元谋人- 元谋人可牛了,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想象一下,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那时候他们就开始在中华大地上活动啦,可能还穿着树叶裙,拿着简陋的石头工具到处找吃的呢。
2. 北京人- 北京人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山洞里,距今约70 - 20万年。
这些北京人啊,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
火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现在我们的手机一样重要。
有了火,他们可以取暖、烧烤食物,晚上还能吓跑野兽。
而且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像我们现在这样两条腿走路了。
他们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石器制作很简单,就是把石头敲敲打打弄成能用的样子,这就是旧石器时代。
3.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可进步多啦,他们距今约3万年,也住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还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这就相当于那时候的时尚达人啊。
他们还懂得爱美,有了装饰品,像项链之类的,生活过得还挺精致呢。
二、原始农耕生活1. 河姆渡人- 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大概距今7000年左右。
他们住着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子就像现在的吊脚楼一样,下面架空,上面住人。
为什么要这样建呢?因为长江流域潮湿啊,这样可以防潮防虫。
河姆渡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我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米饭,那源头可就在河姆渡呢。
他们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2. 半坡人- 半坡人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
他们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就像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个顶。
黄河流域比较冷嘛,这种房子保暖性好。
半坡人主要种植粟,就是小米哦。
他们的陶器可有名了,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像鱼纹、鹿纹啥的,这可都是艺术的萌芽啊。
半坡人还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三、远古的传说1. 炎黄联盟- 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那可是部落的大英雄。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一、人类社会的诞生1.人类进化的历程:猿人、早期人类、智人的进化过程及时代的划分;2.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采集、狩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语言、风俗、思想和宗教的演变。
二、古代中国文明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文化;2.周朝的分封制、官制、科举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分裂、思想文化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如孔子、墨子等)。
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希腊民主制的产生和演变、雅典民主制的特点;2.古罗马社会和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如十二表法);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和衰落。
四、中世纪欧洲文明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制度;2.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形成和发展;3.中世纪欧洲文化和科学的兴起。
五、伊斯兰文明和三大洲的交往1.伊斯兰教的诞生和发展、可兰经的内容;2.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3.三大洲的交往和交流对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六、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1.元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技发展;2.与中外交往的情况、元朝对外的政策;3.元朝的衰亡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七、中世纪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1.日本古代社会的形成、日本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2.平安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变化及文化繁荣;3.日本中世纪的社会制度、军事制度、科技成就和国际交往。
八、强国的崛起1.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动因和启示;2.四大航海国家的主要探险航线和开拓的结果;3.中国明代的海外交往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为理解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变迁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体貌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发现意义: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山顶洞人遗址位置: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具有审美意识二、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生活状况: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河姆渡人的生活时间:距今约7000年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生产生活状况: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使用骨耜等农业工具,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三、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贡献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四、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统治残暴,被商汤所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都至殷后统治稳定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商王纣统治残暴,被周武王伐纣所亡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广泛使用,用途广泛,包括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制作工艺高超。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史前时期
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起源:非洲大陆的东部
•人类演化: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
•石器、火的使用
2. 各种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文化:震旦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
•考古发现
二、古代文明
1. 早期文明
•夏、商、周三代:初、盛、衰
•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女娲等传说人物
•甲骨文、青铜器、汉字的发明
2. 古代帝国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使用封建制度
•秦始皇:统一币制、统一计量衡、修建万里长城
•汉朝:刘邦、项羽、武帝、明帝、文帝等
•武帝:推行科举制、开辟丝绸之路
三、中世纪的中国
1. 魏晋南北朝
•魏:曹魏、东吴、蜀汉
•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南朝斧、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朝北魏、北朝东魏
2. 唐朝
•李世民:开创唐朝、制定唐律
•唐太宗:渤海辽东、安史之乱、西域安宁等
•唐代文学:诗、词、曲等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唐末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四、现代的世界
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的特点: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
2. 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地理大发现、航海技能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维也纳会议: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划分欧洲版图
五、思考
历史是人们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重要途径,了解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世界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版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探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展筛选和组合的学问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盼望大家喜爱!七年级上册历史学问点远古的传闻(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闻中炎帝和黄帝的独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开展水平。
1、炎帝的奉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独创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
2、黄帝的奉献:建立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独创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缔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独创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那么);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表达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朝代的改变1.夏朝:开国之君是禹,亡国之君是桀。
2.商朝:开国之君是汤,亡国之君是纣。
3.西周:开国之君是周武王,亡国之君是周幽王。
4.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
5.夏、商、西周是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兴旺朝代。
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7.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8.秦朝实行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了封建制度。
9.商鞅变法的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开展,秦国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一、我国古代的著名古迹1. 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是我国古代对外防御的重要建筑。
长城横亘我国的北方,起初是各国为了对抗匈奴族而修筑的。
后来秦始皇统一我国后,统一了长城,并对其进行了修缮扩建,形成了万里长城的规模。
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约2300年的历史。
2. 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裙。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宫殿造型华丽,古色古香,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作。
3.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是举世闻名的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保存完好,体现了我国古代巨大的工程建筑能力和雄厚的社会物质财富。
二、我国古代的著名文化1. 四大发明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我国古代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僚的考试制度,它的实行使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了可能。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其形式最为繁盛的时候是在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断语的集子,共20篇,记在《十三经》的中,是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三、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它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领地制度来维护封建统治,增加封建王朝的稳定。
2. 皇帝制度我国古代的统治者采用的是皇帝制度,皇帝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者,掌握着朝纲大政,制定法制。
统治者世袭为帝,行使绝对的权力。
3.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僚制度,即根据人的品质与贡献,划分彼此之间的地位与职位。
九品中正制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官僚制度。
四、我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古代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的封建封建帝国的历史时期。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
全国统一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全集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能直立行走,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考古学上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至1万多年前。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源地。
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P9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黄帝即轩辕氏,姓姬。
炎帝与黄帝——华夏的人文始祖2、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结果:蚩尤被打败。
3、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称为禅让制:尧→舜→禹(治水有功)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禅让制”变为父子兄弟相承的“世袭制”。
2、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史称汤商。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3、与商同时期的其他文明:湖南宁乡的考古发现(四羊方尊)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决战,大获全胜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5、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6、分封制的外在表征是礼乐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源于周厉王,国人暴动驱逐了周厉王。
8、“烽火戏诸侯”的传说源于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9、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从中得到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七年级上册所有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所有历史知识点一、人类最早的居住和人类的猎采生活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猎采生活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农业生活二、古代文明的萌芽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萌芽2. 埃及文明的发展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三、古代帝国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发展1. 秦帝国的形成和统一2. 汉帝国的兴起和文化繁荣3. 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形成四、世界各大宗教的兴起与传播1. 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2.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五、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2. “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3. 文化交流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六、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的繁荣1. 四大发明的创造和推广2.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七、古代社会的分化和农民起义1. 阶级分化和奴隶制社会的发展2. 农民起义的兴起和影响八、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1. 儒家思想的强制推行和法家思想的兴起2. 行政区划和货币制度的统一3. 书法、音乐和美术等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九、东汉灭亡与三国鼎立1. 东汉灭亡的原因和影响2. 三国鼎立的局势和重大事件十、古代中国与外来民族的战争和交往1. 北方民族的侵袭和抵御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和统一十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 历史的概念和历史基本术语2. 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文明发展3. 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4. 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繁荣5. 秦汉时期和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6. 北方民族的侵袭和中国与外来文明的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夏、商、周的更替一览表:
朝代
建立时间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都城
开国君主
阳城(登封)
禹
亳,盘庚时迁到殷
汤
亡国之君 桀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1年
洛邑
周平王
3、夏、商、周的更替一览表:
朝代
建立时间
夏
商
都城
开国君主
阳城(登封)
亳,盘庚时迁到殷
亡国之君 桀 纣
• 炎黄部落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 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也 以炎黄子孙自称。
• 炎帝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有最早的天 文和历法知识。
• 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1年
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 , 产生了诸侯王。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 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 王朝被犬戎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 洛邑,史称东周。
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 , 产生了诸侯王。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大 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 石器,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过着群体生活。
3、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使 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的重要标志。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使 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的重要标志。
•
第3课:远古的传说
•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代。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击败炎帝。 炎帝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 炎黄部落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 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也 以炎黄子孙自称。
• 炎帝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有最早的天 文和历法知识。
•Leabharlann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 养猪狗,使用彩陶,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 河姆渡人:生活长江中下游,距今约7000年。住 干栏式房屋,使用木结构水井,种植水稻,饲养 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会雕刻和懂得 使用天然漆。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 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 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的指南车。其部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 妻子嫘祖会纺织和缫丝。
•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舜制定刑法;禹治水 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大禹”。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 生。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 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 王朝被犬戎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 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 商周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是 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多种造字 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形声最为进步。
2.夏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 3.禹的儿子启继续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 下”。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 生。
2.夏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 3.禹的儿子启继续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 下”。
4、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已经能够人工
取火。
•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 养猪狗,使用彩陶,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 河姆渡人:生活长江中下游,距今约7000年。住 干栏式房屋,使用木结构水井,种植水稻,饲养 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会雕刻和懂得 使用天然漆。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 商周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是 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多种造字 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形声最为进步。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
• 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的指南车。其部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 妻子嫘祖会纺织和缫丝。
•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舜制定刑法;禹治水 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大禹”。
•
第3课:远古的传说
•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代。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击败炎帝。 炎帝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4、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已经能够人工
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大 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 石器,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过着群体生活。
3、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